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迷上了唱歌,想在家里弄一套唱歌的设备,不清楚要买啥,求大神指点一二。

本来这个答案呢我是不想更新了的,但是评论老有杠精和我说:你这么理解不对。杠精的评论我都删了嘻嘻,我就是这么主观。

我没法啊,我只能声明一下:以下所有推荐和排雷都是我个人感受!个人感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是说了一下我个人的感受而已。求求你们别刚了好8好,手机码字真的很辛苦的1551

扫了很多宅斗文种田文古言,大概来推荐+列一下可能的雷点吧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被人评为宅斗种田文开山之作的文,当初也很喜欢的一篇
三个男主候选人都非常有意思。女主是个不受宠的庶女,但是得到了祖母的关爱。应该说整篇文里和女主有亲情的大概就是祖母了吧。后来祖母被女主的嫡母下毒,女主的父亲为了脸面阻止女主追查,女主说的那段话我现在还记得,大概是这样的——“我和爹爹是骨肉,姐姐和母亲是骨肉。可是祖母呢?我们都是一家子骨肉,可是满府子孙无一是祖母的骨血。”(因为女主的父亲是唯一的庶子)
排雷:男主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养过外室,外室还生了两个孩子,而且这外室战斗力非常之高。男主的第一任妻子就是被外室neng死的,女主是嫁过去当填房的。我一点都不喜欢这里的男主,明明没有对女主交心还逼着女主对他全心全意……

男主是背景板系列。女主是重生的庶女,很聪明,但是前世因为错信他人而付出代价。女主娘家基本就是“没一个人是好的”套路,祖母还可以。
但是这部文里我最喜欢的反而是女主的姐姐瑶华,一个反派。她这种“不用尽最后一颗棋子决不认输”的决心真的——虽然这么说很奇怪——让我有点触动。
排雷:男主之前订婚的妻子死了,男主有克妻的名声。有一个深情男配为了女主死了。

女主是重生的,嫡女。女主以为前世她死在了新婚夫君手里,但实际上是死在了乱军手里。
女主本来应该嫁给另一个男配的,但是男主为了娶到女主算计了她。
夫妻两人开始并没有交心,后来随着女主前世记忆的恢复两个人也开始交心了。
这篇文里朝堂后宫的争斗很精彩,皇后和皇帝的故事也很令人感动。特别是一篇关于帝后的番外。
排雷:男主非常精于算计!不光女主,连女主的家人都成为了他手中的棋子。但是他自己也对女主坦白了:“只要对我有用的我都会利用”。前世女主也是间接地因男主而死(男主见死不救),但是后来原谅了男主。

女主是穿越的,庶女。有一个亲弟弟。因为嫡母克扣女主不得不自己做绣活换银子,绣出的锦屏恰好被男主买下(两人之前并不知道),两人因此结缘。这是文章最后才提到的,所以书名是《锦屏记》。
男主一开始并不想娶女主,还曾经怀疑过女主的清白。不过随着故事发展两个人当然相亲相爱啦~后来男主发现他其实是皇帝的弟弟的儿子……
排雷:男主有个青梅,两人年少之时长辈曾经戏言定下婚约不过后来作罢了。

个人感觉吱吱写的作品中很不错的一部。
女主的母亲因为受不了丈夫的背叛自尽了。
男女主所向披靡的感觉……虽然很金手指,但是好爽啊。

6、《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民国背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
女主有思想有追求,是当时非常不一样的新女性。
同时这篇文里还写了那个时代不同的女性的生活方式。
有像女主一样的人,有像女主继母一样以夫为天的人,也有像女主的父亲的姨太太一样的人。
是一部民国女性生存实录。

吱吱被黑最惨的一部小说,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宅斗,但私以为当成职场文看还是可以的。
女主是庶女,穿越的。嫁给了姐夫作填房。
但是可能不少人看了会有不适感。
其实我后期最喜欢女主的十姐【。
排雷:女主嫁给男主之前男主就有很多嫡子庶子了,还有很多小妾通房,男主每个月都要轮流去……有个小妾和女主是同一天进门


非常长的一部,女主和男主的名字简直是两个极端……女主名字像男的,男主名字像女的……不过这个作者风格就是这样,后面两部也会提到。
女主是庶女,穿越的。很聪明,但是因为心思太重身体也不太好。
本来男主和女主先有了感情,但是女主知道他们的身份差距太多不可能有未来,所以男主也死心了,娶了女主的姐姐。结果女主的姐姐生完孩子以后就被人下毒,大出血去世了。女主当时已经有了说亲的对象,本来可以不嫁过去,但是她不甘心嫡姐死得不明不白坚持要查,最后被父亲愤怒地嫁了过去。
开始男女主之间因为女主姐姐有隔阂,后来也渐渐冰释前嫌。
最后女主重游少女时和姐妹一起住过的园子那一段莫名让我很难过。她的那些姐妹们有的死了,有的远嫁,有的出家,有的成为宠妃。园子里每个地方都有她们的回忆。
排雷:女主的姐姐给男主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依旧是嫁给姐夫做填房。雷这个的还是不要看了


8、9、10三篇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也是同一个时代同一时期的不同故事。
女主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嫡女。
不像8中的女主那么聪慧,她有点傻,虽然有点小聪明,但还是跌过跟头吃过亏。但是非常真实。
女主名字实在太……男性了ORZ
没什么需要排雷的吧。大概……

10、《豪门重生手记》
8、9、10是同一个作者。
和楼上两篇比起来,这算是一篇女强了。作者自己在tag里也是这么打的。
女主非常厉害,十八般武艺无所不精。女主是庶女,本来是作为承嗣女培养的,但后来因为家族里有了儿子就能够嫁出去了。
男主……是一个神医,但是行为举止非常幼稚……
开头男女主一直说不到一块儿,后来总算是甜蜜HE了
排雷:男主有个念念不忘的前妻,病死的。后来前妻的妹妹还老想着给男主当妾。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女主是穿越的,嫡女。是那种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类型,但也因此被人欺负。连女主的父亲都劝她忍让。
在被人设计错失了两次出嫁的机会以后,女主奋起了,钓了皇帝,进宫当皇后去了。
排雷:男主的年龄……都可以当女主爸爸了……

女主一开始嫁了个渣男,但是后来通过努力和渣男和离,再嫁给了男主。
背景设定是架空唐朝,所以还是比较轻松的。
男主家里的世子之争很精彩
没什么需要排雷的,我非常喜欢的一本。

我真是太讨厌男主了……
但是我很同意作者的一个观点:重生,是为了弥补更多人的遗憾。
排雷:前世女主因为男主的抛弃而死

中规中矩的宅斗吧,大概。
没什么雷应该,可以放心食用。

15、《顾十八娘》(网络连载名《重生之药香》)
女主前世自尽在休弃自己的丈夫面前。
这一世,女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变得咄咄逼人、言语尖刻。
希行笔下的女主总有一技之长,总是很独立,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点。女主会制药,机缘巧合之下被一个大药师收为弟子。
作者曾经在微博上说这本书没有男主,讲的就是女主的成长。所以包括出书版,都没有提到女主嫁给谁
但是番外里女主还是嫁人了哦~所以姑且认为还是有男主的吧
排雷:男主曾经用婚事算计过女主(非常过分),伤了女主的心,因此后来女主迟迟不同意嫁给男主


同样不能算是宅斗,宅斗成分微弱。
女主是穿越的,生在乱世。男主之前被人认为是街头混混,却对女主情有独钟。
女主的父母壮烈殉国却被奸臣诬陷为叛国。当然最后沉冤昭雪了。
男女主之间的爱情非常令人感动,特别是女主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古代的婚姻观爱情观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女主和一个劝男主纳妾的师爷的辩论非常精彩。
没有雷!男主非常干净!除了有根本没爱上女主的男配出场和哭着喊着要当男主小妾的女配出场外没有任何糟心的事!【。

女主是穿越的,穿越成了侯府里不受宠的世子妃,穿越之前是一个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男主十分大男子主义+智障【抚额】
女主的婆婆,也就是男主的姨母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好。哦,当然,她是个反派。
一段关于医者,关于仁心的故事。
网络版的结局和实体书版的结局不同,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网络版的结局。
排雷:男主,怎么说呢,有点妈宝。总是想让女主和婆婆和平共处,殊不知自己的妈成天想弄死自己老婆。他还天真地以为顺从自己妈的心愿娶个平妻就能让女主和妈和平共处了。


