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张弛蒋龙《台下十年功》身高

近期出圈下饭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捧红了很多之前默默无闻的喜剧人和编剧。

以一句“那鱼(内娱)完了”霸屏抖音的《偶像服务生》,讲述了一位练习生在餐厅面试的爆笑经历,《三毛保卫战》聚焦当下年轻人烦恼的脱发问题,《空手道高手》之中还添加了默剧色彩与口技表演,这些都给人带来了诸多意料之外的观看体验,让喜剧背后暗藏的“百花盛景”在舞台上绽放。

31岁的武六七是一名默剧演员,他不需要花哨的布景来讲故事。一个大红鼻子、一副哈利·波特标配的圆框眼镜,再加上极具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武六七就这样完成了时长五分钟的作品《漂流记》。这是他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的舞台首秀。该档综艺目前在爱奇艺播出。

武六七表演《漂流记》截图。图源:爱奇艺

武六七在《漂流记》里扮演鲍勃。鲍勃发现了一顶神奇的帽子,戴上之后,他就变成了一艘大船的船长,带领着观众踏上了旅程,进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在童话世界里,鲍勃结识了新朋友。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评论道:“武六七单凭借自己的技艺就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观众们喜欢看的。”

演员曹牧之也参加了这档真人秀节目,看完这个独角戏后,他说:“他真的带我回到了童年。结束的那一刻,从戏里回到现实中,我甚至感觉有些茫然失落。”

武六七是北京人,做默剧演员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期间一直各地巡演。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真人秀。该真人秀于10月15日上线,目前在爱奇艺周播。

节目邀请了五位大咖和现场观众一起为25组喜剧小队投票。比赛分多轮进行,喜剧演员或以个人形式或以组队形式创作原创作品争夺冠军。

五位嘉宾分别是马东、徐峥、于和伟、黄渤和李诞。图源:爱奇艺

北京传媒公司米未为该档节目的制作方,其创始人马东表示:“喜剧很难。评判的标准就一个:能不能让观众笑。”

“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喜剧都有悲剧的核。这就是为什么喜剧这么难。”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喜剧演员都不是很有名,但他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参赛演员中有已经在电视剧、电影、音乐剧里摸爬滚打多年但仍籍籍无名的演员,也有新喜剧人。

马东说:“中国有很多非常棒的喜剧演员,我们想为那些以前可能从未被观众看到过的人提供一个平台。”

与其他戏剧艺术形式相比,默剧比较小众。然而,在武六七看来,默剧可以为充斥着喧闹和混乱的快节奏生活带去短暂的放松。

武六七表演《漂流记》截图。图源:爱奇艺

武六七刚开始做默剧时,他的第一场演出只有不到十个观众,还都是被邀请到场,免费观看的。

武六七说:“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让观众笑。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学习、去练习,想看看什么能让观众笑起来,什么又是观众不感兴趣的。”

十年前,武六七和发小王梓一起成立了拿大顶剧社(“拿大顶”在北方话里是“倒立”的意思),希望能普及默剧这一艺术形式。

武六七说:“倒立几秒钟能让血液流回大脑里,有助于思考作品的创意。”

现在,剧社大概有10名成员,会在全国巡回演出。去年,王梓在中国进行了大约130场小型现场演出。

31岁的王梓也参加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并在自己的表演作品中融入了舞蹈、手势和小丑表演等元素。他表示:“我觉得默剧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因为它完全依赖于演员的自我表达。”

王梓表演《空手道高手》截图。图源:爱奇艺

25岁的演员蒋龙凭借剧目《最后一课》实现自我突破,收获了大量粉丝。五位大咖评委和现场观众均为《最后一课》打了高分。

蒋龙表演《最后一课》截图。图源:爱奇艺

蒋龙在剧中饰演一名没有戏拍的演员,在密室逃脱里扮演丧尸维持生活。一次扮演丧尸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的表演课老师。当时情况很尴尬,但老师盛情难却,一直给蒋龙指导演技。

