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海力布两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主要写了哪五个情节?

中国民间故事有很多,如《牛郎织女》《神笔马良》《白蛇传》等。不过对于现在的同学来说,已经很少听民间故事了。在过去,我们老祖宗们在闲暇时就会聚在一起讲民间故事。如图所示,每一幅图中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还有一群听故事的人,而且图中还藏着只能用耳朵来找的东西故事。而讲述人、听众、故事,这三样就是民间故事的组成元素。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以下特点:一是课题表明写人;二是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三是想象力奇特丰富。这篇课文在故事叙述上,非常注意技巧的运用。同时又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可以加入很多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文本,理解难度不大,情节吸引读者,矛盾冲突激烈,带有神话色彩,非常适合训练学生讲故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文的教学可以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

1.借助作业本第三题,思考: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救白蛇、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以上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了。

2.请同学们仔细看板书,你发现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3.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更能吸引读者,这也是民间故事之所以代代相传的原因之一。

增加的内容:海力布的外貌描写,还增加了后裔和海力布对比,突出海力布的箭法如神,还加了村口大爷的语言描写。

还可以增加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还有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

删减概括的内容:海力布救蛇的过程、海力布乐于帮助邻居的内容

思考:我对这个故事做了这么多的改变,对不对?

民间故事可以根据听众的要求添加各种细节。

因为语言环境的不同,所以可以随时对故事进行修改和调整。这也是民间故事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语境。

民间故事四大元素:叙述者、听众、故事、语境

1.选择其中一个情节,做出一些改变,讲一讲。

(1)交流该情节所在的相关语句,圈画关键词,体会人物心情。

(2)看图/读句子,体会人物心情,想象人物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注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

2.代入角色,讲故事。

其实海力布回家救人的情节中,乡亲们本来是不相信的,于是海力布只能把自己之前发生的事情给村民讲了一遍,那他又是怎么讲的呢?

讲故事的方式:变化视角

我们还可以站在石头、龙王、小白蛇、村民、大山、宝珠等角度讲一讲。试试看,选择一个情节,变换视角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管我们如何改变这个故事,有一个地方是一直都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呢?——故事情节。

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些方法(增、略、删减概括、视角变化)叫做“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在讲故事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这个方法。

民间故事是怎么传播的——口耳相传,有人的地方就有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没有固定作者的,只要参与了故事的传播就是作者之一,民间故事是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猎人海力布两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