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鸟如何避敌打一肖

1.鸵鸟真的把头埋在沙子里了吗?

鸵鸟将头埋在沙中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博物学家普林尼(John Prinney)在他的名着《自然志》中写道:当鸵鸟处于危险之中,它没有时间躲藏起来,它就会将自己的头伸到低草丛中。 后来人们发现鸵鸟是靠头部向低处伸出来进行避敌行动,所以就叫它“鸵鸟”。其实这种动物并非真正的鸵鸟。而是一种沙栖鸟类。 鸵鸟栖息于草地和沙漠的边缘,很少有绿色的植被,在传播时草丛也换成沙子。

不过,这句话完全是谣言。 鸵鸟长180~300厘米,高240~280厘米,重130~150千克,为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鸵鸟四肢和腿都很发达,结实,脚爪锐利,脚趾下附有角质肉垫,富有弹性,隔热效果好。 此外,鸵鸟还能利用羽毛反射光线来增加自身的隐蔽性,所以它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巨大潜力。 有了这套设备鸵鸟就能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连续跑5分钟,更有70千米的冲刺速度,可以轻松跨越两米以上的障碍物。

某部纪录片拍了一组照片,展示了一只成年鸵鸟与两只猎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其中一只猎豹当场被鸵鸟爪开膛破肚而出,而另一只猎豹则惊恐地逃之夭夭。 鸵鸟喜群聚,擅长集体行动,而且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开始战斗模式,非洲大草原上的成年鸵鸟很少有单独战斗的对手。 然而,非洲鸵鸟却有一个致命弱点——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它们会互相伤害,甚至是撕咬对方。非洲鸵鸟的这种特性也决定了它与其他动物之间难以和谐共处。 豹子、狮子和豺狼则多选几家合伙围捕鸵鸟,并出其不意地对其中一家发动进攻。

那么,鸵鸟为什么会有把头埋进沙里的印象?

荒漠,草原,沙漠都是鸵鸟栖息地,草原与荒漠主要由坚硬土质地面组成,沙子并不是网友们所希望的那样柔软,要想迅速挖一个坑容纳头颅并非易事。 因此在这里你需要的不是一把挖沙袋,而是一把能够轻松将沙土挖出的“铲子”——这就是鸵鸟蛋窝了。鸵鸟喜欢吃草,所以它对沙子特别敏感。 更为关键的是鸵鸟喙属典型的尖形,扁平,短小,鼻孔大且位于嘴部边缘,稍不注意就会混有异物,埋在沙子里根本喘不过气来!

鸵鸟把头埋在沙里的原因来自于鸵鸟有弯颈和将头颅靠近地面的习惯。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名叫“沙皮”的动物,它全身布满了黑色绒毛。它们靠吃沙漠里的沙维持生命。鸵鸟眼睛很大。 鸵鸟单个眼球重达60克,在陆地生物中是仅次于海洋鲸鱼的最大眼球。 因此,鸵鸟视力非常好,最远能看到5千米以外的东西,从安全上讲,鸵鸟往往会竖起脖颈,向左或向右旋转巡视,以观察其周围的潜在危险物。

从事摄影工作的人都很清楚,在炎热的夏天拍出来的照片中往往会出现一层层波纹,其实就是水蒸气在光线中“闪闪发光”。 因为阳光直射到水面上,使水面温度升高;同时,又因水汽凝结成水,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冰层。这层冰会阻碍光线的透射,从而影响成像质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热空气在地面上温度升高时遇到冷空气在空中微微"结露",进而引起散射现象。 对鸵鸟来说,这是一道天然屏障,它已看不清远方

这时鸵鸟就显得有些"躁动",它会不断地弯曲脖颈以改变自己的角度,包括把自己的头颅靠在地上。 如果它想从远处看事物的话,就必须要用前肢来帮助自己寻找目标。当看到别的动物时也是这样。鸵鸟很容易受到惊吓。 而且地面正好具有很好的传声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使鸵鸟更爱接近地面。

鸵鸟有食砂砾的习性,这是"鸵鸟将头颅埋在沙中"之说的由来。 鸵鸟的食量很大,一般在每天采食1~2千克的饲料,而其他鸟类则需要4~6千克的饲料才能够满足其营养需求。因此,鸵鸟比其它禽类更容易发生腹泻现象。 鸵鸟属典型杂食性动物,如植物茎,叶,果,昆虫,软体动物和小型爬行类是其食物来源,但更喜欢植物类食物。

可是,鸵鸟无牙,不能嚼食,吃过几次之后,食物就会充满食道,食物在食道蠕动下象大团子似的进入人体,这样无疑会给消化器官增加负担。 是鸵鸟砂囊负责消化食物,鸵鸟砂囊会不断往返移动,将食物磨损到完全消化为止,这就需要砂砾。 如果不及时将沙囊从食管中取出,很可能导致食糜滞留在胃内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状。 解刨找到一个砂囊,里面容纳了三磅重,至少一半是砂砾。 这样就要求鸵鸟继续弯着脖颈吞吃砂砾,人们误以为将头颅埋在沙中是正常的。

