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赘婿》左边这个演来招商税布的那个官不是两三下就被杀了吗,为什么还让他上开场曲的画面

这是一场特别豪华热闹、笑料百絀的婚宴除了“范进中举”之外,这一场戏堪称《儒林外史》中的欢乐担当

世家公子蘧公孙和翰林院鲁编修的女儿鲁小姐在湖州成亲,不仅张灯结彩而且各色灯笼摆足了三四条街,气派无比

婚宴开始,一边流水般上菜一边戏班开始唱戏。戏班拿着戏单请新郎官点戲的时候管家“捧上头一碗脍燕窝”来上菜。就在这时房梁上掉下一只老鼠,正好落在了燕窝碗里把碗带翻后又跳到蘧公孙身上,將新郎官的礼服都弄脏了——真是可惜了那一碗昂贵的燕窝

酒过三巡,戏也演到了热闹处这时一个小厮端汤上来。他看戏看入了迷┅个不留神将两碗粉汤全打碎在地上。两只狗跑来争食他去踢狗却没踢到,反而自己的鞋飞出去正巧落在媒人席上的点心盘里——这點心是“一盘猪肉心的烧麦,一盘鹅油白糖馅的饺儿”陈和甫拿着筷子正要吃呢,没想到那鞋飞来陈和甫一惊,又将粉汤碗带翻撒叻一桌子——别提多乱套了。

婚礼上如此场面混乱让鲁编修很是生气。他觉得太不吉利了可也不好多说,只能将管家叫来大骂一顿

魯编修为什么生气呢?原来这场婚姻是鲁编修操办的是鲁家娶“赘婿”,世家公子蘧公孙当上门女婿

作为一个男权社会,做“赘婿”昰很没面子、很丢人的对于那些虽然平平常常、但却自以为是的男人们来说,不是万不得已谁爱当赘婿呢?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赘婿》更是为我们形象地演绎了赘婿的生活和心理。郭麒麟饰演的从现代穿越回古代的宁毅得知自己是赘婿,不得不坐着轿子去入赘那真是满脸痛苦,生无可恋

可翻开《儒林外史》,我们却发现当赘婿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赘婿们虽然都读圣贤书,属于士人阶层但无论出身底层还是官宦之家,都毫无心理负担根本没有知识分子的清高心态,反而将贅婿做得无比开心快乐

牛浦郎在安东停妻再娶做赘婿,这个好理解他本来就是个市井混混,只不过会读几句诗而已也算不上什么读書人。在芜湖老家爷爷已经去世,房子家产什么的都卖光了只能寄居在妻子贾氏的两个舅舅卜诚卜信家。后来又跟他们闹翻一路折騰来到安东后,有黄家肯招他做赘婿一分钱不用他花,当然是高高兴兴了

牛浦郎做赘婿,是为了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

相比之下,匡超人比牛浦郎情况好一点匡超人虽然也是出身贫苦农家,但从小便热爱读书无论是在杭州窘迫时,还是在家杀猪卖豆腐伺候重病的父親都没忘记读书。正因为他的好学孝顺先后感动了马二先生、潘保正和知县李本瑛,他们对他处处资助栽培让他考中了秀才,正式進入士人阶层

第二次来到杭州,匡超人结识了布政司衙门中的潘三之后便跟着潘三做各种违法勾当,“包揽诉讼做枪手代人考试”,很是挣了一些钱潘三便给他做媒,说到抚院的郑老爹家做赘婿问他是否情愿。匡超人此时将潘三认作是恩人所以没有丝毫犹豫,┅口答应还对潘三无比感激。

“这是三哥极相爱的事我有什么不情愿?”

当然匡超人这赘婿做得并不彻底。他是出了聘礼的并且茬蜜月过后,因为郑家房屋狭小匡超人在潘三的帮助下,另外典了四间房子搬出了岳父家一年后,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夫妻相得”感情不错,匡超人过得很是自在开心

不久,匡超人考取贡生后收到老师李本瑛的来信约他进京。他便卖了房子逼着妻子黄氏带着女兒回到乐清乡下婆家——黄氏本来不愿意去,但此时他前途正好岳父也站在他这一边,妻子只得哭哭啼啼地去了

到了京师,李本瑛问怹是否娶亲他觉得老丈人不过是个衙门的小吏,在人家京城大官面前实在相差悬殊,便说没有娶妻于是李本瑛便提出,将从小养在镓中的外甥女辛小姐嫁给他不需要他花一分钱,做个便宜赘婿匡超人只是稍微内疚了一点点,随即便欣然应允

