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以先天祖炁 道炁唯世界观的仙侠小说?

《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箓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曰神咒。从此可看出咒是神明宣经说法的秘言法旨,是具有很多神通力量的一种语言。

咒语的种类很多,广泛应用在道教各类法事科仪及日常生活中。如召请,祝禳,修炼,镇伏,洗漱,饮食等等。

我们今天常看到的八大神咒是道士日常功课中用来涤除心中罪孽,卫护心神,请召神明护持,开经演道所用。是学道修道入门必修必会之咒。我等应熟记于心。

八大神咒出自《早晚功课经》,是道教诸多门派广泛普遍遵行的几种常用咒语。目前网络上很多道友对这些咒语的内涵并不能完全理解,今天尝试浅显的语言来释义,希望能更好的使道教咒语广被人知。

太上台星 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 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 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 魄無喪傾

净心神咒为八神咒之首,顾名思义为修道之人早晚功课及学炼符法时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时所用之咒。此咒能使凡心入于冥寂,返观道心,入于清静之中。并有保魂护魄的作用。

语释:太上者即为太上老君,在此为大道之尊神,居上清境,名道德天尊,为道教三宝之师宝。

三台者即三台星君。唐杜牧有诗云:“三台星里拜文星”。应变无停是指大道(太上)无处不在,易处于运动中的状态,变者变化也。《清静经》云:“大道无情运行日月”是也。

语释:大道随声感应,无处不在能驱除邪祟,而弘护正道,卫护修道之士能身心安泰,不受鬼魅侵扰。

语释:此言常诵此咒能使人智慧开朗,灵台明净,摒除杂念,心道合一,神明安宁。不染六尘。

语释:三魂者:《云笈七签》云:“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胎光主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三魂为阳,易上升,故应常守三魂。七魄为:尸拘,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一代丹道大师魏伯阳真人在《周易参同契》说: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七魄为阴神,故其性使人性坚贪嫉,遗精好色,迷失自我,暴敛奢淫。故修道之人使三婚永固,七魄安然。

布坛施法,修炼功课之前都应先诵持此咒,宁静心神,使心神归于正道,魂魄安固。从此可看出修道之下手功夫即先修心。

丹朱口神 吐穢除氛 舌神正倫 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 卻邪衛真 喉神虎賁 氣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煉液 道炁長存

净口神咒含有两层真意,一为:我人生于世俗,难免谤经毁道,妄言他人之过。更有世人不信鬼神,指天骂地,绮语两舌,咒诅谀曲。此皆为口业。另居于尘俗,三荤五腥难免避讳。口气腥檀膻臭。诵经论法,污秽三宝。故应常诵净口神咒消除口业,祈请正神,涤除口中秽气。清静口舌后方能诵经念咒,通真达道。

语释:按《黄庭内景真经》云:口神为丹朱,舌神为正伦,齿神为罗千,喉神为虎贲,炁神导引津液,心神固守丹元。口中常有秽气故应常吐故纳新,呼吐污浊之气于外,吸引清新之气于内。其法有六:嘘、呵、呼、呬、吹、嘻六气之法,能使五脏六腑康泰。《太平御览》云:真人道士常吐纳以和六液。另通过舌神吞咽津液,可保津液。丹经有云:;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这样引吞津液直接人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故能通命养神。道家认为牙齿为坚硬之物,能摧万物而食之,故能驱除邪魅。喉为吞咽之重楼,口中之液为玄泉,故吞咽生津聚精,滋养精气。

心为五脏之主宰,丹元为体内元神,是主宰思虑意识,体内生机之神。思神是指存想体内口部诸神,炼液是运炼体内玉液还丹。此咒令口齿喉舌心思之元神,除口中之罪业,清口之浊气。心神与道合一,存无守有,长生久视,道炁常存。

“丹朱口神”,卽(jí)口神名讳为丹朱。

吐穢除氛,卽吐故纳新,外引清炁之意。吐纳之法有嘘、吹、呵、呬、呼、嘻六字诀。按《抱朴子内篇》云:“明吐纳之道者,则曰惟行炁可以延年矣。”又《太平御览》云:“眞人、道士常以吐纳以和六液。”

舌神正倫,卽舌神名讳为正伦。《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舌神通命字正伦。”注云:“咽液以舌,性命得正其五味,各有伦理。”

通命養神,丹经言,能通命者保精也,养神者炼性也,内含性命双修之意。

羅千齒神,卽齿神名讳为罗千。《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齿神崿锋字罗千。”注云:“牙齿坚利,如劔崿刀锋,摧罗众物而食之者也。”

卻邪衛真在此之意卽:修炼好“齿神”,使其归其正位,可以外邪不侵。

“喉神虎贲”,卽喉神名讳为虎贲。

“炁神引津”,《上清大洞眞经》有云:“结喉,一名金楼,一名重楼,一名三思台,神有十二,亭长眞人在其内,主通上下炁也。”此句为修炼之时如掌握和运用神、炁、精,以达到上下通常。

“心神丹元”,卽心神名讳为丹元。《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注云:“心为脏腑之元,南方火之色,栖神之宅,故曰守灵也。”

“令我通真”,此意在修道之人,要掌握心内之元神,以运用身中之精气,抱元守一,存无守有,凝结成丹,自然可以通眞。

“思神”为存神守一之道。

煉液制保护、修炼好精炁,以达玉液还丹之妙。

道炁長存这里酝意,如果按照此法不断修炼,卽可以与道合一,得长生久视之道。

总而言之,如果认眞不断修炼,把口、舌、齿、喉、炁、心、思各神仙归还原位,各司其职,自然可以外邪不侵,内神(三尸神。三尸即三彭。彭,鼓声也,有鸣鼓而攻人罪过之意。上尸青姑,名彭踞,,居人首,令人多思欲,眼昏发落;中尸白姑,名彭踬,居人肠,令人嗜食多忘,好作恶事;下尸血姑,名彭蹻,居人足,令人躭色喜杀,肢脏扰动。人体内有三尸之神,专司人功过,每庚申之日,卽趁人熟睡,上天白人善恶。庚申日系天神罚恶降罪之日,故三尸于此日言人罪过。)安静,以通道妙。

“丹朱口神”,卽口神名讳为丹朱。。“舌神正伦”,卽舌神名讳为正伦。“罗千齿神”,卽齿神名讳为罗千。“喉神虎贲”,卽喉神名讳为虎贲。我认为这样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法,有所欠妥。

丹朱者,离火之象。在中医里,口舌通心。心亦是离火。“丹朱口神”应是表达存口神赤服。以离明阳火化净污秽,引纳存菁,所以下句则接“吐秽除氛”。

伦者,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正伦,应该是指端正次序,顺从节次。“舌神正伦”是指存舌神本身位与交接的位置,只有遵从节次,安守本分,辅助其它神祗,才能够“通命养神”。

罗者,旧字“罗”,是四正四隅加上下的四维,则是形容广的意思。千为虚量词,指多,古文法中百、千、万等多不指具体数量。“罗千”指的是数量多范围广,应并不指具体某一神名。

虎贲者,指的是画有老虎的纹饰,多见于古代青铜器皿。则应该表达的是,喉神服饰中有老虎的文饰,而非具体喉神的名讳。

以上只为一家之言,谨作参考。曾记得翻阅《道臧》的时候不经意间瞄见过口神、心神等的名讳,虽已忘却目录卷名与具体名讳,但大胆作上文,希望抛砖引玉。若有错漏,亦恳请各位同道不惜斧正。