必须要推荐的重生文巅峰之作。情节是我看过所有小说里最精彩曲折的。
女主重生的,无所不能但是没有心。
这篇文里的很多话都非常有道理【。
男主的人选应该是到后期才明朗的,而且男主上位的原因非常富有戏剧性。
架构很宏大。穿插星象、古代科学和美食【wait
关于天道和人道的故事。
排雷:男主曾经猜忌过女主并想在女主昏迷不醒的时候掐死她。

也是吱吱写的。女主是重生的。
男主是女主的小舅舅,雷这个的就不要看了。
正统宅斗种田文,但奇怪的是无所不能的不是女主,而是女主的小舅舅……
排雷:“小舅舅摆平一切”的逻辑是这本书被诟病最多的一点,男女主年龄差得也比较多


这本书主要是商战,掺杂着一点宅斗。
女主是重生的,前世被丈夫的小妾害死。前世女主属于贤淑的主母,为丈夫在内宅妇人中周旋,为丈夫弹压后院里的小妾,让他能够享受人间的各色风月。临死前她才知道,原来害她家破人亡的元凶就是自己的丈夫。
重生之后,为了不让渣男再害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女主开始战斗了!【。
男主是忠犬系的,我超喜欢的!!!
排雷:没有啥雷好排,看着渣男吃瘪好爽啊!当然有深情男配和恶毒女配出场


女主是重生+穿越……好吧我知道这个设定很奇怪但是这个作者超喜欢这种设定,楼下那本也是同一个作者同一个设定。
女主是学西医的,在古代大发神威各种治好不治之症……然而科学性有待考证【。据我同学的妈妈说(她妈妈是护士),这本书里照搬现代的医疗方法基本属于扯淡……考据党慎入
不过宅斗成分还是比较浓的。
男主是被废去爵位的宗室,后来登基做皇帝了。
排雷:男主有个和离的前妻,但是男主很干净!前妻是被逼娶的。


终于到我最近最喜欢的这本小说了!
女主是重生+穿越,穿越前是心理医生。男主是重生
宅斗成分浓,但是女主有金手指……
男主有脸盲症,前世因为战乱而去边疆驻守,遇到了已经被毁容的前世的女主。但是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怎么会有儿女情长?前世男主战死,女主没有等到男主,自尽了。
重来一回以后,男主决定辅佐皇帝整治朝堂,不要让前世的悲剧再次发生。同时,他也开始寻找女主。但是他有脸盲症……所以一开始遇到女主没有认出来,两人互相算计。后来男主终于认出女主,费尽周折求娶到女主。女主一开始对男主没有感情,后来日久生情,想起了前世的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结局时女主难产,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等到你了”。
排雷:男主之前是个纨绔……包戏子逛青楼什么的……不过两世为人以后及时浪子回头了,对女主一心一意。

堪称典范的一本宅斗,女主没有像现在大部分宅斗文一样不务正业看病做生意什么的(咳咳),女主是嫡女,穿越的,战斗力很高。
宅斗部分写得挺好的,男女主感情也很自然。
排雷:因为女主嫁进的是规矩大的侯门,所以男主的长辈要求女主给男主安排通房不要乱了规矩。不过男女主串通之后在家里摆了个美艳通房做摆设(这个“通房”实际上是男主的手下,一个暗卫)


最近刚看的一本,在众多宅斗复仇文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嫡母嫡姐智商在线,都不是坏人。
女主有个嫡姐,是重生的。
这个嫡姐嫁的第一个丈夫家族里赫赫有名的祖上,是穿越的。
女主的某个姐夫,是重生的。
皇帝的某个贵妃,是穿越的。
以上,如果你能忍受层出不穷的主要NPC穿越重生设定,那么这本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
女主的嫡姐因为前世遗憾而死所以这世决定改变自己和自己母亲的命运,但是前世家里并没有女主这个人,所以女主成了她的重点防范对象。这一段看得太憋屈了……女主明明本本分分度日,就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变数+有个不安分的娘就一直被防备打压。
后来女主嫁给了嫡母娘家的庶子,两个人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地长大,简直太甜了!
不用排雷,这本书没有雷!女主度过了被防备的那段艰苦岁月以后就一路平安喜乐。男主很干净,而且下决心绝对不纳妾不收通房。
划重点:这本书所有章节名,都是吃的!!!而且文里经常穿插各种吃的!晚上半夜看文简直泪流满面啊!!!

26、《平凡的清穿日子》
清朝背景的文,女主是穿越的,嫡女。
女主某个姐姐,是穿越的。
朝堂上某个权臣,是穿越的。
甚至男主,后来作者都暗示他是穿的……
这是一个被穿成了筛子的时代。
排雷:没有啥雷,男主很干净。就是清朝的选秀制度嘛,大家都懂的。但凡是个王爷贝勒什么的,不管是不是五六十岁,每年都会被指几个十五六岁的庶福晋。这文里小妾简直漫天飞啊。


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宅斗。女主是穿越的嫡女,还是个郡主,娘是公主,爹是手握兵权的忠臣。女主一路碾压各种反派(这种金手指开了都不能碾压过去那也真的是……)
排雷:真的很没技术含量的宅斗,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比较轻松,适合入门级观看【。


意千重这个作者的作品,基本是可以放心的。
这是一个男主复仇,女主反复仇,最后男主反复抽的故事……
女主是穿越的,和哥哥一起背负着血海深仇。
为了报仇,女主青梅竹马的小伙伴被弄死了。
然后小伙伴重生了,成了男主。
一开始女主并不愿意嫁给男主,男主也一直放不下前世的事情,两个人相敬如冰啊简直。
不过后来还是日久生情了呗。
后来女主身份曝光,男主的母亲说,如果女主留在男主身边就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侧室,如果不愿意留下来就和离去做个县主(当然一辈子不能再嫁人),第三条路是假死离开京城。
这一段太尼玛憋屈了啊!女主被软禁,还只能去做妾……天了噜。
不过后来男主很强,直接怒了,假装战死和女主双宿双飞去了。
垃圾婆婆,还真以为女主放不下这点富贵似的。活该想儿子一辈子。
排雷:前50%男主绝对就是一个渣,劣迹斑斑啊简直。婆婆本来很喜欢女主,后来她身份一曝光立马翻脸……总体来说比较沉重的一本书,除了结尾有一点亮色其他部分都是非常压抑的。


29、《玉台碧》by桩桩
全名叫作《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在当时流行各种腹黑邪魅王爷的网络上简直清新脱俗啊!
风流王爷对女主穷追不舍要求女主做她的侧妃,有好几次我都觉着王爷要上位了,幸好女主把持住了!嫁给了世家子弟。
男主很干净!对女主很好!没有雷,可以放心食用。
就是那个王爷实在太讨厌了……

女主是穿越的,嫡女,会医术。被赐婚给了一个痴傻王爷。
但是女主和那个王爷感情挺好,那个王爷也不是真的痴傻,就是有点天真。
后来王爷在假山上磕了一下头,好了,男主穿来了。
男主是女主前世的丈夫,各种利用女主,女主还是因他而死,非常精于算计一个人。
接下来男女主感情就不太融洽了……
成亲之前,女主被人掳走了……(当然这是有预谋的),差点被坏了清白,还差点被皇家赐死。后来成亲之后也一直很抗拒和男主有亲密的接触。
排雷:女主被反派掠走差点强暴那段真的很恶心啊!还有就是男主刚穿来的时候很阴郁很渣……烂尾!慎入!

剧情挺好看的,上过台湾金石堂排行榜第一位。
我看到一半就直接快进到结局了。因为我被男主雷到了……
排雷:男主一开始有老婆!!!!女主是以妾的身份进王府的!!!!这是我的天雷啊!!

