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不断打一肖

《冤家着实难缠》34-35

-掺杂了某些奇特设定的原著向,16岁娃娃亲,两个直男被按头拜堂成亲的别扭包办婚姻。

-没有温囘家,就正常和平的世界观。

——————————————————

魏无羡从未见过蓝忘机如此强硬生气的模样,力道大到将自己狠狠地揉进怀里,稍微动一下都被按着将脸贴回了脖颈处,憋得魏无羡气都差点喘不过来。

不过他也确实被蓝忘机的话堵得一口气没上去。

什么叫“我是你夫君,就因如此?”

——他囘妈囘的现在开始用这名头压人了?!

魏无羡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的炮仗,蹭得一下子火就上来了,烧得眼角泛红。

他揪着蓝忘机的领子,嘶哑着嗓子怒道:“下面这么危险你不知道吗?我都说了不要你下来了!就算是我夫君,你又凭什么——”

被击翻在地的恶犬龇着牙,痛得发出嚎叫。流着血的腿不耐烦地在地上蹬踩着,踢得黄土乱飞。

蓝忘机被魏无羡揪着领子,心里被吼得火气也在往外冒,从方才听到魏无羡惨叫开始就提着的心脏还未平息剧烈的跳动,但还是强行压了压各种翻涌的情绪,伸手欲抬起击杀恶犬。

然而胳膊却没抬起来。不是因为痛的,而是因为……

魏无羡死死地抱住了他。

怀里方才还满是怒意的少年如同瞬间被点了哑穴,硬生生将说了一半的话刹在了喉间,一声不吭地将脑袋缩进了他的怀里。

蓝忘机本是桎梏他的动作都没有他现在抱住自己的力道紧,甚至还能感觉到掌心下的躯体剧烈地发着抖。

蓝忘机眉心微微蹙起,“魏……”

“汪!”恶犬丝毫不放松,死死地盯着他们俩,舌尖口水往下滴滴答答地流。

“……啊!”怀里的少年浑身一震,宛如从鼻息间挤出的快要断气一般的嘶哑喘息,将脸深深地埋进了蓝忘机的脖颈处,都不用人按着,半点都不敢抬头。

蓝忘机的手被他夹在中间,抽不出来,连术法都没法用,不由迟疑道:“魏婴,你先松开。”

闻言,魏无羡就像怕被抛弃一样,喉间溢出极其可怜的呜咽,两只手将他抱得更紧,指节泛白地揪着他的衣衫,唇囘瓣哆哆嗦嗦,“不……不行……”

蓝忘机一见他这样,原是怒意勃发的心口,顷刻间都软了三分。

他许久未见过魏无羡如此黏糊依赖自己的模样,登时觉得怀里的人又可怜又叫人心软,只想将其揉入骨血般好让对方不要那么害怕。魏无羡黏糊糊的像个可怜巴巴的小奶猫,被恶犬追赶着,爪子费劲巴拉地往他身上缠,抖抖索索地滚进他怀里。

……这事本身就是他大意了,怎么能在未知敌人的棘手程度时,让向来嘻嘻哈哈把很多事情都不当回事的少年一个人进入这种险境。

若是发生了何事,简直不堪设想。

他一路心口跳得快极,强压下飞速要奔回那人身边的冲动,将聂怀桑和另外两位少年送回了云深,然后风驰电掣地赶了回来。

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魏无羡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刺得他眼底血丝上涌,纵使理智上告知自己这样做不对,这样做反而会一个都没法出来。但忍了又忍,实在半点都忍不住,便冲入结界,将人安稳地捞进了怀里。

蓝忘机本不是个会强迫魏无羡的性子,就连对着人一言不合冲下山都只是当即愤怒了一瞬,可也并未想过要将他提溜着带回云深,而是任其在外面玩几天,自己在后面护他安全。毕竟这人还是爱闹爱玩的性子,在云深里拘着,偶尔会无聊到发闷,也没有笑那么开心了。

谁能想到闹出这么大的事情。他入庙的时候只看到了遍地的碎石和墙上钉住的剑痕,脚步转动间,甚至还触到了一丝血迹……

蓝忘机另一只手挡在魏无羡身前,伤口隐隐作痛,连牵动指节都无法用力,想来是伤到了骨头,灵力在指尖如同转瞬即逝的火光般无法引动。因而他现在只能让怀里的人松一点,好让他腾出手来施术法。

