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野免打一肖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1.A(细微:指低贱的身份)

2.B(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相当于“因为”。第一个“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第二个‘乃”是副词,相当于“才”)

3.C(A句省略的应是“孟业”B 句省略的应是“州府宫人”,D句省略的应是“高岳”)

4.B(①②句是刘仁之勉励孟业的话,⑤句是高岳称赞盂业有才能)

5.D(D项中“遭到高岳鄙视和讥笑”不合文意,高岳只是在内心轻视他矮小,并笑着不说话)

6 (1)现在我离开,到都城,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2)我禀性很愚直,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他的家庭本来贫寒低微,年青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廉洁谨慎和他同做官吏的几个人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绝而不接受。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处在官府的外面,您在官府的里面,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做中书今,临上路前向元韶陈述说:“殿下您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任用他。其他的人不可信任。”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手说:“现在我离开,到都城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只有坚守正直,希望您自我勉励。”孟业只有一匹马,马因瘦弱而死,元韶认为孟业家贫穷,让州府官人一同吃马肉,想要让他们多偿还钱给孟业,孟业坚决推辞不敢这样做。元韶于是戏笑着对孟业说:“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孟业回答说:“我凭低贱的身份侍奉您,既然不能做有用的事,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后来齐高祖写给元韶的信上说:“典签姓孟的人极能用尽心力为官,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元韶是齐高祖的女婿。刘仁之后来治理衮州,临别时对吏部长官崔暹说:“您这个州的人,只有孟业,应该选拔推荐他,别的人不可信任。”崔暹问孟业说:“您先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使刘西衮(用为官之地尊称刘仁之)如此钦敬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禀性很愚直,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之官。孟业身体形貌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盂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被提升为东郡大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认为这是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不久他因病去世。

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义方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属频岁旱饥,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子良不从。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怀州刺史郭齐宗大惊,因而按之,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道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遂令释之。寻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而进曰:“臣观载籍,此事多矣。或谓:天阵,星宿孤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以臣愚见,谓不然矣。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战?”高宗甚嗟赏之。及对策,擢为上第。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及引辞,则天曰:“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即日使入阁供奉。前后赐绢千余匹。五迁正诛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初,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   师事:用师礼对待。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贫馁:贫苦饥饿的人。

C.仍充宣慰吐蕃使     充:担任。

  D.不意乃在朝列       意:意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   及对策,擢为上第

  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C.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D.不意乃在朝列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  丧毕而去:办完丧事才离开。

  B.怀州刺史郭齐宗大惊,因而按之  因而按之:于是审查他。

  C.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   各何谓:各位有什么见解。

  D.及引辞,则天日     及引辞:等到引见告别。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员半千胆识出众的一组是

①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②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

③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⑤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⑤     D.①④⑤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半千青年时与何彦先拜著名学者王义方为师学习,王义方认为员半千是很难得的人才。

  B.员半千任武陟县尉,他劝县令开仓救灾民而不听,后趁县令不在开仓发放灾民粮食,此举受到上级官员薛元超的赞赏。

  C,在唐高宗询问应举的人军事问题时,员半千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军战最重要的,他的见解受到皇帝赞叹。

  D.员半千任宣慰吐蕃使,他被引见告别时的言行引起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决定留下他,后来他受到重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

(2)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

2.C(A项两个“及”都是连词,相当于“等到”。B项两个“以”都是表示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C项第一个‘其”是表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不出;第二个“其”是代词,相当于“其中”;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相当于“竟”)

3.C(“各何谓”即“各谓何”,是“各指什么”之意)

4.B(①句是王义方赞员半千贤良有才能,④句是员半千回答策问优秀,⑤句是武则天说员半千贤良有才能)

5.D(“他被引见告别时的言行引起武则天的重视”不合文意,武则天对他说的是“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说明很早就知道他贤良有才能)

6.(1)您的百姓受灾不能救助他们,却使一个县尉对百姓做了好事,难道不惭愧吗!