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冥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我真

净身神咒可令身体内的四正之神归于正位,消除身业,拥护身形,保卫道体,所谓身业即杀盗透淫等罪。使修道之人身体清静,能以清静之身感召神灵。

语释:灵宝天尊为三清境第二尊神,居上清真境,为经宝。念诵此咒时要万法俱忘,心神合一,神宁泰定。眼内视神光焕于玉阙,耳返听妙韵于琼台,心存灵宝天尊于上,三魂七魄不外游,五脏灵神玄冥。玄者玄妙,冥者寂静。安慰为静养,身形安稳,五脏之气化为四正神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侍卫自身左右前后,养护肝肺心肾。自能修成道果。

靈寶天尊,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之一,身居禹余天上清眞境,故又称“上清灵宝天尊”。他的炁为玄黄,相传是由“二晨精炁”托胎洪氏,怀孕3700年后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之岳。

“安慰身形”,静养心神,万法俱忘,惟神是守,内视返听,卽可神宁泰定,一念不生。

弟子魂魄 五臟玄冥,“弟子”按《道藏辑要》为“法子”,均指修道之人。“魂魄”,按《黄庭经讲义》淮南子注云:“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也为人内五行。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我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星宿之名,主东南西北,又为金木水火四象。在道教修练中认为,青龙青木东方肝脏所属,白虎西方白金肺脏所属,玄武北方黑水肾脏所属,朱雀南方午火心脏所属。按《礼。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后白虎”。同样寓意修炼身心,静养五脏,体内神清。

总而言之,本咒之意,修炼者只要认真修炼,掌握此五脏修炼方法,制御五脏之炁,神宁泰定,使三魂七魄得到安稳,不外游走,自然得到诸护法神王得侍卫,消除身上所有秽浊,一念不生。同而达到修眞目的。

元始安鎮 普告萬靈 岳瀆真官 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 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 皈依大道 元亨利貞

此咒为结坛行法召遣土地山神,以使之代为凡夫奏告上天,保卫正道时所用。

语释:元始为道教三清之一,号元始天尊,居玉清圣境,安为稳定,镇为镇守,普告是广而宣告。万灵是指山川河岳十方之万灵众神。此句是以奉元始天尊法令,召告十方法界万灵神众。此中需要存想元始天尊法像。

岳瀆真官 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语释:山岳河渎,山川大地一切神灵,社稷为正神,即福德正神。社为古代祭祀地神之处,稷为粮食作物,是百谷之长。传有百穗。在此广泛指山川河岳之神神龙神土地等神灵。不得妄惊指不妄自扰乱惊惶。

回向正道 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语释:有的门及有的修道之人自视功高,不用此咒。殊不知山川地神是备坛守护不可缺少的护法,一来可命他们护卫传达,二来能领他们皈依大道。澄清是指身心内外似水之清,走入光明大道。内净其心,外净其身。各安方位此处是指神灵依此备护好自己的位置,各安守岗位。在家诵经者可将坛庭诵作:“备守家庭” 、如是律坛则又应诵作“备守律坛”。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

语释:太上有命是指奉太上老君敕令,各地山川神灵搜捕妖邪,不得作祟于人间,弘扬道法,保卫家国社稷。使人们幸福,世界太平,并且保卫诵经者。

语释:皈者,反黑为白,转染成净,把凡心住于正念清净境界成就道心。“依者身之依怙,如子恋母。

元亨利贞出自《易经乾卦》::“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此为君子之四德。故土地神明行具君子之德,皈依大道。

元始安鎮 普告萬靈”。“元始”,道教三清道祖之一,号“玉清元始天尊”,居玉清圣境。“安”为平静、稳定之意。“镇”,安定。“普告”,全面的宣告。“万灵”是指天地四维十方一切神灵。

”,“岳渎”,按《度人经法》云:“岳渎,镇也。坤厚载物而不移。五岳三岛十州仙圣之所。”“土地”,又称“土地公”、“土地爷”、“福德正神”等。先民封土地为社,祭之以保五谷丰登。《孝经》载:“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不祭,故封为社,以报功也。”道书中又称其为“土翁神”。“土地祗灵”这里指当境之众神仙家。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社”这里指当境之众神仙家。“稷”,载古时以稷为百谷之长。“妄惊”卽乱、惊,卽惊慌。

回向正道 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这里是说叫当境之众神仙家各守其职,使其地无他杂秽之炁,以使道场法事顺利进行。另使人心澄清如水一样清澈,心存善良,走正大光明之道,不要偏离道德。“备守坛庭”这里是指道场所用,如在家居士、信士,当用“备守家庭”,不可混淆。总之,不同场合使用不同。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这里意思为太上法号司令,将一切魑魅魍魉、山精水怪等精邪搜捕,使正道得以弘扬,社稷安稳,人民安逸,世界太平。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指一切天眞神王,三十六部尊神降临坛庭,普渡众生。经云:“时有下界善男信女诵经聆听,至时护法神王均降临护法,保护左右。”

皈依大道 元亨利貞”,为“干”卦之阳刚之性。《易。干卦》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故君子行此四德,卽皈依太上无极大道,故曰元亨利贞。

综上所述,道士在结坛、上殿,或入人家做法事时,常诵此咒,意在使当境天地四维十方一切神灵降临,各安方位,各守其职,保卫法事顺利进行,普渡众生,以保护日后安宁。

天地玄宗 萬炁本根 廣修億劫 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 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 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 養育羣生 誦持萬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 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 役使雷霆 鬼妖丧膽 精怪忘形 內有霹靂 雷神隱名 洞慧交徹 五炁騰騰 金光速現 覆護真人

此金光神咒以修炼道体之心性为主,主张以内炼金光元神护体,降魔卫道!此咒因其用途广泛,法威强大。所以为道门秘咒神咒,其咒暗藏修炼之法。各门派的修法也不尽相同,民间道派也有很多关于此咒的秘法,或用此咒结金光讳为符令;或是运潜金光,内炼成丹;或悟道修真,雷神护卫;或加持法宝,遁地偷天。

金光为道之发见,神之神光。金者刚强不坏之意,求道者玄功广博,光华外着,足以驱鬼魅、斩妖气,役神将。如金器之刚强不屈,灼然赫奕也,是号金光。

注解:天地,一阴一阳;玄者道也,宗者万事万物根本。故玄宗虽云浩渺,莫非天地化生,道之体现。万炁,总括万事万物,天地变化也,勿泥本根源头也。言天地之众炁莫非阴阳合散所为,是天地有万气炁之本根也。

注解:广,博也.修,修持,即炼玄之功也。亿劫,言其修链历经浩劫之多也。盖炼玄之士,时时修奉、其数无穷,如万劫之累修。证,证明。神通,神明通灵。盖神通本人所自有,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求道者能万劫修持,则吾之神通不亦证明而扩充乎!

