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框架,改做成长8cm、宽4cm的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框架。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多少?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
  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2)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图是这样的,(课件出法展开图),和你想的一们吗?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4)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上、下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地。)底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中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前面呢?后面呢?
  (5)如果长方体中的长宽高分别是8米、5米、2米,上面和下面的面积怎么算?5乘2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8乘2呢?
  2.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
  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
  (长×宽+长×高+宽×高)×2;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总结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按要求计算各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1)全图
  (2)半图
  2.求4个面的总面积。一个棱长是30厘米的正方体饼干盒,如果围着它帖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3.P26第13题。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个立体图形,两个立体图形的面总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两个截面。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六第1题至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根据长方体展开图,能说出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况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媒体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牙膏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重建表象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二、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粉笔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提问: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演示操作、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大家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你能摸到几个面?(6个)
  师:把这个长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家想看看吗?教师示范操作。
  沿着棱把长方体展开,你有什么发现?
  1、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2、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
  在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正方体粉笔盒实物图,把剪好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展示给学生看,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四、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1、明确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问: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然后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师:做这样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呢?(求牙膏盒的表面积)
  请大家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合作完成。
  找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
  比较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长×高 +宽×高)×2
  小结:我们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定要求6个面的面积,方法有多种,用喜欢方法做就可以了。
  师:要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什么?(长、宽、高)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求微波炉包装的面积,实际上是求包装盒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大家注意到“至少”二字了吗?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上这两个字?
  (做纸板箱的时候要有粘合处,这里的“至少”指的是粘合处不算,就光算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好了。)
  2、亮亮家要给一个长0.75米,宽0.5米,高1.6米的简易衣柜换布罩(如右图,没有底面)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小结 想象延伸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正确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时候需要求6个面,有的时候只要求5个面、甚至只要求其中的4个面。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上、下:长×宽
  前、后:长×高
  左、右:宽×高
【小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2-2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5篇)04-15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4-03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09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09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5-09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16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14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04-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说课稿12-25

北师大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通用1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精美的礼品盒,喜欢吗?猜猜看,哪个礼品盒的体积大?
  生1:我猜蓝色礼品盒的体积大,因为它比较宽;
  生2:我猜黑色的礼品盒体积大,因为它比较长…
  师:看来仅靠观察我们能准确比较出礼品盒体积的大小吗?(不能)。该怎么办呢?(计算)
  师:这个主意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示自学指导(课件)
  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摆好后仔细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想好后在组内交流。(时间4分钟)
  2、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二人拼摆长方体,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探索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教师巡视指导。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板演。
  3、组织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我们组发现小木块的数量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回报你们的发现?
  生2: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第2个长方体……我们组发现长乘宽乘高等于长方体的体积。例如第一个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用2×3×3=18,长方体的体积也是18立方厘米….;.)
  师:真会思考,将你们组的发现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其他组学生汇报。
  4、验证发现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思考,现在我们就重点看看第2小组的发现。他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所有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长乘宽乘高吗?(师在黑板上写个“?”)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次验证有两个要求:一、尽量用多的学具拼摆,二、把你们的发现用算式表示并填在记录表2中。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并进行记录,自由汇报拼摆结果。
  生1:我们组摆了两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体积是72立方厘米,用算式表示是6×3×4=72……我们组的结论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
  生2:我们组也摆了两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我们组的结论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其他组你们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一样)有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这个问号可以擦下去了吗?(可以)
  (生齐读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同桌互说,男女说,齐说。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指说)
  生:V=abh (开火车说)
  5、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验证得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真了不起。让我们把这一结论再次大声的读出来……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三、当堂训练
  1、填空
  2、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
  3、计算并比较两个礼品盒的体积。
  4、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指生板演,汇报算法,在汇报过程中直接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5、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窖是50立方米,应挖多少米深?
