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键钢琴的潜在市场不是很小吗?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多,市面上电子琴的品牌、细分种类也随之增加。相比于传统钢琴,不少家长更愿意给孩子选购方便、好用、实惠的高性价比电子琴。面对琳琅满目的琴类产品,消费者往往容易“挑花了眼”,最后反而被商家或导购员“牵着鼻子走”,以下便是为零基础初学者挑选电子琴时必须牢记的注意事项。

  慎选玩具电子琴。消费者切忌不能贪图一时便宜选用那些玩具电子琴,比如,超市里3、4百元的电子琴。这是因为键盘乐器在弹奏过程中很强调手感,准确的手感可以让弹奏变得简单、容易。反之则会制约孩子的学习和演奏水平的提高。

  优选76键或88键。键盘的尺寸基本是参照钢琴的标准制作的,也就是一般讲的标准键。而为了方便演奏,一些厂家在键盘设计上有时会把琴键的宽度设计的略窄于钢琴键,这是为了一些演奏的特殊需要和弹奏的便捷性,这不影响常规练习。电子琴弹奏的大多数乐曲至少需要5组键盘——每组12个键×5组=60再加一个5组以外的键,这样是61键。73键、76键和88键的琴目前也频繁亮相市场,这类琴音域比较宽,可以演奏更广音域的曲子。建议初学者在选琴方面可尽量考虑76键或88键的琴,61键的电子琴对于常规演奏也基本够用了。

  首选带力度的琴。早期的电子琴被戏称为没有表情的乐器,就是因为它无法表现轻重强弱的对比。现代的技术发展使得电子琴也能表现力度的变化了,不过市场上还有一部分的低档琴还是没有力度变化的,选购时要注意选择带有力度的琴。

  注意电子琴的音色。电子琴汇集了成百上千种乐器的音色,民族音色是国产琴的一大特点。消费者要注意这一功能,只有好的音色才能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苹果总是不缺少新闻,在iPhone5风潮逐渐过去之后,新的MacBook又马上占据了人们的视线,除了13吋Retina屏的MacBook Pro之外,有传闻称苹果已经开始订购大量的碳纤维材料,这不免让我们与下一代联系起来。    

    苹果在今年9月已经申请了碳纤维专利,同时也已经开始招聘碳纤维材料的研究工程师,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将碳纤维材料用于新产品将成为必然,碳纤维与的联姻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先的ThinkPad 在T系列的顶盖就部分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另外,超极本也成就了碳纤维,其中东芝的Z830凭借碳纤维复合机身,重量达到1.081kg,成了目前最轻量的超极本,此外戴尔的XPS 13和索尼的高端VAIO Z系列也都纷纷开始部分采用碳纤维材料。


一些网友开始自制碳纤维版苹果MacBook笔记本

    不得不承认的是,苹果MacBook对目前的笔记本工艺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MacBook Air借助SSD固态硬盘推动了轻薄型笔记本的火爆,而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已经在超极本领域开花结果。MacBook在今年升级了Retina屏幕,但核心工艺仍然是Unibody一体式铝合金,而MacBook Air也已经走过了快5年的时间,必须要拿出能够刺激消费的新东西来,1.36kg的MacBook已经算不上轻,苹果希望在下一代对其进一步的减重,碳纤维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苹果或在下一代电脑中采用碳纤维材质(图片来自Appleinsder)

    但苹果一直对Unibody引以为豪,不大可能整体更换MacBook的外壳,笔者认为更换底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方面碳纤维原色为黑色,可以和黑色转轴(Pro)和键帽颜色实现调和,不影响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整块底盖的重量将有150g降到50g左右,从而使整机重量从1.36kg降至1.26kg。除了Air之外,而另外一种可能是新版的MacBook Pro 13,目前疯传搭配Retina显示屏会在年底的时候发布,碳纤维会不会借着这个东风一同而来呢。

    对于多数OEM厂商来说,使用碳纤维的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在铝合金工艺泛滥,用户审美多少已经开始有些审美疲劳,超玻纤是目前在成本和工艺上都非常有竞争力的材料,但一方面面向低端领域,而作为一款新型材料,其耐候性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碳纤维材料本身的优势和缺点都非常明显,首先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料,可以直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而且相对于金属合金来说其重量更轻,延展性也不输给金属材料。

    碳纤维在导热能力上也要明显优于ABS塑料,散热能力是目前常见材料中最好的,碳纤维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而强度更是金属和ABS塑料的数倍。


碳纤维材料的索尼VAIO X系列只有惊人的681g(图片来自瘾科技)

    如果是这样,碳纤维为什么没能在笔记本上普及呢,这有同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碳纤维的外壳目前还没有ABS工程注塑那样容易成型,一般来说的形状都比较单一,加工一块碳纤维笔记本外壳所花费的时间要更长,笔记本早期的硬件成本较高,在外观工艺上采用碳纤维显然会带来更长的生产时间,所以我们早起只能在ThinkPad T系列、Voodoo等高端笔记本上见到过碳纤维。

    2、碳纤维的着色都比较困难,相对于工程塑料和铝合金丰富多彩的颜色来说,碳纤维单一的黑色和黑灰色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的要求。

    3、另外一个缺点是接地不好,容易引起轻微的漏电感,早起的ThinkPad笔记本外壳上都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就是为了防止这些轻微的漏电,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制作成本。

    4、环保压力大。由于环保法规和标准日趋严格,碳纤维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处理成本也逐渐增加。

    5、然后就是用量管制,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一些鱼竿、豪华汽车等市场也才少量用到,如果放开使用,则可能会对上述行业和领域构成影响。

    目前来看,碳纤维用在民用消费电子领域仍然有些不切实际,针对碳纤维工艺核心的特种原丝技术并没有掌握在国人手里,只有少数日本和美国少数采用批量生产碳纤维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的主要制造商和代工厂商不敢贸然尝试在笔记本中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


汽车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加工(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在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的规划,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其中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

    市场因素也不容忽视,从价格上看,戴尔XPS 13的价格都在9800元左右,东芝Z830价格也已经降到了7000元以内,随着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消费者的热情也会逐渐提高,加上未来如果苹果的推波助澜,超极本和笔记本上使用碳纤维的成本也会逐渐下降,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未来在消费电子钟的碳纤维材料依然有着比较光明的前景。

· 延伸阅读:从碳纤维X1谈创新

  从多年前开始,碳纤维就已经被证明是比金属更好的外壳材质,它更轻薄、有韧性,而且散热效果更好,但价格也往往比较昂贵。通过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通常出现在军用、医疗等高端领域,比如火箭和飞机的外壳,人工韧带等等。而在民用领域,跑车改装爱好者有时会选用碳纤维的引擎盖,从而减轻车身重量,同时更好的为发动机散热。除此之外,极少数的高端笔记本也会在部分位置采用碳纤维,比如索尼

