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紦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尽冠缨。

——唐代·李白《古风·其十九》

李白(公元701年至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墓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四川省江油市、湖北省安陆市有其纪念馆

這首诗一般认为是写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的,当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业内有学者认为“此诗似乎纪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也有学者认为“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还有学者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庐山隐居时所作。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仙女“明星”。“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前两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著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前面虚拟游仙之事,后面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洛阳川”泛指洛阳及中原一带“走”是奔跑的意思,“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是官吏的衣帽。前面虚构虚无缥缈的仙境就是为了后面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

在这首诗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強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

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豁朗)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版权聲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箱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嘚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汾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