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兵+三部分音乐之间的关系?

一路故事一路歌——影视音乐节目《青春的旋律(第二季)》即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

2021年10月3日起每周日21:25,影视音乐节目《青春的旋律(第二季)》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播出。本季节目延续第一季节目特色,在中国艺术院校艺创联盟和全国院校搅动青春力量,选取经典影视金曲作为切入口,尝试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带领广大师生体验式地深入学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感悟代代传承的红色精神,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青春正能量。

一、挖掘身边红色故事,致敬时代先锋英模

与第一季节目相比,本季节目最大特色即是跳出了传统演播室的空间限制,将整个节目搬到了户外实景。节目中,参与演出的师生们组成一支支校园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他们作为节目体验者,挖掘身边的红色故事,寻访共产党员榜样人物,结合影视作品深入体会,用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重温影视金曲,演绎校园新歌,致敬革命先烈,体悟红色精神。

本季的开篇浙江传媒学院一期中,校园文艺轻骑兵们就找到了身边一位义务为英烈子女重绘父辈肖像的老师。通过相关人员的描述,辅以一系列技术手段,老师成功让英烈子女再次“看见”了自己的父母。这对于没有父母照片留存的他们,是何等的珍贵!肖像交付现场,同学们和英烈子女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国人民大学一期中,校园文艺轻骑兵们则走出校园,来到了校友曹火星位于河北涞水县的故居。在这里,师生们亲眼见到了曹火星当年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歌的场景。在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们口中,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曹火星形象也变得亲切起来。北京科技大学一期中,校园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则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同学们聆听院士讲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求学故事,深受感动鼓舞。

通过这样的寻访,红色故事不再遥远,变得鲜活可感,真正成为了大学生们成长路上的养料。

二、经典金曲重新演绎,校园新歌焕然新生

同第一季节目一样,本季节目也对不少经典金曲进行了重新演绎,同时加入了校园新歌。在致敬时代经典的同时,又饱含校园文艺轻骑兵们自己的表达。本季的致敬演出场景搬到了户外,演出形式也更加灵活,可谓是情之所至,歌亦随之。一路行来一路歌,呈现出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演出。

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们重新演绎了脱胎于新四军的经典歌曲《茉莉花》,歌曲节奏明快,青春洋溢。沈阳音乐学院的同学们则将经典歌曲《映山红》和《南泥湾》进行了串烧演绎,华彩段落展现出了音乐学院扎实的技术功底。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同学们,则以国风的形式,重新演绎了经典唱段《苏武牧羊》,体现了民族音乐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涵。

除了经典歌曲,本季节目在每期节目中,还加入了校园新歌的元素。所有校园歌曲均选自中宣部“牢记时代使命,唱响青春旋律”校园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遴选出的优秀作品。在这些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校园文艺轻骑兵们重新演绎,为歌曲增添了新的内涵。浙江传媒学院演唱的校园歌曲《不经意,已长成翩翩少年》,从英烈子女的角度出发,表达对父辈的思念和敬仰,感人至深。中国人民大学演唱的校园歌曲《我的故事》,则对歌曲主题进行了升华,表达了对一代代默默为国奉献的英模人物的崇敬之情。沈阳音乐学院演唱的《青春,不等待》,处处洋溢着青春热情,鼓足干劲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属于青年群体的澎湃力量。

三、沿途记录点滴感悟,笔尖化作朗朗心声

青春的旅途上不只有欢歌笑语,更处处有触动,处处有感悟。校园文艺轻骑兵们一路将这段红色旅途上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化作一封封情感充沛的致敬信,用专属于青年学子的文字对一位位前辈英模和一段段奋斗青春进行致敬。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文艺轻骑兵们在参观了铁军纪念馆后动情地写道:“今天,岁月的记忆在我们面前展示,无数的革命志士以不屈意志奔赴党的使命,用热血身躯铸造中国之魂,承载着人民希望的共产党,让新中国一步一步在历史的洪流中崛起,昂然屹立。铁军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闪耀,铿锵的军歌在今天唱响,光荣的使命在青春中传承。”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在旅途的结尾则写道:“我们传唱的经典,传承的基因不会在战火中泯灭,更不会在和平年代消亡。它深深熔铸在每一个革命建设者的血脉里。无数革命先烈在战时为人民而奋斗,而现在也有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我们永远铭记榜样人物。榜样的力量永不褪去,榜样的力量永垂不朽。”天津体育学院的同学们在走访中国女排选手后写道:“中国体育健儿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能,向全世界展示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英雄主义的奋斗精神,生动诠释着永不放弃、勇于拼搏、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让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成为年轻一代的新风尚,弘扬体育精神,振奋中国力量。”这样丰沛的情感,这样激昂的文字,在节目中比比皆是。经历过一段段红色旅程的洗礼,校园文艺轻骑兵们也在节目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实践砺炼品质服务彰显价值 倾力打造“党建+红色艺术”育人培养体系

