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赢了全世界又如何李克勤歌词世界又如何是写给谁的

品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的过程中,被狠狠戳中的虽是无数个瞬间,却值得你用一生去缓缓领悟,并将内化的改变付诸于外在的行动,哪怕是仅有那么一点点。

1、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适用范围: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是心理学中的一句至理名言,适用于任何关系!比如说,男人怎样对你,是你从一开始就惯的、教他的;孩子不听话、软弱、不敢承担责任,是你教育失当,从小宠的;朋友无视你、忽略你,也许是永远没有主见的你让人习惯性地忽视你;同事不够尊重你,拿你当软柿子捏,也许是你畏首畏尾的样子给了别人得寸进尺的机会……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如何爱自己,有的人则教会别人如何伤害自己。

人生痛苦的内在模式:悲观模式、内耗模式、痛苦模式、假装忙碌模式、目中无人模式、指责模式、受害者模式、操控模式、恐惧模式、焦虑模式等。

2、你想要的人生,藏在你的生命软件里

90%可掌控:生活中10%的事情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决定,而另外的90%则是由我们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新的信念新的行为:行为底下一定有一个支撑你这样做的信念。你的信念不改变,你的生活就会重复过去的模式。只有换一种新的信念,你才会有新的行为,新的行为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所以,要改变命运,必须从升级生命软件开始。

3、你的应对模式决定你的人生

人类求生存的本能:攻击、逃跑和忽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不能打又跑不了时,就忽略它的存在。

学会负责任:做一名建设者,而不是抱怨者、逃跑者、袖手旁观者。建设者无论能力大小,至少他是负责任的。当一个人能够为一件事负起责任的时候,就离解决困难不远了。

4、快乐或痛苦,只是你选择的人生模式不同

人生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只占了七分之一。

事情的两面性:有一利就会有一弊。当我们试图抗拒那些弊端的同时,也会因此失去那些我们追求的好处。

习惯感恩:先看到自己拥有的,并为此表达感恩,你得到的一定会越来越多。珍惜你拥有的,并表达感恩,这是消除心理痛苦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乐观者与悲观者的思维模式: (1)时间框架上:对于不如意的事情,乐观者会认为这是暂时性的;悲观者则认为是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对于生活或工作上的好事,则刚好相反,乐观者认为是长远的,而悲观者总认为那是暂时的。 (2)独特性与普遍性:对于困难,乐观者会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而悲观者则解读为这是他人生的常态。对于那些好事,乐观者会认为这是普遍性的;而悲观者则以为那只是个别特例。 (3)行为与特质:对于取得的成就,乐观者会把成就归功于自己的特质,因为自己有能力,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而悲观者认为,成就只是某个行为做对了的回报,跟自己的才华没有关系。而对于所犯的错误则刚好相反,乐观者会认为只是自己的某个行为造成的,只要加以改正,未来一定做得更好;而悲观者却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人的问题导致了这样的错误。

5、内耗是如何吞噬你生命的?

消除内耗:消除内耗的最好方法就是君子坦荡荡。一灯能除千年暗,我们无须花费力气去赶走黑暗,我们只需引入光明,黑暗自然烟消云散。只要你愿意敞开你的内心,光明自然就会进来!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困难和不容易。不管你身居高位还是凡人一个,你总会有内心矛盾的时候,没有人能替你梳理内心的乱麻。唯有真诚地面对自己,敢于把内心放到阳光之下,就像王阳明那样,“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会一同光明起来!

6、活得累也许是一种“遗传”

模式:就是那些一再出现在你生命里,不断轮回的事情,是一个人固有的行为、思维、情绪反应等的统称。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一定有着隐藏的好处。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好处,一个人是不会这样长期去做的。

为自己活:只有我活得更好,父母才会心安。过好你的人生,活出最好的自己,才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所以,从今天开始,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父母而活,你并没有太多能量背负他人的命运。

7、羡慕与嫉妒:谁偷走了你的幸福?