如此亲密的动作实在是让蓝忘机有些不适应,在冲动冷却下来之后,他僵硬地揽着魏无羡,听着怀里的少年用湿囘润粘囘稠的鼻息在他的侧颈近乎是哀求地道:“别松开……别……”

——魏无羡大抵是以为自己生气了,不想管他了,要把他一个人丢在这里。

“救命……蓝湛……你、你别丢下我……”狗叫声不断,魏无羡惊得浑身发抖,指节揪着他后背的衣衫,眼眶泛红,眼泪顺着眼眶往外流,牙关打颤,乱七八糟地糊在自己的衣料上,将白色的衣衫浸得染出了深色的水痕。

蓝忘机抿了抿唇,有些不自在但是又无法抗拒地任由魏无羡依赖至极地抱着自己,虽是觉得不是时候,但是心里的某一处在饱囘胀之余,又酸又疼。

他声音都随之放软了些,听起来没有那么冷硬,手掌在魏无羡的脊背处一下又一下地顺着毛,“魏婴,我不是要丢下你,你……”

顿了顿,话语间毫无察觉地带着些生涩且的哄,“……你别怕。”

魏无羡本身就过得嘻嘻哈哈随遇而安,平日里像是无所畏惧。因而蓝忘机也不从未想过现在会面临这么一个如此尴尬的局面。

——等到了真的需要他安慰的时候,反而一点都不会说了,

他好像除了“你别怕”以外,也说不出别的安慰的话,说完了又抿住了唇。似乎在魏无羡的巧舌如簧能直接表达情感面前,蓝忘机在这点要显得笨拙得多。

然而这点哄明显不够,魏无羡完全没有被哄住,反而更加瑟缩了起来,一个劲地可怜巴巴叫着“救命”,还哀求着他将狗赶走,不要松开手。

“你先松开手,然后……我将狗赶走。”蓝忘机难得局促不安地卡壳了一下,“我再带你找路出去。”

他心道这样说应是比较清楚了,魏无羡纵是再害怕,也不会再死死地抱住他了。

魏无羡惊得一抖,“啊啊”地惊叫一声,四肢乱动地往他身上爬,近乎泣音道:“蓝湛!蓝蓝蓝蓝——蓝湛!”

蓝忘机任他往自己身上爬,怕他摔着,不自在地托着圆圆的小屁囘股,抬眼便撞入了魏无羡哭得泛红的双眼。

那双眼平日里黑亮如同水洗一般,眼下满是卖乖讨好的湿囘软,满是汗水的掌心紧紧地贴着蓝忘机的脸庞,被咬得满是齿痕的唇囘瓣撒娇一般地蹭着他的唇角,一句话说得呜呜咽咽,断成数截:“蓝二哥哥……有狗……”

熟悉的称呼听得蓝忘机气息一滞,淡色的眸子狠狠地瞪了一眼在那边叫唤着的恶犬,不甚熟练地连哄带揉将魏无羡抱在怀里:“别怕,我在。”

下一瞬,他扶住魏无羡后腰的指节都蜷曲了起来,心口跳得快极了。

魏无羡不知是昏了头还是顺着他的心思卖乖讨好求他别丢下自己,甚至咬着他的唇囘瓣,含含糊糊且可怜巴巴地叫了一声“夫君。”

这声音又轻又软,混在讨好的“蓝二哥哥”里不甚清楚,却又听得蓝忘机整个人骨头都轻了二两。

魏无羡用衣袖胡乱地擦着满是泪痕的脸,惊魂未定的心里羞耻到了极致。牙关紧囘咬,半点都不想回忆方才发生了何事,却又控制不住发热的头脑里闪现

他从未想过因为狗而在蓝忘机面前示弱成这样。虽说魏无羡本身就没什么羞耻心,但也从未在人前哭过,或是如此死死地抱着一个人不撒手,还又是叫好哥哥又是叫夫君,将人给哄得帮自己赶走了狗。

实在是……面子里子都没了!

