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96 - 2003年的一首小众歌曲,歌词中带流浪,非流行的,但是当时有上磁带。

  节目名称:xxxx 节目类型:音乐、娱乐 节目时间:xx:xx――xx:xx 节目受众分析:xx岁以下年轻人,节目时间听节目的听众群是哪些,同时段其它是否有同类节目,有同类节目的如何保证自己节目更有竞争力 节目口号:(根据需要填写) 节目版头:包括总版头、副版头、节目宣传内容 节目内容:节目制作方向,环节设置,娱乐游戏节目,附带部分游戏形式内容。

  1、节目名称,节目播出时段,节目内容与形式

  2、节目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与走向

  3、节目的存在意义分析,相比其他同类节目的优势竞争力在何处,节目的回报估算(有多少人会听你的节目,有什么商家会愿意在你的节目投放广告等等)

  4、制作长度不超过15分钟的浓缩版节目小样(从开始语到结束语,每个环节都点到、每个间隔音乐不超过30秒),要体现节目的本质,节目的闪光点,你的主持风格与技巧,你对音乐的鉴赏力,你的音频编辑能力。

  1、了解你要应聘的台的基本情况,便于你对节目内容形式风格的定位,必要时虚心请教台领导或前辈、

  2、确定你要做的那档节目的所有元素,主题是新闻咨讯?娱乐八卦?美食健康?情感美文?音乐欣赏?形式是语言类?音乐伴随类?你的听众是哪些群体?

  3、要做好一个主持人,首先要做好一个"人",你这个人有哪些长处和短处,有哪些爱好等等,这些都需要你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策划书的编写

  1、节目名称,节目播出时段,节目内容与形式

  2、节目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与走向

  3、节目的存在意义分析,相比其他同类节目的优势竞争力在何处,节目的回报估算(有多少人会听你的节目,有什么商家会愿意在你的节目投放广告等等)

  4、制作长度不超过15分钟的浓缩版节目小样(从开始语到结束语,每个环节都点到、每个间隔音乐不超过30秒),要体现节目的本质,节目的闪光点,你的主持风格与技巧,你对音乐的鉴赏力,你的音频编辑能力

  要记住:一个优秀的dj最需要的是出众的审美,严密的逻辑或敏锐的感受,以及超凡的想象力,当然基本功也得很扎实!

  1、了解你要应聘的台的基本情况,便于你对节目内容形式风格的定位,必要时虚心请教台领导或前辈、

  2、确定你要做的那档节目的所有元素,主题是新闻咨讯?娱乐八卦?美食健康?情感美文?音乐欣赏?形式是语言类?音乐伴随类?你的听众是哪些群体?

  3、要做好一个主持人,首先要做好一个"人",你这个人有哪些长处和短处,有哪些爱好等等,这些都需要你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策划书的编写

  1、节目名称,节目播出时段,节目内容与形式

  2、节目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与走向

  3、节目的存在意义分析,相比其他同类节目的优势竞争力在何处,节目的回报估算(有多少人会听你的节目,有什么商家会愿意在你的节目投放广告等等)

  4、制作长度不超过15分钟的浓缩版节目小样(从开始语到结束语,每个环节都点到、每个间隔音乐不超过30秒),要体现节目的本质,节目的闪光点,你的主持风格与技巧,你对音乐的鉴赏力,你的音频编辑能力

  要记住:一个优秀的dj最需要的是出众的审美,严密的逻辑或敏锐的感受,以及超凡的想象力,当然基本功也得很扎实!

  首先,在国内很少有这样一档真人秀体验式节目,开创这个节目,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创真人秀节目新的模式。

  其次,为使节目推出后具有较高收视率,我们就要抓住当代观众最重要最关心的问题;捕获体验者内心深处最细腻最丰富的心态;在题材的选择上;在对体验者的内心感受的把握上;在主持人的风格塑造上都要住到精益求精。

  通过媒体向观众展示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职业,通过体验者的体验生活,来展示世界某个角落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给观众观察社会的另一个角度。

  以自然平实的风格,客观叙述,忠实记录,全方位展示体验者的多样化形象、活动和情感。通过我们的画面语言,让受众去感受职业,思考社会,从而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感受。

