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芳名片怎么说?

<article>
<section>
身处京城,看到最多的是古典雕塑~狮子,以此表现出皇家气派或官宦人家的地位。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雕塑艺术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雕塑作品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艺术魅力,我们也通过雕塑领悟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lt;/p&gt; &lt;p class="ql-block"&gt;&lt;b&gt; 一、英雄模范篇&lt;/b&gt;&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国博秋瑾雕骑马雕像。秋瑾(1875年11月8日,一称1877年11月15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为民主革命而牺牲的女英雄。&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张自忠雕塑。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中国美术馆雕塑园《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4月28日,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国博方志敏雕像。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时年36岁。&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国博刘胡兰雕像。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优秀共产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主席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陶然亭公园内高君宇与石萍梅烈士雕像。高君宇(1896—1925),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北京病逝。&lt;/p&gt;&lt;p class="ql-block"&gt; 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高君宇和石评梅生前是一对情侣。&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红领巾公园雷锋雕像。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红领巾公园卓娅雕像。卓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1923年9月13日—1941年11月29日),出生于距坦波夫州北部不远处的奥西诺维·加伊村(意为山杨林),前苏联游击队员,苏联英雄(追授)。她是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苏联女性,是一个受尊敬的苏联女烈士。&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通州第一党支部雕塑。通州第一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第一任支部书记周文斌是我党冀东地区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他的革命生涯是从潞河中学开始的。 1944年10月,周文斌在丰润开会,遭敌人包围,周文斌为掩护同志们突围,壮烈牺牲,年仅36岁。&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百货大楼前张秉贵雕像。张秉贵(1918年~1987年9月18日),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lt;/p&gt; &lt;p &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田继跃是北京市皮件厂退休工人。田继跃和高云涛二人在1981年2月1日为抢救落水儿童吴爱莉光荣牺牲,高云涛牺牲时年仅32岁。为表彰他们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田继跃、高云涛同志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红领巾公园草原英雄小姐妹雕像。1964年2月9日,年仅12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替父亲放牧集体的羊群时遭遇暴风雪,为了保护羊群,她们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舍生忘死地保护了集体的羊群。这两位小英雄的事迹传出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她们的热潮。&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位于中关村一街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雕像。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lt;/p&gt;
class="ql-block"&gt;  中山公园孙中山雕像。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铁路博物馆詹天佑雕像。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北大红楼陈独秀雕塑。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北京街心花园顾炎武雕像。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中国美术馆雕塑园人物雕塑《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蔡元培故居雕塑。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老舍故居雕塑。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大观楼影院门前任庆泰雕塑。任庆泰(),1892年在北京开设了“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第一人、中国电影创始人。&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图左)&lt;/p&gt;&lt;p
class="ql-block"&gt;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1]),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图右)&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lt;/p&gt; &lt;p class="ql-block"&gt;&lt;b&gt;
三、动物篇&lt;/b&gt;&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卢沟桥雕塑《醒狮》。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西郊青龙湖公园雕塑《龙》&lt;/p&gt;
四、城市符号篇&lt;/b&gt;&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元大都遗址公园内的雕塑。元大都遗址,中国元代的都城遗址。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安定门雕塑~安定鼎。安定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在诸门中独具一格,“安定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lt;/p&gt;&lt;p class="ql-block"&g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定门城楼被拆除,后建成了安定门立交桥,当前是北京二环路上的一个交通节点。&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北大红楼旁,沙滩大街上纪念五四运动雕塑。这里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在中国的现代发展进程中,“五四运动”代表着历史的转折点,它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嘉德艺术中心雕塑&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中关村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在中关村广场和大街上有两个一样的雕塑作品《生命》,展现出科技创新的生命力。&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中关村一街创新文化广场雕塑&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鱼跃广场雕塑《鱼跃》。主体高8米,为镜面不锈钢材质。该雕塑运用抽象环形来表现翻滚的水浪,腾空跃起的鱼群,既有力度又不失优美。&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龙潭公园《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菖蒲河公园雕塑。菖蒲河公园位于天安门东侧,开放于2002年9月。菖蒲河系明清皇城中外金水河的东段(清代称长安左门以东的一段外金水河为菖蒲河),是皇城水系组成部分。&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天坛公园南门附近的汉白玉雕刻《节气柱》&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2010年8月21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和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了“奥运雕塑园”落成剪彩仪式,公园内的雕塑体现了现代雕塑的高水平。&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复兴门雕像《和平少女》。雕塑的少女形象纯洁甜美,一袭长裙、短发飘逸,臂膀上落着一只和平鸽,少女与和平鸽两目相视,勾画出一副绝美的相契合的《和平少女》。&lt;/p&gt; &lt;p class="ql-block"&gt;  顺城公园老人与孩子雕塑&lt;/p&gt;
</section>
</article>