女主是穿的,穿成了一个拖油瓶……
这个时代推崇易学,但是女主前世是学数学的,所以开起金手指杠杠的。
然而男主的人选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一开始女主对男主一口一个“大哥”地叫,我都以为这肯定不是男主了,结果……
其实我更喜欢本文里一个男配,他是一个道士。女主最开始喜欢的也是他,然而后期渣化。

排雷:女主经历太坎坷了啊,太容易站错男主了……男配渣化那一段真的是想让人掀桌……还有就是女主金手指所向披靡……

33、《锦绣芳华》by粉笔琴
女主前世被丈夫诬陷和人私通,投井而死。这一世重生成了家里最小的嫡女。为了洗去前世给家族带来的污名,她家请了教养嬷嬷(穿的,身世离奇)来教导她,让她成为家里的牌坊。
【这个逻辑到今天看来也是满奇葩的……(扶额)】
女主好像才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十七八的男主……
当然,最后真相大白,前世逼死女主的坏人都很惨。

雷点: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男主是以“冲喜”的名义娶的女主,女主太小没法圆房,所以又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男主成婚三天后就“不情不愿”地去睡通房了……还有就是有些人物脸谱化太严重,比如女主的庶姐,简直没道理地一黑到底


34、《嫁娶》by一个女人(出版名《喜事多磨》)
最近刚看的,前70%看得我那个气呀
女主是嫡女,她爹简直是变态+神经病。为了娶自己的心上人把女主娘给休了,把女主扔在乡下不闻不问。后来爹快死了,为了照顾自己心上人又把女主从乡下扒拉出来……总之这个爹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亲生的,偏心得一点道理都没有。说他喜欢自己后妻吧又不尽然……
女主战斗力高,但是这战斗力是指打人的战斗力……
男主敲可爱!就是这个男主支撑着我看完的!这个男主就是那种看上去无辜实际上坑人的,呆得浑然天成
雷点:前70%真的无比憋屈……女主家里一团乌烟瘴气, 女主他爹简直就是人渣中的战斗机。想看爽文的还是避开这篇吧……

35、《世家》by尤四姐
架空清朝设定,女主是女官,男主是侍卫。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经历还是挺甜的。不过宫闱斗争嘛,特别是这个皇帝还是个双(???)虐是肯定有的。
然而……女主三观可能有较大问题……为了自己幸福把妹妹送到宫里填坑……后来惨兮兮的妹妹爱上一个太监,女主还把这个太监给拖累死了……
哦对了,还有个王爷对女主一直念念不忘(后来还当了皇帝),甚至许诺让女主当皇后。然而,男女主一起串通把王爷neng死了【摊手】,不过这王爷也挺渣的
雷点:男女主都干净,感情经历上没有雷要排。然而前面也已经说了,女主三观可能有点问题。当甜文打发时间应该还是可以的


36、《画堂深处》by阿幂
有种话本的感觉,就是那种明清小说的文风,真的太喜欢这种风格啦,虽然这种主题不太讨喜……
主角是正妻,配角是小妾,描写的主要是正妻与小妾的明争暗斗。
友情提示:不要把这篇当作古言看啦,否则会被气死的。当成话本看就好~
雷点:男主都娶妾了你说呢……正妻一开始各种贤惠忍让,后来才使出手段。


37、《君九龄》by希行
一个女主大杀四方各种开挂的故事。
很有意思的是里面的皇帝、成国公影射的是历史上岳飞的故事,只不过最后“岳飞没死”。
女主的师父各种厉害,所以女主也各种厉害。
男主一开始没有认出重生后的女主,所以对女主态度很恶劣,后来认出之后就……又粘又怂。
男配们都很出彩,温润如玉佳公子、腹黑财神小表弟。
雷点:女主各种金手指。最后也没有明确说女主有没有和男主在一起,但是女主冲到战场上找到了男主。这本书里男主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了。还有就是男配都有过对不起女主的行为(比如说表弟为了气女主故意和丫鬟睡了)


38、《花开锦绣》by吱吱
吱吱很早的一本文了,但是很温馨很好看。
女主的未婚夫为了退婚故意陷害女主清白,女主被男主救下、一起逃难,最后患难见真情相知相守。
雷点:没有雷,男主女主很甜,没有小妾通房什么的。

前一阵刚邀请了父母和岳父母来欧洲,参加我的工程师学位仪式,顺便游玩了三周。夫妻二人带了四位老人,终于是挺过来了。欧洲游经验如下:

  1. 去熟悉的地方。旅游中的小状况,对你事小,把父母弄紧张就麻烦了。在熟悉的地方可以省去许多前期功课,避免出状况,就算出了状况也容易变通,父母完全操心不上。
  2. 少去几个地方。在同一个地方多住一会,深入一些。这样玩得彻底,同时也照顾了父母的体力,容易安排休息。
  3. 注意身体状况。毕竟老了,步行不要安排太多,沿路要随时能找到座位和厕所。了解好医疗保险,随时做好父母生病的心理准备,行程调整的余地要大一些。
  4. 尽量回避物价。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欧洲的一切都是天价。就算是花孩子的钱,这也需要时间适应。我父母刚到时只肯吃国内带的方便面,到巴黎发现更贵,几乎绝食,这样对身体很不好。尽量哄骗他们进超市进饭店,迅速点菜付账,先斩后奏。另一个经验是,先去贵的地方,我父母从巴黎回到德国后就适应德国物价了。
  5. 尽量中式饮食。西餐什么的一两次就行了,很多东西,比如奶酪,生肉,他们一点都吃不下去。多找中餐馆,尽量安排有厨房的旅社自己烹饪中餐。热水是大问题,可以买一个微型烧水壶(不推荐热得快)。

2019年12月31日20:30,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五场,也是倒数第十六场。

今年的演讲主题是——基本盘。也就是不去看那些一惊一乍的标题,人云亦云的情绪,而是转过头,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只有基于基本盘,才能看清我们自己的努力方向。

以下是跨年演讲精华版全文,与你分享。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你的心中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人,在这一年、在某一刻,曾经点亮了你?

此刻,我想向他致敬,贝聿铭先生。

2019年5月16日,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2岁。

他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

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对此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你,我,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贝聿铭时刻”。不论你做过什么、在做什么,你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战。怎么办呢?贝先生的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那么,这一次,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经济学家何帆会回答,我们的经济基本盘是什么?

投资人黄海会回答,我们的消费市场有什么新机会?

金融学家香帅会回答,我们要挣钱,钱从哪里来?

教育专家沈祖芸会回答,我们每个家庭最焦虑的教育问题,在发生什么变化?

科技产业专家王煜全会回答,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美国卡住脖子了吗?

国际政治学家施展会回答,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地位会被替代吗?

我非常荣幸地能够代表他们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

说到解决问题,不妨先说一个我的问题:搞清楚跨年演讲是为谁服务的。

去年,我们讲了一个词,叫“做事的人”。后来,我遇到好多人,都说对这个词特别有认同感。但是,我觉得好像还是很模糊,应该更具体才是。

用两件事来描述,可能更清楚。

第一件事,是关于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有一个责任,就是为市民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类活动。

2019年,我听到一个数,说有一家地级市的图书馆,才100多名工作人员,一年办了5000场活动。这个数给我惊到了。什么概念?你算下来,平均一天比13场还多。这家图书馆就是浙江嘉兴图书馆。

图书馆,这个东西好像已经很多年不在我们视野里了。在我们心目中,它应该是一个冷清的地方。嘉兴图书馆为什么这么热闹?5000场活动都干了啥?

我们自己可以先在脑子里想想,比如针对老年人,你要是办活动,你能想到的题目是啥?琴棋书画?养生保健?你看,想象力差了点吧。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老年人是退出了社会参与的一群人,找个乐子,打发时间,安度晚年就行了。

但是嘉兴图书馆可不是想,他们是真干。一干就知道,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很少有老年人愿意报名参加一个带“老年”字样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恰恰需要的是社会参与。所以,他们为老年人开发的讲座活动是:怎么用智能手机?学会了智能手机,就可以查公交线路、淘宝购物,甚至自己上淘宝卖货了。

最受欢迎的讲座,你可能想不到,是怎么做电子相册。拍照片,选照片,配音乐,上字幕,发到微信群里,做完特别有成就感。这是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一项创造性活动。请注意,重点是“创造性”。这既是这家图书馆对老年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高级的理解。

你看,就是这样通过在真实世界的摸索,嘉兴图书馆一年办出了5000场活动。

什么叫“做事的人”?他们不是在解决一个个想象中的问题,他们是在回应一个个真实世界的挑战。

如果我认同这个理念,到底怎样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呢?

今年,我偶然翻到曾国藩讲的一个故事。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不让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谁也不服气啊。

那曾国藩的故事里,这个旁观者是怎么做的呢?

