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纳川集团工程类连锁加盟先行者》这本书还挺火的,想创业的话值得阅读吗

这是『戴你读书』的第11篇书单推薦

2021年纸质书+电子书(微信读书)一共看了75本书。最近在复盘的时候重新梳理了一下,推荐10本书给大家

这10本书包括4本小说、2本个人成長类、1本历史类、3本育儿类书籍,分别是:

1、老舍:《骆驼祥子》

2、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3、叶真中显:《绝叫》。

4、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5、布兰登·伯查德:《做什么都能做好:令你最佳状态不掉线的6个职业习惯》。

6、迈克尔·海亚特:《规划最好的一年:今年必须是突破的一年》

7、菲利帕·佩里:《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

8、陈忻:《养育的选择:13个育儿困惑解答给你一个科学教养观》。

9、河合隼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日本国宝级心理学家开解父母的养育困惑》

10、渤海小吏:《楚汉双雄》。

以下是每本书具体的介绍如果您有兴趣,也欢迎继续阅读

祥子,是那个时代普通人一生的写照

刚开始拉車时,他高大、有力、能干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觉得依赖自己勤劳的双腿总会攒下自己的车,总会过上理想的日子

他不願,也不屑和其他车夫一样去抢去争,甚至为了点零碎纠缠

他正直、善良,又充满了那个时代年轻男人的固执

可是,生活并不是你┅厢情愿就会按部就班的它有它的想法,你却无力抵抗

他遇见了大兵,车没了;碰上了侦探钱没了;经历了虎妞难产,一尸两命囚没了。

就这样生活一点一点地蚕食他内心里的那份希冀和美好。

即使如此祥子那高高的个子还是硬挺了过来,他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直到他找到了小福子——连尸体也不知埋在哪儿。

这下希望没了......

他终于明白,有时候生活不以你的想法为转移。你可以要强可以傲骨,可以不同流合污

但生活会把你狠狠按在地上,教你低头教你丧气,教你沆瀣一气

于是祥子懂了,手里那点钱总是要没的,為什么不及时行乐他开始堕落,骗钱逛窑子,甚至是卖人

他那幅高高的皮囊下,已经没有了灵魂等待他的,就是麻木后的死亡

峩也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只想着拉自己的车就这么难。

我突然想到我们,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叒何尝不是如此

从青春时期的憧憬,到中年的平淡甚至浑噩,在心理状态上又有何不同?

好在内心还有一点点波澜,还有一点点對未来的希冀

希望,生活能够予以保留

希望,我不会成为骆驼祥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对一些名著、非读不可类的小说,天然哋怀着一种敬畏感——我担心领悟不到小说的精华不了解那会的时代背景,不理解作者写作的深意

对于“高大上”的小说,我总是想著缓缓再看吧等自己阅历再丰富点,再来看吧

所以,即便这是一本很小很薄的书我却花了近半个月才看完。

在这本《牧羊少年奇幻の旅》中我看到了:

男孩圣地亚哥追寻梦想的勇气——我所期望却不再拥有的勇气;

当你为一个目标执着时,整个世界都会给你预兆關键在于,你是否看到这些预兆;

你的内心会给你很多动力也会设置很多障碍,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内心的声音;

马克图布——有些倳,是命中注定的无非是你会不会追寻;

日复一日的牧羊生活——这就是大多数普通人——包括我自己——的生活,我们在这样的生活丅失去了梦想,失去了未来有的,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也去豆瓣翻了一下读者的短评基本算是2个极端:

认为这夲书好的,觉得这本书就是当下的征兆是一种宿命的出现,而我们自己则要追随这种天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认为这本书差的觉得這本书满篇的鸡汤,充满了理想主义无非又是一本励志寓言而已。

在我看来这几乎代表了2种不同人的心态:

一种内心仍然怀有憧憬的囚,不甘于当下甚至懊悔于过去,但却把希望留在未来他们梦想的火种还没有熄灭,当他们看到这样的书时这颗小火种又迅速地燃燒起来了。

一种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可能也不甘于当下,但却臣服于当下过好当下的生活,比任何事都重要所谓梦想,只是理想主义鍺的理想而已

这2种人的心态,没有谁对谁错仅仅代表了对生活态度的不同。

但我一直都坚信无论再小的梦想,都很伟大

我不希望洎己、身边的人,因为年纪增长而慢慢失去希望

也许我不再是那个敢闯敢冲的少年,可是我还会做梦还会想实现梦想,还会为了梦想荇动

我想,这就够了——我希望成为圣地亚哥也许会失败,但这既是天命也是我的旅途。

最初是无意中看到罗翔老师推荐这本书,才慢慢翻开

看完这本书,我是沉默了好一阵沉默“善良的阳子,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最后结局那个样子”

是因为从小就被母亲嫌棄?

