在5、7、8、12中选出三个数写出两小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两道减法算式?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2
  材料设计: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玩法提示: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指导要点: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价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3
  目标:
  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
  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习。
  难点:
  练习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三P57、记录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2.看数卡听指令拍手。听师指令,幼儿练习顺数和倒数。
  二、新授部分:引导幼儿看PPT学习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并讲述图意。
  1.情境创设:PPT画面
  (一)森林联欢会即将举行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在哪里?告诉你们,图上有什么?漂亮吗?森林里将要举行什么活动
  (2)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森林里就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齐动手用彩旗、花朵将森林里装扮的非常美丽。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彩旗、花朵还是小兔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2)幼儿讲述。
  (3)师:你们说得对,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规律。先来看看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
  2.PPT画面(二),师边操作PPT边提上述问题。
  (1)指名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兔排列规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个间隔一个排的,那这个小白兔后面应该排谁呢?
  幼儿讲,师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时点击
  出小灰兔)
  3.师逐个点击出画面(三)小花和画面(四)彩旗,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讲述出其规律。
  4.师继续谈话:除了小兔们来参加联欢会,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们也来了呢?一起来看看。
  (1)师点击PPT画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
  (2)师:原来是小老鼠和小狗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了,谁能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和你的同伴讲一讲。
  (3)幼儿互讲后,师指名幼儿讲,师小结:小狗和小老鼠是两个一间隔排队的。
  (4)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后面的这两只小狗身后会有谁呢?有几只?
  三、巩固练习:考考你
  1.师继续操作PPT,问:他是谁?原来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聪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小朋友,看谁的眼睛亮,小脑袋转得快。
  2.师操作PPT,提问:图上有什么?(绿色和紫色方块)在问号中间还缺了一点,这缺了的一块应该选择下面的哪个颜色的方块?为什么?
  3.幼儿讲述操作理由。
  4.师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找出下一张PPT上所有图案的排列规律,完成问号部分的练习。(幼儿讲,师操作)
  5师: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喜羊羊送个掌声给你们。
  四、经验拓展:通过观察PPT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规律,感知规律的美。
  1.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律的影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看看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师边操作PPT边引导幼儿说。
  3.师适当小结
  五、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三P57“找规律”练习。
  1.师在视频台上稍作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练习,师巡回观察并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幼儿练习,集体点评。
  4.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学习将一物品分为相等的4份。
  2、探究物品等分的数种方式,启发孩子对等分的兴致。
  3、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能力、比较能力。
  教学预备:
  1、教学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物品: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教学
  1、用变戏法的模式引进教学课题。
  师:今日,我们班来了一名魔术师,此刻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戏法,好不好?
  2、幼儿教师展示1根绳子。
  师:孩子看,这就是啥?(绳子)多少根绳子?(1根)孩子想学魔术师变戏法吗?
  师:魔术师可将1根绳子变为4根,你们信么?
  (1)请个别孩子表演变戏法,先将1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孩子表演变戏法,由两根绳子变为4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变来的?你是怎样明白它们是一样长?
  3、幼儿教师演示圆形的四等分。
  幼儿教师接着以变戏法的模式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教学材料纸,请孩子演示。
  师:请孩子比比:等分后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及原本的图案与分后的各个部分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4、孩子动手操作,请孩子探究种种图案的四等分的数种不一样方式。
  5、幼儿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用笔将图案四等分。
  二、个别教学
  师:请孩子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述说动手操作要求:1、下列每一组图内的物件是四等分吗?把准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案四等分,有几种方式?用笔画线。
  三、教学点评
  师:请完成的孩子与好伙伴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孩子沟通)
  师:真会动脑子,说得真挺好。
  四、扩展教学
  师:请孩子课后区域教学时可玩玩《卖饼干》的游戏。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法,并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2、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3、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操作用书,保护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3、操作材料(看算式画图)
  活动过程
  一、轮船开来了。
  1、出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请幼儿先说出图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这件事。
  2、启发幼儿思考:2+3=5这道算式,除了表示轮船开来了这件事,还能表示什么事?