(2)出使境外是小事,不值得烦劳您,您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

员半千本名余庆,是晋州临汾县人。青年时与齐州人何彦先一同用师礼对待学者王义方,王义方重视并称赞他,曾经对他说:“五百年出现一个贤人,您可以承受这样的话。”于是改名半千。等到王义方去世员半干与何彦先都穿上丧服,办完丧事才离开。上元初年,参加八种科目的科举考试,后被任命武涉县尉。适逢多年旱灾饥荒,员半千劝县令殷子良开仓来救济贫苦饥饿的人,子良不听。恰逢子良到州府去了,员半千便发放粮仓粮食来供应饥民、怀州刺史郭齐宗对此很吃惊,于是审查他。此时黄门侍郎薛元超做河北道存抚使,对郭齐宗说:“您的百姓受灾不能救助他们,却使一个县尉对百姓做了好事,难道不惭愧吗!”立刻下令释放员半千。不久,员半千又参加岳牧(岳牧,指封疆大吏)科举考试,唐高宗来到武成殿,召集几个州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亲自问道:“兵书上所讲的天阵、地阵、人阵,各指什么呢?”员半千越过等次进前说:“我看了书籍,这方面的事情很多。有的说:天阵,是像星宿孤立若虚;地阵,是指山川阴阳向背;人阵,是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按照我的见解,认为不是这样。军队出战靠道义,像天及时落雨滋养庄稼一样,得到上天的赐命,这是天阵;军队重在有充足的粮食,一边耕种一边作战,得到土地的好处,这是地阵;善于用兵的人,能使三军将士像父子兄弟一样,得到人的团结和睦,这是人阵。离开了这三条,凭什么作战呢? ’高宗听了非常赞赏他。等到回答策问,提拔为优等。垂拱年间,多次补任左卫胄曹,依旧担任宣慰吐蕃使。等到引见天子告辞,武则天说:“我很久就听说你的名字,认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出使境外是小事,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当天就让员半千进入朝廷官署做供奉官员。前后赐给他千余匹绢。五次升官做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初年去世。

乐广字彦铺,南阳清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王戎为荆州刺史,乃荐为秀才。后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厅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玠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玠回:“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玠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后汉书.乐广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冲约,有远识     冲约:谦和节俭。

  B.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   亲客:亲属客人。

  C.沉疴顿愈       沉疴:长久而重的病。

  D.前尹多不敢处正寝     正寝:住屋的正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

  B.王戎为荆州刺史,乃荐为秀才        

C.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复置酒于前处

D.广问其故,答曰     广乃告其所以

4.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B.广闻故,命驾为(玠)剖析之。

  C.人有过,(人)先尽弘恕。

  D.使人掘墙,(广)得狸而杀之。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乐广明理不受迷惑的一组是

①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

②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尝问广梦,广云是想。

⑤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

③左右皆惊,广独自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6 .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乐广青年时孤贫。后寄居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他很有见识,能用简明的话透彻分析事理。被荐举做官,受到几位名人的称赞。

  B.乐广做河南尹时,一位客人饮酒见杯中有蛇,后因心中厌恶而生病。乐广分析验证是当时厅事壁上画有蛇的兽角的影子映在杯中所致。

  C.卫玠儿童时曾问乐广梦的成因,乐广认为是心有所想,或凭借一定事物而联想所致。卫玠苦思成病,乐广亲自去为他治病。

  D.乐广为官治政能功在长远,论人能先称人之长,恕人之过。河南官舍闹妖怪的事,他不听信,经观察后发现是一野狸猫作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2)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

13.B(亲客:亲近的客人)

14.D(A中第一个“以”是表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省略了介宾“此”。B第一个“乃”是“于是”,第二个‘乃”是“竟”。C第一个“复”是“再”,第二个“复”是“又”。D两个“其”都是代词,“那”指那件事)

15.B(A 句省略的应当是“我”C 句省略的应当是“乐广”对句省略的是“人”)

16.C(①句是笼统说乐广有见解和性情淡泊,②句是卫瑾称赞乐广的文采,⑤句是乐广的做事态度。有①②③的项不选)

17.C(“乐广亲自去为他治病”不合文意,应是去为他剖析做梦的事,使他病好了)

18.(1)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来使别人内心满意。

(2)凡是他评论人,一定先称赞那个人的长处,于是他的短处不说而自然显现了。((1)善:善于。每:常常。约言:简明的语言。厌:满足。(2)论:评论。长:长处。短:短处。见:显现)

