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自我炒作为什么没有人请她们拍电影电视剧?网红长得不漂亮所以不能当明星吗?网红方媛,开米

【摘 要】 文章对“网红”的概念和现象进行梳理,对大学生对“网红”的了解、认知、态度等进行分析。调查发现,“网红”会影响到大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他们也能意识到它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危害。提出“提出消除“网红”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應对措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教育者的网络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发挥的疏导功能。

【关键词】 “网红”;大学生;价值观

当前,随着网络媒介传播的更加便捷,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最终进入自媒体时代。“网红”正是借助自媒体传播媒介的这一特性而衍生发展起来,它不仅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大学生作为一种年轻的群体,很容易受到这种网络现象的影响。“网红”即是“网络红人”的简称,具体含义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行为而被广大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究其原因,是由于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网红”现象助长了大学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激发了大学生的拜金主义消费观、衍生了大学生的庸俗主义审美观,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二、大学生对“网红”的认知分析

在自媒体环境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升预见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紧跟时代脉搏,归纳总结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有针对性的做出回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为了了解“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对“网红”的认知、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向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男生人数占总人数62%,女生48%。

1、大学生对“网红”的了解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网红”有所了解,调查显示:对“网红”非常关注,经常搜索相关信息占被访者的3.5%;偶尔看到会注意一下占59.5%;几乎不了解占24%。

了解“网红”的渠道主要状况为,朋友推荐占被访者的5%;各类直播平台占16.5%;新浪微博占 17%;聊天软件占12%;抖音、秒拍等视频平台等占20%;其他占15%。可见,大学生对“网红”熟知的渠道主要来自网络新媒体。

2、大学生对“网红”的认知

调查显示,提及“网红”,您的第一印象这一问题,认为是逗趣型占34.5%;才华型占10%;科普型占1%;主播型占37.5%;明星型占9.5% ;推销型占8%。

“网红”现象产生的原因,被访者认为是社会泛娱乐现象的发展占5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占21.5%;网络推手的组织策划占27.5%;个人自身的努力占8.5%。

大学生认为“网红”,具有榜样作用占10.5%;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占2%;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占31.5%;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日常休闲娱乐占60%。

3、大学生对“网红”的态度

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网红”类型,时尚达人占23.5%;萌宠达人占8.5%;美食达人占14.5%;游戏达人占29.5%;搞笑达人占43.5%;读物达人占12.5%。

“网红”吸引大学生的原因在于,行为占9.5%;生活态度占14%;流行语占6.5%;其他占32%。

“网红”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影响在于穿衣打扮占被访者15.5%;购物方式占7.5%;思想价值占15.5%;语言习惯占58.5%。

“网红”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在于使大学生盲目追星占11.5%;给大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占19%;激励人努力向前,具有正能量占9%;只是一种网络文化,没必要另眼相待占60%。

有11%的大学生认为“网红”会对自己价值观有影响,一般会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我会重新审视一些事件;34%会给自己带来新角度的思考;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占47.5%。

有2%的大学生非常渴望成为一个“网红”;有点想尝试占18% ;只想好好做自己,不像做“网红”的占 68.5%。

4、大学生“网红”低俗化的认知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网红”低俗化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挑战道德底线占47%;碰触法律红线占32.5%;误导职业价值观占47.5%。

认为造成“网红”低俗化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快速变革使人迷失自我占10.5%;单纯的物质追求导致拜金主义占 49%;网络角色的虚拟化弱化道德意识占46% ;网络法制的不完善致不到位占40%。

5、“网红”在大学生中不良影响的治理对策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治理“网红”不良影响的对策主要有,政府部门引导网络平台管理占32.5%;强化校园教育,端正学生价值观占30.5%;鼓励学生自律,甄别不良“网红”占48.5%;加强“三观”教育,打造正能量“网红”占49%。

可见,“网红”会影响到大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他们也意识到它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危害,他们所接触的“网红”真正能在生活中起到正能量作用的比较少,诸多还是娱乐化的影响。