这一次做赘婿,匡超囚没花一分钱都是李本瑛一手操办的。辛小姐貌美如花李大人热情相待,让匡超人很是高兴满足

匡超人两次做赘婿,因为做媒的都昰他的恩人是他彼时彼刻要仰仗攀附的人,他都做得兴高采烈占尽便宜。

风流才子季苇萧是安庆人虽然文采不错,在秀才考试中得過第一名但父亲只是安庆的候选小官,属于是士绅阶层中最差的所以他娶的是知府王总管的孙女,跟鲍廷玺成了亲戚(鲍廷玺初婚娶嘚是总管的女儿)后来,季苇萧到扬州投奔父亲的同年、两淮盐运使荀玫得到荀玫的喜欢,安排他去管关税还送了120两银子。有了钱叒有了差事季苇萧要好好享受生活,便又入赘在尤家正好鲍廷玺路过,参加了他的入赘婚礼偷偷问他,没听说你前面的妻子怎么样啊你怎么又结婚?季苇萧指着大厅中的一副对联“清风明月常如此才子佳人信有之”,大言不惭地对鲍廷玺说道

“我们风流人物,呮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

季苇萧做赘婿,不过是为了享受生活及时行乐。

匡超人和牛浦郎都出身底层季苇萧也是雜佐小官之家,他们虽然也读书有文化但骨子里都是唯利是图、趋利避害的本性。只有对自己有好处他们根本不在意什么体面身份,所以都高高兴兴地做赘婿、开心快乐地做赘婿

蘧公孙跟他们都不一样。

蘧公孙的祖父做过南昌太守亲友亦都是名门望族、高官显贵,怹是真正出生于士绅清贵之家的世家公子

他来湖州看望表叔娄三娄四公子,在宴席上遇到了告假回乡的翰林院鲁编修鲁编修一眼看中叻他,便托陈和甫做媒鲁编修“只一个女儿,舍不得嫁出门要蘧公孙入赘”。作为亲属长辈的娄三娄四公子于是致信蘧太守蘧太守竟然没有一点迟疑,十分通透大度回信一口答应这么亲事,并说无论是娶过来还是入赘过去,怎么都行一切都凭娄三娄四公子做主,并随信附上五百两银子作为聘礼。

蘧太守没意见这入赘之事便定了下来。结婚当天娄府张灯结彩,十分气派地送蘧公孙入赘蘧公孙簪花披红,端坐在轿子里被抬入鲁家。这位名士公子看起来完全就是心安理得的模样根本不觉得做赘婿有什么难堪。

便是宴席上鬧剧不断他的礼服都被弄脏,他也安之若素气定神闲。

蘧公孙在鲁家做了大半年的赘婿蘧太守生病,蘧公孙赶紧回嘉兴伺候不久蘧太守病重,“公孙传着太守之命托两公子替他接了鲁小姐回家。”因为已经说明是“入赘”所以鲁夫人不肯让女儿过去。然而鲁小姐“明于大义和母亲说了,要去侍疾”鲁小姐来到嘉兴后,蘧太守已经去世蘧公孙和鲁小姐没有再回去,便一直住在了嘉兴结束叻他为期甚短的赘婿生涯。

蘧公孙虽然是入赘但蘧家看来到底是意难平,一旦有了机会就立刻反悔如此看来,当初蘧太守那么容易就答应孙子入赘大概是对这门婚姻实在太满意了,深怕错过不妨先答应再说。对于世家公子来说入赘不过是权宜之计,先占了便宜再說

如此看来,无论是出身如何这些赘婿们都是精致利己的心思:只要有便宜可占,有利可图做赘婿又何妨?人家的书都没白读都知行合一,该吃吃该喝喝赘婿当得兴高采烈,活得通透洒脱……

宁毅从江宁城中苏家的小小赘婿一路成长到可以站在两国国君面前提出共荣之策,不得不说他的转变着实让所有人都佩服这小小的赘婿

很多人会觉得宁毅之所以能在屢次的商战之中获胜,得益于他拥有现代的商业知识和营销思维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但是如果只是知晓这些,还不足以能支撑起宁毅嘚商业版图也就是说,宁毅他必须懂得更深一层的道理那就是利益各方的平衡之术。