方才蓝忘机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囘激,明明灵力都消耗殆尽了,还愣是给他挣出了几分气力,将幻妖幻化成的恶犬击得退去了。

魏无羡用余光瞄了眼在旁边低垂着眼睫,试着能否运转灵力的蓝忘机。半晌,轻咳一声。

闻言,蓝忘机轻轻地摇了摇头,指尖灵力滞涩如同被抽空了一般,低头看了自己右臂的伤口,淡声道:“应是伤口。”

他话说得言简意赅,但魏无羡瞬间了然了他的意思,此刻连羞耻也顾不上了,蹙眉沉思道:“是幻妖?”

“果然棘手。”魏无羡低吸一口气,烦躁地挠了挠头,“只要还未杀掉它,就定然还躲在结界里,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幻妖之事他已经跟蓝忘机说过了,但从未想过这玩意这么难对付,能钻入人心探查人心底最畏惧的或是想要的东西。通过幻化成陈公子将他引入庙里,然后幻化成罗汉利用他的五感假象予以重击,最后钻入他的回忆,将他最畏惧的生物挖出来吓他。

现在甚至还咬伤了蓝忘机,将他的灵力全部吸光,甚至还不知道有没有留下其他隐患。

“但起码可以判断出,若它受了重伤,形态不光难随意改变,还容易被打回原形。”魏无羡道。

所以方才受了重伤的恶犬才没有变成别的妖物,而是苟囘延囘残囘喘地保持着原样。然而蓝忘机不是魏无羡,不会怕狗,哪怕是无灵力直接武力解决,杀一只恶犬绰绰有余。吓得幻妖夹着尾巴变回了原型逃窜到结界的某一处去了。

魏无羡厘清了思绪,一只手做拳敲在另一只手掌心,“不过现在好了,我怕狗,但你不怕狗。所以他哪怕再用狗来吓我,蓝湛你也可以解决。”

蓝忘机背后靠着石岩,闭上眼轻轻地“嗯”了一声。

眼下两人正在一个地洞里,四周漆黑一片,只有一个极小的火折子在眼前静静地燃着。魏无羡没带多,想着省点用,万一在这里困久了也不至于摸不到路。

庙宇这种信教之地一般没人敢动,过去战乱的时候为了躲避纷乱,偶有慈悲的主持在地下凿穿地道,供往来的难民躲避,因而下方时不时还有一些暗流引入的小水塘,让人取用。

幻妖凿穿的洞直通地下,直接掉入了这个地道里,上方结界封住了路,魏无羡思索了一瞬,便只能扶着蓝忘机顺力道往里走。

——反正也上不去,总不能原地等死,先找找路再说。

可是这地儿太黑了若不是紧挨着,都看不清对方。魏无羡自认夜视能力极好,在这里也觉得有些不行。两个人拖着各自受伤的手臂,走了很远一段路,总觉得前方遥遥无尽头,便只能坐在这里休息一下。

魏无羡视线在闭眼休息的蓝忘机身上飘忽了一会儿,像是忽然反应过来什么一般,“啊”了一声凑上去,急道:“蓝湛,你伤口给我看下。”

他方才抱蓝忘机抱得那么紧,万一把伤口弄得更严重了怎么办?!

蓝忘机睁开眼,定定的看了他一会儿,不动声色地将手臂往后藏了藏,声音淡淡的,“无事。”

“怎可能无事。”魏无羡道:“还不知灵力何时恢复,犬牙若是淬了毒怎么办?”

蓝忘机摇了摇头,“无妨。”

魏无羡见他避之不谈的模样,一下子急了,伸手将他右臂往怀里揽,“给我看看。”

蓝忘机眉心微微蹙起,轻轻地挣了挣。

魏无羡“嘶”了一声,恼了,“你手还想不想好了?!别躲着,给我看看!”他用胳膊死命地夹着蓝忘机想要往回抽的手腕,另一只手往上掀他的袖子。

雪白的衣衫被血染红了一大片,看得人眼睛发疼,两个血洞鲜明无比,深得都能看见内里的骨头,一眼便知恶犬当时咬得多狠。虽是修仙之人恢复能力极强,血已经凝住了,但在被魏无羡火急火燎地扯开衣袖的时候,沾着血肉的布料一扯,竟然将伤口给又扯裂了。

蓝忘机当下也没出声,只是掌心微微一震。但是按他的忍痛能力都有了明显的反应,想来魏无羡这个毛手毛脚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了。