《最后一课》截图。图源:爱奇艺

蒋龙回忆道:“作品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有一次,我去玩密室逃脱,碰见了我的一个也是做演员的朋友。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专门‘吓人’的角色之中。虽然不得已要找条出路维持生活,但他依旧没有放弃表演。”

“对很多年轻演员来说,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我也在经历这种情况,还在等机会。”

蒋龙的表演感动了评委黄渤,让黄渤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47岁的黄渤现在是演员兼导演。他在节目现场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北漂的经历。

黄渤在节目中。图源:爱奇艺

“2004年毕业以后,没有人找我拍戏,为了生活,我就回老家了。当时心里很挣扎很难受。因为自己还是没有办法放弃表演,就又回北京来了,希望能碰到机会。”

蒋龙在辽宁沈阳出生长大。2015年,蒋龙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小时候他学习了钢琴和拉丁舞。2005年获得了“辽宁省第二届国际标准舞大赛”拉丁舞一等奖。2004年蒋龙参演喜剧《长大成人》,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蒋龙还表示,他的一些演员朋友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有开餐厅的。但他自己还是对这个行业抱有希望。

张弛和蒋龙在《最后一课》中。图源:爱奇艺

来这个真人秀能让蒋龙检验自己的喜剧表演能力。蒋龙对喜剧很感兴趣,也决定要深耕于此。

“好的喜剧治愈人。能让观众笑我就会开心,也会变得自信。我在这个节目里遇到了很多有才华的喜剧演员,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推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前,米未在2019年推出了《乐队的夏天》,一炮而红,把中国的地下独立摇滚乐队带到舞台聚光灯下。

2020年,《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开播,也大获成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去户外音乐节和小型演出场所观看乐队现场演出。

马东和他的团队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与编剧、演员探讨打磨,才最终推出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个节目,筹备时间是《乐队的夏天》两倍之多。

马东表示:“筹备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有很多担心。我们不想自娱自乐,我们想让大家开心,把温暖有趣的作品打包送给观众。”

——北京地下铁的工程最慢,到现在那儿几个大沟还没有埋上呢。

——你说北京什么最短?

——最短?我说北京出那灯泡寿命最短。(众笑、鼓掌)

——不到三天就憋一个。

——后来换了一个不憋了。

——北京这两年涨价东西最多。

——北京西红柿最贵,一块五一筐。

——一筐挑出仨能吃的。

这个片段,来自马季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相声《北京之最》。因为在相声中讽刺了北京社会中的诸多落后的现状,比如入托难、楼道拥挤、停水停电等问题,击中了当时社会情绪,引起了广泛讨论。

可惜现在流传的都是洁本了,原作里是讽刺过北京标语口号换得最快的。

那是马季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说前一个高峰期是歌颂型相声,那么80年代初的高峰期,则是批判讽刺现实主义相声。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作品就是《宇宙牌香烟》,讽刺当时市场上伪劣产品通过广告推销以假乱真。

相似的笑声出现在米未最近推出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互联网体检》同样都是批判讽刺现实主义的。这个节目是这档综艺里最先播出的,也是传播范围最广的。

面部识别能洞穿你所有的个人隐私,体检前要先看广告,想要关闭广告必须成为会员,即便成为会员也关闭不了弹窗广告,然后诱导下载APP,购买加速包,最终落幕在直播电商的演戏炒作卖惨带货……

讽刺喜剧往往都是时代和社会的尖锐批判武器,《互联网体检》甚至讽刺了节目播出平台爱奇艺,这和《北京之最》的精神内核是一样的,都是现实主义批判的余晖。

在做喜剧这件事上,马东是绕不过去马季的,如果马东的喜剧综艺能搞成,第一功劳肯定是马季。

马季是不愿意马东干相声这行的,在老子后面吃相声这碗饭,“没有出息”,他不愿意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毕竟世家子弟很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少之又少。

马季当时还说过一句得罪人的话:我太喜欢相声了,但是我太讨厌这只队伍了。“我可以克服相声界的一些坏习气,但我担心我的儿子随波逐流。”

