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部90年代的国产动画片?

1、《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片的NO.1。实在没的说,再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

2、《黑猫警长》:“眼睛瞪的像铜铃...”早期的黑猫警长有五集,分别是《夜袭搬仓鼠》《食猴鹰》(原名不是这个)《偷红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猫鼠》。第二集中围剿食猴鹰的战斗最激烈—— “实行第一套作战方案...神枪手掩护...占领制高点...”。食猴鹰一开始还趾高气扬“这该该该该死的猫”;到了最后被剃光了,说了一句“我是贼,我该死”。

3、《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戏,好多集,有《卖树阴》、《种金子》等等。阿凡提一边骑驴一边唱“我的小毛驴,小毛驴...”,还有种金子时的咒语“埋沙子种金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

4、《天书奇谭》:里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书看了一遍就背下来了,厉害!还有蛋生吃饼的动作也帅呆了。《天书奇谭》情节曲折,实在是扣人心弦啊。

5、《陶陶的故事》系列:棒!怎么称赞都不为过。陶陶是一只兔子,比兔子罗杰可强多了。

6、《看不见的朋友》讲陶陶对着山谷说话——“你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对你友好;你对别人没礼貌,别人也对你没礼貌”,挺有教育意义的。

7、《雪孩子》让人潸然泪下,讲雪孩子为救小兔自己化成水变成了白云,挺美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雪孩子一边滑雪一边唱的歌曲“雪花,雪花...”——哎,怎一个美字了得!

8、《葫芦兄弟》:本事各异的七个葫芦娃。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大朋友小朋友好,我是朵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些本该陪着孩子健康成长的课本、绘本、动画片已经变了模样。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播了一条关于 "毒动画" 的报道,矛头直指现在网络上一些二次创作动画,他们打着 " 亲子、早教 " 的标签,内容却充满血腥暴力的场景。

其实我们曾经也有非常好的的动画形象和内容,它们很多都来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相信 70、80、90 年代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些动画就算是拿到现在,依旧能站得住脚,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和滋养

它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看到的喜剧成分。而不是小孩子看了笑傻了,成年人看了没有感觉。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其实中国动画从来不缺好内容,而最让人赞叹的是,老一辈艺术家运用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水墨、皮影、折纸、剪纸、壁画…让动画片变成了艺术品。

今天朵朵就挑选了12 部经典动画,宅在家里时,和娃一起欣赏吧。

长按二维码进入我们的后台

回复 "牛气",直接观看

朵朵回忆:上周末朵朵又看了一遍,重温童年熟悉的东西总能给人以特别的愉悦。很难想象这是 60 年前的作品,在没有电脑,没有软件,没有手绘板的年代,全凭艺术家们手中一支画笔来完成。

整个动画风格融合了壁画、年画、京剧等传统艺术元素;动画配乐讲究,运用了文场三大件的京胡、月琴、弦子和武场三大件的单皮鼓、大锣、小锣等乐器。

一经上映,获得了六项世界大奖,是孩子认识《西游记》,感受传统文艺的很好切口。

除了这部动画片,还推荐你看另外的两部《人参果》《金猴降妖》。

朵朵回忆:小时候每年夏天的常规活动之一,就是抓蝌蚪,所以每次看这个动画片,总会特别亲切,而它也是朵朵最早的美的启蒙。

据说当时的制作团队为了表现中国独有的水墨技法,翻阅了不计其数的资料,最终才决定以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作为基础,将哲理、画意和诗情相结合。或许正是这机缘巧合,才成就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动画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了自己妈妈的奇妙经过,还能看到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青蛙遇事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朵朵回忆:上次去敦煌前,还看了这部动画片,它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佛教经典故事。

动画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用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

据说当年在制作《九色鹿》时,为了画出真实的敦煌,背景设计冯健男老师,曾花了两个月时间,走了一遍丝绸之路。为了这短短 24 分钟的动画,冯老师临摹了 21 幅壁画,手绘了 5 本速写。

因此最终呈现给咱们的动画,都尽量还原了敦煌壁画里的色调、风格和原貌,就连鹿行动的姿态也和壁画姿态基本保持相同。

朵朵回忆:5 年前朵朵去乌兹别克斯坦时,真的来到了阿凡提的老家,在布哈拉的广场上,就有一尊阿凡提的铜像。

这也是朵朵看的第一部木偶动画。虽然没有现在的动画片里的各种耀炫电脑特效,但它处处有着朴实的幽默风趣。

" 人人都叫我阿凡提,生来就是个倔脾气,骑上小毛驴我走呀走四方 ..." 阿凡提倒骑毛驴,捋一捋胡子就有好主意,帮助老百姓教训土财主,幽默得很。

朵朵回忆:这可以说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了,豆瓣高达 9.2 分,被日本动画界称为 " 奇迹 ",全片没有任何对白,但一眸之间,一琴之声,却抵过万语千言。