  因此,当我们看到 ThinkPad X1 Carbon 机身顶盖采用碳纤维材质时, 着实为它的成本控制捏了一把汗。事实上,碳纤维除了成本过高外,也因为其特殊材料的性质,不易大量运用在消费电子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因此是用量受到管制的材料,若是运用在热门的主流消费电子产品,则恐会排挤到国防、航空需求。

  据市场预测,2012 年世界碳纤维需求量将增加 16%,今后三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 20% ~ 30%,台湾第二大高尔夫球杆和磁头制造商 AIM 也已经与多家超极本厂商进行洽谈,有望在 2013 年大批量生产碳纤维机壳。因此,当碳纤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产生规模效应时,制造成本也会呈现出走低的趋势。不过在近两年内,我们仍然只能在高端机型上见到碳纤维的身影。

  目前,世界碳纤维每年产量达到 4 万吨以上,但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每一台碳纤维笔记本都需要向它们支付高额的材料费,因此制造成本始终居高不下。长期以来,中国碳纤维研制生产水平较低,国外技术和产品严格封锁。

  值得一提的是,为彻底扭转中国碳纤维受制于国外的状况,国家在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的规划,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其中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

  通过请教业内人士,我们得知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个过程。目前,中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原丝生产技术,原丝占总成本的 50% ~ 65%,它制约着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碳纤维笔记本在近几年内很难实现国产化,主流超极本的外壳材质仍将以铝合金和高玻纤为主。

· 小身材大屏幕,超窄边框日趋流行

  ThinkPad 的产品经理向我们透露,X1 Carbon 采用了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一样好的碳材料。事实上,碳纤维的等级也是有千差万别的,目前已经出现很多非常强韧的碳纤维,最高等级的碳纤维是用在钓鱼竿上的那种,有的钓鱼竿成本甚至高达数万元,它甚至比飞机和一级方程式赛车所用的碳纤维更优秀。当然,这种堪称奢侈品的顶级材质并不适合消费电子。

  另一方面,超极本的厚度几乎已经控制到极致水准,金属合金材质虽能给超极本带来很好的保护,但模具纤细的条形打孔处(类似于风扇的出口),一旦遇到外力冲击与摔落等情况,合金材质的坚韧程度就不 及碳纤维了。而且热量长期集中在散热窗位,机体也有可能会因为受热而产生变形。

  碳纤维的重量只有铝合金的三分之 一,抗冲击能力却是铝合金的两倍,在研发过程中,ThinkPad 内部曾进行了一项严苛的铁球测试,让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体,砸到笔记本顶盖的中央。在这项测试中,所有铝合金以及镁铝合金的笔记本顶盖都产生了凹痕,但 X1 Carbon 的顶盖却依然完好,没有一点痕迹,体现了良好的坚固度和韧性。

   “击败苹果”是 ThinkPad 在 X1 Carbon 设计之初放出的豪言壮语,要较量当下工业设计的标杆产品—— Macbook Air 绝非易事,除了勇气,还要考验设计师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底气。和以往的 T 、X 两大经典系列一样,Carbon 依然由日本大和团队研发设计的,保持着着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思想。

   与 Macbook Air 追求极致简约的风格不同,ThinkPad X1 Carbon 依旧是一款务实的纯商用超极本,它既要让外观变得更纤薄,又要将 ThinkPad 独有的设计和功能传承下来,比如“黑色饭盒”造型、红色指点杆、背光灯、防滚架和指纹识别器等经典特质依然是那样的熟悉。

  如果把 ThinkPad T 系列比作西装革履的经理人,那么 X1 Carbon 更像是穿着夹克但是没有打领带的商人,这和当前 IT 业流行的商务休闲风格可以很好地吻合。 ThinkPad X1 Carbon 的设计理念,也许可以用“一双精良的筷子”来形容,因为当本本半张开倒立在桌面上时,它采用的楔形造型从侧面观察宛如筷子型,而且 C 面与 D 面前缘的结合处是无缝的。

  值得一提的是,X1 Carbon 还是首款拥有下拉式铰链的电脑,转轴开合角度与经典的 ThinkPad 系列保持一致,都可以张开到 180°,相比之下,多数下拉枢轴设计只能打开到 135°,而能做到 180° 的开合足以满足用户观察屏幕的特定角度需求。

   相比之前装有 13 英寸屏幕的 X1 笔记本,ThinkPad X1 Carbon 13 英寸的模具放入了一块 14 英寸 IPS 雾面显示屏,分辨率为 1600 × 900,并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窄边框造型,同时机身 A、B 面的内部空间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最终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更为良好视角体验,而且便携性方面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开始采用超窄边框,比如三星 700z、扬天 V480s、戴尔 XPS 13 等等,这种能够确实提升的用户体验的设计,相信会逐渐成为笔记本的标准设计,毕竟谁都喜欢本本身材尽可能的小,但屏幕尽可能的大,而且老实说,超窄边框会让画面看起来比实际更大,让本本显得更有魅力。

· 设计回归本质,键盘手感至关重要

  ThinkPad X1 Carbon 沿用了孤岛式键盘,与目前已经同期上市的 ThinkPad 其他笔记本产品保持一致。对于这一点改变不少老用户都无法欣然接受,他们还是怀念以前的那个老样式。这里当然不能怪怨老用户的固执,因为毕竟坚持了多年的老键盘让大家爱不释手,不仅仅是带来了舒适的敲击体验,更重要的是不少“小黑迷”已经把这一标志性部件当作判断是否存有

  ThinkPad X1 Carbon 的实际表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法接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新旧两种小黑键盘架构都是由日本大和研究所设计的,因此掉血统论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通过按压感受来判断,键盘还是非常舒适的,而且比X1表现要更好,按键弹性反馈也明显,增大的接触面积令手指贴合程度控制的十分到位。

  值得一提还有,为了保证键盘手感和整机轻薄度,工程师们也是绞尽脑汁。在平衡触摸板和电池重叠部分的倾斜度方面采用了从未使用过的特殊技术。ThinkPad X1 Carbon 楔形造型对键盘面的材质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因此设计师决定键盘底板使用镁合金框架,而触控板则改用更为纤薄的玻璃材质。


设计团队开发出了“高阻膜”,从而解决了使用多年后掌托掉漆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在 X1 Carbon 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C 面掌托这个看似很平常部位,却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难题。就是掌托上涂漆脱落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由于用户手掌上的汗液会穿透漆面后直达金属镀层而导致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开发出了“高阻膜”,在涂上足以抵挡强酸汗液的底漆后再涂上面漆,从而解决了多年后掌托掉漆的问题。测试后触控板能抵挡 pH 为

  对于便携性良好的超极本而言,14 英寸在国内用户眼里并不是最适合的尺寸,但对于欧美用户看起来则更为受欢迎。X1 Carbon 便携性在 14 英寸超极本阵营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通过下面这张表可以一目了然。

14英寸超极本机身厚度(最厚处)对比

英寸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当然,这些极限数据都要归功于工程师精湛的设计功底。也离不开碳纤维、金属合金和玻璃材质的完美的组合形式。


