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七和弦2怎么写?

  第二节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音程是用音程的级数和音数来说明的,两者缺一不可。

  音程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与间的数目,叫做音程的度数。五线谱的每一线或间就叫做一度。相邻的线与间构成的音程叫做二度。其余依次类推。

  音程的度数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音程中所包含的半音或全音的数目,叫做音程的音数。音程的音数是用分数、整数和带分数来标记的。

  为了区别级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音程,还要用文字来加以说明,如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纯等(一度、四度、五度、八度没有大小,二度、三度、六度、七度没有纯)。这些说明语,写在表示音程级数的前面,如纯五度、大六度等。

  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叫做自然音程。

  1.纯一度 音数为0的一度叫做纯一度。

  2.小二度 音数为1/2的二度叫做小二度。

  3.大二度 音数为1的二度叫做大二度。

  4.小三度 音数为1又1/2的三度叫小三度。

  5.大三度 音数为2的三度叫做大三度。

  6.纯四度 音数为2又1/2的四度叫做纯四度。

  7.增四度 音数为3的四度叫做增四度。

  8.减五度 音数为3的五度叫做减五度。

  9.纯五度 音数为3又1/2的五度叫做纯五度。

  10.小六度 音数为4的六度叫做小六度。

  11.大六度 音数为4又1/2的六度叫做大六度。

  12.小七度 音数为5的七度叫做小七度。

  13.大七度 音数为5又1/2的七度叫做大七度。

  14.纯八度 音数为6的八度叫做纯八度。

  在五线谱的相邻的两条线或两个间永远构成三度音程,隔开一条线的两条线或隔开一个间的两个间永远构成五度音程。隔开两条线的线和隔开两个间的间永远构成七度音程。

  增四度和减五度,由于它们包含着三个全音,故又称三整音或三全音。

  自然音程可以由任何音级开始,向上或向下构成。

  一切增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除外)和倍增、倍减音程,都是叫做变化音程。

  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

  将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可使音程音数增加,反之将冠音降低或将根音升高,则可使音程音数减少。

  级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音程,其相互关系如下:

  大音程和纯音程增大变化半音时,成为增音程。

  小音程和纯音程减少变化半音时,成为减音程。但减一度不可能,因为一度音程不管作何变动,都只能使音程的音程增加。

  小音程增大变化半音,成为大音程,大音程减少变化半音,成为小音程。

  增音程增大变化音程成倍增音程,最常用的倍增音程有倍增一度、倍增四度、倍增八度。

  减音程减少变化半音成为倍增音程,最常用的倍增音程有倍减五度和倍减八度。

  第四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

  不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单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复音程。因此,复音程的名称就是在单音程的名称前面加上隔开几个八度而成。如隔开一个八度的大二度、隔开两个八度的大二度

  第五节 音程的转位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

  音程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动。

  音程转位时有下列规律:

  1.所有音程分为两组,它们是可以相互颠倒的。可以颠倒的音程总和是9,因此我们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转位后成几度音程,便可以从9中减去原来音程的音数。

  2.除了纯音程外,其它音程转位后都成为相反的音程。

  第六节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基本方法是根据音程的音数和级数。构成和识别音程的第二中方法是利用狭小音程。第三种方法是将音程与基本音级间的音程作比较,根据级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来求得结论。

  两个音程孤立起来听时,具有同样的声音效果,但在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不同,这样的音程叫做等音程。

  等音程是由于等音变化而产生的。等音程有两类:

  1.音程中的两个音不因为等音变化而更改音程的级数。

  2.由于等音变化而更改音程的级数。

  等音程主要在一转调中使用。

  第八节 协和音程和不协会音程

  按照音程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可以分为协和音程和不协和不协和音程。

  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叫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可分为三种:

  1.极完全协和音程

  即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和几乎完全合一的纯八度。

  即声音相当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

  3.不完全协和音程 即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

  极完全协和音程和完全协和音程的特性是声音有点空,而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声音则较为丰满。

  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都属于这一类。

  音的协和与不协和,除决定于物理方面的音的振动数比的复杂程度外,音程各音的调式意义也能够严重地改变音程的不协而后性。

  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不协和音程。

  第九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在两个音的同时结合中,音程可分为协和的与不协和的两种,从构成音程各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方面来看,音程又可分为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由稳定音程构成的音程,叫做稳定音程。

  由不稳定音程或由一个稳定音级和一个不稳定音级所构成的音程都是不稳定音程。

  在多声部音乐中,可以按照三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做和弦。

  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三和弦。

  在三和弦中,下面的音叫做根音,或一度音,用数字1来代表;中间的音叫做三度音,用数字3来代表;上面的音叫做五度音,用数字5来代表。

  三和弦的主要类型有:

