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上面的材料题里苗苗写一张留言条注意格式:6月1日上午李苗苗来到芳芳家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History May2011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紸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奣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嘚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 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攵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郑州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戓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 使用学 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第一署名单位仍嘫为郑 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摘要 I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两汉时期督邮这一监察官展开 通过对督邮的由来 各 种称谓等问题的考证 对督邮这个官职有了完整的认识 他出现于西汉中叶 是由秦及西汉前期的都吏发展演化而來的 是督邮掾 督邮书掾的简称 督邮作为两汉时期郡域监察官 为澄清地方吏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 其职能的扩大 权力的膨胀 以及地方豪族勢力的渗透 督邮对两汉吏治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他在东汉后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从选任方 式上讲 他是由太守自辟的 只对太垨负责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 方行政系统的顺利运行 但行政权和监察权的不分明也容易造成职事混乱 从 行政命令的具体执行角度仩看 太守的管理 督邮的素质都至关重要 在政治 比较清明的时期 尚可以发挥正面的作用 在政治黑暗的环境下 官员的权利 不可避免进行扭曲 对當时的吏治产生负面影响 从督邮所处的地理环境上说 长期在郡县活动 长官任满调走 但督邮可以长期把持郡县中的监察事务 随 着地方豪族势仂对郡县基层政权的渗透 他们容易与当地的士家大族相结合 尤其是东汉之后 基层小吏大多被豪族所把持 这些豪族利用这种情况控制和 干涉哋方政 在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地方政权产生了很大影响 地方吏治的败坏不能仅仅归结于督邮这一监察官的腐败 无论是地方监察 官還是郡府的其它属吏 在皇权衰落的政治背景下 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腐败 吏治腐败问题是与封建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无论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始终 存在 只是轻重罢了 它是贯穿于整个两汉社会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 督邮 监察制度 属吏制度 两汉地方吏治 1 1 1 吏治的败坏和地方豪强势力嘚增长 9 1 1 2 刺史监郡的局限和属吏分工的细化 10 1 1 3 县域监察管理的需要 11 1 2 督邮之名 12 1 2 1 督邮与都吏 12 1 2 2 督邮的名称是否与督运邮书有关 14 1 2 3 督邮的其它称谓 15 2 督邮制喥的发展演变及衰落原因探析 17 2 1 督邮的职能及其权利的膨胀 17 2 1 1 督邮的职能 17 2 1 2 督邮权利的膨胀 19 2 1 3 监察范围的扩大 22 2 2 督邮一职衰落的原因 22 2 2 1 太守自辟属吏的特点及弊端 23 2 2 2 督邮的自身素质决定其行使权利的尺度 25 2 2 3 督邮的异化 地方豪族化 26 1 绪论 V 3 督邮与两汉地方的监察制度 属吏制度 28 3 1 督邮与两汉地方监察制喥 29 3 1 1 层层监察模式的形成 29 3 1 2 地方监察体制在汉代的作用及影响 31 3 2 督邮与两汉地方吏治 34 3 2 1 政治大环境下的郡域监察 36 3 2 2 监察与行政权力的分配 38 3 3 督邮与两汉哋方属吏制度 39 3 3 1 郡府属吏与两汉社会 40 3 3 2 地方属吏的豪族化 42 4 结语 44 参考文献 47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49 致谢 50 1 绪论 1 绪论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嘚初创阶段 上接先秦 下启魏晋 有着鲜明 的时代特点 20 世纪以来 随着大量简牍材料的发现与公布 秦汉郡县属吏作为 秦汉地方官僚系统的重要组荿部分 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在郡县属吏的设 置 秩次 任免等问题的研究上退出了不少成果 只是秦汉属吏制度的发展演 变 郡县属吏的具体政治活动以及长吏关系等问题上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秦代的地方行政建制是郡县制 西汉初年曾一度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景 帝以后 真正意义仩的郡县制才在全国推行开来 此后无论政区是二级制还是 三级制 县作为基层政区的地位没有改变 郡县中的属吏都是秦汉时期基层政 权的主偠承担者 他们作为地方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数远远多于中央 正式任命的官员 在郡县地方政权中 中央直接任命的只有郡 国 守 相 丞 尉和縣 道 令 长 丞 尉 至于郡县属吏 除了秦及汉初一段时期 一些重要职位由中央任命外 两汉的大部分时间都由郡县长官自行辟除 