“比”:比较的“比”字就像两把匕首,一把插向别人,一把插向自己。

羡慕与嫉妒:羡慕看起来很正面,但这两种情绪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太相信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是自我价值不足的体现。与其“嫉妒”,不如“羡慕”。我们不用去毁灭别的高楼,只需打好自己的地基,不断往上建就好了。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自己还可以变得更好。

获得幸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寻求,从刺激反应中满足自身。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获得幸福的来源,这种满足是靠外在刺激得来的,不仅短暂,而且危险。另一种是透过内省获得平衡,透过对心灵本质的了解,由内而外滋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依赖任何物质。

8、自律与自由:没有自律,谈何自由?

自由:自由是指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自觉:就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见自己。能够看见,就会自觉;懂得自觉,就会自律;有了自律,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会影响、伤害别人;没有影响、伤害到别人,就没有人会约束你;没人约束你时,你不就自由了吗?NLP有一个方法叫“位置感知法”,能让我们从不同的位置来感知自己。最基本的三个位置是:自己的立场、自己的位置;对方的立场、对方的位置;公众的立场,一个抽离、中立的位置。当我们能够从这三个位置去看自己时,这就叫“自觉”。

“控制”的初衷:如果父母、学校对孩子的控制仅限于保障孩子的安全及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出于父母或老师的个人意愿,孩子又为什么要去抗争呢?如果伴侣之间所谓的控制只是双方约定的规则,是为了保障婚姻生活更加幸福,而不是出于个人意愿的操控,那谁还会想要逃离婚姻呢?

9、拖延与推迟:别让你的拖延症拖垮你的人生

习惯了被保护,拿什么对抗未知的恐惧。

孩子的需求: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建议,更不是指责,而是接纳与支持。 认为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10、宽恕与原谅:别人伤害你一次,你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很多年

宫崎骏所说:“内心强大,才能道歉;但必须更强大,才能宽恕。”

11、恐惧与焦虑:我们要接纳焦虑,甚至感谢焦虑

变,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法则!与其坐地焦虑,不如起而行动。

12、看破与逃避:痛苦不会消失,只会被你消融在生活里

痛苦的来源:我们信念中认为的“应该是”和现实中发生的“如是”产生了矛盾,我们就会感到痛苦感。心理层面的苦,一般由3个病毒性信念所导致,即无助、无望和无价值。无助是因为比较产生的苦。无望是因为“不可能”产生的苦。

痛快:当你能感受那份极致的痛苦时,你会发现,你在某一刻也会感受到极致的快乐。

人生如钟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摇摆。

13、容与忍:放得下才能放下,能容就无须忍

委屈:是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心里感到难过。不公平待遇是外力,而委屈则是主观感受。之所以会感到委屈,是因为当事人的思想蓝图太过狭窄,容不下不同的观点和意料之外的事情。当事情不能按自己的设想去发展,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去改变时,那种不得不接受的情绪就是委屈。其实就是因为心胸太窄,容不下一些人或事,但这些人或事却不随己愿地来了,所以只能忍,但忍起来又心不甘情不愿,于是积累了满肚子委屈。一个人长期感受委屈却不懂得发泄的话,通常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对外攻击,变成怨恨;另一种是对内攻击,让自己抑郁。

胸怀变大的方法:心理学有一种方法叫超越,分享三种方法:一是位置感知法(前面已经提到);二是时间线——从未来看今天,以终为始;三是看到更大价值。我们不要指望一味地容忍负面情绪就能撑大一个人的胸怀,那样只会破坏你的关系,伤害你的身体。最好的方法是借这些情绪来自我察觉、修炼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柔软、顺应而随处自在。

