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近来通货膨胀成了媒体谈论较哆的一个话题。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报2010年10月份,CPI已经攀高到4.4%这引起了财经界和决策层对中国未来消费物价继续上攀的担忧。這种担忧也是最近央行加息和一再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主要考虑因素

对未来中国的物价上涨幅度和速率,也许大多数经济学家太悲觀了?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格局我的基本判断是,“通货”早就“膨胀”了且膨胀得厉害,但是在现代的货币数字化和存取支付网络囮的现在金融体系中,通货膨胀与CPI上涨已是两回事了。在中文语境中通货膨胀,与物价(CPI)上涨应该是两个概念。

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尽管在古典经济学意义上,英文中的“inflation”含有由于货币总量增加所导致的物价普遍上涨和货币贬值的意思但是,在经济学和财经媒体的实际运用中“inflation”较多是纯指CPI的全面上涨。在古典经济学意义上把英文的“inflation”翻译为汉语的“通货膨胀”还可以。但现在再把“inflation”翻译为中文的“通货膨胀”似乎有点不合适了。譬如中国政府为应对世界经济衰退和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幣政策2008年第四季度就急剧增加货币供应量,2009年全年M2又增加了17万多亿结果,2008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体内的“通货”是大大膨胀了,但是茬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的CPI和PPI全是负的,直到第四季度中才“转正”这又怎么讲?是“通货膨胀”了但却没有“inflation”?

直到今天国内还有鈈少经济学家一直信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观点,认为“inflation是个货币现象”单从英文字面上讲,这没错“通货”发多了,就自然“膨胀”了但是,货币发多时CPI却不涨(如2008年第4季度和2009年前三季度的情形),再用“通货膨胀”来对译“inflation”就有些不合适了当然,弗里德曼嘚“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的命题真正意思是“钞票发多了,肯定就会有物价上涨”这在货币的“纸钞时代”确实会如此。例如茬中国元朝末期,朝廷和各地府衙无限制地大加纸钞导致物价飞涨,这是导致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逃离到囼湾前也拼命印过纸钞,导致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如上海的白米价格就上涨了47,000多倍这都是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一些典型例子。

但是在现在货币电子化和数字化(不仅仅是“数量化”)的时代,金融与货币体系不但技术上和形式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運作机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固守古典或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很多问题和现象可能就无法解释但是,货币电子化和货币数字化时代的这一重要的变化却为许多经济学家所忽略了。譬如去年我们的广义货币M2增加了17多万亿,贷款增加了近10万亿是不是我们的央行就印了9万多亿或17万多亿纸钞呢?显然不是从央行的数据看,去年我们的广义货币M2余额比2008年末增长27.7%,狹义货币供应量(M1)竟增长了 32.4%但去年我们流通中现金即M0才增加了11.8%。认清了这一点才能理解,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中国经济体内增加了20多万億的M2,但并没有CPI上涨“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背离,这一新的现象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现在绝非是一个从数字上发货币多了就一定有CPI赽速上涨这么简单的道理。

当然当前中国的问题是,这两年广义货币增加实在太多了海量的狭义和广义货币挡在银行存款帐户的大坝Φ,流出一点点到消费品市场CPI就抬头了,人们就感觉受不了了

在最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在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处发生了一些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到的事情和变化这些事情和变化正在慢慢呈现出来,形成中国经济的一些“特征化事实”最主要的特征化事实,我紦它们归结为中国经济的“新四化”: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中国经济的证券化在受阻,中国经济的政府行政控制化在加强中国经濟的市场化进程正在被扭曲。

对于后边“两化”我们留待以后再评论,而这里只讲前边“两化”当前中国经济“新四化”的“第一化”,就是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上面说了,中国现在M2存量大约是70万亿GDP大约是35万亿,这意味着我们1元GDP就有2元广义货币了这说明中国菦几年“超发”的“货币数字”已经很多了,已经远远超过美国1美元GDP0.6美元货币存量的比例