——2021年音乐舞蹈学院工作综述

2021年以来,音乐舞蹈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申硕攻坚”和“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秉承“实践砺炼品质,服务彰显价值”的育人理念,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建了“党建+红色艺术”育人模式,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嵌入艺术实践、汇入红色艺术创作等方式,充分发挥服务地方、文化传承的高校社会价值功能,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道路。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政治保障

(一)实施“凝聚工程”,“三个强化”提升向心力

1.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我院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每周二的政治学习为依托,持续掀起“大学习”热潮。2021年以来,我院领导干部带头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2次,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1次,廉政教育专题学习4次。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研讨3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2次。另外,组织师生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共组织专题学习23次,其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5次,组织参加学校领导干部上专题党课5次。

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音乐舞蹈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了组织领导。

3.强化领航工程。常态化开设学院书记、院长信箱,学院领导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等活动,建立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制度,抓实抓好立德树人工作。进一步完善学院领导机制,修订了学院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

(二)实施“强基工程”,创建“党建+”育人新模式,增强党建育人功能

1.打造“党建+红色艺术”思政育人品牌,形成美育教学改革、红色艺术思政、专业建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我院依托7门校级立项的课程思政项目和2个专业思政项目,以红色歌曲、红色舞蹈嵌入专业课程建设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其次,以黄文秀事迹为题材打造的原创音乐剧《青春之歌》面向全校师生展演3场,一万多名观众观看了剧目演出,而且成功入选“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在南宁邕州剧场面向全区观众进行展演,人民网、广西电视台、法制网于2021年7月3日-5日分别进行了宣传报道,社会反响较好,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获得了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项,获得了广西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广西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项目)1项;获得了2项校地横向合作项目立项,项目经费达到26.54万元;相关活动先后获得《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教育在线》《广西新闻网》等10家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打造党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打造了“红木棉文艺轻骑小分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我院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轻、短、精的方式,赴北流市、兴业县、福绵区、玉东新区等地的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教育帮扶、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传承发扬红色经典文化,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值得一提的是,“红木棉文艺轻骑”小分队荣获2021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红木棉文艺轻骑兵”——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校红色艺术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获得国家教育部2021年第二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3.打造“党建+大学生党员艺术公益支教”实践品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依托国家教育部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我院党委组织了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周二到实践基地开展“音乐课堂·乡村之美”大学生党员公益支教行动,参加志愿服务人员累计280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

4.打造“党建+社区结对共建”项目,推动高校和城市基层党建共融发展。今年以来,我院党委领导带队走访联系玉林市玉州区大芦社区3次,邀请大芦社区党委走访我院1次;与社区开展“契约化”共建数量1次,共同签订了《校地城市基层党建结对共建协议书》1份;联合社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3次;组织师生党员与社区党员们在龟山公园共同举办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各1场。

(三)注重在“严”“热”“活”“实”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1.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了《音乐舞蹈学院“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方案》《音乐舞蹈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安排表》《音乐舞蹈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扎实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工作。

2.坚持“热”字发力。注重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聚人气”。比如联合中共玉林市委宣传部举办“最美歌声献给党”玉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音乐会,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

3.坚持“活”字为功。注重结合专业实践进行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鲜活有活力”,比如组织创排了红色党史快闪作品《追寻》,录制并推送玉林电视台、广西党史学习教育微信平台进行播出,创排了艺术专业特色音乐党课《重温红色经典,聆听百年赞歌》,唱出了追寻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