四十年前一张名片上杜宣即兴写给巴金的诗,见证了两位文坛传奇人物惺惺相惜的友谊。

1984年5月,文联派我去机场迎接参加东京笔会的中国笔会代表团。有位同行的作家见我是刚进文联工作的新同志,便与我聊起笔会作家经历和趣事来了。说到杜宣先生时,他介绍道:杜宣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参加革命,是我党秘密战线上的一位前辈。解放前夕,他以中共地下党的身份开展对国民党军舰“重庆号”的策反。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把这段真实历史创作成剧本《长虹号起义》,并被搬上银幕。我听后,心头顿觉一热。没想到,会和少年时看他电影助我成长的“幕后先生”相遇。所以,初见杜宣先生,除了惊喜,还有钦佩。

真正走近杜宣先生是作协从文联独立,他被选为作协副主席后的事了。他每次来作协参加活动或出席会议时话语不多,说一句是一句。从我摄影镜头里看去,杜宣戴着浅茶色眼镜,嘴叼烟斗气闲神定的模样。觉得他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艺术家的范儿。巴金先生90岁生日那天,杜宣登门祝贺。一见面,他拱手对巴老称道:“老巴大哥。”起初,对他这般称呼我有些不习惯。时间一长,我逐渐看出他俩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交情甚笃……

2020年11月25日,是巴老诞辰117周年纪念日。我来到巴金故居。见时间还早,便在展柜前浏览。一张印有“中国笔会中心杜宣”的名片映入我眼帘,方寸间密密匝匝写着:“文章处处说巴金,此度巴黎誉满城。红酒一杯人万里,秋风飒飒发如银。”此诗我觉得好熟。过后,我想起1995年9月,杜宣先生到杭州看望巴老。他俩相坐一起正谈论着杜宣的悼念梅兰芳诗时,巴老告诉他说,你在法国写的那首诗的条幅我把它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了。杜宣听了连声说好,还当场把这首诗朗声背诵了一遍。背的就是在名片上的这首诗。

1981年9月,巴老率中国笔会中心代表团赴法国参加第45届国际笔会大会。会议期间,杜宣目睹了巴老以文会友,传播友情,受到国外同行的尊重和好评。一次,在巴黎中国城饭店与先行回国的代表团成员聚餐时,巴老得到了杜宣在名片上挥就的这首即兴诗。回到国内,杜宣用毛笔把诗誊抄于宣纸上赠予巴老。但在我眼里展柜里的那张已有四十个年头的名片有特殊的意义。

无独有偶,在我见到这张名片前不久,微信“第一群上海好友”上传了杜宣女儿桂未明在叙述她父亲学生时代文学戏剧活动时晒出了一张渍迹斑斑泛黄的剧照。我细看,认出几行模糊钢笔字:“一九三五年在东京上演的《雷雨》的剧照。赠杜宣同志,巴金。”原来,这张至今已有80多年的剧照是她父亲留下的遗物。其中还有一段让我动容的故事呢……

1933年杜宣留学日本,经郭沫若牵线结识了几位日本进步青年。一天,他们给杜宣拿来了一本最新一期的《文学季刊》,刊有经巴金之手编辑的曹禺的剧本《雷雨》。杜宣读后欲罢不能,决定将它搬上舞台。他同刘汝醴、吴天一起导演,还得到了日本左翼戏剧前辈秋田雨雀的帮助。经数月的紧张排练,1935年4月在东京一桥讲堂正式公演。此时,巴金正巧也在东京。闻讯后,他不仅看了这出话剧的彩排,还观摩了首场演出。戏刚演到一半,日本警视厅派人来干涉,说违反了有关规定,禁止演出。杜宣当时不知道巴金也在场观看。二十年后,巴金把珍藏的这张《雷雨》剧照在背面题词后赠送给了杜宣,最终,这件文物级的剧照成了杜宣先生家的“传家宝”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给巴老读书报时,有选择地挑些他老友的文章读,有一次,我给他读杜宣先生发表在《文学报》上的《二战中的一次绝密任务》。没过几天,杜宣就来杭州了。见面后,巴老告诉杜宣说,《文学报》上那篇文章听过了。虽然以前也曾听你讲过此事,但没有这么完整,这么系统。他称赞道“写得很精彩、很有味。”

