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我的妹妹从来不叫哥哥》轻小说,感激不尽,要全本的?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1

  谁是我最感激的人呢?想到这个问题,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张微笑的脸,她就是我的妈妈。是呀,妈妈给我的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从古至今,我们看到了很多赞颂母爱的文学作品,古时有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现在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些无一不在赞颂母爱!

  我的母亲与诸多母亲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她看中的不单单是成绩,还有做人。

  她教给我“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道理。我如果随手扔垃圾,她就会对我说:“你把垃圾扔到地上,你是没事了,可是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因为环卫工人还要把你扔的垃圾打扫了。那不,那里就有个垃圾桶,把这个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我有些无奈,只好把我刚刚扔掉的一个小纸团重新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有了这样的“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肯定就有“勿以善小而不为”了,我的妈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记得那一天,我们两个在讨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扶不扶”。妈妈问我;“如果让你身临其境,遇到这样的事情,你扶不扶呢?”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不会扶,万一他是‘碰瓷’呢?”听到我的这句话,妈妈有些“怒”了,说:“你就忍心让一个人在地上躺着?”我听了这话,反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扶了,结果那个人就是‘碰瓷’的,不扶呢,那万一是真的呢,你又会怎么办?”妈妈被我这句话噎住了,想了一下,妈妈说:“你可以拨打‘120’!让医生来处理这件事!”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原来很多事情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动脑筋,心中不禁为妈妈的机智点了一个赞。

  妈妈,是您让我明白要做一个行善之人,懂得了不要以恶小而为,也不能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从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让我体悟到了您的良苦用心。妈妈,您就是我最想要感激的人!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2

  人生的道路上,您,就是我心中的那一盏明灯;您,就是我头顶上的那一把雨伞;您,就是我脚下的一双雨鞋。您,就是我最感激的人!

  记得有一次,妹妹来我们家玩,而我正要去学古筝。妹妹也跟着去,我把想法告诉了您,您却不同意,要求跟着一起去,说路上有坏人,不安全。在我和妹妹的软磨硬泡下,您才勉强同意。在跨出门槛的那一刻,我回头一看,发现您在穿鞋,心中顿时起了疑问,“妈妈穿鞋子干什么呢?”可我也没多想,拉起妹妹的手,一溜烟跑了。

  我们在路上有说有笑,在快要过马路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人,总是跟着我们。远望去,矮矮的,稍有点儿胖。我们快走,她也快走,我们慢走,她也慢走。我有些忐忑不安,难道真遇上坏人了?这时,妹妹也发觉了,我俩的手握在一起,手心里直冒汗。我急忙拉着妹妹,一路狂奔。

  因为我家离学古筝的地方比较远,要穿过好几条马路才到,所以跑了那么长一段路,我俩已气喘吁吁,精疲力尽。

  “姐,该不会是人贩子吧!咱们该怎么办?”

  “别管了,快跑吧,别被她追上!”

  后面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转弯地一瞬间,我猛一回头,身子不由地一颤,原来是妈妈!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她一直在后面跟着我们呢,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学完了古筝,天色已晚。刚走出门,居然下起倾盆大雨,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了出去。突然,在头顶上冒出了一把大伞,我抬头一看,又是妈妈,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哗哗地流了下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耳边又响起这熟悉的旋律。

  妈妈,谢谢您!您是我最感激的人。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3

  说起最感谢的人,那么我的外婆是当任不让的。

  小的时候,我是在外婆家生活的。自从我懂事以来,我一直认为外婆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从来不为某事和别人斤斤计较,而且十分善良。

