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张国荣是没出息的人吗?

梁家辉《冰河追凶》零下四十度变“冰人”,只见角色不见自己

梁家辉口中的“那一代人”,张国荣、梅艳芳魂归他乡,退居大银幕外一心当作家和太太,偶尔出来参加一下综艺节目,导演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冰河追凶》做宣传。电影《冰河追凶》讲述了在零下四十度极寒之地,以周鹏、汪豪(

梁家辉说:“港片的没落是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梁家辉口中的“那一代人”,张国荣、梅艳芳魂归他乡,林青霞退居大银幕外一心当作家和太太,偶尔出来参加一下综艺节目,王祖贤远离华人演艺圈避客加拿大,梁朝伟只在王家卫、李安这样大师级别导演的电影作品里露露脸,刘德华、周润发在银幕上做着不老的男神。只有梁家辉像一个孤独的卫道者一样,始终以演员自居,在知天命之年辛苦的穿梭于各种角色的同时,还在为怎样培养下一代电影人而殚精竭虑。
采访梁家辉是在电影《冰河追凶》上映之前,我们的采访约定在了一个春日的午后,为了不致于失礼,记者早于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抵达了采访的地点。推开采访间的门,只见梁家辉坐在一位年轻记者对面的沙发上,身子略微前倾,注视着采访者,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认真、专注的回答着问题,连我们走进房间他也没有察觉到。现实中的梁家辉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语速不快,看上去比银幕上他所扮演的大多数角色要更和蔼一些。虽然已经年过五旬,但是他对身材却管理的很好,除了皮肤略黑一点,精神状态跟年轻人并无两样。即使连着好几天参加影片的宣传活动并且接受媒体的采访,梁家辉却看上去精神很好,仿佛并无倦意。
接受完那位年轻记者的采访,他匆匆离开房间,过了一小会儿,只见他新换了一身衣服推门进来。一见面,未等记者开口,梁家辉先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梁家辉。”记者“梁老师”一出口,他赶忙摆手,满面笑容的回复道:“叫梁叔就好。”
《冰河追凶》零下四十度湿身,拍完已成冰人


此次梁家辉来京,原因无二:为徐伟导演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冰河追凶》做宣传。
电影《冰河追凶》讲述了在零下四十度极寒之地,以周鹏(梁家辉饰)、汪豪(佟大为饰)为首的“追凶者”深入冰河,追查真凶寻找真相的故事。
梁家辉在电影中所饰演的角色正是周鹏,一个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在东北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警察。为了让这部影片显得更商业,票房更好一些,徐伟请来了梁家辉出演,并且特意给追凶的老警察周鹏加上了为了婚姻家庭从广东迁移到东北的身份背景,好让梁家辉略显南方的口音在影片中显得不那么突兀。

2015年2月,电影《冰河追凶》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开机,伊春,这个东经128度,北纬47度的城市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零下四十度。
开拍第一天,冷到所有人都没法进入状态,“无论穿多厚都不管用,如果脸露在外面你就知道什么叫皮肤被撕裂,眉毛睫毛胡须都结霜,说话不由自主地上牙磕打下牙。再形象一点就像是数根针戳你一样,或者裸身走进冰库,你要知道,通常情况下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也不到零下二十度。拍着拍着鼻涕根本不受你控制,不由自主地就流出来了,更夸张的是还没等全部流下来就在鼻孔下面结成了冰凌……”从小在辽宁抚顺长大的佟大为回想起当时片场的情况至今难以忘怀。
梁家辉虽然在拍摄《智取威虎山》的时候来过东北,也被这零下四十度的温度给来了个下马威,但是很快第二天他就调整状态进入了角色:“第一天很冷,但是第二天进入角色,完全成为周鹏之后就不觉得冷了。”