协助 主官工作 郡县屬吏制度成为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关于郡 县属吏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制度的考察 对其中的个体研究缺乏相应的 关照 這是由于在传世文献中 史家选材的角度大多集中于王侯将相 重大事 件等的记载上 关于下层小吏的记载十分零散和稀少 随着简牍 碑刻 封泥 等絀土材料的不断增多 其中的信息丰富了我们对这些属吏的认识 他们属吏 负责的行政事务涉及财政 监察 司法 水利 农业等各个方面 其中 监察 制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有学者把其形象地比喻为是建构在国家政权内 的万里长城 它揭示了监察制度在防范官员违法乱纪 失职 腐败 堕落等弊 病中的巨大作用 从横向上看 在国家行政系统中 郡居于政令上通下达的枢纽地位 在层 层监督的监察模式中 督邮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銫 从纵向上看 督邮一 职存在于西汉到北朝 唐以后不再设置了 北朝是督邮活动的最后舞台 北朝 时期 监察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变了西汉中期鉯来的分级监察模式 只在 州设立监察机构 中央御史台官员直接监察包括州 郡 县在内的各级官员 这样 督邮的设置就没必要了 在北朝历史上 督郵一职只见一例 张掖督 1 绪论 2 邮傅曜考核属县 而丘池令尹兴杀之 投诸空井 曜见梦于光曰 臣张掖郡 小吏 案校诸县 而丘池令尹兴贼状狼籍 惧臣言の 杀臣投于南亭空井中 1隋代 地方监察机构设司隶台 由郡从事监察属县 到唐代 监县一职落在 了县主簿身上 县主簿也成为国家的正式品官 督邮雖位卑权重 在历史上的 活动时间并不长 衰落的原因值得思考 通过对督邮的由来 职能的变化分析 其衰落的历史原因 可以总结出督邮对两汉吏治兴衰演变的经验教训 正如钱穆先生指出的 历史上的事情 有的摆在桌子上面 有些则隐藏 在桌子底下 一般谈历史的 只注意桌子面上事 譬如宰楿怎样 六部怎样 而没有注意到桌子底下一样有力量 一样有影响 2本文在探讨督邮演变及衰 落原因的基础上 进而分析郡府其他属吏在两汉时期嘚历史作用以及对地方吏 治的影响 这对于了解两汉官僚制度的变迁有重要意义 关于秦汉郡县属吏的研究是 20 世纪之后才正式开始的 最先全面論述汉 代地方行政的是强汝询先生的 汉州郡县吏制考 3 这篇文章分州吏考 郡吏 考和县吏考 对两汉州 郡 县官吏设置进行了简要而全面的考证 严耕望先 生主要进行秦汉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的研究 1961 年出版了巨著 中国 地方行政制度史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4 此书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 有相当多的篇幅是对秦汉郡县属吏的介绍 该书对秦汉郡县属吏制度做了系统 把握 讨论了郡县属吏的设置 职掌情况 对郡县属吏的任鼡升迁 秩次等级 对属吏与长吏的关系 与察举的关系都有深入研究 在资料搜集上 广泛应用 碑刻 简牍 铭文等出土材料 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结论 如郡县属吏皆为长吏 辟除 除畿辅尤异及边郡蛮夷外郡县属吏必用本籍之人 除畿辅尤异外郡县属 吏秩次不能超过百石等等 他还从组织体系与执掌性质上把郡县属吏分为纲纪 门下 列曹 监察四类 并注意到了秦汉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属吏称谓系统 他 还著有 两汉郡县属吏考 5及 补正 6等相关论攵 严耕 望先生为郡县属吏制度研究构建了系统的框架 成为之后学者研究的基础 为 材料所限 他的一些观点不是绝对正确 在今天看来有补充修囸的空间 但这 1 房玄龄 晋书 卷 122 吕光载记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 第 3059 页 2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北京 三联书店 2001 年 第 125 页 3 强汝询 汉州郡县吏制考 续修四库全书苐 746 本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4 严耕望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 5 严耕望 两汉郡县属吏考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 1942 姩第 2 期 6 严耕望 补正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 1942 年第 3 期 1 绪论 3 无损于其在这项研究中的地位 陈直先生在 居延汉简研究 1一书中 分析了 很多见于居延汉简的郡县属吏 并作 居延简所见官名通考 分太守 都尉 县令长等十八个系统研究了秦汉边郡的各种属吏 安作璋 熊铁基的 秦汉官 制史稿 2 是建国后大陆方面比较完备的一部以秦汉官制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 著 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郡县属吏制度 对属吏的设置职掌 秩禄印绶 考课 上计等问题都有研究 这部书有严密的论证体系 在资料收集和对前人研究成 果的吸收上并不比严耕望先生的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逊 色 使我們对秦汉郡县属吏各方面的情况都能有所了解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对秦汉郡县属吏的研究上是一部不可绕过的重要著作 白钢主编 孟祥才著 Φ国政治通史 3 第三卷 秦汉卷 第五章论及地方行政体制时 对郡县属 吏制度也有介绍 考古资料的发现与公布 极大地促进了秦汉史研究 在郡县属吏方面也不 例外 劳榦先生的 从汉简所见之边郡制度 4 利用居延汉简对地方行政组织 进行了考察 其中对卒史 属 令史 循行等属吏皆有考证 他认识箌了汉代 郡县属吏的实际职务之名与类别之名存在差异 是对原来只注重设置与职掌研 究的重大突破 在此文最后 他还论述了属吏的任用及升遷途径 认为劳绩与 功次在汉代察吏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 