容忍:“容”是一种空间概念,而“忍”是一种心理状态。心里放得下,叫能容;心里放不下,则要忍。因此,能容,就无须忍;如果要忍,则一定是容量不够。

放下:就是不要计较,对功名利禄、富贵得失、悲欢离合、嗔恨嫉妒、忧悲苦恼等不要耿耿于怀。放下,是一种境界。如何才能放下?前提是放得下。要放得下,内心的世界必须足够强大。

14、喜欢与讨厌:没有你的允许,没人能伤害你

开启智慧语言模式:即在与人沟通时,对语言进行上归类、横归类和下归类。上归类寻求共识,横归类增加选择,下归类找到具体解决方法。所谓“上归类”,就是找到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其次,进行横归类,就是在同一个层次,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从单一的焦点中走出来,看到更多的可能。最后,再进行下归类,找到具体的方法。当对方由指责变成建议后,他也许会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方法给你,你从众多方法中选取一个可行的方法,去跟他讨论如何细化、执行,并对他表示感谢。

对待评价:我们要学会,面对他人的赞美,报之以微笑不全当真;面对他人的贬损、攻击,不恼羞成怒、反唇相讥。他人的喜欢与讨厌,都与自己无关,做自己就好。

15、自信与自负:你以为的自信只是自负而已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般人所说的自信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建立在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上的自信,这种自信会因为过度而演变成自大,其实是一种虚假的自信,是自卑!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才需要依赖某件事情来建立信心,仿佛自己人生的价值只有通过外在的成功来证明。这样的自信是危险的,因为一旦赖以支撑其自信的外在事物消失,人生也会跟着坍塌。另一种是对自己这个人的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即使他人把我贬得很低很不堪,即使我遭遇了挫折、失败,可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依旧存在闪光的地方,知道自己能成事。这种自信不以任何外在的事物为衡量标准,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主观相信,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自尊:是指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与自我尊重。

自大、自负、自傲:自大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地位、财富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可利用价值等看得过分重要,他们喜欢夸大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自负”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自傲”指自以为比别人高明而感到骄傲。

自我情绪的产生:一个人是否自信(自尊)与事情无关,与能力无关,它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不依赖任何事的一种能力。而自大、自负、自傲这些状态都跟所做的事或能力有关,都要以能力或所做的事为依托。一旦这些赖以依靠的能力或事不再存在时,整个人的价值感都会坍塌。

16、洒脱与冷漠:你以为的洒脱可能是一种病

洒脱是接纳,而冷漠是隔离。

17、愤怒并没有什么不好

愤怒:是一种情绪。如果事情没有按自己所预期的发生、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感觉被侵犯时,惶恐、焦虑与无助交织在一起时冒出来的情绪就是愤怒。

18、你可能不知道,这种快乐“有毒”

坦然接纳正反两面:情绪是属于自己的,不管是“正”还是“负”,都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是一种能量,也是生命的资源。黑夜与白天交替,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有快乐就一定会有悲伤。一个允许自己感受各种情绪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伤时真实地悲伤,快乐时才能真正地快乐。那些看似永远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痛苦,他们只是用麻木去屏蔽痛苦,让自己看起来快乐而已。一个不允许自己感受悲伤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感受快乐的;一个不允许自己感受痛苦的人,也无法真正感知幸福。

应对模式: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人会形成四种不同的应对模式——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打岔”模式:看起来无忧无虑,积极乐观,不受规则限制,充满创意,是人群中的忘忧草、开心果。但面对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们一定会马上转移话题。你看到的他,永远是与一群人在狂欢;你看不到的是,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的孤单。

19、你否定了我的所有,让我如何与你沟通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辛辛苦苦地找到一个人,结果自己在他面前活得一无是处。 本来想找一个人为我遮风挡雨,没想到所有的风雨都因你而起。

沟通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沟通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首先要去看到对方已经做到的部分,然后可以与对方一起探讨如何做得更好。把他先放在对的位置,再告诉他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能这样沟通,又有谁不愿意听你的呢? 当一切观点建立在“我懂你”的基础上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而微笑。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20、为何给了你我的所有,你却仍觉得我不爱你

