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公沉迷于游戏,该不该离婚网络游戏,还上瘾,怎么办?

10-18周岁青春期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问题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无节假日! 叛逆孩子学校,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特训学校问题孩子学校,全封闭学校面向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常年招生,签订合同.

游戏,一直是部分家长心中最痛恨的发明。

小花经常能在一些文章下面看到有家长说:“什么时候没有游戏了,什么时候孩子就容易教育了”、“都是游戏惹的祸”、“游戏害人”......

每次看到这些话,我很理解家长们的心情,有数据表明,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过九成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业余时间更愉快,近七成认为网络游戏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也就是说至少有70%的孩子爱玩网络游戏,而游戏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也成为了家长们痛恨游戏的直接原因。

包括我们的家长学习群里,不好好上网课,整天打游戏也成为了最高频次的问题。

没错,这些截图只是部分家长关于孩子爱玩游戏的困惑,还有太多太多家长都在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尤其是现在疫情时期,孩子在家上网课,必须接触手机或者电脑,孩子偷偷玩游戏也就成了很多家长的心头痛。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样下去孩子不是被游戏毁了吗?

虽然我很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但是我也想替游戏说句公道:“你确定,如果没有网络游戏,孩子就会变好吗?”

其实,孩子爱玩游戏的成因有很多,这一定是和游戏本身相关,但也一定和家庭的影响相关,要想让孩子合理游戏,家长们必须认识游戏,并反思自己。

关于游戏到底有什么魅力,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讨论过,第一个原因就是简单,游戏中的世界是简单的,它的所蕴含的任务和规则都是简单明确的。

一方面,只要在游戏中完成系统安排好的任务就能获得奖励;另一方面,只要花时间或者是金钱投入的足够多,那么在游戏中,就能收获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是这时就会有家长讲,学习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吗,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习?这时候我们所要讲的第二点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导致游戏成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反馈的及时性,在游戏过程中,只要完成任务就能立刻获得奖励,或是级别的升高或是金币数的增加,如果是在网络游戏中,还能够得到社交的回应,满足个人的社交需求。

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认真学习并不能即时的就得到反馈而是要等到考试的时候才能够收获反馈,甚至可能出现,认真学习一个月却没有达到家长的标准,反而收获批评这样的情况。

父母换位思考一下,面对一个即时的奖励和一个延时的惩罚,你更愿意选择哪个呢?

游戏能够让人们沉迷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责任的可逃避性以及自我实现的低成本性。

在游戏中,输了可以选择“再来一次”,或者从新选择新的队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一次次的去承担因为错误的选择所带来的不好的结果,同时我们还没办法“再来一次”。而这种“自由的痛苦”也就成为了人们会选择逃避到游戏中,沉溺于游戏所提供的低成本低风险的自我实现之中的原因之一。

所以,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不是什么世界未解之谜,没有人会不喜欢体验快乐,这和很多大人爱打麻将其实是一个道理。

我们不可否认游戏的诱惑力,但是孩子爱上游戏,不该全是游戏来背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家长对网络游戏充满负面感受的根源,就在于家长对儿童的游戏权缺乏认知,大多数家长不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不知道“儿童享有休闲、娱乐和玩耍的权利”。所以调查显示给孩子推荐游戏的家长不到1%。

“事实上,家长支持上网的,有网瘾比例的1.7%,不支持的反而达到9.9%,放任不管的达到11.7%。”可见,家长要改变自己对游戏的功利化态度。

那么什么态度是对孩子有利的呢?今天我们通过一正一反两个真实案例,向大家展示家长对游戏对孩子态度的影响。

第一个正面例子是妈妈和孩子约定玩游戏的规则,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洋洋,你知道妈妈为什么反对你玩游戏吗?

——是的。我知道你很喜欢打游戏,放假了也想有更多自由。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不会打很长时间,我暑假作业会安排好的。我半个小时就歇一下。

——可是连着玩半小时眼睛也很受不了啊?

——那我十五分钟就休息一会。

——玩起来了可能会记不得,需要我提醒你吗?

——不用,奥,你可以对我眨一下眼睛。

这个妈妈真的就没有用言语提醒过儿子,时间到了,只用眨眼,最多的时候眨了三次儿子就停下来休息了。

第二个反面例子是一对上过调解节目的母子。

孩子六年级时爱上了打游戏,妈妈想着法地制止儿子玩电脑,但是儿子毫不示弱地予以对抗。

妈妈上班把键盘带走,电脑设了密码,鼠标藏起来,儿子管邻居小孩借来键盘,破译密码,找到鼠标,总之一点也没耽误玩,反而在与母亲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终于,母子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升级,有一天儿子爆发了:“为什么让我高兴的事,你总不高兴?”

