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提到关亡,说关亡婆送你去冥界见你想见的人,请试过的说一下,是真的吗?

在无锡(其他地方也有)一带,有一种叫做“关亡”的职业,做这种职业的人叫关亡婆(都是由女人做的)。说是当某一人死了以后,只要死者家属把他的具体的死亡时间告诉她,她就会将死者的灵魂附在自己身上,然后死者就会用她的口说出死者要说的话。据前去关亡的人讲,那死人的话(当然是关亡婆的口说出来的)完全能证明人死后灵魂的的存在,他(她)会正确地说出每一个前来关亡的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还可以说出没来关亡的家里的人的成员。并且一旦去关亡的人把他的死亡时间说错了,他说的话肯定与实际情况不符了。他除了会把自己在“阴间”的生活情况说出来(这当然没法证明他说的对不对),还会根据家里的情况关照家属该怎样怎样,而这情况也很符合实际情况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腹语术是腹语表演者巧妙地运用其声音,使它听起来像从身体其他部位发出来的戏剧表演。腹语术的表演方式就是用口技发出声音。

“腹语术”一词容易导致误会,使人以为腹语师是以腹部发音,但是实际上腹语仍旧是用声带发音,只不过腹语师借由练习使得其口部看似完全没有动作,再配合错误引导的技巧,使观众产生一种声音从别的地方发出的错觉。

腹语的历史传说腹语起源于古埃及,距今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腹语表演时,演员一般操纵一具木偶,两者之间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对话或歌唱等,通过表演先后的时间差,以不同的语音、语调,紧凑流畅地表现故事内容。代表节目:《美声歌曲》《练嘴》、《苏三起解》、《经典歌曲大串烧》等。

中国的史书上,也有腹语表演的记载。腹语表演时,演员一边操纵一具木偶,两者之间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对话,通过表演先后的时间差,以不同的语音、语调,紧凑流畅地表现故事内容。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436个赞

  腹语并不是真的在用肚子说话,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肚子来说话。(注:这并不是绝对的。近十年前就有刊载消息说,上海有一个因鼻咽癌而割去声带的人,他通过艰苦努力训练用打嗝说话,即用打嗝使空气流过食道,再用特殊的方式控制腹肌,在半年时间内练出用腹肌说话的本领。他教过了许多和她有共同遭遇的人,而且分文不收。据说有一位台湾人也罹患了鼻咽癌,手术后拜他为师,学会了这种本领,他想用重金酬谢这个上海人,但是这上海人婉言谢绝了。那台湾人感叹道:“想不到在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这种人。”)而是说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之后,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靠唇齿舌共同运动完成语音的发声,但是说腹语的时候,经过训练之后可以在上下颌、甚至是嘴唇都闭合的状态之下,就把语音给发出来,这个发音的过程,需要训练,需要技巧,可以说只是依靠舌头来完成的。而且只要训练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可以来掌握这个技巧。
  在我们正常说话尤其是唱歌时,要利用口腔共振发声。而另外的情况是在说悄悄话时,怕别人听到,就只用声带发音,尽量减小口腔共振。再有一种是用假嗓子说话唱歌,如唱陕北民歌,就是另一种利用嗓子发音的方式。上面说的民间艺人则是两种嗓子(也许再加哨子)并用,而得到奇妙的艺术效果。腹语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讲话向肚中咽,使声音在腹腔共振,这样隔着肚皮就可以听到含混不清的话音.
  “腹语”练好了可以发出比较大的声音,不一定要耳朵贴着肚皮去听。腹语并不难,只要倒吸气发音,或者强把话音往下咽就行。开始有些不习惯,慢慢就会掌握窍门,发音也由唔唔声变清楚些了。
  腹语起源于古埃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史书上,也有腹语表演的记载。只是如今,能表演腹语的中国艺术家几乎没有。腹语表演时,演员一般操纵一具木偶,两者之间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对话,通过表演先后的时间差,以不同的语音、语调,紧凑流畅地表现故事内容。
  现举《清稗类钞》中的几段关于腹语的记载:
  “有所谓关肚仙者,亦巫属,一曰讨亡,亦曰关亡,妇女能之,俗谓之为灵姑。相传鬼于生前负人之钱,则入其人腹中。其人藉鬼之力,为人招致亡魂,人必以钱酬之,偿满宿债,则鬼自去。其实屏气诡为,非疾也,藉诡言以求食耳。”
  “康熙时,淄川有灵姑者,能于人前请仙。问病者应服何剂,所遇何邪,游魂何地,空中能答之。谓服某方可愈,禳何神可廖,魂在某处可返,言之凿凿,不假于昏夜,不假于暗室,当面捣鬼,群皆敬而信之。细测其声之所自来,则不在空中,不在口中,而乃在其人之胸以上喉以下也。”