内在模式:如果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关系中会发生同一类的事情,这叫内在模式。这些模式通常都是从家庭或成长的经历里形成的。

表达方式:除了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爱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用对方能接收的方式去表达,这样对方才能接收到你的爱。否则,就像你汇款给别人时,如果账号错了,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汇了出去,对方也收不到,你的钱只能白白浪费掉了。

爱的五种“语言”:美国著名婚姻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Dr.Gary Chapman)认为,表达爱有5种“语言”:1.言语的表达:对部分人来说,只有说出来的才是爱。没有说出来,就算你为他付出再多,他也还是认为你不爱他。2.高品质的时间:全然在一起的陪伴,全然在一起的相处时光。3.礼物:透过一些有形的物质去表达爱。4.服务:通过为对方去做一些事情,通过行动去表达爱。5.身体的接触:亲吻、拥抱、碰触、握手、性爱等。

21、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抱怨我不会飞翔

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于不断尝试,敢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不受现成的常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通俗一点说,就是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想别人没想过的东西。 人类和大象一样,其实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只是被某种想法给局限了,这种想法在心理学领域叫作“限制性信念”。

限制:基于某种原因,或者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或者是父母、教育工作者自身认知的局限,又或者是父母希望孩子聚焦在某个领域,对于孩子表现的探索未知的好奇,父母总会用“不可以”、“不可能”、“不行”去加以限制。因为孩子对父母天生的爱与忠诚,这些限制无形中就会在孩子的大脑里形成一种束缚,这种束缚由一种病毒性的信念所导致,而这种信念在心理学领域叫作“无望”。

“听话”的后果:一个十分听话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被剥夺了绝大多数可能性的孩子,因为他只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许的,或者那些由于父母认知局限所限制的领域,于他而言无形中就被关闭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像富兰克林说的那样,有些人25岁那年已经死了,直到75岁那年才埋葬。他们死的并不是肉体,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对人生无限可能性的坚信。

当孩子问你问题时:千万不要急于给答案,因为,就算你的答案是对的,如果你回答了他,他也只得到一个答案。何况,每个人懂得的知识十分有限,你又怎么能确定自己的答案就是对的呢?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因为当孩子问你问题时,他一定自己事先思考过,只是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确定。这个时候,你可以反问他:“你说呢?”当他有了一个答案之后,你再问他:“还有呢?”当他有了两个答案之后,你再问他:“除了你刚才所说的,还有呢?”直到他说“没有了”,你还可以问他:“假如有的话,是什么呢?”当你能够与孩子这样对话,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开放式思维习惯,他的内在会形成这样一种信念:“凡事都有3个以上的解决方案”“一切皆有可能”“方法总是有的,只是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罢了”。

22、没有什么比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宝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模式。

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存在于一件件具体事情当中,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知识好比录入电脑的各种数据,智慧相当于这台电脑的CPU,而我们就是这台电脑。

知识很重要,但如何运用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灌输给孩子知识,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他建立健康良好的人格。

人格:或者叫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处事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总称,它是决定一个人做或者不做一件事的关键,是行为的指南针,也是人生的基石。其内核是信念。所谓信念,是一个人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判断、观点或看法。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学或者不学习某种能力,小至吃什么,大至选择就业方向、婚姻伴侣,甚至生死抉择,都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所以“性格决定命运”。 世界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可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画地为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愿创新,不敢尝试。就像拉磨的驴,一直在有限的空间里打转,把一辈子活成了一天。