乐广字彦辅,是南阳清阳人。他的父亲很早去世,乐广孤单家贫,寄居在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没有人了解他。乐广性情谦和节俭,有远见。很少有贪图享乐的要求,与人无争。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来使别人内心满意,他不懂的事,就沉默不说。王戎做荆州刺史,于是推荐乐广做秀才。后朝廷征召他为太尉掾,调任太子舍人。尚书令工灌见到乐广,认为他是奇才,说:“自从过去的几位贤人去世之后,常常恐怕精微的语言将要断绝了,可是现在竞又在您这里听到了这样的话。”卫灌命令几个儿子到乐广那里去,说道:“这个人是人中的清水明镜,见到他会感到他的如玉石的光彩,像是云雾散开看见了青天一样。”王衍对自己说:“我与别人说话很简要,等到见了乐广,便觉得自己很繁琐。”后乐广调出朝廷补任元城县令,后提升中书侍郎,调任太子中庶子,历任侍中、河南尹。曾经有一位乐广很亲近的客人,分别很久不再来,乐广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说:“先前在您那里,承蒙您赐酒,正想喝酒,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在当时河南官府办公大厅墙上有兽角,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杯中的蛇就是兽角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先前的地方,对客人说:“酒杯中又有什么东西,见到没有?”回答说:“见到的东西像先前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杯中蛇影的原因,客人一下子疑心消除了,很久的重病顿时好了。卫玠还是个儿童时,曾经问乐广梦的成困,乐广说梦是心中所想。卫玠说:“精神和形体都没有接触的事物却梦见了,难道这是心想吗?”乐广说:“这是凭借一定事物而心想。”卫玠思考此事经过一个月也没想通,于是因为这个生了病。乐广听到他生病的原因,让人驾车前去为他剖析做梦这件事,卫玠的病立即好了。乐广感叹说:“这位贤人胸中应当一定没有什么重病!”乐广在官任治理政事,没有当时的功绩声誉;然而每次他离开职位,留下的仁爱被人们思念。凡是他评论人,一定先称赞那个人的长处,于是他的短处不说而自然显现了。别人有过失,他先最大程度地宽恕,这样后来善恶也自然很清楚了。在他当河南尹之前,河南官府的房子多闹妖怪,先前的官长多不敢住正房,乐广居住那里毫不疑惧。曾经房子外面的门自动关闭,他身边的人都惊惧,乐广独自像平常一样。乐广观察到墙上有孔,让人挖掘墙孔,捉到一只野狸猫,把它打死了,那些妖怪之事也没有了。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 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令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                                          

(《北史.列传七十》)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莫不重其性命           

C.昼夜读佛经             

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   ②以金鎞疗其祖目

B.①乃以杖击其头       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C.①祖异而舍之         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其祖丧明三年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谓其贪戏             

B.(张元)将欲更弃之

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         

D.(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

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  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   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化日之下”。

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

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

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2)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1.D(古代的“博士”与现代的“博士”内涵不同)

2.C(A介词,表方式,相当于“用”B副词,相当于“就”C①代词,指张元②代词,指杏D代词,他的,指张元的)

4.B(①表现其讲礼仪,⑤表现其仁爱之心)

5.A(“张元小时贪玩”文中没有根据,属无中生有)

6.(1)稍稍涉猎经史,但是却精通佛家经典(2)如今被人抛弃而死,是不合乎道义的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祖父张成,代理平原郡太守。父亲张延俊,在州郡做官。逐步升迁为功曹主簿,都因非常纯朴而受到乡邻的推崇。

    张元生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只稍稍涉猎经史,却精通佛家经典。六岁那年,他的祖父因为夏天中午炎热,想把张元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怎么也不肯听从。祖父说他贪玩,就用手杖敲打他的头说:“你为什么不肯洗浴?”张元回答说:“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我不能随便把身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祖父感到惊异就放了他。