通过读报,使我对杜宣先生精彩人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抗战胜利后,他作为盟军代表团里唯一的中国人到香港接收日本战俘。在港工作的四年中,他参与过保卫香港同盟,办过出版社,当过酒店董事长,还护送文化名人撤退到东北解放区等重要活动。接着,巴老问杜宣最近还在写什么?杜宣说,正在构思一个剧本,写香港的。翌年,张瑞芳、秦怡等老艺术家与杜宣相聚,大家都为香港即将回归祖国而欣喜不已。“您写一部戏,我们一起来演出。”张瑞芳、秦怡的主动请缨,与杜宣的构思不谋而合。经过创作,一部4幕15场戏的剧本《沧海还珠》杀青了。

1997年5月,同住华东医院的杜宣得知巴老不日启程到杭州养病,他身穿病服前来“串门”。进门后他就告诉巴老:“老巴大哥,我写了一部香港的话剧,6月25日公演,参演的都是你熟悉的演员。”说着,他扳着手指数落起来:“有张瑞芳、秦怡、孙道临、乔奇、江俊……”巴老听了说:“香港回归不简单。”

杜宣又说道:“我们小时候就喊要收回租界,收回香港,喊了有几十年,这下总算如愿了。”“是啊”,坐在轮椅里的巴老笑着说。我望着两位老人喜悦的神情。心想:遭受过外国列强欺凌的人,希望祖国强盛之情更为迫切,杜宣曾长期在香港工作、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又途经或访问香港不下几十次,他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对香港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才能使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创作了这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剧。

停了一会儿,杜宣问巴老,这次到杭州还住汪庄?说完,回忆起六十年代初他与巴老、萧珊、芦芒从杭州去新安江参观的情景。巴老听后说道:“还有任干。”当杜宣提及萧珊鱼刺鲠喉时,巴老笑着说:“那是在桐庐。”同样的话题我曾幼稚地问过巴老:新安江水电站你去过吗?巴老马上说,没造好就去过,同行的有辛笛、罗洪、萧珊。造好后又去了一次,有罗荪、杜宣、任干、芦芒,还写过一篇文章。此时,杜宣先生重提旧事,巴老自然记得十分清楚。

接着,杜宣把话题一转说:“现在冰心年龄最大了。”巴老说:“文坛数苏雪林最老,现在台湾。”杜宣笑着对巴老说:“我比你小整整10岁。”巴老答道:“以前80算长寿。”杜宣用诗人的言语说:“如今80不稀奇。”

香港回归的次日清晨,我见巴老坐在轮椅上手捧一本蓝色封面大册页正翻看着。走近看,原来是杜宣先生托巴老之子小棠从上海带来的《沧海还珠》剧情介绍,封面上印有“喜迎香港回归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周年”。巴老面对一幅幅剧照,看得很仔细。见此,我赶紧举起相机把他分享杜宣创作成果那一刻定格在了胶片上。

2001年3月,刘白羽从北京到医院探望重病的巴老。从病房出来,我陪他来到杜宣病房。他拿着杜宣送的《桂叶草堂漫笔》和《杜宣剧作选》边翻看,边同杜宣谈论1984年随巴老出访日本参加第47届东京笔会的美好时光。当刘白羽说到刚才见病重的巴老不能用语音交流感到沮丧时,房间里的气氛顿时沉闷了起来。稍停后,杜宣接着刘白羽的话说,我喜欢同巴老聊天和听他说话。别人说他不会讲话,我不这么看。同巴老多次参加国际重大会议,每一次,他都说得很动情,没有套话和官腔。

杜宣住南楼时,与巴老的病房虽同楼不同层,但隔层如隔山。平时,杜宣只能从小林口中了解些巴老的信息。一次,我随小林到他病房。躺在病床上的杜宣对巴老的病情问得很仔细。我站立一边看着这位当年写下过“红酒一杯人万里”的豪情诗句的诗人,如今被病痛折磨得寸步难行。一阵莫名酸楚涌上心头。

2003年11月25日,上海图书馆举行“巴金百年华诞图片文献展”。开幕式上,我见特邀嘉宾杜宣坐着轮椅车,手握拐杖,戴着胸花,让家人推着径直来到书画展区。他指着一幅书法作品对我说,这是为贺巴老百岁写的四首小诗,说着吟诵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岁高龄更是奇;

今日先生过百岁,文名寿域两相宜。

宽容旷达一身兼,淡泊生涯一百年;

真话篇篇皆血泪,丹心捧向世人前。

平生风义兼师友,屈指相交七十年;

多少冰霜年月里,每回相遇不言言。

秋云淡淡碧空高,四海奔来祝寿潮;

正为世间添人瑞,欢声喜气上云霄。

赋诗吟唱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间交往的礼仪,是友谊的象征。所以,无论是早年杜宣在名片上一蹴而就的诗,还是在病榻上精雕细琢的组诗,无不饱含着他对巴老的真情。这时,见他被诗所醉的神态,我下意识地摁下了快门,留住了这难忘的时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剧大师梅兰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