  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讲述多种能用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励个别幼儿将自己想出的内容画下来。
  师幼共同讲述、检查幼儿绘画内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打开观察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的变化,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写答案。
  (1)看数序排列填空,并写出标记图。
  (2)看算是画图。引导幼儿读一读算式,然后在下面三个方框中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评价活动
  1、教师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中,看某道算式所画的图片内容,师生共同检查。
  引导幼儿了解:有许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们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样的一道题表示。
  2、表扬操作活动专心、书面整洁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户自己的幼儿用书。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6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大班有关空间方位的内容,但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其意识、能力还不够强,尚处于探索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自己的左右,更分不清他人的左右,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区分自己的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特设计了此活动。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一)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你们有信心吗?
  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
  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
  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靠近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近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二)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 三)听口令做游戏
  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二、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它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一)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
  那老师就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
  (二)幼儿两人为一组,合作将手势图按左、右手归类摆放。
  师:下面还有两排,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摆一摆。不过要先听清楚我的要求:“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将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在操作板的左边,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操作板的右边。摆好后马上面朝老师坐好,比比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集体验证
  师: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们的正确性怎么样?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看一看你们做得对吗?做对了就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势图放进盘子里,后面的小朋友把它放到地上,然后面朝老师坐好。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小朋友两个人合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一个人独自完成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一)听口令摆几何图形
  1.师:同样,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给图形宝宝排排队。请后面的小朋友把地上的两块操作板和盒子拿上来,每人从盒子里拿一叠图形宝宝,把回形针放回盒子里。
  要求:请在操作板的左边摆长方形,操作板的右边摆圆形,长方形的左边摆三角形,圆形的右边摆正方形。摆好的幼儿马上面朝老师坐好。
  2.集体验证
  四、在游戏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一)那现在请小朋友将操作板转一下(180°),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操作板的左边有谁?操作板的右边有谁?三角形变到哪里去啦?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二)游戏
  师: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形宝宝,每一组的四个人合作,按图上的队伍站好,听到我喊“立正”,就要马上站好,眼睛看着我。
  “看看你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你是从左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从右边开始数的第几个图形。”师随意问一两个幼儿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游戏。
  1.从左边开始数第二个小朋友蹲下,从右边开始数第一个小朋友往前走一步,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小朋友举起手,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2..现在请所有小朋友向后转,面对着客人老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五、联系实际,结束活动。
  “正确认识左右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手上的图形当做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要转几个弯?每次分别是往哪个方向转弯的?
  幼儿开着小汽车回活动室,自然、快乐地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选择了这个游戏,并结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增设了摆几何图形、答题竞赛和游戏。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在模仿手势动作中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过渡到对物体的左右位置及左右相对性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在不断游戏、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方位定向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相互调整的能力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对应数量与数字1~10。
  2、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数字卡(1~10)》(自制的及挂图)、1~10的数字儿歌、教室里的各种物品、蜡笔、自制人物教具、篮子六个(在篮子上贴上1~10的数字)、自制花(花瓣上贴不同数量的小画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
  1、出示1~10的挂图。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复习数数,请看图片,老师指到哪个东西就请小朋友数出来。
  2、点数实物。
  师:请小朋友们现在数一数,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有几张?黑板有几个?玩具柜有几个?……
  二、教师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以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豆豆明天要过生日,她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不想去?
  (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豆豆什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采花,明天送给小豆豆,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花(教师把花洒在桌面上)请小朋友看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篮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下面小朋友们就去给小豆豆采花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的点子与花篮上的数字一样,听音乐开始采花,音乐停了采花结束
  2、幼儿开始游戏(采花)
  活动结束:
  采花结束后,教师要找幼儿说一说:“你们采了几朵花?采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只要能说出点子和数字一样或数字和点子一样就可以了?)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受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带,做钟表展览用)
  3、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
  4、1-12的数字头饰
  5、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了解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1、出示好玩的时钟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奋情绪。
  2、感受钟对人们的用处,
  老师:你家里有没有时钟?你还看见哪里有钟?为什么那里有钟?