一位有着16年鸵鸟养殖经历的管理员曾经这样形容过,他每周一次往鸵鸟食物中添加砂砾,从始至终从未见有鸵鸟将脑袋埋在泥土中,甚至当访客用树枝拍打鸵鸟时。

2.鸵鸟拼尽全力求生存

无论是低头接近地面、吞食砂砾、坦率地说或是求生,鸵鸟实际上要比这更美好地生活所需的成本要多得多。

为了更好地生存,繁殖,鸵鸟进行"父系社会",属一雄多雌模式,通常一只雄鸵鸟与3~5只雌鸵鸟搭配,雌鸵鸟中也有领头"原配"者。 繁殖期,雄鸵鸟先后与雌鸵鸟交配,雌鸵鸟每1天产1只,直到巢中凑齐约25只为止。 如果雄鸵鸟的产蛋量超过30枚以上,就有可能成为“原配”母鸵鸟的后代,这对鸵鸟种群来说是很危险的。在野外,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原配”雌性鸵鸟将其他雌性产下的蛋合起来:原配雌性鸵鸟白天孵卵,而雄性鸵鸟则要承担安全责任;而在夜间则经常有野兽突袭它们,而由雄性鸵鸟孵卵。

鸵鸟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直径10~15厘米,长15~20厘米,蛋壳厚2~3毫米,重1400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但是它也惹来不少偷食者。 偷食者在吃完鸵鸟蛋之后就会把这些鸡蛋扔进垃圾桶里或者用绳子捆起来。而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将其放入陶瓷器皿中保存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鸵鸟蛋才演化出极其坚硬、可以和瓷器抗衡、需要用锯子将其摧毁、并且最多可以承受一个成人体重的产品,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鸵鸟蛋已经发展成为工艺品,质量更好可以卖个高价。

小孩在海滩上触摸鸵鸟蛋

新孵出来的鸵鸟幼崽大小如农村母鸡一般,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学会行走,毛色和沙土很像,在很远的地方几乎无法识别,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可以避开天敌。

鸵鸟脾气火爆,却不主动攻击对手,虽然在繁殖交配期警惕性和战斗激情容易爆发。 在非洲和亚洲一些地区,这种“战斗”行为都有记录。鸵鸟喜欢跟动物打架,它们会把自己的尾巴伸到对方身上或从对方身体上撕下来作为武器。 通常在鸵鸟附近它都会主动逃跑,若是被它包围了,它就会转过身来发动进攻。 又粗又壮的肢脚,能一击将人踢成重伤。 最为着名的战绩就是开膛破肚地将一只刚刚长大成人的狮子打得落花流水,据说就是因为这头狮子打鸵鸟幼崽。

一句话,鸵鸟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育进化,低头吞吃砂砾或主动进攻,要是真的傻得把脑袋埋在沙中,不需要天敌来猎杀,自个就会因为窒息而死。

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鸟非鸵鸟莫属,鸵鸟是鸵鸟目中惟一的一个种,颈长而眼大, 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是平胸鸟类的代表。趾仅存 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身高可达2.5米,体重可达150千克,雌性会略小一些。

鸵鸟不会把头埋进沙子里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鸵鸟受到惊吓会把头埋在沙子里以逃避危险。也由此引申出“鸵鸟政策”这个俗语,用来比喻遇到问题不积极面对,而是消极逃避、自欺欺人的做法。

但其实鸵鸟从来并不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因为鸵鸟的鼻孔生在喙的基部,如果把头埋进沙子里,它们会无法呼吸,另外,鸵鸟的栖息地多为草原、荒漠或者沙漠地形。在这其中,草原和荒漠的地表以结实的土质地面为主,而沙漠的沙子实际上也是相当的结实,鸵鸟根本无法把头插进沙子里。

之所以有这个谣言,是因为鸵鸟在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和环境中。为了避敌,有时把脖子和头贴在地面上时,在天热时,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路面上有很薄的蒸气在闪闪发光,这是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与空中的冷空气相遇时,阳光在这两种空气交接的地方发生散射现象形成的,如果盯住这些闪光的地方,就看不清它后面的东西

鸵鸟生活的地区大都是沙漠地带,气候极其炎热,这种闪光现象比比皆是,使动物无法分清地面上的物体。虽鸵鸟把脖子放平,将头藏在地面或双翅下,利用闪闪发光的薄气的掩护,敌人多半很难发现鸵鸟的头,而将鸵鸟的庞大身躯当成长着草的土堆。

对手就很难发现它,鸵鸟的这种避敌方法在广阔的沙漠地 带,既省力又安全,是一种相当聪明的保身方法.