在拍摄的过程中,最令剧组所有人难忘的是一个细节,有一场戏是梁家辉躺在结冰的湖面上,角色的设定是暴风雪来临之后,周鹏从冰湖中爬上来,摄影师远远拉开镜头。为了拍得更加逼真一些,在零下四十度的气温下,梁家辉从冰湖里就地取了一桶冰水从身上浇下,躺在雪地里,进行拍摄。拍完还没来得及换下湿衣服,导演说:“雪来了”,梁家辉穿着湿衣服又在地上躺了一遍。“连续拍了三四条,拍完那个镜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自己站起来,他们扶我起来的时候,我听到了冰裂的声音,因为衣服上的水已经结冰了。我就像个‘冰人’一样。”
当记者问他为何如此“自虐”时,梁家辉说:“我很专注于我的角色,既然这个角色这个戏让你掉进冰河里再出来,那你就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去体验一下,你没体验过不知道从零下几十度的冰河里出来是什么感觉,那你后面的戏可能就不对。”当被问及辛苦吗,梁家辉笑着说:“不辛苦呀,能完成这个镜头心里很有满足感,天公作美,满足了导演所需要的一个镜头,我们做到了,就觉得很幸福。”
梁家辉对待演戏的这种态度也感染了一同拍戏的佟大为,佟大为有一场在冰面上趴着的戏,遇上了暴风雪,为了延续冻僵的状态,佟大为就一直在冰上爬了很久。


虽然拍摄环境极为恶劣,但是梁家辉却非常善于苦中作乐,在《冰河追凶》的发布会现场,他调侃道:“以前我脸上的毛孔特别大,因为实在是太冷了,毛孔都被冻小了。这个要特别感谢导演。”
除了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下拍戏,作为一部以“追凶”为主题的警匪片,飙车戏是必不可少的。听闻在拍摄的过程中,梁家辉有次开着车差点坠下悬崖。当记者问及于此的时候,梁家辉满轻描淡写的表示:“我拍了那么多年的戏,还能活过来,我肯定有蛮多经验,我很懂得保护自己,你们不用替我担心。”
不想让大陆的电影再步香港电影的后尘

在采访梁家辉的前一天,我们采访了《冰河追凶》的导演徐伟。徐伟在影视圈里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摄影师,而不是导演。因为《冰河追凶》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谈及这部作品,徐伟非常感激梁家辉。十年前在梁家辉出演的一部电影里,徐伟担任摄影师,2014年,徐伟的剧本《冰河追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会中脱颖而出,徐伟原本只打算拍个小成本电影,却发现没有大牌明星很难找到投资。后来他托人联系到了梁家辉,没想到梁家辉还记得他,看完剧本后很快就同意了来出演,并且梁家辉还找来了佟大为。有了梁家辉的加盟,徐伟不仅很快拉到投资,片子阵容的量级也迅速提升。
和新人导演合作是件很心累的事情,影视圈向来有欺负新人的惯例,因为是第一次当导演,表演、镜头、灯光这些事情徐伟都要兼顾,甚至连预算也要操心。“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每一个人的意见他都要听,我觉得剧组里最辛苦的就是我们的导演。”说完梁家辉长叹一口气,但是又很坚定的说:“但是我们要支持新导演。”“我们要去支持新人,不想让大陆的电影再去步香港电影的后尘。”
谈及未来有没有想要合作的导演,梁家辉毫不犹疑的回答道:“新导演。很多有经验的导演不一定敢动我们这群演员,他们老觉得你演《情人》比较好,或者觉得你演《东成西就》里的段王爷比较好,比较有保证。但是新人导演就不一样,你比如说徐伟,他会找我一个香港人去演东北警察,我就很开心。”