  “花县凌福钱仅有一子,名福仔,年十五,以瘵死。其母思之切,召肚仙欲致其魂。巫至,诵咒,喃喃毕,作呵欠状,谓福仔来矣。凌入而呼之曰:“汝果福仔乎?未死之前,师所讲授之《孟子·尽心》章,能复讲否?’巫默然。凌曰:‘复讲固不能,第背诵之。’巫又默然。凌大怒,挞之。巫曰:‘幸勿尔。’凌曰:‘吾挞子耳,何预汝?’巫大号,乃抱头而窜。”
  一石堂在日本,犹如张学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的腹语表演,能与众不同地同时操纵两具木偶,并能用7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展开情节,开创了世界腹语表演的先河。他的作品以人、动物、自然等风土人情、趣味故事为题材,运用独特的演技、幽默的腹语来表现,因而深受日本观众的喜爱。一石堂曾来中国上海演出过,他表演了《猪爷爷》、《花花猫》、《小猴》、《字母表》等9个节目。
  ·华人腹语第一人——邓志鸿
  初学腹语时,邓志鸿看了大量资料,打算向美国腹语协会会长拜师学艺。“要想跟他学腹语,就跟找姚明学篮球一样难。”邓志鸿说。
  在一次聚会上,邓志鸿认识了他的腹语老师丹尼斯。丹尼斯从最简单的基本功开始训练他。
  半年后,邓志鸿开始独立练习。“我当时最遗憾的,就是在我之前有日本人学会了腹语。没有在亚洲人里第一个学到,让我觉得很可惜。”邓志鸿说。
  邓志鸿介绍,中国还没有其他人学腹语。所以,已经练习了六年腹语的他可以说是“华人腹语第一人”。
  邓志鸿见过的最牛的腹语大师,可以同时操控六个娃娃,一个人在六个角色之间转换。
  不过,邓志鸿暂时还不想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他现在一口气最长可以连说五十秒。
  邓志鸿每天至少要练上半小时到一小时,但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免得声带过度疲劳。
  邓志鸿自从来到北京后,独自住在通州的一个小区里,他把娃娃Junior说成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Junior的英文意思就是小伙子。Junior这个小伙子梳个偏分头,眼睛和下巴说动就动,穿着蓝色的西装,配上牛仔裤和皮鞋,身高不到一米,一副很英俊的样子。据说Junior是照着邓志鸿儿时模样做的。
  采访过程中,邓志鸿一直在不停地用手指给Junior整理头发,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
  腹语在国外已经流行多年,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频繁地运用在广播和电视里。
  据邓志鸿说,美国有个腹语大师死了以后,他的娃娃就供在博物馆里。
  这位大师到死也没有太出名,但他的满嘴南方口音、一副乡绅打扮的娃娃,成了美国那一代观众的偶像。
  邓志鸿回忆自己见过的高手:“我在现场看过一个美国人,叫BillBoly,他可以一边喝牛奶一边唱歌,而且是用透明的玻璃杯子,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还有一个最厉害的RanLucas,他可以一边抽烟一边唱歌,人在抽烟,娃娃在唱歌。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一个吸,一个吐,是怎么做到的。”
  [编辑本段]·中国大陆第一位职业腹语师——洪菠
  洪菠生于贵州省金沙县,目前旅居北京。
  2004年,洪菠开始接触腹语术,至今已4年。在这四年的自学腹语过程中,洪菠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有第一次听到腹语术时的质疑、第一次见到腹语术视频时的惊讶、第一次尝试练习时的跃动、第一次挑战高难度练习失败时的沮丧、第一次给自己的腹语表演录像时的忐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专业手偶时的喜悦、第一次用腹语清晰的说出“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时的兴奋、第一次参加电视台综艺节目时的紧张等等。
  通过与洪菠的谈话得知,腹语并不像大家传说的那么神秘,练习方法也不是网上流传的那样,而是有一整套专门的练习方法。据说,在国外不但有专门教授腹语表演的学校,还有专门制作和销售专业手偶的机构、专门表演腹语的剧场、专门的腹语电视节目、甚至在美国还有国际腹语节。
  洪菠说,腹语表演最难的是发音。中文腹语的发音与英文等语言的发音相比,难度更大,因为中文发音是四声,而且必须字正腔圆。这也是为什么腹语表演艺术在欧美等国家非常流行,而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即便知道,大多也只是从金庸的小说里得知,但并不明白腹语是怎么回事,亲眼见过腹语表演的人就更少,而会用中文表演腹语的人则是凤毛麟角。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洪菠即兴表演了一段腹语,大概内容是朗诵一段唐诗和一段绕口令,还唱了一段京剧《苏三起解》。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现场观看腹语表演,真的很神奇,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木偶说话、唱歌的声音竟然是洪菠发出来的。