  小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
  1、参观钟表店:刚才小朋友说在很多地方见过时钟,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时钟!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说一说:
  (1)、它们的钟面上有什么?(时钟上都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哪一根针是时针(分针、秒针)?
  (2)、这些时钟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三、操作演示法,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1)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认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师操作,让幼儿了解表针的运转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3)师生共同小结,让幼儿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学会看整点。
  老师:长针指在12上时,短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四、游戏:分针带着时针转。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www.chinajiaoan.cn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
  五、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进行拨针练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方法:老师扮演老狼,孩子们手拿时钟模型问老狼:“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几点,小羊就拨到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请老狼看钟,拨错了的小羊要被老狼吃掉。
  【活动延伸】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时间图片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继续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0
  大班数学:礼品商店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大班数学:礼品商店大班数学:礼品商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大班数学:礼品商店学习总结。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1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七、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3
  内容与要求:
  1.学会看整点、半点,知道时钟与幼儿园生活的关系。
  2.懂得时间的重要性,愿意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课件《整点探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认一认
  1、引导语:我们小朋友以前认识过时钟,时钟上有三个朋友,他们是谁呀?
  2、看整点、半点。(加密狗:练一练)
  2、游戏:我是小时钟。
  引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时钟,你们扮演时针、分针。我说几点,就请相关的两个小朋友躺下。
  玩法:教师在地上铺好垫子,摆上1——12的数字,请12名幼儿沿着钟的方向走,然后,老师说7:30,两名幼儿分别当时针和分针倒下,指向7:30。游戏继续。
  二、情境展开:说一说
  1、提问:时钟对我们生活可重要了,他能告诉我们几点钟该做什么?
  2、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平时我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学本领?几点吃饭?几点午睡?
  3、提问:到了小学,我们又该几点起床呢?几点到学校?几点吃饭?如果10点钟下课了,那么几点钟上课铃声会响呢?几点放学?
  小结:我们时时处处都需要时间,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
  三、感受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静坐一分钟。
  请幼儿坐一分钟不动,教师看时间。
  提问:这一分钟你们感觉怎么样?
  (2)一分钟画自己。
  请幼儿在一分钟里画自己。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时间一瞬既逝,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一分钟能做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一分钟能跑很长一段路,一分钟能念完一首诗,一分钟能。。。。。。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分钟,不能浪费时间。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的时钟游戏。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4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2、激发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的加减算式提卡一套。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6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美人鱼》,完成练习。
  1、我们一起把美人鱼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数是3、4、5、6的地方涂上相应的颜色。
  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名称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各一个,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正方体礼盒,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名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3)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4)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2、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3、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导入——师:小朋友谁能帮我到楼下中三班借剪子
  (等小朋友回来后)
  师:你到中三班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比如你下楼梯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天从家到幼儿园要经过哪些地方?方向是怎样走的?到哪里要拐个弯再经过什么地点?
  2、幼儿操作学具
  (1)请幼儿在学具盒中取出路径卡,请幼儿摆弄和观察路径卡的特点。
  (2)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张路径卡上都有什么?(如有数字、箭头和绿色的路)
  (3)请幼儿观察比较6张路径卡有哪些不同?(有的卡片上是三个出口,有的是两个出口。而且每个出口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出口在中间,有的在上边,有的比较靠近下边。)
  3、幼儿用书:(左图练习)教师以嘟嘟牛为起点,指导幼儿每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按照路口上的数字提示,找出对应的四张路径卡。以排除的方法进行尝试,先拿出一张路径卡试一试,转不同的方向式,哪张可以把路连同据把它的数字圈起来。
  4、(右图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练习是什么意思?(用给出的2号和4号路径卡拼出下面的三个连接图)
  5、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拼图时注意拼图组合两边的出口方向是在什么位置?