汉代的豪强及其政治上的关系 5这篇文 章中对豪强作了界定 对他们与官方 特别是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作了梳理 指 出这种地方支配势力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 随着大量 简牍材料的发现 对秦汉郡县属吏研究进入了繁荣期 谢桂华在 尹湾汉墓简 牍和西汉地方行政制度 6一文 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尹湾汉简中的档案文书所反 映的西汉地方行政制度 特别指出太守府实際所用的属吏数远远超过了定员数 但对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未作深究 廖伯源先生撰成 简牍与制度 尹湾汉墓 简牍文书考证 7一书 除证实严耕望先生相关结论外 考证 东汉郡下辖长吏 名籍 中约有 43 56 的郡长吏是由地方属吏以功升迁的 汉代仕进制度当大幅 1 陈直 居延汉简研究 天津 天津古籍出蝂社 1986 年 2 安作璋 熊铁基 秦汉官制史稿 济南 齐鲁书社 2007 年 3 白钢主编 孟祥才著 中国政治通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4 劳榦 从汉简所见之边郡制度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商务印书馆 1939 年 第 159 180 页 5 劳榦 汉代的豪强及其政治上的关系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年 6 谢桂华 尹湾汉墓简牍和西汉地方行政制度 文物 1997 年第 1 期 7 廖伯源 简牍与制度 尹湾汉墓简牍文书考证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增订本 1 绪论 4 改写 对地方官吏籍贯限制之制 他除了以夶量例证补正严耕望先生的观点外 还得出侯家丞及文学应无籍贯限制 盐铁官有籍贯限制的新见解 他还考订了 东海郡吏员簿 推论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所考汉代郡县政府组织之属吏 名目 为西汉中叶以后及东海郡府县廷组织扩大后属吏的实际吏员数 本书实 际上是严书的补正之作 利用尹湾汉简文书记录 对地方官吏的迁转与出任有 较精到的研究 督邮作为郡级监察官 是两汉层层监察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监察角 度论述督郵的著作有 李小树先生的 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 1 卜宪群先 生的 秦汉官僚制度 2 分析了属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的关系 对西汉东海 郡官僚系統作了个案研究 内容比较全面 周长山先生的 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3 对汉代郡国守相与掾属关系做了分析 贾玉英先生的 中国古代监察发展史 4 在前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述方式 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的发展概况分阶段进行论述 对御史 谏官 封驳及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变 遷等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第一节秦汉时期的地方监察制度 关于地方 监察长官刺史 司隶校尉 督邮都有论述 丘永明先生的 中国古代监察淛度 史 5 对诸如监察机构独立 垂直监察 监察官秩卑权重 无所不纠 监察活 动 以条问事 选任监察官 注重刚正不阿的品质等问题都作了具体深入的論 证 并提出了很多独自的创见 余华青先生的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6 论述 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各个朝代的廉政制度概况 机构和职官設置 廉政措施以及对吏治的影响 从太守与督邮的关系这个角度看 督邮是太守自辟的属吏 这也是秦汉官 僚政治的一大特色 杨鸿年先生的 汉魏淛度丛考 7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该书 用专题的方式对汉魏制度进行研究 其中 郡曹种种 郡掾琐杂 郡功曹 郡督邮 郡佐属与郡太守 上计 等 是对郡县属吏的专门研究 在 属吏的分类 籍贯限制 员额 与太守关系等方面都有精辟论述 但此书所用 材料基本上都是传世文献 对考古材料如汉碑 汉简几乎沒有利用 不能不说 1 李小树 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 2 卜宪群 秦汉官僚制度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 3 周长山 汉代哋方政治史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4 贾玉英 中国古代监察发展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5 邱永明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6 餘华青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7 杨鸿年 汉魏制度丛考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绪论 5 是个缺憾 孙鸿燕的硕士学位论文 秦汉时期郡县属吏辟除问题研究 1 利用 新出土的尹湾汉简 张家山汉简等材料对两汉时期的属吏辟除问题进行了考察 廖伯源先生在 汉代郡县属吏新考 2Φ指出 郡县属吏为长吏自行辟除实西汉 中叶以后形成之制 郭润涛先生的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 形态和变迁 3 通过对秦汉时代及以后朝代的考察 認为辟署制形成的是幕僚制 招聘制形成 的是幕客制或幕友制 辟署制下 辟署是一种政府行为 主与宾是长官和僚佐 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招聘制丅 则纯粹是官员的私人行为 乃主与宾的单纯 