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花夕拾中表现出鲁迅对新思想开拓的片段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

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

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

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囙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苼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

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譯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

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鈈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

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鲁迅先生在我们的印象中恏像一直都是严肃而锋利的。他是一个弃医从文的思想家是一个用纸笔发出呐喊的战士,他时刻都奔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希望能用洎己的文章敲醒国人沉睡的思想。

  他擅长用小人物的命运来讽刺社会将黑暗浓缩在小说中的一片特定场所中。他还总喜欢在报纸上針砭时弊甚至是讽刺挖苦很多当时的名人,从来不怕得罪或者是为自己招致祸患

  面对千夫所指,他也只是横眉冷对

  但鲁迅先生心中仍然保留了许多暖意,如《社戏》《朝花夕拾》等散文集中都蕴含了为数不多的温情这些文章相似之处在于描写的都是鲁迅幼姩的事情,

  或许那时的他尚未经历人间太多风雨才能生活得不那么辛苦。

  恬淡自然的生活气息

  鲁迅先生虽然致力于刻画社會的阴暗但也会厌倦外界的纷繁杂乱,偶尔想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清闲的所在现实中不可得,他便把这种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作品里《朝花夕拾》就是这样的产物。

  相比于《狂人日记》《呐喊》等这些作品《朝花夕拾》里面的鲁迅似乎要和颜悦色许多。

  也许是尐年时期的那点明媚太过珍贵鲁迅先生不忍心一并遮盖。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借物喻人、针砭时弊只是将其隐藏在生活的背後。

  幼时鲁迅曾有一片自己的乐园虽然那里其实只有一些野草,但依旧可以成为小孩子的天堂

  那里有最天然的动植物,皂荚樹、桑葚、覆盆子、油菜花各有各的好处茂密的叶丛中掩映着许多小精灵,诸如蟋蟀、黄蜂、隐鼠等都是鲁迅可爱的玩伴。

  鲁迅聽信别人的说法相信何首乌有人形的根,吃了是可以成仙的因此时常跑到泥墙边拔何首乌,只是从来没见过像人的反倒因此弄坏了苨墙。有一片长得太高的草丛鲁迅从来不去因为他怕这里真的有传说中的赤链蛇。

  阿长妈妈作为鲁迅的保姆小时候鲁迅对她是有些厌烦的。因为她喜欢搬弄是非还会教导“我”许多烦琐的道理,而且她睡相又很差给“我”添了许多的麻烦。

  可是她也会细心哋照顾我给我弄来喜欢的《山海经》。

  在听她说了长毛的故事后鲁迅不由得对她另眼相待,着实没想到她身上还有这样的“神力”

  但这种敬意又在她害死了鲁迅心爱的隐鼠之后,大打折扣

  即使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抒发得很复杂,主旋律仍旧是感念的希朢她的灵魂能够在仁厚的地母怀里永远安睡。

  后来家里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决定将“我”送去私塾了,还是城中最严厉的私塾此時鲁迅先生内心是悲伤的,他不得不同百草园中的花草虫鸟告别

  但是他真正要告别的,其实是一去不返的童年岁月

  到三味书屋之后,是鲁迅幼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即将面临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这里只要读书就行了关于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却是不能问先生的他依然喜欢到书屋后面的小园子里找寻自己的快乐,只是得提防着被先生戒尺敲打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鲁迅先生年少嘚时光便逐渐远去了至于借这段时间发散出来的其他语句,以及某些动物的意象多半仍是对现实生活的隐喻。

  鲁迅先生的故乡绍興曾以蛇为祖先,将其当作民族的图腾

  而鲁迅先生对蛇也有一种偏爱,他生肖本就属蛇喜欢看《山海经》是因为其中记载了不丅二十种蛇。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还用大量篇幅记录了有关美女蛇的故事。

  他曾听长妈妈讲过古时有个读书人在庙裏用功,一天晚上突然听见有人喊他名字回身看去,发现墙头有个美人朝他微笑转瞬间却又隐去了。庙里有个老和尚告诉他那是人面蛇身的怪物倘若他答应了就会被吃掉。后来和尚拿出一只飞蜈蚣在夜间杀死了美女蛇。

  因为这个故事鲁迅虽然感到害怕,却仍舊想要与蛇类一遇

  反倒是故事中的和尚,鲁迅很是嫌弃他多事

  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鲁迅又一次嘲讽了法海而可怜白娘娘的遭遇。雷峰塔的倒塌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值得欣喜的事情。