梁家辉没提到的是,他曾经接了一部名为《我的教师生涯》的主旋律电影,那个团队里除了导演以外都是刚毕业的学生。
梁家辉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扶持新人,原因在于香港电影的没落是他内心的遗憾,他曾经一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避讳的将港片没落的责任扛到了自己的肩上,他说:“港片的没落是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梁家辉口中的“那一代人”,张国荣、梅艳芳魂归他乡,林青霞退居大银幕外一心当作家和太太,偶尔出来参加一下综艺节目,王祖贤远离华人演艺圈避客加拿大,梁朝伟只在王家卫、李安这样大师级别导演的电影作品里露露脸,刘德华、周润发做着银幕上的不老男神。只有梁家辉像一个孤独的卫道者一样,始终以演员自居,在知天命之年辛苦的穿梭于各种角色的同时,还在为怎样培养下一代电影人而殚精竭虑。
他不想眼看着大陆的电影再重蹈港片的覆辙,在采访的最后,他语重心长的说道:“香港电影也有黄金十年,香港艺人那么少的一个地方那个时候创造出五千万的票房已经很不得了,但大家满足于那时候的票房,没有训练人才,没有第二梯队,没有培育出下一代的电影人,所在今天香港电影才会走下坡路。我经历过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我也经历了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这一阶段。如今我只想讲一句,现在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很火爆,但是我们不要因为这种火红而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票房上,我们难得用了那么多年时间把观众从录影带,从电脑或者是家庭影院电视机前拉回到电影院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再乱来,犯当年香港电影犯过的错,再把观众从电影院里给赶回去。”
选择做演员被恩师骂“没出息”
1982年,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在TVB艺员训练班待过半年的梁家辉跟随恩师李翰祥北上演戏,在那之前,他仅有的演戏经验是跟刘德华在《千王争霸战》里演周润发身边只出场一分钟就被击毙的保镖。

跟随李翰祥到了北京之后,《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相继在故宫开拍,拍戏的日子,梁家辉四点起床,将剧本抄的工工整整然后复印好发给每位演员,接着拿着导演开好的道具单交给道具房,再挨个叫演员起床,除了拍摄自己的戏份,没戏拍的时候他就跑到导演房子里看剪片子,顺便当人肉的胶片架子。
在这两部电影中,虽然是初次担当男主角,但是在李翰祥的指导下,梁家辉将体弱多病却又忧郁寡断的咸丰皇帝饰演的入木三分。回到香港梁家辉就凭借电影《垂帘听政》拿下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影帝之后,李翰祥想把梁家辉捧成明星,梁家辉却选择了做演员。气得李翰祥跳脚骂道:“没出息!”。
虽然成为了影帝,但是梁家辉的境况却并未因此有太大改变,相反却变得更加窘迫。上世纪80年代,台湾是香港电影的一大市场,梁家辉因为北上演戏被认为“亲共”遭到香港演艺圈的封杀,最窘迫的时候甚至去摆地摊卖自制的手链。

1992年梁家辉出演了根据法国著名作家杜拉斯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打破了法国电影的票房纪录,在国际影坛引起了轰动。当时恰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作为炙手可热的电影演员,从1992年到1995年,大概有三年的时间,梁家辉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最忙碌的一年拍了十三部电影,一天要跑三个片场,在三个角色中穿梭。他也因此有了“梁十三”的绰号。也正是在那三年的时间里,梁家辉练就了快速反应的表演神功,一看场景布置,一穿上戏服,走到摄影机前就已然入戏。 
有戏拍对于演员而言是好事,但是九十年代也正是香港影坛黑社会势力最为猖獗的时候,“去参加金马奖,从领奖台上下来,奖杯从左手还没换到右手,就被黑社会的人拿走,然后被押着去演戏。”这是那一辈香港演员心里的痛,至今梁家辉都不愿意过多提及。但是即便如此艰难,他也从没想着离开电影。


从影三十三年,梁家辉出演了137部电影,塑造的经典银幕角色不计其数:《垂帘听政》里年轻孱弱的嘉庆皇帝,《情人》里忧郁而柔情的留洋归来的旧式家庭的少爷,《东成西就》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疯疯癫癫跟张国荣唱《双飞燕》的段王爷,《龙门客栈》里英俊潇洒一身正气的周淮安,《黑金》里不怒自威、霸气侧露的黑社会老大周朝先,《寒战》里运筹帷幄、老谋深算的阿sir……
虽然每一个角色都是他演的,但是你透过角色却看不到真正的梁家辉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不像周润发,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许文强和赌王的派头,连叼根牙签都能叼出大哥的感觉。他也不像梁朝伟,永远一副痴情浪子的模样,任谁都难以躲过他眼里的温情脉脉。他更不像刘德华,穿烂衣服蹲街头演农民工还是难掩天王的光芒。梁家辉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浑然天成,看不到任何演的成分,也找不到个人的影子。他在电影中传递自己,也在电影中掩饰自己。
当被问及塑造角色的秘诀时,梁家辉说:“专注。当你接到一个角色、一个故事的时候,看透那个故事,看透你的角色,把这么多年以来你观察到的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细节都放在故事的人物里。”
“已经拿了那么多奖了,演的角色从帅哥到黑社会老大到警察,几乎也都演得差不多了,为什么还不退休呢?”“因为我还没拿过金鸡奖和百花奖呀。”说完他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他又正色道:“我穷其一生也无法演完所有的角色,我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去体验更多的人生,想投入到更多的角色中去。”