  现在,洪菠已经掌握了腹语表演的各种技巧,熟练运用腹语进行对话,并且还将自己擅长的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甚至儿歌、京剧和其它地方戏曲演唱也融入了腹语表演中,使他的腹语表演有别于其他人。美国达人第二季总冠军TERRY FATOR如今在美国已家喻户晓,不仅获得了100万美金的巨额奖金,而且还使腹语表演艺术得到了世界各地许多人的喜爱。洪菠说自己的表演风格与TERRY FATOR相似但却不完全一样,因为自己主要模仿的是不同类型歌曲的声音,而TERRY FATOR则是模仿一些著名歌星的声音。他还说将来可能会将中国的相声表演形式也融入到腹语表演中。
  在谈到腹语表演在中国的现状时,洪菠坦言,腹语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向国外的同行学习,例如腹语表演、腹语教学、腹语节目创作、专业手偶制作、音像制品出版等。他希望同业内外的有识之士保持沟通,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希望媒体及各界朋友能更多的关注和宣传中国的腹语艺术,促进腹语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视频也迅速流行起来,这让腹语表演艺术有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各位腹语表演艺术家也纷纷在网络开辟了自己的博客,上传自己的腹语视频供大家观赏,而民众也因此对腹语表演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腹语表演艺术的出现,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空白。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腹语表演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剧场演出、广告、公益活动、商业演出等等,都会因为腹语表演艺术的加入而显得更加新颖别致、生动活泼。

腹语并不是真的在用肚子说话,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肚子来说话。(注:这并不是绝对的。近十年前就有刊载消息说,上海有一个因鼻咽癌而割去声带的人,他通过艰苦努力训练用打嗝说话,即用打嗝使空气流过食道,再用特殊的方式控制腹肌,在半年时间内练出用腹肌说话的本领。他教过了许多和她有共同遭遇的人,而且分文不收。据说有一位台湾人也罹患了鼻咽癌,手术后拜他为师,学会了这种本领,他想用重金酬谢这个上海人,但是这上海人婉言谢绝了。那台湾人感叹道:“想不到在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这种人。”)而是说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之后,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靠唇齿舌共同运动完成语音的发声,但是说腹语的时候,经过训练之后可以在上下颌、甚至是嘴唇都闭合的状态之下,就把语音给发出来,这个发音的过程,需要训练,需要技巧,可以说只是依靠舌头来完成的。而且只要训练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可以来掌握这个技巧。
在我们正常说话尤其是唱歌时,要利用口腔共振发声。而另外的情况是在说悄悄话时,怕别人听到,就只用声带发音,尽量减小口腔共振。再有一种是用假嗓子说话唱歌,如唱陕北民歌,就是另一种利用嗓子发音的方式。上面说的民间艺人则是两种嗓子(也许再加哨子)并用,而得到奇妙的艺术效果。腹语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讲话向肚中咽,使声音在腹腔共振,这样隔着肚皮就可以听到含混不清的话音.
“腹语”练好了可以发出比较大的声音,不一定要耳朵贴着肚皮去听。腹语并不难,只要倒吸气发音,或者强把话音往下咽就行。开始有些不习惯,慢慢就会掌握窍门,发音也由唔唔声变清楚些了。
腹语起源于古埃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史书上,也有腹语表演的记载。只是如今,能表演腹语的中国艺术家几乎没有。腹语表演时,演员一般操纵一具木偶,两者之间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对话,通过表演先后的时间差,以不同的语音、语调,紧凑流畅地表现故事内容。
现举《清稗类钞》中的几段关于腹语的记载:
“有所谓关肚仙者,亦巫属,一曰讨亡,亦曰关亡,妇女能之,俗谓之为灵姑。相传鬼于生前负人之钱,则入其人腹中。其人藉鬼之力,为人招致亡魂,人必以钱酬之,偿满宿债,则鬼自去。其实屏气诡为,非疾也,藉诡言以求食耳。”
“康熙时,淄川有灵姑者,能于人前请仙。问病者应服何剂,所遇何邪,游魂何地,空中能答之。谓服某方可愈,禳何神可廖,魂在某处可返,言之凿凿,不假于昏夜,不假于暗室,当面捣鬼,群皆敬而信之。细测其声之所自来,则不在空中,不在口中,而乃在其人之胸以上喉以下也。”
“花县凌福钱仅有一子,名福仔,年十五,以瘵死。其母思之切,召肚仙欲致其魂。巫至,诵咒,喃喃毕,作呵欠状,谓福仔来矣。凌入而呼之曰:“汝果福仔乎?未死之前,师所讲授之《孟子·尽心》章,能复讲否?’巫默然。凌曰:‘复讲固不能,第背诵之。 ’巫又默然。凌大怒,挞之。巫曰:‘幸勿尔。’凌曰:‘吾挞子耳,何预汝?’巫大号,乃抱头而窜。”