注解: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令为天地水三界,宇宙之三界为无极,太极.有极三界.人之三界精气神者,内而五脏六腑,外而手足耳目之类也。此言天人内外.法界上下。惟,独也。道,玄妙大道。独尊,言无有出其右者。盖有道而天地乃立;有道而民物斯顺,故曰独尊。

注解:体,道体。金光,金罡之炁。大道本无形体,道体蕴显金光,依人为体至有金光,则充足于内而发乎外也。覆,覆宥。映,庇映。吾身,求道者之身。盖人能志道则道不远人,而身即是道,道即是身。指修炼后金光圆满,围绕道体.

注解:视,望也。天下惟有形者可见,大道本属虚渺,故视而不见。听,以耳去听。天下之有声者可闻,大道湛寂清净,故听而不闻。老子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见名曰希.此言修炼者到离六尘,断却六根,无我境界.

注解:至大莫如天地,然犹有可穷而道则无穷。包罗者,所谓道通天地有形外也。此言道体广大。养育,受其孕育也。群生,兼人及众物而言,而人之耳目口体,三元六府亦曰群生。此言大道虽无形与声,而涵天盖地,群生莫不赖之养育也。

注解:诵持此咒者,于人以物与己受之,而持于心也。万遍,受持不怠也。万者形容其多也.身,受持者之身。光,金光。明,昭著。犹大学所谓德润身也。

注解:三界,见前解。侍卫,尊卫其道也。五帝,五方帝君,心肝脾肺肾也。司,司其职。迎者,彼来此受,如主之迎宾也。此为修者存道体之金光,三界上下,五老五帝都要迎候。

注解:万神,尊且多。在天为众神,在人为人之全体而言。朝礼,同相集会也。盖胎凝于紫府,百体毕具,如万神朝礼于上帝也。役使,听其命令,无不达也。雷霆,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能运使雷霆万钧。

注解:鬼妖,背道之徒。丧胆,不敢肆也。人身亦有鬼妖,道气存则万缘俱息,不啻失其胆也。精怪,木精土怪。忘形,失其真形也。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既入道则诸念不生,不啻忘其形也。修道者既证金光,则鬼魅邪祟则丧胆而显露原形。

注解:内,道体之内。霹雳,雷声。金光威力甚大,一震而山河镇动,万物凛威,道之尊严亦犹是也。雷神,先天一炁正神。隐名,三十六尊雷神名讳隐藏。此言道虽尊严性本自宁,雷神隐藏摄伏精怪。

注解:洞,空也。慧,灵也。通灵交彻,五炁,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辉映,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五炁,五行之气。腾腾,形容金光耀眼,五行正气升腾。

注解:速现,现实时发见,犹云而时出之也。金光本隐藏于性海之中,今日速现则其得力于平时者深矣。覆护,金光遍体也。真人,求道者自称。真人云者覆其真性,无愧于人之道也。此言神光护体,金光护法!

萬炁本根”,“天地”,指天体、地球。《太清玉册》卷一:“元气既分,阴阳始判,无声无臭,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天行健运行而不息,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如笠之冒。地表里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又“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认为“天地一指”不过是道的体现。“玄”,《老子想尔注》说:“玄,天地。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与天相通”。《抱朴子内篇。畅玄》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目未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此论“玄”成为宇宙的本体,尤重于玄道。“兴乎日月,迅乎电驰”;“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吶大始,鼓冶亿类,回旋四七,匠成草味”,“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既通过天地万物显现为有,又还源于虚寂而归于无。这样的“玄”基本与“道”是相同的,因此他说:“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玄者,玄妙之义。以形而论,水火相合谓之玄;以理而论,有无相合谓之玄;以道而论,性命相合谓之玄”。“炁”,本同“气”。《释文》“炁,同气”。丹经多以“炁”代表先天炁、元始祖炁,或经过炼精化炁阶段精气合一之“炁”。《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御气章第六》:“道言炁者,有形无形之物也。聚而为形,散而为风,动而为运,结而为物”。元王惟一《道法心传》:“夫炁者,乃先天之气,元气为万物宗也”。此句大意为“天地”之根本,卽“玄宗”,卽“一”,卽“道”。“道”和“一”均为万事万物或“万炁”之根本,一切之根源,一切都是从这里(天地、玄宗、万炁)产生和开始。

證吾神通”,“劫”,劫难、劫数、浩劫。《太上灵宝业报因缘经》云:“劫者天地改变之名,凡有二种。一者大劫,二者小劫。”《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五章》:“仰观劫运,真风宜行”。注云:“劫运,从劫至劫,终始相循,劫劫此真经济世,非止一劫一运”。“神通”,神妙通达。元王惟一《道法心传。神通》:“一人各有一乾坤,中有巍巍一至尊,统御万灵三界伏,不知徒尔弄精魂”。此句意指神仙和人都有遭受劫难、浩劫的可能,但只有不断修持,才能战胜“亿劫”,才能真正以证道妙,神妙通达。

惟道獨尊”,“三界”,以时间而言,为宇宙三界,即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水界或天界、地界、人间界。《皇经集注》卷四:“慈光烛三界”。注:“大慈光明,照澈上天下地人间,故云普烛三界”。唐《陈子昂集》卷二《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以内丹而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修持炼养之三大障碍。《长生诠经》:“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也。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状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以仙界而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重天界。道教认为天有二十八重,以太黄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第六天为欲界;以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第二十四天为色界;以皓庭霄度天、至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庞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第二十八为无色界。《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十:“三界者,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道”,道教最高教理,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道”为根本信仰。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认为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又《老子想尔注》中也说:“一者道也”,既“在天地外”,又“入在天地间”,而且“往来人身中”,“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圣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道经,认为“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等无不由“大道”所派生衍化。同时,道教认为,“至真之道”,无生无死,亘古长存。如《消魔经》说:“真道之业,不衰不病,不死不生”。主张通过特定的修炼,“虚壹而静”,“返朴归真”,“与道合一”,就可以得“长生久视”、“形体永固”的神仙。《道教义枢》、李荣《老子注》中都曾说过“道者理也”。认为此“至虚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法,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此句意为,通过不断的修炼,可以跳出“三界”,成为神仙,从而以证道妙,自然可以无生无死,亘古长存。

覆映吾身”,“金光”,指神光,卽“道”之光,卽“道”的象征,具有“道”的一切属性与特性,所有也称其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张伯端《悟眞篇》云:“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仇兆鳌《悟眞篇》云:“金光圆满,其状似规”。又内丹修炼中,“金光”与“婴儿”同。《内丹还元诀》:“婴儿者,是肾中之精”。《诸真内丹集要》卷下《青霞真人内用秘文》:“至如三月行火之余,时时刻刻工夫不差,则七窍光明,须有金光明如车轮,内外洞视,远接鬼神。当此之时,婴儿已生”。又金丹或丹母的代称。《悟真篇》:“三家相见洁婴儿”。《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婴儿是肝”。《脉望》:“儿者,元神也”。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婴儿渐癸十二层楼,上金阙玉房之中,乃顶门泥丸宫”。《还真集》:“物质异名……婴儿”。又名日魂、日精。《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卷上“铅汞并生时本体”题阴长生注:“汞者阳为木,亦名婴儿,又曰日魂,又曰日精”。又肾的异名。《道枢》卷五《百问篇》:“纯阳子曰:肾有异名乎?正阳子曰:肾者司北,其干壬癸,其德在水,其卦曰坎,其名曰婴儿,曰异铅,曰金光,曰金精,曰灵根,曰玉壶,曰玉炉,曰北海之龟”。此句言之,通过不断的修炼,以得神光外映其身,与仙眞以通,自然得神眞庇护,以得道妙。