“抱歉抱歉!”魏无羡愧疚霎时涌上,夹着人的胳膊吓得松了开来,“我不是故意的。”

“一定要上点药。”鲜血顺着手臂往下囘流,滴答在了浅色的衣料上,魏无羡着急地翻找着乾坤袋,终是翻出了之前那次后背淤青被蓝忘机给的灵药。

他用布帕小心地擦了擦蓝忘机手臂上的血,又取出囘水壶将手弄得干干净净,才沾了些药膏,低着头往伤口处摸。

少年平日里都是毛手毛脚没轻没重的,但是此刻却是小心翼翼至极,手底动作放得极轻,一边抹一边抬头道:“蓝湛,要是被弄疼了,跟我说一声。”

细白的手腕平日里足以被一只手攥囘住,跟捏着个小猫崽一样,提着人就拎到怀里。魏无羡敢怒不敢言,总是一边气哼哼当做是他自己大人不记小人配合着被拽了过去,然后又被囚在掌心里,抱在腿上亲吻时,乖巧地搭在他的肩上,或是在亲得动情之时,胡乱地挠着他的肩膀和后背。

挠得力道不重,可又让人心囘痒难耐,只觉得一路挠到了心尖上,在最敏感的地方拧了拧。

两人方才还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魏无羡受到了巨大惊吓之后的眼眶还是泛红未褪,盈着润泽的水光,眼下却是乖顺得很,贴在他身侧给他上药。

似乎也是顾及着幻妖可能还会变成狗,魏无羡一路上过来的时候,说是怕蓝忘机体力不支搀扶着他,结果根本就是后怕地揪住了他的衣衫,警惕地盯着四周,仿佛还有狗叫传出来,就连滚带爬地往他怀里钻。

少年指节纤细且微凉,在手臂上蹭过的时候,痒痒的又麻麻的。

蓝忘机被他夹在胳膊下的指节蜷曲了起来,耳根微微泛粉,视线也是同样盯着给他上药的魏无羡,似是能从少年软乎乎的侧脸上看出什么一般专注。

魏无羡帮他擦完了药,还左右瞅了瞅,笑着道:“你家药太好用了,伤口过一两天估计就好差不多了。”

蓝忘机的视线在他抬头时不着痕迹地移开,最后定到了他的小臂处,蓦地一顿。

魏无羡正想继续说两句,就觉得小臂一凉,不由得低头一看。

蓝忘机蹙眉捏了捏他青紫的胡乱正骨位置,道:“何时?”

魏无羡:“哦,没事,就是我自己不小心撞伤了。”

开什么玩笑,被人揍伤了这么丢面子的事情他才不会主动去说。

魏无羡打了个哈哈,将蓝忘机搭在自己小臂处的手指往下挪,“没事,又不疼。男人嘛,受点伤有何关系……哎哎哎哎哎!疼!疼疼疼!别——”

他龇牙咧嘴地惨叫了起来,看着蓝忘机在自己的骨节捏了捏。

蓝忘机淡声道:“不疼?”

魏无羡汗毛都竖起来了,老实招了,“疼!特别疼!疼死了,你可别再捏了!”

蓝忘机轻轻地“嗯”了一声。

魏无羡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人抱到了怀里,脸愣愣地贴着蓝忘机的肩膀。

清冷低磁的嗓音贴着他的耳根道:“正骨有点疼,你可以……”他顿了顿,耳根微微泛粉,“……咬我的肩膀。”

魏无羡:“我为何要咬你肩膀。”

蓝忘机:“手不方便。”意思是咬手不太方便,还受伤着。

魏无羡:“我自己疼,为何要咬你?”

闻言,蓝忘机定定地看着他,片刻后似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侧开了眸光。

魏无羡正不解其意,就听到感觉到眼眶处落下了温热的触感。

魏无羡下意识地闭上了眼,感觉到对方在笨拙地亲着自己泛红湿润的眼眶,声音低且认真。

蓝忘机抿了抿唇,伸手将他的凌乱的发丝撩到了耳根后面,额头抵着他的额头,眼中满是略微闪烁的柔和。

“如果有狗,我会替你赶走。”

他顿了顿,声音轻轻的,耳根却是红得厉害。

“在我面前,你可以不用如此……”

蓝忘机说不下去了,唇瓣紧抿,又亲了亲他的眼角。

这些话说出来像是用尽了他的最后一丝羞耻心,但还是认真无比,且直白到了极致。

魏无羡似是听到四周的声音都悄无声息地静了下来。

唯有一颗心,跳得厉害。

————TBC————

小叽比起婚后熟男,其实还不太会哄老婆,但是在努力学习中2333333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传统,就是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很多时候还是分开的,皇家的归皇家,国家的归国家,不过,因为天下是私家的天下,皇帝免不了常常要把手伸到国库中,把国库的钱财窃取到皇家的小金库中。

中国古代征收赋税是怎样进行的?