14 英寸超极本便携性(裸机)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ThinkPad X1 Carbon 的电源接口与充电技术也采用了创新性设计,充电接孔从传统圆针形改为长方扁型设计,这样的接口类型可目的是为了帮助笔记本机身打造的更为纤薄。不过在通用 性方面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便,如果旅行中忘记佩戴电源适配器的话,面对这样的特殊接口你可能会遇到很尴尬的局面。

   充电技术已经得到了改进,X1 Carbon 采用了 Rapid Charge 快速充电技术,利用这样的充电方式,可以在 35 分钟快速充满 5 小时电力,大大缩减了充电时间,对于商务人士而言这项技术非常实用。笔者认为,笔记本电池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中大有可为。

将是一款纯,对于它的目标用户来说,极度的轻量化设计其实却是一把双刃剑,重量厚度总是与体验“互相背叛”。毕竟是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就像剪刀、车把、手电筒一样,我们需要他有一定的厚度来充实手掌,也不能像卡片那样给用户很不结实的感觉,同时它也需要有一定的重量感,去提醒用户这不是一个廉价货。1.36 千克 14 英寸是个漂亮的数据,但背后高昂的用料成本,所损失的续航时间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李仰润:ThinkPad 也出超极本这件事,其实算在意料之内。作为晚到的超极本成员,X1 Carbon 可以说是在造型设计、机身用料甚至于整体均衡性上都做足了功夫。这或许算是迟到者对用户们的一个补偿,当然,这些优点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还需看市场的情况。不可否认,X1 Carbon 被 TP 风格渲染得够彻底,有 Think 情节的用户或许会对此爱不释手。但是,回归理性的时候还是想问一句:你敢再便宜点吗?

  安琪:X1 Carbon 确实在很多地方花了心思,比如重新研制的掌托漆面(多年使用后也不会掉漆),下拉式铰链(屏幕可张开180度)等等,能够感觉到设计团队所付出的心血。但众口难调,部分用户可能依然不够满意,比如屏幕比例未能免俗的采用了 16:9 ,这让那些期待 16:10 的用户感到有些失望,他们也许不得不去买 Macbook 了——因为目前只剩苹果还在提供

· 写在最后:X1 给笔记本行业带来了什么?

  在与 ThinkPad 产品经理的交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在听取许多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之后,我们想办法对某方面做出了改进”。从 X1 Carbon 的诸多细节中,我们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Think 的设计师确实在认真聆听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付出努力将它们实现。比如更轻薄的碳纤维材质,超窄边框的 IPS 雾面屏,使用多年也不会掉漆的掌托涂层,以及快速充电技术等等。

  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这就是 X1 带给我们的启示。笔记本的发展确实已经进入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的需求都已得到满足。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笔记本行业,多数用户其实并不奢望总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出现,影响最终购买决策的往往是一些小细节,比如是否有键盘背光,是否换成了 IPS 雾面屏等等。与其重新开模创造一款全新的产品,不如将现有的成功产品做的更好。

· 延伸阅读:透过宏碁S7看产品设计

  宏碁近期发布了新一代超极本 S7,这款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最漂亮的超极本身上,有着太多可以讨论的东西,为了配合迎接 Windows 8 的到来,宏碁 S7 使用 了支持多点触摸的新型屏幕,这样的变化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普通人眼里,无非就是换一块触摸屏进去,可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之前的上的 3D 视觉技术和上下双屏技术都成了反面教材,逐渐的消失正在大众视线里,是说这样的技术就不能放在笔记本上吗?当然不是,新技术在商品化 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能让技术真的具备使用价值,这需要在设计之前就具备完整周密的思维体系。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1、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2、满足想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3、与硬件应该如何配合来实现想法。4、软硬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这些都想清楚,再开始动手吧。 

1、笔记本需不需要触摸屏?

  触摸功能,在笔者看来是通过手指的单点/多点、直线/曲线轨迹的万向变化来实现替代鼠标的技术,未来可能会通过指压力的梯度变化来丰富操作,用指纹和体温 来提高产品的私密性,这可以看做是人机交互“去工具化”的第一步,未来的眼神轨迹追踪、脑电控制都将沿着这个方向展开。

  我们在笔记本上到底需不需要触摸功能,触摸屏到底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那么我们就要找目前体验最好的iPad来进行对比。纯粹增加一个卖点?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卖点是否会对其他功能重叠,并造成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问题。

  如果你给一个孩子一部Pad,他会很轻松的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因为整个硬件部分只有一个平面,除了触摸没有别的方式操控,但是换到笔记本上就不是这 样,同时拥有键盘鼠标和触摸屏,两个输入设备和一个输出设备并存且重叠,会让用感觉陌生和无从下手。在iOS和Mac OS X上,完成一个操作通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约束用户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操作的复杂性,用户无需面对两条以上的分岔路来引发思考:到底哪一条路是对的呢?


到底用触控板还是触摸屏?

  我们在遇到不熟悉的东西的时候,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别人家装饰的再怎么温馨,我们住进去也可能会失眠,触摸屏给我们带来的陌生感不仅是多了一种人机交互路径所带来的选择性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使用体验。    

  人在松弛状态下站立时,双手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是最舒服的,这时我们的手指肚的发力方向在平行于身体时最容易,这一点在平板电脑上体现的最明显。笔记本的 触控板与身体垂直,这样就非常好发力,而笔记本屏幕与身体基本平行,手指需要抬起一定角度来适应,会容易产生疲劳,如果调整屏幕角度就多了一步操作。对于 留指甲的人来说,会带来更加崩溃的体验。  

  我们要假定【触摸技术成熟】是普及的必要条件,而且消费者需要这样触屏笔记本。要不然我们后面的讨论没法推进下去。

  笔记本的翻转屏+键盘的设计已经用了30几年,这种构造虽然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的改进,但总体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做对了。    

  目前来说,笔者认为笔记本上触摸体验做的最好的是Magic Trackpad,可以说是大号的MacBook触控板通过指点、轻扫、滚动、拉伸就能完全操作电脑了,这款硬件是Mac OS与iOS进行融合的重要一步,因为Magic Trackpad的作用在于让iMac和iMac Pro也开始可以体验到Multi-Touch触控操作,而Windows平台上,是没有这样起到沟通作用的硬件的。  


Magic Trackpad可看做一个大号触控板 也可看做是间接触摸屏

  笔记本很早就有触摸屏产品出来,像惠普的TC系列、ThinkPad X2xxT系列等,这些笔记本其实更应该叫手写电脑,却不是触屏电脑,因为他们通常都需要一支笔,通过电磁感应和数字墨水技术在屏幕上完成书写,绘画,用手指操作时的精度极差。    