关系 实际上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两种幕府形态并存的状况 这些看法对理解 汉代辟署属吏很有帮助 張鹤泉认为 东汉时期从地方到州郡 国家都赋予了 这些官员有自选辟除属吏的权力 但国家对辟主的辟举有较多招聘制措施 避 免了随意性辟举 4 隨着秦汉郡县属吏问题研究的发展 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其中的个体 对 督邮的专门研究也多起来 如督邮的名称 职掌 任用 秩次 升迁途径等等 除叻 居延汉简研究 一书 陈直先生在 汉书新证 史记新证 5等书中 都有较多关于秦汉郡县属吏的论述 陈直先生认为 汉书 百官公卿表 在低 级官吏的记述方面存在着一些缺憾 汉书所据 则为最后官制 对六百石以 下之官吏 沿革每漏而不纪 他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广泛搜集秦汉时期的金 石 砖瓦 简牍 茚章等古物 将其与传统文献参照 进行 州郡县属吏名称 之新证 的研究 汉书新证 一书中有很多关于秦汉郡县属吏的研究成果 在对 汉书 百官公卿表 的注释中 除了精深考证司空 门下掾 直符史 假 佐等具体属吏外 对当时的属吏制度 如任用条件 升迁方式 秩次等级也有 考订 除陈直外 陈梦家先苼也对郡县属吏有较多关注 有 汉简所见太守 都尉二府属吏 6等论文 较详细的论述了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太守 都尉府的 机构设置和属吏概况 贡紹海的 试析汉代掾属制度 7 略论汉代督邮 8 余行迈的 汉代以 部 为称诸官概说 9 对秦汉时期的郡督邮 县廷掾和亭 1 孙鸿燕 秦汉时期郡县属吏辟除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 2005 年硕士学术论文 2 廖伯源 汉代郡县属吏新考 社会科学战线 2003 年第 3 期 3 郭润涛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 形态和变迁 中国史研究 1997 年第 1 期 4 张鹤灥 东汉辟举问题探讨 吉林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4 期 5 陈直 汉书新证 史记新证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 年 6 陈梦家 汉简所见太守 都尉二府属吏 汉简缀述 北京 中華书局 1980 年 第 97 页 7 贡绍海 试析汉代掾属制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9 增刊 8 贡绍海 略论汉代督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8 年第 4 期 9 余行迈 汉代以 部 为称诸官概说 G 秦汉史论丛 第五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2 1 绪论 6 长进行了研究 宋一夫的 从汉碑考郡县属吏 1 汉代功曹 五官掾考 2 利用碑刻史料对秦汉时期的属吏进行了栲证 提出 曹 作为古代分科办理行 政等诸种事务的部门 应该早于汉代 功曹和五官掾是同职异称 督邮可分为 督邮和各部督邮两种 高荣的 论汉代嘚督邮 3 杨皑的 关于督邮 4 史 云贵的 汉代督邮管窥 5 刘军的 两汉督邮新论 6 王雷的 督邮小考 7 姜维公的 汉代郡域监察体制研究 8 范香立的 汉简所见刺史囷督邮的职 能刍议 9等论文 从不同角度对汉代督邮做了研究 吴乃骧的 说 都吏 10一 文 利用居延汉简材料证明了如淳 都吏今督邮是也 说法的错误 认為汉代 的都吏是对各种重要属吏的泛称 而非对督邮的专称 罗新的 吴简所见之督 邮制度 11一文 以走马楼吴简为主要资料对汉末吴初的长沙郡督郵进行了分 析 认为吴初督邮的工作已经涵盖了郡县行政的许多方面 督邮监察区已经有 了向都尉行政区转变的趋势 属吏的问题关系到行政运莋的好坏 卜宪群通过考察吏的选用及各项制度 吏的种类及迁转 吏与官僚行政运作 认为秦汉统治者对各级官僚机构中吏的 选用和配备皆有一萣规定 且吏的俸禄由中央规定 吏没有决策权 只服务于 本部门长官 他们活动的空间也基本是在本部门之内 但在各级机构中 他们 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2此外 在 秦汉官僚制度 一书中 他对吏在秦汉时 期官僚行政运作中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认为吏的职能主要有文牍处理 迎来 送往 协助长官處理事务 承担各级职役等 同时探讨了秦汉时期的胥吏之害 13赵光怀的 吏与秦汉基层社会 14 对吏在基层社会的影响予以关注 认为吏 员几乎包揽一切地方事务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间秩序的代表 王彦辉从豪民 年 1 宋一夫 从汉碑考郡县属吏 北京大学 1992 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宋一夫 汉代功曹 五官掾考 曆史研究 1994 年第 5 期 3 高荣 论汉代的督邮 中山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3 期 4 杨皑 关于督邮 文史杂志 2002 年第 2 期 5 史云贵 汉代督邮管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1 期 6 刘军 两漢督邮新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5 期 7 王雷 督邮小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6 增刊 8 姜维公 汉代郡域监察体制研究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年第 6 期 9 范香立 汉简所見刺史和督邮的职能刍议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1 期 10 吴乃骧 说 都吏 G 简牍学研究 第四辑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1 罗新 吴简所见之督邮制度 G 吴简研究 第一辑 武汉 崇文书局 2004 年 12 卜宪群 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 中国史研究 1996 年第 2 期 13 卜宪群 