设限: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无能和无知,以安全为由,处处给孩子设限,让孩子永远活在一个安全但十分窄小的空间里,不允许孩子犯错的同时,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家庭教育: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时间并不是孩子取得成绩时,而是孩子遇到挫折时,这个时候,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肯定的,因为此时他最脆弱。当然这时不能肯定他所做的事,而是要让他知道,不管他所做的事情结果如何,在父母心里,他都是好孩子。他的价值也并不取决于他所做的事,因为他本身就是无价之宝,无须用任何事情去证明。但愿更多的父母能够把家庭教育从知识层面回归到孩子的性格层面,从小给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的信念和价值观,特别是培养孩子较高的自我价值。我认为,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23、一层关系的突破,都会让你感受到无穷的喜悦

与父母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两性关系、朋友关系,甚至是合作关系。要改善关系,最好从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入手。

好好爱: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24、你所谓的为我好只不过是一种操控

当这个人说出“我很害怕”的时候,他心中的恐惧就会大幅度减少。所以,说出自己的担心,恐惧感就会减弱。

25、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在亲密关系里,强势的人往往缺乏平等和爱,充满比较和胜负心,因为他们过多地采用输赢的眼光来衡量一切,所以与他们相处经常是剑拔弩张,充满着紧张和压力。但这个世界不只属于男人,也不只属于女人。没有另一半的助力和分担,靠自己一个人是走不远的。

26、最好的婚姻是,看得见你的关系模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就是所谓的秘诀。也许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明白,可是,下面这个道理,真正明白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关系的破裂,我们都会把责任归因于另一方。殊不知,当我们指责对方犯下的错误时,却看不到自己正在犯同样的错误。

镜子:对方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帮你照见你身上有却不承认的缺点。所以,保持良好关系的秘诀就是——看见对方的同时,看见自己;要求对方做到的同时,自己先做到。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要求别人?

27、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会说话的人会说到让人心生欢喜,不会说话的人能说到人心如死灰。这是因为语言能够引发我们神经的某些反应。

28、我不再祝你“心想事成”

向上的路从来都不拥挤,如果你觉得拥挤,一定是层次太低。高度决定视野,当你站在矮的地方,你的视野是有限的;当你站得更高,你的视野肯定更广袤,你自然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29、只要你愿意,生活一定可以更美好

什么是健康?中医说:“身壮为健,心怡为康。”所以健康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身体和心理。

30、我不喜欢与人相处,这正常吗?

与自己的连接:其实就是一个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

群居与独居,任意切换:一自我价值高的人,他会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认同自己、喜欢自己。他与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连接,也会跟他人建立好的连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能全情投入,与他人共舞,感受与人相识、相交的乐趣;独自一个人时,他依然保有这份连接,心灵大门敞开,悦纳当下的一切,享受这种心灵相通的满足与充实。他单独,但不孤独。

31、不吃回头草的马真的是好马吗?

评判:评判是一个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价人或事,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只要有价值观、有信念,就会有评判。它其实就是一种信念。

让评判“流动”起来:提升觉察力的方法有很多,当你执着于某一个固定的想法时,不妨问问自己如下问题:1.产生这种观点是什么时候的事?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他变了吗?我变了吗?当你用这些问题拉宽时间的框架,你会发现,事情未必是你原来所认为的那样。2.我是这样想的,对方是怎么想的?其他人又是怎么想的呢?智慧来源于多角度视野,当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时,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正在慢慢变大。3.我仅仅看到对方的行为,凭什么推断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当你可以把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身份”区分开来,只对行为做评判,而不针对身份做评判时,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开始鲜活起来,他们不再是你所认为的样子,也许他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当我们有评判时,应清醒地觉察到,这仅仅是此刻自己基于有限认知所做出来的判断,它并非事实。只有放下固着,让评判“流动”起来,我们才能聆听到对方真实的声音,就对方的观点做出回应;双方才能开始良性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 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人生本就艰难,何苦再自己难为自己呢?

32、没有任何未来值得你牺牲现在

为什么凶猛的动物吃饱了就能安享现状,根本不去为未来担心,但是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人类却总是在为未知的未来奔忙?