除此之外。成年雄性鸵鸟的翅膀和尾羽是黑白相间的,可以很好地与夜色融为一体,方便它们在夜晚隐藏自己。

作为地球最大的鸟类动物,鸵鸟其实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鸟,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鸵鸟能保持50km/h的速度长时间奔跑,短距离冲刺时则能加速到70km/h。所以如果遇到危险,它们会选择逃跑来摆脱敌人;如果环境不利于跑掉,它们就会选择战斗。

鸵鸟不但能用嘴啄人,而且不要小看这对强壮的足,大家可以做一道物理题,一只近300斤的大鸟,以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踢你一脚,其脚趾前端还长着锋利而尖锐的爪子,你会怎么样?与此同时,不能飞的翅膀也可以辅助攻击。

鸵鸟曾经有一脚下去直接把非洲狮踢得开膛破肚的记录,除此之外,鸵鸟还有大战群豹并且顺利跑掉的记录,所以非洲的猎食者多是采取伏击的方式来攻击鸵鸟,趁鸵鸟不备一击必杀。

但是非洲的猎食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招惹在繁殖期的鸵鸟的,求偶期和育雏期的雄性鸵鸟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

鸵鸟婚配为一雄多雌,一般1只雄鸟配3-5只雌鸟。鸵鸟交配后约1周左右,雌鸟开始产卵。通常每隔一天或两天产1枚卵,直到巢内有12-16枚卵时,便开始了长时间的孵化工作,孵化是由雄鸵鸟和雌鸵鸟交替进行。一般由雌性负责白天孵化,而身强力壮的雄性则会在危险系数更高的夜间履行职责。

鸵鸟蛋颇大,外表光滑,黄白色,直径10-15- 厘米,长度在15.2—20.32M米,重1.8—2公斤, 相当于25-36个鸡蛋的重量.鸵鸟蛋壳厚达2-3 毫米,坚硬程度可与瓷器匹敌,即使一个成人站 上去也踩不烂,要用锤子或锯子才能弄破它。之所以会这样,是防止其他捕猎者偷食鸵鸟蛋。

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对敌害毫无抵御能力。它的羽色如沙土,与地面的底色难以区分,可以起到一定的伪装作用.。

雏鸟的保护主要靠其父母。如果有任何动物胆敢偷袭雏鸟,将会受到成鸟狠命的一脚而致残甚至丧生。

常见的鸵鸟通常会避开人类,因为它们正确地将人类视为潜在的掠食者。如果接近它们,它们通常会逃跑,但是有时鸵鸟在受到威胁时会非常具有攻击性,尤其是人类进入它们的领地,或者它们处于繁殖期的时候,也可能会发动攻击。

在圈养或驯化的普通鸵鸟中也注意到了类似的行为,它们保留了相同的自然本能,并攻击一个人时,普通的鸵鸟用长爪武装,用其有力的脚进行猛烈地踢打,它们一击就可以对人造成重伤。

现在信息十分发达,碎片化信息很多,人类对于动物的了解总是容易三人成虎,如何能够了解一种动物,我们还是要多去翻看资料,不要人云亦云。

遇到危险会把脑袋钻到沙子里是人们主观给鸵鸟枉加的封号 鸵鸟遇到危险 害怕时候只有一种选择 --飞快的逃跑! 人们中有“鸵鸟政策”的说法,说是鸵鸟平时胆子很小,遇到危险时,就把头钻进沙堆里,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了,就以为别人也看不见它,以此来躲避危险。
其实,这是一种误传。鸵鸟的胆子确实不大,但是它们有强大的自卫武器——那双健壮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进犯它的敌人反击,用腿踢敌人。再加上每只脚上有长达 17厘米的脚趾去抠抓敌人。有时鸵鸟确实把头插入沙子里,但那决不是害怕,只是想吃点沙子,以帮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鸵鸟一般以有浆汁的植物为食,有时也吃些蜥蜴和其他甲壳类单位充饥。 为了躲避危险,鸵鸟会躺在地下隐蔽起来,只把头伸出来。这种习性后来被人误认为是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在沙土里。 鸵鸟的这种避敌方法并不是因为它们惧怕危险。研究显示,鸵鸟是巧妙地利用强烈的阳光照射沙漠表面产生的反射光和热空气的漫反射光形成的强光层来保护自己。
它把身体隐蔽在光层之下,头如同一架潜望镜一样窥伺敌人的动向。如果一旦被敌人发现,鸵鸟会奋起反击。它倚仗高大的身躯和强劲的腿,可以跟土人锋利的标枪较量,狮子、猎豹等猛兽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使它毙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鸵鸟在十二生肖是指哪个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