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重叠重合到一起,问角1和角2相同吗?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2

  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①不在同一直线上;②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接;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

  (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说明: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都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锐角三角形)、外部(钝角三角形),也可能在边上(直角三角形),它们(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三、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求斜边上的高。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当不明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应把已知最长边分为直角边和斜边两种情况讨论。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线段长表示通常用到勾股定理。翻折题型常用勾股定理(口诀:翻折求边找直角,勾股定理设未知量)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常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确定最大边(可以设为c)。

  四、初中三角形中线定理

  中线定理又称阿波罗尼奥斯定理,是欧氏几何的定理,表述三角形三边和中线长度关系。

  定理内容:三角形一条中线两侧所对边平方和等于底边的一半平方与该边中线平方和的2倍。

  中线的定义: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而且这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交于一点。

  由定义可知,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由于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且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每条三角形中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五、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若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可以利用HL,两个三角形的斜边长对应相等,以及一个直角边对应相等,则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为HL]

  判定6: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这两直线垂直。

  判定7:在一个三角形中若它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中线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六、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与较长边的平方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b,c及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三角形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

  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7个)

  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

  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链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5)

  讨论如下2种情况:

  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希望这篇20xx中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4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5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整数 ②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6

  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中考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同类二次根式

  (Ⅰ)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这样的二次根式都是同类二次根式。

  (Ⅱ)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1)首先将不是最简形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

  知识点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论依据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它们的系数相加,根指数和被开方数都不变,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合并的方法为系数相加,根式不变。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

  运算方法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以及与多项式乘法类似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知识点5: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与乘除法则的区别

  乘除法中,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与两根式是否是同类根式无关,加减法中,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而且两根式须是同类最简根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1.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7

  1. 概念: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与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 代数式的值:用数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 单项式: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 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 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 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1.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 整式的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5.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因式。

  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1) 提公因式法:(公因式――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公共因式)吧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因式的系数,取相同字母最低次幂的积。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 公式法:A.平方差公式; B.完全平方公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8

  1. 因式分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4.因式分解的公式: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9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0

  一、初中数学基本知识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XB(B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B〈O,则经234象限;当〈0,B〉0时,则经124象限;当〉0,B〈0时,则经134象限;当〉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0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20xx年中考数学基础知识总结建造师考试_建筑工程类工程师考试网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1

  ①位置的确定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特征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坐标的符号与点的象限位置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的定义

  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式子有意义的条件、图象法) 56、函数的图象:变量的变化趋势描述

  ②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的图象:直线,画法

  一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

  一次函数y=kx+b(k≠0)中k、b符号与图象位置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设二列三解四回)

  一次函数的平移问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图象法)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1)一次函数与方程综合(2)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综合(3)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4)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2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2.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3.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4.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5.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4.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5.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6.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3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4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整数②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5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

  (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6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

  (2)矩形OAPB的面积。这就是系数的几何意义.并且无论P怎样移动,△OPA的面积和矩形OAPB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矩形PCEF面积=,平行四边形PDEA面积=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相关文章:

没什么可说的, 改进方法就是加一个标志位防止有序后重复遍历. 由于需要遍历两次, 所以时间复杂度O(N^2)

外层从0开始默认outer是最小数的下标, 内存从outer+1位置开始遍历, 不稳定, 如{ 3, 3, 3, 2 }, 当比较最后一个4时, 是第一个3和2交换, 从而不稳定. 内外层遍历两次, 时间复杂度O(N^2)

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有浪费许多比较的次数
归并排序快的是因为小范围合并为大范围时, 有序可以同过外排方式
小组和为大组时, 组内有序没有浪费, 永远是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迄今为止, 除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还没人能够从理论上分析希尔排序的效率, 有各种各样基于实验的评估, 估计它的时间级从O(N^(3/2))O(N^(7/6))

递归公式同归并排序, 由于需要记录分隔点, 所以额外空间复杂度O(logN), 快排做不到稳定性, 因为partition过程做不到稳定

  1. 经典快排与数据状况有关, 这是因为分隔点选取的问题, 如{1, 2, 3, 4, 5, 6}分隔点选取最右边时每次只排序一个数字, 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N^2)
  2. 如果分隔点选取中位数, 则每次恰好可把数组划分为两部分,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3. 随机快排的分隔点随机选取, 把复杂度转化为与概率有关, 复杂度长期期望为O(N*logN)

  • 算法: 插入时, 上浮, 直至没有父节点比当前节点大; 排序交换堆顶与堆未元素, 这时堆顶元素下沉, 直至当前节点比子节点都大

  1. 归并排序可以做到额外空间复杂度O(1), 有难度, 相关搜索"归并排序内部缓存法"
  2. 有一道题目, 奇数放在数组的左边边, 偶数放在数组右边, 要求原始的相对次数不变, 牛客练习 -->

基础类型很长时, 使用快排, 因为基础数据类型不要求稳定
复合数据类型长度很长时, 使用归并排序, 复合数据类型要求稳定
任何数据类型的数组长度很短(<60)时, 使用插入排序

非基于比较的排序, 与被排序的样本的实际数据状况有很大关系, 所以实际中并不经常使用

简单桶排序: 一个桶统计一个数, 大体思路同计数排序, 如果数据是期望平均分布的,则每个桶中的元素平均个数为N/M, 最后一个for循环时间复杂度M*N/M, 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M+N). 头结点处理的挺漂亮, 其实就是计数排序.