无戏可拍的时候,梁家辉过得也并不空虚,他曾经在香港的《文汇报》上写专栏,隔天一篇,写了21年,文章内容有消夜、读书的趣事,也有批评社会于细节处的失序失范。文笔细腻,像民国文人的笔调。2004年臧克家离世,梁家辉写了五篇文章向臧克家道别,语气崇敬而戚戚。
剥离开银幕上的他所出演的那些角色,现实中的梁家辉有着一种旧式文人的体面,他尊重每一位采访者,每见一家媒体换一身衣服,跟每一个采访者真诚的握手问好,在你递过去的照片和本子上寻找好位置认真的签上自己的姓名和年份。他是那么的和蔼、善解人意。一遍遍的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电影拍摄的过程,面对一家家媒体抛过来的相似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把相同的话说一遍又一遍。就像一个刚进入影视圈的新人一样,任谁都能看见那颗美好而纯真的初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香港管弦乐团和很多流行歌手合作过开演唱会,说是音乐会也不为过,非常的优美和高雅。

首先,本人最爱的一场是2006年在红馆开的《港乐VS黄*耀*明〈电幻狂想曲〉》,很可惜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跟大家分享了。老黄的声音华丽迷幻又妖娆,搭配管弦乐简直是天籁,堪称港乐X歌手演唱会的巅峰之作。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音乐,楼主只有实体专~

其次,楼主第二爱的一场是2006年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开的《港乐×黄凯芹 一夜情弦》,很可惜也没找到线上现场版。。分享一个网易云的音源。黄凯芹的声音醇厚且纯正,搭配管弦乐非常恰到好处。分享黄凯芹的专辑《港乐×黄凯芹:一夜情弦》 (@网易云音乐)

再次,来重点说一说楼主的第三爱,李克勤。个人认为,Hacken是香港最适合和港乐合作的歌手,因为他的唱功确实无可挑剔,实际上他本人也是真的非常热爱这个形式。

(1)2001年Hacken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在红馆开了《港乐·克勤LIVE》,没找到音源,先不推荐了。

(2)Hacken在2005年发行了一张《李克勤演奏厅》,是华人首张在演奏厅现场录制的专辑,个人认为真要吹音乐会水准的话,Hacken的这张专辑在华语流行音乐里从演奏水准到演唱水平都堪称完美无瑕。应要求加上录制地址是在香港国际音乐学校以勒音乐厅。分享李克勤的专辑《演奏厅》 (@网易云音乐)

(3)2011年,Hacken与香港小交响乐团在红馆又开了一次《李克勤&香港小交响乐团 演奏厅2011》。分享李克勤的专辑《李克勤&香港小交响乐团 演奏厅2011》 (@网易云音乐)

四、2011年,张敬轩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在国际展贸中心汇星举行了《港乐x张敬轩交响音乐会》,个人认为是轩仔所有演出里最精彩的一par,难得找到了高清视频,废话不多说,各位自己欣赏。

看完长篇大论的精品贴,有几个观点我摘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从大我的范畴说只能说他具有极强大的破坏性和颠覆性,我想过50年回顾,张国荣不仅在艺术范畴,也是在社会学范畴一个重大课题。我觉得他生命中最后6年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叫离经叛道,什么叫惊世骇俗,什么叫个性解放,看看张先生就知道了,也许在普通人同性恋叫隐私,但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重要地位的公众人物张先生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单枪匹马挑战传统亚洲的社会伦理和美学概念,这种破坏性当然是‘坏’的,而且是‘大坏特坏’,我可以告诉你,即使在美国一个大众偶像不仅是GAY,而且还超越性别的美丽,那也是要有极大争议的,更不要说在中国了。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旧有的,就是破坏,就是颠覆,就是争议,无论张先生在为人上是多么的传统,但在艺术创造上已经突破到了社会领域,尤其是张先生选择的时机更是不合时宜,他的反叛无可避免的导致悲剧,猫王披头士梵高拜伦无不如此,这不是什么好人没好报能简单解释的。