即便当年马季一年有8个月不在家,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马东怎么会不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就跟马季十几岁时在上海学徒,跟着电台学刘宝瑞的相声、高元钧的山东快书一样,马东四岁半就能背出整段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这把马季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是马东是跟着收音机学会的。

马东当然喜欢相声,小时候就偷偷翻看马季创作的本子,一边看一边在房间里哈哈哈大笑。马季过去一看,原来是马东在看刘宝瑞的《四大本》,看到精彩处就忍不住笑,笑完之后马东都掌握了。

马季曾创作过一个相声《地名学》,兴致勃勃写完之后叫来马东,十几岁的马东和妈妈一起听完了,马东说了句:思想性不强。马季后来想了想,改得巧一点,趣味性更强,后来在全国青年联合会上表演,观众非常喜欢。

“马东的一句话使我对相声的认识变得更成熟了。”马季晚年时回忆。

观众看的是光鲜舞台,家人才知道幕后生活里的烦恼。马季是个随和的人,但马东七八岁时就见过父亲修改作品的无奈,当时他就知道一个词叫“枪毙”,“当你能说到狠处,但是又不让你说到这个程度,那种难受的感觉你是知道的。”

马东没有重蹈父亲的覆辙,18岁就到澳大利亚打工留学,倾家荡产凑足了3万人民币兑换成1万澳元,一半学费一半生活费,临走前夜,父亲马季给儿子的赠言是自己13岁去上海学徒的艰辛。

那还是1947年,马季去上海宏德织造厂造枕套和台布,师傅睡在白天熨布料的台子,马季只能铺个席子睡地上,早晨起来给师傅倒马桶端脸盆,毕恭毕敬伺候师傅吃早饭。

父子二人都是吃过苦的,马东留学澳洲也是去经历人生的窘迫,他不光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学计算机,还要天不亮就去皮件厂打工,在酸臭的工厂里把袋鼠睾丸皮洗干净揉软和制成女士用的钱袋。所以多年后许知远在《十三邀》里念起悉尼的大都会气派时,马东的回应是“这人想多的了”。

即使后来拿到绿卡,一天的工资比父亲一个月的都高,但马东仍觉得这是漂泊异乡,他学的是计算机,心向往之的还是艺术。

名人之后的复杂就在于,25岁的马东会拿父亲的25岁跟自己比,当时父亲已经写出相声《找舅舅》小有名气,而马东当时的自我评价是:一事无成愧为人子。

不光自己比,舆论也会比较,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东回国后的表现都拿来归功在马季的光环和羽翼之下。不论是在湖南卫视做《有话好说》,还是竞聘央视主持《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马东努力找寻一个主持人的机会和位置,其实恰恰是在违背父亲不希望他成为公众人物的愿望。

那是名人之后的自我证明,就像虽然他没干相声这行,但很早以前冯巩跟马东说:你早晚得干这行,马东觉得,“会否被他不幸而言中呢?只有天知道。”

马东是善于抓住时代脉搏的。

2013年,爱奇艺的后台数据显示,移动端首次超过了PC端,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潮流,这一年他加盟了爱奇艺。

还是沿着文化而非娱乐的老路,他在爱奇艺推出的第一档综艺节目叫做《汉字英雄》,乍一推出,就陷入了侵权风波,因为这个名字是《南方周末》首创的,嘉宾名称也叫“汉字先生”,商标注册时间也早于爱奇艺。

但《南方周末》吃亏在,当时只是把“汉字英雄”作为晚会的一个环节,而马东先人一步,直接请来高晓松、于丹、张颐武等人做成了知识竞赛的综艺节目,后来连做了三季。所以即便有争议,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再一次验证了马东的身段柔软和灵活变通。

第二季《乐队的夏天》已经不如第一季好评如潮,再办一年会更好吗?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退而求次,转头到喜剧这个红海中做微创新。所以你会看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有此前诸多喜剧节目的影子,比如《认真的嘎嘎们》、《今夜百乐门》等等。

节目中,马东笑得开心,他说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完整节目的真实表现。这种“即兴发挥”跟相声里的“现挂”类似,其实延续的是他从电视台以来的主持风格。

“当一个喜剧专家挺悲哀的,老要看门道这多难受”,“只要你能获得观众掌声,你爱干嘛干嘛”,马东总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普通观众的姿态,而不是像李诞、徐峥一样输出观点鲜明的点评,他是组局者,而非舞台上的裁判人。

但事实上,他不懂“漫才”吗?不懂脱口秀吗?