聽之不聞”,老子《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注云:“夷,无色也。故视之不可见。希,无声也。故听之不可闻。”《中和集》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斯谓之道。视之不见,未尝不见。听之不闻,未尝不闻。所谓可见可闻,非耳目所及也。心见意闻而已。”《功课经》:“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此句意指修炼之人“有无互用,动静相须,乃至成功。诸缘顿息,万法皆空,动静俱忘,有无俱遣。始得玄珠成象,太一归真也。性命双全,形神俱妙,出有入无。逍遥云际,果证金仙也。所以经典丹书种种异名,接引学人从粗达妙,渐入佳境,及至见性悟空。”

包羅天地 養育羣生”,“天地”按《易》曰:“干为天,坤为地。”所谓“天地”,无所不包。《论衡。自然篇》中也说:“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丞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道教泛指“道”和“一”,包罗万物。“道”是一切的开始,“天地”、“道”养育万物和众生。

誦持萬遍 身有光明”,“光明”同上所指“金光”之意。此句意指道教中人依照以上法呪不断地得到眞仙的口传心授,和不断的行持,就会得到“身有光明”的境界。

五帝司迎”,“三界”这里泛指天、地、人。“五帝”卽五老上帝。《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二谓五行之祖气是为五老。即玉清昊极元老、虚皇灵光始老、玄华宝天真老、露渺太灵祖老、婆郁洪京仙老。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天地既分则凝质具体,遂为五岳。既成山岳必有神司,是为五岳之帝。成岁而建四时,有神以司其令者,为五帝”。此句意指三界众生具麳侍卫身旁,五老上帝也在天庭外候迎。

萬神朝禮 役使雷霆”,“万神”指诸天众神,暗喻修炼者体内百神。“朝礼”,同相集会也。“役使”,听其命令,无不达也。“雷霆”,天之阳气足以威天下者,此言修道者一呼一吸莫非真阳之运动也。此句意在修炼之人,经过不断的修炼,百神默朝上帝,以达修眞之妙。

精怪忘形”,“鬼妖”,背道之徒。“丧胆”,不敢肆也。人身亦有邪妖,道炁存则万缘俱息,不啻失其胆也。“精怪”,木精土怪,也指人体内不正之神。“忘形”,失其真也。此指声色货利而言也,既入道则诸念不生,不啻忘其形也。此句意在修练者修炼道一定时间,金光外应,再之体内百神归其本位,内外祅邪具闻风丧胆,各个现出原形,不敢为非作歹。

雷神隱名”,“内”,道体之内。“霹雳”,雷声,暗喻金光大法之威力。一震而山河镇动,万物凛威,道之尊严亦犹是也。“雷神”,道教神名。执掌五雷(或三十六雷)、扬善惩恶的雷部诸神的统称。《山海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已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周秦以后,称为“雷师”,或称“雷公”,人们虔诚地加以奉祀,认为雷神能鉴别善恶,区分良莠,代天主持正义,击杀有罪之人。道经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部主宰之神,下统三十六员雷神天君(或说统二十四员天君)。诸天君中,比较出名的是邓、辛、庞、刘、毕几位元帅。“隐名”,静象。此言道虽尊严本自宁静,即雷神亦为之摄伏也。此句意指修练者当修炼到金光外应之时,“鬼妖”、“精怪”闻得金光而远遁,雷部尊神就隐藏于金光之中而不名,可以制约鬼怪,灭其形迹。此句后本有三十六雷尊号,为雷部三十六员雷神天君隐名。(见《三洞神呪经》卷一“雷霆祈祷策役诸咒”内。)

洞慧交徹 五炁騰騰”,“洞”,空也。“慧”,灵也,慧光也。“洞慧”,卽通慧、觉悟。“交彻”,互相萤而无微不照,无幽不烛也。“五炁”,五行之炁。“腾腾”,蔼然发露而其出不穷也。此句意言通接慧光,相互映彻,天地五行之正炁,融会交彻,氤氲腾腾之光蔼然发露迅速现于眼前。

覆護真人”,“金光”,卽神光,同上注。“速现”,现实时发见,犹云而时出之也。金光本不易见,今日速现则其得力于平时者深矣。“覆护”,金光遍体也。“真人”,指能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善于保全精、炁、神,谙通呼吸吐纳养生的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又道家、道教称“修真得道”或“成仙”之人。《庄子。天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淮南。本经训》:“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北岳真君叙圣兼修庙记》:“抱素遗骸,亡精朴真,阴气殚而阳气完,始归根复命欤。超出乎仙品。可谓真人”。《史记》卷六:“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凌云气,与天地久长”。《太平经》卷四十二真人职在理(治)地”,其等级地位,在“大神之下,仙人之上”。《晋真人语录》:“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一,是谓真人”。《大乘妙林经》卷下《净慧品第九》:“真人所行,于爱欲中心无所染,不染无欲,是名真人”。《长生诠经》:“气本延年藥,心爲使氣神,能知行氣主,便可作真人”。《元始說先天道德經注解》卷四:“致一爲真,數至九還,歸一十即一。若百千萬乃衍十而成耳。自一而九,周極萬物,九還於十,復本之義,神全真,爲無爲作,謂之真人”。《太上靈寶元陽妙經》:真人道士不爲諸煩惱魔王所動,不爲邪鬼所傾,乃至坐於道場騫林樹下,雖有魔王不能令其退,無上正真大道亦復不爲死魔所擾,是名真人。《悟真篇》:“一霎火燄飛,真人自出現”。薛道光注:“真人者,金丹也”。《太古經注》:“水火既濟,魂魄相守。鉛汞相凝,煉成大藥,結就金丹,燦爛光輝,無幽不燭,純白入素,無爲復樸,長生不滅,沒身不殆,號曰真人”。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釋“真人潛深淵”說:“隨真息之往來,任真氣之升降,自朝至暮,元神常棲於泥丸也”。《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夫先生者,道士也。於此學仙,道成曰真人”。此句意指修煉到一定得程度,“金光”必然出現,不僅可以保護自身,同而以達“眞人”之境。

總而言之,本咒之意,修煉者只要認真修煉,常誦此呪,自然可以達到妙應身眞之妙,從而以得大道。

天地自然 穢氣分散 洞中玄虛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 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 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 度人萬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誦一遍 卻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 侍衛我軒 凶穢消散 道炁長存

净天地咒:接收宇宙信息场,初步达到一定的“天人感应”从而汇聚能量。使周围能量场排除杂质,得到净化。此咒可以制魔召灵,役使群灵,安镇五岳,保天地长存,扫荡厌秽,正气充沛,使邪气消灭,祛病长生。天地之间,污秽太多,均由人为,所以需要此咒以清净之。

天地自然 穢氣分散,此句意指扫除天地宇宙之间的不洁净的气息,包括一切山精水怪、魑魅魍魉。如果在修炼中,则是清除体内浊气,吸收天地之清炁,又谓吐故纳新之意。

洞中玄虛,按照洞阳子注《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云:“洞者,通也。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有神仙幽相往来。”又“圣人于虚极静笃之中斗转璇玑,神通气洞,上与天通。”故曰玄虚。