三、消除“网红”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红”的日益盛行,对于大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很强的煽动性,容易使他们的价值观趋于世俗化和功利化,调查发现,很多“网红”为了一夜成名,无视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这种不择手段的走红现象势必会给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成形阶段,每天各种负面的网络信息冲击着他们的眼球,久而久之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举止,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变“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专长、有特长的“网络红人”加以善待和呵护。“网红现象”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价值输出中,不仅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还有很多输入内容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冲击主流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因此,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推动“网红”输出的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2、提升教育者的网络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就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教育氛围。要不断建立健全具有高技术信息管理的教师队伍体系,提升自身对网络文化的有效识别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针对“网红”所输入的不良信息和安全隱患,高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提高大学生对扭曲价值观的辨识能力,意识到快速成名存在的虚假、追求功利出现的隐患和浮躁浮华造成的后果,彻底摒弃不良价值观。

3、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首先,大学生作为接受了系统教育的群体,应当培养其自律意识,清楚“网红”的视频、图片、文字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不能沉迷于此不可自拔,应当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社会实践上面,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当前,网红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人通过作秀、炒作等方式出名,但也有一些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为广大网友所熟知,大学生在关注“网红”时,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学会甄别不良网红。

4、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功能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于疏而不在于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扮演好大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一角色,通过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正面对待“网红”现象,可以充分让大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和想法,但是要注意方向的引导,不能让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网红”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大学生通过运用自媒体获取信息的机会不断增多,利用自媒体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努力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有效的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1] 谢晨琳,“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2] 谢文,“网络红人”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冯 欢(1984.6—)女,陕西榆林人,讲师,任职于西安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赴美12年后,罗玉凤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而是内心的折磨:是选择继续挨骂,还是选择有尊严地活着?流量退潮,网红如何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做到平衡,“凤姐”选择了通过考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我第一次看到罗玉凤考上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的新闻时,我感觉是假的,因为该校在全美公立大学中排名第八位,是妥妥的名校。更何况该消息还称罗玉凤选修的是难度极大的微积分和分子生物学呢?

但随后,罗玉凤自己发文证实了确有此事。我的手颤抖了一下,扶了扶跌下来的眼镜,坦白说,这个新闻击中了我。

6月7日是中国高考的首日,没想到罗玉凤却以这样一种方式再次走进国人的视野。

哪怕是再苛刻的网友,对此事也有种天然的包容。

——“读书改变命运”,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值得尊敬!

既然如此,那么“凤姐”早期为何要通过博眼球、造噱头来“证明”自己呢?

她出身卑微、父母离异,长相平庸、工作普通,唯有成为网红,才能让人看到她一步步往上爬的信心和勇气。

尽管在方式上,饱受诟病、极不妥帖。

“凤姐”的疯狂,始于一场征婚活动。

2009年底,上海陆家嘴,25岁的罗玉凤在闹市中印发了数以万计的征婚传单。

这不是一场正常的征婚活动,而是一次赤裸裸的炒作。

因为身高1米45、体重40公斤,长相平庸、自身条件不佳的罗玉凤,开出的征婚条件苛刻得令人发指。

当时天涯论坛网友看到这些征婚条件,不禁悲叹:地球上大概只有6人才符合“凤姐”的征婚要求!

这很疯狂、很魔幻是吗?但这种事在彼时的互联网环境中却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因为媒体缺素材、网友缺话题,两者一“配合”,“凤姐”火了!

火了自然就要上电视,2010年1月27日,江苏卫视《人间》栏目组找到了“凤姐”,录了一期《我要嫁给白马王子》,自我介绍时,“凤姐”语出惊人:

我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目前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

主持人赵丹军闻言顿时失语,无言以对。

思忖良久之后,他才憋出了三个字:这样啊!?