看了他的演唱会居然说不错啊有创意英语好漂亮,还跟我慨叹人到中年能如此优雅如此有气质真是令人羡慕,我不禁失语,他到底改变了多少人的想法?他到底触犯了多少人的底线?脆弱中的刚烈,传统中的反叛,不知让多少人爱到心醉神迷,也不知让多少人恨到咬牙切齿?先生在97后工作重心向音乐倾斜是必要的,不过他的演唱会风格虽与国际接轨,但对东方传统而言还是太容易惹争议。我说他不合时宜是指他太过前卫,多走半步是好的,但多走一步就是坏的,要生存必须考虑平衡。他的创意很好,阴柔与阳刚共在,天使与魔鬼齐飞,流行与高雅相容,摇滚与传统并行。但是与现实脱节,更没有考虑到目前媒体的趣味和社会的需要。简单一句话,在艺术上他太自我,但是艺术需要自我,所以必须有牺牲,他真是用生命奉献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残酷的说,艺术需要祭品。


我以前并没有觉得张国荣多漂亮,看过他的访谈也只是常人的优雅。我个人感觉张先生四十以后气质上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高贵典雅,我猜想随着他走向国际,眼界开阔,和重量级人物亲身接触,再加上本身的教育背景,大量吸收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精华后才能有这样由内而外的改变,他后期访谈所提及的一些人物都是西方艺术大师级的,而且他走路的姿势感觉明显是受过芭蕾影响的,这是我一位从事舞蹈的朋友说的,就是举手投足是有味道的,非常舒展大方但有矜贵脱俗,站在那里不用演真是艺术家的感觉。要知道坐走站人人都会,但想好看有味道是很难的,但是这种感觉很不食人间烟火,和大众是有距离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稍微差点档次都不敢往前靠。但问题是张先生所在的毕竟是流行娱乐界,不是高雅艺术界,人是要清楚定位的,他的僵局真是在所难免。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张先生去世时近乎人人都问他还要什么?如此美丽高雅,以至於不需要如此精湛的演技;如此精湛的演技以至於不需要如此美丽;如此有才华以至於不需要如此勤奋刻苦,如此勤奋刻苦以至於不需要如此有才华;唱歌唱的这么好为什么还要会演戏,演戏这么好为什么还要会唱歌?中文说的好为什么还要会英文,英文说的好为什么还要讲中文?有名有利有钱有貌有才华有社会地位有爱情有朋友,不知多少人恨他,这是心理学的问题,无法回避,而且他的颠覆性我也谈过,他不是乖乖仔也不可能是,公众人物是有导向性的,很多人看不惯他是可以理解的,理念不同肯定要冲撞嘛。后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他坏话,人们承受不了啊,这是事实,比如我的同事谈起他就又鄙夷又兴奋,让我觉得都带有意淫的成分,如果远距离的人都如此,那么近距离的人呢?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但绝不能有敌人,而且我想张先生如果要导戏一定要导最好的,他也有这个才华和经验,难道你认为所有人都会像FANS一样乐见其成鼓掌欢呼吗?抱残守缺才是生存之道,其实我说这话是多余了,我如果真的成熟就应该打哈哈,所以感谢网络给大家一个发言的空间。当然我这些都是一家之言,姑且听之吧。


张先生从性格到家庭职业环境都属於易感人群,但他在娱乐圈能够屹立26年,无疑是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中既有活泼乐观的一面,也有dark side;追求名利,但更重精神, 两者有兼容,也有冲撞。我想50年后张先生仍然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因为对他无法用一句话概括评价,说不尽的张国荣吧。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张国荣,就是同一人不同时期对张先生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如果有人与你的看法不同,