“晃朗太元”,意指洞中恍惚杳冥幽深而不可测,故言太玄也。

“八方威神”,八方指四方四隅的总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此意指“威神”之广阔,护法神王威力无穷。

“使我自然”,“使”,令的意思。其意为令我同天地自然之炁,浑然一体。

普告九天”,“灵宝”卽上清灵宝天尊。“符命”,指最高旨意,或天尊的命令。“九天”,按《淮南子。天文训》云:“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方四隅,故曰九天。”《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吕氏春秋。有始览》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又《淮南子十天文》与之同,唯颢天作“昊天”。《尚书。考灵曜》、《太清玉册》卷八中作东方曰皞天,西方曰成天,南方曰赤天,余同。《三洞道土居山修炼科》中所说九天为:东方木王名曰苍天,主温生万物;南方火王名曰赤天,主热养万物;西方金王名曰皓天,主凉成万物;北方水王名曰玄天,主寒杀万物;中央土王名曰圆天,主风;西北方名高天,主清;东南方名元天,主气;西南方名凉天,主阴;东北方名皇天,主政。九天之君都叫皇天。道教所说九天乃四维空间结构。

《灵宝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所谓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三祖气化生玄、元、始三气,各生三气,合成九气,以成九天。其九天之名依次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率天、波罗尼蜜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此九天乃空间结构,与《吕氏春秋》所述九天不同。又《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载“九天”名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天、梵监天(须延天)、兜率天(寂然天)、不骄乐天(波罗尼蜜天)、化应声天(他化自在天)、梵宝天(波罗邪拔致天)、梵摩迦夷天(梵众天)、波犁答恕天(大梵天)。谓“此九天是始气之精,众真帝皇所治,其天别置三天。三天者,皆是九天之别号,合三十六天也”。

此与《九天生神章经》所说九天稍有不同,然亦属空间结构,而不是平面结构。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载“九天”之名为:太清天、清微天、大赤天、大青天、太玄苍天、太玄天、大昊天、太玄都天、太明天。云:“故九天俱清,九地齐立,万物咸亨,阴阳日月,四时五行。故一气在天,天为之清;一气降地,万物咸生”。另外《犹龙传》卷二《太清玉册》卷八等书中所载九天之名,皆《九天生神章经》所载九天之简名。《灵宝毕法》卷中:“肾比地,心比天,土到顶以比九天。玉液炼形,自心至顶,以通九天。”《玉枢宝经集注》“九天者,乃统三十六天之总司也。始因东南九气而生,正出电门,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诸司府院之印,生善杀恶,不顺人情”。

乾羅答那 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 度人萬千,均为道教荡秽将军。按《荡秽》中,破五方厌时需焚香奉请“乾罗达那,洞罡太玄使者,斩妖缚邪神使。”个人认为“乾罗达那”是梵音咒语的直诵音译。“斩妖缚邪,度人万千”,“度人”有些地方要用“杀鬼”。按照道教戒律“不言杀”,一般均用“度人”。“万千”卽数大、多之意,为形容。此句意为斩妖缚邪,普渡众生,无量度人。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度人经》有元始天尊说大梵隐语,无量之音,谓“大神呪”。天眞皇人昔书其文,其呪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变。《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箓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曰神咒”。故此处言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卽《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眞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寳五篇眞文赤书》,简称《赤书眞文》,乃元始天尊所说,出于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録,秘于九天灵都之宫。言为诸天太初梵气结成的文字。《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二章》:“赤书,玉帝真经,妙有之文,皆诸天初,梵气结成,字文广长一丈,色光赤焕,为册天大赤”。

又《神咒品三章》:“故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发光,灵文郁秀,洞映上清,发乎始青天,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难可寻详。元始炼之于洞阳之馆,治之于流火之庭,鲜其本文,莹发光芒,洞阳气赤,故号赤书”。《三洞神符记》引《玉诀经》云:“元始赤书,五篇真文,置以五帝,寻以阴阳,转轮九天之纽,运明五星之光也。”《度人经集注》:“真文既受人炼,号曰赤书”。唐薛幽栖:“赤文即五篇真文也。”实际只是五篇符咒文字,主要所述道法以及书符念咒,召神伏魔,辟邪禳灾为主要内容。

持誦一遍 卻病延年,此句意为指导修炼之人,均要念诵《元始玉文》,以却病延年,长生九视。

按行五岳 八海知聞,“五岳”者,东南西北中五大山名。《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八海”按陶弘景《水仙赋》云:“森漫八海,泓汨九河。”指四方四隅之海。此句意指“元始玉文”行持于五岳,传播于“八海”,无所不存,无处不在也。

侍衛我軒”,“魔王”,六道众生之一,在《皇经集注》卷十《应验品续二十五章》云:“三魔道,天之魔王、魔民、魔女、精邪、怪异、妖孽难穷,是魔类众生。”这里专言魔王,意指有奇异法术害人的魔王,也就是恶魔的意思。“侍卫”,跟随守卫。“轩”,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带装饰的车。此句意指承借“元始玉文”的神奇力量,眞仙将受到保护,一切魔王鬼怪将束手就擒,受到制裁,从而保护修炼之人。

凶穢消散 道炁長存,“凶秽”,指凶恶不吉不洁之炁。“道炁长存”,原《道藏辑要》作“道德全成”。

综上所述,道士在结坛、上殿,或入人家做法事时,常诵此咒,意在召请破秽大将军、八方大力威神、干罗答那、洞罡太玄使者、斩妖缚邪神使,并依仗元始玉文等道法,使魔王束手就擒,让神仙眞圣保护,以达到凶秽消散,使道炁长存于身中之意。

道由心學 心假香傳 香爇玉爐 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 仙旆臨軒 令臣關告 徑達九天

祝香神咒:关键在于假借向上的烟云,传递凡间的讯息,将悃诚之意传达于九天,焚香并非供奉,而是有外之洁净,内之传信这两方面的作用。

心假香傳”,“道”,道教最高教理,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道”为根本信仰。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认为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又《老子想尔注》中也说:“一者道也”,既“在天地外”,又“入在天地间”,而且“往来人身中”,“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圣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道经,认为“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等无不由“大道”所派生衍化。同时,道教认为,“至真之道”,无生无死,亘古长存。如《消魔经》说:“真道之业,不衰不病,不死不生”。主张通过特定的修炼,“虚壹而静”,“返朴归真”,“与道合一”,就可以得“长生久视”、“形体永固”的神仙。《道教义枢》、李荣《老子注》中都曾说过“道者理也”。认为此“至虚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法,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此句意为,通过不断的修炼,可以跳出“三界”,成为神仙,从而以证道妙,自然可以无生无死,亘古长存。“假”,音xiá,借用,利用。此句大意指修道者用诚心来修道,借用焚香来表达自己得诚心诚意,将悃诚之意传达仙境。

香爇玉爐 心存帝前,“爇”音ruò,《说文》,烧也,从火蓺声。此句意思指修道之人通过诚心诚意的修道,再借助焚香,用其诚心感召上帝眞仙,得到眞仙的护佑,从而得以成为正果。