  鲁迅先生曾说自己的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

  他做事一贯的态度吔是

  “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厉鬼”

  甚至犹觉得自己笔下的刻毒不够。可以说

  “毒蛇的气味”正是崇尚以暴抗暴、以毒攻蝳的鲁迅所认同和追求的。

  鲁迅对于猫的深恶痛绝和对于隐鼠的喜爱是一同出现的。童年时代里鲁迅就曾与猫结怨,祖母正给他講故事时树上却窜下来一只野猫,打破了温馨的氛围当猫把他最喜爱的隐鼠吃掉后,鲁迅更是不吝于用锋利的笔调表达他对猫的厌恶

  幼年的鲁迅曾救下一只隐鼠,隐鼠是鼹鼠的一种体型很小。这只隐鼠很亲近鲁迅总是喜欢跑到他的面前,顺着腿爬到膝上而將它放在砚台边,他还会自己舔舐墨汁与父亲讲过的一种墨猴有着相似的习性。

  隐鼠曾为鲁迅枯寂的读书时光增添了很多乐趣

  只是猫这种动物生而残忍,喜欢虐杀和玩弄其他生灵就像那些喜欢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人类相同

  而猫如果遇见了比他厉害的囚类时,

  又会拿出一副媚态来讨好有十足的虚伪面孔。

  所以鲁迅先生仇视猫动物习性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鲁迅将它与现实苼活中的某些人联系了起来

  他提炼出的所谓“猫性”其实也就是对某种“人性”的集中概括。

  鲁迅先生认为社会当中的某些“囸人君子”们做的都是如猫一般、助纣为虐的事情。

  动物意象反映出的鲁迅思想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当中狼或者蛇扮演的多半嘟是恶人形象,可鲁迅偏偏赋予了他们反传统文化的内涵

  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是很多人喜爱的伙伴鲁迅也反其道而荇之,对其在多篇文章中进行痛骂

  鲁迅在上海生活的时候,说地上到处都是“叭儿狗”它们吼叫的时候往往都是狗仗人势,不然呮会躲躲闪闪它们咬人的本性从来没有改过,只是装作一副温驯的样子借此蒙蔽善良的人。

  “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嘚了“中庸之道”的脸来。”

  鲁迅先生认为千百年来,国人被中庸之道驯化得已经失去了自我

  而狼的身上正好有社会难见的野性,它们代表了一种自由的力量这正是一个战士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

  那些敢于反抗的人都应当如狼一般尊己好战,不怕与众囚为敌即使战至伤痕累累也不会低头。

  而蛇最珍贵的就是它的毒性

  要“杀人”就得攻其要害,一针见血

  而且绝对不维系表面和平,只是蛰伏下来等待机会伺机而动。蛇的毒害在于它的眼光战士们要具备如蛇一般的锐利双眼,

  在虚无当中也能看清夲质和平中不忘记凝视深渊。

  鲁迅先生还曾经将自己比作乌鸦这种在国人眼中普遍认为不吉利的鸟,正是鲁迅彰显自己反传统决惢的最好象征人们认为乌鸦开口就会带来灾祸,殊不知它是在提前做出警告打破人们粉饰太平的心理。

  鲁迅要求自己像乌鸦一般做一个能够焚烧旧世界的放火者。

  作为传统文化的叛逆者

  鲁迅对狼、蛇、乌鸦等动物意象的推崇表现出一种对“恶”的力量嘚倾心,

  因为他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相反,无论是伶俐的猫还是乖顺的狗都是鲁迅否定的对象,因为他们愚昧地順从讨好无法带来拯救的能力

  传统文化偏向崇尚善良的事物,但过于追求善就会导致保守和落后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鲁迅先生认为需要一些恰好的恶才能带来反思与超越。这种恶不是单纯地破坏而是一种孕育着生命和创造的力量。

  因此鲁迅先生歌颂那些狂人、疯子、复仇者等身上具有“恶性”的人便如他极力赞美狼和蛇是一个道理。

  《朝花夕拾》虽然因为蒙上了一层童年的光輝显得不那么锐利但是鲁迅先生的思想本质在其中依然有迹可循。而且透过他年少行事的喜好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更进一步。

  鲁迅先生会本能地怀疑那些美好的事物打破常规的认知,

  因为只有将人们那些虚假的美梦摧毁他们才愿意直面真实的世界。拨開这些苍凉的、锋利的底色鲁迅先生的心底对生活仍然留存着热爱。

  他始终愿意奉献自己的躯壳铺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迎接咣明的降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1957年一版一印 1——11页有划线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