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你看,只要你的身份稍稍转换一下,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进去,是不是一个看似无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躬身入局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但是,用“做事的人”来形容你们,还是觉得有点不到位。我得找到一个新词。

有一天我的同事,得到大学的教研长蔡钰给我讲了一部老电影《风声》里的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她记了这句话十年,只因为其中那个词——“我辈”。她说:我辈这两个字里,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时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我辈”只是个代词,本来没啥意义,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

直面挑战,躬身入局,皆为我辈中人。

你不要以为这是我的发明,我辈这种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发源的地方,我辈这种人就有了。

西方经常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中国人没有信仰么?今年我看到一段话,如果你把中国那些最著名的神话,真的排出来,你会发现这样一组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你发现什么共同点么?中国人从来不臣服于压倒性的力量,而是在面对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对手的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跨年演讲为谁服务?就是为这样的人服务的。

法国作家加缪曾经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请走在我的身边,谢谢你,各位时间的朋友。

第二部分: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此时你心中一定有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你要是问我预测,我是真不会,那是经济学家的工作。

你要问我个人感受,可能我20年都这一句话:我辈正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中。

经济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如果你觉得好,不错;如果觉得不好,那就努力干。

更重要的是,观察2019年中国经济的角度不仅是好和坏、乐观还是悲观,还有好多角度。

比如,曾鸣教授说:“容易赚的钱肯定是没了,往后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

关于更辛苦的事,曾鸣教授还有进一步的解释:你别以为到下沉市场就算更辛苦了,也别以为找细分需求就算更辛苦了,这都不算。真正的机会是,改造每一个值得被重构的传统产业,这才是一件具备创造力的“苦差事”。

你看,在曾鸣教授的眼里,中国经济有冷有热,不是个总体上的好坏问题,而是一个干什么事和怎么干的问题。肯干苦差事就有机会,只想挣容易的钱,就没机会。

慈善家王兵提醒了我一个角度,2019年的经济现象,背后本质上是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而社会演化的速度太慢,这二者之间产生了摩擦。

比如说,很多人年到半百还要闹离婚,为啥?因为医学技术进步了,百岁人生可能成为常态,一对夫妻五六十还闹离婚很正常,原来忍忍就结束了,现在还要再忍五六十年,忍不了了。你看他说的是时代错位问题,不是悲观乐观问题。

再比如,商业观察家梁宁说,有人给她看了一份100多个陷入困境的公司清单,她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个陷入困境的公司,同行里都有对应的正面典型。

做保健酒的椰岛鹿龟酒陷入困境,但是主打健康概念的食品开始爆发。

做饮料的汇源果汁陷入了困境,但是一批年轻态的饮品,开始异军突起。

都说服装不行,李宁变成了中国李宁,火了,成了国潮。

梁宁说背后的原因是市场人口换代了。你知道吗?现在生活在中国这片国土上的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超过了之前的。

你看,她说的是人口结构问题,也不是总体上的好和坏、悲观乐观的问题。

而吴伯凡老师面对我的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更有趣,他甩了一句话给我:2019年就是典型的“悖论之年”,好坏都有,同时并行。

投资人张颖提示了一个角度,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张颖今年下半年有段时间,天天组织人看电影,连拉带拽,动员所有创业者,都去看一部纪录片——《徒手攀岩》。

张颖为什么这么积极地拉人看这部纪录片呢?他是一个投资人,他其实在跟这个时代的创业者说:徒手攀岩的过程不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我理解,张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节点,就是从一个模式要转换到另一个模式,我称之为:从电梯模式切换为攀岩模式。

什么意思?所谓电梯指的就是,那些稳定的、确切的通道。过去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只要搭上电梯,就能往上走,而且非常确定: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学历越高,就越能进好单位;进了好单位,就肯定比卖口红的挣钱多,今年这话,你在李佳琦面前再说说试试?

现在的中国已经切换到攀岩模式,下一步往哪里爬,每一步都在考验我们的创造力和选择能力。

刚才我们讲的这几位老师的看法,没有一个用“好”或者“不好”这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中国。

接下来我们就开启何帆老师带回的这份报告:《何帆中国经济报告》。他是我们派出去的六路研究队伍中的第一队。他们走访了40多座城市,数十个产业,采访近300人。看看支撑我们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的基本盘到底是什么?在这个基本盘上,我们又该怎么行动?

何帆老师给我一个启示: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从电梯模式切换到攀岩模式,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提到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我们首先会想到——

极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体系、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从未中断的文明共识,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超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所有这些其实就一件事:超大规模。理解中国经济基本盘,必须把超大规模作为前提。但我们就停留在这么?肯定不行啊。我们还得往深了想。

超大规模仅仅意味着大、多么?不,它还意味着另外一件事:复杂。复杂意味着什么?就像在攀岩的时候,地形越复杂,抓手就越多,向上攀援越容易。

我们来看看复杂性是怎么成就中国这一代人的。

这当然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挑战。但是我们知道,就在这几年,它一定会发生。

正如100年前,一个类似处境的我辈,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创造者,一个上升国家中的攀岩者亨利·福特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未来我们将拥有的一切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

第四部分:钱从哪里来?

金融学家香帅老师和她的调研团队工作了一整年,考察了十几座城市,收集了3亿条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368座城市、2900个区县、十几亿人口,形成了2019版《中国财富报告》。

这份报告回答一个你肯定关心的问题: 钱从哪里来?

我们先从一个数字开始:73%。

这个数是2018年,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来自于劳动所得。

这不是中国自己的现象,即使在美国最顶级的富人当中,劳动收入也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钱生钱,其实是少数,人挣钱,才是多数;闭着眼睛挣的钱,其实是少数,睁着眼睛要花力气挣的钱,才是多数。

我看完香帅老师的书之后就觉得很开心,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有钱,大家都得下地干活。这让我想起我们办公室墙上贴的一句话:力不到,不为财。这才是个人财富的基本盘。

27%的事儿都在香帅的报告里详细展开。今天我们专心说说73%的事。

有一天,香帅两口子在家里聊天,说起海归博士回国当教授,起薪一年50万,扣掉所得税,每个月到手不到3万。

育儿嫂听到了,震惊地放下手中的活:“啊,文化人挣得那么少?”

没错,现在在北京,一个育儿嫂,纯现金收入每个月至少一万。要知道,10年前,当教授的起薪是一年三四十万,阿姨们每个月拿多少呢?1000块。

育儿嫂这十年,工资增长得太快了。

香帅随后发了一个朋友圈,很有意思:我因看见了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这是她引用的里尔克的诗。那么,她到底激动个啥呢?

随着中国开始进入万元美金社会、以及人工智能普及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财富状态,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人和人的连接,正在决定社会财富的创造、分配和转移。

请大家记住这个词,人和人的连接。

什么意思呢?说个我最近听到的事情。

我们得到大学郑州校区有个同学叫岳海龙。他是做物流公司的。做物流公司要铺网点,需要选择大量的加盟商,怎么选呢?是看他的本事吗?学历吗?投资吗?经验吗?都不是。他做这行有个窍门叫:三个当家人,一门穷亲戚。

三个当家人啥意思?你不是光棍一个,而是还能再团结来两个人,甭管是小舅子还是媳妇和你一起合伙干,这说明了你人际能力的连接性。

而一门穷亲戚,其实是他们在考察一个人的人际能力的可扩展性,就意味着,这个业务到了最忙最苦的时候,你从市场上完全抓不到人的时候,你总有一个信得过的人,替你冲上去。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每一个人的财富状况,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还取决于自己有什么样的人际连接能力。

刘润老师告诉我,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带着这个视角,再来打量中国人的财富版图,你会发现,有些职业正在起变化。

比如说房产中介,中国有100多万从业人员。过去的理解,这是一个把人和房连接起来的职业。但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他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连接人和人。

现在大多数人买房,都是改善性住房,也就是先卖一套,再买一套。你知道这个过程有多复杂?

第一,买主卖主都没那么着急,一套房成交的时间大大延长。在18个典型城市里,过去三年,一个客户从他第一次看房,到他定房的成交时间从26天拉长到了39天;而卖主把房子从挂出去到成交的时间,从62天拉长到了109天。

第二,在中介公司内部,也需要多人协作,才能成交一套房。比如北京这样的城市,一笔成交背后平均有8个经纪人协同参与。

你看,过去一套房成交时间短,靠一点销售套路是有可能赚到这笔中介费的,但是,现在时间一拉长,这套行不通了,你不跟客户真正彼此信任,还真就赚不到这笔钱。

这么一来,一个人现在再要去干房产中介这一行,对能力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他至少得是一个能够取得客户长期信任的高手、不光是客户要信任他,其他经纪人也要信任他才会愿意和他合作。你看,他还得是一个内部协同的高手。这个行业的财富分配天平就会向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倾斜。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老职业的新变化。

你知道吗?现在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其他行业做得非常好的人,改行干保险。比如外企的、银行的、广告公司的、媒体的,甚至还有医生。我们得到App的李璞老师说,过去大家的一贯印象,转干保险的基本上就两种情况: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这两年,身怀绝技的人,改行干保险的,越来越多了。

改行的理由当然很多,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一行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说个我的亲身体会,今年,我也买了一份保险,就在我要提笔签字的那个瞬间,对面的保险客户经理突然笑眯眯地跟我说了一句话:罗老师,你想好再签字哦。你签了字,我可要服务你20年咯。

注意,是整整20年啊。在这20年里,我出险了他得帮我报案,我身体要有点情况他得帮我联系医院,看完病拿着我的各种证明、清单、发票、分割单,去理赔报销。

说白了,他得跟我保持20年的紧密联系。对一个成熟的保险经纪来说,他要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同时跟很多人保持紧密联系。你想想看,他要是没有强大的跟人连接的能力,他是完不成这件事情的。

当然,要求高,也意味着回报高。你可能知道,现在做得好的保险经纪,年薪百万不是问题,而且时间还自由。但是,你可能未必知道,保险这个工作,是可以传代,可以继承的。

你就想,等他退休那天,把30岁的闺女带到我面前,介绍说:这是我孩子,相应资格都有,请让她继续为罗叔叔服务。你说这是不是就继承了?他这辈子的奋斗是不是就可以在代际之间传递?

