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实就是好人下场凄惨,坏人结局很美满??

现在,当我们在形容一位女子长得很美时,多会用到“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样的一句话。

那为什么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呢?因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个词语,它们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想想看,能与古代最为美貌的四大美女相提并论,你说她美不美?

“沉鱼”说的是西施。相传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叫西施的浣纱(洗衣女工)女子,她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某一日,她在河边洗衣服,清澈的河水映照着她秀美的容貌,这时,鱼儿看到她映在水中的倒影,被她的容貌所惊艳,都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故此,之后人们就用“沉鱼”来作为西施的代称。

“落雁”说的是王昭君。汉元帝时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举族向西汉称臣归附,成为大汉属国。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元帝,以尽藩臣之礼,自请为婿。汉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不久,呼韩邪单于登程北去,王昭君亦跟随前往。路途中,王昭君是痛苦万分,她深知此去将再无机会返回故土,脚踏实地时,就是她与自己的亲人永远分离之时。

悲切之感,使昭君心绪难平,为抚平心中的悲怨,她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此时,南飞的大雁恰好听到这悦耳的琴声,再远望骑在马上的昭君,落日余晖的映照下,面露伤感的昭君顿生一种别样的美艳,这美艳让大雁都忘记摆动自己的翅膀,应声跌落。故此,之后人们就用“落雁”来作为王昭君的代称。

“闭月”说的是貂蝉。传说貂蝉降生人世后,因长相十分美艳,小说说她“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当地桃杏花都曾因自愧不如她的美貌,三年间开即凋,貂蝉之美,由此可知。据说某夜貂蝉祭月,天空恰好一道轻风吹来,这轻风又恰好将一朵浮云吹向明月,将明月遮挡住。这时正好被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为宣扬貂蝉美丽,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都躲在云彩后。故此,之后人们就用“闭月”来作为貂蝉的代称。

“羞花”说的是杨玉环。唐开元年间,皇宫中有一美貌女子名叫杨玉环,一日她在花园赏花散心,看见满园都是盛开的花朵,在风中自由自在地来回摆动着,触景伤情,想到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杨玉环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是声泪俱下地说道:“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可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之后就用手去抚摸花朵,哪曾想她摸得是含羞草,含羞草一被抚摸花瓣就会立即收缩,这是自然现象。可是此情此景,被一不知事情真相的宫女所知,她就到处跟人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故此,之后人们就用“羞花”来作为杨玉环的代称。

“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这四位女子,就是世人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因居村西,故称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史书说她貌若天仙,天生丽质,禀赋绝伦,身材更是无与伦比的完美,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她自幼随母在江边做浣纱(洗衣女工),故又称“浣纱女”。

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之后勾践入吴为质,三年后才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为求东山再起,遂采纳大夫文种的“伐吴九术(一说七术)”,用计灭吴。而在伐吴之策中,最阴险的无疑就是第四术“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就是用绝色美女去迷惑吴王夫差,让他只知沉迷于美色,而不理朝政,继而达到乱其政的目的。

为求绝色美女,勾践就命大夫范蠡前往各地遍寻美女,在苎萝村,范蠡找到了西施和郑旦这两位绝色美女。之后,郑旦和西施被带回越都会稽,经过三年的训练,她们二人被献于吴王。吴王夫差见此二位绝色美女,那是大喜过望,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人于椒花之房,之后与她们日日笙歌,不理朝政是“日事游乐而废朝政,亲佞幸而远贤良”,最终国破身亡。

越王勾践能灭吴,西施的功劳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勾践自己就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但是,吴亡后,以身救国的西施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勾践的厚赏,反而是被恩将仇报,据《吴越春秋》所载:“吴既灭,勾践以西子为亡国尤物,浮西子于江”,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就因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将西施沉入江中至死。

当然,因年代久远,加之春秋史料又严重缺乏,所以关于吴灭亡后西施的结局,除了“被勾践沉江”一说,还有着其他诸多说法:

愧疚自杀说。据民间传说,吴亡国后,西施见自己的国家得以幸存,虽很是开心,但是吴王夫差真的很爱她,长时间的相处,西施对夫差已经有了感情,见夫差因自己而死,她愧疚万分,于是在越国占领吴国的第一夜,她就自缢于馆娃宫内,随夫差而去,用自己的死来报答夫差对她的爱。范蠡带走说。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说:“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吴国灭亡后,西施随范蠡而去,两人隐姓埋名,相伴到老。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被吴人沉江说。《东坡异物志》有言:“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据民间传说,吴国灭亡的前夕,吴人恨西施让吴亡了国,于是冲进王宫,将西施沉入扬子江中。被越后沉江说。据《东周列国志》所说,吴亡后,勾践垂涎于西施的美色,遂将她纳入后宫。而越后认为西施是“亡国之女”,担心西施会祸害越国,让勾践沉迷于美色之中,继而重蹈吴王夫差之覆辙,于是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以上,就是现今流传最广的关于西施结局的几种说法,这几种说法除了“范蠡带走说”的善终外,其余的几种说法对西施来说都是悲惨的,或自杀,或被杀。西施以身救国的行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虽是女子,但却比天下的男子都要无畏,我宁愿相信西施是被范蠡带走的,毕竟她以身救国的行为,值得让她有这样的结局。

但是,从中国的历史定律来看,西施多半是被沉入江中而死的,毕竟在我们现在看来她是以身救国的女中豪杰,可是在奴隶与封建时代,西施无疑就是“红颜祸水”。一个让国家亡了国的女子,无论她的初衷是好还是坏,她的最终的结局都是必死的!

对于越王勾践来说,他肯定是不想让世人知道,他灭亡吴国是靠着一个女人才实现的。同时,为安抚新占领的的吴地上的吴人,勾践也定然是会拿西施来做替罪羊的,以她的死来收买吴人百姓的人心。因此,无论是何种原因,吴亡后,西施的结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在南郡秭归。史书说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时南郡有言“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称她为南郡第一美女。建昭元年(前38年),汉元帝下诏天下,遍寻秀女,昭君被选中,入掖庭为宫女。

按理说,身为绝世美女,以昭君的相貌,她是不可能做宫女的,肯定是会被元帝选入宫中为妃的,但事实上她入宫后就只是一个宫女。据说,王昭君之所以只是一个宫女,是因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所以毛延寿在画秀女画像时,就将王昭君画得普普通通,由此就没有被汉元帝选中(之后汉元帝将王昭君送给呼韩邪单于后,亲眼见到昭君本人后,惊艳于她的相貌,那是万分不舍,但碍于天子威严,只能是咬牙认了。事后,汉元帝查知真想后,是恨恨地责罚了画师毛延寿一顿)。

前33年,王昭君被元帝赐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妃。三年后,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同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向汉廷上书,但汉成帝却下旨,说既然嫁到匈奴,就应该遵循匈奴的习俗,而在婚姻上,匈奴又是实行继婚制,于是命王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

事后,王昭君自知无力反抗,虽万般不愿,但也只能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之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是否再嫁搜谐若鞮单于,史书未点明,但是料想应该是再嫁的,毕竟当时昭君只是三十岁出头,还未到年老色衰之时,以王昭君的相貌还是很吸引人的,搜谐若鞮单于应是不会放她离去的)。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王昭君这一生,可以说都是不幸的。最初,她本想入宫做皇帝的妃子,可却因不愿收买画师,在画像的过程中被画师动了手脚,致使落选,沦为任人使唤的宫女。而后,本想就此认命,在宫中安心为奴为婢,或许哪天有机会出宫,做一个诸侯王的妃子,但是上天却似乎故意跟她过不去,倒霉的昭君又被汉元帝选中,赐予呼韩邪单于为妃,就此远离故土,孤身一人在北境生活。

再之后,好不容易熬到呼韩邪单于病逝,昭君开心地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返回故土,与家人重聚,可是现实却再次给了她一次沉重的打击,汉成帝让她遵循匈奴祖制,嫁给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对此王昭君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只能是被动接受。

可以这么说,昭君自入宫后,这一生就再也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无论是出塞,还是再嫁,她都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一丝反抗的机会。想想看,自己的命运自己不能主宰,不但要被逼远离故土,嫁往北疆,还要被逼嫁给自己名义上的儿子,试问这谁受得了?绝对是要抑郁的。或许就是在这种极度抑郁的状态下,饱受精神折磨的王昭君才会在三十几岁就忧郁而终,当然这对于王昭君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解脱吧!