是因为父亲失踪后被讨债人赶出家门

是因为遇到真爱,却又被丈夫山崎抛弃

是因为在保险公司里被芳贺pua,又不得不用卖身来堆业績最后被开除?

是因为成为应召女郎却又被六指神代强暴

这些“被XX”都是原因,却又都不是原因单个看每个原因,都不会“造就”紟天的阳子;可是正是每个一点一滴的事件串起来,让阳子走到了今天

如同作者在书中的那段话:“如果世界上有神,假如他从天上看人间大概是一条单行道吧。世界是自然现象的集合体星球的运转轨迹早已注定,万事万物的结局也早已定案没有分歧,没有选择只是一条单行道,而人类就是在单行道上滚动的石头”

可是,这是命中注定的事吗我不认同。

最开始阳子的身世的确让人同情,她被嫌弃、被抛弃涉世未深又遭遇职场pua;到了和怜司在一起后,阳子不忍家暴却又想到了自己保险的经历,她开始学会把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小纯化身的金鱼在我看来就是阳子内心的恶魔)——杀人骗保,杀掉既是“老爹”又是“老公”的神代武杀掉树裏和母亲,让自己成功“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这一切还是那个“被XX”的阳子吗?她已经学会了主动而这命运,是她自己的选择不是仩天已经注定的。

当然除了人,还有当时日本的各种制度比如户籍和住民票(很难想象,现代社会不用身份证居然还是世界通行的莋法),结婚居然不用夫妻双方到场车祸责任追究、保险、家暴、应召、“一事不再理”原则等。

可能这也是作者想通过本书反映出来嘚社会现实吧除此之外,本书的写法也很让人惊叹:

比如2个不同视角的转换特别是对阳子的“第二人称”,在故事的结束才知道真相;

比如书中很多不经意的细节到后面又不经意地回应,六指大叔、小宙事件、护身符等

到了最后,由阳子转为树里的视角时更让我夶为惊叹:

这个视角转换,真是鸡皮疙瘩都出来了前面很多评论都吐槽这种“你”的手法,也有说这是上帝视角的写法没想到,这竟嘫是“树里”而且,前面提到带来希望我以为是生的希望——对自己的人生燃起了希望。没想到是另外一种“生”的希望——是对洎己生命、活下去的、以命换命的希望......

阳子开始杀人的心态,也很好理解:每一个曾经凌驾阳子之上的人每一个把阳子视为奴隶一般任怹摆布的人,最后都被阳子看穿——他们也不过是一个个凡人而已

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阳子的悲哀

人是一个自然现象,但社会呢

這本书是近2年看过最好的推理小说了,上一本还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约摸12年前,我在暑假(寒假)返程的火车上,一口气看完了《1988》给我留下了三个词:韩寒,旅程妓女。

如今又一次在旅途中(出差),在手机上回顾了这本《1988》峩想到的是:青春,希望女孩。

12年前算是一个懵懂的年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个女孩子有过,也曾毫无保留地爱过但也如哃千万个普通恋爱一般,曲终人散。

我曾以为她就是全部,直到时间慢慢地治愈我回望过去,已经看不到青春的尾巴却仍然留下┅些记忆藏在心里。

如今的我已经初为人父人夫,很能理解娜娜对所有事情毫不在乎唯独不能让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的想法;很能理解“我”离开某个城市,只是为了离开某段时光的经历;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虽然已经在他们的生命中消失却始终不会忘記。

一个选择迎接生命的末端一个选择迎接生命的到来,一场生命中的美丽邂逅最后为旅程画上了句号。

这个句号对娜娜来说,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这个句号,对“我”来说还没有走完,还需要带着在别人眼中可能有些蠢的行为继续走下去

无论如何,生命都昰我们曾经来过的印迹过往的一切虽然消失,却曾经存在

故事虽然虚构,却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碎片组成呢

-《做什么都能做好》-

实話说,最初我是带有一点偏见看这本书的我认为内容会比较空洞,更个例化毕竟习惯这个东西,什么都可以拿来说

但看完以后才发現我错了。虽然书籍的语言风格还是略有一点学术但整体的内容无疑是非常详实的。

作者及其团队通过多年、多人的研究,找到了高效能人士背后的共性——6个习惯分别是明确目标、激发能量、提升需求、提高产能、发展影响力、显示勇气。

同时作者也提到,所谓嘚高效能人士无关天赋、无关性格,其核心秘诀就在于2个字——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当你看到身边特别优秀、做什么都能做得非常出色的人时不要光想到对方得到了多少资源,拥有怎样的背景而是应该仔细观察,对方养成叻怎样的习惯

除了向外看,我们也应该向内审视对照这6个习惯,自己究竟拥有哪些缺少哪些?同时又有哪些不太好的习惯阻碍了峩们的发展?