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可以近似认为是O(N)的, 就是桶越多, 时间效率就越高, 而桶越多, 空间却就越大, 由此可见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时间复杂度先遍历数组求最大值最小值O(N), 然后加入桶O(N), 再累加桶O(M), 最后遍历原始数组O(N), 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O(M+N), 当M=N时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N+K), M为数字的范围, 稳定

其实利用计数排序的稳定性原理

出现频率最高的前k个元素

给定一个非空的整数数组,返回其中出现频率前 k 高的元素。

一个有序数组A, 另一个无序数组B, 打印B中所有不在A中的数组, A数组长度为N, B数组长度为M

  • 算法2: 遍历B数组, 使用二分法在A中查找相同元素, 时间复杂度O(M * logN)

假设按照升序排序的数组在预先未知的某个点上进行了旋转

  • 算法: 二分法. 循环内首先要先判断两个端点是否为target. arr[L]<arr[mid]: 说明左端有序右端无序, 进而判断target在不在左端范围内, 同理arr[L]>arr[mid]: 说明右端有序而左端无序, 进而判断在不在右端范围内

  • 算法: 还是二分法, 折半法

使用递归查找数组中的最大值

在一个数组中, 每一个数左边比当前数小的数累加起来, 叫做这个数组的小和. 求一个数字的小和. 如[1, 3, 4, 2, 5]小和为16

在一个数组中, 左边的数如果比右边的数大, 则这两个数构成一个逆序对, 请打印所有逆序对

给定一个数组arr, 和一个数num, 请把小于num的数放在数组的左边, 等于num的数放在数组的中间, 大于num的数放在数组的右边, 要求额外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

  • 算法: 准备三个游标leftPtr初始指向数组边界起始位置前一个元素即left-1, rightPtr初始指向末尾后一个元素right+1, index从头到尾遍历数组比较

给定一个数组 nums,编写一个函数将所有 0 移动到数组的末尾,同时保持非零元素的相对顺序。

  • 算法1: 与荷兰国旗类似, 这里准备两个指针, L指向左边边界数字与0交界数, 游标cur遍历数组
  • 算法2: 使用algorithm中的remove方法, 然后遍历至从remove返回迭代的位置开始至数组尾部置0

求无序数组排序后相邻俩数最大差值

给定一个数组, 求排序之后相邻两数的最大差值, 要求时间复杂度O(N), 且要求使用非基于比较的排序

  • 算法: 运用桶的概念. N个数, 准备N+1个桶, 最小值放0号桶, 最大桶放N号桶放N号桶;
    三个数组, 分别记录桶是否有值, 桶内最大值, 桶内最小值; 相邻两个数最大差值可能存在于两个非空桶之间, 也可能存在于空桶之间

如何可以得到数据流中排序后的中位数

  • 算法: 两个堆, 最大堆与最小堆结合使用, 使最大堆的size始终大于最小堆的size

用数组结构实现大小固定栈

用数组结构实现大小固定队列

  • 算法: 使用两个红黑树htMap和pmMap, htMap键为高度, 值高度出现的次数, pmMap记录当前位置最大轮廓, 键为位置, 值为高度. 利用红黑树自动排序功能, count只返回0或1, 不是返回出现次数!!!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含手续费

  • 算法: 对于第i天的最大受益分成两种情况:

(1) 当天结束后手里 stock. 可能保持前一天的状态, 也可能是今天卖出的. cash

(2) 当天结束后手里 没有 stock. 可能保持前一天的状态, 也可能是买入了. hold

未排序正数数组中累加和为给定值的最长子数组

给定一个数组arr, 该数组无序, 但每个值均为正数, 再给定一个正数k. 求arr的所有子数组中元素累加和为k的最长子数组

  • 算法: 两个点, 利用都是正数的特点.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1)

未排序数组中累加和为给定值的最长子数组

给定一个数组arr, 数组有正有负, 和一个整数aim, 求在arr中, 累加和等于aim的最长子数组的长度

  • 算法: 若数组累加和为sum, 找到子数组中第一次出现sum-aim值的位置, 则从此位置之后到数组结尾就为所求最长子数组.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N)
    map中记录累加和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累加和0为-1位置(一个数都没有的情况下也能累加出0), 查出位置是从累加和的下一位置到当前位置, 若不记录会错过从0开始的位置

数组中都是整数, 有奇数有偶数, 求奇数与偶数个数相等的最长子数组

  • 算法: 奇数记为1, 偶数记为-1, 求累加和为0的最长子数组

数组中含有0, 1, 2, 求子数组中含有1的数量和含有2的数量相等的最长子数组是多少

  • 算法: 0还是0, 1还是1, 2变为-1, 求累加和为0的最长子数组

给定一个数组arr, 可以任意把arr分成很多不相容的子数组. 求: 分出来的子数组中, 异或和为0的子数组最多是多少

  • 算法: 与 数组累加和等于aim最长子数组 类似, 都是用一个map记录数值出现位置, 前者记录最早出现的位置, 后者记录最近一次出现的位置
    数据dp记录异或和的位置, 假设数组最后一个数的下标是i, 并且数组存在一个最优划分, 使得划分的子数组个数最多, 那么i有两种情况

有一个整型数组arr和一个大小为w的窗口从数组的最左边滑到最右边, 窗口每次向右滑一个位置. 如果数组长度为n, 窗口大小为w, 则一共产生n-w+1个窗口的最大值. 实现一个函数. 输入: 整型数组arr, 窗口大小为w. 输出: 一个长度为n-w+1的数组res, res[i]表示每一种窗口状态下的数组

  • 算法2: 使用list(本算法中不需要随机访问, 所以不使用deque)qmax, 队列中保存数组的下标, 遍历数组, 时间复杂度O(N), 遍历数组, 每个数只会进队列一次, 出队列一次
    (1)游标i大于等于数组qmax, 弹出尾部所有小于等于i的值, 这里之所以使用等于, 是为了更新值相等情况下的qmax中数组下标