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老琴师在荒村野渡中病倒,幸得渔家少年照料,老琴师康复后传授琴技给爱吹笛子的少年,为了让少年突破琴技,不受自己的约束,最后赠琴少年遁去,少年仓皇失措,十分不舍,在一片苍茫中抚琴相送。

2006 年,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了 " 动画的世纪 · 100 部作品 ",《山水情》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动画作品。

朵朵回忆:要说朵朵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大概也是受马良的影响吧,当时都想拥有一支马良手中的神笔,在墙上画,在地上画,如果考试的时候能有这支神笔就好了。

同时,片中也有许多地方让人觉得幽默,比如马良不肯画元宝而怼员外,临行死刑却因为一句话又被放了,行刑官无奈地说着 " 去吧去吧 "。每次看到这些镜头时,儿时的我都会大笑。

长大后再看,才觉得原来它的内涵也是杠杠的。

朵朵回忆:这是一个剪纸片,这种形式其实现在已经很少看见了。

因为课本中也学过《滥竽充数》,所以对它的印象就更深了。

南郭先生压根不懂吹竽,却还是用花言巧语和伎俩哄得齐宣王非常开心,并被赐赏钱财美人。随着行情水涨船高,南郭先生越发得意,春秋大梦甚至做到自己成了国君,哪想到,齐宣王突然驾崩,而继位的齐愍王恰是个不喜热闹专爱听人独奏的国君。

它给人的意义就是没有真本事,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终要被淘汰掉,把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潜移默化的根植在幼小的心灵里。

朵朵回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

这句谚语在动画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整个过程没有配音,但是通过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和音效,仍然具有强烈的个性,尤其是三个人物的个性,既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朵朵记得有一年,看过 " 三个和尚 " 主题的花灯,红、黄、蓝三个颜色的和尚正在打坐念经,到现在印象深刻。

《三个和尚》其实不是一部教育片,告诉孩子们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但是它在里面宣传了一些普世的价值观,我想这才是让这个故事一直流传的原因。

朵朵回忆:在这部动画片中,可以找到李可染的影子,当时为了让动画中的牛更加逼真和生动,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大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制作了这部精美的动画片。

同样也是几乎没有对白,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

牧童骑牛进入森林,在蝉鸣声中神游自然,在山川间自由奏笛,梦醒后又和牛儿一起相伴还乡,整体一气呵成,而那些悠远童真的意境,余音绕梁的笛声,是千金万两也难以买来的,原来大自然才是最美的梦境。

朵朵回忆:这是根据庐山 " 白鹿书院 " 中一个有趣的传说编写的。老药农和他的小孙女在深山采药时,救护了一只受伤的小鹿。小孙女把小鹿领回家,细心照料,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在小孙女为保护小鹿而腿部受伤时,小鹿还代小孙女上集市卖药和采购食物。后来在上山采药时小鹿忽然遇到失散的父母,小鹿戴着小孙女赠送的铜铃,依依不舍地和祖孙俩告别。

动画片的美术指导,是著名的国画家程十发,他当时画了大量的作品,来寻找创作的感觉和灵感。

朵朵回忆:哪吒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此后也多有翻拍,但上影厂的这部绝对经典,它和《大闹天宫》并称 " 中国手绘动画双璧 ",也是个获奖专业户。

这里的哪吒个性丰满,和龙王以及父之间的恩怨情仇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哪吒自刎时,哭成了泪人。

一直都觉得他是个悲剧角色。被父权欺压,一身反骨,刮骨还父剔肉还母,自弃肉体。但又在违反自身意志的情况下被用莲藕重塑,失去部分记忆的重生哪吒甚至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做着背叛从前自己的事。

朵朵回忆:记得小时候从电视上看,每次只播放一小段,每次苦等都很痛苦。去年朵朵还曾经专门介绍过它,是因为它的 4K 修复版上映。

这个动画片同样也是改编自古代传奇小说,讲述 " 袁公 " 和 " 蛋生 " 师徒智斗三只狐狸妖怪,勇于牺牲 " 小我 " 从而造福百姓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袁公和蛋生间师生或父子般的感情。袁公的形象也是对所谓善恶的颠覆,天庭对他惩罚之时,也是他播下种子造福人间之时。蛋生的成长,有知识的力量,也有挫折的磨练。

在动画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山水画、雕塑、戏曲、古典园林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雪孩子》《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等,陪着我们成长的动画片实在是太多了,分享在评论区吧!

长按二维码进入我们的后台

回复 "牛气",直接观看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回复 醉凝: 校园春色系列小说全程无声音的,到时候电影院里面安静的要死


回复 孤桥忆往昔: 校园春色系列小说既有笑点,又合情合理!


回复 寒儿: 校园春色系列小说还记得人生中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国产经典动画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