  7、一个正方体魔方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计算组合图像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外延伸
  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撰写了一本传世名著《九章算术》,其中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书中是这样叙述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正方形的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用底面积乘高得长方体的体积。看到这你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六、随堂检测
  1、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米的长方体土坑,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2、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橡皮,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的联系及地位)
  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6-47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对长方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的前几节,学生学习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的认识,为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打下了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并不陌生。但对长方体的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并不清晰,大多数学生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不一样,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外学习中老师给过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调查中,有一部分学生对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时,认为与长方体的棱、面有关,在计算棱长、表面积和体积中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解答,会解答的学生在单位名称写的不准确中也能看出对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还是不清楚。针对本班学生大多数都知道体积公式,所以本接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方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感受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和由来,学到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经历猜想----验证----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方法学习数学。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问题;小组学习时小组长组织能力较强,分工明确,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三、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持:
  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晰的表现。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设计意图: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研究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的过程。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增加或缩短,它的体积会怎样?如果改变它的宽或者高,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探索长方形面积的经验,通过类比把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立体图形中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操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初步发现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悟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出示4×1×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是一个长4cm、宽1cm、高1cm的长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提问:如果用的小正方体来摆第3个长方体,沿着长一排可以摆几个?沿着宽可以摆几排?沿着高可以摆几层?它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再问:如果有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3cm,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对三个长方体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画图—说理”的过程,使学生随着排数、层数的递增,清晰地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第4个长方体只给出了长、宽、高的数据,意在促使让学生依托已经获得的直观经验,将摆的过程内化为有序地算(数)的过程。至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已呼之欲出。]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确吗?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讲解: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出示长方体的包装盒,谈话:刚开始上课,我们还不能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要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有办法知道这些数据吗?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3?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推导公式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题示图,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示意图)
  2.学生准备:①每人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②每个学习组准备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模型,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图中各是什么计量单位?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问:除了立方厘米,还有那些体积单位?
  2.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3.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问:需要一个一个的数吗?有没有简单方便的数法?
  (只要数出每层长有几个,宽有几个,算出一层几个,再数有几层。)
  4.完成练一练 1、2。
  二、学习新课
  1.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公式.
  (1) 小组合作,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把每次拼的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里.
  用小正方体个数
  长方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棱长(厘米)
  长
  宽
  高
  (2)汇报,师板书填表。
  (3)讨论: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4)尝试:根据刚才的发现,试一试算出发给各组的长方体的体积.想一想,要先做什么?
  各组试算后,汇报计算方法:
  先量长方体的长、宽、高.(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
  8×5×3=120(立方厘米)
  (5)归纳: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你能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并板书: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2.教学例1
  (1) 出示
  (2) 生试做
  (3) 集体订正
  3.练习
  21页 第4题
  4.教学例2
  出示,生试做
  总结公式
  5.练习
  2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补充练习
  1.求下列各长方体的体积
  (1) 长10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
  (2) 长2.5米,宽1.2米,高0.4米
  2.求下列各正方体的体积
  (1) 棱长8厘米
  (2) 棱长0.5分米
  3.一块长方体石料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已知每立方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食品盒,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做这个食品盒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食品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21页第5题,22页第7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 正方体
  长 宽 高 长、宽、高相等
  8厘米 5厘米 3厘米 (棱长)
  8×5×3=120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
  (2)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组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第3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旁批:
  后记: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五、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六、小结: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基本
  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
  教学环节设计
  一、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
  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
  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通过刚才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同学们能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通过交流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问: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长、宽、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V=abh.
  3、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重点理解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的读法、写法。
  做“试一试”。
  作业做“练一练”。
  做练习六第2题
  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第1、2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9页——30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体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动手拼摆能力,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成2人小组,每组准备一些数量的小正方体、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求法。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二、猜测、为学生指名探究方向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师: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课件演示:把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个的小正方体,数出每排个数、排数和层数;并用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总个数(即体积数)。
  3、师:(1)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长方体体积问题吗?看来有必要得出一个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
  4、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1、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正方体通过拼摆,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同桌合作: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齐读要求。
  (2)先摆,再观察,最后再填表。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1)小组汇报结果。
  (2)观察表格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先互说。
  (3)全班交流发现。
  (4)师补充提问: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观察一个摆好的长方体,理解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多抽几个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5、师:你能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吗?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6、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同桌互说。
  7、及时练习: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文具盒。
  师:要求这个长方体文具盒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教师给出长宽高,学生计算,强调书写格式。
  四、课堂练习
  1、口算填表(见题单)。
  2、小法官:
  (1)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一定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3、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在工程中,1m3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
  4、考考你:下列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棱长1厘米)(见题单)
  五、小结下课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方法和知识两个方面来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每排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课后反思:
  1、对推导过程的关键地方突出不够,即,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理解说理不够,应该让学生多说,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下。
  2、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更加准确具有指向性,对于关键地方的引导还不够合理。
  3、应该板书出:1立方米=1方。加强学生对两个单位关系的理解。
  4、本节课对于时间的安排差不多,比以前的课堂要合理得多,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的,这是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长方体
  思考: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2、带入数字,计算长方体体积。
  长:2cm宽:3cm高:4cm
  二、引入新课
  1、出示正方体
  提问: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极书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3、试一试
  1出示三幅图。
  学生进行思考
  反馈:长×宽×高
  学生进行计算
  2×3×4=24cm3
  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的公式,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进行推理。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通过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回顾,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测,从而得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引导学生观察:
  图中阴影部分叫什么?