  6、教师注意引导对手中的路径卡进行角度调整,使他们的两端出口及之间的部分相互连接。
  7、连接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两张路径卡的箭头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三、完成练习
  教师指导家长与幼儿利用学具盒完成亲自手册相关联系。
  大班数学教案方位篇二:大班数学方位左右——谁藏起来了
  设计意图:
  有一次,我问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小朋友都说喜欢玩捉迷藏,根据幼儿的爱好,结合《幼儿指导纲要》大班小朋友的数学方向目标,刚好可以结合设计一节情境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小朋友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
  2、通过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活动准备:
  黑板、PPT、活动操作学具每一人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PPT)
  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随下来到森林里,感受愉快的心情。
  二、活动内容
  1、情境延续,让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游戏,从而感受与动物做朋友的愉快心情。(播放PPT)
  2、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小朋友能辨别上下和自己的左右方向。
  三、操作与练习
  1、让孩子感知天黑了就要回家,以免家长担心。
  2、请小朋友记清小动物住的地主。
  小狗住在河马的上面;
  小兔住在小猪的下面;
  老虎住在小兔的左边;
  狮子住在绵羊的右边;
  袋鼠住在犀牛的右边。
  3、活动操作(通过操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方向思维)
  1)讲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教师巡逻指导
  3)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贴在黑板上,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
  四、活动小结
  1、让小朋友说出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2、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用情境贯穿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目标明确,气氛活跃,教态语言适合孩子的年龄,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重点、难点没有突破,在活动过程中,我忽略了空间关系比较抽像,而且也有相当的难度,而我对于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透彻,加上在讲解小动物的家在哪里时,还没让小朋友记得他们在哪一个小动物的哪一边,就开始操作了,导致孩子在方位的认识不够全面,使孩子操作时增添了难度。最后,在结束语时,时间比较紧迫,讲解得太仓促,草草了事,小朋友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使我认识自己在教学方面有很多不足,经过教师们的反馈建议,我从中领悟了一节好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分析周祥,备好了教师,还要更好的备好小朋友,从每个环节当中分析他的利敝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会续前继往,不断反思,让我在幼教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9-25
大班数学教案07-1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9-25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09-27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24
【荐】大班数学教案11-20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1-29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1-02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44例1、例2,P45课堂活动1、2、3,练习七1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2、能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挂图,口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P48―练习七第1题,直接计算在书上。
  二、创设情境,探讨新知。
  ㈠、学习例1
  1、学校买了一些办公用品,师出示例1的主题图。
  2、学生看图后说出钢笔有220支,铅笔260支。
  3、师问: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的说一说。
  5、师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220+260=480(支)
  ⑴可以是2大盒加2大盒(都是100支),得4大盒,2小盒加6小盒(都是10支)得8小盒,就是480支;
  ⑵可以是个百加2个百得4个百,2个十加6个十得8个十,就是480;
  ⑶可以是200+200=400,20+60=80,400+80=480;
  ⑷可以用竖式计算:220+260
  ⑸可以是220+200+60=420+60=480;
  ㈡、学习例2
  1、师出示例2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后,先估算一下,这个学校大约有多少人,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在书上。
  3、指名上台板算竖式:433+418=851(人)
  433
  +418
  851
  4、议一议,让学生从各自的感受中,归纳一下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课堂活动:
  1、P45―1题,看图填数。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再集体评讲。
  2、P45―2题,生先看统计表,然后在作业本上写竖式计算。
  3、P46―3题,生看懂图意,做在作业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P57―P58例1、例2,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屏幕出现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飞机飞得好整齐呀!