  我现在所用的名字就是外婆帮我取的,并且还教我写字,让我从一个“小文盲”步入了学习的热浪中,是外婆让我怎么了人生下来的第一份义务就是学知识,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当时我外婆十分着急,摸了摸我的额头,有点发烧。当时是在农村里,找到一个诊所还要做半个小时的车。但外婆二话没说就抱着我去了诊所。当时医生说要打针,可是我的眼泪就是不争气,一听到“打针”这两个字就哗啦啦的往外流,还直跺脚。外婆看到这情形后就哄我说:“打针后,外婆给你买糖糖吃。”可是我的眼泪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医生看了都有些着急了,拿着针头站杂一旁。

  “从前有个小姑娘,十分的可爱,她也乖巧的很讨人喜欢…… ”此时,外婆给我讲起了故事,记得小时侯我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了。我用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外婆,时而带有微笑,时而充满疑惑。在不知不觉中,外婆的故事将完了。这时我察觉到我的手凉凉的,手上还有针,我继续往上望,让我惊讶的是吊瓶里的液体只剩下一半了。

  “咦,医生什么时候给我打的针啊?”我歪着小脑袋问道。可是外婆并没有回答,只是会心地笑了笑,于是,我也跟着笑了笑。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还有许许多多快乐的事。比如说:外婆带我去照相,我很高兴;外婆带我去买小吃,我很高兴;外婆带我去上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我很高兴。

  总之,在外婆家度过的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充实的。所以,我感谢外婆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童年,让我拥有美好的回忆。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4

  说起我最感激的.人,那就是以前教过我的王老师。

  那是一节数学课,上课铃响过,老师还没有来,班里比较混乱,班长张文婷站起来说:“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病了,恐怕不能来上课了,我们应该自觉的遵守纪律,先自习。”她的话音刚落,只见王老师面带病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强打精神的说:“同学们,对不起,我来晚了。”王梦同学关切的说;“老师,您不是病了吗?怎么!”“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上课!”

  可全班同学都看见老师拿书的手在颤抖,面色苍白,嘴唇干裂,显然仍在发烧!

  “我们继续讲应用题……”王老师吐出的每个字,讲的每句话,仍是那么清晰响亮,根本看不出他是带病上课,我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老师的声音有变,只见几颗豆粒般大小的汗珠正从他那和善的脸颊上流了下来,老师讲课的声音越来越低,后来只见嘴唇动却几乎听不到声音。老师双手扶着讲桌,头深沉地低了下去,好像在看教案,透过他头发的间隙,看到他的双眼微微闭着,眉头紧锁,显然痛苦正在无情地折磨着他。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为老师捏一把汗。猛然间,老师顽强地抬起头来,强打精神,又继续讲了起来。

  一阵下课铃声响起,王老师带病坚持把一节课讲完,才疲惫的走下讲台,坐在椅子上,手捧着头,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啊!敬爱的老师,人们把您比着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今天,我和全班同学亲眼目睹了您带病给我们传授知识,才体会到了您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老师您太辛苦了,您是我最感激的人。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一点点流逝,我慢慢长大,而你也在慢慢变老,秀发中的银丝怎么藏都藏不住。但是,妈妈,你仍然是最感激的人。

  记得有一年夏季的傍晚,我刚学会骑自车,就在小区的小路上练习,我愉悦地哼着小曲儿,在路上开心地笑着。突然,我的前面冲出来一个捡皮球的小男孩,我急忙捏住车把,脚撑住地。但是,依旧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小男孩的额头上被我的车子的尖锐的车皮划一个长约3厘米的大口子,往外汩汩地流血,望着那血淋淋的伤口,我连大气都不敢出。望着那已经哭成泪人的小男孩,我的心里很不滋味。那种滋味,是愧疚的,是自责的。这时,您和小男孩的妈妈都赶了过来,您一个劲地对小男孩的妈妈道歉,然后让我先回家休息,自己带着小男该和他的妈妈开车去了医院。

  但是,我的心一直是忐忑不安,躺在床上一点也不敢睡。一闭上眼,小男孩那血淋淋的小脸蛋就出现在我面前。那种伤心的滋味,伴随着怀有委屈、愧疚的眼泪一起被我宣泄了出来。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顾旁人的那样大声地哭,希望能好受一点,但并没有好多少。