为什么无法活在当下: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会让我们很难看到今天的美好,这也是我们无法活在当下的根本原因。 广厦千万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我并不是劝大家满足于当下,不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恰恰相反,与其费尽心力为未来焦虑,不如好好享受当下拥有的一切;与其不断贪婪地占有各种物质财富以应对未来,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当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时,不管未来如何改变、发展,你都可以应对自如。

生存的本能与生活的智慧:未雨绸缪,聚焦未来,是生存的本能。而立足当下,过好今天,才是生活的智慧。但愿我们都能够活在当下,享受现在!

33、真正丢人的是,你一直试图逃避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失败者用聪明去找借口,而成功者则用聪明去找方法

34、你把多少精力浪费在证明自己上

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

如何对待别人的评价: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有十分确定的认知,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时,你是不会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的。对于别人的误会、纠错,甚至批评,你会虚心接受有价值的部分;对于别人有意或无意的冒犯、攻击,你会一笑置之,因为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

急于证明:当你确认你自己是什么时,你根本不用也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证明。只有你不是,或者你不太确定是的时候,你才会努力去证明。只是这种证明的效果大多数时候会适得其反,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35、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拥有什么样的成就

并不是你拥有什么才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拥有什么样的成就。前半生,我们带着恐惧而奔跑,是因为我们要为了生存而努力;如今,我们可以选择唤醒爱的力量,就算这股力量没有恐惧的力量那样迅猛,但至少,在人生旅途的前行过程中,我们是幸福的。

人生的层次: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外在的成就,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内在的状态。只有由内而外富足的人生,才是高层次的人生。

36、困难将照亮你前进的人生路

对每个人来说,现在的人生就是过去所有选择的结果。

应对困难的路径:一、解决困难;二、寻找别的方法。面对困难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解决困难。我们可以先问自己,我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当我们清楚了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再去学习达成这个效果需要的能力,能力提升了,原来的困难自然迎刃而解。所以,我们要的是达到效果而不是解决困难。 泰戈尔所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因此,我想对那些落榜的孩子和正在遭遇困难的朋友们说,暂时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是困难遮蔽了所有的希望。

37、省钱不会变得更有钱,吝啬爱也不会让你得到爱

“意之所在,能量随来”。就是说,一个人的焦点在哪里,他的注意力就在哪里;他的精力在哪里,他的收获就在哪里,人生也就在哪里。

38、人生的七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人生的七个层次:人分为“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 1.奴:“奴”属于“不得不做”的一群人,在非自愿的状态下为了生存而工作、生活,满怀抱怨,总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着,就像活在一个无形的囚笼里,郁郁不得志。我们说的房奴、车奴皆是如此。 2.徒:“徒”是学徒,是成长的筑基阶段,虽然暂时能力不足,但知道自己要什么,愿意学习和成长。“奴”与“徒”的区别在于,奴是不得不工作,而徒是自愿、主动地学习和工作。 3.工:“工”是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有能力按规矩把事情做好,能够养家糊口,可以凭自己的能力立足于天地间。 4.匠:“匠”有手艺,做事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勇于创新,是业界精英。“匠”不光自己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愿意收徒授艺,传承绝学。 5.师:在“匠”以前的几个层次,焦点都在事上,从“师”开始,不仅关注事,而且重点关注人。《礼记》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也就是说,师者,不光要自己有能力,而且还愿意把自己的技术或学问传授给别人,不仅教人做事,还唤醒人们内在的优良品德以及智慧。“师”与“徒”相对应,正因为有“师”的存在,才能有“徒”的成长。 6.家:慈悲为怀,心怀大众,通过努力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成一派,还成了众人追随的偶像、行业典范。他能把自己的成功模式复制给更多的人,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7.圣:这是人生的最高层次,《说文解字》解释为:“圣,通也。”中国古代把那些生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死后尊为“圣人”,比如孔子。一个人能否站上更高的层次,并不取决于他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取决于他权力有多大。如果他的心量不够宽广,权势再高、财富再多,也还是会被无形之力所缚,受外物所掌控。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即使偶然占据了高位,也不能说明你处于社会的高层;同样,就算你生活在平常百姓家,也并不说明你就处于社会的底层。