他帮父亲整理的回忆录里,清清楚楚写着马季当年去日本访问时对漫才等一众艺能节目的观察。就把双人漫才跟中国的对口相声做了类比。

“双人漫才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有传统的,有抨击时事的,有讽喻社会的,还有一些如相声中的荤口”,他看到舞台上的漫才表演,模仿的是田中角荣的神态,明显是在讽刺一些现实人物,“笑声掌声不断,证明漫才深受观众欢迎。”

马季当年在政协会上,早已经表达过相声要向美国脱口秀学习的观点。早年间马季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看过脱口秀演出,他就觉得中国相声应该走脱口秀的路:台下观众提问,台上演员即兴回答,语言巧妙,幽默诙谐。

“这种表演不仅是社会的观察家而且是一位评论家。相声绝不仅仅是逗个笑话,滑稽也绝不等于相声。”

节目之外,出来接受采访的不是米未联合创始人牟頔,事实上她才是说服大家做这档喜剧节目的人,即便她知道的幕后更多,接受采访阐述米未做喜剧理念的还是马东,依然是在传达拥抱年轻人、正向的价值主张。

如今,你很难再去捕捉马东的另一面,精于表达的马东不会轻易对外表达出对很多事物的喜好和品位。曾几何时,少年的他写下过“空闻五湖失范蠡,唯见沧海醉东坡”这样的诗,他也跟父亲辩论过相声的社会作用,父亲是持否定态度的,“只能把该说的说出来,再说俩人就冲突了”。

值得称赞的创新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不光要有五花八门不同类型的喜剧,还要有喜剧诞生的过程,所以你会看到每个作品名字都署名了编剧,演出之后马东也会让编剧讲述一番创作过程,这是在放大编剧的作用更尊重创作本身。

如果回头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对创作本身的尊重,也是马东搞喜剧的应有之义。

马季晚年反思过相声的低迷,他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创作上,笑料都是过去前辈们一再反对的“外插花”,结构不是结构,包袱不是包袱,所有包袱都似曾相识。

“相声的正确创作道路是‘深入生活’,过去我们去农村蹲点,7个月才写出一个相声的本子来。现在是什么?“电脑时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是感情呢?感情上你不跟生活连接,能出不朽的作品?”

1963年,马季跟着文化工作队到山东文登县的农村生产队下乡,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数月收获颇丰,回京之后去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出。马季演了《画像》、《跳大神》、《黑斑病》三个段子,主席微笑着握着马季的手说:“还是下去好!”

晚年的马季对媒介之于喜剧的影响是有反思的,他后来的《五官争功》等作品都是在各地体验生活写出来的,他也乐意去与观众面对面的演出,“相声是老百姓捧起来的,你就要回到老百姓希望你去的地方。”

这就跟《脱口秀大会》后,媒体对周奇墨和笑果文化褒贬不一,是一样的。马季在生前最后一次采访里,觉得自己不再适应央视这样的电视舞台,“离开了面对面,生命力就差了。”

谈到相声的复兴之路时,马季不无动情地说: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千真万确的,这是真理。他想起的是侯宝林临终前,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马季,即兴发挥是相声的主要技巧,千万别丢了啊。

《十三邀》上,许知远问过马东,马东觉的父亲应该不会喜欢《奇葩说》,因为太闹心了,那么沿着这个思路问下去,《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马季是喜欢“谐音梗”的,他的艺名实际来自匈牙利电影《牧鹅少年马季》,但他说自己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

《马季:未完成的功课》,南方人物周刊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王小峰

《我的父亲马季》,马东

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 5900

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5900 + 小红花
空手道高手-王梓 6400 + 小红花

