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殡电视剧哪里能看?

登录优酷,尊享品质观影体验

VIP登录,跳过广告看大片

  • 王小东 短剧 篱笆院的故事第二部 孝心感天动地

  荣国府也好、宁荣街也好,在建筑上,有优点,有成功之处;自然也有缺点,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缺点。

  先举一个镜头作例子:凤姐过生日,喝多了酒,心扑扑乱跳,请尤氏在席上照顾,自己带平儿想回房歇一会儿。可是一出角门,还没有转更道,就看房中小丫头张望,经在门前审问小丫头,得知贾琏同鲍二家在房中搞鬼。凤姐气得斜坐在角门台阶上,手扶着角门马头墙发抖……拍摄时,为了表现凤姐内心的激动,对手部抓墙,给了一个大特写:雪白的手,鲜红的指甲,扶在墙上,似乎要抓进砖磨中去……十分遗憾,衬在手下的,不是磨砖对缝的府邱建筑的细墙;却是十分粗糙的青砖,和宽而曲的粗石灰缝──美的形像被破坏了。

  更道是北京旧式府邵大宅门建筑的一种长通道。北京旧式合乎格局的宅邻,都是许多大的四合院组成。院子一进、一进、可以连接三个、四个,或者更多的院子,成为垂直一串,有一根轴线。但这只是纵向连接,应该还要横向关系的建筑。一般都是正院、东院、西院。

  如正院四进、五进,那其它各院也是四进、五进,但建筑规模及使用,各不相同。大约正院前院是客厅、大厅等,正院后院是府邸主要人物的内宅。西部院落,一般前进可能是邻宅主人的书房等,后几进或是老母颐养之所,或是其他长辈所居,也可能是姬妾所居。东院后面可能是另房、或子、侄所居。而前面则是账房、马号,临街房屋佣人所住,另有门出入。一般三个门通向外面,正门、侧门(有的还有角门)、后门。正院不论几进,其东西房屋后面,与东、西院之间,各留一条 走道,谓之更道。不管几进院子,这条更道直通到底,笔直深长,两面都是正院东西屋,和东西院东西屋的后墙,十分高耸,因而这条更道象峡谷一样,把连接各个院落的角门关死,那就变成无路出入的死胡同了。

  这种更道的规模,如在皇宫中,那就更宽、更长、更深,两边还要加上高高的宫墙,一眼望不到头,就是人们说到宫廷建筑所谓的长门永巷。一般府邪宅门中,虽跟一般百姓家完全两样,但比起宫廷,那就要差远了。

  更道,从名称上讲,是更夫打更巡查、上夜的路线。夜深人静,管家婆子带着人拿着钥匙,顺更道依次巡查一遍,该关的关上,该锁的锁上,夜间再由更夫打着灯笼、敲着梆子,顺更道巡逻。再有更道又称火道,带有防火的作用。这边院子着火了,顺更道来救火,而且隔着更道,火也不会烧到另

  这更道的作用在于此,却想不到王熙凤利用这

  个地方,又毒设相思局,狠狠地了贾瑞一下子……贾瑞不禁,一命呜呼了。

  真的府邸,都是磨砖对缝的墙,分干摆浮搁、糯米灌浆磨砖对缝磨砖勾缝磨砖打掂缝等等。细说起来,太复杂,在此就不多说去了。凤姐的手,如果扶在磨砖和缝的墙上,那在镜头中,就好看多了。可惜荣国府工程太粗糙,只能远看。镜头一推进,便粗劣不堪。当然,这也是时间、经费所限,是没有办法的啊!

  一百零一 元妃省亲进府

  元妃省亲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映后受到一致赞赏的一集戏,我也十分爱看这一集。唐诗中有不少宫怨的诗,这种感情、气氛、意境,在这一集中都表现出来了。

  元妃省亲一大集戏,是分五个地方拍摄的:西山摄影棚贾母上房一堂景中拍的见贾母和王夫人;在上海大观园体仁沐德拍的更衣;在扬州瘦西湖抽的登舟幸园;在北京白云观拍的大观楼开宴。以上这些重要的场面都拍好了,但是还不能剪辑成元妃省亲,因为还缺少重要的东西呢,那就是进府 进府一直拖着未拍,为什么,主要是等正定荣国府宁荣街的工程。没有荣国府,又如何拍得成功元妃亲省呢?