  它们与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还能提示三个图形的体积吗?
  4引导学生计逄三幅图的体积。
  三、练一练
  1、练一练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成正方体的棱长,再利用公式计算。
  2、练一练2
  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独立完成。
  反馈计论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阴影部分,并认识体面积。
  独立思考:它们与高之间的关系。
  得出:底面积×高=体积
  学生利用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三幅图的体积。
  反馈。
  学生观察图
  计算
  教师指导详细教研组4.7
  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法学法 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次备课 动态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小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
  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两个物体,怎样才能比较大小呢?3、小明家买了饮水机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呢?还能分割吗?怎么办?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较,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二、概括公式
  1、学生猜想
  一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大胆猜测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课本29页)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4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3、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体积怎么求?我们一起来观察黑板上这几组数字。想一想,长、宽、高的数字与体积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记录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书:V=a×b×h= abh,学生齐读公式。
  4、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说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学生齐读公式。
  5、教学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求呢?
  三、练习
  1、出示课本30页的例一: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1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abh V=a×a×a = a3
  V=S×h= S h V=S×h =S h
  例1. V=abh V= a3
  =7×3×4 =6×6×6
  =84cm3 =216dm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长、正方体,1厘米3的立方体24块,1分米3的立方体一块,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学具:1厘米3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厘米3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个 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厘米3。)
  教师:如果再拼上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呢?
  教师: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体积。
  (1)教师:请同学取出12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问: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同学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然后分别请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厘米3。)
  教师: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厘米3的正方体。
  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2)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学生说出摆法和体积后。请看电脑动画图像:
  一排摆出4个1厘米3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教师板书:
  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学生操作,看电脑动画图像。教师板书:
  3(厘米) 3(厘米) 2(厘米) 18(厘米3)
  教师:想一想,如果要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该如何摆?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电脑图演示。然后板书:
  5(厘米) 4(厘米) 3(厘米) 60(厘米3)
  教师: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V=abh。
  出示投影图:
  (3)例1(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口答,教师板书:7×4×3=84(厘米3)。
  答:它的体积是84厘米3。
  练习:(投影出题,学生口答。)
  一块水泥板,长5分米,宽3分米,厚2分米,这块水泥板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5×3×2=30(分米3)。)
  2.正方体体积。(1)请学生看电脑动画录像:
  长4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长缩短一厘米(图上从右边去掉一排)。教师: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
  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3×3=27(厘米3)。
  投影出一个正方体图。(可以用翻页变换它的棱长。)
  问:①棱长为2分米,求它的体积?②棱长为4厘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2×2=8(分米3),4×4×4=64(厘米3)。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具体的正方体的体积了,能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公式可写成:V=a·a·a或者V=a3。
  (2)例2(投影)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53=5×5×5=125(分米3)。
  答:体积是125分米3。
  做一做:课本34页1,2题,请4位同学用投影片写,其余同学写本上。集体订正。(3)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字母公式。
  教师:请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相同还是不相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课本P35练习七:2,3。
  2.口答填表: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3= 0.2×0.2×0.2; ( )
  ②5x2=10x; ( )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分米3); ( )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3。(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公式。
  2.作业:课本P35练习七:4,6。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体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 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二、 练习(教材43页练习题)
  1、 第5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 第6题 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 第7题 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 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 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产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2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每组24个边长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8厘米长:6分米长:8厘米长:12米
  宽:4厘米宽:2.5分米宽:4厘米宽:10米
  高:5厘米高:10分米高:4厘米高:1.5米
  2、下列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
  师:郑老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首先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
  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反馈,学生汇报,生每汇报出一种情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
  (2)活动二:
  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
  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察上面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
  第一个:5=5×1×1
  第二个:15=5×3×1
  第三个:12=3×2×2
  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c。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正方体的体积。
  因为正方体的性质,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巩固提升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3×3=63(cm?)
  V=a3=4×4×4=64(cm)
  2、求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8×4×5=160(cm3) 6×2.5×10=15(dm3) 8×4×4=128 (cm3) 1.5×10×12=180(m3)
  3、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是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
  答:这块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0.23=0.2×0.2×0.2。( √ )
  (2)5X3=10X。( × )
  (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立方分米)。( × )
  ( 4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8÷8÷4=1.5(分米)
  答:它的高是1.5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10厘米,宽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6÷4=24(厘米) 24-10-8=6(厘米)
  10×8×6=48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7、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多少?
