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代表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女英雄,代替自己父亲从军,而在历史上的花木兰的资料也是比较少,花木兰所存在的朝代到底是什么时候的呢?而对于在花木兰有可否真的代父从军过,那么历史上代父从军花木兰哪个朝代的 花木兰的结局是什么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代父从军花木兰哪个朝代的 花木兰的结局是什么

  代父从军花木兰哪个朝代的

  北魏皇帝拓跋焘登基之后,长期受到柔然侵扰的北魏帝国拉开了对柔然部落大反击的序幕。

  以当时的形势看,北魏最大的祸患不是南朝、也不是其他北方割据势力,而是盘踞漠北、气势旺盛的柔然。八王之乱以来,已经混战了一百五十年的中原地区之动荡是加剧,还是平息,就取决于北魏与柔然的生死决战。其中,公元429年是柔然败得极为惨痛的一年,双方都为这一场生死决战做了慎重的准备。

  据《魏书》卷世祖纪记载:429年(太武皇帝(拓跋焘)神鹿二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购王公将士各有差。在这样的情形下,才有了花木兰昨日见军贴,可汗大点兵。《木兰辞》中记载连花木兰父亲这样的年迈之老卒都要参军,可见情势之严重,国家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必须动了真格的了。而历史上,也确实是在429年,北魏掏出了最后的血本,来跟柔然展开一决生死的大战。

  花木兰替父从军。据《北史》卷)

  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

  花木兰的故事只是记载于《木兰辞》,我们要考证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也只能从《木兰辞》入手。《木兰辞》是属于《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木兰辞》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可见非同一般。

  我们先从源头入手来考察一下《乐府诗集》所包含的历史真实性是否可靠。《乐府诗词》的诗歌收录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文人创作,另一种是采集民间的故事创作。毫无疑问,《木兰辞》是属于民间故事创作而被收录进《乐府诗词》。据记载,是宋代的郭茂倩将《木兰辞》收入到《乐府诗词》。

  所以《乐府诗词》又带有写实的特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根据真实的民间故事艺术加工而成,它们既是诗歌也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可以当作史料依据,

  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补充。

  所以虽然史书没有确实的关于花木兰的记载,但是依据可以作为民间史实的《木兰辞》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花木兰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按照《木兰辞》的创作时间来推算,花木兰应该是北魏时期的人。

  并且历朝历代都有文人雅士确认花木兰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杜牧,明代学者徐文长等人。

  依上所述,历史上是有花木兰这个真实人物的。

  在历史上对于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的记载更多的是出于诗歌当中,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但从其他方面来考究,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是真实存在的。而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事情的可能性极大。

  历史上花木兰最后结局

  花木兰代父出征其实就意味她的人生是不一般的人生。花木兰自进去沙场征战已有12余年,她骁勇善战,聪慧果敢,立了很多军功。待击退敌军,荣归故里,大王封裳她为尚书,可是木兰是女儿身,代父从军也仅仅是因为孝顺,对功名利禄毫无过分的想法,于是,木兰拒绝了大王的好意。

  皇上听说了她女扮男装的事迹,对木兰产生了好感,欲把木兰纳入后宫,木兰一代豪情女将自然不会做皇上的妻子,于是木兰也拒绝了皇上的册封,最后抗旨自杀。木兰虽然去世,但她的英雄事迹在商丘广为流传,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她盖了一座木兰祠,以示缅怀。

  后来世人对于木兰的结局出现的不一样的说法。木兰在从军之前已有婚约,料想沙场风霜之苦。夫妻二人,双双从军,在部落里以兄弟称之。后来战争胜利,回到家乡,木兰夫妻就此完婚,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

  关于花木兰结局,其实还有一种幽默的说法。木兰穿上战甲上战场第一仗就被俘。敌军中有姓卢的小姐看上了一身戎装的木兰,木兰不从,卢小姐逼迫木兰与她成婚。木兰最后实在没办法,把实情告知了卢小姐,卢小姐听后对木兰另眼相看,与她成为了好朋友。后来,王将军救出了木兰和卢小姐,最后两个人都嫁给了王将军,这个结局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牧代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