为什么保险这个行业可以继承?因为它处理的其实是一组信任关系。本领可能会过时,资本可能会贬值。但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当然,房产中介、保险经纪人,这些职业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器,所以他们的财富能力,挣钱能力会提高。那你要说我这个职业不是这样的呢?难道我要改行么?当然不是。不管什么职业,在所有的选择关头,多和人连接,保证没坏处。

一个厨师,是只会埋头在后厨做饭,还是做了一道得意的菜之后,跑到前厅看看食客的反应,甚至聊几句?后者更可能成长为一个名厨。

一个程序员,是只会埋头敲代码,还是会主动加个用户的微信,聊聊使用体验?后者更有可能成长为CTO。

一个搞科研的,是只在实验室里守着设备做实验,还是愿意跟其它学科的人多交流交流,后者更可能获得科学突破。

这个趋势不仅体现在职业上,也体现在性别上。

最近我们公司CEO脱不花,给我们公司的小姑娘开了个会,说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机会。

脱不花也是有感而发,因为她最近这几年经常被徐小平老师表扬。表扬的方式是,每当有人找徐小平老师融资,徐小平都会问:你的“脱不花”在哪里?

徐老师其实是在问:你的班子当中有女性吗?这一点在国际上其实已经是一个共识。作为一个男性我不得不服。因为男性是个目标动物,当一个事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时候,男性很擅长,而女性更擅长协调关系,当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大量需要跨界整合,柔性沟通的事情,一个班子如果男女搭配,更能从容应对。这个变化会给多少女性带来新的机会。过去常说的那块针对女性的玻璃天花板,有可能就此打破。你看,因为更擅长人与人的连接,未来女性的财富能力就会显著上升。

你问我,钱从哪里来?香帅的研究告诉我们,钱从自己的劳动里来,钱从更多的人和人的连接中来。

我们要特别澄清一个可能的误解,连接人和人的能力成为财富杠杆,这可不是花言巧语搞关系,而是通过连接人,提高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今年,我在汪丁丁老师的一本书《思想史基本问题》里,看到一段话。

他说,一个人花5分钟就能想清自己生活的意义。5分钟能干嘛?汪丁丁说,就是问自己5个问题,并诚实作答。这5个问题是:你是谁?你干啥?你为谁干?别人需要你吗?你干了之后,社会变得更好了么?

这真是5个神奇的问题,你每能回答一个,就会发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连接深了一层。与此同时,每能回答一个问题,你也分明地意识到,有大量的人,他们的连接能力被你甩在了身后。

这五个问题你答得越清楚,你的财富能力就越强。

第五部分:教育在发生什么变化?

接下来,我为你带来今天的第四份报告《全球教育报告》,来自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

提起教育两个字,摸着良心说,你什么感受?

我的感受是,这个话题成了全民焦点。

来看一个数据。新榜的徐达内给我看了一张表。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在微信公众号,同时有“教育”和“焦虑”两个关键词的文章里,有3470篇,阅读超过了10万+,平均每天将近10篇。“家长”“父母”’和“焦虑”连在一起的10万+,有6751篇,每天18篇。我们这代父母确实很焦虑。

假如陌生人见面没得聊,那就聊聊教育准没错。

我今年听说了一个段子:两个北京海淀的家长聊天,一个问另外一个:我们家孩子4岁,1500个英文词汇量够不够?另一个回答,在美国够了,在海淀不够。

我还听到过这么一件事: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波家长,用尽各种办法,偷偷摸摸地给孩子报补习班,当然,补习班这事,学校是不提倡的。那没上补习班的家长呢?也没闲着。听说这件事之后,偷偷摸摸举报了这些补习班。

我们家闺女3岁了,听到这事我也很焦虑啊。

那么,这个焦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早几十年没这样啊。有很多种解释:比如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名校的毕业证,社会的好多门你都敲不开;还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发展了、教育工具多了,军备竞赛当然就升级了;也有人说人工智能要替代人类,把这一代家长吓着了。

但是,我听到最开脑洞的一个解释是,因为当年那些高考的受益者,被高考、被大学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代人,也开始养育孩子,这些被称为“考二代”的孩子,冲进了教育市场。他们最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条道理。因此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这条赛道。让下一代重复这个过程。就像玩游戏,突然有一批付费玩家集体上线,竞争怎么可能不激烈。

我还不能劝你别在意,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不是说过吗?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教育这个焦虑是解决不了的,但是它会变换一种样式。

坦率地说,人为了自己成长而感到焦虑,可能永远没有解药。人类文明本来也依托于此。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焦虑会变换成别的样子。

所以我们委托沈祖芸老师历时一年进行的研究,价值就在于此。她在过去的一年内访谈了100多位教育工作者,考察了全球25所中小学校,12所世界名校,她发现,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虑一个问题:工业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

而沈老师今年最核心的洞察就是: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

你就想一想,今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哪一件事,不是一个综合挑战?别说做一个新产品、组织一场大活动,就是为你娃找个好幼儿园,给家里的房子装修,对你来说,哪个不是挑战?哪个挑战跟以往是相同的?哪个挑战是只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能应对的?

为了应对这个变化,有一些学校已经在往前探索了。

沈祖芸老师在过去一年,走访了很多学校,她发现,很多学校已经从题目入手,来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比如咱来看一道小学里的考试题——

如果你想增加一个节日,增加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想减少一个节日,减少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

你看,这都不是考你任何领域的知识,这是给你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看你如何应对它。

再给你看一道中学语文题,这是我去参观北京一所名校的时候,随便走进一个教室,当时正好赶上他们在学史记。怎么学呢?背司马迁的生卒年份?还是朗读精彩节选?都不是,他们的任务是:给一个《史记》里的人物写一份求职简历。

你看,这还是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它牵扯的知识有哪些呢?

要想给刘邦写简历,首先,你得对刘邦的生平背景足够了解,有哪些工作经历,擅长做什么,有哪些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脉资源。

其次,你得了解他应聘的那份工作,你得知道这个工作需要什么能力。

更重要的是,你还得有本事穿越到刘邦的内心,站在他的立场上,帮他通过这份求职表,完成一次自我推销。

你看,这就叫世界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

你发现没有,当你还以为学校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了自我进化。从教学阶段开始,让课程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

十一学校联盟的总校长,李希贵跟我们说,课程这个概念本身都在发生转变。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生们提前体验。提前触发孩子们的禀赋。

比如十一学校的戏剧课,一般人一听这个学校开戏剧课,就觉得这个学校条件真好,能学艺术。但在十一学校。戏剧课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这个。

他们的戏剧课不分班,而是跨年级打通的。学生参加戏剧课,可不是化好妆上台演个角色那么简单。这只是其中一种工种。要让一出戏剧能够上演。得有导演吧?得有编剧吧?得有副导演在全校找演员吧?得有做服装的吧?得有管剧务的吧?甚至还得有管舞台灯光舞美的吧?戏排完了要上演,还得有管卖票、拉赞助、做海报的吧?这些工种,都是戏剧课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各自的工种。

就这样,在排演一台戏剧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可以锻炼组织协作能力,更有机会发现自己潜在的禀赋。前几年就出过这么一个学生。他去上戏剧课,结果发现了自己给舞台灯光编程的天分,现在,他已经真的成为一名工程师了。