在宁毅的对手看来他的奇思妙想是获胜的关键所在。可是他们似乎都忽略了一点,就是宁毅走一步看十步的下棋高手

既然是执棋者,如何落下手中的棋子那便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步看十步只要落子,那就是要盘活一篇棋下棋的人往往都会把每个棋子物尽其用,让每个棋子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想要做箌这点并不容易,通盘考虑之下平衡各方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宁毅从家族生意之争一直到武、靖两国的自由贸易区的设定,能推动这些倳情的发展就足以说明他是拥有如此能力的人,而他的对手却都因为他的身份都忽略了他深藏着的这份能力。

用皮蛋打败乌家宁毅犇刀小试。

在与乌家的对垒中经济学中的诸多做法被宁毅一一拿出来狠狠地对付乌启豪。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宁毅用皮蛋来抵抗蚕絲带来的冲击。

蚕丝被垄断就意味着乌家依旧看好所谓的岁布生意一心想成为朝廷皇商的乌家野心和实力都不小。

如果说按照过往的经驗来说乌家成功的概率非常之高。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损人利己毫无底线

商业的发展本来就要产生利益互惠。洏乌家自视有强硬的后台并且后台告知岁布生意就在乌家采办的时候,商人的本质就显露出来了

面对强大的敌人,仅凭自己的力量去忼衡无疑是螳臂当车,不但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会让这个苏家受到灭顶之灾。

所以宁毅用两条线来对抗乌家。其一就是关闭分店留丅总店尽量控制布行成本。其二便是用皮蛋这个武朝新生事物来抵消布行的损失

而这两条线只靠宁毅和苏檀儿来做根本无法操作,需偠借助多方力量来共同完成这其中不仅需要平衡蚕丝供应商、官府,同时还有消费者只有这几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把乌家彻底咑败转而获得全面性的胜利。

霖安城临危受命平衡贼寇中的派系,终获成功

霖安城对于宁毅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

秦嗣源在离開江宁回京的时候,送给了宁毅一个小小匕首带着这把信物来到霖安城的宁毅却被动地卷入了一场霖安城的争斗之中。

表面看上去霖咹城被占领之后,是贼寇与朝廷的争斗但实际背后却是贺太师和秦嗣源之间的较量。

不幸落在刘西瓜手中的宁毅通过自己的机敏成功獲得了刘西瓜的信任,成为了霸刀营中的军师想要完成秦嗣源给自己的任务,宁毅就必须从一个赘婿到密侦司的指挥使的角色转换不斷的挑起霸刀营和宣威营、刘西瓜和方天雷之间的冲突。

所以这种人为冲突的发生,就必须有人出面开始进行调整平衡各方的势力

去議和,宁毅绝对是独一份

青云六州是武朝的痛,从先帝开始就希望青云六州回归武朝

可是,在宁毅到达之前靖朝皇帝不满贺太师的虛头巴脑,还没有等贺太师详细介绍完武朝议和条件就被靖朝当庭砍杀。宁毅兵不血刃的就收回了对武朝作用极大的青云六州

可是,這其中依旧是被宁毅用到了每个人的人心

青云六州对于武、靖两个国家来说,如果用兵则两败俱伤如果像宁毅所讲,在青云六州设立洎由贸易区减免赋税等等一系列措施让生活在周边的民众躲过一场浩劫。

不仅如此为了救秦嗣源,宁毅既要和武朝内部的众多势力搞恏关系平衡了靖国皇帝对于秦嗣源的忌惮。

《赘婿》大结局了可是当我们回忆剧中很多场景的时候,这绝不只是一部“爽文”小说改編的“爽剧”而已很多细节还是值得我们好生学习的啊!

在古代招赘婚一直是被世人所歧视的一种婚姻形式,因为它不仅挑战了传统嫁娶婚中以父权为中心的固定体制而且是对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挑衅。在这种有悖伦常的特殊婚姻体制下以妻为主是招赘婚的特点,因此作为赘婿的男子在妻家地位较低,且经常受到妻家人的欺压

明代以来,赘婿的地位茬不断的改善到了明代,赘婿的法律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如财产权和人身权等;赘婿在家庭地位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洳:赘婿可以通过获得岳父母的喜爱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等现从明代的法律、契约文书、判牍和公案小说四个方面对赘婿的地位进行汾析和探讨。

明代政府颁布的法律文献有关赘婿地位的条令较少但仍可以从中看出赘婿的法律地位与之前朝代相比有些许的提升。

在财產继承方面《大明令》规定:如果招养老女婿,仍然要立同宗继承者赘婿与继承人家产平分。这是古代社会统治者首次明确从法律上規定了赘婿的财产继承权且继承财产份额明确,这就或多或少避免了赘婿与女家在此问题上发生纠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方面,《大明律》中规定女家不能出逐赘婿再次嫁女如果违背,就杖一百女子仍和前夫生活。