  生:飞机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飞机的排列真有规律。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完成表格
  ⑴出示例1(把例1改为学生熟悉的蜗牛回家图),填出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
  已行路程(千米)304580
  剩下路程(千米)30
  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让学生展示交流填好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根据表中反映的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上面一排的数越来越大,下面一排数越来越小。
  生:上下两个数相加都是90。
  生:已行路程依次增加,剩下的路程依次减少。
  3、在生活中你遇见过像这种规律的问题吗?指名说一说。
  4、对手指游戏。(P58第1题的第⑴道)
  ①师出数,生对;②生出数,师对;③一生当小老师出数,其他学生对数。
  ㈡学习例2
  1、填表格
  ⑴认识表格,师指导学生理解“相差”是什么意思。
  ⑵分组讨论:怎样填?说说这样填的道理。
  ⑶展示交流。
  2、观察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小明年龄也越来越大。
  父亲总是比小明大26岁。
  小明总是比父亲小26岁。
  3、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有多少岁?老师比你们大多少岁?10年以后,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又在干什么?
  4、说数游戏。(P58第1题⑵小道)
  三、课堂活动:
  P59第2题(看一看,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P34―例1、例2,P35课堂活12、3,练习五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3、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以及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食物图片、计数器、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引入:
  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是国际妇女节。
  我们学校要开一个表彰大会,需要用气球布置会场。老师买来了8袋红气球,5袋黄气球。每袋10个。
  问:⑴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⑵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二、探索新知,寻求计算方法。
  ㈠、学习例1。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2、指名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0+50=()80―50=()
  一种:8个十加5个十得13个十 一种:8个十减5个十得3个十,13个十就是130。3个十就是30。
  二种:80+50=80+20+30=130 二种:因为50+30=80
  三种:80+50=100+50―20=130 所以80―50=30
  四种:80+50=50+50+30=130
  五种:80+50=50+50+30=130
  3、师:刚才小朋友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十数的加减法。
  师板书:整十数的加减
  ㈡、学习例2
  1、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的妈妈到商店里买了700克的苹果和900克的梨。有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生:⑴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克?
  ⑵苹果比梨少多少克?
  ⑶梨比苹果多多少克?
  3、学生提出问题后,再独立列式计算。
  4、再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700+900=1600(克)900―700=200(克)
  并指名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观察比较这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板书:整百数
  6、试一试:
  300+50=()350―300=()350―50=()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再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
  ㈢、小结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P36第1题,生独立看图填写,再订正。
  2、师出示口算卡片
  ①开火车报得数,②任意指名说得数
  3、口算游戏(P36―3题)
  ①师说一得数,生说出相应的算式;
  ②生说得数,师说算式;
  ③同桌互相说。
  四、课堂作业:P37――1、2题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练习七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口算。
  5×8 39÷4 9×6 8÷8 8÷1 78―28 25+17
  200+400 550―50 870―700 340+500 70+60 260+400 930―900
  2、竖式计算。
  426+353= 426+358= 426+383=
  生先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3人板算,再集体订正。
  3、师问: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向加满十向百位进1。
  二、指导练习
  1、P50第6题,先指导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2、P50第7题,注意提示单位不统一,要先把3吨化成3000千克,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独立作业
  练习七第3、4、5题。
  四、发展练习
  P50思考题,算一算一个苹果重()克,一个梨重()克。
  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P59―P60例3、例4,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现在我们一起去钱塘江欣赏唐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从刚才播放的画面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钱塘潮 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规律,是大自然赠送给人类的礼物,也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自然界、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钱塘江的现象和 规律,你们想去欣赏和探索吗?