相对来说电容屏更容易实现多点操作

  触摸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并快速普及,是电阻屏和电容屏两种技术的成熟之后的事,原理上,前者利用压力感进行控制,后者则是通过人体带走屏幕电流所移动的距 离来定位。相对来说,电容屏的优势更突出,特别是技术上允许加入高硬度的外壳,可以很好的保护设备,对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说很重要,不出意外的话, 未来的触屏笔记本还将大范围的采用电容屏技术。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Windows7系统在使用触摸功能时,右上角用来关闭窗口的“X”点了好几次也没有反应,这个确实非常尴尬,对于早期的触摸 技术(硬件)和Windows系统(软件)来说,这个角落是一个死角。为了消除死角,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是必须的。  

  微软带来了全新界面的Windows 8系统,其中,动态磁贴界面是完全为触摸设备所打造的,界面的图标变成了1:2长方形或1:1的直角矩形,并且面积很大,即便是在Full HD分辨率的宏碁S7屏幕下,手指也可以准确的点到,但是直角矩形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没有圆角矩形受用,尖锐的东西对于用户来说是有敌意的,圆角矩形可以 一定程度的消解用户紧张,苹果甚至拿着圆角矩形做专利去和三星打官司,可见圆角矩形的重要。  


动态磁贴界面的色块和直角矩形

  对于人机交互来说,没有了触感是个退步,人和机器应该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这是交互,是沟通的过程,就像我们和朋友在聊天,会观察对方眼睛和表情的变 化。目前的触摸屏普遍没有物理反馈,一些厂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入了震动反馈这个很有尝鲜意味的创意,但效果肯定没有突起的按键更好,振幅大小、强度、 时长的变化都缺少指向性,与软件和系统没能结合起来(可能是避免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后来触摸出现了“按键后浮出放大”的功能,但用户不会看到字 母浮出后再进行下一次输入,这样效率太低了。

  很多手持设备上都有Home这个按键,这个词非常好,家让人觉得很亲切很熟悉,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当我们迷惑时,回到原地是不错的办法。Windows系统之前有一个Start键,也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与Home键不同的是,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物理按键。    


iPad原本打算设计成这样(图片来自网络)

  早期的iPad模型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理按键的,这样最大化的避免了视觉污染,但为什么最终安排了一个Home键呢,有可能是为了增加物理反馈,但笔者认为 Home键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以一个坐标的身份出现的,iOS用户都有一个习惯:不知道怎么办时就按Home键,它让我们觉得放心。Windows键 (Start键)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功能上与Home不同,但我们进入Windows系统时,会首先找到它,这是去往其他功能的最可靠通道。    

  取消Home键和Start键意味着我们不再拥有坐标,一切无从开始,更关键的是,厂商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培养的用户习惯,当用户一旦按照你给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他们是很难回头的。    

  触摸屏笔记本需不需要一个类似Home按键的设计呢?如果说是iOS和Mac OS X的融合给了Windows 8灵感,那么至今没有MacBook采用触摸屏操作,所以OEM厂商们似乎没有能够借鉴的对象,这时的产品的软硬件结合会牵扯到操作系统的通道设计,这个 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但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给用户归属感,有依靠,让用户觉得可以充分掌握。

  当给笔记本增加触摸屏意味着我们经常需要对屏幕进行指指点点,那么如果亲身体验过,就应该知道,普通笔记本的转轴是活动的,屏幕在被触摸的时候会前后颤 动,手指会有“被泄力”的感觉。在宏碁S7上,屏幕的转轴部分是经过特殊设计过的,当我们开合到一定的角度时,屏幕就像被锁死了一样,这时上屏是十分稳定 的,不会有晃动,然后当我们以更大的力气转动时,屏幕才会继续翻转。


宏碁经过重新设计的转轴

  现在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想做出好的体验就必须充分的了解设计,充分深入到背后研究,一个功能的诞生要考虑的更加周全,而不能将功能实现当做终点。这需要你有敏锐的洞察力,懂得欣赏,热情洋溢,跟随内心。

  这部分可能与触摸屏和触摸技术没关,只是一些关于笔记本设计的延展性讨论。    

  笔记本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说是生产力工具,有人说是供娱乐功能的玩物,也有人说是供我们了解科技发展的途径, 还有一小撮人认为是体现身份的奢侈品,这些都对,但这个关系是建立在笔记本的用途上,本质上我们一直将笔记本“物化”了。但是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互联网塞 满生活的时代,我们每天需要与笔记本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就知道笔记本扮演的角色,远比一些“物”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更大。 

  也有多少人是一静下来就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的呢?以笔者自己为例,每天与笔记本打交道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屏幕、扬声器、键盘、掌托会时刻冲击着感官,如 果一个人,能和我们每天相处,能够与自己相互被感受被关怀,那她应该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呢?没错,情人!姜文曾把导演的工作比喻成与观众调情的过程,这是对 待艺术创作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产品设计的态度。 


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

  德国工业设计大神迪特拉姆斯的10个“好的设计”理论里曾经有一条是:好的设计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经典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的 时候,依然能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身上的美学价值是亘古不变的,为什么我们会愤怒的面对ThinkPad的改变,因为他打破了人们原本的认识,这里的 “恒”和“破”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这种“破”不是让作品成为短暂时尚的一次性商品,改改颜色,让屏幕边框更薄这种工作ThinkPad会做,索尼会做, 神舟也会做,如果大家都会做,那么这样的工作是廉价的,是懒于思考的。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来谈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因为宏碁S7身上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一些关于产品身上的戏剧冲突的思考,不吵架的夫妻不会天长地久,冲突反而成了夫妻关系稳固的调和剂。

  如何在软硬件上实现戏剧冲突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马里奥之父宫本茂先生的箱庭理论,当年孤独自闭的宫本茂在上大学时,经常在街道上对着灯光闪烁的窗户背 后产生奇特的憧憬,窗户背后的家里到底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后来宫本茂将玩家的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心理,临摹在了其作品上,《马里奥兄弟》中,当主人公钻进 水管达到另外一个关卡时,场景的切换都会产生巨大的视觉落差,宫本茂认为,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独立而封闭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相遇就好比两个完全不同 的箱庭世界的相互碰撞,那种奇妙的感觉绝非轻易可以言传……    


硬件与软件形成强烈视觉落差

  回头看看宏碁S7,上盖采用康宁强化玻璃制作,机身则采用铝合金材质,玻璃和金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外观部分只有两种白色和银色两种冷色 配色,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夸张炫耀的成分,如果我们把机器看成是运算的部分,那么外观给人的感觉是谦虚的,冷静思考的。那么根据箱庭理论,内部就 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当我们打开S7时,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Windows 8的动态磁贴界面,这个界面几乎全是热情洋溢的配色,而且纯度都很高,给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发出“哇!好漂亮”的感叹,这就是一种戏 剧冲突。


屏幕转轴处的直线和曲线同样构成了戏剧冲突

  笔记本的物理尺寸很小,想在一个小场景展示自身的构想,必须形成戏剧冲突,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屏幕就是一道门,门外的世界冷静,而门内的世界却无比感性热情。    

  反过来我们看看诺基亚Lumia和Surface上Touch Cover的做法,二者都有很多种颜色可选,并且与Windows动态磁贴界面的颜色高度契合,但是大家可以去诺基亚体验店试一下,短暂兴奋之后,会迅速的陷入疲惫。    


诺基亚Lumia系列手机与Windows动态磁贴高度契合 但视觉冲击力较弱

  迪特拉姆斯说好的设计应该是谦虚的,产品要像工具一样能够达成某种目的,它既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艺术品,它们应该是中庸的,带有约束的,这样才会给使用者的 个性表现留有一定空间。强调硬件设计与软件的戏剧冲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使用者最大化的关注内容,使硬件具备工具属性,这和触摸屏一样,是一种隐去工 具化的思维,是进化的思维。想想为什么iPhone和MacBook只有黑白灰,而iPod Nano、Shuffle却有多种颜色,因为前者人们关注视觉,后者则在意听觉。

  之前我们说过,用户对待熟悉的东西不会产生敌意,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如何做呢?