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小于或等于num的子数组数量

  • 算法1: 暴力解O(N^3), 生成的子数组共O(N^2), 每个子数组求最大最小值O(N), 所以总时间复杂度共O(N^3)
  • 算法2: 利用两个思路可以加速: (1) 一个子数组达标, 数组内任何子数组都达标; (2) 一个子数字不达标, 数组外任何子数组都不达标. 相当于使用两个滑动窗口, 一个窗口保存最大值, 一个窗口保存最小值

解决数组中所有数, 左边距离它最近比它小/大的数, 右边距离它最近比它小/大的数. 要求O(N)

  • 算法1: 暴力解, 依次遍历每个元素, 再遍历这个元素的两边时间复杂度O(N^2)
  • 算法2: 使用栈使用单调栈结构(栈中保存数组的下标), 遍历每个元素, 压栈过程中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压栈. 若有重复元素, 栈中元素使用链表. 每个数进入/弹出一次, 时间复杂度O(N)
    (1)使栈中元素弹出的元素即为最右边最小(大)值, 栈中剩余元素为最左边最小(大)值
    (2)依次弹出栈, 栈的左边元素为下以元素, 右边元素为-1

  • 算法: 运用值方图的概念, 分别以每一行为底做值方图数组, 求值方图的最大值. 时间复杂度O(M*N)

  • 算法: 运用抽象的方法, 把问题抽象化. 把打印矩阵抽象为打印一个边框, 整体转化为局部

给定一个整型正方形矩阵matrix, 把该矩阵调整成顺时针转换90度的样子. 额外空间复杂度O(1)

  • 算法: 同顺时针打印矩阵一样, 抽象一个顺时针打印边框的函数, 从外到内依次调用这个函数.

给定一个矩阵matrix, 按照"之"字形方式打印这个矩阵

  • 算法: 抽象一个打印斜行的矩阵, 通过一个布尔变量来判断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 调用函数多了些边界判断. x_1和y_1, x_2和y_2先后移动次序有很大关系, 先比较x_1再判断y_1, 先比较y_2再判断x_2,

给定一个由N*M的整数型矩阵matrix和一个整数K, matrix的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是排好序的. 实现一个函数, 判断K是否在matrix中. 要求时间复杂度O(N+M), 额外空间复杂度O(1)

  • 算法: 从矩阵的特性出发, 确定查找方法. 设置查找起始点设置为右上角
    (1)若K小于右上角的数, 则不可能在当前列的下面, 左移起始点
    (2)若K大于右上角的数, 则不可能在当前行的左边, 下移起始点

给定一个包含非负整数的 m x n 网格,请找出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路径,使得路径上的数字总和为最小。

  • 算法2: 根据递归暴力递归改动态规划

一个矩阵中只有0和1两种值, 每个位置都可以和自己的上行左右四个位置相连, 如果有一片1连在一起, 这个部分叫做一个岛, 求一个矩阵中有多少个岛

  • 算法: 按顺序遍历矩阵, 每遍历一个点都判断这个节点是否被遍历过

判断在一个矩阵中是否存在一条包含某字符串所有字符的路径

  • 算法: 路径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走, 利用递归做好边界条件的判断

仅用队列结构实现栈结构

仅用栈结构实现队列结构

实现一个特殊的栈, 在实现栈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再实现返回栈中的最小元素的操作. 要求: 1. pop, push, getMin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2. 设计的栈类型可以使用现成的栈结构

逆序栈, 不能申请额外的数据结构, 只能使用递归函数

  • 算法: 利用两个递归函数, 一个用来逆序栈, 一个用来获得栈底元素.

输入一个链表, 输出该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

  • 算法: 两个节点一个节点先走, 另一个节点等k个循环之后再走. 边界扣定问题

分别实现反转单向链表和反转双向链表函数

判断一个链表是否是回文结构

  • 算法1: 使用栈把元素逆序, 遍历两次列表, 第一次压栈, 第二次和栈中元素对比是否相同, 时间复杂度O(N), 额外空间复杂度O(N)
  • 算法2: 使用快慢指针. 时间复杂度O(N), 需要N/2个额外空间
  • 算法3: 快慢指针+反转链表. 时间复杂的O(N), 额外空间复杂度O(1). 翻转链表时假定头部节点为要翻转节点的下一节点, 相当于prePtr的位置指定为要翻转的节点, 处理ptrPtr的next域指向空(因为翻转后是尾节点要指向nullptr)

将单向链表按某值划分成左边小, 中间相等, 右边大的形式

  • 算法1: (1)准备一个数组存放node节点, 然后遍历链表把结点都放入数组中;(2)根据数组中的元素对数组进行划分;(3)之后从头到尾恢复链表, 时间复杂度O(N), 额外空间复杂度O(N), 不稳定
  • 算法2: 准备6个指针, 分别存放小于, 等于, 大于pivot的节点, 关键在于最后这6个指针的连接, 扣边界

复制含有随机指针节点的链表

输入一个复杂链表(每个节点中有节点值, 以及两个指针, 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 另一个特殊指针指向任意一个节点), 返回结果为复制后复杂链表的head. (注意, 输出结果中请不要返回参数中的节点引用, 否则判题程序会直接返回空)

  • 算法1: 使用哈希表, 表的key为要复制的节点, value为复制后的节点. 遍历两次, 第一次建立节点, 第二次连接next指针和rand指针
  • 算法2: (1)克隆每个节点, 并在被克隆的节点之口插入该克隆结点, 被克隆节点与克隆节点相邻; (2)并且克隆节点的random指针位置正好在被克隆节点random指针的下一位置, 这样刚好可以通过被克隆节点的random指针指向克隆节点random指针的位置. 拆开链表时扣边界挺有意思curCopy->next = (next != nullptr