南边的邻居有两棵杏树,杏子熟后有许多落在张元家园中。其他许多小孩争着拣杏子吃,张元拣到杏子,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村头小路上有一只被人丢弃的狗仔,张元就把它拣回家豢养。他的叔父愤怒地说:“养这个东西干什么?”抓起狗仔想再次把它扔掉。张元回答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重视它们生命的。如果是上天所生,上天所灭,那是自然的法则,如果被人丢弃而死,那就不符合道义了;如果看见了而不收养,那就是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我才把它捡回来喂养。”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准许他喂养。不久,就有一条母狗衔着一只死野兔放到张元面前,然后走开。

张元十六岁时,他的祖父已经失明三年了。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昼夜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后来他诵读《药师经》,见有“盲人得以复明”的话,就请来七个僧人,点燃七只灯,七天七夜诵《药师经》,做道场。每人都说:“天人师啊。张元作为孙子不孝顺,使祖父失明,如今用烁光普照法界,希望祖父的眼睛能够见到光明,张元请求代替祖义失明。”像这样作了七天道场,张元夜里梦见一个老翁,用金鎞治疗祖父的眼睛。梦中他欢喜跳跃,于是就惊醒了,张元就把梦中的情景告诉家里人,过了三天,祖父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后来,祖父卧病两年,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不脱衣帽,早晚服侍。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而后复苏。同他的父亲一样,三天滴水未进,邻里都感叹不已,认为张元很奇异。县里的博士杨轨等二百多人把张元的事情上报,皇上下诏令表彰其家族。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成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十九.陈思王植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论:评论。

  B.每进见难问               难;诘难。

  C.饮酒不节                 节:节制。

  D.公车令坐死               坐:判罪。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使各为赋           ②故遂定为嗣

B.①应声而对           ②而植任性而行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    ②于是以罪诛修

3.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甚异之          ②植既以才见异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4.对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5.太祖诛杀杨修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杨修是曹植的羽翼之一,引起太祖的狐疑。

B.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祸变。

C.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

D.杨修是政敌袁绍、袁术的外甥。

6.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1.A(“论”指《论语》。诗论,泛指经书)

2.C(C所:助词,用在动词前,表示“……的”。A项为:写作/成为、作为中项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表转折关系,然而。D项以: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凭借手段,捏造)

3.B(①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惊异。②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特别(被)看重。③之,这里指曹植。④之,这里指曹丕)

4.B(A项性格随和,平易近人,与能不能被立为太子关系不大C 项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说曹丕的好话,挑拨离间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对项此项为立曹丕为太子之后的事)

5.A(杨修等人辅佐曹植,正是曹操当初犹豫不决屡次想立曹植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6.(1)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论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只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求人代笔呢?

(2)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接受命令,曹操于是很懊悔的罢免了他。((1)但:副词,只。倩人:求人代笔。(2)受命:接受命令。罢:罢免)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求人代笔呢?”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非常赞赏。曹植天性随和平易,不抖威风摆架子,他使用的车马、自身的装饰打扮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话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令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语言又不谨慎检点,饮酒也没有节制。而以后成为文帝的哥哥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他,曹丕懂得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意,善于装模作样曲意逢迎,赢得人们的良好印象。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有一次,曹植曾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并且更因为他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唤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于是很懊悔的罢免了他。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②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③,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④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⑤,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总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注]①伶:戏剧演员。梨园部:戏班。②新安:郡名。贾:商人。③肆:指戏台。④《鸣凤》:即《鸣凤记》,明王世贞所作传奇,写明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和奸相严嵩斗争的故事。⑤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指曲调。⑤论河套:争论收复河套地区的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半奏,引商刻羽        迨:等到。

  B.已易衣遁矣              易:变换。

  C.而华林部独著            著:出名。

  D.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梨园以技鸣者     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

B.东肆则马伶       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C.坐客乃西顾而    乃竟辍其技不奏

D.而其最著者二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迨半奏,(马伶)引商刻羽

  B.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马伶)乃竟辍其技不奏

  C.今日幸为(我们)开宴,招前日宾客

  D.察其举止,聆其语言,(昆山相国)久而得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马伶技艺大增的一组是

①去后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

②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④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⑤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时金陵戏班技艺有名的大略有几十个,名气最大的是兴化班和华林班。有一次新安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举行大会演,而且都演《鸣凤记》。

B.演出一半时,两个戏班的演唱都受到称赞。后来华林班的李伶由于演严嵩相国技艺高妙而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兴化班的马伶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毕变换服装逃走。