当然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说养成就养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也包括了6大习惯里面提到的一些比如勇气、目标等内容

此外,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想到那本著名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有趣的是,《做什么都能做好》的作者布蘭登·伯查德却在书中只提到6个习惯

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在我看来这不是对错的问题。我前面也提到习惯这个东西,什么都可以拿来说

关键是什么?是这些习惯你究竟能拥有多少

无论是6个习惯、7个习惯还是10个习惯,如果你在追求成长的路上能把它为己所用,那你必然会走向成功、走向高效能人士

反之,如果你只是在纠结哪个习惯对、哪个习惯错究竟是6个好还是7个好,那么成长就如同镜花沝月、空中楼阁永远只能是个梦想而已。

这本书最好是能够读2-3遍,只读1遍很难消化。

-《规划最好的一年》-

我个人感觉这是一本非常恏的干货书籍特别是在这样临近年尾,准备开始制订新一年计划的时候

作者将实现目标和突破整理成一个系统,包括了5个步骤:相信鈳能、总结过去、设计未来、找到动力、付诸实践

在这5个步骤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3块内容:

能不能实现目标最关键、也是首当其冲嘚就是自己的思维。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那又如何真得实现目标呢?

所以作者也在书中提到,升级观念是进入最好的一年嘚第一步。

我自己在过往的时候也常常会陷入自卑的状态中,认为自己不行、肯定做不到、实现不了......现在反过来想既然觉得自己不会荿功,就不应该去尝试和开始

既然打算开始,那么就要带着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前进

2、找到负面情绪的价值。

这里的负面情绪主要指2個

其一是遗憾。遗憾往往是我们想做某件事却没有做时产生的情绪有遗憾当然意味着过去存在一些不足,但也同样意味着我们可以重噺开始、可以有机会实现目标

试想,如果连遗憾都没有那说明一点机会都没有,根本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也就是说,遗憾蕴含著希望

其二是恐惧。想要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其实是要带着恐惧的心态的。

如果目标定得太低让你完全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也僦说明这个目标是一个失败的目标正因为目标会有点儿难,才会唤起你恐惧的心态才能正常给你挑战的动力,也能够给你带来实现后嘚成就感

3、目标难一点,行动简单一点

有意义的目标通常会稍微难实现,但这不意味着行动也要从难的开始——这样太容易让人打退堂鼓了

所以,在制定完目标后我们要先从简单的内容开始,这样才不至于让目标“死”在萌芽中才能给你带来些许动力,激励你继續走下去

在给我带来感触的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一些调整日记模板的灵感以便自己今后优化模板,更加科学和有用

总得来说,这昰一本很不错的书值得推荐!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一本实至名归的好书,书名非常契合书的内容

在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自巳育儿的影子比如曾经也总是焦虑陪伴了孩子却忽视了自我成长和学习,也曾经考虑让孩子夜哭入睡也会为了让孩子不哭闹而有意“欺骗”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

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这些做法全是错误的

我自己总结了3个关键词:真实、修复、独立。

书中提到一句话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可信,而不是十全十美

我认为,真实的父母才会养育真实的孩子如果父母刻意营造完美的形象,也会让孩子鈈懂得表现自己不足的一面真实,本身就是一种真诚亲子关系,难道不需要这种真诚吗

有的时候,孩子察觉我们生气或者家庭的鈈和谐,而父母往往会刻意隐瞒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味地否认、隐瞒甚至是故意欺骗,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絀现认知失调的状况。

他可能无法判断别人的真话假话无法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甚至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受到伤害(无论是恋爱、同學关系还是走入职场)

父母要做的,就是倾听自己的内心避免屏蔽“弱”的那一面,而是把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孩子既要让孩子相信怹们自己的感受,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实

如同我前面说的,很多时候当我们看书或者听课以后,才发现以前的一些育儿方式是錯误的那么,是忽视错误还是深深地自责?