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到了明朝,称之为内承运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家国都一体化了,那么皇帝就不应该再有什么私房钱,不应该私设小金库。道理虽然如此,但事实上在以前,皇帝照样有独立于国家财政的小金库。说是小金库,其实并不小,里面的钱财可能比外朝国库的还要多。所以,皇帝的小金库并不是钱财少,只是私密而已。按理这是个人收支,理应和国家财政区分开,但随着封建帝制的发展,一国之君常常把国家财富塞进自己小金库。到晚清更把皇室开销正式计入国家财政,皇家消费百姓买单。

上有一个传统,就是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很多时候还是分开的。基本上都是皇室和政府各自拥有自己的财政体系,皇家的归皇家,国家的归国家。各自负责经营和储备、国家会把一部分税收划拨给服务于皇室的财务机构。同时皇帝也经常以各种借口把一些本应该由皇室财务体系支持的款项交由政府买单或部分买单。不过,因为天下是私家的天下,皇帝免不了常常要把手伸到国库中,把国库的钱财窃取到皇家的小金库中。当然也有出现过政府财务紧张而皇室财务充盈,皇帝拨出一部分钱财用于政府开支部分。

秦汉时期,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明确分割的, 两者各有收入来源、支出用途,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收支系统。虽然两者构成偶有变动,但皇室收支从不占用国家财政。

清朝钞关盈余归内务府,其次内务府还同事经营皇庄、垄断由东北输往内地的人参皮草珠宝等贸易、还同时经营一些店铺、作坊、等等。综合收入还是很不错的,其次皇帝还通常以大婚、修造广地陵寝等名义要求户部拨钱以支出一些大型工程或活动开支、同事皇帝的南巡、大寿还会要求盐商捐款,以及海内外的年节性进贡。以及乾隆开创的议罪银制度都归了内务府。内务府的开支主要有:皇宫开支、陵寝、大婚、修建皇宫园林、南巡、赏赐臣属和外国使节。

其它朝代与清朝大体类似,如:秦汉事情的少府、当时的少府和治粟内史就收入开支分开,山川林泽和各种矿产收入归少府,因为古人认为,开垦的土地和房产有主归私人,而山川林泽不属于私人就属于皇帝因此收入也归皇帝。其次某些时间内盐铁和铸钱的收入也归少府,汉代的口赋和贡赋也归少府,同事少府也掌握一些官营的手工业和土地田产等。开支都产不多:皇室开支、赏赐和祭祀用的开支、以及修建宫室、园林、陵寝、宗庙等。

中国哪个朝代的苛捐杂税最重?

历史上,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先拿来说,当时国家规定的田赋、14岁以上成年人的人头税、卖官鬻爵的收入、盐铁专卖的收入都归国家所有;而土贡、山泽园池的出产、关税酒税的收入,都归皇家所有。有意思的是,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钱,每年23文,其中的20文归皇家,3文归国家。就是说,皇帝及其老婆孩子潇洒挥霍的费用中,有不少就来自3岁到14岁孩子的人头税。那么,小孩人头税对老百姓有多大的影响呢?