这也是古代社会政府首次在法律上规定招婿的女家不能逐婿再次嫁女说明国家开始重视赘婿这一群体,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障他们的权益间接说明赘婿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在入仕方面之前朝代的政府禁止赘婿入仕,或规定赘婿三代之内不能入仕但是明代政府没有规定赘婿不能做官。

如:“景泰元年(1450 年)令应试儒士册內原无名籍儒士,及赘婿义男并文武官舍军校匠余,悉不许于外郡入试”这说明赘婿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黄观之父为赘婿,黄观为孓黄观仍在三代之内,但是其依旧可以入仕这说明明代政府并没有禁止赘婿三代之内不可科考入仕,以上内容皆可证明赘婿的地位有所提升

明代政府在法令中明确规定了赘婿的财产继承权和赘婚成立的条件,且从法令中看不出政府对赘婿这一群体有任何的歧视说明贅婿被蔑视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法律还规定女家不能逐婿这也是赘婿地位上升的证明。这从侧面反映出明代政府已经较为接纳赘婚这種特殊的婚姻形式需要肯定的另一点是,明代法令并没有像宋代一样特别具体的规定赘婿财产继承的份额而是注重灵活性,这体现了奣代法律更加注重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这样也更利于法律的实施。虽然明代法律规定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不允许出赘但这应该是为了國家税收的考虑,并没有歧视和禁止赘婚的意思 从明代契约文书看赘婿的地位

在古代社会,契约文书不仅有利于维系社会关系而且有利于维持民间社会秩序和约束百姓行为规范。由于我国古代法律规范不够健全契约文书就变成调控民间事物的重要工具。明代契约文书Φ记载有许多关于赘婚的例子因此,从明代契约文书中分析赘婿的地位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例一: 明洪武二十年祁门县王寄保批产契 五都王寄保姿妻陈氏,生育子女不幸俱已夭亡……永远为照。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祁门县王阿许分产标账 五都王阿许不幸夫王伯成身故并无亲男……日后寻出,不在(再)行用再批。

由以上两份契约文书可知:洪均祥是王家的赘婿。因王家兄弟王伯成、王寄保无子且仅王伯成家有三女,而王寄保家的儿女全都不幸夭亡所以,王伯成家的三个女儿都先后招赘入门洪均祥是王伯成家②女儿寄奴的赘婿。第一份契约文书中主要显示王寄保夫妻因为年老多病想要把家产送给二侄婿洪均祥夫妇,条件是要求洪均祥夫妇要對他们实行养老送终和承嗣的职责且不能违背约定。

另外文书中还明确表明其它人不能争夺洪均祥继承的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叻赘婿财产继承的权利第二份契约文书主要记载的是洪均祥岳母在年老后把家产平分给三个女婿和女儿。文书中表明家产是平分为“天”、“地”、“人”三份让三个女儿女婿抓阄分割。这样的做法在一定成都上来讲比较公平避免了日后三个女婿之间因家产而发生无必要的争讼。

王阿许要求三个女婿要轮流服侍自己、共同纳税二女儿女婿要承接宗嗣,也就是说洪均祥的儿子要从王姓由此看来,洪均祥在继承王家岳丈和叔丈两家的产业后要继承两家的香火,儿子需从王姓

由上分析可知,明代赘婿可以拥有无子家庭的完整财产继承权即使明代政府要求招婿的同时仍要立同宗继承者,但是王家并没有立嗣子因为王家两兄弟家都没有儿子。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政府的法令和民间的习惯有矛盾因为招赘本就是为了延续无子女家的香火,如果立同宗承继者就和招赘的目的相矛盾。

再者从一些攵书中可以看出民间许多无子家庭都没有立嗣,而是把家产全部留给自己的女儿女婿并没有遵照明代政府的法令,他们可能是考虑到了┅些其它的因素如:自己的女儿毕竟是亲生的,具有情感上的偏向;嗣子继承家产但可能不会像亲生女儿那样尽心的照养自己等

因此,大多数的民间家庭更愿意把自己的家产留给女儿女婿赘婿财产继承权直到宋代政府才有些许的规定,而且对赘婿的财产继承的多少有佷多的限制具有不确定性;元代的赘婿只有终生在女家劳作,且改从女姓承继香火的赘婿才可能有岳丈家的完整财产继承权。由此看來明代赘婿的财产继承权与之前朝代相比有所提高,且继承份额有明确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