  说到这里,不兔要扯远来,说到整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速度,那就是前松后紧,而且是后面十分紧。就是所有荣国府宁荣街的镜头,都是在1986

  8月和 9月两个月拍完的,包括元妃省亲进府

  为了拍好这场戏,准备工作,在7月份就开始了。一是外地的准备,如在苏州、镇江两个戏装场赶制服装。《红楼梦》原书写贾蓉、贾普到苏、杭为准备元妃省亲采买女孩儿动用甄家存的五万两银于,先提了三万两云云。而赶制服装的费用,若按数字说,多得多。二是现场准备,包括宁荣街装修、迎接元妃銮驾时的张灯结彩……都费了很大力气才准备好。准备什么呢?那项目很多。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牌楼,就搭了两座。一座是牌楼,在宁荣街一文中,已经说过。而在这一牌楼的对面,也就是荣国府的东面,又搭了一座六柱、五门的彩牌楼。彩布起脊,彩绸绣球飘扬。两座牌楼,一一彩,都是美工同志搭建的假的,分别起着不同的效果,却都花了大量的的人工物力。

  而这彩牌楼,正代表了清代皇家重要喜庆的妆点物。搭彩牌楼,即所谓张灯结彩。几百年中,北京有手艺最高超的结彩、搭棚师傅。这一行道谓之彩棚辅。除去搭了高大的六柱五门的过街大彩牌楼外,在荣国府正门上也搭了彩牌楼,把平日的大门也挡住了。

  銮驾经过的街道上,要张围幕、要悬灯,都布置的井井有序。只是参照《康熙南巡图》等比较,在围幕(主要是经过处各路口,不让人看见)张挂上,稍长了一些,出现在镜头上不够好看。另外元妃銮驾经过的当天,五城兵马司派兵驱赶闲杂人等,黄土填道、净水泼街……这些在镜头上都一表现出来了。

  贾母、王夫人……按品大妆,依次在门前排班,等待接驾,这场戏也是够辛苦的……既要等着拍銮驾的仪仗队、大太监、小太监、宫女、女官、凤辇……一队队过去;还要等着拍各人的面部表情,各种特写。当时天气还很热,穿的很多,站在那里,几个钟头,才全部完成。好在拍这场戏是晚上,不是在太阳中晒着,比较好些。

  按照《红楼梦》原书所写,一队队太监,过了许多队。因在仪仗队中,太监的队伍很长,这都是临时演员,经过临时训练,能够走整齐的队伍。只是怕掌没有合乎规范──原来书中所写的拍掌是太监传暗号,只有三下就够了──现在较多,且配音较响,观众就误以为是现代的鼓掌了。

  一百零二 秦可卿之丧出演

  “秦可卿出殡的大场面,是拍完元妃省亲后,隔了两三天拍的。为什么这样的大场面戏,都集中在一起拍呢?这里面也有一个窍门,就是省事,象变戏法一样,原地不动,一番花样,红喜事就变成白喜事荣国府门前,元妃省亲的场面,就变成大出殡了。

  秦可卿出殡也是分好几个地方拍摄的,前面我也曾经介绍过。秦可卿灵堂是在上海大观园体仁沐德那个院子中拍的,凤姐上祭、凤姐哭灵,都在那里;和尚、尼姑绕棺念经,也都是在那里拍的。道土念经按七作法事是在北京白云观拍的。这些和尚、道士、尼姑念经,都是真的。但这些地方,都不能代替出殡出殡压地银山一般,那还要在宁荣街上来拍。这时敕造荣国府的匾,便换上敕造宁国府的匾了。

  街面上的布置,两三天就够了,所以在拍省亲两三大之后就拍出殡。比如为省亲而搭的彩牌楼,出殡时照样需用,但是不用另搭,只把上面的红花、红彩球,换成素花,白的、蓝的、黄的,红彩球换成白布彩球就可以了。大门前石狮子后面搭的彩也换成素的,