  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3
  1、为了让钱塘潮更美丽壮观,人们在钱塘门修建了河堤。课件展示河 堤片断。它们是用什么形状的材料修成的?(正方形、长方形)
  2、请小朋友拿出6个正方形,发挥你们的聪明才能,摆一摆,看你能 摆出一段什么样的河堤来。(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展示学生摆出 的 图形)
  3、你最喜欢哪一段?说一说理由。
  4、课件出示例3的主题图,它们有规律吗?这些图形有什么样的律?下一个图形该怎样画?说一说理由。
  5、小组汇报:这些图形都用了6个正方形。
  上一排依次多一个,下一排依次少一个。
  依次从下一排移一个到上一排。
  下面是6个,上面就是0个;下面是5个,上面就是1个;下面是4,上面就是2个。
  ㈡学习例4
  1、在数学王国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请小 朋友在小组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规律?空格中可以填什么数?为 什么?
  2、学生汇报:每组方格中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多5。
  每组方格中第二个数比前一个数少5。
  第一个数为10、15、20,依次增加5;第二个数为5、10、 15、20,也依次增加5。
  后一组的第二个数等于前一个数的第一个数。
  3、小朋友真能干,通过小组合作找到了图形的规律、数的规律。现在 请大家独立完成P60第1题。
  三、课堂活动:
  学生做1、2题,再集体评讲。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P66例3,P67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力;
  2、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动画并画外音)美丽的春天到了,小朋友到公园来春游,他们来 到一个美丽的湖边,这时湖上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哇,好多人在划船呢。
  二、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划船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去租船。
  (动画演示:小朋友来到岸边租船处,发现一块牌子上写着,大船:6 人/船,小船:4人/船)
  师帮助学生理解 这种写法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 小船坐4人。)
  师出示:男生16人,女生20人。
  生提问:这么多人,要租多少只船呢?
  三、解决问题
  1、师出示学具:一堆圆片(当作船),一小包小棒(36根), 组,利用准备好的学具或自己想办法设计集中租船的方法,组 长作好记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咱们来比赛一下,看哪组的方法 最多。
  2、学生分组操作设计,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展示。
  第一种:全租大船,16+20=36(人),36÷6=6(只)。
  第二种:全租小船,16+20=36(人),36÷4=9(只)。
  第三种:既租大船又租小船,6×4=24(人),4×3=12(人),24+12 =36(人)。
  4、师:刚才个小组的同学都发挥了聪明才能,采用拼凑、分组、计算 的方法,找出了多种租船的方法,所以你们都是成功的,都是 胜利者,同时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四、课堂活动:
  P67第1、2题。
  五、课堂作业:
  P69―P70第4、5、6题。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复习探索规律,练习十一第4、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
  2、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要复习探索规律。
  二、我们已经探索和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规律,现在老师想请小 帮助我找出最大的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及最小的一位数、两 位数和三位数。
  1、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再写一写。
  2、师指名说一说。
  板书:最大的一位数 最大的两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
  9 99 999
  最小的一位数 最小的两位数 最小的三位数
  1 10 100
  3、从上面这些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桌的说一说。
  4、师指名说一说。
  三、练习
  1、P72第5题,生先在书上直接判断,再集体订正,之拧说出你是怎样 想的?
  2、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算式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P72第6题)
  3、完成书上第4题。生独立看懂图意,再做在作业本上。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 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演示彭远小朋友的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看看彭远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他用10元钱到超市买了1支钢笔,用了3元4角,一本笔记 本用了1元8角)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彭远一共用了多少钱?
  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多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多少倍?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我 们会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 索怎样解决像问题3那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⑴师:彭远小朋友用10元钱买了一支3元4角的钢笔和一本1元8角的笔记 本,还剩多少钱呢?你能帮助彭远算算吗?可以自己独立想办法 解决,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 可以请老师参加讨论。
  ⑵学生独立探究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师板书:第一种: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种: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种: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 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 是多种多样的!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 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 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
  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2、3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P51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2、能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 的方法与过程。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 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作10再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3―8 28―9 30―5 42―20 35+5 35+50 74―23
  450+400 450―400 70―30 420―20 350+500 880―800 880―80
  二、创设购物情境,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师:出示一个计算器,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现在老师身上有340 元钱,要买一台120元钱的计算器,请小朋友帮老师算一算,还 剩多少元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并板书。
  第一种:300―100=200,40―20=20,200+20=220。
  第二种:用竖式算
  第三种:340―120=340―100―20=240―20=220;
  第四种:340―120=340―20―100=320―100=220;
  ㈡、学习例2
  1、生看例2的表格图,说出题意:前卫小学一共有学生876人,其中女 生438人,男生有多少人?