  (8×6)+(8×7+6×7)×2=244(平方分米)
  8×6×7=336(立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244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336立方分米。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
  2、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并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化聚、转换练习。
  45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0.6立方分米=()立方米
  7060毫升=()升=()立方分米
  13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升=()立方分米=()立方米
  0.02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2、一节货车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7米,装的煤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吨,这节车厢里装了多少吨煤?(得数保留整数)
  3、在一只底面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高是8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内,装棱长是2分米的立方体纸盒。这只纸箱最多可装这样的纸盒多少个?
  4、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9.6米,宽4.2米,深2.5米。这个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箱内水面离箱口10厘米。箱内共有水多少升?如果把这些水倒入另一个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内,这时水高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解题思路
  第一题:18×5=90(立方分米)90(立方分米)=90升
  90×0.74=66.6(千克)
  第二题:13×2.7×1.2=42.12(立方米)
  42.12×1.3≈55(吨)
  第三题:60×60×80=288000(立方厘米)
  2分米=20厘米
  20×20×20=8000(立方厘米)288000÷8000=36(个)
  第四题:9.6×4.2=40.32(平方米)
  9.6×4.2×2.5=100.8(立方米)
  第五题:80×40×(60-10)=160000(立方厘米)
  160000(立方厘米)=160升
  160000÷(40×40)=100(厘米)
  (3)重点分析第5题
  水面离箱口10厘米,说明水的高度是50厘米。从而求出水的容量。再根据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求得水的高度。
  三、思考题
  用一张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10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皮盒。要使这个长芳褪铁皮盒的容积最大,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研究
  2、小组讨论
  3、教师评议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5
  课题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一大块橡皮泥;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 学生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 3 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 = 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5、7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
  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
  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
  (1)每个小组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每层有几行?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我的发现是……
  2、成果展示: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板书: 长 宽 高)
  (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 V=abh(板书)
  (4)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
  3、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发展
  计算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
  四、小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 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 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 不同点?(数据不同) 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 12个1立方厘米) 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 长方体体积2】
  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 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出示投影图:
  4.自学例1。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体积。
  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 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变成了什么图形?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 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 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a3
  4.独立解答例2。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米3 )
  答:体积是125立方分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 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和实践活动,操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操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长方体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做一做
  1、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2、学生进行思考。
  ○1学生体会“长、宽相高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2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3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通过实物,引出深题,激发学生操索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通过几次活动,比较,感知长方体二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自己操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说一说:
  学生反馈自己的数据,教师带学生逐一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说一说
  1、引导学生分板数据
  2、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四、算一算
  1、测量自己的铅笔盒,找出长、宽、高
  2、计算铅盒的体积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集体进行反馈,说一说
  自己的计算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记下的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底面积×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s·h
【北师大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通用19篇)】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8-21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8-21
小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应用题11-12
冀教版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08-21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10-07
CAD长方体的画法08-14
大体积混凝土的简述定义10-07
大体积混凝土相关知识08-18
如何控制Flash文件的最终体积大小?09-25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兔峨中心完小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董秀清 授课课时:一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配合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2、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直尺、作业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给亲友送礼物时,要想把它装进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里,可是不知道要做一个这样的礼盒要用多少包装纸。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回答:礼品盒是一个长方体。师:但是到底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 温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S=aa(或a2)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
3、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操作。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 宽 2”, 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 2”,
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 2”, 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2+ 宽高 2+ 长高 2。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长x宽2+宽高2+长高2。或(长x宽+宽高+长高)2 师小结: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厘米 四、实践运用 1、求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2分米7分米1厘米7厘米5分米8厘米2厘米5厘米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引导(注意面积单位)。 2、先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在计算它的表面积。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4、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2分米 , 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学生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
5、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操作。 把正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他们摆放在一起就是6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要求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求出6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边长边长6,就可以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 = 边长边长6。学生汇报后,教师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正方体的表面积 = 边长边长6。师小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五、稳固练习
6、1、求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5厘米8分米2、先测量出正方体的棱长,再计算它的表面积。(实物) 3、一个正方体平台的某一个面的面积是4平方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4、一用一根长是3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六、拓展创新 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七、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八、作业: 1、看书2、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课后小结: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八、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长x宽2+宽高2+长高2计算公式
正方体:边长边长6知识改变命运3 /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