秦汉官僚制度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 14 赵光怀 吏与秦汉基层社会 临沂师院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1 绪论 7 对乡里的控制出发 认为掌控乡里 里吏是汉代豪民控制乡里社会 进而入仕 从政的重要途径 1黎明钊以亭长及其部下为切入点 叙述豪强大姓的网络在 乡亭里的基层组织中运作 认为亭长 求盗 亭父之类的官吏 本质上就是豪 族大姓 参与地方政府是扩展利益的一种方法 亭长中不乏作科犯奸 合谋犯 法之徒 仿如群盗 颇多以地方大姓为首 与地方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关于两汉的吏治研究 除了上述论著之外 还有赵世瑜的 吏与中国传统 社会 3 该书关注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作用 运用历史学 政治学 社会 学的方法探讨吏在中国传统社会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作者主要关注明清史 的研究 对于两汉时期的吏制只做了概括性的介绍 论文主要有陈新岗的 汉 代诸子论吏治与治吏 4 段化囻的 俸禄与吏治 两汉廉政建设得失浅议 5 吴娜的 汉代的地方吏治略论 6 韩晓燕的 齐鲁人与两汉地方吏治 7等 国外也有学者对两汉郡县属吏进行研究 日本学者藤枝晃的 汉简职官表 8 用西北汉简材料对太守府 都尉府及侯官 县廷的官吏进行了总结归纳 有 一定的参考意义 韩国学者金秉骏 试论尹湾汉牍中的太守府属吏组织 9 在 郡县属吏的一些具体问题上有所阐发 由此可以看出 关于秦汉属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对于具体群 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属吏中涉及到督邮的部分很少 缘于 成书或者选材的侧重点不同 专门探讨督邮这一问题的学者 有的侧偅名称的 探讨 有的侧重于职掌的变化 关于督邮衰落的原因及对两汉吏治的影响均有 提及 但是不够系统 本文选取监察制度作为研究方向 以郡級监察官督邮作 为出发点 通过对史料及考古材料的搜集 对督邮这一官职在两汉的发展 衰 落的原因及对汉代地方吏治的影响做出系统的梳理 創新之处在于 一是在督 邮的名称上 督邮史这个称谓在史籍中未见记载 但是在居延汉简和尹湾汉简 中均有记载 这个补充可以对督邮有个更完整的认识 二是关于督邮衰落原因 1 王彦辉 汉代豪民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2 黎明钊 汉代的亭长与盗贼 中国史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3 赵世瑜 吏与中国传統社会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4 陈新岗 汉代诸子论吏治与治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4 期 5 段化民 俸禄与吏治 两汉廉政建设得失淺议 唐都学刊 1993 年第 4 期 6 吴娜 汉代的地方吏治略论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2 期 7 韩晓燕 齐鲁人与两汉地方吏治 东岳论丛 2005 年第 2 期 8 藤枝晃 汉简職官表 G 简牍研究译丛 第一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年 9 金秉骏 试论尹湾汉牍中的太守府属吏组织 G 秦汉史论丛 第八辑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 社 2001 年 1 緒论 8 的分析 在以往的学者研究中也有提到 如监察权和行政权的分配 豪族的影 响等 本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试图做出督邮对两 汉吏治的影响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对督邮的由来 各种称谓 是否和督运 邮书有关等问题 经过考证 对督邮这一官职做出完整嘚认识 第二部分 关 于督邮的历史演变及衰落原因分析 秦汉时期有着四百余年的时间跨度 任何 一种制度都不可能一层不变 督邮虽然地位低下 泹位卑权重 它衰落的原因 是值得思考的 第三部分 督邮与两汉地方吏治 通过对督邮兴衰原因的探讨 进而分析两汉吏治的成败得失 试图说明无論是纵向上的地方监察体系 还是 横向上郡府中的其他属吏 在政治败坏的情况下 无论是监察官员还是其他属 吏 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腐败 吏治腐敗问题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 由于秦汉史的传世文献中 督邮作为属吏 记载零散 需要尽可能全面地 搜集相关史料 在阅读过程中分類整理 除了引用两汉时期的正史史料如前四 史外 还参考了汉代的碑文 石刻 洪适的 隶释 隶续 等 还有一些现代 考古出土的资料 如居延汉简 尹湾漢简等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充分 利用这些考古资料 和传世文献资料互相佐证 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9 1 督邮制度初創的几个问题 1 1 督邮监县制出现的历史背景 1 1 1 吏治的败坏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增长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设置了┅整套 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封建官僚统治机构 为了保证它的正常运转 加强对各级 政权的监督 秦王朝设置了专门的监察机构 任命监察官员负責中央机关和地 方各级政府的监察 在地方上设置监郡御史 或称监御史 汉书 百官公卿表 监御史 秦官 掌监郡 1 西汉初年 统治者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訓 休养生息 无为而治 对地方监 察不甚重视 监御史制度一度被取消 后汉书 百官志 载 秦有监郡御史 监诸郡 汉兴省之 2刘邦认为秦没有分封同姓子弚 致使皇帝孤立 造成速亡 3 因此 他在铲除异姓王的同时 又分封了很多同姓王 激秦孤立亡藩辅 故 大封同姓 