  首先这是一档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选出1个体验者,即普通观众体验者,可以是对这个职业的向往者,也可以是纯粹为参加节目而来的明星嘉宾。体验一项工作并完成某些任务,参与者将进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以争取实现事先制订的目标。期间要记录体验者在工作期间真实状态,真实心理情况并制作成节目展现给观众。这是一档极具深度,现实感的真人秀节目。真实的展现这个世界上各种奇特的职业背后真实的生活。

  报名――海选――导演组选拔――播出(录播),节目每档30分钟。

  节目组还将始终跟踪拍摄并真实展现每位选手各个职业身份的体验过程。

  1、寻找体验者(新闻发布+报名+海选)

  先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然后进入报名期。

  报名分为两个组,10―18岁为一组,20--35岁的为一组,36--50岁的为一组。每个报名者在报名的同时即接受面试。

  面对所有年龄层的观众

  八、人员配备及设备保障

  节目组的人员组成:

  一个摄制组,有导演(编导)、摄像、制片兼助理各一人。

  后期包装三人、文编一人、活动策划两人,信息、资料分析、媒体研究一人,统筹一人,制片主任三人,外宣一人,内勤一人。

  摄像机四台、三角架四个、监视器两台、吊杆话筒三套、无线话筒两套、监听耳机五个、另外可随时领取灯光设备(非新闻用灯)、磁带若干;

  九、合作单位(栏目运作与宣传)

  合作单位将得到如下回报:

  1、本次活动全程协办单位;

  2、在各类宣传品、宣传片中出现“特别鸣谢xx公司”的文字和配音;

  3、在活动的所有电视宣传内容中均出现企业名称或标识

  年会将以新颖的题材、经典的节目,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溶亲情、友情、师生情于一体,对各位辛勤工作的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祝愿他们桃李天下,竞放芬芳;对即将毕业的毕业生,祝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活动主题:狂欢圣诞,喜迎新年

  二、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三、主办单位: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

  五、晚会地点:学校礼堂

  六、晚会时间: 12月30号晚19:00―21:30

  1、晚会基调:喜庆、祥和、热烈

  2、贯穿“三商教育”理念,反映学校半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携手打造亲情班级、文明班级、示范班级,创建和谐校园。

  企业年会策划表演节目

  很多职场人士都喜欢在年会上表演唱歌,所以不妨把一些经典歌曲串烧在一起,勾起大家对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不为是年会节目的经典之作,也是最不花费大家时间和精力的年会项目.大家在选择经典歌曲的时候尽量结合公司同事都自己熟知的,这样在年会节目上大家一起配合唱,场面也是非常壮观的.

  "今年流行什么"这是一直困扰着年会策划人的大问题.事实上,很多企业也都将宫廷剧锁定为今年年会的首选节目.大家不妨借鉴热门的清宫电视剧《甄

创业 15 年,一个从玩具诞生的娱乐工厂。

磁带在索尼 Walkman 里缓缓转动。一位生于 1987 年的周杰伦歌迷递过来一只耳机,“咔嚓” 按下播放键。“你能想象《范特西》已经 20 年了吗?可以试一下,感受一定不只是周杰伦。” 他说。

耳机里还有那个不那么精确、一切都不那么快的年代。想听《双截棍》,磁带不可能像网易云音乐一样精确跳到歌曲开头那一秒,但随着音乐响起,大脑深处的记忆却会被再次唤起,他清楚记得下一首歌、再下一首歌是什么,这也不是数字时代能建立的本能。

这个正在研究华语流行音乐巅峰的人叫王宁,潮玩公司泡泡玛特的创始人。在过去两年里,这个男人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年轻人的潮流所向。

北京望京,浦项中心 36 层,泡泡玛特 CEO 王宁的办公室可以胜任潮玩爱好者的理想之地:一只高约 50 公分的实木暴力熊被各种限量版玩具所环绕。落地窗旁,三个齐人高的玻璃展架内,分别展示着设计师 Kenny 送给王宁的第一个 Molly、纯手工制作的 BJD 球体关节人偶、王宁拼了几个月才完成的万代玩具。还有一盆投资人赠送的老树根雕——被搁在了角落。

