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类节目哪里的剧目更经典?

最新最好听的中国传统戏曲推荐试听。 更新日期:

九酷音乐不仅收集了中国传统戏曲,还包括互联网上的流行中文歌曲,日韩歌曲,还有英文歌曲共20W首供网友免费在线试听和下载.

1.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2.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从闻名导演陈凯歌的片子《霸王别姬》,到风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芳华版《牡丹亭》颤动半个中国,到背叛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类艺术情势正暗暗地浸染着我们的糊口。

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5.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6.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7.观京剧《将相和》(七绝) 居功自傲莽廉颇,挑衅事端屡屡多。 大义相如胸纳海,负荆请罪将相和。

8.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9.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10.虚拟的表演如水墨图画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多财善贾,“无画处皆成妙境”;适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澜可不雅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聚散悲欢”,处处表现着戏曲本身诗的艺术表示和诗的抒怀美

11.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3.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4.“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端倪掩去,年夜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甚么样的脸,富丽戏服里又缝着如何的故事,糊口里有的,故事中讲的,离合聚散,悲喜忧闷,酸甜苦辣,阴晴圆缺,十足搬上舞台,流淌成有条有理的汗青,知足了几多平平而不甘平淡的心。

15.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学,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健忘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健忘?我们要多去赏识我们中华平易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久永久放光线,让它生生世世传播下去!

16.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17.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8.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19.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20.《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21.戏剧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年夜要素:包罗舞台申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2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3.界说及其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饰演脚色,在舞台受骗众表演故工作节的一种艺术。

24.正如老歌合适于用黑胶唱片来保藏一样,戏曲仍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年夜的。泛黄纸张上记录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悦耳的呼吁,若是掉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解救传统的感化。如有心,请停下慌忙的行动,找一间剧场,品一壶喷鼻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本身的身心吧。

25.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26.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7.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28.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好看着一个个脚色包涵着一切的离合悲欢,那些小情感,在舞台上不竭放年夜,可能实际糊口中几秒的思路,会演化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原本就带着欢喜,在戏曲里就像是平易近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长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娇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0.(七绝) 观京剧《锁麟囊》 百听不厌《锁麟囊》,程派唱腔婉而慷。 悱恻缠绵入肺腑, 余音美妙胜琼浆。

31.观京剧《霸王别姬》(七律) 盖世英雄奈若何,霸王伟业瞬间过。 十方埋伏濒亡近,四面楚歌悲泪沱。 骓马哀嘶心恋战,虞妃刎别血婆娑。 狂澜难挽英魂弃,悲也壮哉一曲歌。

32.“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为提升戏曲现代戏的艺术质量,并为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第12届艺术节的戏剧汇演提供理论资源,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海戏曲学会、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中华艺术论丛》杂志社于2018127日至9日在我校联合举办了“戏曲现代戏创作高端论坛”。戏曲史家叶长海、朱恒夫、王安葵、刘祯,著名编剧陆军、罗怀臻,著名导演卢昂、冉常建等五十多位戏曲界人士与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校副校长李晔、宣传部长张文潮、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公磊出席了会议,李晔副校长和我院赵炳翔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欢迎诸位专家光临我校。

戏曲现代戏是指表现清末民初至现在社会生活的戏曲剧目。20世纪初,在进步思潮的推动下,一些有识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用戏曲的形式反映彼时社会的新生活、新思想、新人物。五四运动前夕,梅兰芳就在辛亥革命运动和戏曲改良观念的启发下,演出了《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评剧的《杨三姐告状》、秦腔的《三滴血》、《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等都属于现代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如何运用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现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评剧《刘巧儿》、沪剧《罗汉钱》、豫剧《朝阳沟》、京剧《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一大批经典性剧目,并初步形成了戏曲现代戏的审美体系。

为使本次高端论坛的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们在此摘要发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一、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教授致辞

李晔,工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与行政领导,对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光临本校,参加戏曲现代戏创作高端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明显、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4年,现设有87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6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以文科见长,“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4项。2017年,学校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分别排名全国第12位和第九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专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你们在项目和成果评审,应邀来校作学术讲座,提携我校的教师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此我也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戏曲现代戏是现代戏曲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反映当代的社会生活,贴近时代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自上世纪50年代初至今,涌现出了大量的戏曲现代戏作品,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

为了使戏曲这一古老的民族表演艺术,更好地表现当代生活,探索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途径,使戏曲与时俱进。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曲学会,《中华艺术论丛》编辑部等单位今天联合举办“戏曲现代戏创作高端论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本次论坛的论文集来看,与会专家们将以发展的眼光,从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等不同视角,对戏曲现代戏创作进行深入研讨。研讨内容涵盖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剧本创作、音乐创作、导演艺术、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等各个环节。我相信这一次高端论坛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戏曲现代戏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预祝高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祝愿专家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恳切的希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经常到我们上海师范大学来指导工作。谢谢大家!