这一期的节目播出之后,“这个有着深邃鼻孔、28颗门牙似如花般震撼人心的女子”,顿时成了话题人物。

网友们戏谑称之为,“无聊时的一大刺激”。

这种“刺激”,不仅刺激到了网友,而且还刺激到了媒体。

“凤姐”的电视首秀之后,媒体一拥而上,争相报道:《中国青年网》刊文《史上最牛征婚女凤姐语出惊人,雷倒众生》,给了罗玉凤头版头条;《荆门晚报》刊文《重庆自信姐雷倒众生》,用网络语言给罗玉凤来了一次纸质版报道;《潇湘晨报》刊文《第18分钟,宇宙因凤姐安静了》,对罗玉凤进行了揶揄和调侃......

而在互联网上,关于“凤姐”的文章、讨论、“名言”、“金句”,更是恒河沙数,不胜枚举、难以罗列。

在整个2010年,“凤姐”将中文社交媒体搅合得天昏地暗,把网友和媒体们雷得外焦里嫩。

2010年5月20日,青海卫视的《嘎嘣爆米花》栏目组邀请到了“凤姐”。本以为“毒舌”涂磊和“凤姐”的过招会火花四射,哪知刚一开场,“凤姐”就让涂磊吃瘪了。

按照惯例,主持人通常会让嘉宾先介绍一下自己,没想到“凤姐”让涂磊先介绍一下他自己。

我叫涂磊,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

反应极快的“凤姐”顿时明白涂磊话里有话,立即反击:

我想问一下:你现在是处在发病期,还是处于正常期?

一忍再忍的涂磊终于忍不住了,这期节目刚录一半,涂磊就以“随时会发病”为由愤怒退场,其他两位嘉宾也无法忍受“凤姐”的狂妄和自大,早早离场。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凤姐”此次碰壁之后,并没有停止疯狂,而是开始疯狂地“碰瓷”娱乐圈的明星。

2011年2月,“凤姐”突然在社交平台上高调示爱陈冠希:

陈冠希气不打一处来,回怼道:

这看似一次简单的互动,却在娱乐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将大S、小S、汪东城、蔡卓妍、钟欣潼、张柏芝等多位明星艺人悉数卷入。

不嫌事大的“凤姐”随后又撩拨余文乐——嫁给陈冠希不成,那就嫁给你吧!

吓得余文乐连忙拒绝——但我不爱你啊!

这场中文社交平台的“大乱斗”甚至还“破圈”了,连吃瓜的苍井空都忍不住用日语吐槽:

深谙炒作之道的“凤姐”,通过制造反差、“碰瓷”名人、撩拨明星,三言两语就攫取到了巨大的流量。有人深以为耻,觉得“凤姐”毫无底线,而她自己却觉得这就是她实现人生逆袭的“杀手锏”。

父母离异后,她的母亲总是跟她唠叨:“你要认命,这就是你的命!”

“凤姐”不仅不以为然,而且还认为母亲是故意跟她为难,堵死了她的“上升通道”——“我是个从未感受过亲情的人”!

1985年出生于重庆綦江县(现綦江区)赶水镇的罗玉凤,并没有像她的很多同村玩伴一样早早辍学去南方工厂打工,早早地结婚生子。

在单亲家庭中度过童年和青春时光的她,不仅读了中专、还考上了大专,甚至还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每每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凤姐”都很严肃,也很认真:我写的诗像顾城,我写的文章像鲁迅。

尽管有点托大的成分,但是也不能说“凤姐”没有一点文学天赋。

比如,陕西著名的文学杂志《延河》就曾发表过“凤姐”的一首诗,《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世界》:

晨光中,一只刺猬招摇过市
所有树叶开始朝一个方向聚拢
我怀念 我怀念 逝去的夏天
我的河边有鹅卵石的睡眠
而阴冷在下一个秋天来临

该诗的编辑是这样评价此诗的:

不带任何偏见地说,这首诗写得还不错,可以看出作者受到了顾城等“朦胧诗人”诗作的影响。

纵使后来“凤姐”臭名昭著、恶名远扬,该杂志坚持没有下架这首诗,并笃定地认为“凤姐”尽管为人很“恶俗”,但这首诗却很纯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而事实上,“凤姐”对文学的喜爱,正是导致她不安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渴望自己能够像顾城、海子、博尔赫斯、鲁迅那样妙笔生花,被人追捧,甚至通过写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现实总是很残酷的,当互联网的浪潮来临时,传统文学写作遭到了极大的挑战。曾结交过很多诗友、参加过很多线下文学聚会的“凤姐”在屡屡被轻视、被打压之后,选择了最激烈、最便捷的方式——炒作!