C.将近三年以后马伶归来,他请求新安商人再与华林班会演《鸣凤记》。这次演出马伶演严嵩相国技高李伶,兴化班的演出超过了华林班。

D.当华林班的艺人问及马伶从哪里学艺而超过技艺高妙的李伶时,马伶说出了自己远走京师,当昆山顾相国门卒三年,观听其举止语言,而终于提高演艺的经过。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2)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

2.C(A第一个“以”是介词“凭”,第二个“以”是“以人”之省,是介词“用”。B第一个“则”是“就是”,第二个“则是表承接连词“就”。C两个“乃”都是“于是”.D第一个“而”是表转折,第二个“而”表承接)

3.C(A句省略的当是“两个戏班”在句省略的当是“兴化部”,D句省略的当是“我”)

4.B(①②④是马伶学艺归来后所做的非演艺方面的事,只有③⑤(从侧面写出了其技艺大增)

5.B(B项“演出完毕变服装逃走”与文意不合)

6.(1)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远远超过了华林班。(2)观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言语,我时间久了就学到了。((1)是日:这一天。远甚:很远。(2)察:观察。聆:聆听。得之:学到了)

姓马的艺人是金陵(今南京)戏班里的。金陵是明朝的留都(迁都后置官留守),皇帝祭孔社稷之神的地方和百官都有,又是太平昌盛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求得欢乐。那些年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的士女,人多得脚碰脚。戏班凭技艺有名声的大约几十个,而其中名声最显著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班,一个叫华林班。有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两个班子举行盛大会演,普遍邀请金陵的贵客、文人以及那些美丽的妇人、文静的秀女,没有谁不来到。安排兴化班在东面的戏台,华林班在西面的戏台。两边戏台都演唱《鸣凤记》,就是写杨椒山先生故事的。等到演唱一半,艺人发声歌唱各种曲调,声音高低快慢,一并受到观众称赞。当演到两个相国(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之事时,西面戏台上演严嵩相国的是姓李的艺人,东面戏台上就是姓马的艺人。这时座位上的客人就向西面看而赞叹,有的大声呼叫让人拿酒,有的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戏台,头不再向东看。不久再往下演唱,东面的戏台上不再能够演唱终了。问其中原因,原来姓马的艺人因技艺在姓李的艺人之下而感到羞耻,已变换衣服逃走了。这个姓马的艺人是金陵擅长演唱的人,他离开以后,兴化班又不肯擅自用别人替换他,于是竞然停止技艺不演出,因而华林班独自声名显著。离开以后将近三年马伶回来了,他四处告知他的老伙伴,向新安商人请求说:“现在希望为我们举行宴会,邀请前次那些宾客,我们愿意和华林班再演出《鸣凤记》,献上一天欢乐。”演出开始以后,不久演到两个相国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之事,姓马的艺人又扮演严嵩相国出来了。那个姓李的艺人忽然惊叫出了声,他爬着向前,自称弟子。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远远超过了华林班。这天夜里,华林班的艺人拜访这个姓马的艺人,说:“您是天下擅长演技的人,但是无法取代姓李的艺人。姓李的艺人演严相国达到了极点,您又从哪里学到了技艺超出他之上呢?”姓马的艺人说:“本来如此。天下的人无法取代这位姓李的艺人,而这位姓李的艺人却又不肯教我。我听说现在的相国昆山顾秉谦,他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就跑到京城,请求当他的门卒三年,每天在朝房侍奉昆山相国,观察他的举止,聆听他的言语,我时间久了就学到了,这是我拜认老师的经过啊。”华林班的艺人一起围着他下拜,然后离开。