仙旆臨軒”,“灵”,仙、眞、神、圣。“灵”,又指道的真谛。神室八法之一。《指南针。神室八法》:“灵之一法,乃神室之主人。有室无人,久必渗漏。神室枉然……何为灵?先发制人之谓灵,义不及实之谓灵,追摄先天之谓灵。夫决后天之谓灵,调和性情﹔外圆内方之谓灵,被褐怀玉﹔心死神活之谓灵。静观密察,炼己待时之谓灵,不欺不瞒之谓灵。常应常静之谓灵。虎不伤人之谓灵,龙不起雾之谓灵。”修道者具此一法,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刚,可以柔,诚信得中,和静得正。“性命得了,神室有主。永久不坏,大道成矣”。按《大洞眞经》说,人体内有百神,如果按照方法修炼,体内万神自然朝谒上界仙眞,以达妙。“旆”,古代旗帜下端燕尾状的装饰物。“轩”,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带装饰的车。此句意指修道者的真心感动上圣高眞,仙驾降临,自有云拥旌幢,仙旆侍卫,圣驾降临法坛。在修炼中,则比拟修道者用心修炼,则体内万神朝谒上界仙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徑達九天”,“径”,路径也,直接达到目的的方法。“九天”,按《淮南子。天文训》云:“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方四隅,故曰九天。”这里泛指天界。此句为道教常用的朝科中的呪文,称其为“发炉作用”。在诵持《早晚功课》时,均诵作“径达九天”。但高功在行持作用时,则分三次进行,一次作“径达三天”,二次作“径达六天”,三次作“径达九天”。

此咒大意为,道必须通过修道者诚心来体悟,修道者可以借助焚香来将自己的悃诚之心向上天表露。香在玉炉中燃烧,心在天帝前发愿存思。修道者的真心感动上圣高眞,仙驾降临,自有云拥旌幢,仙旆侍卫,圣驾降临法坛。我受命向上眞祝告,希望意愿可以直接达到九天之上,仙眞之前。

雲篆太虛 浩劫之初 乍遐乍邇 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 一丈之餘 天真皇人 按筆乃書 以演洞章 次書靈符 元始下降 真文誕敷 昭昭其有 冥冥其無 沉疴能自 痊 塵勞溺可扶 幽冥將有賴 由是升仙都

元始安镇神咒:关键在于号令坛场内外的方隅神众,各自归于正位,备守坛场,保护行者不受外邪侵扰,当境神灵,各安其位,各守其职,外邪就不能假得其便了。

1、玄蕴咒:道教法事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又称“开经玄蕴咒”。即准备翻开道经奉诵时所念。“玄蕴”,指经中蕴藏着玄妙的义理。早期灵宝派即有此咒,其后各派具有仿作与衍变,其辞不尽相同。

浩劫之初:“云篆”,灵图符篆。指撰集云书或符篆文字。形体如云。《云笈七签》云:“篆者,撰也,撰集云书谓之云篆。”道教认为此符类符字皆系三天自然之气结成,天真仰写,方传至下界。又《三洞神符记》:“撰集云书谓之云篆,道教符篆文字形体如云,故名云篆。”“太虚”,指辽廓的太空。《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又《太上灵宝金庭无为妙经·太虚章第一》:“道言无形合虚,中有万物,而行二仪,是谓太虚……太虚者,神运也,神命而万物生。”其意指在漫长劫运之前,元始云篆灵书,以告下界。

3、乍遐乍邇 或沉或浮:“乍”,忽然。“遐迩”,远近。此句意为元始告传下界的云篆灵文在“太虚”阶层忽远忽近,或沉或浮,不断地上下传播。

4、五方徘徊 一丈之餘:“五方”,指东南西北中。其意言元始告传下界的云篆灵文不断地、不停地在天地间出现、不停地传送下界。

5、天真皇人 按筆乃書:“天真皇人”,指元始天尊侍卫之尊。此句意指元始开经讲道的云篆灵文在太初吋,就记叙诸法音,由天真皇人将此云篆灵文记载并以此演说教化俗世。

6、以演洞章 次書靈符:此句意为元始在为下界众生演说大洞真经,而后陆续传播云篆灵符,普渡众生。

7、元始下降 真文誕敷:此句意指元始天尊亲临下降,开始为下界敷讲《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真文。

8、昭昭其有 冥冥其無:“昭昭”,光明、明亮。“冥冥”,昏暗。按《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此句意指元始演说之真文,其经含义深奥,玄之又玄,只可意领,不可言传。

9、沉疴能自痊 塵勞溺可扶 幽冥將有賴 由是升仙都:“沉疴”,指重病。“尘劳”,指堕落尘世。此四句为开经偈语,其意指诚心诵念此经者,能使重病痊愈;只要悔过自新,多积功累德,不断持诵此经,即使堕落凡尘,亦如同有人扶持,在幽暗阴昏之地亦将有人搭救。真仙上圣无不护佑,使人人都可升入仙都,长生久视。

此法简称“静养功”,是吾我派的“乾坤定位”之法:

首为乾,元神于其中刚健运行、休养生息;腹为坤,先天元气收、藏于内,不断充实人体原有的元炁;识神依附于有形之心,在乾坤之间,用意识调节以使神炁相合……这便是人体内的天、地、人三才之象。

口诀:心如太极,灵鉴含天。呼吸为用,真息绵绵。

姿势不拘,坐、立、卧均可,只要能放松入静就好。

我习惯于在坐姿时两手相叠掐太极诀——左手抱右手(女子相反),即右手四指伸入左手心,而右拇指压在左拇指之外,左手拇指从右手虎口处插向右手心——捂于小腹丹田处。卧则仰面而躺,两肘着床,两手仍捂于小腹,两手指随便搭接在一起(腹部臃肿者两手接触不上,没有关系),两手心与丹田成等边三角形。

双目轻闭,精神内守,自然呼吸,匀细深长,去除心中杂念,逐渐进入“心如太极”的功境:

意识(识神)彻底沉于虚无,物我两忘,恍惚之中一灵独觉。仿佛人体已是一个○,阴阳二气周流全身,循环不息流动如“环”,“环中太极”便是元神。

元神如灵镜,将整个宇宙都映照于内,此时充满宇宙的先天之气已可以为我所用,随呼吸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进入自己丹田之内。先天元气按照呼吸频率不断进入以充实自身,这叫真息。

而练功日久,鼻孔的呼吸会在真息出现时悄然停顿,如同婴儿在母腹之中的状态,古人称之为胎息。胎息不必追求,只要练功者放松入静,心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浑然忘我,一切效验都会自然出现。此功练习时间可长可短,随自己心意。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或坐或躺,四肢放松,随意摆置。双目轻闭,找找练无极桩的感觉。什么都不想,尽量静下来,每生杂念就从头到脚放松一遍。

有点感觉了,就想象自己是一团灵气,和宇宙已融为一体,充满宇宙的先天之气从四面八方随吸气源源不断地进入自己这团灵气之内,直达小腹丹田处;呼气时自然放松,不加任何意念。

如此想象一会儿,就不想了,什么都不想,只入静。如果其间起了杂念或者身体动了,再想象一会儿自己和宇宙融合一体,外界先天之气随呼吸进入自己这团灵气内,然后再放松入静……如此循环,直至睡着或是收功。收功同无极桩。