  不知过了多久,您回来了,您先敲了敲我的房门,对我温柔地说“宝贝,妈妈理解你的心情,小弟弟的伤已经包扎好了,没事了!”我瞬间打开门,扑向妈妈你的怀抱,又大哭了一场。您没有说话,轻轻抚摸我的后背,等我哭够了才对我说:“宝贝,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小弟弟没事了,你也不要太自责了,这只是个意外”妈妈您哽咽了一下,继续说:“好了宝贝,你快睡吧!妈妈陪着你”您坐在我床头,看着我进入梦乡。

  妈妈,无论如何我都感激您!是您,给了我温暖与鼓励!是您陪我走过成长之路

  妈妈,您是我最感激的人!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6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一定都有让你心存感激的人。在我们伤心难过时,安慰我们;在我们失败时,鼓励我们;在我们成功时,替我们开心的人。

  记得有一次,家里人都不在家,我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去找我朋友玩,他问我说:“你现在会骑自行车吗?”我的脸出现一团红晕,小心翼翼地说:“还……还不会骑。”本以为他会嘲笑我一番,可他竟然说:“那朕就勉为其难,教你吧。”

  我把我的自行车拉了过来,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你现在要打好基础,先教你掌握平衡吧。”我随声应和道,可这项技能我不一会儿就学会了。他说:“那现在就正式教你吧。”

  我骑上自行车,准备好了,他严肃地说:“你现在刚学,慢慢来。”“哦。”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自信满满地骑走,可刚踩下脚踏板就摔了一个四脚朝天,我不服输,我要继续。可是结果宛如时间倒退,还是摔倒了。我重复的尝试到快要放弃之时,他用温柔的声音鼓励我:“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加油,一步一步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是啊,既然我已经开始了这条路,我干嘛还想着回头,前面的风景才是我应该憧憬的。

  我不再急于求成,我开始一点点进步,到最后我同我的自行车在黄土路上画出了一道没有脚印的小直线――我终于学会了自行车。那一刻我开心的无法掩饰自己的笑靥,蓦然回首,他比我更开心,“我就知道你能成功的。”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好久,但是我俩相望而笑的那一刻却历历在目,因为他我让明白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一口饭吃不成胖子,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让量变转成质变。

  人生有了他,我万分感激,虽然未来的路还长,但我心中感激不曾退散。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初中作文6篇】相关文章:

1919年,毛泽东(右一)同父亲毛顺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左五)与文家亲属合影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说:“一个为母亲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毛泽东在其童年就倍受母亲的钟爱,与之恰成对比的是,父亲对他则格外严厉。自幼受父母双方的影响,毛泽东铸就了特殊的个人秉性:一方面,母亲的溺爱使他一身“傲骨”,充满自信;另一方面,父亲的冷酷使他不仅懂得反抗,还学会了自我完善的本领。父母不仅给了毛泽东的生命,而且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

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父亲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被迫当兵。他当了很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通过做小买卖和别的营生,用心节约,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自己的田地。这时我家成了中农,拥有十五亩田地。这些田地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每年食用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有二十五担剩余。利用这个剩余,我父亲又积蓄了一点钱,过了一段时间又买了七亩地,这就使我家具有富农的地位了。我们当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从贫农到富农,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该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

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原有15亩田地,他又借债添置田地,债是越借越多,田地一点也没增多,反而家里的田地被典当出去。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7岁当家那年,家中仅有六七亩薄田。他起早贪黑地劳作在田间地头,除了耕种农田,还喂养猪牛,上山砍柴,张网捕鱼。每当日落黄昏,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草草地吃罢晚饭,又在欲闪欲灭的油灯下,噼噼啪啪地打起了算盘,撂下算盘,又打起了草鞋。寒来暑往、没日没夜地劳作,即便是累弯了腰,毛家境况也一点没有好转的势头。