二、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刘庆教授致辞

刘庆,文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多的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来讨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的问题。按照刘厚生先生的说法,戏曲现代戏是中国戏曲文学和戏曲演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可见它既重要,也特殊。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我们都取得过可观的成绩,也面临许多的困难,这个都是我们应该要正视的。

今年10月份,文化旅游部发起了一个活动,叫做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从10月份到12月底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各个省市要陆续展演232部舞台作品。其中我们看到戏曲类的作品有135部,占比很高,有58%都是戏曲类,涵盖了京剧、昆曲、豫剧、越剧、湘剧等将近58个剧种戏曲的作品。如果我们简单一点划分的话,现实题材的戏曲也属于我们戏曲现代戏的范畴。

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举行的,它要求是十八大以后新创作的作品,所以它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但是不管怎么讲,我们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当下的舞台演出中,戏曲的现代戏的创作,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影响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评价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总结我们的历史的经验,探讨戏曲现代戏未来发展的路径,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编剧的、音乐的、唱腔的、导演的、表演的、舞台美术等等方面的话题,都会引起我们的兴趣。

在这次论坛上,我们将有幸聆听到各位专家发表的真知灼见,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聚焦论坛的核心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充分地开展对话和交流。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艺术载体,我们经常讲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我在想,文化自信不仅仅应该来源于我们的传统,也应该来源于现实。我预祝我们的论坛能够圆满顺利。谢谢各位!

三、上海戏曲学会会长叶长海教授致辞

叶长海,著名戏曲理论家,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上海戏曲学会会长。主要理论著作有《中国戏剧学史稿》、《当代戏剧启示录》、《曲律与曲学》等。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大家聚在这里讨论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的话题,那就是关于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问题。我先代表上海戏曲学会对各位的来临表示欢迎,对为这次会议做出辛勤劳动的上海师范大学的各位师生,表示感谢!

这两天上海是稀有的飘雪的日子。昨天正好节气是大雪,而上海的“大雪”从来不下雪,昨天在某些地方下了点雪,有人说上海真正到了冬天,我想起了一句有名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年末来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召唤着明年或者后年戏曲现代戏创作的一个新的热潮的掀起。我个人主要是研究古代戏曲的,所以对现代戏创作没有多少发言权。好在我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在《戏剧艺术》刊物中当了十年的编辑工作,而在那个时候对于现代戏还是有所接触的,以后基本上就很少接触了。但是回顾历史,我们想想现代戏的创作这个东西有没有?还是有的,我们以后要去研究。至少有两类,一类比如说明代的《鸣凤记》,清代的《清忠谱》,它都是现代题材的,非常现实的,是对于当代现实的一个反映,反映朝廷里头的斗争。还有一种在一部戏中间,有许多现实的因素加进去。最典型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其中的杜丽娘寻梦,早晨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晓来望断梅关”。汤显祖当年被贬到岭南去,就是从这个梅关过去的。是吧?然后他在岭南过了好多年,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在《牡丹亭》中间有所展现。他在浙江遂昌当了五年的知县,做了许多事情,其中有一个事情叫做劝农。那就是牡丹亭里头有一个杜宝下乡去劝农,其实就是汤显祖在劝农。还有他写到他对女儿的思念,我觉得杜宝对女儿的思念就像汤显祖在思念他自己当时在任上死去的两个小小的女孩子——他自己的女儿。我觉得《牡丹亭》是有作者忆女情节的。

现代戏创作到底是指什么?是现代题材的戏,还是说用现代观念来写的戏?至少有两类,现代题材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从50年代到现在经常有一些讨论的,当时提出来,比如说现代题材、古代题材,两条腿走路,然后提出要写十七年,之后,又提出一个观念叫“三并举”。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这些都是我们走过来的路。

那么其中我们经常会强调一下现代戏,我说这至少说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现代戏非常重要,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对现代戏关注得不够,所以我们要来提倡。我觉得前一段时间一些戏说历史、戏说名著、宫斗等等多了一点,对我们当前的现实的民间疾苦、国计民生问题,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文艺理论家、我们的艺术家,关注得不够。所以说我们现在再三强调现代戏创作,我觉得这个是有必要的。那么现在这个会议室要在我们的学校里头先举行,这个倒是我觉得有点奇怪。

按理说这种研讨会应是艺术领导部门先举行。但我个人觉得特别开心,为什么?说明我们学校里头是有一批学者是非常关注现实的。特别是上海师范大学的领导、校长、院长、我们的朱恒夫教授,他们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我们上海戏剧学院来说,当然是义不容辞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不说其它,我们上海戏剧学院这两年就拿到了两个国家重大课题,一个是由陆军教授领衔的,他就是要研究当代戏曲创作的政策问题、对策问题。还有就是李伟教授,他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重大课题,题目就叫《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就是说我们的学者现在也走出了象牙塔,非常关注现实问题。

现代题材的创作,实际上可以创造出两类不同的戏来的。一类是由真正现代观念来指导的,反映出一种新观念,包括艺术创作观念。这种戏曲的社会反应是非常深刻的。也就是说这些作者他在生活的大海中间深潜很久,他对民间疾苦,对我们老百姓的事情,他是感同身受,他是有深刻的感觉的,写出来的,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戏,像《鸣凤记》和《清忠谱》一样,几百年过去,大家还记得。