貂蝉是否存在于历史之中,这尚不可知,因为她从来没有出现在史书之中,仅仅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的前身《三国志平话》一书中。有民间传说她原名任红昌,是吕布的原配夫人,也有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前妻杜夫人。

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貂蝉长得美若天仙,与天宫的嫦娥仙子不分上下,甚至比她还美,罗贯中有诗赞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在小说中,司徒王允为诛杀奸臣董卓,就利用貂蝉去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并以貂蝉为诱饵,最终将吕布给拉到自己的阵营,而后更是利用吕布,将董卓诛杀。

董卓被诛杀后,貂蝉就被吕布娶为妻子。此后,关于貂蝉的描述,直到《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才再次出现,此时吕布被曹操围困于下邳,陈宫建议吕布率兵突围,但是貂蝉因害怕吕布突出重围后,将她抛弃,于是极力阻止吕布率兵突围,她矢言要与吕布“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遂放弃陈宫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终被吕布擒杀。

吕布被杀后,《三国演义》就再也没有关于貂蝉的描述,因貂蝉乃是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小说既然没有交代她的结局,自然也就无从知晓她结局到底如何。不过有一出戏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却写出了吕布死后,貂蝉的结局,话说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生擒,之后被曹操送给了关羽,而关羽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但为避免重蹈董卓、吕布的覆辙,最后狠心将她斩首。

杨玉环,寿王李瑁前妻,唐玄宗李隆基贵妃。史书说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是一位美艳的淑女,她到底有美?这点从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伦理,强行从儿子寿王李瑁的手中将杨贵妃抢走,就可以窥知一二。试想,若杨贵妃不美,唐玄宗会不顾脸面,去抢自己的儿媳妇吗?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杨玉环被李隆基纳入后宫后,玄宗就时常与身边的人说道:“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可见玄宗对她的恩宠是有多隆!自杨玉环独得恩宠后,杨家是一步登天,男的个个为高官,女的个个为夫人,甚至连远房亲戚都因杨贵妃而得恩赏,比如杨国忠,他本为市井无赖,就因与杨贵妃有一点远房关系,就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

或许玄宗真的是痴迷于杨贵妃,自杨贵妃入宫后,玄宗皇帝就开始逐渐荒废政事,而后致使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专权误国,祸乱天下,最终引至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爆发后,因杨国忠胡乱指挥,致使护佑唐都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失陷,玄宗不得不逃往蜀中避难。

玄宗行至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突然哗变,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之后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眼见禁军造反,唐玄宗深知今日不杀杨贵妃,必难逃一劫,只得含泪赐死杨贵妃,以此平息禁军怒气。就这样,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玉殒于马嵬驿。

至于杨贵妃是怎么死的?现在尚有争议,存在着几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缢死说。据《旧唐书》所载,禁军统领陈玄礼等在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若不杀杨贵妃,日后必定会被她报复,于是请求玄宗赐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下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赐死,而后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被乱军砍死说。唐玄宗之后,有许多诗人在描述杨贵妃之死时,皆带有血字,如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等,而若缢死是看不到血的,所以有人猜测杨贵妃是死在乱刀下。吞金而死说。刘禹锡所作《马嵬行》一诗,曾这样说道:“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因此有人据此猜测,杨贵妃死于吞金。当然,不管是何种死法,杨贵妃死于马嵬驿,这是确凿无疑的事情,至于流落日本,这完全就是一些人美好的愿望罢了。毕竟,在那个危机感头,如若让禁军知道玄宗皇帝在欺骗他们,玄宗必定危矣!况且,禁军在杨贵妃死后也肯定会去查看其是否咽气。种种因素下,杨贵妃绝对是不可能逃过那一劫的。

杨贵妃之死,着实不冤。有人说杨贵妃是在替玄宗顶罪,她并非是死有余辜!这里只能说扯淡。虽说安史之乱杨贵妃并非主责,但再怎样也跟她脱不了关系,如若她真的是一个洁身自好的贤妃,杨家如何专权?杨家不专权,朝政又何至于腐败到如此地步?唐军又焉能败于潼关?这些都跟杨家,跟杨贵妃有着脱不了的干系。

总得来说,四大美女,除貂蝉是虚构出的人物,其余三位存在于历史中的美女,“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羞花”杨玉环,她们的结局都不怎么好,西施以身救国,最后反被自己国家所抛弃,身死江中;王昭君替国抚敌,充当祖国的和平使者,最后抑郁而终;杨贵妃祸乱朝政,最后被曾经深爱自己的男人下令赐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坏人的下场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