  • 算法1: 哈希表, 边遍历变查找, 使用set容器和find函数
  • 算法2: 使用快慢指针, 快慢指针相遇后, 快指针从head从重新开始遍历, 一次走一个节点
x为环前面的路程(黑色部分), a为环入口到相遇点的路程(蓝色部分, 假设顺时针走), c为环的长度()(蓝色+红色部分). 
即环前面的路程 = 数个环的长度 (为可能为0) + c - a
c-a是相遇点后, 环后面部分的路程(红色部分)
所以, 可以让一个指针从起点A开始走, 让一个指针从相遇点B开始继续往后走
2个指针速度一样, 那么, 当从原点的指针走到环入口点的时候(此时刚好走了x)
从相遇点开始走的那个指针也一定刚好到达环入口点, 所以2者会相遇, 且恰好相遇在环的入口点

  • 算法1: 使用哈希表, 先遍历一个链表插入哈希表中, 使用unordered_set容器和find函数; 遍历第二个链表并比较哈希表中的节点, 若遍历到尾则无相交节点

实现一个函数, 如果两个链表相交, 返回相交的第一个结点, 如果不相交返回nullptr. 如果链表1长度N, 链表2长度M, 要求时间复杂度O(M+N), 额外空间复杂度O(1)

  • 算法: 步骤: (1)判断单链表有环无换; (2)判断无环单链表第一个相交的节点; (3)判断有环链表第一相交的节点
    有环链表相交共三种情况: (1)各自有环不相交; (2)相交后共享一个环; (3)有环, 两个链表入口节点不同

(1) loop1=loop2时, 第二中情况. 转化到两个无环链表, 找第一相交节点

  • 算法: 时间复杂度O(1)自然使用哈希表保存记录, 可更新链表与双向链表类似, 哈希表与双向链表组合. 使用keyNodeMap用于从key到value映射对应get方法, nodeKeyMap保存从value到key的映射, 用于更新链表时查找node对应的key

  • 递归版: 每个节点都会走过三次, 只是走过节点时的打印时机不同. (1) 先序, 在第一次经过节点时就会打印其值; (2) 中序, 在第二次经过该节点打印其值; (3) 后序, 在最后一次经过该节点时会打印其值
  • (1)先序: 使用一个栈, 令一个游标等于头节点并压栈. 当栈不为空时, 由于栈是先进后出要先打印左节点, 就要先压右节点然后再压左节点
    (3)后序: 两种方法(1)双栈结构, 同先序, 区别是先压左节点再压右节点; (2)使用一个栈, 用一个指针保留最近处理过的节点

  • 算法: 利用二叉树的递归遍历来实现

二叉树的前驱与后继节点

后继: 该节点中序遍历的下一个节点
前驱: 该结点中序遍历的前一个节点

  • 前驱算法: (1)有左子树, 返回左子树的最右边节点; (2)无左子树, 非右孩子: 查找该节点是以哪个节点为子树的最左边节点; 右孩子: 返回父节点
  • 后继算法: (1)有右子树, 返回右子树的最左边节点; (2)无右子树, 非左孩子: 查找该结点是以哪个节点为子树的最右边节点; 左孩子: 返回父节点

  • 算法: 利用二叉树的递归遍历. 不能使用中序遍历后的数组两端是否相等来进行判断, 例如节点数相同1的任意树结构. 不能使用一个节点的递归, 下层非对称上层可以是对称的, 不能利用下层返回信息来判断上层结构

  • 算法: 利用二叉树的递归遍历, 设计递归返回结构

判断一课二叉树是否是搜索二叉树

一个二叉搜索树具有如下特征

  1. 节点的左子树只包含小于当前节点的数.
  2. 节点的右子树只包含大于当前节点的数.
  3. 所有左子树和右子树自身必须也是二叉搜索树.
  • 算法1: 二叉树中序遍历非递归版打印部分加些代码
  • 算法3: 只判断当前节点的左孩子与右孩子了, 并没有判断整颗左子树与右子树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和当前节点是否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条件, 待完善

判断一颗二叉树是否是完全二叉树

  • 算法: 二叉树的按层遍历, 增加一个标志位标识是否是叶子节点. 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左孩子为空并且右孩子为空, 返回false
    (2)左孩子不为空右孩子为空, 或者左右孩子都为空, 下次迭代开启叶子节点检查状态

  • 算法: 使用队列, 先压左孩子后压右孩子

  • 算法: 使用两个栈数组, 使用变量来代替数组下标的变化. 不能使用一个队列如把二叉树打印成多行那样, 因为本层多个节点时, 队列后面存储当前左右孩子相反时, 下层节点的先后顺序发生改变

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目前版本只有先序方式的序列化与反列化

算法: 使用string字符串没有结束字符, 分隔后找不到结尾, 故统一每个节点后的分隔符为叹号. 反序列化的关键在于string的分隔, string的find使用方法是关键, 使用了string::npos

要求: 时间复杂度低于O(N), N为这颗树的节点个数

  • 算法: 利用二叉树的概念. 满二叉树高度L, 节点2^L-1个; mostLeftLevel找当前节点可到达的最大深度时, 节点下移, 层数同时+1. 每一层只会选择一个节点进行递归, 所以调用递归函数的次数为O(h). 每次调用递归函数都会查看node的最左节点, 所以会遍历O(h)个节点, 整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O(h^2)
    (1)由于是完全二叉树, 先遍历整颗树的左边界获取树高L
    (2)遍历右子树的做边界是否到达最后一层:
      (1)是, 当前节点的左子树是满的, 左子树的加当前节点的个数为2^L-1+1=2^L, 递归求右子树
      (2)否, 当前节点的右子树是满的, 右子树加当前节点的个数为2^(L-1)+1-1=2^(L-1), 递归求左子树

二叉树中和为某一值的路径

输入一颗二叉树的根节点和一个整数, 打印出二叉树中结点值的和为输入整数的所有路径. 路径定义为从树的根结点开始往下一直到叶结点所经过的结点形成一条路径.