王宁从磁带里看到了时代的机会。音乐产业最后的黄金年代是 1990 年代到 2000 年代,那也是华语流行乐创作最密集的年代:音乐人创作歌曲、发专辑;被成熟公司包装,创作更多歌曲、发更多专辑。“当人们不再买唱片,这个闭环断了,大明星也不好好出新专辑了,它就过了黄金年代。今天抖音上火的歌,可能一多半是在翻唱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歌。” 王宁总结说。

就像唱片公司组织团队,帮歌手制作音乐、拍 MV、排演唱会,让歌手以一个人无法达到的速度出专辑、开演唱会。天一个一个玩具 IP 也从泡泡玛特的娱乐工厂走出。设计师们在上百人团队支持下,以小团队无法企及的速度,创作新的角色造型,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潮流的一部分,通过泡泡玛特日渐壮大的销售渠道,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触达更广阔的消费群。

像周杰伦的那盘磁带一样,某种程度上说,王宁售卖的也是不那么精确、不那么数字的体验。

做了十年,泡泡玛特开到 200 家店,这不是资本市场熟悉的中国互联网速度。而它最主要的产品,盲盒,是极少数人们在下单前不知道自己会买到什么的消费品。

但泡泡玛特的崛起速度超过了几乎所有风险投资人的预期。三年内营收翻 10 倍、净利润提高了 300 倍。2020 年 5、6 月,投资人们对《晚点 LatePost》记者谈起这家公司,还在怀疑当时 25 亿美元(162 亿人民币)的估值是不是过高。当时最乐观的评论是,泡泡玛特继续发展下去,成为百亿美元公司(648 亿元人民币)不是问题。

半年之后,泡泡玛特上市,市值达到千亿元人民币。

图注:2020 年上半年实体店受疫情冲击,下半年数据尚未公布

潮流玩具是泡泡玛特最主要的商品,一般以单个系列 9-12 款设计推出,29 元起的徽章或者 59 元起的玩偶。盲盒是它的销售方式,拆开之前,用户无从得知里面装着哪一款设计,一年下来能卖出 3000 万个。

盲盒的抽选加收集机制让人上瘾。而潮流玩具的流行又贴合资本市场对未来中国消费前景的想象。这两个元素被普遍用于分析一家千亿公司如何诞生。

但盲盒并不是新东西,潮玩生意也存在了很多年,二者早有结合,只是从未走出小众群体。

这些元素的简单叠加,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是泡泡玛特这家公司最后抓住这样的消费潮流。

15 年时间,从街边小店变成麦当劳连锁店

从北京的望京浦项中心 36 层望出去,可以看到旁边 100 米之内的阿里北京中心、 500 米之内的美团总部大楼,这里是泡泡玛特的总部,离中国的互联网中心很近。但在 2010 年,与美团同一年创办的泡泡玛特当时离互联网很远。

泡泡玛特在创业第 6 年才签下让它火爆的 IP Molly,实现了业绩的飞跃。这之前的漫长时间,对王宁同样至关重要。他对线下零售体系的理解和搭建在期间不停迭代,“到底怎么去开好一家漂亮点的店?” 王宁形容那是一个从街边小店变成麦当劳的缓慢过程。

王宁的创业从大学就开始了。2006 年,王宁的 “格子街” 杂货铺在他就读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附近的商业街开业。那时,“格子铺” 这种始于日本的玩具零售模式正在粤港深蔓延,还不多见于北方城市。

 “格子街” 杂货铺的经营模式是:把店铺分成好多小格子,租格子给不同商家,供他们摆放和销售自己的小商品。

因为模式新颖,王宁的格子街生意火爆,很快引来模仿者。开业不到 3 个月,同一片街区就涌现出了 12 家相仿商铺。

竞争下,20 岁误打误撞进入零售业的王宁开始想很多开店前没考虑过的问题:员工要不要穿统一工作服?收银员应该坐着还是站着?不同格子的商品是否需要统一的 logo ?甚至连最基本的,价签应该怎样写?他们最初用一张纸手写价签贴在商品上,直到后来才想到要买专门的价签枪。