但是也可能有另外一种现代戏题材,用的观念还是非常老的,很保守的,写出一个非常缺少新意的作品,这样也是有可能的。这说明你对生活的理解非常肤浅,非常表面,也许你反映出来的是比较虚假的,或者说是很浅薄的表面。关于现代戏问题,实际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历史上曾经有写现代戏也成大名的作家,但是更多剧作家不是写现代题材写出名的,包括莎士比亚、汤显祖都是这样。他们写的不是现代题材,但是他们所表现的总是有许许多多走在时代前面的观念,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他们的创作。所以我说今天能够参加这样的一个研讨会,对我来说就特别新鲜,我以前都是参加那些老古董的讨论,今天听听我们各位专家的高见,我随便翻翻一共有30多篇文章,而且前段时间在现代戏创作方面特别踊跃的地方戏研究专家也来了。同时论坛牵涉的话题也很多。我相信这次论坛会开出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会对现代戏创作的春天起到一个召唤的作用。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四、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教授致辞

赵炳翔,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主要著作有《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中国十大戏曲剧种唱腔精粹》等等。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里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对诸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针对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提供理论的资料与创作上的指导,指明戏曲现代戏未来的创作方向,可谓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发轫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呈现了世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它所具有的众多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性格,乃至成为中国人文化性格的核心和生命的基因。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戏曲现代戏用古老的戏曲艺术,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彰显中华民族的品格、理想和现实的生活状态。这在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语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至今,戏曲现代戏的创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能够在戏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为数不多。大多数的作品与广大群众的审美期待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所以,今天在座各位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戏曲现代戏的复兴提出真知灼见,为戏曲艺术更好地介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家园共同努力。尽管未来困难重重,还是请允许我化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俱往矣,但戏曲现代戏发展之路将指向未来”,谢谢各位!

关于戏曲现代戏音乐创作的几个问题

汪人元,研究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文化部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性著作有:《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戏曲音乐论探》等。

戏曲现代戏创作是时代赋予的一个“深刻的命题”,它是传统民族戏剧直接步入现代社会和现代民众的重要艺术实践,也是戏曲自身建设发展的特殊和重要之举,必须有积极攻关的决心和实践。同时,要在宏观规划上注意用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的“三并举”剧目政策之落实来保障戏曲的均衡健康发展。戏曲现代戏创作又是一个“艰巨的难题”,其中剧种建设的内容成分极重,有时其难度与价值甚至大于剧目建设的成分,对此须有充分的认识和艺术准备;继承与创新永远都是有着新面孔的老话题,在戏曲现代戏音乐创作中,全新的内容,必然会在挑战我们的创新能力,但也更是考验我们在此前提之下对传统的认知深度和驾驭水平;要求感情、性格、时代感“三对头”的原则,是现代戏音乐创作中的一个合理追求,但不能把这种对于刻画人物准确性的追求片面化和极端化,要高度重视”只讲个性而不讲共性““只看角色不看演员”给戏曲发展带来的伤害,并努力加以克服。

我看“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

罗怀臻,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代表性剧作有:《金龙与蜉蝣》《班昭》《典妻》等;理论著作有《罗怀臻戏剧文集》《罗怀臻演讲集》等。

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至少应当注意把握三种关系。一是“艺术品”与“宣传品”的关系,现实题材不是现成的拿来就用的好人好事、真人真事,而是通过艺术创作探究生活的本质,揭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进而对新时代倡导的主流精神进行培育与表达,它终归考验的是艺术家的原创力、想象力与表现力。二是现实题材与现代意识的关系。戏曲的“现代性”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品质认同。现实题材创作仍然需要艺术家进行透视、鉴别、甄选和提炼,才能表现出英雄模范、典型人物身上所富含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三是现实题材与现代戏曲的关系。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不仅要表现新时代的价值观,也要表现新时代的审美观。创作者既要完成自身艺术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对现实题材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使之由现实题材变成现代艺术。

样板戏”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局限

冉常建,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常务副会长。出版专著有《兼容与嬗变——新时期戏曲导演艺术》、《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等,导演作品有:《建安轶事》《紫袍记》《陈廷敬》《樱桃园》等。

京剧“样板戏”凝聚着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心血,积累了使传统戏曲向现代迈进的宝贵经验。“样板戏”的剧本用比较通俗的现代生活语音,写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新生活和新人物。戏曲创作者充分发挥京剧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对传统程式推陈出新,并创造出表现现代生活的新形式。从剧本、唱腔、舞美到表、导演处理,及灯光、音响效果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尤其是在戏曲音乐创造上取得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当然,在“样板戏”的创作中,某些形而上学的思想和片面理解“遵循生活的真实”的艺术主张也对“样板戏”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1世纪川剧现代戏创作发展探讨

杜建华,研究员(二级)。原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兼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四川戏剧》杂志主编。代表著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川剧》《中华戏曲:川剧》《巴蜀目连戏剧文化概论》《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戏》等。