  • 算法: 宽度优先, vector弹出与压出

输入二叉树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结果, 重建二叉树

判断t1树中是否有与t2树拓扑结构完全相同的子树

给定彼此独立的两颗树头结点分别为t1和t2, 判断t1中是否有与t2树拓扑结构完全相同的子树

  • 算法: 把树序列化, 使用KMP字符串匹配算法, 查看T2的序列化结果是否是T1的子串

判断t1树是否包含t2树的全部的拓扑结构

给定彼此独立的两颗树头结点分别为t1和t2, 判断t1树是否包含t2树全部的拓扑结构

  • 算法: 使用两个递归函数, 一个判断是否结构相同, 一个判断当结构不同时, 移动t1的指针进行, 判断t1的子树是否包含t2的结构. 二叉树递归返回与或非的示例

在二叉树中找到两个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给定一课二叉树的头结点head, 以及这颗树中的两个节点o1和o2, 返回o1和o2的最近公共祖先节点

  • 算法1: 利用二叉树的后续遍历, 后续遍历结束相当于处理完两颗子树会返回所需信息, 实际就是利用后续遍历分别查找两个节点. 假设处理cur时左子树返回节点L, 右子树返回节点R
  • 算法2: 构建一个表. 遍历树, 使用map记录每个节点的父节点, 然后通过这个map把从根节点至p1所有的节点插入set中, 同理, p2利用这个map中祖先节点到set中查找, 找到就挺

给定一个非空二叉树,返回其最大路径和。

  • 算法: 利用递归, 先处理左子树, 再处理右子树, 其中利用一个全局变量记录返回值. 这里基本递归返回0做基值

判断一颗二叉树是否是平衡树

以每个节点作为头结点的树都是平衡树则整颗树平衡.

  • 算法1: 设计递归返回结构, 返回两个信息: (1) 是否平衡; (2) 返回高度. 整个递归过程按照同样的函数得到子树的信息, 整合子树的信息, 加工出我的信息向上返回, 要求返回结构一样. 使用了智能指针
  • 算法2: 使用递归计算树高. 平衡信息作为返回值, 树高作为传出参数. 太神奇了
  • 算法3: 树高做传入参数来进行处理, 多看几遍

给定一棵二叉树的头节点head, 请返回最大搜索二叉子树的大小

  • 算法: 求每一个节点为头的整颗树的最大搜索二叉树. 情况分析
    1.左树最大搜索二叉树
    2.右树最大搜索二叉树
    3.左树最大搜索二叉树头部, 是当前节点左孩子
    4.右树最大搜索二叉树头部, 是当前节点右孩子
    满足3, 4情况下, 求左树最大值与右树最小值, 并与当前节点比较

二叉树中, 一个节点可以往上走和往下走, 那么从节点A总能走到节点B. 节点A走到节点B的距离为: A走到B最短路径上的节点个数. 求一棵二叉树上的最远距离

  • 算法: 求每一个节点为头的整颗树的最大距离. 情况分析:
    1.以当前节点为头的整颗树最大距离来自左子树最大距离, 不经过当前节点
    2.以当前节点为头的整颗树最大距离来自右子树最大距离, 不经过当前节点
    3.经过当前节点, 当前节点到两个节点深度和
  • 设计递归返回结构: (1)左子树最大距离; (2)右子树最大距离; (3)左子树深度+右子树深度
  • 精炼递归返回结构: (1)最大距离; (2)深度

一个公司的上下节关系是一棵多叉树, 这个公司要举办晚会, 作为组织者已经摸清了大家的心理: 一个员工的直接上级如果到场, 这个员工肯定不会来. 每个员工都有一个活跃度的值, 决定谁来你会给这个员工发邀请函, 怎么让舞会的气氛最活跃? 返回最大的活跃值
matrix[1] = {1 , 5}, 表示1这个员工的直接上级为1(他自己是这个公司的最大boss), 1这个员工自己的活跃度为5
为了让晚会活跃度最大, 应该让1不来, 0和2来. 最后返回活跃度为10

    1.直接领导来, 员工肯定不来
    2.直接领导不来, 员工可分为来或不来, 取最大值
  • 设计返回结构: (1)来时的活跃度; (2)不来时活跃度
  1. 经典哈希函数输入域无穷大
  2. 哈希函数的输出域有穷尽
  3. 输入一样, 输出肯定一样
  4. 输入不一样, 输出可能一样, 即哈希碰撞
  5. 输出域均匀分布. 输出结果模m, 结果0~m-1均匀分布

哈希函数可以打乱输入规律

特征: (1)与输入规律无关; (2)输出结果模m, 结果0~m-1均匀分布

急需1000个哈希函数(相对独立), 可以通过1个哈希函数来获得
比如哈希函数h, 会得到2^64范围, 16字节字符串, 得到结果分为高8位h1与低8位h2

哈希表: 利用哈希函数做一N桶, 在桶中挂一些链. 哈希表的增删改查可以理解成时间复杂度O(1), 但实际不是, 有扩容代价, 哈希表扩容, 离线扩容

100T大文件, 每行是一个字符串, 打印所有重复的字符串. 思路: 通过哈希分流
问: 处理大文件按行读是否有很快的读取工具
把每一行作为文本读出来, 利用哈希函数计算一个哈希code, 然后模1000, 模的结果是多少就存放在多少号的机器上. 相同的文本一定会分配到一台机器上, 如果有重复的文本一定会来到一台机器上, 出现的不同字符串(相同字符串算一种)