“凤姐”深知靠她那点文学才华想要出人头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要靠炒作才能引发关注。因为在她之前,“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红已经“打好样”了。

所以,在上海的家乐福超市里,“凤姐”的打工生活不止是压抑和沮丧,还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而这希望,正是互联网给的。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之际,初次代网红“争奇斗艳”之时,不少平凡甚至平庸的男男女女一夜成名,让“凤姐”大受刺激。

2006年10月15日,艾晴晴宣称用一根别针在100天内换一栋别墅之后,引来“童话大王”郑渊洁下场。“照葫芦画瓢”的“凤姐”主动联系到“别针换别墅”的幕后团队,请对方帮忙炒作,对方看到“没颜没钱”的“凤姐”之后,无情地拒绝了她。

可2009年11月9日,河北男子李云龙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求婚宣言”,让该营销公司找到了“热点”,双方一拍即合,“凤姐”横空出世了!

所以,表面上看“凤姐”的走红是偶然的,实际上则是炒作使然。就好似她在《人间》节目中找的所谓前男友和现任一样,你以为是现实,实际上则是有剧本的故事。

只是高明的“凤姐”是一位营销大师,没有让人看出营销的痕迹而已。

2011年2月,发生元官方突然官宣以100万元聘请“凤姐”代言旗下一款洗发水,舆论一片哗然。

不仅消费者声称将会拒用该品牌,而且连该公司的员工还发起了“抵制凤姐、捍卫品牌”的活动。

尽管双方最终的合作告吹,但是也从侧面彰显出了“凤姐”的变现能力。

实际上,早在2010年“凤姐”频频参加电视节目的同时,她就已经开始代言产品了。

业内曾有人保守估计:“凤姐”当时的出场费在10万左右,代言费在30万左右。

现在你来看这个赚钱能力似乎不值得一提,可在当时的初次代网红群体中,无出其右者。

可是恰恰正是因为此,因为德不配位、德不配收,“凤姐”的好日子到头了。

就在“凤姐”疯狂捞金之时,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朱虹在做客华中师范大学时公开批评“凤姐”,怒斥“低俗文化”大行其道,应该坚决叫停。

与“凤姐”一同遭殃的,还有《非诚勿扰》中“宁愿坐在宝马车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等人,这些低俗网红,终于引起了公愤。

2010年,在东方卫视《上海达人秀》的上海海选现场,“凤姐”突然亮相,现场一片嘘声,刚表演仅30秒的“凤姐”,当即被评委叫停,随后被一位现场观众扔鸡蛋。

这颗鸡蛋砸醒了“凤姐”,她知道自己的线下捞金之旅结束了。

当出人头地变成令人嫌弃之后,“凤姐”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

当功成名就的她回到母校,等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保安的驱赶时;当亲戚朋友像躲避瘟疫一样地躲避她时,“凤姐”不由得悲叹:“他们像是在驱赶、躲避什么令人不愉快的生物”。

于是,“凤姐”开始转战线上,不仅挑战了人性,也否定了很多常识。

最终,在人人喊打中,“四面楚歌”的“凤姐”远走美国。

在异国他乡,“凤姐”不仅不受美国人待见,而且还不受当地华人待见。

无奈之下,“凤姐”在韩国人开的一家美甲店里,当起了洗脚工。

2014年,“凤姐”故技重施,像样复制当年她在上海陆家嘴征婚的噱头,在美国征婚,并公开宣称将要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与奥巴马一教高下。