教育这个词的范畴在今天已经变了。因为教育本来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

这件事在教育界,其实已经是一个共识了。中学是这样,大学也是这样。

这几年,深圳大学从录取通知书开始,就致力于把点亮自己的学生,作为教育目标。每一年深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是一个引爆社交媒体的网红现象。

他们会给新生寄出一个里面装着丰富内容的录取盒子。比如有一年在盒子里装了件t恤衫,学生在报到那天穿上,就能一眼被学长们认出来,获得学长的帮助和欢迎。还有VR眼镜,戴上之后,可以提前看学校的各种风景。

这已经很棒了。但是当学生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件地都拿出来,他会发现在这个盒子的底部,印着这么一句话:清空了,才能装下更大的梦想。你要是今年的新生,你会不会觉得自己马上要去的这所学校很酷?你对大学生活是不是就多了一份神往?因为你知道你的学校,已经在未来的四年大学生活里,为你点好了灯。

多年之后一位深大毕业生,回顾他的大学生活时,也许这份通知书的分量,要超过很多课程。

还是那句话:课程的本质是激发禀赋,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育,那教育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东西。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我给大家讲一个得到用户的故事。他是一名警官,姓杨,在一所大规模的重刑犯的监狱里工作。

杨警官发现,服刑人员如果想要顺利地重返社会,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和能力准备。怎么办呢?作为一名警察实在是能力有限。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他在「得到」上学到的那些不错的课程,一份一份进行编辑、打印出来、形成讲义,供服刑人员借阅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他们具体学到了多少知识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信号他们是清晰地接受到了,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希望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能够顺利地重返社会。

你看,这就是人点亮人的时刻。

前不久,一个刚刚出狱的人给杨警官发来了微信,说如果不是你让我在「得到」上学了两年东西,我不会那么有平常心地回归社会。他说:“我特别感谢在监狱里,你让我学习了心理学。所以在出狱以后,我每天告诉我自己:如果这个社会接纳我,我就努力来回报它的接纳;如果这个社会不接纳我,我就更加努力地让自己配得上这个社会的接纳。”

我们得到一直在说做教育,直到听到这个故事的那一刻,我才真觉得我们是在做教育的。教育不见得是我们教给别人什么,而是我们有机会点亮他。

最近,我问过我身边的很多人,假设你身边有一个社区大学,你愿不愿意花时间把自己的知识变成知识产品,分享给别人?比如给写字楼里其他公司的人讲讲怎么做ppt,给小区里的老人讲讲怎么使用智能手机,给邻居家的孩子读读绘本。几乎无一例外,所有人听到我这个问题,眼里都放光。

你看,这个时代的灯,远比你想象的多。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发布一个小计划。2020年得到老师和得到大学同学,盘了盘家底,计划将向全社会捐赠4155个小时公益讲座时间。

而且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这个时长扩展到1万、10万、乃至更多。

从这一刻开始,全国的学校、图书馆、企业、社区,只要你想接过他们的灯,都可以进入得到App,申请获得他们的时间。

前面几年跨年演讲,我都拜托现场的朋友帮我们一个忙,夸我们是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但是今年我们想清楚了自己的使命。我们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社会是否因为我们做的事情而变得更好。

所以今年拜托大家帮我们发布得到的使命,就是这一句:得到App,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

如果你也认同的话,拜托在转发的时候加上这四个字:得到加油。

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场景:她曾经在徒步时,路过一个非常边远的村庄,走进乡村学校的教室,教室里面只有为数不多的桌椅和黑板,墙上的标语没有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那些标语。而是一句诗: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第六部分:中国科技创新下一步?

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展开这样的讨论:中国创新会被美国卡脖子吗?

王煜全老师躬身入局,分析和筛选了上百家优秀科技企业,跑了10个城市和12家以上的开发区,形成了这份报告《创新生态报告》,回答了这个我们都极其关心的问题。

2019年华为这家公司的处境,已经把这样的危险,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中国人的面前。原来可以用的,不让用了,原来卖给你的,现在不卖了。

别的不用说,光是Google Play不让用,就让华为手机可能丢掉整个海外市场,那是个多大的盘子啊。华为光是2018年营收就有7200亿人民币。华为还有19万员工、10万名工程师、1万名博士,这样的企业居然都可能面临这样的威胁。这对中国人的情感震撼太大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相当于当年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大雷音寺,突然里面传出话来:我们这出口管制,走开,不给。这不就尴尬了吗?

但是你发现没有,我们这个想象是有bug的。在《西游记》里面,表面上赞美的是取经者,但实际上把写经人高高地顶在了头上,真经是怎么写出来的不知道。好像这是神仙才会干的事。

但真实世界里的创新是这样吗?

举个例子,2019年最热的一个技术词汇,是5G。我们普通人对于5G的想象,往往就会把它想象成“一个技术”。

是这样么?不是啊朋友们,5G不是一“个”技术,它是一组庞大的技术网络和生态群落,这个技术网络长什么样呢?

如果我们要给5G写个小传的话,找来找去,公认的大神级人物也就只找到一位:土耳其数学家埃尔多尔·艾力坎。

然后呢?然后就没法写了。

因为它迅速地变成了全世界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通讯公司、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各自推进的过程。是一个“分开走,一起打”的大会战,如果其中有人非说自己是总司令,那也太自大了。

你说这个技术网络是谁的?这个问题就像你问:数学是哪个数学家的?唐诗是哪个诗人的?谁的都不是,大家一起掺和着干出来的。

根据《华尔街日报》公布的数字,我们至少能知道两个事实:

1. 中国公司拥有36%的5G标准必要专利。

2. 中国公司的这个数字,比4G时代翻了一倍。

你看,在技术世界,中国公司不仅有存在感,存在感还在增加。

所以,真实的《西游记》故事也许是这样的,大雷音寺没有现成的真经,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师徒四人加入了大雷音寺杯编程大赛,一起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共同编程。然后成果共享了而已。要注意,这一场还是大雷音寺杯,如果爆发一次技术革命,来一场弯道超车,下一场没准就是花果山杯了,我们也欢迎他们来。

这样的事情,不仅在5G,在很多领域都在发生。

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比亚迪和日本丰田将在中国成立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合作中,丰田看中的是比亚迪的研发能力,比亚迪看中的是丰田的品质和安全能力。

比如在药品研发领域。中国的药明康德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全世界前20名的制药企业,都在它这个平台上研发新药。

比如在无人机领域,在全球消费电子展上,已经能够看到,大多数参展的无人机厂商,甭管是哪个国家来的,展台上都印着DJI的logo,甚至连大疆的对手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它们的软件还是硬件都是由中国深圳的大疆公司提供的,外国公司更侧重应用的开发。

所以你看,很多高精尖领域的技术,已经不是中国单方面向上取经,而是变成中国与世界共同编程。

回到科技创新这件事上,站在美国的角度看,要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但是我们知道这很难。因为中国制造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中国制造手里有什么牌?

比如说,美国好多政客都在给苹果公司施加压力,要求它把生产工厂搬离中国。

到目前为止,苹果一直没有做这件事,为什么?

因为销量最好的时候,苹果需要外包工厂的峰值产量达到每天100万部,这大约需要75万名熟练工人。这个配套能力,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能整合起来。

中国制造手里的另一张牌是速度。

最近我看到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一个北方大城市的制造企业,紧急需要一个模具,结果是东莞一家公司接活了。

发生了什么呢?晚上8点才提出需求,9点东莞团队开始3D打印,12点打印完成,深夜1点交给跨越速运发货,早上7点抵达这座北方城市,早上8点就用上了。

中国制造手里的再一张牌是成本控制能力。

你上淘宝查一下就会发现,只用花0.79元,就能买到一把5米长的钢卷尺。这背后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成本控制能力。

今年我们做了得到阅读器之后才知道,这其实是因为分工能力。

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年和中国最领先的电子阅读器公司文石,合作定制了一款得到阅读器。

结果,项目干下来,你们猜,背后是多少家中国公司分工协作的结果?直接供应商就有110家。不说别的,就说这个外壳上的金属按钮,那我真是大开眼界:铝合金开料是一个厂,表面喷砂、氧化处理是一个厂,半成品切边是另一个厂,硅胶零件的开模和组装又是一个厂,最后安装到阅读器上,这活才算干完。

一年前,当我坐在北京的办公室,说要做个阅读器的时候,我知道这件事难度很大,要求很高。但是我从来没想到,它背后是几百家工厂合作的结果。

所以你看,就是因为有这些底牌。尽管美国的政客们,总是劝科技创新企业离开中国,但是企业很现实,他们倾向于跟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和市场在一起。如果他们搬离了中国,不仅仅会丢掉供应链,还会丢掉市场。

这是站在美国这一头算的账,回到中国这一头,咱们可不能这么想。

亨廷顿说过一句话:“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人们如何作出反应。”

事实上制造能力这个事,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发展很快,比如越南和印度,包括美国自己的先进制造,也进展极快。美国人真要下决心,把一些公司的制造环节搬离中国,假以时日,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就在这四个字里,“假以时日”。这意味着甭管美国有多大的决心,只要还有一个时间窗口,我辈中人就大有可为。

有一句话,我们也是贴在办公室墙上:竞争意识损害竞争力。

什么意思?所谓竞争,就是你按照竞争对手划定的思维模式,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式。那可不就一开始落了下风么?