不安全网页的黑名单包含100亿个黑名单网页, 每个网页的URL最多占用64B. 现在想要实现一个网页过滤系统, 利用该系统可以根据URL判断该网页是否在黑名单上, 设计该系统
要求: 该系统允许有万分之一以下的判断失误率; 使用的额外空间不超过30GB
思路1: 先前如大文件, 有些浪费空间, 还可以继续优化吗
思路2: 如果把黑名单中的所有URL通过数据库或哈希表保存下来, 就可以对每条URL进行查询, 但是每个URL有64B, 数量100亿个, 所以至少需要640GB空间, 不满足要求
准备一个长度为m的bit类型数组bitMap, 准备k个彼此独立的哈希函数(计算结果独立), 这些函数输出值域大于或等于m, 使用这k个哈希函数对一个url进行计算. 对每一结果都对m取余, 然后再bitMap中想应位置1. 按照同样方法处理所有黑名单中的对象, 遇到已经为1的位置保持不变
黑名单中样本的个数为100亿个, 记为n; 失误率不能超过0.001%, 记为p; 每个样本的大小为64B, 这个信息不会影响布隆过滤器的大小, 只和选择哈希函数有关, 一本的哈希函数都可以接受64B的输入对象, 所以使用布隆过滤器还有一个好处是不用顾忌单个样本的大小, 它丝毫不能影响布隆过滤器的大小

数据迁移代价很低, 同时可以完成负载均衡
通过虚拟节点, 路由表映射虚拟节点

设计一种结果, 在该结构中有如下三个功能: insert(key)将某个key加入到该结构, 做到不重复加入. delete(key): 将原本在结构中的某个key移除. getRandom(): 等概率随机返回结构中的任何一个key

    (1)准备一个两个哈希表和一个size. 若一个, 则当样本小时, 不能做到严格等概率随机返回一个key, 若遍历则时间复杂度不再是O(1)

给定一个没有重复的整型数组arr, 初始认为arr中每一个数都各自是一个单独的集合. 设计一种结构, 提供isSameSet查询是否处于一个集合与unionSet合并集合. 要求: 如果调用isSameSet与unionSet的总次数逼近或者超过O(N), 做到单次调用isSameSet或unionSet方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1)

  • 算法: 结构上如何避免重复, 以及合并完的部分不重复 --> 并查集. 并查集初始化时, 必须已知所有数据样本, 不能对于流样本处理

假设矩阵很大, 并有多个cpu, 怎么把这道题目分解. 设计一个分治的思路, 多任务并行的算法. 一个矩阵切四块, 各自块信息算好之后, 能不能合并正确的岛数; 或者设计一种思路, 可切任意块, 各自块算好之后合并正确的岛数, 关键在于岛的边界信息如何合并

如何避免重复, 以及合并完的部分不重复 --> 并查集

如图, 把矩阵按中间红色部分分为两块, 左边有岛A, B, 右边有岛C, D共4个岛, 合并
最终一共4-1-1=2个岛, 查找是否在一个集合可使用并查集

每组数据一行, 为待编码的字符串. 保证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1000. 求这个字符串最短编码的长度

  • 算法: 哈夫曼编码, 使用最小堆实现

给定的字符串里面, 找出最长的对称字符串(可以跳过部分字符)

  • 算法: 两个游标分别指向头部和尾部, 思想就是要当前位置不要当前位置

打印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子序列, 包括空字符串

  • 算法: 与背包问题相似, 要当前的字符, 不要当前字符两种情况递归

输入一个字符串(输入一个字符串,长度不超过9, 可能有字符重复, 字符只包括大小写字母), 按字典序打印出该字符串中字符的所有排列.

  • 算法1: for循环中去重复字符
  • 算法2: 使用set去重复字符, 自定义比较器

给定字符串构成最长回文字符串

给定一个包含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字符串, 找到通过这些字母构造成的最长的回文串. 在构造过程中, 请注意区分大小写. 比如"Aa"不能当做一个回文字符串

  • 算法: 回文字符串中出现奇数的字符一定在中间, 两边的字符必须都出现过偶数次. 使用哈希表把字符串都存储起来, 然后通过(cnt/2)*2来取每个字符的个数(除法取整出现奇数次与偶数次的区别了), 每个字符都会取偶数个, 不论字符出现多少次. 由于前面都是取偶数个字符, 最后当res<str.size()表示可以再在中间添加一个出现过奇数次的字符

实现字典树, 包含以下四个主要功能

  • 算法: 与样本量无关, 与样本的长度有关系. 不能把字母放在边上, 应该把字符转换为索引放到边上, 通过增加数据项来添加功能:
    (1)每个节点加一个数据项, 有多少个字符串是以当前节点为结尾的, 可以统计字符串的个数
    (2)每个节点加一个数据项, 有个字符串, 统计有多少个字符串以其作为前缀, 每个节点被划过多少次

一个字符串类型的数组arr1, 另一个字符串类型的数组arr2,
(2)arr2中有哪些字符串, 是作为arr1中某个字符串前缀出现的, 打印出来
(3)arr2中有哪些字符, 是作为arr1中某个字符串前缀出现的. 请打印arr2中出现次数最大的前缀

给定一个数组, 求子数组的最大异或和

  • 算法1: 三个for循环, 依次定义子数组的start与end位置, 最后一个for求子数组的异或和, 时间复杂度O(N^3)
  • 算法2: 与算法1相比用了两个for循环, 区别是求最大值的位置
  • 算法4: 利用字典树的加速, 遍历数组同时遍历字典树, 由于字典树的深度为固定位数(int为32位), 所以事件复杂度O(N)

