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考编到底得罪了谁?

易烊千玺考编,到底刺痛了谁?我担心大部分普通家庭都放错了重点

前几天,易烊千玺考编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各种讨论和争论。

昨天,他宣布放弃进入国家话剧院。

大家都知道,我很少追热点,除了跟孩子相关的。今天也是,不过不是我的两个小孩子,而是和我的学生,大孩子相关的。

最近几年,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选择更稳定的工作。

很多人说,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但就对我们学校这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找不到“想要的”工作,不会降低期望值,宁愿不就业在家闲着或者二战考研。

而他们想要的工作,最多是公务员或者央企、国企类似的“铁饭碗”。不想去大厂,更别提民营小企业了。

20年前,父母逼着我们去考公务员,我们硬挺着脖子不考,说要闯一闯外面的世界。现在不用父母要求,孩子一个个挤破头去考公,以求稳定。

不光我们这样的一般院校,985名校甚至清北都出现这样的“考编”热潮。

去年,清华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有70%的清华学子选择了“体制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工作。

某市公务员的招聘公示中,清北生占了一半,其他入选的也都来自国内名牌大学。

“体制内”这股旋风,不仅席卷各大名校,连偏爱投行、律所、大厂的海归们,也纷纷加入战局。

据统计,2020年就有将近50%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

考公,作为体制内的“香饽饽”,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2022年,公务员联考报名人数达到445万人,国考更是迎来历史新高,达到了212.3万人。

人数激增,必然导致岗位竞争越发激烈。

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数据显示,2022年国考平均竞争比是68:1,热门岗位甚至达到了20813:1。

你没看错,2万多人争一个职位,难度不言而喻。但即便如此严峻的形势,仍然阻挡不了00后考公的热情。

难怪网友们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胡润百富》创始人胡润说:

十几年前,中国教育界的首富是“教英文的”,这几年,中国教育界的首富变成了“搞公务员培训的”。

足以看出,如今的“考公”“体制内”有多火。

可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几年,情况却完全不同。

那时候,正值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时间点,每天都有很多新型创业公司兴起,更有诸多亮眼的“超级公司”出现。

像百度、阿里、腾讯、头条、美团、滴滴,都是年轻人想要去的地方。

因为在大厂工作,不仅代表薪资高、待遇好,更意味着工作有挑战、未来有发展。

要是运气好,跟对了团队,分分钟股权变现,30岁前实现财富自由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那时候的年轻人能拼能闯,相信“只要够努力就能实现梦想”。

考公则只是爸妈那一辈的“心头好”,年轻人却谈之色变、避之不及。

可现如今,情况却发生了180度大掉转。

曾经被奚落的“体制内”, 如今却成了一窝蜂往上扑、挤破头都想端的“金饭碗”。

不信,你可以随便问问身边的00后(尤其是毕业生),相信很多人都会告诉你,他/她想进体制。

我们理解,这样的转变,和大环境有关。

因为疫情,这些年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过得很艰难。

很多实体闭店关门、中小创业公司濒临破产,就连往日的超级公司,也都因为各种原因,开始裁员。

大环境不稳定,个体的心理就会产生紧张不安,甚至是焦虑恐慌的情绪。

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内心无法承受时,就会想要向外界寻求安定、安稳的保障。

于是,收入稳定的体制内,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避风港”。

年轻人向往“体制内”,还因“好工作”太难找。

不管是大厂,还是好一点的企业,都在全方位地卷。

入职前,要“卷学历”。

不管是老牌BAT,还是新贵TMD,连实习生都是清北、985本硕起步。

更别说入职的人了,哪一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才脱颖而出的。

入职后,还要“卷加班”。

这些年,996、007、ICU的新闻和故事,相信大家听了不少了。

虽然后来听说情况有改善,但加班还是常态。在北京CBD,光是晚间加班打车,就要排队1个多小时。

到了季末、年末,又要“卷考核”。

从KPI到OKR,不管标准怎么变,压力始终都在。如果再遇到“35岁危机”,那每天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很多年轻人想要回家考公,还因为大城市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让人心里发慌。

对于很多北漂、沪漂来说,就算工作体面、薪资不错,可当他们想把人生往下推进时,就会遇到重重困难。

户口拿不到,房价贵出天际,就连买车,都可能要摇号N年。

如果样样都搞不定,那结婚、生子、孩子上学,都会成为问题。

拼尽全力,最后仍是他乡。

相比之下,考公不一定有多好,但起码能让人安心。

曾经,年轻人对“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都嗤之以鼻。

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却发现能有稳定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