“线下经营是一件非常寂寞的事情。” 王宁说,作为经营者,只能在屋子里,等着别人来,也许商品摆放漂亮一点、装修美观一点、灯光亮一点、音乐好听一点、气味好闻一点,吸引的人也能多一点。这个过程像一场漫长的修行,“这段经历告诉我,要静下心,尊重时间、尊重经营。”

毕业后,王宁来到北京一家教育公司做策划,工作一年后又跳槽去了新浪,但他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做一台庞大互联网机器中的流水线工人,他对 “工作的意义” 产生怀疑,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2010 年冬天,王宁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欧美汇地下一层开了泡泡玛特的第一家店,开店资金是他把格子街卖掉换来的 20 多万元,店里售卖各种潮流百货,比如玩具、小饰品、玩偶等。欧美汇在北京海淀黄庄,附近有人民大学、人大附中、北大清华,整个商场的消费水平并不算高,但整体装修风格比同类商场更有质感,因此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

在欧美汇的三楼,那里有一家同样售卖潮流百货的 “酷乐潮玩”——全黑色的大门面,装修色调以黑色为主,看着很酷,更符合潮流最初的定义。

而泡泡玛特更明亮,以黄色为主色调,灯光明亮、商品摆放整齐,像一家售卖各种潮流百货的精品超市——从那时起,泡泡玛特的形象就面向主流,而不是像传统港台潮玩界那样,面向小众群体。

王宁开第一家店的时候,那也是泡泡玛特创业最艰难的时刻,连最初级的店员都很难招到。

在线下,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自己的品牌非常困难。线下店的迭代非常慢,只有攒够钱开下一家店的时候,才能把上一家店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中间有三四年。王宁每次进到店里 “都有一种炸了重新再来一遍的冲动”,“因为有非常多的细节让我困扰”,王宁说道。 

快时尚服装店可以借鉴 Zara 的成套设计。但泡泡玛特没有可以直接照搬的对象。最初装修门店,王宁经常会跑到同商场里的 ZARA 和 H&M 门店,研究它们的门店格局,还会用身体比划着去量它们收银柜的高度。

讲到线下门店的各种细节,王宁如数家珍。比如,包装盒上的价签背后的粘胶经过了专门的挑选:既要保证黏合度,又要保证撕下不会留有任何痕迹, “因为很多人买来当作礼物送人,不喜欢上面有价签” 。甚至,标签价格那条线还被打上小孔,可以只撕掉价格、保留标签。

购物的纸袋也经过仔细考虑,经过设计的小号袋子可以装下一套盲盒,而中号可以刚好装下两套。

零售就是细节。这句话被许多企业家讲过,也被许多成功企业家实践过。

泡泡玛特几乎所有门店的细节都是王宁在每周巡店时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射灯的方向感觉不太对,在某个特定的角度会容易射到眼睛,王宁直接搬来梯子,爬上去自己调整。

店铺里的背景音乐,团队也开过很多次会,讨论多少分贝是合适的,最后决定分贝要严格控制在 60-70 分贝之间,大约是人们在安静场所对话的音量。保证你进到店里,能听见播放的二次元动漫曲目,但又不能只听到声音,“核心思想是你既能感觉到音乐的存在,又要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

王宁巡店的习惯延续至今。他 2020 年年中和投资方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人包凡吃饭,包凡提及附近新开了一家化妆品集合店,饭后王宁立刻带着团队去看店,学习。

当王宁坚定地想要一个细节时,它就一定会成为泡泡玛特的一部分。

今天更多人第一次接触泡泡玛特是通过商场里的自助售卖机。这始于 2017 年,一个泡泡玛特员工的建议。但当时内部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消费者只习惯自助买饮料,用自助贩售机卖玩具没什么道理。

王宁坚持拍板决定做,他认为泡泡玛特的产品比饮料体积更小、价格更高,因此一台机器的收入会比自动售卖水高得多;自助售卖机更公平,可以防止一些高手通过重量和摇盒的声音抽走热门款。

在吸引到新用户的同时,自助售卖机也成为了泡泡玛特的雷达,为泡泡玛特根据自动售卖机的销售情况来判断所在地是否适合开门店,“这样开店的成功率会更高一点。” 王宁说。

从杂货铺到潮流百货精品超市,从潮流玩具专卖店到自动售卖机,这个游离于移动互联网大潮之外的线下故事,王宁坚持了 15 年。这些线下门店和机器,构筑成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用他自己的说法,它们是 “实体的墙”。