给定两个字符串str和match, 长度分别为N和M. 实现一个算法, 如果字符串str中含有子串match, 则返回match在str中的开始位置, 不含有则返回-1

  • 算法1: 笨方法, 依次遍历str1字符然后与str2比较, 时间复杂的O(N*M), 从任何位置开题配str2都是独立的
  • 算法2: KMP解决包含问题, 让前面匹配的信息指导后面. 滑动匹配

把一个字符串调整为大字符串, 在这个大字符串中要求包含两个原始串
要求: 大字符串生成时只能在原始串后面添加字符串, 添加长度最短, 包含两个原始串, 开头位置不能相同, 并且大串最短

  • 算法: 与KMP求next数组类似, 求整体串最长前缀与最长后缀, 即最后一个位置的下一个位置的next值, 例如: abcdeabc, 最后一个位置的下一个位置的next值为3, 添加后abcdeabcdeabc

确定一个字符串不是某一字符串重复得到的

确定一个字符串不是某一字符串重复得到的. 如字符串由字符串123得到

给定一个字符串str, 返回str中最长回文子串的长度

  • 算法: 任意字符间及两边插入一个任意字符(可以是出现过的), 三个概念, 回文半径数组, 回文中心, 回文右边界
    回文半径数组pArr: 以每个字符串为中心, 向两边扩, 最多能扩多少个字符
    回文中心(index): 对应回文半径时的中心字符
    回文右边界(pR): 下一个即将扩到的位置
    遍历字符串, 遍历位置i

(1) i不在回文在回文右边界, 暴力扩

(4) i在回文半径内, i的对称点i'的回文半径当前回文左边界重合, 两边不确定, 暴力扩

末尾添加字符串构成回文串

只能够向字符串最后添加字符, 怎么能够让字符串整体都变成回文串. 要求添加字符最少

给定一个字符串str, 找到str中最长的回文子串

  • 算法: 使用Manache, , 与最长回文字符串长度有区别, 首位置需添加一个未出现过的字符

一块金条切成两半, 需要花费和长度数值一样的铜板. 如长度为20的金条, 不管切成长度多大的两半, 都需要花费20个铜板. 一群人想分整块金条, 怎么分最省铜板?
如果先把金条分成10和50, 花费60, 在把长度50的金条分成20和30, 花费50, 一共花费110
如果先把金条分成30和30, 花费60, 在把长度30的金条分成10和20, 花费30, 一共花费90

  • 算法: 贪心问题, 把这个数组加入到小根堆中, 每次从小根堆中拿出两个数相加后放入小根堆, 直至堆中元素只剩下一个时停止. 从底往上算, 从上向下切. 哈夫曼编码问题, 子节点合并在一起的代价是加起来的和, 代价是所有非叶子节点的和

给定两个整数w和k, w代表拥有的初始资金, k代表最多可做k个项目. 再给定两个长度为N的正数数字cost[]和profits[], 代表一共有N个项目, cost[i]和profits[i]分别表示第i号项目的启动资金与做完后的利润(注意是利润, 如果一个项目启动资金为10, 利润为4, 代表该项目的最终收入为14). 一次只能做一个项目, 并且手里拥有自己大于或等于某个项目的启动资金时, 才能做这个项目. 该如何选择做项目, 可以使最终的受益最大
说明: 每做完一个项目, 马上获得的收益, 可以支持你去做下

    (1)把cost和profits对应点结合起来自定义一个项目类型node, 把所有node以cost为标准构建一个小根堆minCostQ, 把所有项目压入小根堆

一些项目要占用一个会议室宣讲, 会议室不能同时容纳两个项目的宣讲. 给你每一个项目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给你一个数组, 里面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 安排宣讲的日程.
要求会议室进行的宣讲的场次最多. 返回这个最多的宣讲场次.

    (1)项目开始早的先安排, 可举出反例, 6点全天, 这样无法安排其他项目了, ×
    (2)会以持续时间段先安排, 如三个项目, 其中两个间隔小于剩余持续时间最短项目, 但安排最短时间项目后另外两个项目无法安排了, ×
    (3)结束时间早的先安排, 淘汰同属于这个时间段的其他项目 √

依赖顺序逆着回去就是计算顺序

  • 算法2: 定义出6个过程, 彼此间嵌套

母牛每年生一只母牛, 新出生的母牛成长三年后也能每年生一只母牛, 假设不会死.
求N年后, 母牛的数量
如果每只母牛只能活10年, 求N年后母牛的数量

所有动态规划都是从暴力版本优化而来, 空间换时间傻白甜问题
有些方法改不出动态规划, 如汉诺塔, 因为没有重复计算
暴力递归改动态规划, 哪些问题可以改, 哪些问题不可以改
面试过程中没见过的动态规划都是从暴力递归修改而来

汉诺塔, 要求打印所有步骤, 有后效性问题, 所以改不出动态规划

用一种机制, 把递归过程中的用到的数据做一个缓存记录下来, 再用到数据时, 不递归而是直接从缓存中拿取数据, 记忆化搜索放法

递归展开过程中有重复状态, 而且重复状态与到达它的路径无关, 无后效性问题

  1. 写出尝试版本, 即暴力方法
  2. 分析可变参数, 哪几个可变参数可以代表返回值的状态
  3. 可变参数几维, 动态规划表就是几维
  4. 普遍位置需要哪些位置, 逆着回去就是填表的顺序

一个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中的每个数都是正数, 要求从左上角走到右下角, 每一步只能向右或者向下. 沿途经过的数字要累加起来. 要求返回最小的路径和