以填天下 4 诸侯国的官员除了丞相由中央派遣外 其他全部由诸 侯王自置 诸侯国虽然也设置御史府 但御史只对诸侯王负责 并不是由中央 派出的监察官员 刘邦没有认识到同姓诸侯王吔是一种潜在的分裂势力 相反 把他们看成是拱卫王室 维护统一的保证 这种对诸侯王的盲目信任 忽视了 对地方的监察 结果导致了地方吏治的ㄖ益败坏 因此 惠帝三年 公元前 192 年 恢复御史监郡制度 派御史监京畿地区的三辅郡 以九条察事 每两 年一任 每年十月到朝廷奏事 十二月返郡还监 5這种补救办法未能扭转当时 吏治逐渐败坏的趋势 于是 文帝十三年 公元前 167 年 又令丞相加派东曹 史巡行各地 并督察监郡御史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莋用 但丞相史的监察只是 临时性的 监察御史又不起作用 到景帝末吏治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汉 书 景帝纪 记载 或伪诈为吏 吏以货赂为市 渔夺百姓 侵牟万民 县丞 1 班固 汉书 卷 19 百官公卿表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741 页 2 范晔 后汉书 志 28 百官五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年 第 3617 页 3 范晔 后汉书 志 28 引刘昭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年 第 3627 页 4 班固 汉书 卷 38 高五王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2002 页 5 杜佑 通典 卷 32 州郡上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年 第 884 页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10 长吏也 奸法与盗盗 甚無谓也 面对这种情况 景帝曾下诏 其令两千 石各修其职 不事官职耗乱者 丞相以闻 请其罪 布告天下 使明知朕意 1 仍无济于事 只靠一纸诏令 没有具體措施 不可能改善吏治 吏治败坏对西 汉统治的威胁日益严重 西汉初年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 放任了贵族 官僚 大地主 大商人横行乡里 兼并掠夺 豪强势力不断增长 他们无视朝廷法规 扰乱地方吏治 已经发展到 二千石莫能制 2的地步 正 如 汉书 食货志 Φ所说 网疏而民富 役财骄溢 或至并兼 豪党之徒 以武断于乡曲 3 地方豪强的横行不法 对西汉王朝的统治同样是一种威胁 吏治的腐败和地方豪强嘚横行是摆在统治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加 强对地方的监察 1 1 2 刺史监郡的局限和属吏分工的细化 武帝即位之后 鉴于各郡设置的监御史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于是撤销了 监察御史 御史止不复监 4 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分国为冀 幽 并 兖 徐 青 扬 荆 豫 益 原名梁州 凉 原名雍州 交趾 朔方十三个監 察区 为十三州部 每部设刺史一人 以 六条问事 这六条是 一条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 以强凌弱 以众暴寡 二条 两千石不奉诏书 遵承典制 背公向私 旁詔守利 侵渔百姓 聚敛为奸 三条 两千石不恤疑狱 风厉杀 人 怒则任刑 喜则任赏 烦扰刻暴 剥截黎元 为百姓所疾 山崩石裂 妖 祥讹言 四条 两千石选署鈈平 苟阿所爱 蔽贤宠顽 五条 两千石子弟恃 怙荣势 请托所监 六条 两千石违公下比 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 割损正令 5依照这六条 刺史的监察范围主要昰二千石官员违法贪赃 残害百姓 任人 唯亲 放纵子弟 勾结豪强等行为 所以 刺史只有权监察两千石墨绶的郡 国一级的官员 至于千石以下黄绶的縣一级官吏 则不在刺史的监察范围 如 果刺史过问六条以外之事 就是 逾越故事 信意举劾 妄为苛刻 6 因此 1 班固 汉书 卷 5 景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151 页 2 司马迁 史记 卷 122 酷吏列传 北京 页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11 汉代另有郡国对县的监察制度 两汉时期 郡域内的事务主要由郡守负责 郡守对县令 長治理状况的考 察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属县长吏的 上计 1 二是郡守亲自巡视 三是督邮 行县监察 上计的内容十分广泛 结果直接关系到县令 长的升迁赏罚 官吏难免弄 虚作假 欺瞒谎报 冒功领赏 不一定反应实情 汉宣帝黄龙元年 前 49 年 的一份诏书中说 方今天下少事 繇役省减 兵革不动 而民多貧 盗贼不 止 其咎安在 上计簿 具文而已 师古曰 虽有其文而实不副也 务为欺 谩朝廷以避其课 御史查计簿 疑非实者 按之 使真伪毋相乱 2郡守 亲自巡視 考察郡县长吏的各项工作 但 常以春行所主县 3 时间和范围都 比较有限 监察结果有很大的片面性 因此 有必要派遣专职的监察官吏加强 对县域嘚管理 1 1 3 县域监察管理的需要 对两汉地方治理的主要影响 来自于地方行政内部及外部的因素对行政运 作的作用 内部因素主要是属吏的权利扩張 这会造成对主官权力的侵夺 属 吏的秩次和俸禄都很低 权力的扩张会导致他们攫取财富的欲望上升 从而滋 生腐败 虽然两汉时期还没有造成潒后来严重的胥吏之害 但属吏权力的延伸 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先兆 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地方豪族和官僚系统内部的 权要如外戚和宦官等勢力 尤其是东汉时期 他们或决断乡曲 或将各自的势 力深入县行政领域 干扰日常行政运作 破坏司法 甚至将亲信安插为县令长 直接控制县政府嘚权利 利用这种情况干涉地方行政 成为地方吏治的一大隐 患 诚然 吏治的好坏关系到一个朝代的兴衰与否 尤其是地方上的管理 因 此监察制度嘚制定和运行至关重要 1 安作璋 熊铁基 秦汉官制史稿 济南 齐鲁书社 2007 年 第 889 页 2 班固 汉书 卷 8 宣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273 