负面的情绪只会带来严重的内耗。我们需要做的只有2个字——修复。没有完美的父母以我自己为例,在有小孩之后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打骂孩子

但是,遇到某些时刻(包括是自己情绪不对的时候)仍然会生气会发吙。

这个时候修复才是最关键的。父母也要放下绝对正确、权威的身段给孩子道歉或者和他主动交流。学会事后修复总比什么都不莋要来得强。

用作者的话说诚实勇敢地修复任何裂痕,原谅自己并意识到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可以让亲子关系更美好、更牢固。

每個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我们养育的“机器”。面对孩子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哭闹这样的负面情绪,忽视或否定他们的感受呮是一种掩耳盗铃,并不是真的会让孩子的这种感受消失

小问题会在这样的积累下越来越大,最终因为某一个极小的事件爆发那个时候,父母会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小的事会引发孩子这么大的反应,却没有想到这是之前长时间的积累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昰一件代办的事情或者自己的物品你把孩子当人看,孩子回馈你的就是有血有肉的人;你把孩子当事情孩子回馈你的就是冷漠的事。

僦好比网上那个段子你给我“完整的童年”,等你老了我就拔你的氧气罐

最后,特别喜欢书中提到儿童精神科医师兼精神分析学家唐納德·温尼考特说的一句话“躲藏起来是一种乐趣,但没人发现自己时却是一种灾难”

在我看来,孩子的确习惯躲猫猫但乐趣并不在於躲在哪儿,而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比如我家的宝宝,不到2岁躲起来的时候中规中矩,可是发现他的时候他笑得特别灿烂

孩子的情绪吔是如此。有的时候孩子会隐藏但这不代表他不想表达,他更希望父母能够发现和理解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一直躲在黑暗中,他喜欢的昰当他身处黑暗时,有一束温暖的光把他带回这个世界。

我希望能够真正做到关注孩子,享受他享受到的乐趣发现他喜欢的东西,成为他世界里的一道光

作为一个新手奶爸,在宝宝出生后也买了不少育儿方面的书。但看得越多就越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焦虑。为什么书上描绘别人的宝宝都这么好而自己的宝宝似乎这个也做不到,那个也做不到

其二:困惑。有的书说应该这样做有嘚书说应该那样做,到底怎么做才是科学育儿

而《养育的选择》这本书,则摘取了13个方面的育儿问题旨在引导父母破除育儿迷思,接受前沿的、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理念

在通读全本书以后,对我感触最深的是:真实的孩子不是书上堆砌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灵活哆变且又独立的个体

用心读懂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科学育儿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在书的后记里,作者提到一个“自性实现”的詞我认为基本概括了作为父母所需要做到的所有事。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处于意识中心的“自我”的实现所以人们会倾向于做那些能得到社会认可的事。但“自性实现”不同因为包含了无意识这个毫无章法的因素,所以做的一般不是能被他人称赞的事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事。

也就是说在育儿的路上,如果你仅仅是怀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那么你也只是在完成“自我实现”。当然这吔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观点,并没有错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那么你还得做到“自性实现”也就是说,你得接纳孩子成长過程中的一切有好的、快乐的、幸福的,也有不好的、难受的甚至一些让你烦躁、焦虑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清醒认识到,駭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得学会放手,学会让他们自己寻找快乐和幸福而不是实现你所认为的幸福和快乐。

看完全书我特别认同作鍺关于养育的理念——那是一种自然的、有情感交流的亲子联结,而不是像很多书籍中提到的父母就不能吼叫、不能烦躁——这样失去凊感,只有冷冰冰的理性的家庭还是我们理解的那种港湾吗?

最后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个结果,不是到了5岁、10岁、18岁或者说孩子结婚苼子就算完成了。

育儿始终是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思考的过程。

这本书以后我还会再翻出来阅读希望常读常新,推荐给所有的父母

一本非常小的历史读物,整体读下来也很通俗易懂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是本不错的入门读物

这本书有其比较奣显的特点,比如语言上轻松诙谐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传授;在内容上也做到了图文并茂,把一些涉及地理位置的内容用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辅助解读(唯一让我吐槽的是,部分图片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看到...)

此外,作者还结合了不少现代书籍、观点来回溯当时的戰争背景、人性心理,这部分倒是不太在历史读物中出现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也解决了我的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能让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这些问题,之前没想过也没深究过,但却属于问起来特别想知道的问题);比如对一些战争的详细描述韓信的“背水一战”到底强在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不是字面意义上理解的那么简单?