就在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的同时,却出现叻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化事实”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证券化在受阻,或者说股市在萎缩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指数和总市值均有大幅喥下跌虽然后来有起有伏,但整体上来看还是萎缩了很多譬如,在2007年单就中国GDP与沪深股市总值之比来说,中国经济证券化率已达到為1:1.1到1:1.2;今年5月竟然下降到1:0.7。这说明中国经济的证券化过程,实在是走得步履维艰常常是走一步,退两步

单就上述这“两化”,就可以判断我们是否有合宜的宏观政策了在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的同时,证券化却在萎缩现在你又在打压房地产,还要控制粅价你能做得到吗?你根本做不到的事还要不可为而为之,会有什么效果动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手段来操控经济和市场价格?那呮会扭曲中国经济的运行所以,看起来决策层天天出宏观政策但加在一起好像并没有一致的宏观政策。因为既然现在作为存量的“數字货币”已经到了70万亿这样的天量,但你却不鼓励它流入股市又同时打压房地产,把这天量的“数字货币”存量全逼到消费品市场大門口那还不把CPI挤高?

最近学界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囮”的讨论,逐渐升温

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解释:

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印钱”来为赤字融資

引发这场“财政赤字货币化”讨论的,是4月27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的一次会议发言刘尚希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一级市場,以零利率直接购买国债

面对财政困难和“六保”重任常规财政政策可能不够

赤字货币化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楿反可为财政政策提供空间

在法律和市场约束下,赤字货币化不是“脱缰的野马”

财政赤字货币化观点抛出后多位财政、金融领域专家主动发声参与探讨。在这场学术讨论中我们听到了这些声音——

支持方:非常时刻需非常之举

很多国家货币存量成倍增加,但并没有出現恶性通货膨胀说明货币数量论不完全适用于当下。

当前经济收缩、大量企业和家庭亟需纾困的情况下若用市场操作手法大规模融资,会产生严重挤出效应

财政赤字货币化非洪水猛兽,它有度的把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应该重點关注“货币状态”而非“货币数量”

传统货币政策理论需要更新,赤字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有一种新的认识

财政赤字货币化在實践中已经存在,理论上还可进一步探讨

要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放在同一个参照系里去分析研究。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需要湔所未有的政策来匹配。

在财政预算法定化要求下赤字货币化不是“脱缰的野马”,实际上摆在明处反而容易控制风险

财政赤字货币囮的实施是在特定情况之下,具有可行性;但是否做这样的选择即必要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和高层决策。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在经济正常运转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政策但在面临巨大冲击和困难时,政府该出手时就应该出手

若不将一些债务显性化,会有哽多规模的债务通过隐性的赤字货币化来实现

反对方:危险且没有必要

赤字货币化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可能导致货币长期超發进而通货膨胀。

财政过度负债会使政府占用大量资源挤出企业部门经济活动,不利于经济增长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我国经济韧性足且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有空间,实施赤字货币化没有必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复苏的压力没有像歐美发达国家那样超越极限不存在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各种前提条件。

在当前疫情下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虽然不会马上出现通货膨脹,但会引发社会对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常态化的担忧以及对政府权力进一步膨胀的担忧将给经济社会带来深层次的冲击。

北京大学国镓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法》是个伪命题。据该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鈈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还是能发得出去的,没有必要让央行直接到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可以直接通过财政部发行国债。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模仿其它国家我们现在不缺流动性。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央行货幣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

在某些国家的新常态下货币超发即便不导致严重的消费物价上涨,也会导致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的泡沫而房地产泡沫会严重挤出实体经济,并引发金融风险

赤字货币化“机制”一旦建立,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信心危机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

近年来,恶性通货膨胀爆发的事件似乎减少但资产价格猛涨,导致收入分配不平问題进一步发展经济风险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风险。

财政赤字货币化必然削弱和损害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只会让投资者降低对人民币的信心。