美国网友毫无反应,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炒作失灵后,“凤姐”尝试过另谋出路。

2015年4月,“凤姐”计划美容创业、融资1000万,失败;2015年7月15日,“凤姐”签约凤凰新闻,第一次尝试用真诚严肃的态度和网友交流,但双方仅维持了一年的合作;2016年,“凤姐”入驻自媒体,仅一篇《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打赏就高达20万,但最终却被网友举报到封号;2019年,“凤姐”点评华为,微博账号被封......自此,这个初次代网红,彻底被中文社交平台抛弃了!

如果仅仅只是博眼球、造噱头式的炒作,“凤姐”大抵也会像其他初次代网红一样自然地销声匿迹,可这个矮小的女子却有着一向异于常人的天赋——她想做什么就一定会去做,且有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

“凤姐”初到美国时,连基本的英语口语都不会,但是她却顽强地独自生活了12年;她称自己要努力考大学,网友们不禁莞尔,像是听天方夜谭,可她终究还是考上了。

从重庆到上海再到美国,从网红到洗脚工再到大学生,“凤姐”终于醒了,就好像她曾在直播中表露心迹一样:

美国梦其实不好做,可能连狗都不如。

37岁考上美国名校,她本人也并没有骄傲,因为她深知自己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而有些代价,是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毕竟,对于罗玉凤而言,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

【深圳商报讯】(记者 常舒艺)上周,V微博影响力大会在京举行,十大微博网红现身,引网友追逐。加上近日,郭富城在微博自爆恋情牵手照,由于对方是网红模特的身份,网红一词瞬间变成了最敏感、讨论最多的话题。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网红的——“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与网民的审美、娱乐、刺激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是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及受众心理需求等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网红对年轻人的心理和生活影响不可忽视,逐渐改变现在人的审美观、消费观甚至择偶观。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分析网红现象及趋势的文章,类似《我的店铺为什么死在了网红变现这条路上》、《谁还关注网红和老男人》、《奶茶妹妹,第一网红的品牌符号学》等。在大浪淘沙的网红时代,“前浪”分分钟死在沙滩上,网友追逐维持新鲜话题的热度不超过三天。

所谓爆款,是指淘宝上便宜、热卖、趋同的服装款式。此类网红一般背后皆有团队策划推手,通过包装、炒作、制造热点话题引起网友关注,带有一定经济目的。微博认证通常为“知名模特”、“签约艺人”,顺带附加一条淘宝链接,朋友圈卖面膜是标配。网友们如此形容自己同这类网红的差距:“我离网红也就三万支玻尿酸的距离”。

此类网红以整齐划一的整容脸以及不明来历的名牌豪车,在只看脸的网红经济时代,淘宝爆款网红在网络上成为了某种难以说清的负面符号。

具备特立独行的人物历程、夸张的外表、出众的才华,这些在平时生活中难以接触的个体通过网络平台的点击转发,也成为一种网红。第一代网红“凤姐”罗玉凤,在美国走了一圈后,如今不但是凤凰客户端签约主笔,近日还成为天使投资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除此之外,在某一专业具有影响力、话语权,以及具备相当特殊才艺的微博大V们,如最早从网易博客走红的时尚自媒体“呛口小辣椒”、以留几手为代表的段子网红等人,他们拥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也是商家和各种论坛邀请的对象,还会定期发放福利给自己的粉丝,通过圈子转发积攒人气。

已嫁给京东老总刘强东的章泽天,是不经意走红的著名案例,当时被南京外国语的同学们上传了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一夜成名,被全国宅男称之为“奶茶妹妹”。这种不经意被网友意外挖掘出的草根,多是因为一张照片而爆红网络,从此人生发生巨大改变。奶茶妹妹走红后,“天仙妹妹”、走秀度娘等人层出不穷,对于这群人而言,后续的自我经营对其影响更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电影好还是电视剧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