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异痣蟌 与 褐斑异痣蟌 如何区分?图片里是哪个品种?

  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和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发现的仅二种蜻蜓划为的,也是里的很原始的昆虫。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发达,有三个,强大有力。雄虫位于腹部二、三节上。不完全变态,幼虫“”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5000余种,在中国约300种,最常见的蜻蜓有多种:例如、和,这3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或其他,有时同类也相残食。除能大量捕食、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蜂等害虫,实为。

   巨圆臀大蜓

  虫体大小:体长77mm 120mm

  区域分布:台湾、北京等

   黄斑宽套大蜓

  拍摄地点:贵州、广东等

  虫体大小:体长70mm,翅展60mm

  区域分布:北京(特有)

长痣绿蜓(3)   长痣绿蜓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蜓科Aeshnidae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蜓科

  简要介绍:上额有以黑色“T”形斑纹

  虫体大小:体长65mm,翅展90mm

  区域分布: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日本、朝鲜

   碧翠蜓(碧翠晏蜓)

  外观特征:腹部长46~52mm。雄虫淡褐青色;体色褐色;胸部中央具一块黄色宽大斑纹,後方的黄色斑和腹部前方侧面前斑连结成黄色区。雌虫复眼淡褐色,其馀部分和雄虫略同。

  生态习性:成虫出现於6至8月,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区的池塘、沼泽等静水环境附近。

  黑纹伟蜓,一种中国广泛分布的大型蜓科品种,成年雄虫会在山间茂盛的溪流以及山区的小型静水池飞行,其主要特征是额顶的T字型斑以及腹部鲜艳的蓝色斑纹。雌性2种色型,有同色型个体。雄性有护卫产卵的习性。此种与同属的斑伟蜓以及常见的都有的习性。在华北区以及东北的辽宁,5-8月可见;则3-10月可见。现已知其另一亚种也在东南亚出没。

   马奇异春蜓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Gomphidae

  虫体大小:体长55毫米,翅展60毫米

联纹小叶春蜓(3)   联纹小叶春蜓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虫体大小:体长55mm,翅展85mm

  拍摄地点: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广西、福建、台湾、北京等

   小团扇春蜓(粗钩春蜓)

  分类:春蜓科/蜻蜓目

  外观特征:腹部长56~59mm。本种近似,但雄虫腹部末端扇叶状突起全部黑色。差异不大,但雌虫腹部黄色斑较发达。

  生态习性:本种分布及数量较细钩春蜓广大。成虫出现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池塘、湖泊、沼泽等静水环境。

   棘角蛇纹春蜓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简要介绍:飞行时主体呈现绿色

  虫体大小:体长60毫米,翅展70毫米

  区域分布:河北、山西、甘肃、蒙古、北京等

   艾氏施春蜓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简要介绍:喜停落于岩石上

  虫体大小:体长80毫米,翅展100毫米

   大团扇春蜓

  分类:春蜓科/蜻蜓目

  外观特征:腹部长57-60公分,雄虫胸部黄色,有黑色细线条斑纹,腹部黑色,背侧有黄色斑,末端有一对扇叶状突起,突起的内侧为黄色。雌雄差异不大,但雌虫腹部黄色斑较发达。

  生态习性:成虫出现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池塘、湖泊、沼泽等静水环境。

闪蓝丽大蜻(3)   闪蓝丽大蜻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 大Macromiidae

  简要介绍:体大型,胸部黑色,具绿色;翅透明;足黑色,基部具;腹部黑色具黄斑,雄性第二腹节两侧具耳状突起。

  虫体大小:体长58mm,100mm

  区域分布:湖南、四川、广东、北京等

  许多蜻蜓科拥有与学名相关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鹰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与和事实无关的众多名称传统上一直用于蜻蜓,例如叮马蜻蜓。在美国南方,蜻蜓亦称为「蛇医」,因为人们迷信,蜻蜓能让生病的蛇回复健康。「魔鬼补衣针」一词源自蜻蜓会缝住儿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别是行为不检的儿童。事实上,蜻蜓对人是没有危害的。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七,周日,芒种一候第四天。天气多云,气温22℃~32℃。

开花植物:秀丽四照花、乌桕、栀子、金毛耳草、五节芒、美丽胡枝子、狗尾草

结果植物:算盘子、石楠、野鸦椿

动物们:褐斑异痣蟌、锥腹蜻、北草蜥

01、秀丽四照花:山茱萸科,四照花属

秀丽四照花在良渚的公园并不常见,矿坑公园入口处有长长的一排,此时正是花期,远看,一朵朵白色的花朵如白色蝴蝶飞满枝头,就格外壮观了。

秀丽四照花四季常绿,叶对生,不开花的时候并不明显,其实,四片白色的并不是她的花瓣,而是总苞片。秀丽四照花是头状花序,就是总苞片中间的球形,由四五十多花聚集而成。果实成熟后是红色,跟荔枝有点像,所以又叫“山荔枝”,酸酸甜甜,可以吃,好吃。