4.坚持“实”字为重。聚焦聚力为民服务实践活动,我院组织开展了“一盏灯照亮师生路”等一系列好事实事10多件,受益服务对象达到500多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实更干实”。比如今年暑假期间,联合校工会开展了“传承红色精神·培育新时代少年”艺术夏令营活动,为教职工子女提供艺术辅导和素质拓展服务。

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完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教学工作为重心,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本年度我院共引进6名教师,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培训,推选3名老师到中小学挂职,4名教师出国研读;聘请中小学教师担任我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完善了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

(二)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通过推行职称评审、教学互评等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各教研室的建设,获得了一个教学团队立项,两个“优秀教研室”称号。

(三)教学创新改革,完善高效课堂构建

积极开展教学业务研讨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聘请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课堂授课,让学生准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把《钢琴教学法》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建设课程,将该课程打造成为我院特色课程建设。

(四)重视教师和学生参与技能竞赛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玉林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等佳绩,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组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各项比赛,如2021年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并获得一等奖等佳绩。组织开展学生五项全能大赛,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提升了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五)重视教研教改工作

我院重视考研教改工作,出台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教研活动。本年度获得国家教育部2021年第二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立项1项,获得广西高校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1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双减”专项课题立项1项,以及校级项目3项,校级成果奖2项等。

三、致力挖掘本土艺术资源,促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一)开展学术交流,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科学研究

我院以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实践研究为重点,挖掘桂东南民间艺术资源,通过实地调查、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对民间艺术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新的挖掘和与拓展。我院今年已经组织专题学术报告共4场,丰富了学院的科研气氛,推动了学院的科研工作。比如邀请玉林本土专家召开了“音乐舞蹈学院硕点培育学科建设推进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二)独辟蹊径,通过横向课题开展科学研究

我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推动科研工作者将研究踏在地方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传承的价值功能,今年共承担了横向科研项目6项,合计项目经费49.9万。

(三)推动教师通过艺术创作等方式形成成果转化

我院陈杭、刘雅琴等青年作曲家创作了36首原创曲目,出版了《春声秋韵——陈杭创作声乐作品集》,相关作品获得广西基层群众文艺展演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广西音乐舞蹈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四)桂东南民间艺术研究成果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宝贵乐舞遗产》作为学校典型案例推荐参选入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案例。

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育人水平

(一)不断完善“严慈相济、情理相至”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形成“班主任月报工作制度”“课堂纪律每日一报制度”“领导、辅导员不定期检查宿舍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宿舍、社团制度”“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谈心制度”等“五个一”制度,推动学生管理制度化水平再上台阶,为构建良好的学习风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资助宣传力度,规范管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今年获得各项奖助学金的学生共19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236名。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三级联防机制,开展了重点跟进对象等学生谈心谈话80人次。

(四)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今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立项10项,结项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获银奖1项,铜奖10项。

五)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工作。我院全年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7场、推送就业信息千余条、外出到7家不同的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六)强化品牌意识,积极打造“二二一”第二课堂品牌活动

红木棉文艺轻骑”小分队实践团荣获2021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

五、承担“国培计划“,推进开源节流工作

今年,我院承担了2021“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体、美、音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县区初中音乐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是我校获得国培计划任务中标的三个学院之一,项目总金额达到58万。

  昨日,天津交响乐团“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走进梅江富力小学、南开敬业中北中学,将融汇讲解与演奏的交响音乐会送到师生中间。

  我市大中小学校园一直是天交进基层演出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与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合作,天交的演奏家组成“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以交响乐队或室内乐队的形式深入校园,不但在校园充分普及高雅艺术,也通过精选的曲目为学生们提振爱国热情、陶冶情操,促进校园美育建设。昨日的演出也是西青区教育局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公益巡演活动。

  昨日上午和下午,小分队分别走进梅江富力小学、南开敬业中北中学。针对中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身心特点,小分队带来了一套包括《红旗颂》《茉莉花》《大红枣送亲人》《钢铁洪流进行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中外经典作品在内的曲目。激情澎湃的音乐为师生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执棒两场演出的天交常任指挥易娟子表示,走进校园演出是乐团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学生观众,乐团在演奏曲目之余精心设计了古典音乐知识讲解、乐器介绍和演示等环节,将古典音乐的种子播撒在校园中。(翟志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轻骑兵序曲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