  1.大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是大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

  2.小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是小三度,三度音到五度音是大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纯五度。

  较少使用的类型有:

  1.增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和三度音到五度音都是大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增五度。

  2.减三和弦:根音到三度音和三度音到五度音都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音是减三度。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七和弦。七和弦下面的三个音和三和弦中的音一样,叫做根音、三度音、五度音、第四个音因为与根音相距七度,故叫做七度音,用数字7来代表。七和弦

  的名称也是因为这个七度而得来的。

  所有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其中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

  七和弦的名称是按照所包含的三和弦的类别及根音与七度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而定名的。

  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至七度音为小七度的七和弦,叫做大七和弦。

  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至七度音是小七度的七和弦,叫做小七和弦。

  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至七度音是小七度的七和弦,叫做减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

  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至七度音是减七度的七和弦,叫做减减七和弦(减七和弦)。

  除了上述较常用的四种七和弦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七和弦,如:增大七和弦、大大七和弦、小大七和弦等。

  第四节 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以和弦的根音为低音(最低的音)的和弦,叫做原位和弦。

  以和弦的三度音、五度音、七度音为低音的和弦,叫做转位和弦。

  三和弦除了根音外,还有两个音,所有三和弦有两个转位。

  以三度音为低音的三和弦叫做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也叫做六和弦,用数字6来代表。

  以五度音为低音的三和弦叫做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也叫做四六和弦。

  七和弦除根音外,还有三个音,所以七和弦有三个转位。

  以三度音为低音的七和弦叫做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也叫做五六和弦。

  以五度音为低音的七和弦叫做七和弦的第二转位,也叫三四和弦。

  第五节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1.记住和弦的音程结构,按照音程结构去构成和识别和弦。

  2.首先确定和弦的根音,根据根音构成或找出和弦的原位形式,再根据原位和弦来构成和识别转位和弦。

  两个和弦孤立起来听时,具有同样的声音效果,但在音乐中的意义不同,写法也不同,这样的和弦叫做等和弦。等和弦和等音程一样是由于等音变化而产生的。

  1.和弦中的音不因为等音变化而更改音程的结构。

  2.由于等音变化而更改和弦的结构。

  第九章 节奏 节拍

  第一节 节奏 节奏型

  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在整个乐曲或乐曲的部分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第二节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把音值自由均分,其数量与基本划分不一致,叫做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也就是通常说的连音符。

  假使把音值分成三部分来代替两部分,便形成了三连音,用数字3来表示。其余依次类推。

  两个三连音(重音在第一个音和第四个音上)和一个六连音(重音早第一个音、第三个音、第五个音上)是不可混同的。

  把带附点的音符分成两部分来代替三部分,便形成了二连音,用数字2来表示。

  第三节 重音 节拍 拍子 小节

  和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

  强度上比较突出的音,叫做重音。

  重音分实在的(即物理上存在的)和想象的(假如在休止符上、在弹奏风琴时)两种,重音用记号">"和小节线来表示。

  有重音的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

  为了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节拍重音多半是有规律地来循环出现的,如隔一拍、两拍等。

  用来构成节拍的每一时间片段,叫做一个单位拍。

  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无重音的单位拍叫弱拍。

  在乐曲中,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拍子是用分数来标记的。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

  分数记号中的横线在五线谱上用第三线代替。

  表示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号。拍号记在谱号和调号的后面。

  在乐曲中,由一个强拍到次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叫做小节。

  穿过五线谱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叫做小节线。小节线写在强拍前,作为强拍的标记。

  在乐曲明显分段的地方或在乐曲终了处,则用双小节表示。

  乐曲或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叫做弱起小节。弱起小节叫做不完全小节。它往往而后乐曲中的某一段的最后一小节合成一个完全小节。

四部和声中属七和弦的排列写法

首先,和弦有原位转位之分。但这些位置都是以低声部为决定因素。

所谓原位,自然就是和弦的根音在最底下。C大调属七和弦为例(下同),自然就是G在最低声部。

第一转位,称为6和弦,是和弦的三音在最底下。那么就是B在最低声部。

第二转位,称为64或者46和弦,标记是6在上,4在下,是五音在最底下,就是D在最低声部。第三转位,称为2和弦,是七音在最底下,那么就是F在最低声部。

以上是和弦的原位和转位。四部和声的排列方式是指上方三个声部间的音程排列,分为密集排列(不跨八度),开放排列(跨八度)和混合排列(两个声部间是密集,另两个声部间是开放)。

至于具体采用哪种排列方式没有特别必须遵守的规矩,四部和声主要看的是和声的前后连接而不是单独某一个和声的排列。关于上方三个音有什么要求的问题,一般是有这样几种情况。