今天说做线下渠道,建实体护城河理所当然。但泡泡玛特创业前几年正赶上电商崛起,最流行的词是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那时,王宁比较反感这些词,“他觉得没人能说清楚什么叫互联网思维。那一波很多线下品牌盲目地做互联网思维,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把自己耽误了。” 一位泡泡玛特早期的投资人对《晚点 LatePost》回忆说。

新的实体商品要让人接受,往往需要让人亲眼见到、摸到,最好是在专门为这个商品准备的店里。

等到 2017 年,泡泡玛特签下自己的 IP、推出系列盲盒的时候,它有了 32 家门店——不多,但专为潮玩设计,经过多年打磨,由泡泡玛特自己培训的店员管理,在一二线城市人气不错的购物中心。

今天,泡泡玛特的线下门店初具规模, 2019 年末,有 114 家,2020 年底,超过 200 家,2020 年 9 月,泡泡玛特还在韩国开了首家海外直营店。

泡泡玛特拥有两面 “墙” :一面 “实体的墙” 是它在线下花了 10 年打磨、积累的 200 家门店,另一面 “隐形的墙” 则是 IP ,“不是有钱就能再孵化出一个周杰伦。IP 是稀缺资源。” 这两面墙,被王宁视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让泡泡玛特成为千亿公司的最重要 IP 就是 Molly,一个撅着嘴唇、有着湖蓝色大眼睛的小女孩,左眼角下有一颗泪痣,最初人设是一名画家。

遇见泡泡玛特之前,Molly 的成长经历和大多数港台潮玩差不多:一个形象有设定、甚至有情绪,但没故事。每次潮玩展,被设计师们带着,摆在铺位上,卖给粉丝。

这些玩具需要在工厂开模,支付昂贵的开模费,再由设计师本人上色。由于一次卖不出多少,设计师还得为不同展会定制限量设计,没有规模效应。平均下来每个玩具少则卖数百元,多则卖上千元,设计师却赚不了多少。Molly 的设计师 Kenny 长年只能把创作潮流玩具作为副业。

而遇见 Molly 之前,泡泡玛特还是一个 “潮流生活专卖店” 的形象,售卖不同品牌的潮流玩具和商品。

2014 年底,泡泡玛特转型聚焦到潮流玩具,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遇见了 Molly。

这是一个被王宁反复说的故事:2014 年底团队复盘,发现日本潮流玩具 Sonny Angel 在泡泡玛特卖得不错,王宁做出了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缩减品类,聚焦潮流玩具,他觉得正因为有这个战略,才会有之后的所有。

但 2015 年王宁前往日本,Sonny Angel 不愿意给他独家授权。2016 年 1 月,他发微博问用户都收集什么别的潮玩,过半答案是 Molly。

之后王宁飞往中国香港,来到王信明(Kenny Wong)的设计工作室,买下 Molly 的版权。王宁将 Kenny 比作出道前的周杰伦,“一屋子被人扔掉的歌,随便捡一首你觉得都是经典。”

那时 Molly 已经诞生十年,有了一个不大但坚定的粉丝群。面对王宁的邀请,Kenny 最大的担心是一个 “大公司” 的介入,大批量生产,会让自己的粉丝们觉得 Molly 不再稀缺。

王宁说服 Kenny 的逻辑也很直接,“我们想跟你一起让一百万个人喜欢 Molly,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此外,王宁也给了 Kenny 优厚的利润分成和股份支持。根据招股书,泡泡玛特已经获得了 Molly 在全球的所有版权,会给到 Kenny 销售额分成、固定年费,以及泡泡玛特 ,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伟大、难听、审美停留在 20 年前……周杰伦新专辑上线后,社交媒体的讨论开始割裂。

可一首歌对人的影响,往往比「好不好听」更加多元和深远,这正是音乐有意思的地方。

上周我们向爱范儿的读者们发出征集,想和大家深入聊聊周杰伦和音乐。也想知道这个听歌只听 15 秒的时代,会有多少人愿意耐心回答这么多问题?