  2、生独立列式后,先估算男生大约有多少人,再计算男生有多少人。
  3、师指名上台板算:
  4、观察这两道例题,再想一想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三、课堂活动:
  1、P52―1题,看图填数。
  (先让学生看图说出题意,再直接填在书 上)
  2、P52―2题,学生看表格后,指导理解“相差”这个词的意思。
  (就是李红已经写的字比王峰写的字多多少个?或者王峰已经写的 字比李红少多少个?)然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
  3、P52―3题,比一比,谁的家离学校近?近多少?
  生独立看图后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
1. 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2.二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3.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4.数学加减法整理复习教案
5.《加减法的估算》的数学教案
6.大班加减法数学教案
7.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的教学反思
8.《学习4的加减法》的数学教案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一、以故事为主线
  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显得尤为重要。有情景图入手,从而引出"3-3=0"、"5+0=5"。这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未免显些单调。
  二、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设计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圣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处理教材。设计一按着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在练习第49页第4题时,让学生横着、竖着比较,发现0的加减法的规律。但这时到了后半节课,学生已经处于疲倦状态,效果可想而知。而设计二在新课部分让学生说出了很多算式(课前了解到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0的加减法"),如:0+3=3 4+0=4
0+1=1 3-3=0 4-0=4 1-1=0 等,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时期,接着让他们比较、总结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样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设计,不仅使新课部分充实、饱满,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现在的孩子那么聪明,加之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他们
  对"0的加减法"知道多少呢?课前我进行了了解,结果大多数孩子已能够计算"0的加减法"。于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中巩固了加减法的含义,并借助故事理解计算的结果。之后,便放手让学生想出说出很多的算式及算式结果,再概括总结"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充分展示了孩子的能力,使他们自主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一仅仅完成了两个例题的教学,即:3-3=0
5+0=5,使得新课部分显得过于单薄,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6、7的加法和减法,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口算题,复习6、7的组成,为本课6、7的加法做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来说明图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学生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注意组织好教学,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在现阶段对相对性的概念还没与建立,对左、右的概念也是刚刚接触,所以让学生从左至右来看图列式有一定难度。这点在教学效果上也体现了出来,教学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在摆小棒的环节,更应该注重组织好教学,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参与气氛不浓,这都是我引以为戒的地方。
  从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看,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设想,主要是我教学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课的设计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还不够,各环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动而不乱,使课堂活而有序,同时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了解学生,使课堂教学少留遗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我缺乏层次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成功之处:
  课堂顺畅,言语通顺。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反思:其实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没抓住对于孩子来说的知识的重难点,只考虑本节课的知识在学前班都学过,觉得他们在接受上不成问题,却忽略了这个新知识点,只进行了讲解而没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做练习题的情况来看,平时能力强的孩子都做对了,错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课堂中的表现恰恰是把他们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其实课堂中的他们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随着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让他们独立完成就不行了。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学生的经历中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感知知识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成功之处:
  1、旧知铺垫,情境导入。
  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旧知铺垫,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课始,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和8、9的组成,为学习8、9的加减法作好铺垫。创设小动物队列比赛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哪种站得最整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
  学习8的.加减法时,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9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得数。最后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想8、9的组成来计算出8、9的加减法。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直观看图列式计算、动手操作计算和直接动脑口算的探究过程来感知、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应用和反思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口算能力。使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通过旧知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
  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由于计算不熟练和计算不够认真,口算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看法和习惯,全课以同学为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与有用,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同学为主体,通过老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同学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气氛。从同学喜爱的嬉戏入手,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沟通主动参加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意培育同学探究学问的力量和归纳总结的力量,最终还能留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同学将所学的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胜利之处
  我顺当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同学都能参加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娴熟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同学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同学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铺张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同学学习更加扎实稳固。
  3.老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同学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三、改良措施:
  1, 加强备课环节。仔细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老师请教,正确把握学问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细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仔细关注同学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同学的接受力量,做到精讲多练。
  3.奇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同学的力量都得到进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力量。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练习课,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看图列式计算上。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会看图说话,但是不会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这跟我平时引导的不够有关系,今后我也会多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学生会计算,但是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就需要平时教给孩子计算的方法,把算理教给学生,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