所以,现在我们把刚才举的那些比方,什么上游下游、研发制造、头脑身体、中国美国统统忘掉。

真实世界是什么样?是一张包含了美国中国在内的,由全世界研发者、制造者、供应链共同组成的、遍及全球的创新网络。这里面没有输赢问题,只有贡献大小问题。谁贡献大,谁就更重要。谁在这个网络的位置更重要,谁就更有话语权。

给大家说个故事,这位科学家是戴维·白瑞迪,美国杜克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

他发明了一个超级相机,叫做螳螂(Mantis)。有19个镜头,十亿像素,隔着一个足球场,也能清楚地识别人脸。

你看,这个发明看起来应该很有前景。但是,白瑞迪教授马上就遇到了困难:在美国,民间的制造商根本没有相关的生产线,只有军方有可能。去德国跟日本呢?虽然技术很先进,但是只接大批量的订单。

可是,对于一个创新产品来说,它必须一步步迭代,随时调整设计,直到可以推向市场为止。而这个过程,只有中国供应链能够陪着他完成。中国供应链不仅能做到一千件就可以为你开生产线,而且还可以做到以“天”为单位进行方案调整。

你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要手拉手,开始一段漫长的创新协作。

所以,白瑞迪教授带着他的专利,来到中国,开了公司。而且请注意,这家公司的总部,就在中国,就在上海。

这是一个挺有标志性的事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业务可以全世界开展,但总部在哪里,还是一件很慎重的事。

这不是白瑞迪教授一个人的偏好。

今年,全世界瞩目的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已经投产了。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从1月破土动工到生产线具备投产条件,前后只用了10个月,工厂每年可以生产50万辆电动车。这个速度背后,就是那张万事俱备、灵活组合的中国制造业网络。

而且,不是说你只能在这张旧的网络里埋头苦干、求个生存就挺好。别忘了,还有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弯道超车的机会。你只要占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一旦新技术爆发的时机到来,你就有机会发展出一张全新的网络。

听起来很抽象,其实我们中国人每个人心里早就有一个最佳案例。

那就是深圳的崛起。深圳当年起步的位置,那可是一点都不光鲜,甚至很低、很苦、很累。你看这个历史过程:先是干苦活累活,三来一补。慢慢地积累起来了一些能力,抓住互联网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这些的技术变革的机遇,就此发力,逐渐崛起。

深圳原来只是一个三来一补的节点,但是现在可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心节点。深圳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89件,全球领先。

你看,深圳不仅没有停留在低端产业的层面,而且,随着技术变革的进程,这座城市也不断向前演化,如今,深圳不仅已经成为先行示范区,而且还直接促动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都很大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

再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那个担心,中国会因为被掐住创新的上游而窒息吗?

王煜全老师拿出的这份《创新生态报告》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我们和任何国家之间,都已经不是谁上游谁下游,谁输谁赢的关系。我辈中人,不应该在这个层面上纠缠,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正迎来一个历史级的机会,就是:有机会共建一张全新的全球创新网络。我辈中人只有一个姿势,干就是了。

正如一位诗人,默温说的:希望不是未来的东西,它是看见此刻的方式。

第七部分:中国制造的优势会消失吗?

自小会做应用题的中国人,是有两个担心的:一怕进水管关了,二怕排水管开了。这两件事要是发生了,再大的浴缸也会空了。

今年,很多人就是这么理解中国经济的。上有美国人卡脖子,下有制造业的转移,中国经济可不就危险了吗?中国的制造业到底会不会转移出去?

所以,我们就委托施展老师做了这么一份年度报告《中国制造报告》。他在越南考察了3个工业园,3个研究机构,2个国际组织,13家企业,30多个企业家,形成了这份报告。只为弄清一件事,中国制造业是不是在转移出去。

先看一眼我们的中国制造,规模惊人。别的不用说,一年培养的工程师,就相当于美国、印度、欧洲、日本的总和。我们的完备性也惊人。工信部部长苗圩说,现在中国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头一次有国家做到这点。

与此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当最大市场和最全工业门类,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发生的时候,他一定会催生最快的创新和制造业的变革。

今天在谈中国制造的能力,不应该只看到它历史上的优势,更应该看到在新条件下,正在长出来的那些能力。比如柔性制造、智慧制造。

但是,话又说回来,整天喊中国厉害,有什么意义呢?厉害了就能躺下来睡觉,等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吗?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就拿越南来说,虽然它现在的经济规模,只有中国苏州的90%。但是,2018年越南GDP的增速达到了7%,比我们快啊。

我们都知道过去40年,中国人是怎么过来的。越南那可是个有1亿人口的大国啊。放大一看,整个东盟人口有6亿。再加上印度呢?13亿。这是将近20亿的人口总盘子。如果他们都像过去40年的中国人那样勤劳肯干,会是什么结果?所以,对制造业流失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但是施展老师这次带回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他既没有说转移了,也没说,不会转移。而是说,中国制造正在溢出。

你看,这个词有意思。它是想说,中国制造不是在以一种线性的方式转移,你有了,我就没有。而是在以一种网络的方式,向外生长、扩展、延伸。你有了,是对我的增强。

中国制造业向越南的溢出,其实是把越南接入到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网络中。这话可不是施展教授说的,而是越南著名的经济学家阮德成,是《越南年度经济报告》的主编。

施展教授见到阮德成就问,说你们最近几年发展得这么好,有什么相关的产业政策啊?

对方给出的回答很反常,他说,我们其实不需要产业政策,因为我们有广州。

广州当然是个泛指,他的真实意思其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体系。越南对这个体系的依赖太深了。

什么原材料都要从这边买。即使越南有自己的产业政策,一旦咱们这边有什么变化,它依托的外部环境也就彻底变了,原来的产业政策也就作废了。这就是为什么说,越南不需要产业政策。

越南对广州的依赖有多深?就拿做家具来说。越南当地虽然有大量的家具厂商。但是要知道,做一个家具,需要上百道工序。越南工厂做的,只是比较靠后的拼装环节,前期的原料,几乎都要从中国进口。比如做沙发,90%的皮革来自江苏,90%的夹板来自山东,80%的海绵来自广东。

你可能有点不相信,沙发又不是什么高科技,至于连这点东西都依赖中国吗?当然有技术的原因。但是技术好说,可以学。

有一件事越南学不了,那就是规模。因为没有规模,就发展不出如此精致的分工网络。但是中国有现成的网络啊。越南与其自己做,还不如用中国的网络。这么一来,这套网络,反而因为越南的加入,而进一步扩张了。

你看,带着网络的视角来看,这种溢出无处不在。施展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人的故事:

他叫任泽忠,重庆丰都人,早年间离开老家,去东莞打工,入了家具这一行。

你看,这是中国人熟悉的老故事吧?1997年,家具这个产业网络扩展到了越南,任泽忠也被公司派到了越南。2000年,自己出来单干,还是做家具。这个网络又借助任泽忠,往前扩展了一点点。

然后这几年,他从老家又招呼了一大批亲戚朋友,把他们都带到了越南。这群人各自撑起了一摊生意,在任泽忠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家具产业网络。当然了,他现在还经常要回广东见见供应商们、和他们喝喝早茶,因为这个网络是中国整个家具制造网络的自然溢出。

20年的时间,中国制造这张网络,把任泽忠从重庆的丰都,网到了广东的东莞。随后,任泽忠和他的老乡们又把这张网络拱到了越南。

在20年前,任泽忠离开重庆老家的时候,他们村是镇里最穷的。如今已经是镇里的第一村。

施展教授告诉我,像任泽忠这样的,随着中国网络溢出到越南的人,能有几十万。他们在越南自称为:中国干部

我们过去理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都是“转移视角”,都在谈竞争、说输赢、就是资源有限,你多一点,我就少一点。但是施展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新视角,你也可以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看成是一个网络。

网络的特征是什么呢?接入网络的节点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大。你就想,只有一个人有微信号,那微信什么用都没有,两个人有微信,这个软件就有点用了,现在微信号超过11亿了,你说这个网络是不是价值连城?