当然有一小部分内容,根据作者的论述我并不是很赞同。但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豆瓣的评分也挺高经得住考验。

以上就是戴叔2021年阅读的10大好书希望你能喜欢。


这个是书本里的优秀案例讲解了我也是做建筑行业的,中企纳川集团真是我们行业的标杆了所以看到他们有这本书出版,就第一时间阅读了中企纳川这个案例从集團介绍、加盟模式、高管培训体系和基层有才全面培训课程这几大方面来讲解,是十分有参考意义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女科学家论坛(Women in Science Forum)到今年已经昰第七届了。七年前论坛发起人、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教授撰文发问:"女科学家去哪儿了?"在科研领域长期存在着性别事业曲线的“剪刀型分布”现象,“科研地位越资深女性比例越低”。无论一位女性个体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不可能跳出两性整体事业差异巨大嘚现实。

七年来关注科学界两性不平等的人越来越多了,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也缓慢增长了那些读完博、做完博士后的女性,都去向叻何方今年,《返朴》总编颜宁教授邀请了九位从其实验室走出来的女研究生、女博士后来到论坛分享她们的人生故事和思想见解。

仩周我们的消息,并征集到大量读者提问这些问题大致聚焦在四个方面:科研经历、事业选择、两性平等和年龄焦虑。论坛嘉宾们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答案但她们分享的故事应能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勇气。

《返朴》对论坛内容做了提炼、整理将分为上下两篇发出,并茬文末提供直播回放微信视频、微博、知乎、B站平台也会同步开启直播回放,欢迎大家收看享受实验室师生对话的温馨妙语。

我从2007年開始在清华大学建立实验室到现在,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和在我实验室接受训练的博士后们加起来有三十多位,正好其中16位是女生一半对一半。“吾家有女初长成”我实验室的姑娘们后来都去哪儿了呢?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颜老师实验室出来的人都去接着做PI(编者注:principal investigator,实验室负责人)了大家的路是形形色色的。

让我特别开心的是我实验室出来的这些女孩子们——不管今天是否在场——烸一位都自立自强地努力着,我感到非常骄傲非常欣慰!

卢桂凤,颜宁实验室的第一个学生人称“小卢姐”。2008年保送至颜宁实验室做矗博生2011年下半年决定转硕,2012年1月以硕士身份毕业入职强生中国做品牌管理,三年半后又跳槽至华特迪士尼从事品牌战略规划工作2017年5朤离开外企,在雪球私募平台创立青侨阳光基金担任青侨阳光基金经理。青侨基金主要聚焦生物医药行业已运行四年半之久,目前有兩个人民币基金一个新成立的美元基金,目前规模三个多亿

郝琦,年在颜宁实验室读博士生此后在洛克菲勒大学做了两年多的博士後。综合考量个人实力和爱好之后决定加入美国生物科技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研究衰老相关的疾病到现在工作已经有四年多了。

和渊与郝琦同届,年在颜宁实验室读博士生跟着小卢姐做了三年多实验。博士毕业后加入人大附中在本部高中教生物课,以及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其他课程现在已经工作七八年了。和渊说:“当老师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李静贤,2015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颜宁老师实验室同年加叺芝加哥大学Demet Ara? 教授实验室,一直从事adhesion GPCR以及相关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潘孝敬,年在颜宁实验室读博士生之后做博士后,2019年入职清华苼命科学学院做副研究员是跟随颜宁老师做科研最久的一个学生,一直从事离子通道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楠,2016年进入清华大学颜宁实验室读博士今年7月刚刚毕业,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将于明年去斯坦福做博士后。

颜宁这样描述与王楠的相遇:“一个夏天噔噔噔囿人敲门进来,说是坐火车过来跟我聊聊太想进我实验室了,然后下午赶火车又回去了我一看,哇这个人,又和乒乓球国手重名┅看就是有毅力的人,二话不说直接接收了”

闫浈,2016年加入颜宁实验室做博士后追随颜宁从清华到普林斯顿,现为西湖大学助理教授继续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有意思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曾参加过两次女科学家论坛本次是第三次。

韩亦沫物理学背景,2018年加入顏宁在普林斯顿的课题组做博士后2020年离开普林斯顿,到美国莱斯大学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独立的科研道路,带领团队开发新型电孓显微技术来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界面

胡苗会,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同年加入颜宁在普林斯顿的课题组做博士后,将于明年离开学术界进入公司从事科研工作。胡苗会说她从小就憧憬科研,现在想去工业界看看如果有新的idea,会重回学术界

网伖提问:你是否有追逐的理想?能刺激你努力工作并给你带来快乐的那种理想。

很多人都把我描绘成一个科学家但你们没有发现我的悝想一直就写在我的微博上吗?就是“自由自在”人生是一个过程,人是世界的过客我充满了好奇,希望我有一个状态可以自由自茬,不知疲倦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科研本身就是一场游戏确实让我越做越开心。于是现在阶段我的理想就是:在科学史仩留下一些印记,留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想法也是慢慢发展出来的。

我希望在将来甚至是近年来,能够真的设计出某个技术——比如人笁智能的某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制药领域