这个杀手不大冷 8000

水煮“三结义” 6700 + 小红花

笑吧,皮奥莱维奇 7200 +小红花


第四期(下) 网络主题

第五期(上) 工作主题

第六期(上) 啊钱主题
有志者,事竟成(被剪了)



每个队三个作品,但是只有PQPQ有三个作品排名;并且出现在排名里面的《猫不易咖啡》和《七年之痒》只出现在第七期(下)中间的点评里面,

超人不下班(被剪,纯享版里面有)
台下十年功 8600分

平行时空饭店 - 十三代宗师
热搜预定 - 三板大斧子

十二期的毕业大戏,比较温暖,跟之前的作品调性不完全一致
前十一期,不算部分只在纯享版里面出现的节目,总共60个喜剧节目。


1 甜度超标的史策/王皓组合
2 坚持信念的蒋龙/张弛组合
3 妖娆妩媚的大锁/孙天宇组合

1 皓史成双的爱情故事连续剧

一面娱乐对土豆、吕岩的采访,其中土豆对《父亲的葬礼》的剧作结构、对漫才、对sketch的剖析都值得一看:

  •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冬至。今天,你们那是吃水饺还是汤圆呢? 临近年末,学生党都在忙着期末考试,打工人都在忙着年末总结...

  • 如果说《戏剧新生活》是21年带给我惊喜的一部综艺,那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无疑是带给我笑声最多的一部综艺了。本周第...

  • 《脱口秀大会》追完了,总要找到一个新综艺延续开心。刷微博看到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几个片段,觉得还挺搞笑的。于是...

  • 这两年追了好多喜剧综艺,有《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欢乐喜剧人》等等,甚至还有乱入的《导演请指教》,离谱到让...

  • 《脱口秀大会》结束了,《再见爱人》还剩最后一期,《披荆斩棘的哥哥》已经走到五公啦~ 最近综艺荒的我实在太缺下饭节目...

  • 被朋友安利了这档新的综艺,看了顿时觉得很开心。人到中年,对喜剧的依赖程度大增了,就像这档节目的主题曲唱的:熬夜秃头...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收官了。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收官的时候,《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横空出世、捡漏补位,被加入了我的...

  • 第五期的喜剧大赛,又看到了很多搞笑又有意义的作品,但唯有一部,蒋龙和张弛的作品《最后一课》(也是目前获得的最高分的...

  • 恰在喜剧疲乏期推出此综艺,不得不说马东的良苦用心,给中国喜剧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带来了希望与微光,这应是中国观...

  • 利用周末的时间刚刚追看完周五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毕业晚会。带三位导师带领的三个喜剧社团进行了在舞台上的最后一部毕业大...

  • 到底先有梦想,才有热爱和坚持? 还是先有热爱和坚持,才有梦想? 这,也许嗯啊的是个问题。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把2...

  • 今天我来推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前文章中已经提到了这部综艺,现在节目已经接近尾声,决定来一次正式的推荐。 提到...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这个综艺是偶然发现的,最近一直在追。今天是收关,决赛也被称之为,毕业大戏。 喜剧真的很治愈,...

  • 晚上吃饭刷B站视频,看到几个喜剧作品笑得不可自抑,所以根据作品名称搜索片源,竟都是来自《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前也...

  • 大锁在颁奖典礼说的“再不追梦,我就追不上了”给我整了个大破防,不知道为什么,眼泪一下开闸了。哭完我突然明白,2g上...

  • 今天青石的票圈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张艺谋的新片终于定档了。 一张满溢着水墨风的海报一次次的出现在票圈里,也就是老谋...

  • 一、jQuery简介 JQ是JS的一个优秀的库,大型开发必备。在此,我想说的是,JQ里面很多函数使用和JS类似,所...

  • 字符串 1.什么是字符串 使用单引号或者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集就是字符串。 引号中单独的符号、数字、字母等叫字符。 ...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楚自己》这本书是香海禅寺主持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及讲学录,此书从六个章节讲述了禅修是什么...

  • 偶然间从公众号里看见了小白训练营的课。就点进去看了看。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就是骗人的。后来一想,学费那么少。干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弛蒋龙《台下十年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