  还是看一下宏碁S7,金属和玻璃成为S7机身上最主要的原材料,为什么一定是这两种,因为用户潜意识将金属和玻璃投射到我们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东西上来,刀 叉、咖啡壶、灯罩、自行车、杯子,眼镜,还包括银行的等候椅、汽车车标,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些材料产品虽然外观经过加工,但是都是以原色形态 出现。


宏碁S7顶盖部分的玻璃

  铝合金的金属原色和玻璃的无色透明,这是苹果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最偏爱的颜色,而他同样曾在第一代iMac上采用了半透明的聚碳酸脂材料,但最新的 MacBook和宏碁S7为什么没用工程塑料作为主要材料呢?首先塑料是一种化工合成材料,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经过染色的塑料用品显然更多,彩色塑料外壳 的笔记本无法准确的投射到生活中来。  


观察Win8的默认配色,红、蓝和绿三色光谱是最容易被视锥细胞接收的

  早起的笔记本屏幕比例是4:3,这是最接近A4纸张和书籍比例(0.72)的整数比,笔记本被设计的要像书一样,用户接受起来很轻松。Windows 8 RTM版的动态磁帖界面的默认背景是淡蓝色的,蓝色有让时间减慢的作用,意在让用户多停留,另外天空蓝也是我们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我们不会对它产生敌意。 当产品与我们如此的亲近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好感也就此而来,这时我们与产品的关系更像是亲人,亲人之间是可以消除戒备和紧张的。 

  PC是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笔记本这类产品应该更强调私有性,买来的笔记本就应该是自己的,不再是厂商的,不是微软的,也不是英特尔的,用户与笔记本之间应 该是占有关系。这让我想起苹果店,店里规定店员在给顾客介绍商品时,是绝对不能触碰到商品的,当顾客遇到难题是,鼓励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甚至用户将 iPod说成iPad时,店员也要跟着顾客说iPad,这些都是为了强化用户与产品占有关系的行为,可惜很少有厂商注意到这一点。  

  多年以来笔记本左右掌托上的广告贴纸成了标配,厂商一直在提醒这款笔记本的出身,很多用户在买来笔记本后,第一件事就是撕掉掌托上的贴纸,或者在上面刻上 自己的名字,来给笔记本盖个章,证明这个是私有物品。到了超极本时代,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但微软和英特尔的贴纸变成了另外一种设计形式,这是设计师在规 则允许范围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灵感。  


戴尔 XPS 13的“狗牌”伪装的很巧妙(图片来自engadget)


LOGO被最大限度的隐藏了

  最有趣的是戴尔XPS 13,在机身背面做了一个类似美国大兵狗牌一样的东西,将windows、intel和XPS的商标镂刻在上面,不但满足了客户要求,还让笔记本有了些许 的军工特质,这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是笔记本中很少见的,笔者隐约能体会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的悲壮。宏碁S7的做法并没那么极端,而是在机身背后的出风口 下面,用纯度很低的灰色将Windows 8和英特尔的LOGO打上,这样让LOGO几乎隐身的效果也不错。

  很少有笔记本OEM厂商,将“鼓励用户关注内容价值”的概念放到笔记本的设计中来,也就是说都将笔记本作为一次性快消品卖给了消费者,然后只要维护好售后体系就万事大吉了。

  这里涉及到企业责任感,作为国内肩负起创新责任的企业来说,在把硬件卖给了用户同时,是不是有义务培养用户的审美情趣,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做的,与其说每年花大价钱在大学生中间做营销大赛来推广产品,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读书俱乐部、科技小组呢?

  苹果在中国火了之后,笔者突然发现国内已经开始有很多人愿意付费来购买正版内容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自己不“越狱”而感到自豪,为什么大家会爱上苹果的正版 体验呢?付款流程被简化到人人都会,而且每次升级也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了,这些“精心”的设计逐渐引导我们去以正确的心态去消费内容。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一家电视游戏店,那个老板几乎每款大作都会玩到精通,跟每个游戏爱好者都能滔滔不绝,大家很喜欢他,相信他,他这样一来慢慢的 就积累了很多的潜在消费者,大家只要买游戏机、软件都会找他。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了解游戏,消费者会对他产生信赖,任何交易的产生都需要相互信赖来支持。

  未来,拥有内容的硬件厂商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暂时沉寂却拥有唱片、影业公司的索尼,拥有图书、电影销售渠道的亚马逊,拥有皮克斯的苹果,甚至于一些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虾米网做云,豆瓣做电子书,您是否会动心呢?

  多年以来,笔记本厂商在新技术的商品化过程中,几乎很少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这篇文章不在于讨论触摸屏和技术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商业价值,而是希望透过类似这样的新技术普及的讨论,来让厂商了解到,笔记本创新不是单一的做加法,做替换。

  现在大家都在谈极简设计、谈产品创新、谈用户体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1999元大屏四核智能机,这么多超极本为了那一、两毫米的厚度打破脑袋呢?

  行业里的创新行为,说白了就是狗撒尿圈地的做法,一个有新想法新技术的产品出来了,别人再做就是山寨,是抄袭,所以大家拼的是一个快,这样出来的产品是经 不起推敲的,不符合耐久性原则的,而上游软件厂商能否带动OEM实现进化呢?这很难,由于软硬件的控制权分属与微软谷歌和OEM厂商,所以微软和谷歌不敢 贸然进行结构上的改变,要照顾到下游OEM厂商的成本控制,这才使得创新被一再误读,大家的节奏是固定的,都等着微软和谷歌发起冲锋号,要么就都按兵不 动,要么一动就是一窝蜂。

  其实设计这个词含义丰富又空洞无物,苹果首席设计师说他的团队从来不谈设计,只讨论创意形成和产品制造,他们试图做出最终具备必然性的产品。这会让你产生 此乃唯一解决方案的感觉。如果仔细揣摩这段话,其实可以发现,设计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的外观来进行,更多的是针对产品如何运作展开,让外观为功能服务,让每 一点、线、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用途,而这过程中,失败的尝试一定不必可少,伟大的设计是通过不断的否定自己最终产生的。

