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啥游戏?

第一次看到《Rise of Eros》,是某个行业群友突然私信的我。点开链接,挂上VPN,熟练的拖动影片进度条,最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Rise of Eros》无疑是这段时间业内外讨论最热的游戏之一,前有任天堂直面会,后有索尼发布会,“羊了个羊”在朋友圈、微博疯狂施虐,但《Rise of Eros》仿佛不受影响,依旧病毒般地出现在你的视野中。


茶馆已经很久没有写过类似的产品了,上一次写还是上一次,而能让我们动笔《Rise of Eros》必然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正经聊聊《Rise of Eros》这款游戏以及其背后有些意思、但是没啥用的小故事。


看到最后,你会来感谢我的。

首先请容我介绍一下《Rise of Eros》,这是由台湾游戏工作室Shadow Studio研发、知名黄油平台PinkCore发行的3D18+手游,于北京时间9月13日正式在移动平台上线,今天是《Rise of Eros》正式开服的第二天。


《Rise of Eros》早期的介绍非常吸引人,作为一款黄油,游戏很大方的在公共平台放出了最宝贵的演出,自信的介绍着游戏的角色、玩法、养成等,这也是为什么《Rise of Eros》能够获得如此高关注的重要原因。


毕竟这年头别说黄油,就是一款正常的商业游戏,在测试后立马“见光死”的情况也是见怪不怪。


而《Rise of Eros》的质量,我的评价可能是你目前能够在移动平台上玩的最佳3D黄油之一。在游戏的一开场,《Rise of Eros》直接放出了一段全长45S左右的3D动画,期间穿插有4-5个不同的镜头(机位),全程配音,并且还是罕见的触手Play。


游戏的3D建模质量非常得好,从晃动的半球以及抖动的娇躯来看,物理效果做的也是非常得出色。这段动画还提供360°全景观看的功能,转动陀螺仪后性感的酮体与让人血脉喷张的画面,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3D动画演出前,官方甚至还贴心的告诉你接下来将进入R18的画面,避免了你可能会遭遇的社会性死亡。


毫无疑问,《Rise of Eros》的开场做得非常好,对于很多只凭借印象进入游戏的路人玩家来说,《Rise of Eros》可能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商业手游的体验。但别忘了,《Rise of Eros》本身也是一款商业游戏,所以《Rise of Eros》作为一款3D黄油质量究竟是否过关,还是得看“长线”的体验。


《Rise of Eros》目前有两个方式可以让玩家感受到游戏的R18元素,一个是穿插在主线剧情中的动画,数量在2-3次左右,平均每次演出45S-60S,多镜头,全程配音,无解锁门槛,非常良心。


另一个则是游戏专属的“蜜室”功能,在这里根据好感度可以解锁角色的姿势以及专属动画。就拿这个酷似耶路撒冷的女一号"伊娜丝"来说,其初始的姿势就是裸体的态下双手抱胸表情冷漠,不给看,而下方锁着的新姿势透过阴影不难看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右上方的“人像”“回忆”“自由”就是专属动画了,不过“人像”部分比较敷衍,点进去就是一动不动摆着姿势的3D模型,没有动画也没有配音,或许这些只存在于后续的“回忆”“自由”里,但我想质量一定不会差。


《Rise of Eros》作为一款定位3A级的3D18+手游,在建模、演出、物理效果、全主线配音等内容上确实做到了该领域的一线甚至更强水平。

虽然《Rise of Eros》作为一款3D18+手游做的确实还行,但游戏本质有着所有非买断商业黄油的老毛病,即强数值逼氪。

游戏的核心卖点虽然是“女神”,但游戏的角色里却是龙蛇混杂,除了“女神”外,也有着很多男性甚至非人形生物,这些可都是出现在卡池里并且能抽到的,当然不能色色就是了。


糟糕的是,《Rise of Eros》的卡池还是角色武器混池,150抽保底SSR,SSR出率1.5%,基本上就是把“没钱还想抽妹子?”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那你说,哥就是白嫖,主线送的两个SR女神足够了行不行?不好意思,真不行。

游戏的战斗是回合制,队伍最多上场四人,所以大概率你得带着妖魔鬼怪角色一起推图才能凑齐四人小队,而游戏只有女神才是SSR级,天生等阶上存在碾压。


而游戏的难度显然是故意冲着恶心玩家设计的。在第二章玩家就会在平均队伍不到10级的情况下遭遇高于己方5级以上的精英关卡,放在正常的二次元游戏里,可能已经被骂上热搜。


再者,游戏的资源获取也是极为不合理。装备本一天只能刷一次,资源本倒是可以无限刷但是收益感人,零氪玩家白嫖主线3D动画的梦想就此泡汤。


而这款游戏对于氪金玩家来说也需要极高的勇气。最核心的“蜜室”体验与好感度挂钩,而好感度从LV1提升到LV2需要整整9万点,但最高等级的好感度道具一个也就提升4000而已,后面的路遥遥无期。


