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 地铁女孩打手机讲英文?

  [电影推荐]是性 侵还是调 情?这部电影讲清了

对不少小伙伴来说,都有这样一部童年阴影——《女人不再沉默》。

这是一部中国比较少见的反映性 骚 扰题材的电视剧,讲的是女性面对性 骚 扰、性 侵 犯从忍气吞声到打破沉默,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故事。

剧中由侯天来饰演的主编汪显声,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阴暗扭曲。

他对女下属长期引 诱 骚 扰、蹂 躏 凌 辱,并利用职权对不配合者打击报复,变 态到令人发指。

而最近,我挖到了一部同类题材的冷门新片,但剧情却和这部剧截然相反,讲的是女人保持沉默的故事——《一切都好》。

片中女主名叫珍妮,有个感情不错的男友皮特。

影片开场,皮特刚刚破产,两人为了省钱搬到新的住处。

一天,女主在聚会上,遇到了朋友罗伯特和他的妹夫马丁。

罗伯特在得知女主的情况后,当场给她发了个offer。

这自然是件好事,但还没等女主决定接受,意外就发生了。

当天,女主和马丁相谈甚欢,一起喝大了。

聚会结束后,女主把马丁带回了自己的住处,让他睡沙发。

但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让马丁产生了别的想法。

当晚,他强行与女主发生了关系,还使她脸上受了点伤。

事后,为了不影响生活,女主对这件事选择了沉默。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当妈妈发现她脸上的伤时,她也只是说自己被绊倒了,叫妈妈别再追问。

表面上看,女主的生活似乎没受什么影响——

她和男友皮特商量了去罗伯特公司的事情,接受了这份工作;

入职之后,面对罗伯特,她没有半点尴尬,工作也得心应手;

同在公司的马丁出于愧疚,找她聊天道歉,她也报以微笑,表现得十分淡定。

但实际上,这件事始终深深困扰着她,让她的内心痛苦不堪。

面对皮特,她经常强忍泪水,还会不经意间表现出莫名的愤怒;

面对一次次找上门来道歉的马丁,她佯装淡定,内心却倍感压抑和恶心。

整件事情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梦魇。

但她却无法对他人开口,总是一个人黯然神伤,茫然无措。

不久之后,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在一次医院检查中,女主发现自己怀了孕,孩子很有可能就是马丁的。

她私自跑去堕了胎,却不肯给男友任何解释。

就这样,皮特与她陷入冷战,离开了家。

不巧的是,当晚女主在工作中又遇到了马丁。

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所有的苦楚和悲愤通通发泄出来,对马丁进行了一番痛斥。

但同时,她自己也哭成了泪人,却不知道还能从哪里获得安慰。

好在,最后妈妈总算接了女主的电话,回到家后还给她做了一碗热乎乎的鸡汤。

可见,妈妈虽然不说,但打从一开始就明白女儿受到了委屈。

她选择尊重女儿,并在一旁默默地守护着她。

在影片结尾,马丁“人贱自有天收”地出了交通意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而女主的生活将会走向怎样的局面,我们无从知道。

导演用一个特殊的情节结束了整部电影——

女主因为售票机坏了,没买票就坐上了地铁,任凭工作人员怎么劝说,她都不肯离开。

这到底是暗示着女主决心打破沉默,还是意味着她将在痛苦中埋头行进呢?

解读权在每一个观众的手中。
整体看下来,我们会发现片名中的“一切都好”,其实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正话反说。

遭遇性侵,对一个人所造成的伤害是长期而深远的。

沉默不会迎来美好,只会换来更加沉重的代价。
不过和很多同类题材的电影相比,本片在立意上显得比较独特。

它没有着重表现性侵发生时,男性单方面的暴力行为和扭曲心理,而是花了大量笔墨来描绘女主的身心状态,非常值得玩味。

首先,在同马丁结识后,是女主主动邀请了马丁到自己的住处过夜;

接着,在马丁最初与女主发生身体接触时,女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拒;

后来,马丁向女主索要睡前的亲吻,女主虽然流露出些许不情愿,但还是亲吻了马丁,并且将双手勾在他的肩膀上;

直到马丁上下其手,非要与女主亲热时,女主才明确表示“我不太想”,并将马丁推开。

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女主从未做出激烈的反抗。

如果没有马丁后面违背意愿的性侵行为,两人的互动其实是十分带有调情色彩的。

这就使影片的文本充满了复杂性,对现实的映射也更为细致入微。
在生活中,调情是一种增进情感的浪漫手段,它所带来的暗示也不言自明。

但有些时候,调情和性骚扰很难判断,区别仅仅在于你和你的调情是否让对方喜欢。

这也是为什么席卷全球的Me Too运动,到了浪漫而开放的法国会出现抵制的声音。

当时,法国Capital网站曾发起一项关于“女权运动是否过火”的调查,结果有69%的人选择了“是”。

甚至还有上百名女性作家、演员、学者和商业精英联合署名公开信,抨击Me Too是一种新形式的“清教主义”,要捍卫“男人调情的自由”。

其实,无论男女,调情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和对方的感受才行。

否则,失去了分寸的调情就可能带来彼此之间的误读,进而让双方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
在本片中,马丁起初也没有要性侵的意思,他所做的更多是一种试探,想知道女主到底能不能接受。

而女主这边,她起初对马丁调情的回应,实际上也只是个“安慰奖”。可正是这个“安慰奖”,让马丁误会了她,然后得寸进尺,在对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实施了性侵。

当一方明确提出“不”的时候,另一方若还继续,就会构成侵犯行为,必须严厉惩戒。

这种问题,在女性欲望表达长期被压抑的中国,也十分常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性从小被教育要稳重矜持,如果谁真实表达了自己的情欲,往往就会被视为放荡,甚至遭到唾弃。

这使得很多女性在约会中,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出内心感受。而男性则根据所谓的经验,对女性的心思进行猜测和判断。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传播着“女性喜欢半推半就”的说辞,这甚至成为了罪犯的诡辩,让不少女性在被性侵之后百口莫辩。

再加上落后观念的影响,女性如果选择打破沉默,可能会面临家庭瓦解的危险。

所以像本片女主一样,选择把痛苦隐藏起来、假装“一切都好”的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男性形象也十分值得玩味。

片中共出现了三个男性主角,皮特、马丁和罗伯特。他们都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坏人,但却又都有着糟糕透顶的一面。

皮特作为女主的男友,平时温柔体贴,但发起火来就像个施虐狂。

有次,他和女主吵架,逼得女主在外面把衣服脱光了才肯给她开门。

侵犯女主的马丁,在冲动之下将理智抛之脑后,做了下半身动物。

事后他口口声声追着女主道歉,其实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
而女主的老板罗伯特,位高权重,找了个年轻的女孩。

乍看上去让人羡慕,但实际上他无法驾驭这段情感,最后还是被女孩放弃。

通过对这三个人物的刻画,导演系统性地构建了一个无形的男性压迫环境,包括性格体能的强势、社会资源的占有等等,并对这些压迫进行了抽筋拔骨的戳穿,揭露了男性内在虚弱的本质。

尽管有些刻板印象,但导演并非意在贬低男性,她只是将男女双方的问题都一同抛给了观众。

因此,这也是我要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小伙伴们的原因——不论何种性别,只有当人们学会理性和思辨,让舆论环境变得更有利于受害者,帮助更多人选择站出来打破沉默,一切才有可能真的都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伦敦地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