虽然21世纪以来川剧走入了一个低谷时期,新编剧目从数量到质量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但是,一批剧作者仍然坚持现代戏创作,更有一些青年人加入到川剧创作队伍之中,川剧现代戏创作出现了新气象。其一,在全党全国决战扶贫攻坚的政策号召下,表达以扶贫脱困、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现代戏成为各地党政部门确定剧目创作题材的重要选项;其二,红色历史题材剧目创作由叙述故事向写人、抒情转化,人物形象由类型化向深刻含蓄、多侧面的角色性格转化,深化了戏剧的感染力;其三,谍战题材为川剧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吸引了大量青年观众走进川剧剧场,赋予了古老川剧以时尚新锐的色彩;其四,川籍伟人的光辉事迹被搬上川剧舞台,以川腔蜀调歌颂家乡伟人,让后辈子孙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

有关戏曲现代戏真实性三句话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陆 军

陆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著有戏曲现代戏剧作《定心丸》《瓜园曲》《女儿大了,桃花开了》《母亲》《一夜生死恋》等20余部,理论著作有《编剧理论与技法》《编剧学论稿》等。

戏曲现代戏有一久治不愈的病:假。病源在于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理解与把握出了偏差。以下三句话,可视为戏曲现代戏“打假”的提醒。

第一句话: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但到底要“像”到什么程度?可用第二句话来回答:故事可虚构,细节必真实。这句话说清楚了哪些要像(即真实),哪些不一定要像。但在实际创作时又遇到了问题,虚构是否有边界呢?我来杜撰第三句话 ;虚戈虽成戏,三“核”不能假。哪三“核”?一是核心冲突;二是核心情节;三是人物性格与情感发展的核心逻辑。问题是,说三“核”不能假,但许多被认为代表戏曲现代戏最高水平的作品都假了,该怎么看?我说,这些作品都很好,但时间一定能遴选出戏曲现代戏真正的经典。

我对淮剧《小镇》的另一种读解

——试与马克·吐温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作比较

淮剧《小镇》是一部具有巨大潜力的戏剧作品,剧作家有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娴熟的编剧技巧。剧作人物设置、冲突安排、情节铺垫、唱词表达都十分流畅和合适;舞台二度呈现亦十分精彩。但该剧同时也是一部值得探讨并需要继续打磨的作品。相对于小说原著,它在戏剧冲突的真实性、剧情的生动性、人物的独特性等方面还需要剧作家进一步运思、提炼与研磨。

昆曲的传承和新编昆曲现代戏

温州大学文学院 俞为民

俞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南戏学会会长。代表性著作有《明清传奇考论》《宋元南戏考论》《李渔〈闲情偶寄〉曲论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合著)等。

昆曲剧目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在原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融入现代性因素;一是新创剧目,包括新编历史剧与新编现代戏。对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要在把握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对故事情节作新的阐释,挖掘其中的精华,剔除糟粕,使古代的人物和事件能对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创作新的昆曲剧目,包括新编历史剧和新编现代戏两类。新编历史剧,应在把握历史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从现代观众的审美理念出发,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作新的阐释;新编现代戏内容是现代的,而形式是传统的,表现的是现代的事情与人物,但又不能失掉“昆味”,在曲调体制、表演布景、舞台美术、服装等表现形式上要进行转化创新以适应新编昆曲现代戏的需要。

为人生也为艺术的戏曲现代戏

王安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有:《当代戏曲作家论》《新时期戏曲创作论》《张庚评传》《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当代百种曲》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艺界曾有过为人生而创作还是为艺术而创作的争论;关于戏曲现代戏也有类似的争论。否定和贬低现代戏的论者认为,现代戏是因政治的需要而创作的,在艺术上无可取之处。实际上很多有追求、负责任的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现代戏时,既充满政治热情,也在艺术上树立了高标准。如范钧宏在50年代末就说,要让现代戏具备毫不逊色于表现历史题材而有凌驾其上的艺术魅力。建国近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来,保留下来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正是向这样的目标的努力的结果。许多表现革命历史的作品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在艺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努力使传统与现代审美要求相契合,创作了很多新的舞台表现样式,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经验教训也在于现代戏创作必须既要“为人生”也要“为艺术”,而不能做直白的说教。

梅兰芳时装新戏编演及对现代戏的认知

刘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梅兰芳纪念馆馆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勾栏人生》《民间戏剧与戏曲史学论》等。

梅兰芳是现代戏编演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初,他即开始“时装新戏”的编演,主要有《孽海波澜》《一缕麻》《宦海潮》《邓霞姑》《童女斩蛇》。“时装新戏”的编演,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梅兰芳具有社会与艺术双重的敏锐洞察力,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在“时装新戏”编演上得到全面体现,“时装新戏”的上演,如同一股清新之风,不仅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对其戏曲观的成熟以及“移步不换形”理念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戏曲现代戏导表演创作中核心问题的解决与思考

卢昂,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导演。导演的代表作有: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吕剧《补天》,桂剧《大儒还乡》,淮剧《小镇》等。