静养,其实是“身心俱静、以养神炁”之意。即便不依口诀行功,仅以无极桩的状态用来静坐或静卧,也有很好的效果。

心如太极,其含义“环中之秘”一文已解说过,不再赘述。初学者难以做到此功境,可用“精神内守”之法:眼轻闭,目光收回,淡淡笼罩于体内;耳听自己轻轻呼吸之声;鼻不去感觉气息出入,亦不嗅外界味道;舌搭天桥(舌尖抵住下齿龈,舌中后部抵住上颚),口有津液便缓缓咽下。如此五官各司其责,心灵已然宁静,久而久之自入虚无之境。

灵鉴,意为心灵之镜。灵鉴含天,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真正的天人合一指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与天道运行的规律共振合拍,但初学者是做不到的,那就可以用“灵鉴含天”之法:心灵如镜,照进整个宇宙。

吾师云:“天地不入我身,我心自入天地。”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意境需要实际练习时自悟,可能一开始这样做,练功几次之后忽生灵感,又开始那样做,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认为对就好。

我当初开始练习时是舒适坐好,五官内守,然后想象自己身体是镜子,将宇宙万物都映照进来。但保持精神内守之状态,不让心灵溜到体外宇宙中去。数日之后,练功时灵台空明之际,忽然有个感觉(是感觉不是念头):

我是宇宙中的一个点,宇宙包裹着我,若我能以内为外、以外为内,那么我就包裹着整个宇宙……从此再做灵鉴含天法时,已无内外区别,可以说是天人合一了。其妙不可言,习者自知。

灵鉴含天,目的是为了能够接通大宇宙的先天元气。道家认为,我们自身在娘胎里带来的那点先天元气少得可怜,还要每天消耗一部分,消耗没了,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能不断吸收大宇宙中的先天元气,即所谓的“真息”,才能真正固本培元,打好修道的根基。

如何做到“真息绵绵”不断充实自身?

我们的呼吸之中,原本也有极细微的先天元气随之出入,只是少得几近忽略而已。当功态处于灵鉴含天、内外无别时,用呼吸的状态吸收先天元气,保持住功态,入静入定,随着功夫修炼的不断深入,最终可以做到真息绵绵,元气氤氲从全身毛孔、穴位和关窍入体,为我所用。此时已达古人所说的胎息状态。

想象“自己化灵气和宇宙融合一体,先天元气从四面八方随呼吸而入体内”不需时间太久,念头也不必过于强烈,淡淡地、清晰地想象一会儿即可。因为这些思维全部在意识(识神)中,不起实际作用,起作用的是在后台工作的元神(潜意识)。

意识(识神)是不可能运用真息吸收先天元气的,只有元神(潜意识)能做到。灵鉴也不是意识中的思想,而是指元神中由道所化生的本性,该性体其大可以无外、其小可以无内,故能“含天”。

所以,把宇宙想象在体内心中,不过是一种思维信号,仅仅是告诉元神要这样去做而已。识神(意识)清晰地告诉元神(潜意识)该做的事情后,就应该静静沉入心灵深处,别出来干扰元神(潜意识)工作。如果不慎打断了元神(潜意识)工作的状态,也无妨,识神(意识)出来再告诉一次即可。

实际上,元神和识神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分开对待,我如此说明,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已。真正练功之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心中给元神编好运行程序:“自体与宇宙合一,然后运用呼吸吸收先天元气”,之后就要寂然入静。此时的状态是无物无我,当你知道“我”存在时,识神又开始活动了,元神已隐去。故要重编程序再启动运行。

二是识神的念头若有若无,似有非无……慢慢呼吸练气也随之精、细,“炼气莫教粗,似有又若无”,就真正契入功境了。

具体功境个人皆有不同。我将识神沉下去之后,便进入无边无际的漆黑之中,过了不知多久忽然明白自己已经入静了,但此时已脱离入静,只好重新来过。其间只要识神一入寂静,元神就可以调动真息,我的感觉是,随着呼吸,腰腹之间会逐渐变得温暖舒适,这种舒畅感会慢慢扩展到全身……第二天头脑清晰、精力充沛。

初学者练此功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追求,拼力想做到“心如太极”,尚未进入功境就急着寻找“灵鉴”来含天……这种状态要不得。念几遍口诀、想象几遍以后就要入静,逐渐忘了自己在做什么,最后把自己也忘了,才是正确的练功状态。

吾一良师益友圆道子道长曾赠言云:“王重阳祖师语马丹阳曰:‘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我再加一句‘心安当下’。”实为妙语,习者可以多领悟之。

吾师云:“内守虚无,呼吸真息,先天元气,自固形躯。”只要能够把识神沉下去,精神保持虚静状态,元神出来运用真息吸收先天元气,那么练习者会不知不觉间身轻体健、百病皆无。或者说人体的自我康复系统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又进入了无障碍的运行环境,结果自然是令人满意的。

内守虚无,就是入静修性;呼吸真息,就是练气修命。静养功其实就是性命双修的玄妙法门。所以我不止一次强调说,练好无极桩和静养功,养生足矣。

初学者通常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进入功境,开始时能找到无极桩的感觉即可。习练此功可以在晚上洗漱完毕后,倚在床上进行。稍做入静后,精神处于疲惫状态的现代人会顿生倦意,然后沉沉睡去。打一盹儿醒来,再练一会儿,即可躺倒睡觉。

愿意将静养功当睡功练习也可。练习当中睡着了就顺其自然睡去,早晨醒来别急于起床,再练一会儿之后收功即可。半夜睡醒可以继续练,如需起夜方便,可以先收功如厕,回来舒适躺好接着练习。

我练静养功一个月后,眼前不再漆黑,有一团性光出现,初时边缘并不规则,后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白,一部分略黄,旋转如太极图。两月后此性光已圆陀陀如满月,令我的修炼大有进益。

大道至简,利益且方便万物众生,然其义理玄奥,难以用语言表述。我才疏学浅,静养功口诀只有十六字,我说了半天仍觉得无法尽诉其义,冀各位读者朋友能修习时自悟更多,以使身心受益。

吾派修者接下来要练“坎离升降”之法,古称“玄冥神火法”,一阳入坤为坎,故坎为阴中之阳,在人为肾水;一阴入乾为离,故离为阳中之阴,在人为心火。坎离相合,水火既济,则斯人的精神意志已凌驾于常人矣。

此法练上下两窍,分别启发上下两个玄关。玄关并非人体部位,而是一种功境,上玄关为元神(潜意识)通宇宙之门户,下玄关为人体先天元炁之门户。此法已属修道之法,我们以后再找机会介绍吧。