一石堂在日本,犹如张学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他的腹语表演,能与众不同地同时操纵两具木偶,并能用7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展开情节,开创了世界腹语表演的先河。他的作品以人、动物、自然等风土人情、趣味故事为题材,运用独特的演技、幽默的腹语来表现,因而深受日本观众的喜爱。一石堂曾来中国上海演出过,他表演了《猪爷爷》、《花花猫》、《小猴》、《字母表》等9个节目。
·华人腹语第一人——邓志鸿
初学腹语时,邓志鸿看了大量资料,打算向美国腹语协会会长拜师学艺。“要想跟他学腹语,就跟找姚明学篮球一样难。”邓志鸿说。
在一次聚会上,邓志鸿认识了他的腹语老师丹尼斯。丹尼斯从最简单的基本功开始训练他。
半年后,邓志鸿开始独立练习。“我当时最遗憾的,就是在我之前有日本人学会了腹语。没有在亚洲人里第一个学到,让我觉得很可惜。”邓志鸿说。
邓志鸿介绍,中国还没有其他人学腹语。所以,已经练习了六年腹语的他可以说是“华人腹语第一人”。
邓志鸿见过的最牛的腹语大师,可以同时操控六个娃娃,一个人在六个角色之间转换。
不过,邓志鸿暂时还不想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他现在一口气最长可以连说五十秒。
邓志鸿每天至少要练上半小时到一小时,但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免得声带过度疲劳。
邓志鸿自从来到北京后,独自住在通州的一个小区里,他把娃娃Junior说成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Junior的英文意思就是小伙子。Junior这个小伙子梳个偏分头,眼睛和下巴说动就动,穿着蓝色的西装,配上牛仔裤和皮鞋,身高不到一米,一副很英俊的样子。据说Junior是照着邓志鸿儿时模样做的。
采访过程中,邓志鸿一直在不停地用手指给Junior整理头发,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
腹语在国外已经流行多年,鼎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频繁地运用在广播和电视里。
据邓志鸿说,美国有个腹语大师死了以后,他的娃娃就供在博物馆里。
这位大师到死也没有太出名,但他的满嘴南方口音、一副乡绅打扮的娃娃,成了美国那一代观众的偶像。
邓志鸿回忆自己见过的高手:“我在现场看过一个美国人,叫BillBoly,他可以一边喝牛奶一边唱歌,而且是用透明的玻璃杯子,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还有一个最厉害的RanLucas,他可以一边抽烟一边唱歌,人在抽烟,娃娃在唱歌。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一个吸,一个吐,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大陆第一位职业腹语师——洪菠
洪菠生于贵州省金沙县,目前旅居北京。

2004年,洪菠开始接触腹语术,至今已4年。在这四年的自学腹语过程中,洪菠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有第一次听到腹语术时的质疑、第一次见到腹语术视频时的惊讶、第一次尝试练习时的跃动、第一次挑战高难度练习失败时的沮丧、第一次给自己的腹语表演录像时的忐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专业手偶时的喜悦、第一次用腹语清晰的说出“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时的兴奋、第一次参加电视台综艺节目时的紧张等等。
通过与洪菠的谈话得知,腹语并不像大家传说的那么神秘,练习方法也不是网上流传的那样,而是有一整套专门的练习方法。据说,在国外不但有专门教授腹语表演的学校,还有专门制作和销售专业手偶的机构、专门表演腹语的剧场、专门的腹语电视节目、甚至在美国还有国际腹语节。
洪菠说,腹语表演最难的是发音。中文腹语的发音与英文等语言的发音相比,难度更大,因为中文发音是四声,而且必须字正腔圆。这也是为什么腹语表演艺术在欧美等国家非常流行,而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即便知道,大多也只是从金庸的小说里得知,但并不明白腹语是怎么回事,亲眼见过腹语表演的人就更少,而会用中文表演腹语的人则是凤毛麟角。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洪菠即兴表演了一段腹语,大概内容是朗诵一段唐诗和一段绕口令,还唱了一段京剧《苏三起解》。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现场观看腹语表演,真的很神奇,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木偶说话、唱歌的声音竟然是洪菠发出来的。
现在,洪菠已经掌握了腹语表演的各种技巧,熟练运用腹语进行对话,并且还将自己擅长的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甚至儿歌、京剧和其它地方戏曲演唱也融入了腹语表演中,使他的腹语表演有别于其他人。美国达人第二季总冠军 TERRY FATOR如今在美国已家喻户晓,不仅获得了100万美金的巨额奖金,而且还使腹语表演艺术得到了世界各地许多人的喜爱。洪菠说自己的表演风格与 TERRY FATOR相似但却不完全一样,因为自己主要模仿的是不同类型歌曲的声音,而TERRY FATOR则是模仿一些著名歌星的声音。他还说将来可能会将中国的相声表演形式也融入到腹语表演中。