就像蒋方舟在《圆周派》中说的:

曾经我们对于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屑一顾,不甘于平庸和安稳。但长大才发现,你必须非常努力、非常聪明,才能勉强过上那种“平庸”的生活。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不管是考学还是就业,面对的竞争都比我们当年更加激励、压力更大。

作为母亲,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过得安稳、轻松。和其他父母一样,我们也会想着多积累一些,让他们今后的生活更轻松一些。不像我们年轻时那么辛苦,万事都要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但是,我更会提醒自己,这些美好愿望大抵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妄想。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未来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

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希望以“稳定”锁定未来,结果都会是水中捞月。环境一直在变化,我们不随之变化,一段时间表面的平静之后,面临的可能是颠覆性的巨变。

拿我比较熟悉的国企央企来说,改革没有停止过,它们越来越像其他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竞争、以收益论成败。

更何况,稳定往往意味着固化、原地踏步,变化才有更多实现更好的机会。

所以,相比期待孩子不切实际的稳定和安逸,我更希望孩子拥有这些能力和素质,能够勇敢且淡定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孩子想在某个领域表现突出、富有竞争力,往往需要在一个方向上深耕下去,做这个领域这个方向上的“专家”。但专业化意味着高效的同时,也有风险,被取代和淘汰的风险。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成为“专家”的同时,汲取和修炼其他通识知识和能力,从而在知识和技能上不僵化、有弹性,在现有领域方向走下坡路的时候,有勇气也有能力“跨界”发展。

“跨界”能力背后,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弹性之外,还有一项高阶能力很重要——演化能力。

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通过积极自我演化,重新适应新环境,从而被环境选择、生存下来。

人也是一样的道理。面对变化,与其抱怨或者像鸵鸟把头扎在沙堆里拒绝,不如积极拥抱变化。

理性分析环境变化的方向和重点,积极改变自己重新适应新环境。

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所写的故事一样。

当奶酪忽然消失时,只有随机应变、四处寻找,才能找到新鲜的新奶酪。

而专业有弹性、演化适应能力背后,更深层能力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不错的人,积极发现变化、积极适应变化。而优秀的人则是持续学习,拓展自我知识体系的宽度和深度,时刻准备着调整方向、跨入新的领域。

就像职场真人秀《闪闪发光的你2》中,有一位叫何拜亮格的女孩子。

在一众进入投行实习的候选人中,她是唯二没有学金融专业的人,她本身的专业是马列哲学。

但就是这样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实习生,愣是通过几次项目,成为了大家心中的No.1。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何拜亮格身上就有一种“持续学习”的能力。

做课题、做项目时,她不懂就问、就查,总是在第一时间尽全力去搜索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内化、理解,最终做到输出。

也正是因为持续学习的能力,何拜亮格从不被导师和嘉宾看好,变成炙手可热的职场香饽饽。

这就应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老话。一个人,只要持续学习,有知识、有能力,不管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我们之所以寻求稳定、拒绝变化,是因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导向的是不好的结果。

面对困难,孩子能够及时调用演化能力、持续学习能力,需要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把困难视为挑战,且愿意,甚至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

成长型思维,我已经和大家聊了很多次了,可以查看以前的文章—>思维模式决定命运,斯坦福教授的这个发现,解释了很多孩子成长的困境。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苦难,面对它们,是崩溃大哭,还是处乱不惊,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成长型思维模式有个好伙伴,叫情商,即一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

听过不少在生活巨变面前,情绪失控甚至一时想不开走上绝路的案例。即使面对平淡生活中的小风小浪,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有足够的情商,控制情绪,善待自己和身边人。

否则,即使咬着牙攻克千辛万苦、取得成功,过的依然不快乐,又有何意义?

在大家看来,我也在“编制”内。其实几年前我们学校就完成了改革,不再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而是基于考核结果的聘任制。每年都有离开的老师,有些学校采用了更残酷的“非升即走”制度。这几年,一直有高校老师过劳死、重压之下暴力事件等等。单从我自己身上,早就看透了“铁饭碗”的真相。未来,更是没有别人给的“金饭碗”“铁饭碗”,我们的孩子想一直有饭吃,只能不停提升自己的“做饭能力”。

新东方董宇辉火了,全网都在夸,我却想唱点反调...

mom看世界:跟着二胎博士妈妈一起学育儿、看世界;这儿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还有独家的科学课程、阅读课程;来吧,养娃路上永远缺个好朋友!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烊千玺在学校有人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