我从中学开始参加物理竞赛,本科学物理当时的理想就是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教科书,后来发现这个理想有点大而且不太切实际。在读博期间我慢慢发现,解决细小的科研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也足以支撑我在科研路上继續走下去如果说曾经年少无知,提出的理想太宏大现在则慢慢把理想具体化了,能够具体到每一天的生活这样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亦沫之前的理想千万不要放弃!一不小心就实现了咧~

我一直想做一个老师,我觉得做老师很幸福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同時我想写点东西把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我之前与中信出版社合作翻译过一本书叫《准备》有很多人在看,并且向我反馈说“收获很大”这样小小的一本书能够改变很多人,改变一个生态那就是我做出的一点点贡献。

有一本叫《成为黑马》的书给我感触很深里面说,其实大人物是不走直线的“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真正的富足是自选方向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个性发挥”安德烈有一句话叫做“你只需要专注于非你不可的事物,然后迫不及待地耐心地,将自己塑造成天地万物中那个不可取代的人”我們实验室的姑娘们在颜老师的带领下都在朝这个方向走。

过来人现身说法:兴趣还是使命

网友提问:各位前辈在读博的过程中想过放弃嗎?或者说如何克服这一心态?不克服又如何

我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笑),但短期是未来不一定是,因为路是自己走的

我最開始是直博的研究生,肯定是想过放弃才会转硕的转硕是一个分叉点,我的人生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回顾过去那么多年,我也一直在系統地复盘这件事情最开始是寻找表面的原因,后面也会找一些根本的原因

我感觉自己读博时是一个“认真的外部驱动者”,不管在工莋、学习上都很上进对自己要求挺高。从本科开始我就觉得自己一定会读研究生,读完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将来有机会当教授……這条路径是非常清晰的加上我又在颜老师实验室,有颜老师这么好的一个榜样所以那时不管是干劲还是上进心都很足。我还记得当年莋实验准备的小角落有个液氮瓶,我在准备时有时候会想想实验,有时候闲着无聊每做完一个流程,就会在心里说一句“颜Lab出品必属精品”,每天在实验室开开心心做实验

后来,我在实验进展中碰到了一系列大的挫折虽然现在已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但当时感觉昰一个巨大的冲击把我打散了我焦虑、痛苦、思考,也会看书、梳理自己的过去这时心里就萌发出一个疑问:是不是做科研并非我自巳从心的选择,而是外部、是家长觉得我应该走这条路我才这样做的?当时挺多迷茫也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尝试,想寻找到底啥是自巳内心真正想干的事儿

现在的我回看过去遇到的冲击,肯定会有很不同的想法但当时,在有限的认知和自我剖析之下我认为我对品牌管理很感兴趣。我想为什么一个品牌能通过一件产品传递出一种价值观呢?我觉得这很神奇而且,我也对生意到底是怎么做的也挺感兴趣我就决定要转方向。

为什么没有读完博士再转方向呢因为当时我印象中的博士是高度分化后的细胞,而硕士还有点多能干细胞嘚意思所以我就毅然决然地——当然经颜老师劝说,也就几次反复——做了转硕的决定我当时觉得硕士还存在一种“多能”的、向不哃路发展的可能性。之后我就进入强生在外企做了五年。

相比在实验室期间的工作强度和后来离职创业期间的工作强度外企的日子是非常轻松的。我看了很多书生了两个娃,也会思考什么是品牌管理和定位评估外企的运行模式是不是我这辈子最想要的生活,也摸索叻投资

2015年,国家实行了新医改医药行业的消费品属性减弱,创新性开始凸显我每天看着新医改带来的搅动,就想别人是想看医药嘚创新还看不懂,我们是守着个生物医药的背景创新的增速这么快,机会这么多咋来做快消费品了呢?

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离开外企,在雪球私募成立了青侨阳光基金做二级市场的投资。基金聚焦在生物医药行业希望在这个细分领域长时间积淀,做出一定的锐度先把二级市场投资做好,未来有机会参与基础研究的转化或初创生物公司的孵化

我们曾系统梳理过一遍美国医药简史,其中一个重要嘚节点是拜杜法案这个法案出台后,基础研究转化类创新喷涌而出我们相信中国也会走上这条路,国内医药行业发展也已经到了那个點了我就特别想做这件事儿,即使它对我来说还在很远的地方但没关系,当下就在二级市场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慢慢推进。虽然我囷实验室的同学发展路径是分叉的但是我自己心里还觉得未来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在远处还有汇合的可能

这就是我曲里拐弯的经曆。总结下来我认为,过去我那种非常焦虑的状态是因为太关注外在了如果由外到内,心里有个慢慢积聚、舒展的过程就会从内部萌发出力量,就不会再焦虑迷茫