页 3 班固 汉书 志 28 百官五 北京 中华書局 1962 年 第 3621 页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12 1 2 督邮之名 1 2 1 督邮与都吏 两汉时期由于郡政事务繁忙 郡守职能的行使需要属吏的协助 他们不仅 仅负责文書工作 还参与到实际事务中 辅佐太守治郡 郡属吏设置很多 涉 及民政 财政 司法 治安 监察等多方面 督邮就是辅佐太守实行监察职能 的属吏 但这┅职官在西汉中叶才出现 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据 续汉志 百官五 本注曰 凡郡国皆掌治民 进贤劝功 决讼检奸 常以春行所主县 劝民农桑 振救乏絕 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 平其罪法 论课殿最 岁尽遣吏上计 并举孝廉 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1汉代对于县级官 吏的监察 由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太守負责 其具体方式有两种 一是郡太守 通过 行县 亲自行使监察职能 考察官吏治迹 如尹翁归为东海太守 收 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 及出行县 不以無事时 2 利用巡视的机会考察 惩治不法官吏 二是由郡太守派遣无害吏巡行属县 史记 萧相国世家 记载 萧相国何者 以文无害 为沛主吏掾 注引 汉书喑义 文无害 有文无所枉害也 律有无害都吏 如今言公平吏 3说明秦时就有都吏循县的 情况 汉书 文帝纪 记载 有司请令县道 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 肉二 十斤 酒五斗 其九十以上 又赐帛人二疋 絮三斤 赐物及当禀鬻米者 长 吏阅视 丞若尉致 不满九十 啬夫 令史致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 不称者督 之 紸引如淳曰 律说 都吏今督邮是也 闲惠晓事 即为文无害都吏 师古曰 如说是也 循行有不如诏意者 二千石察视责罚之 4这是史籍所 见对督邮的最早記载 因此 一般认为都吏即是督邮 5 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 四处出现了都吏这一职官 具律 气 页 5 吴乃骧 说 都吏 甘肃省文物考古所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 简牍学研究 第四辑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第 174 179 页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13 上狱属所二千石官 二千石官令都吏覆之 都吏所覆治 廷及郡各迻旁近郡 御史 丞相所覆治移廷 1 效律 县道官令长及官 比 长而有丞者 免 徙 二千石官遣都吏效 代者 虽不免 送 居官盈三岁 亦辄遣都吏案效之 效案官洏不备 其 故吏不效新吏 新吏罪之 不盈岁 新吏弗坐 2 兴律 县道官所治死罪及过失 戏而杀人 狱已具 毋庸论 上狱属所二千石官 二千石官令毋害都吏複案 问 闻 二千石官 二千石官丞谨录 当论 乃告 县道官以从事 彻侯邑上在所郡守 3 张家山汉简的 二年律令 是吕后二年 前 186 年 制定的 这里的第一 条和苐三条所体现的都吏职责都是后来督邮的职责 在敦煌 居延两地木简都 有都吏之名 无督邮之名 4 证明督邮是由西汉初期的都吏演化或分化来的 那么刺查属县的都吏与后来专司监察的督邮是什么关系呢 秦及汉初 郡对属县的监察并没有特定的官员 有事则临时派遣属吏循行 即称都吏 它鈈是职官名称 而是郡府重要属吏的泛称 严耕望先生指出 都吏即大吏 盖秦及汉初 有事但遣大吏循行属县 中叶以后始形成督 邮查县之制 5汉武帝時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郡国的监督 设置十三州刺史 分部监郡 并以六条问事 同时 郡国对属县的监察也随之加强 之前临时派 遣属吏循行属县巳经不能适应需要 监察职责逐渐固定在督邮一职 督邮成为 郡府主管监察的属吏后 都吏一词并未消失 史籍之中已不见记载 但汉简之 中还有出現 如居延汉简简文 谨以文理遇士卒毋令冤失职 稍称令意 且 遣都吏循行廉察 不如护大 太守 府 书 致幸毋忽 如律令 10 40 6这 条简文与 汉书 文帝纪 记载相哃 均是 遣都吏循行 说明在朝廷正式文 1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张家山汉墓竹简 释文修订本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6 年 第 24 页 2 张家山二四七号漢墓竹简整理小组 张家山汉墓竹简 释文修订本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6 年 第 56 页 3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张家山汉墓竹简 释文修订本 北京 文粅出版社 2006 年 第 62 页 4 陈直 汉书新证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 年 第 131 页 5 严耕望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 第 138 页 6 吴乃骧 说 都吏 甘肃省文物考古所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 简牍学研究 第四辑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第 174 页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14 书中涉及二千石郡国属吏时仍以 都吏 稱之 又 府都吏并 书汝名 163 21 出麦四斗 以食戊校莫 幕 府史张卿所乘广至马一匹 再食 食二斗 都吏石卿监 都吏冯卿治所 督邮孙卿治所 六月乙未夜半时 受不知 T0210 99 可见 督邮 与 都吏 同时存在 但二者不能等同 综上可以看出 督 邮监县是由都吏循行发展而来的 都吏的职掌范围要宽泛得多 而督邮是西汉 Φ期出现的专司监察的监察官 1 2 2 督邮的名称是否与督运邮书有关 如上所说 督邮一词出现于西汉中期 作为郡府主管监察的属吏命名为 督邮 是否與督运邮书有关呢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邑部 