在谈到腹语表演在中国的现状时,洪菠坦言,腹语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向国外的同行学习,例如腹语表演、腹语教学、腹语节目创作、专业手偶制作、音像制品出版等。他希望同业内外的有识之士保持沟通,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希望媒体及各界朋友能更多的关注和宣传中国的腹语艺术,促进腹语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视频也迅速流行起来,这让腹语表演艺术有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各位腹语表演艺术家也纷纷在网络开辟了自己的博客,上传自己的腹语视频供大家观赏,而民众也因此对腹语表演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腹语表演艺术的出现,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空白。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腹语表演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剧场演出、广告、公益活动、商业演出等等,都会因为腹语表演艺术的加入而显得更加新颖别致、生动活泼。
·腹语主题的作品和明星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四大恶人之首“段大恶人”就怀有腹语的绝技。
《钢琴师》的男主角艾德温·波迪成名之前就曾经做过腹语演员。
《沉默的羔羊》主角安东尼·霍普金斯早在1978年就出演过一部叫《奇迹》的影片,片中用到了腹语。
在漫画《傀儡师左近》中,主人公侦探傀儡师橘左近擅长用腹语,并运用腹语博了许多奇案。
《死寂》中女主角就是用腹语模仿男主角的父亲说话。

腹语并不是真的在用肚子说话,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肚子来说话。(注:这并不是绝对的。近十年前就有刊载消息说,上海有一个因鼻咽癌而割去声带的人,他通过艰苦努力训练用打嗝说话,即用打嗝使空气流过食道,再用特殊的方式控制腹肌,在半年时间内练出用腹肌说话的本领。他教过了许多和她有共同遭遇的人,而且分文不收。据说有一位台湾人也罹患了鼻咽癌,手术后拜他为师,学会了这种本领,他想用重金酬谢这个上海人,但是这上海人婉言谢绝了。那台湾人感叹道:“想不到在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这种人。”)而是说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之后,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靠唇齿舌共同运动完成语音的发声,但是说腹语的时候,经过训练之后可以在上下颌、甚至是嘴唇都闭合的状态之下,就把语音给发出来,这个发音的过程,需要训练,需要技巧,可以说只是依靠舌头来完成的。而且只要训练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可以来掌握这个技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转自:文汇读书周报
兄妹仨。自左至右:杨敏如、杨苡、杨宪益。(2003年)
本文载《文汇读书周报》第1544号
愿得身化雪,为世掩阴霾
安得雪为人,安得人似雪;
安得雪长存,终古光不灭。
胞兄宪益离开人世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间,我几乎没有一日不想念他。他去后一年内,我跌成骨折,手术未愈,老伴又因脑栓住院抢救。在灾难时刻,我更止不住怀念亡兄,不断从他那里汲取承受人间痛苦的力量。他逝世后,我曾写过一首《金缕曲》词寄托哀思;又曾打算整理有关亡兄亡嫂的生平资料,以备提供写家朋友采用。宪益去世五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为周年祭出书向我约稿。我虽拙于写文,却不敢辞,只得仓促从命,跟随我亡兄诸友,一同献辞于亡兄灵前。临文涕泣,情未能已。
宪益是时代的儿子,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东北沈阳。沈阳失陷了,天津的各校中学生,不分国立私立,租界上和本土上的,都被像炸雷一样的国难震醒了。当年宪益和我,同是高中学生。他年十七岁,我年十五岁。他在英教会办的新学书院读书,我在美教会办的中西女校读书。我只有中等成绩,他则是名震全校的才子。我在学校集会上聆听东北流亡学生的哭诉,跟着同学流泪呐喊,又参加了为伤兵包扎伤口的学习班,但比不上在家里连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都不许骑,竟在学校新办的军训班里率先报名,并坚持到最后的宪益。在家里从不见他侃侃而谈,却在学校带头罢课,与学校当局争论辩理。冬天,北风凛冽,他每天上学,走出里院到前院,就把帽子、围巾统统摔在仆人下房里,光头露颈乘车而去。回家时再把帽子、围巾胡乱穿戴上,走进里院。仆人及我们,谁也不敢把真相告诉嫡母,虽然明知道他并不会因此挨骂,大家就是不愿让他不高兴。他叫仆人给他买一张最大的中华民国地图。用墨汁把东三省一角失地涂黑,挂在他自己房间正面的墙上,日日警戒自己和妹妹们。他又和新结识的好朋友罗沛霖(我堂兄的南开中学同学,我的老伴)相约,今后要活得严肃些、俭朴些,再不要时时于假日看电影、吃西餐、喝洋酒了。沛霖也就对我们提了意见:吃茶叶鸡蛋不该把蛋黄扔掉。我们立即改了。说到抵制洋货,我们都不如宪益做得彻底。他已改穿布鞋和中服。家里响应这个爱国小主人最彻底的是母亲。她每天大声读报纸,把马占山、蔡廷楷等抗日将领和义勇军抗战胜利的消息,讲给仆妇、丫头们听。我们姊妹每天上学与她告别时,她对我们喊:“好好念书啊!日本人都欺负到头上来了哇!”家里的针线大案不再总是补花的床单和枕套,而代之以给义勇军缝制的军衣裤。她和仆妇们剪裁、缝制、絮棉,忙得不亦乐乎。嫡母牌桌上的亲友嘲笑她:“你疯了吗?”但是妹妹们对她更为敬爱。