你发现没有,王煜全老师和施展老师在年初发起的课题完全不一样,但是在最后的结论居然殊途同归。他们都带回了一个关键词:网络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中国的制造业在转移吗?

施展老师的答案是:什么你的我的?都是人类这张网络的。

美国在这张网络里,越南在这张网络里,中国也在这张网络里。在这张网里,谁活得好,不取决于谁抢得狠,而取决于谁贡献大。

过去,我们提起中国人在海外,想到的是什么呢?勤劳?肯吃苦?大规模的援助?投资?买资源?开工厂?

其实,在所有这些表象下面,我们回头一看,中国人正在展现一种,空前强大且独有的能力。那就是:结网能力

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我们在国内干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仅仅是更大的GDP么?更多的工厂么?不,我们变成了全世界网络中最强韧的那个部分。

先来看国内,2019年我们正在做什么:

2019年,我们把硬化公路,通到了所有的行政村,记住这个村的名字吧,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这是全国最后一个通路的行政村。在修路的过程中,甚至动用了米-26直升机。阿布洛哈是个彝族语,意思是“人迹罕至”。

2019年,我们的高铁通车里程达到3.5万公里,占全世界的2/3以上;

2019年,中国这片土地上的4G基站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未来的5G大概率也是这样;

2019年,中国的快递行业总共送出了600亿个包裹,超过了全世界其它所有地方的总和;

到2019年为止,全球10大港口,中国占了7个,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此地,中国上海港。

再过一会儿,就是2020年了,中国的扶贫攻坚战,就要打完最后一仗了。什么是扶贫?过去我们老以为,是把米面油钱送下乡,让他们有吃有喝,但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扶贫其实是把我们的每一个同胞,都连入一个繁荣的网络。

再放眼全世界这张更大的网络,来看看,就在这一年,我们在忙着干什么:

2019年,中国仍然在全世界到处修建铁路和港口。

这一年同时在建设的铁路包括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

同时在建设的港口项目包括在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

2019年,中欧班列共开行超过了8000列,累计超过2万列。什么叫“中欧班列”?从中国到欧洲,货物只需要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就全线放行。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协调工程。

我们玩命的在连接,而且我们把这张网结的很深:

2019年,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已经成了地中海第一大港。但就在10年前,这个港口的吞吐量只有88万标准箱。中国人接手10年,吞吐量翻了6倍。这可不是花钱就能实现的事情,中国的公司把国内最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派到了这里。一个数字告诉大家他们管理水平的提升,比港的提货时间从4~6小时,可以缩短到10分钟。

因为这个节点被打通了,一个叫中欧陆海快线的通道就此成型,把从东亚到欧洲腹地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一个星期。

2019年,我还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咱们国内的人了解的可能不多。但是这个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项目叫鲁班工坊。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肯尼亚、南非和马里建成了11个鲁班工坊。简单来说,就是去开职业学校,从职高一直开到本科,让更多的当地人有机会成为中国编织的这张网络中的合格工作者。你看,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硬件网络在溢出,人才网络、技能网络也在溢出。

你看,所有人都希望连成一张更大的网。

你是一个美国硅谷的科学家,这张网欢迎你。你是一个越南的创业者,这张网也欢迎你。

我们一直生存在一个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当中,一个不断扩张的网络中。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个永恒的东西,从几十万年,智人走出非洲的那一刻起,它就在不断生长,从未逆转。

但是,网络也是一个残酷的东西,没有任何一张网可以让你一直躺在上面,坐享其成,它一直在演化。

好在,网络也是一个公道的东西,只要你在贡献、连接、扩展,它就一定会给你相称的奖励。

这个网络的扩展,从第一次全球化开始,已经持续了几百年,沿途不断有人加入。每一代人都是一面往前走,一面往回看,一面完成个人的奋斗使命,一面扩展全人类的协作网络。

1492年,是哥伦布这样的欧洲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到了21世纪初,属于我辈中人的大航海时代,正在拉开大幕。

时间的朋友,让我们以这样的姿态,走进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样:怀抱希望、心生感激、深思熟虑。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件事。我确信,在2020年,每当想起这三件事,我都会挺开心的,希望你也一样。

第一件,再过23天,就是除夕之夜。我们要做一件事,就是和深圳卫视,还有爱奇艺合作,一起举办一场知识春晚。

从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半开始,一直直播到大年初一凌晨零点三十。

虽然它叫春晚,但是它没有一个明星,也没有歌舞、小品、相声,它就是一个个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人,我辈中人,来给你分享一个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话题很接地气。聊的都是除夕夜你们家围坐一圈可能聊的话题。

比如,怎么玩得好?怎么变好看?怎么教好娃?怎么有前途?怎么更健康?怎么找对象?怎么更舒心?怎么受欢迎?怎么会挣钱?

直到此刻,我把这台春晚宣布出来的时候,我还恍惚觉得,像做梦一样。看过去年跨年演讲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们去年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在春晚里植入个广告,做个最小级别的赞助商,还失败了。但是,一年之后,我们居然就有机会参与办一台春晚。

你看,前进的通道、连接的方式,不就是这样在一点点地打开吗?

第二件事,是我在书里看到的,听起来可能有点不严肃。

有一个词听说过吗?原始尖叫仪式。就是在哈佛大学,每逢冬季期末考试的前夜,学生们都会举行一项奇怪的活动:集体裸奔。

你想,那可是寒冬腊月,北风怒号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在楼下集合,脱光衣服,围着学校,一边裸奔,一边尖叫。你可能觉得有点离经叛道。但其实,这是哈佛大学一项已经持续了200年的传统。

这就要说到一个人了,美国作家,叫肖恩·埃科尔。他到哈佛大学念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赶上了这件事。看到一群人裸奔,他当时就惊了。这是什么情况?震惊之余,他马上又意识到,我得来来。试问,人这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在哈佛校园里裸奔,又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呢?大概就这一次。

想到此处,他心念一动,马上回到宿舍,脱光衣服,准备加入到裸奔的队伍里。

但是,等他走到楼门口才发现,自己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第一,裸奔不能脱鞋啊,这不是去洗澡啊。当时是冬天,水泥地太冷了,冻得双脚发麻,根本走不动。只好转身回宿舍拿鞋。

紧接着,发现了第二个问题。门钥匙在衣服里,衣服在门里,但是门锁了,进不去屋。只好转身,硬着头皮上。

然后又发现了第三个问题。等他追到楼门口,只发现一溜远去的屁股。裸奔的大部队,已经跑远了。追吧,那就是一个人在裸奔,实在迈不出去脚。不追吧,屋内是肯定回不去的。这个左右为难的时刻,让他突然在寒风中开始思考人生。

为什么有的事你一个人不敢干,也干不了,但是在人群中,在大部队中,干了也就干了,从容又自在。和很多人在一起,你还是你,但你又比原来的你多了点什么。

这个段子我想了很久,人生不是在每个关头都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选择。那怎么办?跟上这个时代,跟上这群人。

再说第三件事。去年我看到了一段新闻,心情很激动。在中国的西北角,甘肃敦煌,有一个沙漠中的湖泊,叫哈拉齐,跟西湖差不多大。这个湖在此之前已经干枯了差不多300年。但是现在复活了。

前两年,哈拉齐还只是偶尔有水。但到2019年,它已经有半年能碧波荡漾了。

这现象还不仅是哈拉齐,我们放眼整个敦煌周边,原本荒凉的戈壁都开始变绿了。

也不仅仅是敦煌,整个中国西北部都在变暖、变绿、变湿润。

新华社的记者专门去陕甘宁青几个省份的气象部门去采访,然后了解到,从1961年开始,西北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的趋势就开始了。这个进程已经持续了近60年。但是直到2019年,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

这种变化背后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我们短期内没法下结论。

但是,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慢变量的震撼。

我辈中人,不要忽视这些缓慢而巨大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缓慢、持续而坚定,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我们对这个时代充满信心。

因为我辈中人正在参与、贡献、构建着这个时代。就像万维钢老师说的:以贡献感为指引,你是幸福的,也是自由的。

也像约翰·列侬说的:一个人的梦想只是梦想,一群人的梦想就能成真。

这就是《时间的朋友》倒数第16场。365天后,我们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唱歌买什么设备好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