从导表演的专业角度出发,我认为当下戏曲现代戏在创作中有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戏曲现代戏不现代第二,戏曲现代戏表现形式的单一化;第三,戏曲现代戏的审美与大众当代的审美有脱离。我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三结合”的创作与训练方法:第一,戏曲表演唱、念、做、打、舞的传统技术要扎实;第二,充分吸收借鉴话剧心里现实主义的方法、体验的方法、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由内而外的进行戏曲表演;第三,现代戏曲的集体即兴创作和身体训练方法,正是给演员能量,让他们在舞台上灵动的重要手段。另外,我还有四个关于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思考与大家探讨第一,戏曲现代戏如何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特长与优势第二,如何既真实表现当代生活,又能艺术化加以美的再现第三,如何将现代艺术语汇与传统戏曲艺术手段有机融合第四,如何使当代审美情趣与古典戏曲的美学精神相映成辉。

周来达,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北方昆曲剧院特聘研究员,代表作有《昆曲音乐研究》《当代戏曲音乐研究》等。

戏曲的传承离不开传统戏、历史戏、现代戏为载体,三者要明确各自定位,通力合作,共谋发展。传统戏以原汁原味不走样,以活态展演、保护、示范传统为宗旨。新编历史剧要更弦换辙,实施“以演员为主三结合制”,以立足传统、继承发扬传统为宗旨,通过长期的艺术积累达到出作品、出人才、出流派的同时,实现全面继承传统戏曲目的。现代戏实施导演负责表演,演员领衔音乐创作的“一戏两制”,以立足本剧种,创造新程式、新流派,发展本剧种现代戏声腔为宗旨。此外,应大力培育、发展民间戏曲,改善戏曲文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夯实戏曲发展基础。

论戏曲现代戏创作的“三昧”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邹世毅

邹世毅,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一级编剧、研究员。创作(改编)《目连救母》《闯端午门》《浯溪兄弟》等剧目,理论著作有《金批本〈西厢记〉研究》《观潮集》《行舟集》《踏浪集》《掬涛集》《湖南戏曲史论》等。

现代戏创作之所以“有高原而无高峰”“有戏剧舞台人物而缺独特艺术典型”,“有探索追求而乏有机整体”,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戏的创作陷入了“三昧”。其表现为:一,认为所有的现代生活,尤其是红色革命生活、先进英模事迹、改革开放进程、社会主义建设、精准扶贫活动等都能成为戏曲艺术创作演出的题材,这是戏曲艺术题材泛化论引发的严重后果。二,认为戏曲艺术就是再现生活、反映生活,没有从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中找出戏曲的一般艺术规律,没弄明白戏曲到底是一种再现艺术,还是一种表现艺术。三,认为戏曲是舞台艺术,舞台艺术在当今社会是渐趋弱势的艺术,它的生死存亡对社会文化影响不大,这种蒙昧说到底是对舞台艺术文化生态的忽视或不屑,缺乏对中国戏曲文化生态的研究,缺乏对舞台艺术文化认识上的高度和深度。

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李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艺术》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著有《20世纪戏曲改革的三大范式》及论文多篇。

戏曲现代戏创作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它的研究包括戏曲现代戏创作经验的历史总结、创作态势的宏观把握、创作技巧的具体探讨、当前创作状况的审美评价等内容。自1949年以来,关于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研究可以分为年的探索阶段、年的发展与成熟阶段以及年的巩固与深化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一整套话语体系,但也存在着对戏曲现代戏的民族性、现代性、人民性认识不够的问题。未来的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可以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时政宣传与道德教化的纠结

杨云峰,陕西省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代表性著作有《三秦文化的历史品格》《文化的品格》《走出沼泽地——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研究》等。

优秀的戏曲现代戏以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其表现的链扣,如马健翎开辟的中国革命的乡村叙事,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并使之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形式。新时代以来,创造传奇是我们时代的主要特征,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应把创作传奇与国家记忆相结合,借以表现火热时代的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优秀品德。在我们的时代充分发挥传奇戏曲的精神鼓舞作用,应该是国家记忆的独特发现和与创造传奇相结合,以“四功”“五法”为显著特征的活体表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个性化表述,是戏曲现代戏从高潮走向高峰的唯一途径。

——从《浴火黎明》谈戏曲现代戏创作

胡晓军,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代表性著作有《戏出海上》《有戏人生》《愿随所爱到天涯》等。

戏曲与现实主义是一种“貌离神合”的关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风格不是传统戏曲的本质属性之一,但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在戏曲史上,“历史现实主义”是主流。京剧现代戏《浴火黎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戏曲“历史现实主义”的特征,该作成功地塑造对范文华这样一个既非坚定革命者,也非彻底叛徒的形象的塑造。他是创作者从此在出发对人物加以“创设”的成果。戏曲现代戏通过对题材的选择,有意无意地延续着“历史现实主义”的血脉。戏曲现代戏应该秉承现实主义精神,以特有的“历史现实主义”,对以往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作新的打量和考量,对以往认为的“非典型环境中的非典型人物”作新的挖掘,使“现实主义”永葆青春。