至于游戏本身养成上的数值坑就更多了,装备、神奇、星级、技能等级、突破基本上一个没有落下,技能等级更是和角色的星级绑定,我的评价是有这钱干些其他的真的都够了。

《Rise of Eros》和大部分商业小黄油一样,虽然表面有着美丽、鲜艳的皮囊,但本质上仍然与大部分重氪金手游没有差别,区别只在于养老婆和来点刺激的你选哪个的问题,随便体验下可以,可别入戏太深就是了。

最后,聊聊《Rise of Eros》一些有趣的故事。


首先是《Rise of Eros》是罕见的支持“云游戏”的3D黄油,在iOS上通过Safari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游玩,高清流畅,非常的棒。目前支持云游戏移动3D黄油并不多,除了DMM的几款可能还真找不到对标的,《Rise of Eros》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再来就是《Rise of Eros》背后的发行商PinkCore,很多玩家在进入游戏后发现在PinkCore之前,游戏还有一个大大的公司LOGO,名字是EROLABA工口实验室。


工口实验室和PinkCore的关系类似本体和影子的关系,除了PinkCore外,工口实验室还有、老司机、JG GAMES等诸多影子,基本上可能你玩过的黄油平台都来自工口实验室名下,而工口实验室背后的资本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Xvideos。

别装傻,我知道你肯定清楚Xvideos是什么,这是一个由法国人创立、总部位于捷克的你懂的网站,成名很早,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你懂的网站之一,而他们此前进军游戏业务,面向的正是黄油市场。


根据茶馆了解,Xvideos的游戏营收很高,目前游戏业务的营收远超Xvideos本身的收入,平时更是拿着1000万美金高调对外投资黄油团队,我也曾意外接触过Xvideos游戏业务的投资人员,前面提到的《Rise of Eros》的研发团队Shadow Studio的研发费用正是来自Xvideos。


不得不说,黄油这个市场,还是被正经做游戏的人小看了,或许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明白其中的价值所在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吧,游戏该删的也可以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1谷歌自研芯片游戏表现翻车

中关村在线消息:前不久谷歌发布了最新旗舰系列,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无非是搭载了自研芯片Tensor G2的Pixel 7 Pro机型。根据介绍,Tensor G2采用5nm工艺制造,2+2+4架构设计。虽然跑分结果相比上代有所提升,拍照效果也不错,但在游戏实测中的表现相当“辣眼睛”:有博主表示Pixel 7 Pro在游玩《原神》最高画质时平均帧率仅有37.2帧,实际表现还不如搭载骁龙870的机型。

在该系列机型的发布会上,谷歌产品经理曾对新增的车祸检测、灵动岛、息屏显示等功能“嗤之以鼻”,表示类似的功能在安卓机型上早有体现。他表示,Pixel 7系列所搭载的Tensor G2芯片在AI功能上有显著提升,在其加持下手机可以完成去除照片模糊、提升低亮度拍摄速度等效果。

也有消息表示,这款Tensor G2设计的初衷就不是为了冲击极致(游戏)性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家的智能机产品,将其表现提升至旗舰水准。目前该系列并没有在国内出售。

好吧,维基词条又改了,现在沙盒游戏的词条直接被跳转到非线性游戏去了。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存在沙盒游戏这种东西了。所有沙盒游戏都是开放世界的别称。

皆大欢喜,厂商不需要重新研究游戏机制也可以满足用户了。

他们只要把自己以前擅长做的东西,通通丢到一个续作里,做成开发世界,于是就自动变成沙盒了。

而方舟,打造世界,异星工厂,环世界这些真正继承矮人要塞元素的沙盒作品,他们的游戏类型现在是冒险生存,模拟经营,即时战略……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总感觉,是因为“沙盒”这个词本身太好卖,于是这个标签被大作们抢走了。

上面各位同学介绍的大部分其实不是沙盒游戏,而是开放世界游戏。

现在自称是沙盒游戏的游戏,基本上都没有“沙”只有“盒”。 真正的沙盒是MC,星际探险家,terraria那种,沙盒的标准是modification。

英文维基现在的词条特地强调了沙盒、开放剧情、开放世界几种概念的区别(最早是混在一起说的,后来被编辑掉了)。

名作除了我说的这几个以外,我知道的还有个矮人要塞。

———————— 以前和一个兄弟聊,他硬要把开放世界的GTA那些说成“广义”的沙盒,他要这么理解咱也没辙。 可是既然你无法改变游戏里的世界,那“沙”在哪里呢?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同维基现在的解释的。

———————— 传送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这个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