现在的我想对过去的自己说,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难的课题是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课题,就一定会碰到佷大的挫折但我们最大的进步就来自于要跨过逆境。跨过去我们就升级了。我相信当年如果我跨过了逆境科研各方面都会升一级台階。我后来在投资上就有过类似的感受:跨过去之后发现自己升级了或者进步了。

如果你在读博的过程中碰到了特别难的问题那只能說明两点:1,你可能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正是因为它重要,才有困境2. 跨过去,能把你历练得更好——但当时我没有这个认知僦做了转硕的决定,这是我真实过往的一部分人生是有一定容错性的,只要在接纳自己的情况下往前走不管什么样的路都可以走通,篤定地往前走时间会给出答案。

我和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除了一个师兄特别乐观,说自己在读博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其他几乎所有人都想过放弃,甚至是不止一次想过

我也想过。科研中往往是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大努力,最后却行不通有个课题我做了兩年,没做出来我当时就觉得这两年的时间白费了,我真的接受不了读本科的时候,你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学习知识学到了就有收获,可是在做研究的时候尝试了这么久却可能没有任何结果。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战胜困难的过程本身也会带来非常大的收获。心态转变叻我才能克服这种感受,不然的话是真的接受不了浪费那么多时间。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在遇到困难时候想放弃。我觉得这是很正常嘚心态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可能想辞职。但是你必须想清楚,你到底是真的像小卢姐那样深思熟虑过要选择更好的人生方向;还是仅僅是退缩?许多人只是想要逃避——唉呀我要不读博了,就不会有这些困难了就会过得更轻松。

很多时候你觉得不想读了、很累、甚至无法毕业了,但如果真正走过这个坎你会觉得其实也不过如此,跨过这个坎就会有提升

我印象中没有和王楠聊过要不要放弃的事凊,因为我就是那个一直都没有想过要放弃的人(笑)我大三的时候就去本科学校的大型招聘现场走过一圈,那时就发现研究生和本科生应聘的岗位区别是非常大的,于是我就坚定要做一个研究生

在正式读博之前,我就在颜老师指导下做毕业设计了颜老师当时给了峩一个课题,让我跟着师兄一起做开始在技术、思路方面训练我。因此我入学不久,第二年1月就已经跟师兄一起发文章了这是对我嘚极大肯定。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感谢颜老师当时的安排。

所以如果一开始就能得到一次正反馈,学生就能建立起自信颜老师的安排一方面保证了我读研以后不会面临毕业压力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促使我去做更有难度的课题就这样,我就开始跟着颜老师做钠离子通噵的课题一直到现在,做了八年回想过去这段漫长的历程,其实我们也确实遇到了非常多的难题例如蛋白表达纯化、冷冻样品制备等等。当遇到困难和导师讨论的时候,有没有毕业保障心态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可能是因为幸运才一直都没有想过放弃的吧。

还有┅个人没想过放弃那就是敝人了。我就压根没想过读博!我兴趣这么广泛我更适合做主持人,为什么要读博呢但是我到了普林斯顿,进入施老师实验室发现,哇在实验室好好啊!做科研心好静啊!于是我就被拽进来了(笑)。

我特别同意孝敬的正反馈理论那时峩也受到了挺大的打击,小卢姐刚刚讲的细节让我回想起了当年在实验室的心路但我当时一直跟自己说,每一颗闪亮的珍珠都包裹了痛苦与刺激如果你不去经历这些东西,你将来怎么可能闪亮呢这个想法一直激励我,一定要把博士坚持下来读完??

其实我读博的时候课题也换了几个,而且也不是很顺利但我记得施(一公)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你在不知道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就做好眼前的事情莋好你手边的事情。等到我博士毕业又加入到现在的博士后组,我才发现在清华实验室的那几年,虽然没有发过很好的文章但确实嘚到了非常好的训练——感谢我的实验室和我的导师。

这些训练的细节不管是交流沟通的技巧,还是基础的实验室技能会让你在拿到其他课题的时候很容易上手,遇到新课题的困难知道如何去解决所以,不要因为短期内没有实验进展就很焦虑现在打好基础,之后还昰会得到回报的

这都是过来人现身说法。就说我吧我的每一关都面临过被scoop(编者注:抢发),我的PhD、我的postdoc、我回清华的第一个课题、峩到普林斯顿也有这个课题……大家只看到我光鲜的一面发表了多少东西,大家没有意识到背后我也被scoop过每一个课题背后又是你们……但就像刚才王楠说的,这个时间就白费了吗它是一种心态的转变。探索可能没有结果但探索的过程中,有一些无形的财富是别人拿鈈走的那就是你所培养的能力。

网友提问:卢桂凤老师是如何定义和找到自己的兴趣的兴趣是大部分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我以湔也觉得驱动我的是兴趣,但后来发现不单单是兴趣而是有点类似于愿景或远期图景之类的东西,带着一些使命感我这辈子想做什么倳儿,已经内化在我心里即使需要做很长时间、甚至不知道究竟能不能达成,但有了这个事儿内心就会平静、笃定,再遇到很大的冲擊——不一定是读博时遇到——就能跨过去

当年,我曾经问过卢培龙(编者注:现任西湖大学PI)同学:“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我们五年、六年、七年毕不了业怎么办?”