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渐渐让人感到有些失望,在过去一年中他们似乎被持续上涨的股价所迷惑,没有拿出对自己变革的勇气,在苹果地图上也能看出他们的自大和不知所措。苹果本采用碳纤维算不上创新,如果改变颜色反而会让粉丝们伤心。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乔纳森·艾维能够为我们带来一款有惊喜的新Macbook。

实用的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1

  一、文学欣赏:春雨和种子

  依据《纲要》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第4条: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第3条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达到语言领域的目标第2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条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乐意用不同的方式模仿散文中角色的语言。

  1、录音机、散文欣赏磁带(背景音乐为“春雨”沙沙)。

  2、春雨雨滴立体球偶一个(浅蓝色即时贴内装乒乓球,头扎少许毛线),沙沙音乐以及小雨滴自我介绍磁带。

  3、背景图:土壤(可以移动)、远山等,插入教具:春雨、种子(拟人化)

  拟人春雨、种子服饰(挂历纸做);

  工具:封口胶、钉书机、剪刀、挂历纸等。

  1、出示小雨滴立体球偶,春雨雨滴作自我介绍:引出课题,沙沙...我是春雨,我来到大地上,寻找我的好朋友,想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吗?先请欣赏散文―“春雨和种子”;

  2、配乐欣赏第一遍散文,后提问:

  散文中春雨的好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了什么样的事?

  3、利用贴绒教具欣赏散文第二遍,后提问:

  1)寒冷的冬天,春雨和种子分别在哪儿?

  2)种子睡醒了,他感觉怎么样?

  3)这时,小种子能动弹吗?为什么?他对大地妈妈说了什么?

  4)小种子正着急时,周围发生什么变化了?谁来了?对他说什么了?

  5)小种子喝了春雨感觉怎么样?

  4、幼儿自由讨论最喜欢散文的哪儿句话或哪一天哪个词,哪一段,并试着同老师一同朗诵出来。

  5、观看操作卡(五),欣赏春天的美丽,并启发幼儿去发现春雨还有哪些好朋友?有了他的帮助,他们都变得怎么样了?

  6、再次让幼儿欣赏散文,让幼儿模仿春雨或种子,桃花等的语言,用自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投放春雨、种子、桃花等服饰、头饰等,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头饰进行表演。

  与幼儿一起播下种子,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和生长。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2

  1、感受乐曲中4拍子的乐句。

  2、跟随歌曲节奏正确做游戏动作。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1、感受乐曲中的4拍子节奏。

  ――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个。

  ――教师先示范玩法:从第一排开始,边在每个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边念口令:"34 4234";再转到第二排继续边走边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为止。

  ――请幼儿轮流尝试走呼啦圈,教师从旁念口令并在换下一个呼啦圈时敲一下鼓进行提示: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二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二排转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儿走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三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依次类推。

  ――播放歌曲,请幼儿轮流随着歌曲节奏走呼啦圈,教师仍从旁敲鼓提示。

  2、学唱歌曲〈泼水歌〉。

  ――教师范唱,请幼儿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说出,教师唱出完整的一个乐句。

  ――幼儿跟唱,掌握歌词及曲调。

  ――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3、请幼儿边唱歌边走呼啦圈。

  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xx,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

  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3

  1、 欣赏民间乐曲“高山流水”,感受乐曲中的乐器音色及欢快、热闹的情绪、情节,尝试着用动作表现。

  2、 培养幼儿对民乐及民族乐器的兴趣。

  1、 幼儿欣赏过民乐演奏

  2、 准备二胡、笛子、琵琶、扬琴、唢呐等乐器若干

  1、“小朋友,你们在什么地方听过民乐?”

  2、“前几天,我们听了爷爷、奶奶们演奏的几首民乐,小朋友特别喜欢。今天,许老师也带来了一首民乐,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3、提问:“乐曲好听吗?找找看,这首乐曲是哪些民族乐器演奏的?” ――幼儿自由讲述乐器名称

  1、“刚才,到底谁说对了呢?就请小朋友自己一边听音乐,一边去吹吹、拉拉,弹弹,仔细辨辨,乐曲到底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幼儿自由探索 [放前景音乐]

  2、“这首民乐,到底用的是哪些乐器呢?” ――幼儿讲述

  [根据幼儿讲述的乐器,老师当场用二胡、扬琴各演奏一遍,让幼儿直接体验乐器的音色]

  3、“原来这首民间乐曲是用唢呐、扬琴、二胡三种乐器演奏的。”

  1、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提问:“听上去这首乐曲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热闹、活泼等)

  2、 老师介绍:“这是一首我们中国非常有名的民间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3、 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想象,“听了这首《高山流水》的乐曲,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等]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4

  1、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对比所产生的效果,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尝试用粘贴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对“对比”的理解。

  3、感受创作对比画面的快乐,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色卡纸人手一张、各色各样的蜡光纸、碟机、动画制作、剪刀、固体胶人手一份。

  1、教师:了解对比有关知识,熟悉名画,并了解相关知识。

  2、幼儿:在平时的欣赏及作画过程中,已了解了冷暖对比。

  教室活动区开辟一块美术欣赏区域,长廊内墙上粘贴名画供孩子欣赏。

  1、欣赏动画制作“大苹果和小虫”、感知大小对比,请幼儿讨论:大苹果和小虫在一起给你们什么感觉。

  2、欣赏“水果”感知色彩对比,并变换底色突出色彩,提问:冷暖对比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动画中哪种颜色属于冷暖对比?

  3、欣赏“月夜”感知形状对比,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幅画什么最突出?请大家为作品起名字。

  幼儿观察画面的表现形式。讨论: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2、分析作品中对比的使用方法,幼儿在画面中找一找画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方法?欣赏了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表达?

  3、欣赏完画面后,你还想了解什么?

  表现方法:幼儿直接选择形状粘贴、剪纸粘贴、撕纸粘贴、绘画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创作,不怕失败,引导幼儿先构思再操作。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中的内容与对比方法的使用。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5

  人类在不断认识、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的繁衍生息。但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平衡被破坏,一切都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环保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付诸与每一个小小的行动。许多回收的废弃物,都潜在着被塑造的条件,等待你的慧思巧手,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吧!

  1、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

  2、能大胆设计表情,做出属于自己的花盆。

  活动准备:已经弄干净的鸡蛋壳、油画棒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欣赏作品,知道这个是什么?这个“花盆”是用什么做的。跟平常看见的花盆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花盆,学习做法。

  请幼儿说说如果让自己来设计花盆,想在上面画些什么内容?

  三、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合作,一起制作花盆。

  1、请幼儿与好朋友说说自己准备画什么内容的花盆?