湖南自曾国藩创办湘军以来就有从军习武的传统。虽说“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可是,由韶山冲出去当兵的人,哪一个不都带着让人眼馋的大洋回家?毛顺生动心了。毛顺生究竟哪年从军?当了几年的兵?已无法查证。按照毛泽东所说“当了很多年的兵”,至少也有五六年吧。多年从军,他虽没混个一官半职,可长官发放的饷银,他一文钱也舍不得花,都细心而谨慎地攒着。

毛顺生退伍回家后,偿还了家庭的债务,开始一身轻松地经营起自己的小日子。他常说:“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算计一生穷。谁会盘算,谁就能过好日子。你不会盘算,就是给你金山银山,照样过穷日子。”这个善于盘算的庄稼汉,把节余的稻谷碾成白花花的大米,然后挑到集市去卖。碾剩的米糠,又用来喂养架子猪,等到架子猪长大后,又把架子猪赶到集市去出售。如此这般算计,他的积蓄多了起来,再用这些钱赎回了被典当出去的15亩田地。

毛顺生以经销买卖的手段赚了钱,尝到了甜头。他由贩卖谷米和生猪,又增加了贩卖耕牛。每逢稻谷上市的季节,他便成批地买进稻谷,然后再加工成大米,雇船只由水路运到湘潭出售。田地多了,活计也多了,毛顺生不得不雇起了短工,后来又雇上了长工。即使这样,他也不允许家中的孩子们闲着。据毛泽东回忆,他6岁就开始干农活。

毛顺生虽经商赚了钱,可他清楚地知道,土地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父亲这种朴实的认识,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在他成为共和国领袖后,就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还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毛顺生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攒足了钱后,什么事也不干,就用于买田。毛顺生的堂弟毛菊生,家境贫苦,毛泽东和母亲都很同情他,常常接济这位穷亲戚。毛菊生靠着7亩水田勉强度日,可毛顺生早就有意这片水田,在毛菊生最困难的时候,他乘机买下了它。母子俩知道后极力反对,毛顺生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用钱买田,他卖我买,天经地义。这和兄弟不兄弟没有关系。”父亲做的这件事,给少年毛泽东留下了极不好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毛菊生的儿子毛泽连接到北京,并批评父亲说:“旧社会那所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毛菊生)是堂兄弟,买二叔那7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了,全无手足之情,谁的劝说都听不进去。我后来思考这些事,认清只有彻底改造这个社会,才能根绝这类事,于是下决心要寻找一条解放穷苦农民的道路。”

毛顺生读过两年私塾,双手能左右开弓拨打算盘。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手把手教他打算盘、记账,指望作为长子的毛泽东能从他的手中接过家业,并把它越做越大。可是,少年毛泽东的志向不在于此,父子间为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毛顺生最看不惯的是毛泽东一旦读书就入了迷,看到田头垄上、饭前饭后,儿子都手不释卷,他心中窝了一肚子的火,认为儿子读书误了农活,父子俩常为此争吵不休。毛泽东的朋友肖之升就目睹过这对父子之间的一次争吵,据他描述:

“风波过后,他们回去吃午饭。大约五点钟的时候,毛泽东又不见了。这一次,父亲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他。他径直走到古墓那里,一眼就又看到使他上午大动肝火的那幅画面,毛泽东端坐在那里看手中的书,空担搁在一边。父与子又接着上午的茬争吵起来。

‘你真的鬼迷心窍,中了这破书的魔了?把你爹的话只当成耳旁风吗?’