02、乌桕:大戟科,乌桕属

乌桕的辨识度很高,秋天满树红叶,冬季果实绽开后露出白色的种子,像梅花盛开。春季心形的嫩叶看着可爱,而芒种时节,乌桕的花也是格外显眼。

乌桕的花是总状花序,雌花集中在花轴底部,雄花分散在花序轴上部,密集的小花排在花序轴上,像枝头长出了一条条毛毛虫。

03、栀子:茜草科,栀子属

有风吹来,空气中有丝丝香甜的味道,是栀子花开的味道。

栀子,四季常绿灌木,叶对生,革质。每年6月开花,正好是毕业季。所以看到栀子花开,总令人回想起青葱岁月的同学们。毕业后各奔东西,不知是否安好?

栀子花通常单朵生于枝顶,细细观察,她的花瓣呈螺旋状排列,一层层打开。花的芬芳香甜总是会吸引来许多小虫子。栀子的果实黄色或红色,是一种很好的染料。

04、金毛耳草:茜草科,耳草属

山道旁的石头上有许多金毛耳草开了淡紫色的小花,不甚引人注意。金毛耳草是多年生草本,匍匐生长,基部木质,被金黄色硬毛。叶对生,薄纸质,摸上去毛茸茸的。金毛耳草的花期很长,装点着灌丛下的地面,虽小也有自己的美。

05、五节芒:禾本科,芒属

山道旁的五节芒长得又高又密,穿着短袖进入的小伙伴手臂被划出一条条血痕。

五节芒,民间俗称“茅草”,多年生草本,秆似竹子,高可达2~4米。叶片披针状线形,边缘粗糙,若不小心碰到,易极割伤皮肤或手指。现在正是开花时节,紫红色的圆锥花序,随风摇摆,顾盼生姿。

五节芒也是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矿坑公园多年前采矿破坏的地被,正在缓慢的恢复中。

06、美丽胡枝子:豆科,胡枝子属、

山顶的五节芒丛中,长着一些美丽胡枝子,开着粉色的小花,有道是好花生在陡石崖,远远看去,美丽胡枝子丛甚是耀眼。

美丽胡枝子是直立的灌木,多分枝,椭圆的小叶很有豆科的特色。总状花序单一,腋生,比叶长,或者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深裂,整个小花看起来就像粉色的小蝴蝶。美丽胡枝子,果然名副其实。

07、狗尾草:禾本科,狗尾草属

狗尾草是夏日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毛茸茸的圆锥花序,在纤细的茎顶端摇曳,活像一条小狗在摇尾巴。

狗尾草和粟同为狗尾草属的近亲,小时候父亲告诉我小米就是“大狗尾草”,以至于我总试图找出更大的狗尾草,剥出一把小米来。狗尾草也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摘几支狗尾草可以斗草,可以编成各种小动物,集聚了我们的童年回忆。

08、算盘子:大戟科,算盘子属

立夏时算盘子开了浅黄色的小花,到芒种时果实表皮已经发红了。扁圆的果实中间凹陷,看起来就像迷你南瓜,也像算盘珠子,难怪叫算盘子。

算盘子果实表皮有细细的绒毛,每个子房里有两个胚珠,作为大戟科的植物,一听就知道,它有毒。

09、石楠:蔷薇科,石楠属

和石楠的满树白花相比,它的小果并不显眼。但是仔细一看,也就明白了石楠是货真价实的蔷薇科了,这果实的样子,可不活像迷你的苹果么。石楠的果期很长,等到秋天还会变红,那时候又是一番景色了。

10、野鸦椿:省沽油科,野鸦椿属

野鸦椿的果实已经结了很久了,从芒种开始到芒种的尾巴,果实只长大了一些。野鸦椿的叶子是奇数羽状复叶,揉碎后有恶臭。萼片宿存,蓇葖果长在盘状的花盘上,表皮上有凹凸的纵纹,摸上去很有质感。

矿坑公园后山上的水坑边有褐斑异痣蟌,常见的中等体型豆娘,体长30mm以内;雄性胸部青绿色,并具黑色条纹。水田池塘边的常见种类。它以在水池边常见的小型昆虫和蜘蛛等为食,有时候甚至会捕食同类和其他的蟌类。

锥腹蜻是外形较为特殊的小型种类,腹长约18mm。雄性体色淡蓝,胸部褐色斑纹非常特殊。雌性黄褐色或绿褐色,黑色斑文与雄性相同,因为该蜻蜓腹部自中部后缩小成长锥状,而且无近似种类,因此容易识别。此种飞翔能力不强,所以在池塘边很容易拍摄。也是因为如此,经常被其他大型蜻蜓捕食。

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生活于丘陵山野杂草灌丛中,也见于农田、茶园、溪边、路边。行动迅速,捕食蝗虫、螽斯、蛾蝶等昆虫及其幼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在文化村里的山边经常可以见到,但因为它身上的绿色花纹,不太容易被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去黄褐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