就在那年,宪益在学校结识了一位好朋友名廉士聪。他会做旧诗,两人互相唱和,壮怀激烈。宪益就在这时写了以寄言志的古风。他当时并没有给我看,因为他讨厌我当时信基督教,又认为我不懂做诗。一直到若干年后,我才见到这首被廉士聪保留下来的诗篇。我读了后,大为惊叹,它证明宪益在抗日战争的感召下,决心把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要接过救国济民的大任了,就效法年轻的鲁迅先生,以诗句表露自己的志愿:“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也写下这样的诗句:“愿得身化雪,为世掩阴霾。”立下为祖国、为人间扫尽阴霾的宏愿。
1934年,宪益中学毕业,自费留英。他给沛霖遗下一首古风,因为他认为沛霖和他是同道,愤世嫉俗,有大抱负。在诗中他隐晦地把沛霖比作李靖,自比身赴海外的虬髯公,表示他虽留洋读书,未忘为祖国雪耻的大任。他仍坚持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方式,不把自己束缚在学校之中、业师之旁。他要为自己的宏愿准备、提高和考验自己,因此就学唐代的李白,到处游历。除英国外,还去过美国、欧洲、埃及等地。可惜因炮火纷飞,他没能去苏联。他读中外各类书籍,也不限于文学。历史是他最爱的,还有哲学与政治。他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自惜没读《资本论》。他掌握了希腊、罗马、英、法等文字,以后还懂一些梵文。他不能没有朋友,当时他的结友是以抗日、爱国为标准的。在自传中他介绍过他的一些知友、学友,他戏称朋友们有红色的、粉色的、蓝色的,爱国的、抗日的当然是红色粉红色的了,他倾心相待。蓝色的指国民党政府使馆人员及蓝衣社的人,则敬而远之,鄙而斥之。他一生最得意的事是在海外寻得终身伴侣、爱妻戴乃迭。首先爱上了她的品德和抗日亲中的思想。当然他不会不为她的美丽所吸引,但还是在她帮他作抗日宣传时,答应和他一起共赴国难时,他更加离不开她,与她相濡以沫,融为一体。宪益自嘲为“假洋人”;乃迭总结一生告诉中国人说,我有两个祖国。朋友们见她的言论和行为,赞叹地说:“她有金子般的心”,比一些中国人还像中国人。当然,宪益在留学期间最令人赞美的是他的抗日工作。他不会光为自己读书而忘掉抗日大事,他召集朋友,开集会、办刊物,不仅写文或宣传品,也亲自做邮寄、印刷等实际事宜,还拿出为自己读书生活准备的钱把旅英抗日实际工作办得有声有色。
宪益最懒得写信。去国六年,家信无几。从没有一字写给嫡母和母亲。要钱、要书,只由我一个人代禀代办。他那些得意的或惊险的经历都在日后见面时才逐渐明白,家里人的境况,国内的消息也全靠我一人沟通。我这边翘盼他的来信,有时真令人啼笑皆非。一次是一张洁白的洋纸,上写五个洋词:“No news is good news”。有时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写了许多的洋书译名,缀上一句:“这是我最近读的。”再没有评论、心得或推荐字样,连一个洋字也没有。然而他确实有两封重要的信给我,一封是报告他将与乃迭订婚的消息,介绍了乃迭的家庭与她的品德,还附有她的照片,要我向母亲解释与斡旋。信中还加上对我从未有过的甜言蜜语,嘱我说服母亲。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躺在床上流泪,不肯吃饭,我当然立刻从北京的燕大赶回天津的家里,尽力为他向母亲解释,终于把母亲说得笑了起来。我成功地完成了他嘱托我的任务。另一封信是他要说服母亲,同意放小妹去内地,到联大去上大学。因为小妹的思想和性格已使她不能留在沦陷区的家里,一旦遭到日军搜捕,将后悔不及。这封信起了决定性作用,小妹即刻顺利地离开家,到西南联大上大学去了。宪益对两个妹妹,一向是极关怀和友爱的。他了解我们比我们了解他深入得多,不过不表现出来或摆在嘴上罢了。
宪益一到重庆,就被乃迭父亲的朋友、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杭立武请去。宴席上还有孔祥熙夫妇及其他党国要人。杭立武当场邀请他加入国民党,他马上聪明地以“君子不党”的话顶了回去。回来后他对沛霖谈及此事,并对沛霖说:“其实我和乃迭回来,第一志愿是去延安。你能给我们介绍吗?”于是,沛霖就陪他去与当时南方局负责人徐冰同志见面。徐冰同志对他很热情,但劝他不必去延安,告诉他说:“成立新中国的日子不远了。中国人民需要你们做中西文化沟通的工作。”他们会面,只有沛霖陪同。乃迭和我及母亲当时都不知道。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是我们的二房东,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出面租赁人是另一个中大教授张沅长,他是罗家伦的内弟。罗家伦公余回家,很拉拢我们。除母亲外,我们对他都很警惕,把《新华日报》、进步书籍都藏起来。罗家伦只好说:“你们这一家人真很潇洒。”但他终于用甜言打动了母亲,母亲用眼泪使宪益进了中大教书,没有如愿到联大去。这是宪益归国后第一大憾事。他们夫妇在中大一年,就因共党嫌疑遭到解聘。有学问的宪益夫妇,在两三年中,飘泊在贵阳、成都、重庆之间,工作不稳定、宿舍遭偷盗、旅途遇惊险,还添了喂养婴儿的难事,尝尽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下一般知识分子所受的种种苦难。后终于在北碚找到了比较和平的港湾。宪益做上了国立编译馆的翻译工作,把《资治通鉴》译成英文,拿了较高的薪水,安顿了妻小,交上一些说得来的文化人,如老舍、杨荫浏、卢冀野等。这时候宪益在读书、工作之余,完全不曾忘记他的大事业,又给新华社写信,寻觅党的组织领导。