在收集到的答案里我们发现,同一首歌对不同人或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可能既是一个人青春的味道,也是陪伴另一个人度过重病后艰难时光的灵药。

有多久,你没有好好听一首歌,并发生一些故事了。

车祸之后,他的歌拯救了我

初二那时候攒钱买专辑吧,那时候本来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比别人少,然后为了买专辑,就攒,最终算是买到了,然后这张专辑,到现在还没拆,那个年代的实物,真的好有满足感。而现在,数字专辑已成为当下的新风尚了

从 06 年依然范特西那张专辑开始,每次新专辑发售前就会去离家最近的文轩书店买预售专辑,那时候还没有发达的网购和线上音乐,就连去书店购买也是很原始的方式「到收银台付款-登记信息-那一张回执小票和预购礼品(通常是海报,我很忙那张是个台历)-等电话通知取货」。

现在想想,这种原始的方式相比现在发达的网购和线上音乐还是挺有仪式感的。

还记得初一《我很忙》这张专辑出来的时候 坐在我前面绑着马尾的女孩也喜欢杰伦 上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偷偷合唱了那首《甜甜的》现在想起来真是青涩啊!

高中的时候喜欢写诗,为了追求喜欢的女孩子,我曾经重新给《暗号》填词,然后唱给她听。她听完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我。

高中喜欢的女生是周杰伦粉丝,专门给她做了周杰伦的歌词本,又是排版又是打印的。现在想想,只希望这辈子都不要看到那本歌词(太羞耻了)。

图片来自:《恶作剧之吻》

初二的时候(2015年)特别喜欢周杰伦,我的英语老师送了我一盘范特西磁带,是她在 2001 年购买的,我 2003 年出生,这盘磁带真已经有几首歌放不出来声音了,但是还是可以清晰的听到 2001 年的声音。

大学之前,Jay 出的每张专辑都很符合当时我的心情。印象最深的还是高考前出的《跨时代》,记得当时午睡的时候都要偷偷躲在被窝里听新歌。

第一次玩网游给角色起了「乱舞&秋」的昵称。

高中时候用拙劣的手法搓了一个Jay 同款相似发型,后来晚上睡觉时都不敢枕枕头,生怕给睡变形了。

哥们借我《叶惠美》的磁带,我按错了,不小心给我擦涂了,一直没敢还朋友~知道他忘记了~我也没还他。

2016 年 6 月某天,本人因故发生车祸(脑部重创),经医生救治后奇迹般短期内术后清醒,在体力恢复后第二天听到了《床边故事》,听完过后感慨万千,感觉自己好像被他拯救一般,之后虽然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伴有轻度抑郁),但所幸!有这张专辑能陪我度过艰难时光,让我重新振奋,有了稳定的工作、称心的事业和稳定的家庭......这张专辑对我而言有太多故事,感谢周董!!!

初中的时候在学校广播站当广播员,同学们苦老旧歌单久矣,所以我收集了大家喜欢的歌,刻录成几张光盘,轮值的时候播放。

光盘里有一首当时还算小众的《断了的弦》,是我的私货,悄悄安排在广播结束前的最后一首。

但好歌终究难以独享,每次轮值,必有学弟学妹跑来问我要歌单,后来这首歌就成了广播站里的「标准结尾」。现在听到这首歌,还是会想起十几岁时简单的快乐和微微漏电的广播设备。

高二,杰伦第一次在成都开演唱会,学习这么紧张的时候,爸爸强烈反对我请假去看演唱会,没想到妈妈竟然同意了,还给我内场票的钱。

大概因为她也喜欢听杰伦的中国风歌曲,觉得他是有才华孝顺三观正的正能量偶像,所以一直挺支持我追星的,第一次看演唱会的懵懂激动,那时候我觉得很幸福……后来因为家庭破裂,我一蹶不振,这么多年,还好有杰伦陪伴在每个重要的时刻。

2003 年还不到五岁的我,路过报刊亭买了我的第一本漫画月刊,封面是周董的漫画形象,从此时开始我那个需要装电池的纽麦 MP3 里就装满了周董的歌曲,到明年就是 20 年老粉了。

深圳演唱会看过三场,第一次是 2011 年9.17,是提前生日最好的礼物了;第二次是 2017 年 4.7,正好也是喜欢的男生的生日;第三次是 2019 年 12.30,很幸运在疫情来临之前看了最后一场演唱会,好想回到过去,没有口罩的日子,能激动的一起看你的演唱会,一起集体大合唱,一起挥着荧光棒!