豫剧现代戏舞台样式的历史演进

谭静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戏曲学会会长,代表性著作有《豫剧文化概述》《豫剧表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观众学》等。

豫剧现代戏从《朝阳沟》到《焦裕祿》,60多年来,脚踏实地而又充滿活力地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是一条剧种特色鲜明,俱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奋进之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阳沟》《刘胡兰》等一批现代戏将“斯氏”体系与戏曲艺术相结合,以生活化、乡土化、时代性等特色形成了形式和内容较为和谐统一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台表现形式。这种以写实为主的表现范式被称之为“三团模式”。新时期以来,在与时俱进地传承发展这种表现方式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姊妹艺术和外来技法,多元交汇,豫剧舞台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新景观。新的世纪,创作者更以昂扬的态势饱满的激情深刻的感悟,在《香魂女》《常香玉》《焦裕祿》等一大批塑造时代新人的当代剧目中进行新的“综合”,新的“回归”。新的综合是对各种手法更加自由变革和运用,新的回归是在更高层面上对传统美学原则的回归,使时代生活的主旋律在豫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周立波,编审,主要学术成果有《越剧入门》《冯梦龙戏曲活动考》《从<墨憨斋定本传奇>的题材选择看冯梦龙的思想形态》等。

顾锡东是新中国涌现出来的重要戏曲作家之一,其剧作取材民间,贴近地域文化;构思精巧,合理安排冲突;塑造人物,注重刻画内心他的丰富的创作,除了来源于书本,更是来源于无穷的生活积累。他能够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则完全归功于他对所了解的人民的生活的熟悉程度,无论是取材还是选择主题,我们都能从他作品中听到人民的心声。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始终吸引观众,与他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息息相关。无论是爱情婚姻题材,还是现实生活与历史题材,他都能在作品中将这些题材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但我们不能忽视他创作中的不足。首先,由于过分追求时效性,有些作品缺乏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尤其是一些现代戏,多是应景之作,缺少舞台生命力。其次,由于过分追求通俗化,有些作品的矛盾冲突往往浮于表面,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深度剖析。

越剧现代戏创作的浙江实践

——浙江越剧现代戏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现状分析

蒋中崎,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戏曲演进与变革史》《甬剧发展史述》《越剧文化史》等。

浙江越剧现代戏创演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20世纪四十年代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新中国建国初至七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以来。 在第二阶段,大量涌现男女合演的现代戏专业剧团,而且创演的主要剧目在社会上取得广泛影响。 在第三阶段,浙江越剧现代戏创演风格与剧团特色逐渐形成。演出现代戏的专业团体锐减为一个,即浙江越剧团。男性角色扮演基本退回到女扮男装状态,或者借用其他男演员来演出。许多剧目只是在精美的舞台包装上下功夫,而缺乏文本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建议:加大越剧现代戏剧本的创作力度,拓宽越剧现代戏的题材领域与表现手段,加大越剧男演员的培养力度,加强越剧现代戏的理论研究与剧目评论,以提升浙江越剧现代戏的水平。

戏曲现代戏基于剧种特色的艺术探索——以沪剧为例

曹凌燕,上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代表性著作有《六十种曲评注·赠书记》《上海戏曲史稿》《梦入剡溪的笃声——趣说越剧》《中国戏曲现代戏史》等。

我国数量众多的戏曲剧种,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浸染着浓郁的地域民俗文化气息,而剧种特色正是各地方戏赖以生存的生命基因和精神标识。剧种特色形成后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剧本创作等各方面都要受其影响、制约。沪剧是上海的代表性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以擅长编演现代戏著称的剧种。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沪剧,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推出大量现代戏经典之作,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即立足地域文化和剧种自身特色,从题材、人物及叙事方式的选择、设置;移植改编兄弟剧种剧目进行沪剧化再创造;音乐唱腔和方言俗语的设计运用;戏曲化表现手段的吸收、创新等。沪剧现代戏已经走出了一条戏曲化、本土化、现代化相融合的创作之路。

谈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问题

宋希芝,临沂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有《戏曲行业民俗研究》《戏曲行业禁忌习俗的属性与特征探微》等。

戏曲现代戏的创作,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各个方面的改革力度失衡、趋同明显、创作目的偏误等。戏曲现代戏创作应该在创新意识的引领下,从剧本内容到形式,再到舞台,进行全方位革新。题材须具有时代性,人物语言尽量口语化,突出民间性,曲词要有诗意、协律,音乐方面则要创新唱腔。舞台表演须服务于剧本的表达,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创作中要突出特色意识,强调地方性表达,强化个性色彩。戏曲现代戏创作中要有分层意识,深入了解每个群体的爱好和审美,妥善处理娱乐大众和启蒙大众的关系、平衡市场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苏州评弹现代书创作的叙事选择

周胜南,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以来中国书场研究》课题负责人。主要学术成果有《上海评弹书场里的社会表演》《儿童戏剧理论与实践》等。