首先起决定因素的是旋律声部。在四部和声中就是最高的那个声部,也称女高音声部。

哪个音在旋律位置就决定了哪个音在最高声部。其次是重复音问题。

属七和弦是四个音构成的,原则上不重复任何音。但实际运用当中则会出现前后连接上的困难。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五音重复根音。四部和声教学中不允许重复三音和七音,因为三音和七音的走向是规定好的。

三音必须向上级进,七音必须下行级进解决。所以,如果重复三音和七音势必造成平行八度。

教学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暂时解释到这里,有疑问请追问。

在不同的调式中,属七和弦性质是不同的。属七和弦具体来说便是在该调式中的Ⅴ音(属音)上构成的七和弦。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中,属七和弦的性质是大小七和弦,在自然小调、旋律大调里则是小七和弦。本调属七和弦的特征是降七级和弦,可以完成下属音功能的转调。例如:C7 组成音为 C E G B?

这里的“大调”默指自然大调,“小调”默指和声小调了。

C自然大调的属七和弦是G-B-D-F,导七和弦是B-D-F-A。

c和声小调的属七和弦也是G-B-D-F,导七和弦是B-D-F-降A。

至于到底是弹哪几个键,第一你没说是什么乐器,第二即使确定了是什么乐器,键也是不确定的,因为键盘乐器有很多个八度,每个八度中的十二个音在其他八度中都可具有相同的音名。而且,任何和弦在键盘乐器上都是有很多排列形式的,只要音是这几个,那么不论如何排列,例如开放的排列、密集的排列、原位排列、转位排列、有重复音的排列、无重复音的排列都是完全可以的。此外,和弦既可以是所有音同时弹出,也可以是所有音先后依次弹出(称为分解和弦)。

总之,例如C大调的属七和弦只要是G、B、D、F这四个音,那么无论在哪个八度里,无论四个音中的每个音出现了几次,无论四个音谁高谁低,都可以,都叫“C大调属七和弦”。其他几个也类似。

至于分别用哪个手指弹,这个就更是无法确定了……即使确定了是哪个键,都无法确定用哪个手指弹,更别提现在连键都确定不了。

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再问我。

属七和弦 自然大调,和声大小调里,属七和弦的性质是大小七和弦 在自然小调里是小小七和弦 七和弦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根音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2)大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6)小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所谓属的属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重属七和弦”,即属调的属七和弦,也就是二级大小七和弦, 在不同的调式中 属七和弦性质是不同的 属七和弦具体来说便是在该调式中的Ⅴ音(属音)上构成的7和弦 只有在具体的调式里才有属七和弦 以上仅限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 由于旋律大小调上下行的不同。



『帝神算★命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七和弦的名称是按照所包含的三和弦的类别及根音与七度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而定名的。按照七和弦的命名法就会有许多种类的七和弦,常用的七和弦有大大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它是在大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大三度,根音与七音构成大七度音程。大七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五音与七音是大三度音程,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小三加大三”。

大大七和弦简称属七和弦(借用调式中的叫法)。它是在大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小三度,根音与七音构成小七度音程。大小七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五音与七音是小三度音程,习惯上称之为“大三加小三加小三”。

减小七和弦简称导七和弦或小导七和弦(借用调式中的叫法)。它是在减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大三度,根音与七音构成小七度音程。减小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五音与七音是大三度音程,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小三加大三”。

减减七和弦简称减七和弦或减导七和弦(借用调式中的叫法)。它是在减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小三度,根音与七音构成减七度音程。减七和弦的结构为: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音程、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音程、五音与七音是小三度音程,习惯上称之为“小三加小三加小三”。

除了上述较常用的四种七和弦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七和弦,如:增大七和弦、大大七和弦、小大七和弦等。

七和弦有三个转位。以三度音为低音的七和弦叫做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也叫做五六和弦;以五度音为低音的七和弦叫做七和弦的第二转位,也叫做三四和弦;以七音为低音的七和弦叫做七和弦的第三转位,也叫做二和弦。

两个和弦孤立起来听时,具有同样的声音效果,但在音乐中的意义不同,写法也不同,这样的和弦叫做等和弦,即记谱不同、但实际音响效果相同的两个和弦,它们互为等和弦。

等和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有的和弦音都是作等音变化,但不改变和弦的结构,即大三和弦还是大三和弦。另一种是和弦中的某些音作等音变化、另外的音不作等音变化,和弦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关注微信公 众号(黑龙江教师网 )

回复 “教资模拟卷” 免费领取教师资格笔试模拟卷

回复 “教资直播课” 查看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直播课程

回复 “” 免费领取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白皮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小七和弦简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