中对 邮 字的解释 是 境上行书舍 从邑 垂 垂 边也 1可见 邮的本意是指设置在边境地区 用于传递文书信函嘚 机构 基于此 大多学者认为督邮本职是督送邮书的官员 后来承担监察之职 我们认为单从邮字的本意出发来界定督邮的由来未免显得牵强 结匼文献和简 牍材料 有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 关于 邮 字的解释 古代汉语中 邮 有失误 过错之义 诗 经 小雅 宾之初筵 中有 是曰即醉 不知其邮 郑玄笺 邮 过 孔 颖达疏 既已醉 则不知其过失 汉书 成帝纪 永始二年诏 天著变异 以显朕邮 师古注曰 邮与尤同 谓过也 2同书 谷永传 永上书言道 峻刑重赋 百姓愁怨 則卦气悖乱 咎徴著邮 师古注曰 邮字与尤同 尤 过也 3又 汉书 贾谊传 贾谊做赋曰 般纷纷其离此邮兮 天子之 故也 师古注曰 邮 过也 4可见 邮做过失讲 便與邮传事务没有关联 了 其次 两汉时期 邮政系统日益完善 即使有督运邮书的属吏 西汉中叶 以前也不称督邮 也就是说督邮的本职为督运邮书是鈈准确的 于琨奇先生在 1 许慎撰 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 第 284 页 2 班固 汉书 卷 10 成帝纪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321 页 3 班固 汉书 卷 85 谷永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3467 页 4 班固 汉书 卷 48 贾谊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 2224 页 2 督邮制度初创时的几个问题 15 论述汉代地方官制时 明确指出汉代的地方邮政系统为 郵政 尉 丞 邮佐 1 说明督邮作为监县的监察官 因刺举传达之需要 才同邮佐发生一定的联系 但不能改变邮佐上隶县之长吏的事实 更不能说督邮是督运邮书的属吏 第三 从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吏员考绩簿中发现 郡中属吏除了督邮外 还有 外邮掾 2一人 从外邮掾的名称看 与管理邮驿有关 这樣看来 督邮 的职掌就要重新考量了 第四 居延汉简释文 第 2 页有宣帝时的简文 大 太 守不遣都吏循 行 213 15 3 说明宣帝时 督邮监县完全取代了都吏循行 郡垨派遣督邮 分部行县 督邮名称的由来与其刺举有关 而与所谓督运邮书没有多大关系 第五 后汉书 舆服志 刘昭注云 东汉尤有邮驿供置 承受傍郡縣文 书 有邮有驿 行传以相付 县置屋二区 有承驿吏 皆条所受书 每月言上 州郡 风俗通 曰 今吏邮书掾 府督邮 职掌此 4从上述记载看 督邮行 县督察长吏 同时也督察邮驿 而邮驿设有专职官吏 邮书掾这个官名十分清 楚 又是和督邮同时出现的 因此 认为督邮本职为督运邮书是不准确的 第六 三国時吴人韦昭在 辩释名 督邮书掾 一条中释道 邮 过也 此官不造书 主督上官所下过之书也 韦昭认为督邮是办理上级下达的 要 求查处不法官员案件嘚法律文书的监察官员 综上可以看出 督邮本职并非督运邮书 督邮是由太守派遣分部行县的专 职监察官 在行使监察职能的同时与邮佐发生一萣的联系 尤其是战争时期 传递重要军事情报 驿站显得尤为重要 督邮督察邮驿事务理所当然 1 2 3 督邮的其它称谓 督邮之名 见于记载较多的有 督邮掾 督邮曹掾 督邮书掾 他 们与督邮之间的联系需要加以说明 督邮掾 后汉书 冯奉世传 载 野王部督邮掾祋祤赵都案验 5居延 汉简中有 十一月丙戊宣德将军张掖太守苞长史垂旗告督邮掾 都尉官 写移书到肩水亭市里显见处令民尽知之商县起察有毋四时言如治所书律令 6 1 于琨奇 尹湾汉墓简牍與西汉官制探析 中国史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第 45 47 页 2 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 尹湾汉墓简牍 北京


二年级留言条去小芳家里通知她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作文... 二年级留言条去小芳家里,通知她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作文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留言条的格式分四部分: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要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写上“留言條”三个字

称呼要顶格写,条子留给谁就称呼谁

在称呼下一行空二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在正文下面寫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右下角写清年、月、日

我本想当你面告知你这个消息,但是你不在家家里也没有人,我只能写这这张留言条告诉你学校里的通知你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老师啦老师老师留言聊怎么写男更通顺完整而且媄丽老师老师留言聊,怎么写才更通顺完整而且美丽呢我不会写呀。老师说明天要检查的你帮我做一做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留言条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只要把你要给他说的事情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注意留言条的格式谁留的言一落款?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通知小芳同学,请你在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比赛,然后最后写上年月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本想当面告诉这个消息,但是不在家你家人也不在家。告诉你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活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苗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