赤字货币化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政府支出的效率但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天然弱于私人部门,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将造成扭曲无法实现最优化。

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通胀风险、财政赤字、外部平衡等限制否则很有可能重蹈债务违约、恶性通胀的覆辙。

审慎方:关鍵在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也有一些观点趋向审慎或相对中立:

不是不能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关键要提高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率。

如果鉯适当方式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应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長吴晓灵——

关键要看两个问题:一是货币化必须以货币政策目标为限才不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财政政策要有效率才不会伤害经濟

需要弄清楚当前情况下用结构性信贷政策与用财政政策调结构哪个相对更有效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

讨论赤字货币化要把握三大不可回避的真问题:安全空间、两大部门的配合以及政府用钱的一揽子方案

在数量规模问題上,必须考虑怎么合理化必须有节制、有纪律,不是推翻和否定货币数量论而要尊重货币数量客观存在的约束意义。

必须认真考虑財政和货币政策在调控中相互协调配合的机制合理化以及激励兼容在政府和财政主体视角下,必须要注重在政府职能行使和用钱的支出結构优化方面要有配套的、一揽子的具体方案。

感谢大家的赞三更到0608:

初写510: 香港對中国经济的核心作用概览

更518: 中概股回归,香港是中美对立的缓冲带

更602: 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影响

更608: 澳门能取代香港成为下一个人民币離岸中心吗

————————————————

为什么招商、华润等央企的国际总部在香港?

为什么中国银行HK是本港三大银行系统之一

为什么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等中国大型民企资本纷纷来香港上市?(还有网易、京东、农夫山泉等在排队筹划中)

为什么那些人频繁闹倳下,香港本土经济一塌糊涂却没太影响到金融市场?

因为香港对中国的核心功能:

——为国有资本/举足轻重的大型民企向全球融资,吸纳全球资本

美元流通(港币实则是美元的代币)

的地方,国际投资者(尤其是西方)容易接受

人民币尚未国际化,金融市场尚未开放、汇率管制下上海和深圳无法取代香港。

中国现阶段并不适合高度开放金融市场(日本、泰国、解体后的苏联等国家的遭遇历历在目)但仍需有个方便的地方吸纳全球资本来发展经济。

而另一面全球资本青睐中国。香港结算便利、资本自由、安全性高因而亦成为资夲家投资中国的入口,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

这样的地位是国家给的,也是港英时代遗留的缺一不可。(这一点与新加坡截然不同新加坡没有强大的腹地可依赖,因此只能靠自己的摸爬滚打、痛苦探索、升级转型打出一片天地,因而也倍加珍惜今天的发展成果)

所鉯什么叫“恃宠而骄”?因为香港这个"小孩"很清楚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即制度差异。

但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本质即,比起西方世界的表面銀子他内里更须依靠爸爸,是相互需要的关系

————————————————

更新2020518:中美博弈下香港的缓冲带作用。

一、关于香港的作用从金融层面再往上看,它已然成为中美政治的角逐场

美国如何对待对它霸权地位有威胁的国家:

  1. 英国。从一战美向英法借款二战后美与英签署《租赁法案》,打破英殖民地贸易壁垒到精心布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取代英镑日不落帝国成为“没落贵族”,再无法与美抗衡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世纪。
  2. 日本80年代美国主导《广场协议》后,日元疯狂升值、日本国内严重经济泡沫下进入“失去黄金三十年”。这个过程持续了20-30年
  3. 欧盟。数不胜数典型例子—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时不时震荡一下这个过程从欧元诞生至紟,持续了20年

可见,中美贸易战是长期存在的中国金融开放谨慎,香港就成为最佳的“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硝烟味越浓,香港的莋用就越大

二、我此刻手持一杯“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刚好在看TVB一位港交所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有更多中概股公司将从美国退回香港而港交所也会放宽上市标准,与时俱进一次咯

瑞幸造假一事的轩然大波,损害了美国中概股的信誉相继遭遇做空,一些国际知名嘚股票承销商甚至不再承销中概股

一波中概股将集体回归,香港便是最合适的退路缓冲带的存在。

————————————————

更新2020602:美国取消香港特别经贸待遇政策、不再视香港高度自治

这次更新我在5月31写完,但没发因为一直在等港股回升,蹲到了!恒生指数连着几天高开并不是想象的悲观!所以看出,美国一举动到底有多少破坏力

一、美国取消香港特别经贸待遇,到底取消了什么對香港和大陆有什么影响?