幸运的是,这句话激发了这个妈妈深深的思考,最终学会了放手。

儿子大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很开心地从事游戏开发的工作,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和解。父母对待游戏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游戏的态度。

因此面对孩子玩游戏这件事,父母需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疏通,而不是一味地去堵,否则很容易让本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越发沉迷游戏之中。

相信您看完上面的内容,也能知道为什么孩子爱玩游戏了,和游戏本身相关,也和我们家长的影响相关。游戏的存在不是洪水猛兽,当然也不能放任孩子去玩,所以面对孩子爱玩游戏的现实,家长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方法不能乱用,要对症下药

很多时候现实生活越空虚越空白,孩子就越能够在游戏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例如在生活中,可能他的学习成绩没有那么好,他的人际关系也没有那么好,然后他又经常被父母批评,被老师批评,这两者的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一定会投向游戏。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要做的不是马上让孩子戒掉游戏,而应该是先看一看孩子到底缺失的是什么。

家长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玩游戏的原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使用比较有效的方法解决玩游戏上瘾问题。比如,如果孩子是因为找不到其他的娱乐方式而玩游戏,我们就可以培养他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比如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去游戏中寻找安慰和安全感,父母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了……

方法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某个方法是否适用,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只有将心灵的缺失补满,才能让孩子免于沉迷游戏,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和孩子约定好玩游戏的规则

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玩游戏的规则,不要把游戏变成身体、视力和学习的敌人。但要注意的是,约定不是规定,也不是制定,约定是双向沟通,而不是家长单方面说了算。

约定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玩哪一款游戏?什么时间玩?每次玩多久?如果没有遵守约定怎么办?

首先,玩哪一款游戏?我们国家对游戏没有分级制度,网络环境又不安全,暴力、色情的游戏坚决不能让孩子玩。

其次,什么时候玩?如果孩子知道作业是要做的,游戏是要玩的,他安排哪一个优先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为先排了游戏,作业却没能完成或完成得马虎,家长就可以提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安排的次序有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规则定了也不是不可调整的,有问题就要调整和完善。

再次,每次玩多久?在时间的长短上没有绝对的标准,与孩子年龄大小、学业程度以及课余时间多少都有关系,但是对视力健康而言,至少半个小时是要休息一下的。

最后,如果违反约定怎么办?我们建议要坚定地执行规则,说好了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到点了,对不起,有约定在先,我们要遵守我们共同的约定。也有的家长说他多玩了,那就从明天的时间里扣,也未尝不可,各家有各家的约定,但有一定是关键的:在约定面前不妥协,要坚持。

三、做一个值得尊敬的家长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特别是在模仿家长的时候。

所以如果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是这样:一边窝在沙发上玩手机,一边对孩子说:不要玩手机,要好好学习,这样长大了才能成功。

你觉得这样的场景下,你的孩子学到的是什么?孩子会听你的话么?

不管怎样,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自己就要自尊自重,这样孩子才能从你那里学到正确的东西。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患者逐渐增多。除了抑郁等精神障碍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2019年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成瘾认定为新的精神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入了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

  游戏成瘾属于精神疾病

  长期沉迷或改变大脑结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对数字和视频游戏的成瘾描述为一种持续或反复频繁的游戏行为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部门负责人萨克西纳表示,一个对游戏上瘾的人会失去对游戏的控制,并忽视其它重要的活动,如睡眠、吃饭、工作,这会对这个人造成伤害。

  游戏成瘾又被称为“游戏障碍”。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改变大脑结构。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牛雅娟表示,玩游戏孩子的大脑,他的额叶功能出现一些损伤,和正常的孩子相比,控制力下降、认知功能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牛雅娟介绍,她在接诊的过程中发现,她接诊的大部分青少年介于正常玩游戏与游戏障碍之间,被称为“危害性游戏行为”的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判断“游戏成瘾”有三个主要标准:

  第一个,他的玩游戏行为是失控的行为,对游戏行为的开始、结束、持续时间都没有办法控制;

  第二个,已经知道玩游戏的行为,会对学业、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健康造成损害,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停止玩游戏;

  第三个,游戏成为生活中的优先行为,所有其它的兴趣爱好,包括日常活动都要让位于游戏。

  世卫组织表示,确诊游戏成瘾疾病,往往需要相关症状至少持续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出台月余

  未成年人仍有不少漏洞可钻

  今年9月1日起,《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一个多月过去后,游戏企业做出了哪些改变?在新规实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漏洞和不足呢?

  根据新规,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新规实施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租售不受限游戏账号的信息。游戏企业回应,目前主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控。

  新规还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小学五年级在读学生小强告诉记者,通过不断的尝试、筛选,还是可以找到对未成年人不限时间的游戏,或用“游客”的身份玩。

  新规出台后,还有未成年的孩子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而家长发现这类情况后,找不到快速、有效的投诉、举报渠道。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投诉、举报。”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佟丽华:和游戏公司进行沟通的时候,假如告诉对方,孩子用了家长的手机号,希望删除掉,这个程序会非常复杂,很难找到人工服务。

  互联网企业要建立便捷的、合理的、有效的投诉举报的渠道,要公示、公布这些举报的方法,要及时受理和及时处理。

  来源丨新华网、央视财经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不代表魔彩知识首页-前沿科技百科知识资讯平台,引领你的品质生活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老公沉迷于游戏,该不该离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