  3、学生对数学信息还不够敏感。这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时不时的联系生活实际给孩子出一些数学题,训练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首先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作题材进行谈话引出主题图,能有效激发学生观察主题图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说,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再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主题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圆片,列出算式,然后自己计算,并说出计算的过程。只要能讲出道理,都应肯定,鼓励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的新理念。
  总之,有效创设蕴涵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索,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学习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教材以及教参,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教,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萌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7朵粉红色的花;一棵树(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6个红色的苹果);火车头头饰4个;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减法算式的火车票,1.2.6.7.8数字卡,"+"卡、"-"卡、"="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复习8的组成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8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势)
  合:1和7合起来就是8。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孙悟空出现,激发幼儿兴趣。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今天孙悟空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
  2.孙悟空变戏法
  师: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7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朵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7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师:现在我把8朵花送给xxx小朋友1朵,还有几朵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1=7。
  师:这次我送7朵给xxx小朋友,还剩几朵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7=1。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这么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苹果,6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师:后来掉下来2个,树上还剩几个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2=6。
  师:如果掉下来6个,还剩几个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6=2。
  师: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看来我们小朋友确实很聪明!
  三、游戏"开火车",巩固练习
  师: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
  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8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会计算8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计算8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看图列出四道算式(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我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思考、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合作以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法上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技能。
  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导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以对口令、比一比的形式,让学生复习8的'组成,为熟练口算扫清障碍。
  第二:新课。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苹果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在计算过程体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帮助学生积累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先根据班内四组学生的人数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再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加减计算;最后通过看卡片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设计同时又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习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习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个游泳圈?9-5=4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8-1=7
  有几个女生? 9-6=3
  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带括线的加减问题。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我们一起看教材第57页的两幅图,谁来说说这两个图是什么意思?
  左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可能会说:
  左边有5条小狗,右边有3条小狗,问下面加一条线和一个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条小狗,
  右图的.图意学生不易表达清楚,可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
  看这幅图,括线下面写着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共有9个玉米,外边放着3个,筐里有几个玉米?图意明白了,自己看图试着写出一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
  谁把自己写的算式介绍一下,说一说是怎么提的?
  左图可能出现两个算式:
  +3=8或3+5=8
  右图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一共有9个玉米,筐里有6个,拿出来3个,列式:9-6=3。
  一共有九个玉米,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9-6=3。
  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3+6=9或6+3=9。
  右图加法算式如果出现,教师应先肯定,给与鼓励,然后使学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几个玉米,用9-3=6更好。
  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3、呈现补充的两个带括线的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列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大括号线的理解,能正确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练一练第2题,先组织学生仿照图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钻山洞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几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主题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提出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
  在本堂课过程中8、9的加、减法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上扩线和问号的学习,使理解题意变得更加有难度,在8、9的加减法中,减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加法则是学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扩线和问号的意义,明白问号在哪问题就在哪,减法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扩线的理解,也由于学生对问号的学习没有出现问题,对图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视了对问号的讲解,学生对于问号在哪,就是对哪进行提问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减法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说明图意,提出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8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3-01
加减法教学反思11-22
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1-23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9-20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6-21
6加减法教学反思01-11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14
10加减法教学反思12-28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2-10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2-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