  2、鼓励幼儿大胆自己设计画面,教师观察指导。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起用自己制作的花盆进行种植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学习、观察、讨论、操作,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幼儿的已有经验再进一步概括,这样既有幼儿自己的创作,又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游戏。幼儿完成的效果理想,并且很喜欢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6

  1、引导幼儿欣赏有黑白对比的秩本,体会简洁之美;

  2、依据现有认知,使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关键词:审美感知;发散思维。

  活动名称:欣赏:黑与白

  活动标准:(此活动适用中班上学期)

  1、引导幼儿欣赏有黑白对比的物体,能进行色彩对比视觉审美感知。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

  课前知识准备:(教师已给幼儿讲述)

  图片四张:奶牛、斑马、熊猫、企鹅、贴在教室四周

  1、教师用语言吸引幼儿兴趣。(用花布包住皮球)

  小朋友们好,我是王老师,今天,我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小朋友用手来摸一摸。

  1、提问:小朋友一起来说说这是什么好玩的东西?

  对,是什么球呢?你们怎么知道是足球呢?

  因为只有足球的花纹才会是这样的,有些地方是黑色,有些地方是白色,这样,黑白互相相交叉在一起,才形成了只有足球才有的特定花纹。

  3、(手指眼睛)你们是用什么看到这只漂亮的足球呢?

  对,是眼睛,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看一看,对面小朋友的眼睛都有什么颜色?(有黑色、白色)眼珠是黑色的,眼珠旁边是白色的,因为我们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咱们中国人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两边有眼白,这样看起来,黑的更黑,白的更白,所以,眼睛看起来非常有精神,你们用眼睛看到了足球,还看到了什么?在咱们的教室里找一找。

  4、(教师随意弹几个钢琴键)小朋友看到了这架钢琴,现在老师弹的都是什么颜色的键,(白键),那么,这些呢?(黑键)这样,老师在弹钢琴时,看得非常清楚,才能把很多的音符弹得非常好听,黑色的键与白色的键在一起,才使这架钢琴看起来更漂亮。

  5、发散迁移练习:

  小朋友再找一找在你们的生活中、家里、大街,还能发现哪些东西身上有黑白色,并且看起来也都非常好看的?

  奶牛身上的斑纹、斑马身上的斑纹、熊猫、企鹅,都是有黑白色相间的地方,非常漂亮小朋友看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

  6、老师总结: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黑白色的东西,并且这些物体都非常漂亮,小朋友以后还可能在你的生活中,家里、大街上找一找,告诉老师好吗?

  1、刚才小朋友欣赏了黑与白,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2、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漂亮的画,你们看,漂亮吗?上面都有什么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玫瑰红色,以后,王老师再来给你们讲一讲这些漂亮的颜色,好吗?

  本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环节联接紧密,能够一环套一环,并能把班上的环境巧妙的运用起来,并结合日常生活,由易到难来安排,结合实际生活环境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7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

  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骏马奔驰保边疆(大班音乐活动)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8

  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喜欢做不同的"咚咚啪"

  乐意跟上音乐一起做

  一、礼物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史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礼物,猜猜是什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来,一起喊:一、二、三………

  2、哦!原来是面大鼓。"嗨!小三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大鼓,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那你们知道我是怎么玩吗?来,谁来试一下?

  二、反复练习"咚咚啪"

  1、我也想试一下,你们看我是怎么敲的?

  2、谁看到我是怎么敲的?咱们一起试一下。

  3、刚才,咱们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啪,现在做一个"很小很小"的"啪"。 你们想想,怎么样做就是"很小很小"的啪呀?(再小小的,咚咚啪)

  玩累了没有、咱们一起休息一下吧!好了,伸个"大懒腰"吧!好舒服呀!咱们做一个"大懒腰"的咚咚啪,好不好?(大懒腰,咚咚啪)

  4、刚才做了一个"大懒腰"的咚咚啪,走路时的"咚咚啪"怎么做?(走来走去、咚咚啪)

  5、你们看我在干什么?(师做转个大圈,咚咚啪)

  6、你们看我在干什么?跑得时候怎么做呢?(跑来跑去、跑来跑去、咚咚啪)《强调跑的时候不要挤》

  三、欣赏VCD,让幼儿完整充分地感受旋律,同时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老师这也有些小朋友会做"咚咚啪"想不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四、跟上音乐动起来。

  他们做的好不好?咱们和他们比一比吧!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开始吧!

  五、通过互动来巩固动作。

  1、刚才,小三班的小朋友做的真棒,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来做一下,然后每个小朋友再请一个客人老师和你一起做。

  2、咱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一起做,好吗?(客人老师,咱们一起做,好吗?)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9

  1、熟悉《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体验用身体动作表现各种游泳的姿势和百花开放的不同造型。

  1、音乐《母鸭带小鸭》、《赶花会》

  2、幼儿人手一份鸭宝宝头饰、老师一份鸭妈妈头饰

  3、PPT(“花卉展”、小河等)

  一、律动《母鸭带小鸭》,感受浓浓的家庭气氛,对角色产生感情。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我们幼儿园,我们和客人老师们打声招呼吧!(客人老师好)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们凳子下面放了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看看吗?(想)那你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

  师:现在我们都变成什么动物了?你们是谁?老师是谁?(我们是小鸭,老师是鸭妈妈。)

  2、师:今天外面的天气很不错,跟妈妈一起出去玩,好吗?(好)3、师:我们跟着音乐的速度来作不同的动作。(表演律动《母鸭带小鸭》)

  二、倾听乐曲《赶花会》的前奏,学做梳妆打扮的动作。

  1、师:妈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森林里要举办“花卉展”,可以欣赏很多美丽的花,小鸭们,你们想去吗?(想)漂亮的花要配漂亮的鸭宝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打扮打扮自己吧,看谁打扮的最漂亮。

  2、(播放音乐的前奏)师:现在我们都在睡觉,音乐响起来了该起床了,然后我们要刷牙、洗脸、照镜子梳梳头,最后理一理我们身上的羽毛。

  三、熟悉乐曲的A段部分,创编各种游泳动态姿势。

  1、师:小鸭们,现在我们出发去看“花卉展”吧!(随音乐表演小鸭的走路姿势)老师用语言提示幼儿:“看,这个鸭宝宝走得多神气!”