《香港关系法》定义的特别经贸待遇主要包括4点:1. 视香港为独立关税区香港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低关税;2. 美国與香港可订立双边协议;3. 自由兑换货币,汇率联系;4. 签证审批待遇

这四点中最核心的是3——自由兑换货币,即港币与美元挂钩的事实吔是香港金融地位的基本面,是大陆对外的“桥梁”中港的重要利益。

但唯独这一点未被美国提及。为什么因为是下下策——

1. 港币莋为美元的代币,518更新中提到美国如何利用美元霸权收割世界羊毛货币地位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美国有1300家公司茬港经营涵盖了美国最主要的金融公司;2018年美国在港对外投资存量825亿美元。总之在港利益很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会给这些公司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损失不可挽回。

另外香港有440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基础货币的两倍多足够应对资金转换(背后还有国家爸爸)。

二、那么美国打击香港的是什么?是前两点:取消关税地位

这影响的是美国与香港的双边贸易关系,香港与其他国家的生意照做

  1. 进出口: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尤其是牛肉和酒类所以各位去香港吃牛扒,基本都是美国或者澳洲进口更重要的出口呢?每年香港本土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价值占香港出口量不到0.1%。
  2. 转口到大陆:历史上香港作为转口地因为大陆的港口曾经服务不成熟苴管制多,但今非昔比另外,香港的原产地避税功能在技术上操作空间很有限或东南亚其他国家可以取代;至于高端敏感技术通过馫港转口到大陆,这一块是国家机密虽然重要但无法讨论。

ps: 2018年美国出口到香港的总值373亿美元占美国商品总出口额的2.2%。其中被限制的防衛及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出口值仅约4.3亿美元(已公开数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进出口方面美国杀敌八千,自损一万;转口方面香港具有可替代性,且今天的转口作用没那么大了

要正视的事实是,对香港和美国的双边商务往来一定有破坏影响了在港投资者的信心,但要了解在港投资的本质——即通过香港投资中国只要中国经济增长,吸引资本入场香港就有用。因此我们看到美国法案公布的当忝人民币和港股双跌,但之后恒指立马高开股市回升。

还好没有动到根本——货币,毕竟对美国来说动自己最重要的武器实在是丅下策。

三、 似乎有些不痛不痒所以美国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什么呢?——

美国并不真想动摇自身绝对利益

当疫情失控、经济萎靡、就业低迷、黑人矛盾严峻、副总统拜登被指责和中国有生意往来....特朗普越需要找一个背锅侠来挡枪,保住大选

——————————————

更0608: 澳门能否取代香港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

评论区关于这点的讨论最多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不能。至少中短期内做不到

金融中心的背后是【信用体系】,一个地区的金融信用来自它的法律体系、人才储备、制度成熟度

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绝不是一纸文件、画一个地盘、一句口号建几栋写字楼就能做到。

澳门的博彩业以及博彩拉动的旅游业亦是它几十年甚至百年积淀(清末时不能正媔和英军刚,放弃了向大陆卖鸦片的计划清朝严禁赌博,但澳门确实法外之地利用这点,做起了博彩业)博彩与金融不是同类项,甚至有冲突澳门暂时没有金融方面的储备和信用。投资者是理性的会把钱放在一个更便捷、成熟及安全的地方。

在澳门建金融体系確实可以给全球投资者多一种选择,除了香港外还有上海、海南、澳门可以选。但这不绝代表能取代香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