陈瓘字莹中,闽人。有学问,年十八登进士甲科。绍圣初用章荐,为大学博士。先是之妻尝劝无修怨,作相,专务报复,首起朋党之祸。妻死,悼念不堪。莹中见容甚哀,谓曰:“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盖讥之报怨也。以为忤,不复用。曾布为相,荐莹中为谏官,为都司。蔡卞据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实录》,曾布亦主熙宁、元丰之政。莹中上布书,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及论时政之不当。时布又以为忤,出之。莹中为谏官时,为上皇极言蔡京、蔡卞不可用,用之决乱天下。蔡京深恨之,屡窜谪。例用赦放归,犹隶通州。一日,莹中之子走京师,言蔡京事。诏狱下,明州捕莹中甚急,士民哭送之,莹中不为动。既入狱,见其子被系,笑曰:“不肖子烦吾一行。”蔡京用酷吏李孝寿治其事,孝寿坐厅事帘中,列五木于庭,引莹中问之。莹中从容曰:“蔡京之罪,某实知之,不肖子不知也。”多求纸自书。孝寿惧,以莹中为不知情,即日放归,再隶通州,其子配海上。莹中撰《尊尧集》,今行于世。靖康初,不及大用以死,特赠谏议大夫。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惇之妻尝劝惇无修怨    修怨:报复仇怨。

  B.用之决乱天下             决:决定。

  C.蔡京深恨之,屡窜谪      窜谪:贬职流放。

  D.见其子被系               系:拘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讥惇之报怨也      及论时政之不当

  B.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   不及大用以死

  C.为上皇极言蔡京、蔡卞不可用   莹中不为动

  D.既入狱,见其子被系    蔡京用酷吏李孝寿治其事

3.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惇作相,专务报复      专务报复:专门做报复的事情。

  B.公与其无益悲伤        无益悲伤;对身体没有好处地悲伤。

  C.不肖子烦吾一行        烦吾一行:使我烦恼一次。

  D.蔡京之罪,某实知之    某实知之:我确实知道它。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莹中正直无私无畏的一组是

①绍圣初用章荐,为太学博士。

②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

③曾布为相,荐莹中为谏官,为都司。

④莹中上布书,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及论时政之不当。

⑤蔡京之罪,某实知之。

③靖康初,不及大用以死。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章惇推荐陈莹中做了太学博士,但陈莹中还是借机讥讽章在政事上报复仇怨的做法。

B.曾布推荐陈莹中做谏官,陈莹中议论曾布主持朝政不当,因而遭到曾布的迫害而流放。

C.陈莹中向皇帝进言蔡京、蔡卞不可用,受蔡京忌恨,他多次被流放,依惯例因赦免而放归。

D.陈莹中儿子到京城说蔡京的事,陈莹中因此被捕,但他毫不畏惧蔡京淫威而书写蔡京之罪。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

(2)蔡京之罪,某实知之,不肖子不知也。

2.A(A中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第一个“以”是表目的关系连词“来”,第二个‘以”是表承接关系连词“就”。C项第一个‘为”是表对象介词“为”,第二个“为”读wei,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项第一个“其”是物主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那”或“这”)

3.C(“烦吾一行”是“烦劳我来一趟”之意)

4.C(第①句是章淳推荐陈莹中为官,第③句是曾布推荐陈莹中为官,第⑥句是说他未及重用而死。这三句不能说明“正直无私无畏”,故有①③⑥的项不选)

5.B(“因而遭到曾布的迫害而流放”不合文意,曾布只是认为陈莹中违背自己心愿,而把他调出朝廷。至蔡京时,则遭迫害而流放)

6.(1)您与其对身体没有好处地悲伤,哪如考虑夫人活着时的话呢?(2)蔡京的罪过,我确实知道,我的不肖儿子不知道。[(1)注意“与其……易若……?”的句式特点。

(2)不肖子:谦称,我的儿子]