周杰伦最伟大(哎哟,这个屌)的作品

都挺屌!每一张都很喜欢,以前很多人骂,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很新颖,很好听。到现在,他的第十五张专辑出来了,无论是词还是曲多元且富有内涵,国外我不知道,但在国内,绝对是天花板的作品。

《范特西》,开启了华语音乐新时代。

《以父之名》,听这首以前,我从来不知道歌还可以这么唱。

《以父之名》,故事铺陈,电影感十足,听完歌就看透了世态炎凉。

我觉得是《叶惠美》这张专辑,这张专辑是杰伦第四张专辑,经历了横空出世的《JAY》和《范特西》02 年的《八度空间》很多人开始质疑江郎才尽,但《叶惠美》一出我觉得是所有人都佩服的。

《以父之名》算是确立了周董 classical + rap 的周氏风格,引领快二十年的潮流,直到今天的《最伟大的作品》还是这个熟悉的味道。

《懦夫》《双刀》《梯田》都是相当有深度,具有人文关怀的神作。说《东风破》定义了怎么做流行歌曲中国风,一点不为过吧?

就连专辑后段的《她的睫毛》杰伦玩起了双副歌,也相当精彩。在这张专辑里杰伦一共编曲了四首歌,《懦夫》、《晴天》《她的睫毛》《梯田》,而值得一提的是《懦夫》《梯田》作词也是杰伦。专辑让人感觉:杰伦的想象力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所有音乐,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或许那时候还不是周董的年轻杰伦是真正的创作巅峰期吧。就好比篮球之神乔丹,也是在生涯第四年得到 MVP 得分王最佳防守球员扣篮王,乔丹时代从此开启。同样的杰伦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告诉大家,周杰伦的音乐时代来了!

我印象中是这首歌让他红遍了两岸三地,那时候满大街开始贴着他戴着红帽子的照片,同时街边店的音响必定在播放双截棍。

旋律有青春的味道,和声配合得恰到好处,编曲和 MV 的搭配使整首作品有充满默契的张力。

因为这首歌轻快的旋律以及那种类似古筝的吉他弹唱让人一时很难相信这首带着淡淡乡愁的中国风歌曲竟然没有中国古典乐器的加入,全新的不同于他人的唱腔,虽然听不太清楚(笑),却如同一股清流,配合上这首歌的主题,当初真的被周杰伦深深折服了。

新专辑主打看出来杰伦写歌的灵感源于艺术领域,还是熟悉的杰伦味道,无论是早期的横空出世的天马行空,还是中期的灵感爆发张张神专,或是现在的《最伟大的作品》,题材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友情家庭艺术反战和平魔术国风电子摇滚抒情流行古典,到处都充斥着杰伦对生活认识。

他没有变,变的是歌迷朋友。你要问我个最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路还在闯,Jay 还在创。

00 后:怎么会有人拒绝周杰伦

我是 2003 年的,喜欢周杰伦的绝对不是大众,所以是周杰伦铁粉的也少之又少,但是我认为周杰伦的歌是每个时代不可缺少的。

我在很多很多歌中找到灵感和共鸣,他厉害的点在于,我觉得 2000 年代的周杰伦依然是鲜活的,因为他的歌曲在二十年后来看依旧没有过时。

我无限趋近于 00 后,我有问过弟弟妹妹们,还有身边小一点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回答是:「那可是周杰伦,怎么会有人拒绝周杰伦?