  这样气氛马上就变了。

  秦可卿之丧,出殡(又叫发引)时大批的纸扎(北京旧时叫烧活),都是在现场制作的。几十名工人在荣国府后院群房中,制作了好几个月。有好几位老艺人,都是旧时北京冥衣铺学徒出身的,手里都有几样绝活儿。a冥衣辅在旧时,是北京的特殊行业,它主要业务是两种:一是给办白事的人家糊 纸人纸马金山银山阴宅等纸扎,因为这些是出殡后都要烧掉的,所以借名烧活儿。二是擦糊房屋,这是绝技,在此不多说。不过说到纸扎,在北方几省中,最好的手艺,还不数北京,而是山西。现在当然这种迷信技艺已失传了。剧组美工组有位年纪最老的纸活艺人已八十多岁了,身体十分健康,还照样跟剧组到南北各地工作,秦可卿出殡的不少纸扎都是他糊的。他旧时在冥衣铺要手艺,解放后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美工,可以用纸糊出各种古董玩器。

  秦可卿大出殡用的临时演员,都是当地找的,各单位支援的。没有这些群众的大力支援,也拍不好这样的大场面。

  按照《红楼梦》原书所写,应该有不少路祭棚,但是场景限制,摆不开,所以只表现了最重要一个路祭棚,那就是北静王路祭,和宝玉见面。现在出现在荧屏上画面,似乎显得很远了;而实际在现场,那个路祭棚,只搭在宁荣街西头转角处,拍摄时,要整个出殡队伍都在这个路祭棚前经过,所以也用了很多时间。当然主要是拍贾赦、贾政、贾珍等人参见王爷,以及北静王同宝玉见面等中心近景及特写。

  出殡的概念,就是出去殡葬,把死人棺材送到坟地落葬。落葬之后,一切该焚化的都要在坟地烧掉。那大批纸扎,因此都要烧掉。电视表现了这一场面,作一交待。但这个焚烧场地十分难找,因为第一秦可卿出殡是冬天,焚烧的坟地上不能有绿色树木、庄稼。而当时是八月中秋刚过,田野到处是青纱帐,不能用。第二火烧大量的纸活儿,还得要有安全措施,防止危险。最后找到大河滩上。本来北方不少河十分可怜,枯水时,水就很少,现在上游都有水库,河中更没有水了。宽阔的河床,一望什么也没有,全是油沙。于是,就在这沙滩上,作了秦可卿大出丧、火烧纸活坟地。熊熊的火焰中,狰狞的开路鬼找路判露着鬼脸,吐着火舌,也在荧屏上留下了形像。

  秦可卿大出丧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分不开的。顺便说一句,凤姐协理宁国府,在议事厅上发号施令,大显才能,也是在正定荣国府”──也可以说宁国府中拍的。

  元妃省亲秦可卿大出丧这两场戏拍摄成功,《红楼梦》电视剧的大场面就算完成了,全剧的成功也指日可待了。

  一百零三 大场面拍成了

  1986920日前后,北京广播电影电视部不少客人来到正定电视剧《红楼梦》剧组驻地,前薛文清副部长,中央电视台王枫台长,电视剧制作中心阮若琳主任,总监制戴临风同志,红剧顾问、荣国府设计者杨乃济建筑师……真可以说是嘉宾云集。红楼梦剧组自拍外景以来,从没有这么热闹过。这是作什么呢── 来参加最后几个大场面的拍摄。

  红剧实足拍了两年多了,但几个重要的大场面,都在等着荣国府、宁荣街的工程。没有荣国府的大门和石狮子,好多镜头都不能拍摄。秦可卿大出殡,只是其中之一。

  秦可卿大出殡这场戏,从七、八月开始,已经足足忙了两个多月了。执事、纸扎、影亭、鼓乐、棺杠、棺罩、车轿……按大类分,就已经有不少了。如果再把每类的具体细目一写出,那将是许多篇内容十分复杂的明细表。就说全套纸扎吧:什么方相方辟开路鬼打路判四大金刚十二美女金童玉女来山银山”……数也数不清那些怪名堂,都要一样样地用纸糊出来,才能表现规模和气氛。特地请来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名美工师马强同志不辞辛苦,亲自指导具体工作同志制作,保证了拍摄的成功。

  这次大场面,准备工作,不只是美工同。服装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上千名临时演员,打执事的、抬杠的、和尚、尼姑、道士、捧香的、赶车的……全部要服装。不仅如此,还有大量扮演群众看热闹的呢:也都要服装。主要演员的、次要演员的、群众的,上千套服装、帽子,不但都要作好充份准备,而且在现场也都要换,脱了穿,穿了换……把几个跟现场的服装同志,忙了个不亦乐乎。