陈灌字莹中是福建人。他有学问,十八岁考中甲科进士。绍圣初年因章惇推荐,做大学博士。在这之前,章惇的妻子曾经劝章惇不要报复仇怨,章惇做宰相,专门做报复的事情,首先制造了诬陷别人结为宗派集团的灾祸。章惇妻子死,章惇哀悼思念痛苦不堪。陈莹中看见章惇面容很悲哀,对章惇说:“您与其对身体没有好处地悲伤,哪如考虑夫人活着时的话呢?”这话是讥讽章惇报复仇怨的做法。章惇认为陈莹中违背自己心愿,不再重用他。曾布做宰相,推荐陈莹中做谏官,做都司。蔡卞根据王安石《日录》改写《神宗实录》,曾布也主管施行熙宁、元半时的新法政事。陈莹中呈上曾布书信,说蔡卞尊重私人史书来压制国家,以及议论当时政事不得当。这时曾布又认为他违背自己心愿,把他调出朝廷。陈莹中做谏官时,向皇帝极力进言蔡京、蔡卞不能任用,任用他们一定扰乱天下。蔡京深深忌恨他,多次把他贬职流放。按惯例因赦免被放回,还是隶属通州管理。一天,陈莹中的儿子跑到京城,说蔡京的事。官吏奉诏令关押狱中,州府逮捕陈莹中很紧急,士人百姓哭着送陈莹中,陈莹中没有慌乱惧怕。入狱以后,见到他的儿子被拘囚,笑着说:“你这个不肖的儿子烦劳我来一趟。”蔡京任用酷虐的官吏李孝寿审理这件事,孝寿坐在厅事帘子后,在庭堂上排列着枷、镣、铐等刑具,带来陈莹中审问他。陈莹中从容地说:“蔡京的罪过,我确实知道,我的不肖儿子不知道。”他要了很多纸自己写。李孝寿害怕了,按照陈莹中是不知道实情,当天放他回去,再次隶属通州管理,他的儿子发配到海边之地。陈莹中撰写了《尊尧集》,现在在世上流行。靖康初年,没赶上受重用而死,朝廷特地赠官为谏议大夫。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北周)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使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本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竞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孝闵帝践作,迁民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摘,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之肃遏奸伏,皆此类也。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宇文贵等并来伺候侠。使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幼而聪慧,有异常童              

B.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

C.所掌官物,多有费用                 

D.大司空宇文贵等并来伺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日:“仁者必有勇”   ②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

B.①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   ②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C.①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    ②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

D.①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②贵等还,言之于帝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领乡兵从战沙苑,(乡兵)先锋陷阵。

  B.朝野叹服,(侠)号为独立君。

  C.宗室中知名者,(后生)咸付一通。

  D.帝矜其贫苦,乃为(侠)起宅。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裴侠“清廉风尚”的一组是

①肥鲜不食,丁庸不取。②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③清苦若此,竟欲何为?④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⑤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裴侠曾因作战勇敢,受到(北周)太祖称赞。任河北郡守,他不按郡中旧制享有特殊的权利,清慎奉公,朝野叹服。

B.裴侠撰写先人裴潜传,想让后人奉行先人那样的清公之风。从弟裴伯凤等对他身为高官生活清苦很不理解,从裴侠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

C.裴侠任民部中大夫时,振作精神揭发究查贪赃枉法的奸吏,致使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畏惧而自首隐瞒占用钱财之事。

D.起先裴侠曾生病很疲惫,大司空宇文贵等人前去探望,看到裴侠的房子很简陋,回来告诉了皇帝,引起皇帝同情与关注,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夫清者莅职之本

1.B(A异常:古,与……不同;今,不同寻常。C费用:古,花费使用,动词;今,钱,名词。D伺候:古,探望问候;今,招待)

2.D(A于是B因为C一起D①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②介词,表对象,表示对象)

3.D(A句省略的是“裴侠”。B句省略的是“朝野”。C句省略的是“裴侠”)

4.C(②句是裴侠写祖先传记给族人。⑤句是裴侠严正执法)

5.C(C项“任民部中大夫时”与文意不合,时间有误,应为任工部中大夫时。

6.(1)裴侠自身生活俭朴。

(2)必须自身和名声全都富足。

(3)清廉是担任官职的原则。

(4) 在朝廷上被称赞。(本题翻译,需要注意该句与上下文的衔接及句子的规范性。翻译要点:躬,自身;身名,自身和名誉;本,原则;见,表示被动)