任何文字都敌不过张先生本人的力量,他的声音,他的每一个表情。很久不喜欢听音乐了,不喜欢看电视,偶而闲来还会翻几页书。前两天无意中听到《风再起时》等几首歌,又被女友逼迫看了《热情》,只看了一小部分,没再看下去,不是不好,
只是很想大哭一场,很可笑很莫名其妙很没出息,还是忍住了,想起了很多乱七八糟的
事,以后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再也无法保持所谓的客观和冷静了。我只能说张先生的作品真的是有HEART,有DREAM,有IDEA在里面的,即便在商业的包装下。很感谢张先生,很荣幸与张先生同一时代同一片天空下。从没有想过香港这个‘金钱’城市,从没有想过这个消费时代还会产生这样的人,我也为我曾经的浅薄无知向张先生道歉。同时我要说香港这个城市是有料的,有理想的,有坚持的,才能孕育出张先生这样的人,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珍惜。我这样说与张先生的结局和私生活无关,我只是被他的艺术他的坚持感动,尽管我并不能算是个懂艺术的人。从本质上说张先生还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做不到他的勇敢顽强坚持,也没有他那样的才华,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投入更多的HEART。谢谢张先生,你告诉我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


将20多年来媒介对他的评价总结了一下:
批评(这些批评未必对,但却是外人的看法)
2)有钱人家的少爷,花花公子样,放荡轻薄相。
3)傲COOL,自恋自我,不合群。
4)太爱说笑,乱说话。
5)脾气硬,刚烈犀利不冷静,情绪化孩子气,不够圆滑世故。(他也许努力想圆滑世故过,但不成功。)

1)工作认真从不迟到,百分二百投入,二十年如一日,很有计划性。(甚至太认真太努力太紧张)
2)真诚善良,至情至性,敢爱敢恨。
3)善解人意,对人尊重体贴,尤其是对普通人。
4)念旧感恩,有责任心爱心,尤其是对家事和仆人六姐上。
6)非常聪明敏感,才华横溢。


这是原帖,我是摘除部分,想和大家讨论,哥哥的艺术,和人,都是挑战我传统观点,但是我被他意义说服,是在不吐不快


他得罪的不是那一个人,而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几千年的传统要求的是中庸 稳定 服从大局 集体主义 大一统
而他 完全是个人主义 要的是自由 不单单是创作的自由 还有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

他还要光明磊落 大辣辣的把自己的思想暴露在阳光之下,并且以所有人都无从挑剔的方式
他还要社会承认这种个性与自由或曰个人主义
并因此 影响了一大批追随者

他也许并不是有意的,但是 却卷入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与他接触的人 无不对他的人品交口称赞,其中不乏高层人物
但是 艺术界,主流媒体,所谓的官方 始终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 总是打擦边球
主要的 还不仅仅是个人恩怨那么简单

让我们回头想想 他复出后,有多少号称他的忠实歌迷的人曾对他的艺术表示怀疑
而仅仅是因为人们固有的道德底线 世界观等等受冲击时的自然反应


首先他认为自己的事业是艺术创作,搞艺术 作创新本来就是孤独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换来自由
其次他的个性深到骨子里的是真正的个人主义,崇尚自由。而拉帮结派借用外力的同时很可能就要付出牺牲自己理念信仰的代价


张生前是高傲的,他可以表现的毫不在乎,即使心里的他是如是的在乎,对他来说别人的同情对他是种耻辱,当然他确实并不需要别人同情可怜,因为在别人眼里他已经拥有一切。可他不是个满足的人,不断的创新,剑走偏锋,在这之后便是媒体的污言秽语,当然这在他演艺圈之路上从没间断过,但从未如此之多,如此让他受到伤害,所以任何人公开为他说句话都非常重要。
在张生前歌迷或影迷的沉默或多或少对他来说是种伤害,即使有很多是个性使然,当然跟张生为人低调、好强脱不了干系。大家总认为他是坚强的,当然他是坚强的,但处在如是的风暴中心,任谁都受不了的,他可以从不伤害别人,但对别人对他的伤害却未必可以抵挡。
另,对于历史来说,它会澄清很多东西,但同时又会埋没很多事情,历史毕竟与政治是有瓜葛的,所以我并不同意历史是公正的这个说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国荣最爱的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