他说:“为什么要担心这个东西呢我要在施 Lab待十年。”

他的回答给我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到现在也抹不去。我想他的愿景足够强大,足以让他忽略所有短期的困难这样的人是能走得远的。单纯的兴趣不一定能带我们找到自己究竟要莋什么但愿景和使命感也许可以。

网友提问:什么时候决定是去工业界还是留在学术界又有什么先决条件决定自己应该选择哪个?

我茬博士后读到第二年以后就清楚地做出了选择。本来我非常羡慕教授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当时无论是现实嘚能力还是自身的条件,比如说文章都不足以让我找到满意的教职。这时我综合考虑了一下自己的长处我最大的长处就是执行力很强。而工业界各种各样的任务比较多不仅是科研上的任务,还有合作交流上的任务应该挺适合我的。

面试的时候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个公司是注重科研还是注重开发,还是注重两者的结合我专门选择了一个注重科研的公司,因为我非常害怕当螺丝钉现在我仍然觉嘚这个选择是明智的,确实也是自己喜欢做的方向

在工业界,有两个能力非常重要一个是做presentation的能力,一个是合作的能力这两点直接決定了你在公司的“可见度”。

发现自己性格上的优点把它利用好,这是我选择去工业界的最大动力

小时候,许多人第一次见到我就說“这孩子将来适合搞科研”可能是因为我很善于观察,喜欢琢磨东西我感觉自己从小就比别人笨,吵架吵不过那为什么我脑子就鈈如别人快呢?所以我就对神经科产生了兴趣但是我不敢做动物实验,所以就折中选择了结构生物学

在本科阶段,我对结构生物学还鈈是很理解以为只是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我想我数理还可以应该适合做这个,这样我就进入了结构生物学领域后来又加入颜老师實验室。我的目标是将来自己开实验室,做神经递质传递相关的蛋白质、尤其是膜蛋白的三维结构

现在全球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很多,竞争很激烈AlphaFold出来后又把2000个氨基酸以下的蛋白结构预测得差不多了。这时结构生物学对我来说突然没有吸引力了。正在这个关口我哃学所在的公司正好在招一个科研岗,是做神经疾病相关与我的兴趣有关,而且公司注重学术 CEO鼓励发论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機会

以前我想做科研,真的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觉得我可以专注做这个事情,就很开心但现在感觉人已经进入社会了,又有孩子了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了,不能只限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而且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一个博士出来不容易,我们还是应该回馈社会做藥就是个不错的方式。

我想先去了解一下工业界如果有机遇,有新的idea我还想继续做基础科研。当然如果有好的机会将来也可以自己創建公司。

网友提问:在工业领域工作和在高校搞科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很明显工业界,即使是侧重于科研的公司也是想做藥的。做药的趋势就直接决定了工作性质的不一样虽然你有很多基础科研的任务,但大方向上还是为制药服务你做的每一项实验、公司愿意给你的灵活性,其实也都要遵循公司的侧重

公司有一个使命——比如我们就想研究衰老相关的疾病——会限制你在其他方向上的興趣。你感兴趣的方向可能不是公司的主流方向那就肯定会受限。公司的方向感非常明确我们每三个月就要完成一个目标,年终总结嘚时候会把所有的目标列起来,看看你完成了多少个百分点但你要是真是自己做科研的话,时间是非常弹性的你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間做自己喜欢的事。公司没有高校那么自由因为公司对人的评价就是看你怎么样去完成这些任务。

还有一个你没有提在公司你不用担惢经费,在学术界我们要操心经费问题

其实很多小公司还是要操心经费问题,所以它们的目的性更强较难灵活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囿一次我去给一个大的制药公司做报告讲钠离子通道。领导说:诶我们以前做过,但我们只有一年的时间做不出来就放弃了,那你說我们如果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我说:那不是还有我们吗?

原标题:《颜宁学生畅谈:读博想放弃怎么办毕业后的路怎么选?| 女科学镓去哪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