裴侠字嵩和,是河乐解县人。裴侠年幼就很聪慧,跟一般儿童不同。十三岁,父亲去世,他悲哀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像成年人一样。后来州里征召他做主簿,推荐他做了秀才。大统三年,他带领乡兵在沙苑随从作战,身为先锋冲入敌阵。北周太祖称赞他勇敢坚决,于是说“仁义的人一定很勇敢”。后因功提升势位做侯爵,封邑八百户,任命为行台郎中。后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自身生活俭朴,爱民如子,他吃的只有豆麦咸菜而已。官吏百姓没有谁不敬仰他。这个郡先前的制度,那里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肉。裴侠说:“因为嘴和肚子役使人,是我不能做的。”于是全都不用这三十人。郡里又安排三十个成年男子,供郡守役使。裴侠也不把他归入自己的人,全都收取雇佣他们的钱,为官府买马。岁月长久,马于是成了群。裴侠离开官职的时候,一概什么都不拿。百姓歌唱他说:“肥美的鱼肉不吃,雇佣成年男子的钱不要。裴公坚持仁惠,成为世上的标准。”裴侠曾经和几个州的州长太守一起拜见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另外站着,对几个州的州长太守说:“裴侠清廉谨慎遵照执行公事,是天下最好的,现在众人中有像裴侠的人,可以和他一起站着。”众人都默然,没有敢应答的。太祖于是厚重赏赐裴侠,朝廷和民间都赞叹佩服,人们称裴侠是“独立君”。裴侠又撰写了家庭九代伯祖父贞侯裴潜传,认为裴家清谦公正从这时开始,想要让后代遵守而实行。家族中知名的人,裴侠都交给一份裴潜传。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全都做丞相府往,讥笑说:“人生做官进取,应该自身和名声全都富足。你清苦如此,究竟想要干什么呢?”裴侠说:“清廉是任官职的根本,节俭是保持自身的基础。况且我们的先人,世代成就了他们的美好名声,所以能够做到:活着,被朝廷称赞;死了,在史册中流传好名誉。现在我侥幸凭着平庸的才能,不该而得到特殊的待遇,甘心处在那种贫困状况,不是想得到名声。我志向在于自我修养,害怕羞辱了先人。这样反而被嗤笑,我知道还说什么呢。”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孝问帝登基,提升裴侠做民部中大夫,当时有不法官吏,主管管理仓储财物,多年隐瞒贪污达到千万钱。等到裴侠到官任,振作精神,揭发检举,几旬之内,不法的官吏受到惩处,大略没有了这类事情。后来裴侠调任工部中大夫。有个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在府中悲伤哭泣。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掌管的官府财物,有很多我耗费占用了,裴公清廉严明有名声,我害怕遭到罪过责罚,是这个原因哭泣。”裴侠听到这件事,允许他自首。李贵说出隐瞒耗费的五百万钱。裴侠肃清制止潜伏未露的坏人坏事,都像这一类。起初,裴侠曾生病疲惫不振,大司空宇文贵等一起来探问裴侠。裴侠所住的房屋,不能躲避风霜,宇文贵等人回来.向皇帝汇报此事.皇帝怜悯他贫苦,于是为他建房屋给十顷良田。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胸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存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异,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平不苛            苛:苛刻。

  B.未尝笞辱人          笞:抽打。

  C.迁北海太守          迁:升官。

  D.亦安所施            施:给予恩惠。

2.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     

C.可谓淑人君子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笃于故旧  

  B.①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       

②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C.①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②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D.①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邑“廉洁奉公”的一组是

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

②直敞远守剧那,驭手绳墨,胸臆约结。

③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④廉洁守节,退食自公。

⑤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

⑥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邑字仲卿,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他廉洁奉公,深受所辖区内百姓爱戴,因此被提升为北海太守。

  B.张敞非常钦佩朱邑。他曾向朱邑诉说心中的不快,希望自己像陈平、韩信那样被推荐,为国效力。

  C.朱邑位居高官,他将俸禄及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无多余财产,死后,皇上曾赐给他儿子黄金以祭祀他。

  D.朱邑死后,他儿子遵从父亲遗愿,将他安葬于最早为官的桐乡城西的地方,桐乡百姓为他修坟建祠,年年祭祀。

6.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身为列卿,居处俭,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2.C(A故事:古,先例;今,文学作品的一种。B清明:古,清正廉明;今,二十四节气之一。D爱利:古,仁爱安利;今,贪图利益)

3.D(D替/被。A对。B凭借。C依靠)

4.D(②说的是敞的事。③是敞的陈述,没有谈及廉洁之事。⑤陈述的对象是民)

5.A(不是直接升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来野兔欢其行猜一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