  2、(在小河边停留)师:鸭宝宝们,看!前面是什么呀?(一条小河)你们会游过去吗?(会)3、师:鸭宝宝们真能干,在小河里游泳的姿势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再想想还可以怎样游泳?(鼓励幼儿表演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师:这条小河比较小,我们有这么多的鸭宝宝,大家一起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撞到其他鸭宝宝,要游到空旷的地方去,你们会吗?(会)

  5、(播放音乐的A段部分)师:音乐多好听呀,鸭宝宝们也要用最美的动作游泳。

  四、熟悉乐曲的B段部分,创编各种花卉的开放姿势。

  1、师:鸭宝宝,看!“花卉展”的地方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花是怎么开放的?我们可以用翅膀来学一学花卉开放的造型。

  2、师:开动脑筋想一想美丽的花还可以开在哪里?(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花卉,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学做花卉的开放姿势)。

  3、(播放乐曲的B段部分)师:动听的音乐又响起来了,鸭宝宝们也都累了,那我们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吧!师:美妙动听是我音乐听完了,鸭宝宝们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音乐很快乐;我觉得音乐很高兴……)

  4、师:恩,是的,在欣赏美丽的花卉的时候,心情是很高兴很开心的,现在妈妈要请4位鸭宝宝上来跟着音乐摆出花卉开放的造型,我们要变换四个造型哦,准备好了吗?(教师提醒幼儿要变换造型四次)。

  5、师:宝宝们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起立面对客人老师跟着音乐来变换四个花卉开放的造型,妈妈用照相机把宝宝们最漂亮的造型给拍下来,来比一比谁最好看。(听音乐集体表演,老师拍照,激发幼儿的创编欲望)。

  五、熟悉乐曲的第三部分,知道第三部分与开始的音乐是一样的。

  1、师:鸭宝宝,天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明天再来看“花卉展”好吗?(好)那回家的路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2、师:听,有音乐告诉我们该怎样走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引导幼儿倾听乐曲)

  3、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熟悉吗?在什么地方你也听到过?(来的时候听到过)

  4、师:宝宝们说的真棒,回家的路和来的路是一样的,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的回到家,鸭宝宝们我们回家吧!(表演小鸭走路、游泳的动作,高高兴兴地回到家)。

  六、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结构以及快乐的情绪。

  1、师:鸭宝宝们,你们明天还想去看花卉吗?(想)明天妈妈就不去了,你们自己认识路吗?如果忘记了也没关系,刚才我们听到的好听的音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赶花会》它会告诉你们:什么时候要过河,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集体完整地欣赏乐曲)教师用语言轻轻地提示“现在在睡觉,音乐响起来了要起床了,然后要刷牙、洗脸、照镜子梳梳头、梳理羽毛,这里要游泳了、这里要开花了、这里要回家了”等情景,并表现出快乐、高兴的情绪。

  3、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看谁的耳朵最灵?

  4、师:是的,鸭宝宝们真厉害,这个音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称它为ABA结构。

  七、幼儿自己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完整地表演活动,教师用语言或动作进行必要的提示。

  前奏:鸭宝宝们睡觉、起床、刷牙、洗脸、照镜子梳梳头、梳理羽毛等模仿动作。

  A段:鸭宝宝们走路、游泳(去花卉展)。

  B段:鸭宝宝们做花卉开放各种造型动作。

  A段:鸭宝宝们走路、游泳(回家)。

  师:宝宝们都回来了,你们真棒,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妈妈给你们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现在我们一起去把照片打印出来,好吗?(好)师:起立,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10

  1、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知。

  2、尝试用概括、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3、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2、物质准备:课件、作业纸、剪刀、胶棒、各色彩纸若干。

  一、了解剪影的艺术特征,引发联想

  1、出示PPT(喜洋洋),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剪影的特点。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你们看看,它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噢!虽然图片上没有画出喜洋洋的眼睛和鼻子、衣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图片上有喜洋洋的羊角、全身卷曲的羊毛、可爱的大鞋,只要找出这些,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就是喜洋洋,这种图片叫做剪影。

  2、通过对剪影的认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剪影,它是海里的一种生物,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呢?

  ――刚才的两个剪影从外形上看,有什么不同?

  小结:喜洋洋的剪影看起来比较复杂,第二个剪影看起来很简单,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从上看像是半圆的头部和半圆的肚子,我们推测可能是海马、海龙;从弯弯曲曲的长条形状看像是海底的植物,我们推测可能是海草、海带,或者是正在游动的海龙。

  二、欣赏马蒂斯的剪贴画《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认识

  1、出示画家照片,介绍画家及作品名称。

  ――我今天带来的这幅作品,是一幅剪贴画,他是法国赫赫有名的画家马蒂斯剪贴的。马蒂斯爷爷年轻的时候,画了好多漂亮的画,他在80多岁的时候,拿不动画笔了,就在纸上涂上好多漂亮的颜色,然后把彩纸剪成有趣的图案,贴成一幅幅大的剪贴画。

  ――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海底世界》,刚才那个剪影就是作品里的一部分,这里有美丽的海底景色和一些有趣的生物,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他们的样子,想想,它们可能是谁?

  2、幼儿分组欣赏、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你找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3、集体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①从形象上欣赏作品的艺术特征。

  ――这幅画里你找到了什么海底生物?你为什么觉得它是××?

  ――它和你见到的××影子很像吗?比如(边指边说):这条鱼尾巴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鱼尾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像什么形状的?

  ――画家把他们的剪影都变化了,和平时我们见到的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它,这种方法很夸张。

  ②引导幼儿欣赏、感受画家运用色彩表现海底五光十色的手法。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画面有这么多的颜色,画家想要告诉我们海底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呀?

  ③引导幼儿从构图上欣赏,感受画面热闹的海底景象。

  ――有这么多的的海洋生物在一起,这个海底世界看起来是怎么样的?

  小结:这幅画里有许多有趣的海洋生物,他们的样子很简单,有三角形和半圆形样子的动物,底色用了许多色块拼贴起来,就像是阳光照在海底,海水五光十色,色彩看起来很丰富、很美。海洋生物在海底生活得多么快乐、多么热闹啊!

  三、幼儿分组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丰富幼儿的素材。

  ――马蒂斯爷爷在剪海底世界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了海洋生物,所以才剪得那么好。小朋友也要好好观察海洋生物,记住它们身体的形状,剪出来的一定和马蒂斯爷爷一样好!

  2、引导幼儿分组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向,渗透剪纸要求。

  ――海底世界多么美丽呀!你想剪一剪海底的小动物吗?想剪什么呢?

  ――怎样才能让海底世界变得五光十色呢?

  ――刚才小朋友说的海底生物有很多,怎样让你们组的海底世界热闹起来呢?

  小结:每个小组要先用彩纸把五光十色的海底粘贴出来,然后开始剪海底生物;剪的生物又要简单又要像,为了让你们组的海底生物多一些,你要多剪一些!

  四、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体验创作的乐趣

  看同伴的“画展”,鼓励肯定幼儿的大胆创新的造型设计,分享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欣赏活动教案 篇11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体验、参与和表演创造的快乐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蚂蚁和蝈蝈的头饰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乐趣,

  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内容

  1、完整欣赏音乐,欣赏完了以后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欢乐颂》,它里头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结合课件,有表情的像幼儿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秋天到了,果树成熟了,住在树下的三只蝈蝈可高兴坏了……..)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三、再次欣赏音乐,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儿感知乐曲结构,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小朋友,听完音乐你们知道这个音乐有几段吗?

  2、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AB乐段的不同, 提问"A段和B段有什么不同,A段是怎样的,B段是怎样的""你认为那一段是蚂蚁,那一段是蝈蝈"

  3、教师引导幼儿用声势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我们用拍腿拍手表现蝈蝈号还是表现蚂蚁好呢?"

  四、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予以帮助

  2、熟悉游戏以后,把幼儿分成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式房子窄楼梯搬运钢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