苏州评弹能够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演出内容始终与时代紧密相扣。评弹书目的创编内容体现着国家主流意识,跟随文艺制度的导向,吻合不同时代受众的审美趣味。苏州评弹现代书的叙事选择,体现了评弹艺术在现代化转型的道路上,仍然处于求索的阶段。评弹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不是小心精美的舞台培育,而在于传统的回归。回归评弹书场的生存土壤,在受众审美认可的范围之内,寻找传统叙事与现代创新的平衡点,这是评弹这门古老曲艺完成现代转型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书场里,在受众审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进行的一次又一次循序渐进的尝试。这种尝试,更像是传统和现代的博弈,它们体现在每一个关目的设置、每一个噱头的回馈、每一句唱腔的改革和每一次现场生成的观演互动中。

对戏曲现代戏重回民间的再思考

陈劲松,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戏曲与民俗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四大名剧精讲》《“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长生殿〉研究》等。

戏曲艺术发轫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呈现了世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戏曲现代戏的发展,也应该体现其自身的民间意识。所谓民间情怀,指的是编创者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感与胸怀怀,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揭示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困境;而民间传奇则从情节编排上考虑如何将“无奇不传”的戏曲传统,体现在革命题材剧目的编创中;民间技艺,则应缘着朱恒夫教授提出的“‘新杂剧’的方向”进行探索。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戏曲现代化研究

吴筱燕,上海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有《都市情未尽,曲中意犹新——“一团一策”助力上海越剧院再探荣光》《女性与底层:弱势者编码的失范——沪剧<挑山女人>内外》等。

戏曲现代化不但是20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创作与实践的方向,也是现当代戏曲研究回响不绝的主旋律。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艺术本体的演变只是影响戏曲流变兴衰的众多作用力中的一个,戏曲现代化研究需要超越艺术自律性和进化论思维,探索特定戏曲剧种与具体时代语境的有效关系。历经了百余年的演变和反思,一方面,艺术人类学不断累积与更新其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它们是戏曲现代化研究可以征用的重要学术资源;另一方面,“当代文明社会中的艺术”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其发展历史并不长,有影响力的经验研究尚不充分——这也为当代中国戏曲的人类学研究留出了更多理论探索的空间。对于戏曲研究/戏曲现代化研究而言,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整体性、情境性和过程性视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十七年”时期关于“戏曲表现现代生活”

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师资博士后。主要学术成果有《“戏改”对“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人视野和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中的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要素抽离与分途洄溯:20世纪上半叶戏曲生成史纂论》等。

伴随着1958年后戏曲现代戏创演的三次高潮,“十七年”时期出现了三次关于“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集中讨论。三次讨论的参与者身份多样,表明戏曲现代戏彼时就已经成为政治、艺术和学术的共同聚焦点,这是戏曲地位在新政权下迅速崛起的重要标志。而关于戏曲现代戏创作方法的思考,是继清代戏曲学方法论后,对戏曲创作体系的又一次全面增补和修缮。讨论话题涉及文本和舞台的各构成方面,其中,“如何把握现代戏剧本构成的核心质素”“如何继承和改造传统程式为表现现代生活服务”“如何创造既不脱离传统又能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曲调”等论题参与度极高。三次集中讨论的意义不仅具有实践层面的,即为完善现代戏提供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法,同时也具有观念史层面的,即戏曲本体观念和戏曲唯物史观通过论争被进一步推广和稳固。

对舞台实践的批评与引导

——新时期以来戏曲现代戏研究评析

倪金艳,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主要学术成果有《新世纪戏曲电影形态及发展方略研究》《论新剧对海派京剧特点形成的影响》《民国年间现代戏剧教育刍议》等。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现代戏剧目的不断问世,学术界对其研究也逐渐深入。其主要成果在于:对戏曲现代戏定义的讨论,戏曲现代戏发展阶段的定位,关于戏曲现代戏首要问题是“戏曲化”还是“现代化”的争鸣,对新编现代戏的审美特征的把握以及对编、导、演、音、美艺术的研究,对诸剧种现代戏的整体研究和对具体剧目的评论,总结现代戏的经验、不足与发展的建议。

新时期以来喜剧现代戏创作特点论

廖夏璇,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主要学术成果有《自由、疼痛与崇高——罗怀臻戏剧创作研究》《让现实题材戏曲创作回归“现实”》等,戏曲剧作有《王八斤醒酒》《归去来兮》等。

新时期以来,在戏曲传承发展的危机声中,喜剧以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及娱乐价值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是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喜剧现代戏,其坚定的民间立场彰显了朴实清新的审美特征,立足时代建构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多样化的创作手法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性。喜剧现代戏的创作者们以其对时代敏锐的感悟力、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捕捉力,从新形势下时代与个体的复杂关系中看到了喜剧的光芒,他们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努力站到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和把握现实生活,通过对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亦庄亦谐的颂扬或批判,来表现生活、书写历史、揭示新时代社会矛盾交错中的人的心灵变化轨迹。概言之,新时期以来的喜剧现代戏深刻地反映了变革中的社会现实,以独特的视角观照民情民生,以坚定的民间立场讴歌了鲜活的时代精神,为戏曲现代戏创作乃至喜剧的民族化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现实生活 现实问题 现实主义