历史记载,大臣贡禹上奏皇帝说,有些人家因为交不起孩子的口钱,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按理说,一个孩子一年23文钱好像并不多,至于把自己亲生的孩子活活掐死吗?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原来每个孩子每年23文只不过是上面的规定,而下面实行起来却成了一年中多次重复征收,再加上地方还有种种附加,数额早已经是规定的数倍。汉武帝把孩子的人头税从7岁提前到3岁,下面征收的时候,常常是孩子落地就要交税。因此,孩子人头税造成了民间大量的杀婴现象。可见的小金库,是如此的罪孽深重,血迹斑斑。

即便到了如此地步,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汉灵帝还不满足,总是打创收的主意,于是,开了个大商铺,专门批发官帽,并毫不客气地把卖官鬻爵的收入划拉到自己的小金库里。为了让自己的官帽批发部生意红火,他专门在西园成立了一个官爵交易所之类的机构,和一些热衷于买官买爵的人讨价还价。一个叫崔烈的名门望族花500万钱买了个司徒,问儿子人们怎么看他买官的事,儿子实话实说:“论者嫌其铜臭。”卖官铜臭难闻,但是比起征收口钱而逼得穷人杀婴,好像还不算是最邪恶的。

隋唐,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开始分合离聚,国家资财时常纳入皇室内库。唐玄宗时设立大盈库,凡租庸正额纳入国库外,其他杂项收入归大盈库以供私用。 安史之乱后更是皇室私财与国家公财不分,天下财赋尽为人君私藏。

此后的,基本也就是这个样子。两宋,虽然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通融互用,但皇室资财多用于国家非常之需。宋朝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就专门设立了内库,名字叫做“封桩库”,即把每年节余的国家财政藏到这个库里面,初衷也是作为财政准备金,用来应付国家突发事件,但后来也变了性质,成为皇帝的小金库。当然,国家一旦遇到战争、灾荒之类大事的时候,大臣们总是念念叨叨想让皇帝破点财,拿出点小金库的私房钱度过难关,有时候就连主管财政的三司官员也会厚着脸皮跑去向皇帝借钱,皇帝虽然极不情愿,但也只好借钱给政府。虽然政府很讲诚信,总是能够把皇帝的私房钱按时归还,但就是这样皇帝也忍受不了这种形同勒逼的所谓借钱。真宗皇帝不得已就一面规定以后每年从小金库无偿给三司拨款60万,同时下诏“切诫三司,毋得复有假贷”,一面又恶狠狠地规定,“内藏库专副以下,不得将库管钱帛数供报及于外传说,犯者处斩”。因为有这样的家法,小金库到底有多少私藏,没有人知道。在宋高宗时期,坊间流传他的小金库每年占去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宋朝的皇帝尽管很不情愿,有时还是会拿出小金库中的钱财资助政府。皇室不是一味从百姓身上横征暴税,这是别的朝代帝王无法企及的,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宋朝经济的繁荣昌盛。到了,皇帝则反其道而行之,不再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钱了,而是想方设法勒索政府,皇室财政对国家财政的掠夺日益加深。明代中央财政机构职能分散,皇帝强化了对国家财政的控制,一切所需皆随意从国库支取。皇帝把国库的钱财弄到自己的口袋里去,内府动辄将国库数十万两银子挪到内库也成了最稀松不过的平常事,而最多的一次居然拿走了2400万两银子。在内忧外患面前,政府没有银钱支付军饷,而皇帝却“谕廷臣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帑”。意思是说,大臣们要想出长久的解决办法,不要总打皇帝小金库的主意,皇帝也得过日子啊!

大臣们除了增加税收没有别的法子可想,就只好向老百姓加派征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所谓“三饷”就是练兵、征讨东北后金以及征剿李自成的军费。“三饷”之外,还向大臣们摊派“助饷”。“三饷”和“助饷”惹得天怒人怨,更加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明王朝就在这种鸡飞狗跳的财政困境中垮台了。李自成入京后,发现崇祯皇帝小金库中财宝山积,多达到3700万两,于是组织数千骡马、上万的骑兵,浩浩荡荡地押运这些金银财宝回陕西老家。崇祯皇帝辛辛苦苦一场,不过替他人蓄积私藏而已。

到了,区分了“国家”财政和皇室“私家”财政,清朝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司职机构划分,户部管国家,内务府管皇家,也就是说皇帝的“小金库”充公了,这也就结束了及以前的中国历代王朝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没有区分的历史。一直到1911年清政府颁布《十九信条》,规定“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 概依国会议决”。自此皇室经费正式并入国家财政,历时千年之久的两大平行财政收支系统宣告终结。虽然皇帝的“小金库”充公了,当然这并没有影响到皇帝的日常开销。皇帝要花钱,随时可以向户部支取—只要户部还拿得出钱。这样户部在管理国家财政之外,又成了皇帝的私人财库。当一个皇帝花钱如流水,或者皇室人员太多而又奢靡浪费的时候,国家财政就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很容易变形乃至瘫痪,导致社会混乱。