‘不是,爹。我还是听你的,你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的意思你明白得很。我要你一门心思扑在田里,规规矩矩干活的,别再看这些闲书。’

‘我会规规矩矩干活的,但我也要看书。我保证先干活后看书。田里的活干完后,我总可以干自己的事了吧。看你还有什么话说。只要我做完了田里的那份活,你就不用管我看自己的书了。’

‘可是,小子,你才挑了几担就躲到这儿来看书’。

‘来看书之前,你要我干的活我都完成了。’毛泽东平静地说。

‘完成什么了?’父亲追问道。

‘吃过午饭后,我已经挑了十五担肥了。要是不信,自己到田里数一数去。搞清楚了你再来。现在你还是让我清静一点吧,我要看书了。’

父亲目瞪口呆。半天挑十五担真够辛苦的。如果儿子真的干了这么多的活,那还有什么话说呢。对于这个怪儿子,他感到又困惑,又伤心。他慢慢踱到一家人正在忙活的地里,数了数,真的有十五担。”

从这天开始,父子之间虽然没有明确达成什么“君子协定”,但是,只要毛泽东完成规定的农活,父亲便再也不干涉他去做什么了。

很多毛泽东传记的作者,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由此推演出很多的理论。其实,和天下很多男孩一样,父子之间的矛盾乃至冲突,乃一普遍的现象,少年毛泽东也不可能例外。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有“教”就有不服“教”,父亲当然只有充当“恶人”的角色了。毛顺生所“教”,无非是给毛泽东设计了未来之路,这设计来自毛顺生的生活经验。而毛泽东并不认同父亲的生活经验,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毛顺生承担着6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年轻时身材高大强壮,由于劳作之累,他也佝偻起腰,在50多岁就因伤寒病去世。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毛顺生对儿子们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只希望他们能接过自己手中的家业,经营好田地房产。对作为长子的毛泽东,父亲的期待就更为迫切。正是如此,在毛泽东14岁那年,父母作主给他娶了罗氏为妻。父亲的用意十分清楚,那就是拴住毛泽东的心。

毛泽东的心根本不在韶山,他要走出山冲,寻找更为宽广而精彩的世界。他后来告诉斯诺:“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毛泽东少年时的全部乐趣都在书中,并有着走出山冲、读书求学的憧憬。毛顺生则认为这是儿子“不孝和懒惰”的借口,作为长子就应持家创业、光宗耀祖,其他的想法都是农家子弟的幻想。于是,用毛泽东的话说,父子间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不断地发展着”。

毛泽东13岁那年,父亲在一次宴请客人时与他发生口角,父亲当着外人的面骂儿子“懒而无用”。13岁的少年正处于叛逆时期,毛泽东认为父亲使自己太难堪,便当面顶撞父亲,并迈步向门外跑去。母亲竭力相劝,父亲嘴里仍是不停地骂着并喝令回家。毛泽东根本不听,一气跑到池塘边。面对气势汹汹的父亲,毛泽东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自己就跳到池塘里。父亲一下子停住了脚步,并答应以后再不打他。

父亲的严厉对毛泽东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几十年后,毛泽东也说:“这大概对我也有好处,它使我在工作上非常勤快,记账也仔细了,免得被他找到把柄来批评我。”尽管父亲在他的记忆中,多是“脾气暴躁”“常常打我和我的弟弟”“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等形象,可毛泽东的成长仍是遵循“子肖其父”的规律。父亲将一个破落的家庭操持成有田有地、有房有粮、家有雇工的小康之家,他执着、倔强、坚韧的性格,以及具有担当的精神,其实对毛泽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毛顺生是为一家之兴盛小康,毛泽东是为一国之救亡图存,父子俩的境界和抱负迥异,但是,他们一旦确立了这种信念,那么都能做到“什么都可以牺牲,惟宗旨绝对不能牺牲”。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生我育我。”少年毛泽东当然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16岁那年离家去湘乡求学前,他将一张纸条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他离开了家,回避了父子间的矛盾,反而格外的思念父母,思念家乡。他常给父亲去信,刚刚工作时,便时常寄钱和药物回家。母亲去世后,他又把父亲接到长沙居住。父子间原本紧张的关系,早已云消雾散,得以缓解。