  不少群众演员,都是部队同志来帮忙的。但也预先分好队伍,演习了好几次。这种大场面,几位主要女演员,倒都没有戏,如林姑娘──陈晓旭,妙玉姑娘──姬培杰。她们却未闲着,临时调动,作了现场分队带队,戴顶草帽,顶着大太阳,带着她们的队伍一遍又一遍地在电喇叭的号令下,操练着。

  拍摄按原定日期,推迟了一天。因为原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团圆节──如何能拍大出殡这种场面呢?所以,大夥儿一计议:顺延一天吧。

  为了拍群众场面的乌瞰镜头,在荣国府大影壁后面,搭了一个十五、六米高的大架于。不少乌瞰镜头,如抄家时的荣国府全景,大出殡时宁国府全景,都是在这个大架子上拍摄的。

  整个大出殡规模庞大,但只用了不到一天就全部拍好了。操练时全队走动不算,单拍摄时,全队就走动了三次。两部机器同时拍摄,大场面终于顺利地拿下来了。

  这次大场面拍完,大家在荣国府门前拍了张照,电视剧《红楼梦》外景拍摄,也胜利完工了。

  一百零四 黛王进府

  黛玉进府,如果从真实的历史背景看,在《红楼梦》时代黛玉由扬州乘船去北京,沿大运河航行。正常情况,一般走一个来月。如搭运粮船,就要慢得多,据明末清初谈迁《北游录》记载,要走八、九十天。黛玉是坐府中的官船,那就完全两样。不过不管怎么说,当年这段水路,是全国最繁忙的水路,再慢也慢不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黛玉进府了。自从198410月间在黄山脚下太平湖拍了黛玉北上的航船远帆镜头

  后,她这条船足足航行了两年多,直到19869月末才下了坐轿子走在宁荣街上。这还是正定荣国府及时完了工,不然,她还到不了荣国府。

  拍电视、电影,都是把镜头分好,编好号打乱了,根据条件综合拍。一段情节,分成好几个时期,隔开很长时间拍。把两年前拍的,同两年后拍的镜头接在一起,这叫作接戏。两年前那个镜头梳什么头、戴什么首饰、穿什么衣服……一切的一切,在两年后都要按原样打扮好,不能错一点。所以接戏是十分细致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当然只靠人的记忆是不行的,必须靠细致认真的场记,文字和简图都要画明确,再有就是照片。

是先拍乘船北上,再拍见贾母、包括吃饭等等,这都是在摄影棚、贾母上房的场景中拍的。最后直到正定荣国府盖好,才拍进府。而进府还是先拍了在院子中的过场戏,如到贾政正院见王夫人,先到荣德堂,出来再到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王夫人领黛玉从后房出去,进入后院,出小角门到贾母上房,而中间在过道中告诉黛玉,这就是凤姐的院子等等,这些细节,都是分开日程一拍出的。

  黛玉下轿也足足拍了半天,轿中幌动,由轿窗向外张望,掀起轿帘下轿,扶轿杆出来,手都特写……一连串细致的动作,都是在荣国府前院仪门前拍的。

  按照《红楼梦》中所写,黛玉坐轿进入京师,走在街上,撩起轿窗小帘向外观看,看见京师街道,果然繁华……这一气氛,在宁莱街上,要尽量表现出来。各种店辅的市招、幌子,都一入了镜头;各种摆摊的,卖艺的……应有尽有。还要有不少老百姓,男女老少,买东西的、说闲话的、在小摊上路踱的、看热闹的……这也都是由临时演员妆扮的。

  在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两场戏中,虽然也都经过宁荣街,但一是净了街的,一是出殡行列,实际都没有展现宁荣街平时风貌。在黛王进京中是有意展现宁荣街风光,而目的是表现书中所写黛玉所见,是写黛玉内心世界。但书中可以一笔带过,在电视剧中却不能一笔略过,而要较真实地表现了。