皇帝个人乱花钱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的现象在上不胜枚举,但毕竟一个人的奢靡浪费还是有限的,而整个皇室却是个庞大的群体,又是利益必须保障的特殊集团,他们的耗费对国家财政的冲击尤为可怕。那些忧心天下的朝臣们对此也是毫无办法。毕竟连天下都是人家的,不就多弄些零花钱吗?可这零花钱有时候却大得惊人。

以皇室而论,在建国初期不过几十个人,而到了万历年代,人口已近20万。日益膨胀的皇族宗室人口,成为国家财政的最大包袱,也成为中晚期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万历之前的嘉靖时期,就已经有人把北虏、黄河、宗室看作社会的三大祸害。

按照明初的规定,藩王的禄米,亲王一年万石,但后来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只好降低支付标准。但即便如此,嘉靖时代宗室禄米仍达853万石,超过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按照原先的设计,南方省份向北京提供400万石的漕米,北方省份向边境军队提供800万石的军粮。而宗室禄米居然超过了军粮,严重破坏了财政安全。连养皇室成员都成了问题,况天下乎?其重要表现是导致军饷无法正常发放、地方受灾无法救济,前者导致军队哗变,后者导致流民遍野。另一方面,官方为了保证财政安全又加重税费征收,这又导致农民反抗。财政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致使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最终病入膏肓,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明王朝在内外交困之下焉有不亡之理?

基于的教训,解决皇室财政,让其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避免其对国家财政安全造成损害,是统治者要考虑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成立了内务府,其职责就是用来专门管理皇室财政,与主管国家公共财政的户部分灶吃饭,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互不干涉。户部通常只需每年向内务府拨10万两银子,作为皇帝的花销。其他情况下,皇帝无权要求户部向其拨钱,为了保持花钱有度、节俭爱民的“仁君”形象,皇帝一般也不会主动向户部提出此类要求。

内务府与户部分灶吃饭的制度,对财政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之前,清政府的财政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各项收支运转也都比较正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财政方面关系已经完全理顺,实际上仍然内含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皇帝自己造成的,因为皇帝不便向户部伸手,他的个人花销受到了约束,只能想别的办法来弥补。

皇帝想了很多招数,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让地方督抚大员交“议罚银”,所得除少数特例外,均“解交内务府充公”,汇入内务府财政。“议罚银”少则万两,通常三万两上下,最多的一例,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两淮盐政全德被议罚交银达到了38.4万两。

另一个办法是特派内务府人员主管盐政和税关,从商人那里榨取钱财。从皇帝的思维来看,农业是“本”,商业是“末”,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不能随便加重农民的负担,但向商人伸手,关系不大。所以,征收盐税和关税比较多的地方,大多是皇帝自己特派内务府包衣(满清入关以前投靠的汉人)去管理。比如盐税,是两淮最多,那么两淮盐政肯定是内务府人员—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担任这一职位,而曹家就是包衣。关税方面,以粤海关最多,那么粤海关监督在乾隆时代对外贸易额增长较快之后,就一直是内务府人员来充当。

皇帝特派内务府人员出任征收商业税收较多的重要职位,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非正式财政的渠道为内务府补血。内务府的奴才们在为内务府财政捞钱的同时,当然也不忘自己发财,这导致了商人负担的加重、商业秩序的混乱,以及商人与官方的冲突。特别是粤海关的捞钱做法,屡屡引发中英矛盾,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皇帝可以让地方大员交“议罚银”,又可以通过委派内务府人员掌控盐税、关税而获得好处,这保证了内务府财政的有效运转,但地方官吏从国家财政中所取得的正式收入极其有限,他们必然要想方设法谋求灰色收入及贪污受贿,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征税时的浮收现象,以及司法不公等问题,这既使基层运转不正常,也加剧了官民冲突。另外,尽管皇帝不能随便向户部要钱,但这毕竟不是刚性约束,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慈禧曾向户部要钱修建供她晚年享乐的颐和园,因此挪用和侵占北洋海军军费,成为甲午战败的原因之一。

法国思想家博丹认为,财政是“国家的神经”。如果这根神经不正常,就会发出错误的指令,最终导致的将是整个社会陷入恐慌与混乱。中外历史上无数的史实说明,财政制度缺陷,是许多社会乱象的深层根源。要减少社会乱象,必须使财政符合现代国家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第一重要的是要区分“国家”财政与皇室“私家”财政,国家财政是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而“私家”财政只代表小集团的特殊利益,两者不能混淆,必须明确区分,避免小集团利益凌驾公共利益之上,国家财政变成私家财政。

中国古代是怎样征税的?古代是如何进行收税的呢?