  • 算法1: 暴力递归, 依次递归当前节点与有边节点和, 当前节点与下边节点的和, 递归结束条件为到达右下角
  • 算法2: 动态规划, 右下角到当前位置的路径和与之前走过的路径无关, 状态参数确定返回值确定, 即当row和col确定返回值确定, 无后效性问题, 可以改动态规划
    可变参数为row和col, row和col的变化范围就是返回值的变化范围, 以row和col为行和列建立一张二维表, 查看哪些位置的值不依赖其他位置, base case(一个为题划分到什么程度就不用向下划分了)最右下角位置

一个数组arr, 和一个整数aim. 如果可以任意选择arr中的数字, 能不能累加得到aim, 返回true或者false

  • 算法1: 暴力递归, 要当前数字和不要当前数字, 同前面字符串子序列一样

给定两个数组w和v, 两个数组长度相等, w[i]表示第i件商品的重量, v[i]表示第i件商品的价值. 再给定一个整数bag, 要求你挑选商品的重量加起来一定不能超过bag, 返回满足这个条件下, 你能获得的最大价值

  • 算法1: 暴力递归, 要当前的w[i]和v[i]和不要当前w[i]和v[i]两种情况讨论, 返回条件超重和到达数组末端. 模式同前面字符串子序列一样
  • 算法2: 动态规划, 以bag建立二维表, 同数组累加以aim为列建立二维表类似, 偏移量变为weights数组, 有些疑问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在40亿个整数中

如何只用2GB内存从20/40/80亿个整数中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面试官: 如果我给你 2GB 的内存, 并且给你 20 亿个 int 型整数, 让你来找出次数出现最多的数, 你会怎么做?
小秋: (嗯?怎么感觉和之前的那道判断一个数是否出现在这 40 亿个整数中有点一样?可是, 如果还是采用 bitmap 算法的话, 好像无法统计一个数出现的次数, 只能判断一个数是否存在) , 我可以采用哈希表来统计, 把这个数作为 key, 把这个数出现的次数作为 value, 之后我再遍历哈希表哪个数出现最多的次数最多就可以了.

面试官: 你可以算下你这个方法需要花费多少内存吗?
小秋: key 和 value 都是 int 型整数, 一个 int 型占用 4B 的内存, 所以哈希表的一条记录需要占用 8B, 最坏的情况下, 这 20 亿个数都是不同的数, 大概会占用 16GB 的内存.

面试官:你的分析是对的, 然而我给你的只有 2GB 内存.
小秋: (感觉这道题有点相似, 不过不知为啥, 没啥思路, 这下凉凉) , 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
面试官: 按照你那个方法的话, 最多只能记录大概 2 亿多条不同的记录, 2 亿多条不同的记录, 大概是 1.6GB 的内存.

小秋: (嗯?面试官说这话是在提示我?) 我有点思路了, 我可以把这 20 亿个数存放在不同的文件, 然后再来筛选.
面试题:可以具体说说吗?
小秋:刚才你说, 我的那个方法, 最多只能记录大概 2 亿多条的不同记录, 那么我可以把这 20 亿个数映射到不同的文件中去, 例如, 数值在 0 至 2亿之间的存放在文件1中, 数值在2亿至4亿之间的存放在文件2中…., 由于 int 型整数大概有 42 亿个不同的数, 所以我可以把他们映射到 21 个文件中去. 显然, 相同的数一定会在同一个文件中, 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我的那个方法, 统计每个文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然后再从这些数中再次选出最多的数, 就可以了.

面试官:嗯, 这个方法确实不错, 不过, 如果我给的这 20 亿个数数值比较集中的话, 例如都处于 1~ 之间, 那么你都会把他们全部映射到同一个文件中, 你有优化思路吗?
小秋:那我可以先把每个数先做哈希函数映射, 根据哈希函数得到的哈希值, 再把他们存放到对应的文件中, 如果哈希函数设计到好的话, 那么这些数就会分布的比较平均. 数字过于集中可以直接在内存中统计

面试官:那如果我把 20 亿个数加到 40 亿个数呢?
小秋:最开始用21个文件是因为整型范围是42以内, 给40个整数还是再42亿以内, 还是可以用21个文件解决

面试官:那如果我给的这 40 亿个数中数值都是一样的, 那么你的哈希表中, 某个 key 的 value 存放的数值就会是 40 亿, 然而 int 的最大数值是 21 亿左右, 那么就会出现溢出, 你该怎么办?
小秋: (那我把 int 改为 long 不就得了, 虽然会占用更多的内存, 那我可以把文件分多几份呗, 不过, 这应该不是面试官想要的答案) , 我可以把 value 初始值赋值为 负21亿, 这样, 如果 value 的数值是 21 亿的话, 就代表某个 key 出现了 42 亿次了。

面试官:如果把 40 亿增加到 80 亿呢?
小秋: (我靠, 这变本加厉啊) ………我知道了, 我可以一边遍历一遍判断啊, 如果我在统计的过程中, 发现某个 key 出现的次数超过了 40 亿次, 那么, 就不可能再有另外一个 key 出现的次数比它多了, 那我直接把这个 key 返回就搞定了。

  • 算法: 最小公约数就是交叉相模. 最小公倍数=两数成绩/最大公约数

统计二进制中1的个数与判断是否是2的倍数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

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本节主要探索的是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性质等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及盲区问题)

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

上已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及盲区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相

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

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

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实情,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

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上可以通过著名的科学家名句和如何测量神秘的金字塔的高度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

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不能直接使用皮尺或刻度尺量的

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间的距离

——是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

问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高和测距的方法.知道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时,关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形和长方形重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