  除去黛玉进府展现宁荣街的风光外,在薛姨妈、宝饮、薛皤来京时,在小红带巧姐外出时也展现了宁荣街,但那只是作为背景处理,就未特地展现京师街市风光了。

  一百零五 院落及其它

  在《红楼梦》原书中,对宁、荣二府的房舍,都作了细致而具体的介绍。正院、偏院、前院、后院、大了、二门、仪门、角门、钻山走廊、抄手游廊、引路、月台等等,无一不是具体的营造学术语,任何小说中,都没有这样周详写房舍的。因而可以根据《红楼梦》中原文,按顺序设计、兴建正定荣国府。痕7b在这里成了重要游览区,据闻今年正月电视剧《红楼梦》播放了六集之后,这里游客大增,春节期间卖了好几万张门票。游客多了一个游览的地方,地方上多了财源,《红楼梦》电视在此拍了戏,据闻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先生也来过,对此也感兴趣,这真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但是如从府邻规模来说,这还是相当小的,也比较简陋,与《红楼梦》原著比较。那还是差的很远。不论从工程细度说,还是从平面布局说,以及从宏大规模说,都差着好大距离。如从细度说,我在另一文已说到,这些房屋连一段磨砖马头墙也没有。所有墙头都是青砖大石灰缝,而且现在泥瓦工的水平太差,连一般清水墙也砌不好,何况砌这样比较讲究的府邪了。举例说,有一个宝玉去见贾政的镜头,表现宝玉由正房廊于东头钻山门穿过去。拍摄时镜头跟得很紧,而游廊钻山的粗劣墙头大面积地展现在荧屏上,就十分难看。象这种真实的镜头,就反不如美工的布景了。如荣国府大门对面,高大的八字影留出现在镜头上,伊然是磨砖对缝刻砖大影壁,十分精美。我这样写,并不是说新建荣国府工程如何不好,不是这个意思。由于经费、时间、工艺水平种种限制,在很短的时间内,盖出这样水平的府邻,保证了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那真是不容易的。我说到这些建筑上的不足之处,目的是介绍一点前车之鉴。以后如有利用这一场景拍各种影、视时,远景自无问题,要出近景、特写时,最好在局部地区加一加工。

  从平面布局上说,现在正定这个府邻。从名称上说,也只是的一半,挂上那块匾就是那个。而从实际上说,恐怕一半也还不够。因为从《红楼梦》前几回实际所写来看。这个院、那个院穿来穿去,比现在正定的荣国府 要大的多。但是出现在电视美屏上,那就要大多了,用各种手法一变换拍摄,就显著重门深院,不知有多少房舍了。

  王夫人第一次领黛玉从后房走后角门过来,指给黛玉看,说这是你的屋子。这个院子的位置设计很好,在这院中拍了不少戏,如秋桐指着尤二姐的窗户骂人的镜头,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这个院落外院也过于简陋了、廊子、垂花门一样也没有,那里有当家链二奶奶院落的气派呢?

  凤姐院子而外,其它院落,也谈不上规模宏大。如《红楼梦》原书写贾珍看乌庄头交租来,一个大狼皮褥子,要铺在月台上。按理这种府邵的正院正屋、西院正屋,地基还应起高几尺,要有月台,而现在出现在镜头上,月台太乎,院子中又未全部馒砖,花木又少,院子大,房子就显得很低,没有能显出应有的规模和气派。总之,这也是些遗憾吧。

  一百零六 古熟、古寺

  正走过去在清代是府治,府城很大。当年通向太原的火车路,也由此作起点,叫正太路。那时的石家庄,还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呢!

  多少年的战争,使这个要路之冲的古郡饱受创伤;直到现在,还留有不少战痕。新的建设似乎还很缓慢,似乎还未展现它应有的风貌。我们到南河滩去拍秦可卿出殡火烧纸扎的戏,来回所坐是漂亮的进口日本小汽车。车过南门一带上路,只见半截残破的城墙。路上也高低不平,黄土飞扬,象是刚打完仗一样。记得有两面破旧人家的墙上,画着仁丹胡子的广告画赫然入目。当时就吓了我一跳。后来一了解,原来是刚拍完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我真觉得那位导演善于采景,在这样的残破城墙下拍抗日题材的影片是太逼真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和四姑娘惜春”──胡泽红同志畅游了正定古郡名刹龙兴寺,俗名大佛寿。这一名胜保存十分完好,游人很多、有名的《龙藏寺碑》就在这里。