图片来自:《怪奇物语》

我刚好是千禧年出生的。我觉得周杰伦是现在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标杆人物。但再怎么神也仍然跳脱不出流行歌手的范畴,不必过于神话。

我是 00 后。周杰伦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在中国流行乐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是人,不是神,媒体总是喜欢给谁谁谁封神,封教父。罗大佑,崔健,张学友,他们从没有自封「神」、「教父」。

周杰伦和他的团队大概是从和蔡徐坤打榜开始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开始疯狂造势、吹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张新专只有 6 首新歌,收入了几首烂俗旧歌,换个歌手早被喷了。

周杰伦现在完全是放飞自我状态,希望他封麦,再这样下去就是晚节不保。不过他再怎么摆烂对我也没有任何关系,我能听的歌太多了,近五年没有主动去听过他完整的一首歌。

庆幸这个时代有周杰伦 vs

演唱会票白送也不会去看了

他还是那个最 diao 的男人。一会觉得「没有以前内味了」,一会觉得「跟以前差不多,江郎才尽了」,怪不得抖音神曲那么火而华语乐坛死气沉沉。

杰伦的歌是兼顾流行和古典的艺术品,越听越有味道,时间会(已经)证明一切。庆幸这个时代有周杰伦。

那时候听他的音乐的都是年轻人,长辈们看不上他,喜欢周杰伦某种程度上是年轻人之间的共同暗号;现在我成了「长辈」,开始不理解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喜欢周杰伦不再带有「叛逆」的成分,而是变成了「怀旧」和「青春」。

图片来自:《蓝色大门》

依旧是我心目中最佳歌手,永远的神,他还是那么少年感满满一点没变。当然,严格说来,我觉得杰伦还是有变也有不变。不变的是周董一以贯之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作力(这个是天赋了)。

现在肯定比 20 多年前自信的多,也舒服的多,但艺术创作环境太舒适是否反而不太适合创作。时代也变化了,变浮躁了,自己也觉得指望周董像年轻的时候那样高产又每张曲子都特别惊艳是不可能了。但我觉得人都有巅峰,也都有不完美。

已经没必要出专辑的杰伦出专辑,这可能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就好比乔丹明明有六冠完美的最后一投作为职业生涯最终篇章他偏要晚年在奇才复出打 2 年球。辉煌都是过去式,能跳出舒适圈,才是真的伟大。

作品在我听来,其实变「油腻」了,没有了早期作品的纯粹与干净,就像那句歌词,青春是干净的纯白。

以前是自己内心喜欢唱歌写歌,也年轻有才华。现在不是年轻时候的心境,更多为了歌迷唱歌创作。

我对新专辑有一点失望,我就感觉有一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因为我听过以后觉得有点缝合的感觉。

现在 jay 变得太文艺曲风太甜了,我还是喜欢半岛铁盒那种冷冷的酷酷的感觉。

从青涩到成熟,有一些蜕变,但本质没有变化,还是那个调调,虽然有些歌略乏味,有「赶工嫌疑」,但谁能保证一年一张专辑中每首歌都是经典呢?但作为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对周董的发声方法略有建议:真假声切换痕迹明显,头声至胸腔共鸣的过渡还需要再自然些。

大概小学喜欢了两三年,初中开始接触崔健和 90 年代的中国摇滚,周杰伦就听得少了。后来听欧美经典流行、嘻哈、摇滚、后摇、爵士、古典、国内民乐、日本流行等等不同曲风的歌。

听多了就不听周杰伦了。觉得现在周杰伦出的歌审美还停在 20 年前,新专辑保守,中规中矩,及格线水平。新专放在20年前,给当初的青少年听听不错,我看不上,我周围的朋友都看不上。

不过现在青少年被抖音神曲毒害很深。儿童被孤勇者洗脑,主流媒体在背后推动打鸡血,太可怜了。现在觉得小学时自己太幼稚了,他的演唱会票白送也不会去看了。

对杰伦作品的看法,主要就是从 17 年之后他的嗓子折损了不少。就比如这首《最伟大的作品》为啥第一遍听没感觉被惊艳到(单指人声曲调部分),就是因为没有真高音,也没有多少转音,rap 部分也没有《半兽人》《四面楚歌》那种明显的情绪感。

但多听几遍就会发现,歌曲本身的旋律很好听,好几段旋律有快有慢天马行空又十分和谐,这是在其他歌手那里听不到的。

虽然新专辑只有 6 首新歌有些失望,但杰伦在早已坐稳流行音乐的王座的前提上还在出高水准新歌,我们还有啥不满足的呢。

再次感谢爱范儿读者朋友们真诚的分享

周杰伦新专辑深度解读,到底难不难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6年大街小巷都在放的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