抗战终于胜利了。宪益和国立编译馆同人们乘大木船回到南京。此时他已有一儿一女,还有刚刚从香港取到的滞留在那儿的大箱书籍。在复员途中,放书箱的木船失火沉江,他们侥幸保全性命,哪里还有心珍惜那些久违了的爱物呢。在内战方酣之际,宪益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在国立编译馆内部,有党领导的民革组织,邵恒秋、肖毅武(后名肖亦五)和他在他们自办的一间古玩店铺里秘密地开会计议,做着一件件党交给的任务。这些事,在天津的母亲和我,在南京的妹妹,都不知道,我只听说杭立武要他乘飞机去台湾,那他当然不会去的。
新中国成立后,宪益因在南京立了功,便在南京政协学习做事,以后又调到北京,在外文局工作。日子终于踏实下来。他还和许多上层知识分子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他翻译了《楚辞》,主席问他:“《楚辞》也可以翻成英文么?”他脱口说道:“能翻,什么文学书都能翻。”事后他很后悔,告诉我说:他没有把话说圆,应当加上一句:任何译文都比不过原文的精彩。这补充的一句我认为才是重要的。
宪益在外文局工作时,与乃迭共同翻译是他最惬意的事。大跃进时期,乃迭告诉我:“我们也要翻一番。”一个星期译完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宪益一边举着烟看着原文,一边拿一个指头在打字机上笃笃地敲。乃迭坐在桌边,用铅笔改着宪益交来的译文。罢了,乃迭起身到走廊上跳一会儿绳,宪益斜躺在沙发上抽一会儿烟。我听宪益提过几次大跃进时做的这项翻译工作不够好,对不起鲁迅先生。
按当时的标准,我们的出身不好,在北京还留有长辈、同辈的汉奸亲戚。宪益带头与他们断绝来往。母亲也随着我们这样做。父亲给母亲遗下的大陆银行股票,令她一直靠利息过活,还有自己的余蓄,付了往重庆的旅费后,余下的钱有四万元加上嫡母给的我和妹妹的出嫁费两万元,他都作主,把五六万元之数交给沛霖的地下党朋友们使用。解放几年后,大陆银行还本了。母亲所用的图章是宪益的原名“杨维武”的名字,领回本钱需要宪益找外文局要个证明。宪益不肯办,他要自己偿付给母亲这几千元。母亲听我汇报后说:“许他革命,还不许我也革命吗?”就放弃不要这笔钱了。在左倾风下,宪益逃过反右一关,却逃不过“文革”一劫。粗暴的批斗不说,和乃迭一起坐了四年牢狱。他的特务嫌疑终于洗清了。出了监狱,马上把家里封存的古董书画统统送给故宫博物院。尽管爱子患了精神病,他还是把极大的隐痛深深埋在心底,沉稳而驯服地继续完成《红楼梦》的翻译;还是真诚、热情地招待朋友们和登门求教的学子们。在快乐的聚会中,从不听见他对当局的讥讪和对自己蒙冤的抱怨。党经过对他的审查,也重新对他予以信任,他在《中国文学》的编审工作中放出异彩,又增加了“熊猫丛书”的编纂。组织上终于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把这个消息登在报上。有人觉得惊讶和不可解,但母亲和我及沛霖以为这是如愿以偿的好事,感到十分高兴和光荣。五年后,他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只以为是组织纪律性的错误,并没有背叛共产党,也没有放弃共产党的信仰,如今只有自请退T党以谢罪。但党对他的处分很严厉,把他开除了。感到遗憾的母亲在1992年逝世,我也慢慢地想开了。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还是英若诚,他曾三次到宪益家劝他认罪检查。第三次叹道:“我都三顾茅庐了,你还不写检查。”宪益还开玩笑说:“你哪里拿我当孔明,你是拿我当孟获。你还没有七擒呢,你再来就是了。”当他听到英若诚逝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惭愧和遗憾。我因他后来没被批准进文史馆,嗒然若丧,知识分子最怕的惩罚就是被贬,遭到遗弃啊!
宪益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具有不慕荣利、真诚仁厚、知耻近勇的优秀品质
1、他不爱钱,从不思高官厚禄。
我家老仆潘福对宪益是深深失望了。他希望长大了的宪益做大事,和老爷一样,家财万贯,高官荣显。不料等“少爷”回国,他在上海迎接时,见他衣衫破旧,行李萧条。他打上一躬,屈膝请安,宪益和他平等握手,一点主人架子也没有。家里嫡母在企盼着,等他回家,向他交账。家里还有上万的银元,整箱的贵重皮衣和图章字画等文物,两书柜的中外图书,贵重家具等,希望他们回家歇一歇脚,然后再上内地去。那时租界上还是平安无事的,南北交通也并不作难,然而口袋里空无一文的宪益,坚持不踏上祖国沦陷的地带一步。他这个决定,使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如此安贫乐道,不是一般知识分子容易做到的。还有一件事,当全国解放、新中国建立的时候,宪益在南京,保护了国立编译馆,做了几件为人民的好事,实现了他为国立功的宏愿当然是兴高采烈的,他决定要竭尽所有,为祖国购买一架飞机,现钱不多,但此时母亲给他一些金玉珠宝,那是母亲毕生的心爱之物,一直缝在棉被里由天津带出,存在香港中行,解放后由天津中行交回的。宪益是儿子,他的一份相当于我和妹妹的两份。况且他比我们独有的是父亲的金表和他儿时的金剪子、金算盘,帽子上的金饰等。这些还不够买飞机的钱,乃迭脱下她的订婚钻戒,才凑够了。他们怕母亲伤心,一直对我们隐瞒此事,外人更不知道。他们两人从不张扬自己的这些义举,我们知道后,由此便知他们的爱情多么深厚和凝固。