中国古代的税收是怎么分的?

中国古代农民如何纳税?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这一税制,初步形成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已渐趋完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在均田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完善。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之风日盛,在不断清丈田亩、整理地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地、户、丁税的合并征收,并加强商税和盐、茶、酒等货物税的征收制度,从而使商税与货物课税成为中国封建末期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井田制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国家在修筑水渠和道路时把土地划分为许多“井”字形方块,故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亦即属于周王,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把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让他们世代享用。他们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为了充分发挥地力,并规定了定期“换土易居”的分配制度。西周的井田制根据剥削对象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区划,一种是“十夫有沟”,即国中平民的份地。其收入要上缴国家十分之一,作为贡税,以充军赋。另一种是“九夫为井”,即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男子成年受田,老死还田。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初税亩是我国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鲁宣公15年(公元前594年),鲁国正式推翻过去按井田征收赋税的制度,改行“初税亩”。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井田之外的私田,从此也开始纳税。这是三代以来第一次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是个很大的变化。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从奴隶制赋税向封建制赋税制转化的开端。此后,列国纷纷仿效鲁国实行“初税亩”。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时,干脆废除国君对贵族(卿大夫)分封、赏赐食邑的制度,而承认通过买卖所获得的土地所有权。

的租庸调税制是对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如“租”,这种按田以农作物为课征对象所收的税,自夏朝以来早已有之。而“调”这种以手工业品为课征对象所收的税,与东周时代的“布缕之征”属于同一类。“调”的名称,较早曾见于明帝的诏令之中。到了末年,曹操便正式普遍征收了户调。当时调的负担是每户绢2匹,绵2斤。至于代役租形式的“庸”,周期已有原始力役形式的开端,至唐始改为实物征课。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租庸调税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并有一定的创新,内容比较系统和完整。因此,在我国封建税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619年3月6日(农历619年2月15日),初定“租庸调”法。

租庸调赋税制。唐初均田制规定:中男(年16~20岁)、丁男(年21~59岁)受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20亩为永业);老男、笃疾、废疾者40亩,寡妻妾30亩,道士30亩

了解我们国家历史的朋友一定十分清楚,我们新中国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在前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太多太多的重大事件,从清朝的灭亡,到军阀的混战,从抗战的开始,到内战的爆发,最终新中国成立之后又赶上抗美援朝以及对越反击战。如今我们国家能发展到今天这步,实属不易。

说到这里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国家和其他很多国外相比都要安全的多,至少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什么战事发生。反观其他很多国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战乱不断。那么我们国家是凭什么能做到三十年时间无战事的呢?

首先很要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很多开国伟人给我们国家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以及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两弹一星的出现,使得我们国家的国防力量得到一个极大的增强,同时朝鲜一战挫败美军,更是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我们的实力,让很多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正是朝鲜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极大程度上,打消了其他国家对我们动歪脑筋的心思。

其次,随着我们国家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使得我们也成功拥有了核武器这个大杀器,而后期又在各位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之下,各种导弹也是相继问世,至此,众多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小觑我们。

最后一点,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进行,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开始飞速增长,战争往往是需要消耗大量金钱的,尤其是很多重武器,其造价更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到的。好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早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所以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国家没有什么压力,论消耗战我们还真不惧怕任何对手。

相反,那些相对我们国家动歪脑筋的国家,在发动战争之前,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得失问题,试问和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动手,他们是否能有持续消耗的资本。总的来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维持近三十年来无战事,一是因为我们饱受战争的摧残,所以对于和平更加珍惜。二是我们国家没有侵略其他国家的想法,三就是我们虽然不好战,但是我们也不好惹,谁想来欺负我们国家,我们就敢和他们拼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地打一个正确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