——现实题材戏曲的三重困惑

李世涛,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讲师。剧作有话剧《倒春寒》《九儿》《姜椿芳》等。主要学术成果有《从李二嫂到狗儿爷建国以来戏剧舞台上农民人物形象演变轨迹研究》《重回民间:戏曲文本创作走出困境的自觉选择》等。

现代戏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两个历史使命:其一,实现戏曲的现代转型;其二,表现现代生活。建国以来的现代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革命历史题材,另一类是表现现代人日常生活、风土人情的现实题材,前者是过去式,后者是正在进行式。近些年来,这两类题材呈现出一种严重失衡的发展状态,革命历史题材太“重”,而现实题材则太“轻”,导致了戏曲现代戏距离观众越来越远,所以如何让现代戏聚焦现实题材、如何将现实题材推向新的高度,成为戏曲界的热议话题。戏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当前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主要有三重困惑:第一,如何拓宽表现现实生活的广度;第二,如何提升反映现实问题的深度;第三,如何突破现实主义的单一向度。

论晚清秋瑾题材的戏曲创作

张晓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学术成果有《清代戏曲家吴震生及其戏曲研究》《从常与非常的角度看<窦娥冤>中的矛盾冲突》。

秋瑾就义后,出现了大量的诗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其中尤以戏曲为多。晚清共有十部秋瑾题材的戏曲作品,与报刊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作品是在舆论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报刊,作品多发表于报刊,同时借助报刊得以传播,报刊是晚清戏曲改良运动的主阵地,这与报刊主持人的思想倾向有关。晚清秋瑾题材的戏曲创作有三个特色:一是在写实主义影响下,本着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原则来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在叙事特色上以情感宣泄为主;三是从社会影响来看,这些戏曲作品是舆论的参与者与制造者;这些戏曲作品因侧重于对秋瑾事件的宣泄和传播而对舞台性、戏剧性有所忽视。

新时期以来越剧现代戏剧目研究

邵殳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学术成果有《清代戏曲家龙燮研究》《昆曲研究的新天地——2017年度昆曲研究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剧现代戏相比其他地方戏发展迅速,剧目繁多,其主要有三类:一是与文学结缘,改编于现当代小说,剧目文学水平高,呈现深沉悲怨之美;二是取材于清末以来的史事,剧目历史性强,呈现厚重悲壮之美;三是取材于当下生活,剧目时事性强,呈现平实感人之美。前两类虽数量有限,但多精品佳作,最后一类数量较多但精品甚少。越剧现代戏如何在保持本体的同时把握当下日常生活题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不易解决的难题。

——以《浦东人家》为主要研究对象

张茈文,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学术成果有《永嘉昆曲现状调查报告》《布依族“八音坐唱”的文化内涵》等。

以《红旗渠》《霸王别姬》《百姓书记》等现代戏创作而著称的杨林,其剧本有三点特色:一是贴近时代生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叙写故事;二是嬗于以小见大,借用市井生活来摹写时代巨变,展现时代精神;三是杨林笔下的女主角多具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的品格。杨林的剧作还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值得推广传播。

革命样板戏中的身体研究

——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孙韵丰,博士,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学院讲师,主要学术成果有《当代中国之“创业英雄”榜样形象》《一言难尽的契诃夫——契诃夫对中国话剧的影响》等。

样板戏作为文革时期最有社会地位的戏剧,几乎统治了整个戏剧舞台,反复上演。因此,僵化的、标准化的身体在反复上演的样板戏中也一直重复。通过让各个地方剧种移植样板戏,标准化的身体也随即被移植到全国各地,甚至从戏剧舞台走向了现实生活。样板戏的出现和流行,是戏剧艺术在政治意识形态强势支配和干预下对个体自上而下的一种规训,也可以看作是个体自下而上的一种配合。它在舞台上制造而来的标准化的身体,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活标本。舞台上的身体在严格标准的要求下逐步被规训、受到束缚,同时也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亟待松绑。

戏曲现代戏编演的意义、问题与发展的路径

朱恒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艺术论丛》主编,“马工程”《中国戏曲史》首席专家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代表性著作有《城市化进程中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国戏曲剧种研究》等。

戏曲现代戏是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戏的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具有社会变革思想的人和执政者出于向民众宣传思想的需要,也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审美的需要。提升戏曲现代戏编演质量的路径之一是,不要将“主旋律”题材狭隘化,只要是表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催人向上、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颂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都是弘扬主旋律。现代戏的“现代化”,就是要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抒发当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切合时代的美学趣味,而有无特定含义的“现代性”并不是决定现代戏质量高低的要素。路径之二是用宾白诗歌化、动作与神情身段化、唱腔须有时代性和综合性,尤其是要用强化演唱节奏的方式,来解决传统的表演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矛盾。要想在现代戏上稳步前进,必须在国家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每年在经过反复认证而确定了三五个剧目的基本框架后,遴选出几个具有现代戏创演资质的剧团,以他们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调集编、导、演、音、美等人员,从剧本创作、音乐制谱、表演身段、舞台美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只求质量,不求速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早的戏曲剧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