在外文局,听说宪益曾自动申请过降一等,我从未听说他关心自己的职位和提级的事。有时听我发牢骚,就劝我说:“别计较了,够过就行了,你要钱用吗?”我当然不要他的钱。
2、他对友真诚,待人仁厚。
喜欢宪益的人很多,在朋友中他热情诚挚,极有魅力。无论老幼,无论亲疏,无论有无学问的人,都愿意到他家中作客,他夫妻劝酒待烟,极为殷勤。宪益喝上酒,最为可爱。我也爱喝酒,后来因患肝炎忌掉了。我懂得喝下酒去,环视座中朋友,觉得人人都可爱极了,无话不可对他们说,于是放浪嬉笑,口吐真言。那时的心境,真是快活得无以复加。这是我家的家传,我的祖辈都是嗜酒的。宪益颇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常有集会,由“家长”沈峻(丁聪之妻)选地、点菜、付账,大家把钱交到她手中,由她自由支配。我不敢去搅扰他们,只在乃迭死后,被沈峻叫去帮助拿着剩余的钱回家。
宪益的厚道和恕道也是有口皆碑的,我则与他相反,偏急,狭隘,有理不让人。我在民盟集会上,往往说些片面过头的话,大概是丁聪告诉过他。于是当我上医院做胆切除手术时,他做过一首诗讥讽我,末四句是“从此胸中无块垒,无须会上发牢骚。他时重逢民盟会,应有嘉言颂圣朝。”我也对答道:“爱发牢骚肠未断,难平块垒酒能浇。位卑未敢忘忧国,留得忠肝颂圣朝。”又有一回,我请他帮我向苗子求字,单想一个篆体的。他给我办到了。苗子为我写了一幅篆体联对。上联是“未敢忘忧国”,下联是“何当恕俾人”。联旁缀以小字曰:“小妹(将我比作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出联,大苏拈陶句属对。永玉(黄永玉)以原句‘君’字对上联‘未’字欠工,拟改为‘还’字。余以‘还’字太实,因擅改为‘何’字。”我将这幅对联裱好,备以镜框,悬于墙上,朝夕相对。不仅因为心仪苗子的小字,更警惕自己夙乏忠恕之道。亡兄一向批评我不能严于律己,往往只顾对旁人疾言厉色。我常常向他提到陆游诗句“位卑不敢忘忧国”,以包装自己的品格,掩饰自己的过错。而宪益则不止一次地以陶渊明诗“君当恕俾人”给我宽解,温言批评我的急躁脾气。天生性情,改也难了。不过我亲眼见到他如何谅解狠斗他的人,他对人的包容、仁厚,不能不令我自愧不如。我将终生以亡兄为畏友,时时反省自己。
3、“知耻近乎勇”,振臂一呼。
宪益一般时刻儒雅温和,但也有坚强不屈的一面。老虎睡了,也会睁目作吼,正如鲁迅先生评陶渊明,虽然一身静穆,偶然也会金刚怒目。他曾自己在一幅漫画前自题道:“小时了了,中年昏昏,老而知耻。”但有人把末句解错了,以为“老而知耻”有一字之差,“知”是“无”,“耻”与“齿”同音,这句是自嘲“老而无齿”。这个解释错了。但这三句都不是自嘲,乃是自述一生。以“齿”“耻”同音自嘲的是启功先生,我亲身见到他捂着嘴对我说:“我无耻”,意思是我拔牙了。这三句的意思是宪益小时听惯了称赞自己聪明过人的话。中年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遭受许多没头没脑的冤枉。老年发出一声狮子吼,丢掉了一生追求的党籍。这是带笑的泪,令人心酸。这是陶渊明的金刚怒目。鲁迅先生曾谆谆教育我们,不要只看到陶渊明淡泊、静穆的一面,他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时候。
在宪益最后的日子里,他表现得坚定和勇敢。别人来看他,他用尽力气表示欢迎,从不对人说丧气话或提出什么要求,尤其是不肯讲想吃什么或哪里不舒服。他九次同癌魔进行斗争:口腔癌战胜了,经过痛苦的若干次的放疗。前列腺癌战胜了,靠沈峻介绍的北大医生,没有发展到骨头上去。淋巴腺癌可难办了,尽管找到极好的医院,还是遇到节假日,没能延长他的寿命,延长也是让他多受罪。他已经活得很勇敢,战争该平息了,他也该休息了,他战到最后,是个“好样的!”
宪益胜利地走完了一生。偶占一偈曰:“每见是非当表态,偶遭得失莫关心。百年恩怨须臾尽,做个堂堂正正人。”对我这个爱他、敬他的妹妹来说,他将是我余生的行动准则,七年前,他赞成我申请加入共产党,并祝贺我终于如愿。他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我用处不大。我只对他未能把希腊文教给学生,未能译全鲁迅全集,未能把创办的“熊猫丛书”延续下去、与国外的“企鹅丛书”媲美而感到遗憾。但我要奋力学习他那勤奋的工作态度。杨氏家族继承给他的是淡泊、潇洒、嗜酒如命的风度;出身劳动人民的母亲却传给他勤奋、务实的工作习惯。母亲当年说过:“杨家人又馋又懒,将来不会有出息的。”我比宪益懒,所以一生庸碌不见成绩。
我写这篇文章,十分主观。宪益有知,该说:“我哪有这么好?”但他已不在人间了,我又不信他在什么李贺的白玉楼里,与众友饮酒赋诗。人无完人,宪益当然有许多缺点、弱点,我对他有主观偏爱处,不免写了许多溢美的话,请大家原谅。反正现在无论对他说些什么,都无所谓了,呜呼哀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间到底是什么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