“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湘乡县人。外祖父文芝仪,是个诚实勤劳的农民,外祖母贺氏一生温厚贤惠,他们共生育了3子3女,最小的女儿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文七妹就成了她的正式姓名。文家与韶山冲相距20多里地,文七妹的祖父去世后,安葬在韶山冲龙眼塘。每年的清明、冬至,文家都要例行前去扫墓,来往很不方便,文家有意在韶山冲结一门亲戚。经人说合,文七妹18岁时与毛顺生成亲。在毛泽东之前,文七妹生有两子,都一一夭折。

1893年12月26日,文七妹生下毛泽东,分外高兴,可又整日担惊受怕,生怕这个儿子也离她而去,便时常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文家对毛泽东也尤为关注,外祖母贺氏在毛泽东稍大时,还将他接到家中抚养。毛泽东的童年大部分时光是在文家度过,他与文家的表兄们关系融洽,情同手足。

文家诸表兄中,毛泽东与十六哥文运昌最是相投。文运昌长毛泽东9岁,在毛泽东辍学务农时,正是他劝说表弟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毛泽东本已同意父亲的安排,要去湘潭县的一家米店当学徒。文运昌知道姑父固执,又动员自己的父亲、伯父以及姨表兄弟王季范等前去游说。据毛泽东回忆,一门心思发家致富的父亲,在得到去湘乡读书“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的许诺后,才同意了。

文运昌早已读过《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并推荐给表弟毛泽东。正是这两本书刊,拓宽了少年毛泽东的视野,他后来说:“这些书刊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那时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我当时认为他是进步的。”毛泽东对表兄们的手足情谊,一直铭记在心,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在延安给文运昌去了一封长信,信中将文家称为“我十分敬爱的外家”。

没几年,文七妹又生了泽民和泽覃。文七妹还生了两个女儿,但都不幸早夭,她便收养了一个干女儿毛泽建。按照中国的家庭伦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文七妹是一位标准的贤内助,从早晨鸡鸣到晚上掌灯时都在操持家务。在韶山冲,没有人不夸奖她聪明贤惠,做事有条理。

受母亲的影响,少年毛泽东曾经也是个虔诚的有神论者。15岁那年,母亲病倒在床,他每日早起必定向神灵菩萨跪拜祈福,还徒步去南岳衡山求神拜佛。正如李锐在《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中写道:“那还不是一般的求神拜佛,而是十五岁时去南岳‘朝拜香’,几步一拜地一直步行几百里到南岳。没有虔诚的信仰这是做不到的。”支撑毛泽东“虔诚的信仰”的不是别的什么,是对母亲的至孝至诚的赤子之心。

但少年毛泽东也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都说烧香拜佛可得神佛保佑,可是,父亲并不信这一套,他不也无病无灾,而且生意越做越红火吗?看着神龛前供着香茶和供果,他纳闷起来,如果真有神灵,这些供品怎么纹丝不动?想着想着,他竟情不自禁地端起神龛前的供茶,朝神像和神位泼去。母亲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毛泽东说:母亲“责备我对于敬神拜佛的仪式漠不关心,可是我父亲不表示意见”,“当我变得越来越不信神的时候,老头儿也并不干涉”。

文七妹虔诚信佛,来自她的菩萨般的善良心肠。毛泽东是这样称赞自己的母亲:“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她同情穷人,并且当他们在荒年里前来讨米的时候,常常送米给他们。”毛泽东深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乐于助人。韶山冲的毛乾吉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他讲述道:

“有一年夏荒时节,我和弟、嫂清早来到上屋场讨米。当时毛泽东正在坪里劳动――糊泥巴粪墙。他见到我们衣衫破烂,便问我为什么讨米。我说家里穷,劳力少,没有饭吃。毛泽东叫我到阶基上坐一坐。这时,毛泽东准备吃早饭,堂屋里摆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我一见这饭菜,就馋得口水直吞,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便哭了起来。毛泽东闻声走过来,问我为什么哭脸。我嫂嫂解释说我是肚子饿了。他便朝屋里招呼母亲立即端来一碗饭,送给我,又夹了一些菜。我接过香喷喷的白米饭,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便狼吞虎咽起来,忽然想起弟弟也没有吃早饭,便把一半饭分给他吃。毛泽东见这点饭还不够我们吃,又叫母亲端来一碗饭,直到我们吃饱离开上屋场,他才回到堂屋里吃饭。”

“我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和天底下所有的家庭一样,在毛顺生父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文七妹多是站在儿子一边,并尽量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后来毛泽东说:“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曾经多次发生争吵。”他还说:“我家分成两‘党’。一个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于连雇工们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抗执政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毛泽东将母亲的保护看得“异常宝贵、值得珍爱”,“认为自己有一个坚强、富于爱心,给人以自信心的母亲”。

就在毛泽东长沙求学期间,母亲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毛泽东十分牵挂,只要有空都会回家看望,无暇抽身也要家书频传,给父母捎去平安祝福。1916年6月24日,毛泽东在致好友肖之升的信中说:“话别之后,滞于雨,又以萑苻不靖,烽火四起,益不敢冒险行也?……然病母在庐,倚望为劳,游子何心?能不伤感?……平居一日憎长,今如瞬息,寂历之景,对之惨然”。此时,毛泽东虽人在长沙,可心却早已飞到母亲身边。好在第二天,雨歇天晴,他立即动身回韶山,在家度过了半个多月的时光。

1918年,文七妹的病情加重,两位兄长文玉瑞、文玉钦将妹妹接回娘家。毛泽东知道母亲的病情后,立即动身赶回韶山,可因准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的事,又急匆匆地赶回长沙。在得知母亲被七舅、八舅接回家的消息时,毛泽东充满了感激之情,给两位舅舅写信说:“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同时随信抄录了一副药方,让舅舅给母亲“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连(泽民)护送来省”。

在安排好母亲的事情后,毛泽东于8月15日与部分新民学会会员踏上去北京的路程。此时,母亲已由毛泽民接至长沙就医治疗。1919年4月28日,毛泽东再次致信两位舅舅,信中说:“家母久窝尊府,备蒙照拂,至深感激。病状现已有转机,喉娥十愈七八,疡子尚未见效,来源本甚深远,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甥在京中北京大学担任职员一席,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毛泽东是4月6日从上海回到长沙,在母亲身旁“亲侍汤药,未尝废离”,以尽人子之责。母亲难得来长沙,而且泽民、泽潭均在长沙,于是,他们来到长沙的一家照相馆,与母亲留下了一张合影。母亲的病并不见有什么起色,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泽民又将母亲接回韶山调养。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病逝韶山,享年53岁。母亲病逝时,毛泽东并不在身旁,当他带着弟弟泽覃赶回家时,母亲已入棺二日。毛泽东在晚年曾与保健护士长吴旭君深情地谈起自己的母亲,他说:“我母亲死前我对她说,我不忍心看她痛苦的样子,我想让她给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我要离开她一下。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同意了,所以直到现在,我脑子里的母亲形象都是健康、美好的,像她活着时一样。”

毛泽东带着弟弟、妹妹为母亲守灵,并就着幽幽的油灯,饱含深情地写下《祭母文》,追述母亲勤俭持家、爱抚子女、和睦邻里的优良品德。毛泽东还为母亲题写了两副挽联,一副为:“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副为:“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他还给好友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就是这后一种人。”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在故居,他深情地伫立在父母的遗像前,自言自语道:“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次日拂晓,他踏着湿漉漉的晨露,前往父母的墓地吊唁。他双手给父母献上一束松枝,深情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吊唁毕,他对同行的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妹妹才没有这么可爱 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