作者:佟道功 公众号:元弗道苑

元炁,即元始祖炁,又名先天真一之炁(先天一炁),在道家世界观里,是生化万物的根本。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皆是元炁所化,此元炁则是大道所化。
人为万物之灵,人亦是元炁所化,人之生老病死皆由元炁之盈亏变化而主宰。
中医圣经《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男八女七”的人类生命周期律,即男性的成长周期是八,也就是每八年为一阶段,有一次显著变化;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七,每七年为一阶段,有一次显著变化。
而道家则用易经十二辟卦的阴阳消长规律来解释人类生命的元炁盈亏。按道家的说法,人在胞胎之中,即含有天地虚空所赋予的一点元始祖炁。
刘一明祖师《象言破疑》云:“男女阴阳二炁交感之时,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所谓先天真一之祖炁者是也”,然后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天地之正炁。
男性每32个月增长元炁六十四铢(古重量单位,24铢折合16两制的一两),直至16岁盈满。
女性每28个月增长元炁六十四铢,直至14岁盈满。
在此过程中,共采取天地正炁360铢,再加上胞胎中带来的元始祖炁24铢,共得384铢,是为天赋1斤16两之正数,合于易经64卦384爻数,以全周天之造化。
此后,男性每96个月消耗元炁64铢,直至64岁耗尽元炁;女性每84个月消耗元炁64铢,直至49岁耗尽元炁。先天元炁耗尽之后,若无道家明师指点补亏复壮之法,虽然仍有余年可享,但仅仅是依赖水谷之精(食物营养)而养后天之炁,缺乏生命的原始动力,体衰不振,难有高寿,更不谈超出造化之事。若得道家真诀而勤于修炼,时时采药栽接(取天地正炁补我元炁),则阴极而生阳,返老而复壮。
综观以上论述,道家所言之生命周期与医家显然不同,医家着眼于人体器官之强壮,故曰男女的巅峰期分别在32与28岁,道家着眼于人体元炁之盈亏,故曰男女的盈满期分别在16与14岁。人类生命的本质特点之一,是通过阴阳异性交合而繁衍后代,生殖能力实与生命力息息相关,男16岁元精漏,至64岁而绝,女14岁天癸至,至49岁而绝,此即元炁盈亏所致。从人之发育到最后终老来看,元炁足则体壮,元炁亏则体虚,元炁实为支撑生命存在的最大支柱、衡量生命质量的最终指标。
每个人的先天肾气,有强有弱,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一致的,有的人先天不足,有的人先天福泽深厚,但都离不开这个先天为本。以先天为本,后天也可以通过修身内求主动地去培养它、提升它。

先天元炁是万两黄金难买的人体先天财富。肾气对于智慧状态起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它就像人体内一个巨大的发电站一样,不停地发出强大的电力,分布到全身。如果过量地向下、向自己的小腹腔分布,就称之为能量顺行。如果能让它把绝大多数的电力向上调动进入大脑,人就会变得聪慧,智慧就能够油然而生。这一能量在体内的储备并不是源源不绝的。我们所吃的食物即使再好,也无法把能量直接转化到自己的能量仓库里面去。这个仓库里面的能量是从0岁到16岁,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储备起来的。只有减少对它的损耗,这一生才能创造出光明和灿烂。

人一生之元炁盈亏的规律和过程,是道家对生命科学的重要认识。而生命随元炁耗散而流逝,诚然使人触目惊心。
元炁耗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概括言之不过“上溢下漏”。上溢是指精神上的消耗、感官上的过度享受,即《道德经》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下漏,则是指性行为损耗人体生殖细胞,这是消耗元炁最主要的途径。故吕洞宾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元炁既存在耗散现象,也自有补养之法,只不过并非食物营养品所能补之。薛道光云“竹破须还竹补,人衰须假铅全”,这里的铅乃是内丹隐语,就是指元炁。人体元炁损耗,只能用同类的元炁来补充,乃至要进一步逆转造化而返老复壮,也在于积累元炁,正如《黄庭经》所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以为真”。其系统的修炼方法,就是道家自古秘传的丹道之学。
卧桩法——修行第一桩赤子桩/郭尚阳
卧桩:双肩抬至胸前,双手抱球,松肩撑肘,肘离床半尺左右,十指分开微曲,似有松紧,双肩撑开,双膝提起,脚跟着床,微微闭目,全身放松,自然呼吸,返观内视,感应身体的反应与变化,此法适合无法行动的病者。可以加速康复。
卧桩赤子桩,拟形婴儿于母胎中,得名《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系我人道地仙一脉秘传,是修行桩而非武术桩。
本法堪称修行桩第一法,包括体位与呼吸、意境与秘要。其效用可打开全身骨骼脉络,生发激发气血,促进经脉贯通,并有性命兼修的效果,持久修行,先天在望。
此桩可以全面调理人体健康状态,对腰肾、脏器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对骨病等许多疾病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从锻炼,到收功,守定丹田不放松。
舌抵上腭,均匀细长,自然呼吸,意守丹田。
除用力部位放松骨骼肌肉,时间长时,可随呼吸略略做蠕动运动。
仰卧,腰部着于柔软处,
双腿分开如肩宽,屈膝使小腿及两足与地面水平。
双手分别抱住两膝,两膝用力相并,仍保持双足分开。
以双手用力支持头肩抬起,使头顶与膝盖齐平。
以手、膝而勿要以腰部支撑上半身重量。
循序渐进,尽量坚持更长时间。
上式名龙盘,乃自动中取静,动极思静,如腾龙乍住,暴雨骤停,在身体沸腾之中寻取宁静处,于万念中忽无一念。
跪于柔软处,十趾抓地,
双膝颇内收,不必相并,双足分开如肩宽,
双手支撑略过肩部,头部伸直面向地面,
双手掌向前用一定力道推地,使头顶大致与指尖齐平,
弯肘,要点弓腰,向后蓄势不发,而处于随时可以暴起之状态,
循序渐进,支持更长时间。
下式名虎踞,乃自静中取动,静极思动,如伏虎欲扑,惊雷将发,在身体寂静之中寻一极动处,于无念中一念欲生。
最后,摒除杂念静坐闭目做均匀细长深呼吸以做收功,坐的时间长一点效果好,时间最好比行桩时间长些。
此桩道家修行功法,但亦切合了佛门于是应住、于是降伏其心的境界。其上半式以松开全身骨骼,生发气血为主,下半式锻炼筋脉,促进运行,并锻炼精神。待到精气充沛,精气自己冲开全身经脉,则距离先天,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上式有脊椎、骨病、脏器不好的,效果较好。要用点力才能并好,内收是调整跨部并带动上半身骨骼放松的髋关节的膝盖内收是调整跨部髋关节的,并带动上半身骨骼放松的,不用力就被手给掰开了,手要用力,不然上半身重力就落到腰上了,对骨骼起不到应有的放松作用。
下式调节神经,而且蓄势的姿势养肾养丹田。可以在做好动作后反复的多次体验腰部一发力就会蹦起来的感觉,但不要真的蹦起来。
可以随着每一次呼吸,做像熟睡呼吸时肚皮的起落那样的轻微的前后动作,来体验那种临界点的感觉。体力很虚的,最好主要从下式开始做调理,上式时间可以短一点。
坚持不住结束时动作要缓慢,练完了不能立即受风受凉,以免致病。老年人练完要坐起不要躺下,老人或血管、血压有问题的务必在指导下谨慎练习、动作轻缓、循序渐进。女子月事前后不要练功。

证道之旅自推出《太上法脉内证中心图核心秘术实修》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对内证的层次即是成仙佛的炼养层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如何内证的具体入手方法。为了响应广大学员的热烈要求,推动各位学员实修实证的内证炼养功夫,特推出《》,再现大道传奇。

一门古老的可补阳气、调平阴阳、消百病的独特养生之术——易筋服气法。

对亚建康、慢性病引起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7-21天内可以得到完全或有效消除,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生理效应。点击了解详情→

《太上法脉内证中心图——长生秘术实修》一个远古的修炼秘术。不论是祛病长生,还是丹道修炼者想要突破瓶颈,绝对值得您学习。点击了解详情→

继《》、《》之后,三峰老师再次出山,传授太上法脉系列姊妹篇《》课程,结缘天下修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祖炁天罡秘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