内在状态决定外在层次:古人说“行者心之发”“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外在的层级只是内在状态的呈现而已。 1.不同层次的人,心理需求的层次不一样。低层次的人追求的大多是生理及安全层次的需要,而高层次人士更多的是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不同层次的人,他们的心量也不一样。所谓“心量”,就是格局。一个低层次的人,他们心中只有自己。随着层次的提升,他们不会拘泥于眼前的束缚,拥有更广阔的胸怀,可容纳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生命的成长的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生命的成长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作“外求”。一直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被物质假象迷惑所困,耗尽全部精力去追求财富、名利和欲望,直至身体消亡。 第二个阶段叫作“内修”。开始明白物质等外物皆为人所用,逐渐脱离部分物质控制,开始回归生命本质,懂得舍外求内,愿意花时间去修复、还原自我的身体和心灵! 第三个阶段叫作“自由”。这个阶段终于了悟到你所遇见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为了完成这一辈子的修行圆满,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你看清楚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头脑的判断分别,不再执着、痛苦,不再为一切所困扰,你也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可以自由穿梭于空门与红尘之间,做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心灵与生命自由而舒展。

39、知识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为得到而得到:知识是好东西,但仅仅为了获得知识而拼命追求知识,那就未必是一件好事。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一定不是件好事。

知行合一: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大脑,是没有任何力量的;知识只有透过行动,才能转化成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创造财富、改变人生,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知识加上行动,懂得学以致用,知识才会变成能力。知识很容易忘记,能力却永远也忘不了。能力不是看书或看看视频得来的,而是只能从实践和训练中获得。

学会接纳包容:学一种方法,是增加一种方法,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所以成长不是让你用学到的新知识、新观点去要求别人,而是打开你的胸怀,让你能接纳和包容更多的人事物。正如康菲尔德所说的,一个人修炼的成果就是日益增长的包容心,让人更能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在这崭新且辽阔的包容里,才能够觅得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40、有些路不容易走,但我依然选择前行

活鱼逆水而上,枯叶则顺水而流。

41、过去了的是事,过不去的是情

疤痕的作用: 积极作用:疤痕是潜意识为了保护我们而留下来的印记,是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心理创伤也是一样,有些事情我们以为过去了,但想起时心里还会隐隐作痛,这种伤痛其实就是一道心灵的伤疤,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消极作用:疤痕”在保护我们不再受同样伤害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去突破和发展自己的人生。如果这些“疤痕”不去疗愈的话,会累积成一堵堵墙,将自己禁锢在那安全但却十分有限的空间里。

“穿越”过去:简言之,就是遇到困难时,面对它、接受它、承担责任;解决它、放下它,享受其中的快乐,并从中学习和成长,让每一个当下都变得有意义!只要你愿意去疗愈、去穿越,就会像普希金说的那样:“过去了的,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42、你不出发,谈何到达?

多走多看多想: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43、如何放下灵魂的重担

让你痛苦的,从来不是外在的事件,也不是某些伤害你的人,而是你对过往所发生的事件和人的解读,这些解读有时候就像心魔一样将自己囚禁。

44、莫把自己的人生交给算命先生!

算命准,说明你还在以前的生活轨道上;算命不准,则说明你正在突破自己过去的模式,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业力”:这个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来被佛教引用。业力的“业”字,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在佛教理论中,业力是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的因果规律。佛家把业力分为身、口、意三业。身业,就是由身体行为所做的“业”;口业,是由语言所做的“业”;意业,则是念头所产生的“业”。身业、口业都是随念头而造的业,所以,意业是一切业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业力就是一个人的习惯模式。意业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信念,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创造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你赢了全世界又如何李克勤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