  早在十几年前,我得到一本梁思成先生影印的《梁任公先生诗稿》。这些诗稿都是任公在日本时所写,用的是小楷格子纸,一律工笔小楷,并经康南海氏批过改过。在有一页上,康南海氏的大字眉批道:何不学龙藏寺碑?隔开若干页,又有眉批道:学龙藏寺碑,果然笔法大进。我因此而对《龙藏寺碑》发生了兴趣。后来买到影印旧拓本,拿来和《圣教序》比较,感到其楷法中瘦、劲、秀、润四者,确是源出一脉。我也很临了一阵子,但真不容易。笔笔中锋,一竖一画,都有千钧之力,即使学到一点皮毛,也要花很大气力……我有幸到正定来,在古槐阴下,细细赏玩原碑,真感到莫大的欣慰。

  我和胡泽红同志在秋风古寺中漫游了半日,仰望了几丈高的大佛,也欣赏了明代的壁画,又在辽代建造的法轮殿中,看了那巨大的法轮──佛语道:法轮常转”──唯愿它常转吧!这天大家都带了照像机,互相拍摄了不少照片,玩得十分尽兴。

  大佛寺建自隋、唐,经过辽、金。悠悠千余年,历史漫长。正定也正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城里古塔很多。有一天一早,我外出漫游,向一个古塔方向弯进去,只见一条陋巷口上,一株古槐。在朝阳中,老态可掬,大有生意。知了在树上叫着,大有古槐深巷暮蝉愁的感觉。我走了进去,看到在一个水池边,一个高大古老的方形砖塔,边上的碑已倒了。破旧的钟楼,看上去也已快倒塌了。这原是开元寺的残址,只有塔还完好。

  一百零七 别了正定

  由北京南来的火车,在正定站不停,所以每次都是坐到石家庄,再转车来到正定,路程不过36华里。而北去的快车,在正定停,所以口北京,只要在正定上车就行了。

  在微微下了几点秋雨的早晨,我和史延芹同志由招待所乘汽车到正定火车站。临时买票,上车再补了软席票。一上车坐下来,车就开了──别了!正定。

  我和史延芹同志自从在苏州角直认识之后,共事已近三年了。这次正定工作结束,她又要参加新的工作;车中无事,不兔谈话多了些,既是思旧,又是话别;既是话别,又是怀旧。而话题的中心,还在《红楼梦》,还在三年来的拍摄甘苦……”

  她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让我再搞一次《红楼梦》,我会搞得更好……”

  我深深感到这话包含着多少艺术的苦心!现在红楼服装在香港、在北京几次展出,写此文四周前,即626日下午,在北京故宫前朝房中红楼服装展览会开幕式,上,我还和她见面,大家还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欢忻。但从艺术的追求上讲,我相信她不会满足的。在离开正定时火车上的话,我感到是她发自内心的艺术心愿。

  车到了北京站,剧务李军如同志已来接待。他告诉我,他已为我买好了第二天回上海的火车票。我十分感激他,也十分感激剧组的全体同志们。虽然行色匆匆。不能跟大家一起庆贺外景拍摄工作的完满结束,但我们终于完成了一件大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映之后,轰动了海内外,获得了很大的赞赏。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其影响之强烈,出乎人的意料。对于这许多争论的问题,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大的方面,小的方面,都很难一下于取得一致的意见。我未能深入地写什么讨论的文章,只是把拍摄的经过,当作旧事来回忆,陆陆续续写了些片段。今年七月间,有机会来四川峨眉成都军区疗养院小休,回忆在四川灌县、崇庆等地拍戏,不觉便已两年,一自然难兔感慨系之。

  小休期间,除去各处游览外,剩下时间,在安静的小房间中,望着窗外老树茂密的浓绿,回忆前尘,伏案书写,每天两三篇,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全书写完了。奉献给爱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热情观众们,或者能给您增加一点荧屏之外的文化兴趣吧?

  一九八七年七月甘七日完稿于峨眉军区疗养院居室北窗下,时窗外夏雨初罪,绿树如洗。

此恨何时休? ——电视剧《大出殡》主题歌 情悠悠,恨悠悠, 几代悲欢几代愁。 漫漫人生路,处处有关口, 你也走,他也走, 弯了腰,白了头。 多少爱和恨都付水东流。 情悠悠,恨悠悠, 几代悲欢几代愁。 青春不常在,人生能多久? 你忍受,他忍受, 心在哭,泪在流。 一代又一代此恨何时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死人大出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