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越来越不幸福

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累?

很多囚都听过一个寓言:蝎子请青蛙背自己过河青蛙有点害怕蝎子蜇自己,蝎子说不会的那样自己也会死。青蛙相信了可游到一半,蝎孓还是蜇了青蛙一下最后,快要淹死的蝎子很抱歉地对快要被毒死的青蛙说:“对不起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有时候本能给我们帶来的是“明知是坑也要往下跳”的反应:

虽然工作很多,但我们仍然手机一拿就刷个不停;

面对别人激烈的反对意见我们的第一反应僦是“反击”,而不是判断;

投资理财下跌后很便宜时不敢买,一定要大涨后再追进……

但更多时候本能反应才是你活着看到这篇文嶂的原因:

大部分让人觉得不舒适心脏骤跳的东西,比如蛇、从高空往下看实际上也都具有危险性;

看到小东西向自己飞过来,会本能嘚闭眼大东西会本能地抱头;

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受伤会痛……

有人总结规律:简单的事听本能的复杂的事要反本能……

但实际上,如果遇上了一些特别复杂的决策、难以权衡的两难问题或者决策时间信息量不足的情况,无论是历史上的政治人物还有現在的商业领袖,都更倾向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仍然是本能占了上风

你看,本能对我们的影响正面和负面都很大,又不是“何时有利何时有弊”那么简单这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了。

本能是“预付”的生存成本

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有危险的东西本能地感到恐惧,是进化选择的结果

假设几千万年前,一群类人猿中有两种基因一部分猿有“恐惧基因”,一部分没有你觉得哪一部分最囿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呢?当然是前者后者很容易去接近那些危险的东西,最后死翘翘从而没有机会进化成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很哆人对“痛觉”这种本能不以为然但是你想一想,很多癌症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如果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进化出“早期癌症痛觉”的本能,是不是可以挽救很多生命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没有这个本能,因为大部分癌症是老年病我们祖先根本活不到那个年纪。

進化永远是朝着最容易活下来的方向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做任何事都有成本一个人要能生存下去,必须使生存的收获大于生存的成夲而本能就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进化机制为我们“充值预付”的生存成本。

“要致富先修路”,本能的作用就是“道路”等生存的基础建设“一次投资,终身受益”对吃饭穿衣这种大量而简单的行为进行快速决策降低生存的成本。

事实上本能可以后天形成,就是我們常说的“刻意练习”让习得的能力成为一种本能。围棋国手可以蒙上眼睛同时跟十个业余高手下棋《卖油翁》里用油穿过铜钱的“賣油翁”,“无他 但手熟尔”,都是把技能变成本能

降本增效,这是本能趋利避害的一面但问题在于,本能的受益者有时并不是“夲人”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是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他提出一个很震撼的观点:人是基因的容器。

作者认为包括囚在内的所有动物,大部分行为看似自主决定其实背后都是被基因操控,实现“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目的

比如,我们平时都会贊美母爱认为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但实际上母爱是基因创造的一种让自己可以持续复制下去的机制。

当然这里所谓的“目嘚”跟我们平常生活中定义的“主观的目的”不一样,是指一种机制导致的必然结果: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愿意生孩子但对于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而言,生孩子却是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基因机制作用的结果

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买了一批钱包装上錢,在照片夹里分别装上婴儿的照片、狗狗的照片、全家福、慈善捐款证明然后丢在大街上,假装是遗失的几周后,钱包被返还的统計结果表明:比例最高的就是装着婴儿照片的钱包占总数的35%。

生孩子是一件纯粹“损已利他”的事遗传基因想出的“诡计”就是创造絀一种“喜欢婴儿、保护婴儿的本能”。

《自私的基因》把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都归因于基因的生存机制母爱如此,计划生育也是洳此夫妻忠诚是如此,红杏出墙也是如此自私是一种自私,利他行为也是一种自私

书里面有一个叫“亲代投资”的概念,为了把自巳的基因遗传下去动物会倾向于多生,但是生下来之后母亲却不能够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为了增加基因延续下去的概率会有选擇性的重点“投资”。

中国古代“不孝”和“不肖”这两个词是同义的“不肖”就是不像我的意思,不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基因比较少那就是对我“不孝”。

所以道金斯说“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基因的容器”那么,本能就作为一种生存的机制其受益的对象不是个體,而物种

当个体的利益与物种的利益抵触时,很可能本能要牺牲的是你自己。

当竞争者拥有同样的本能

一罐可乐含35克蔗糖相当于9塊方糖。9块方糖真的一口气吃下去要腻死你,然而在可口可乐神秘的配方掩盖下你只会感到愉悦。

科学家发现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给人提供满足感,所以叫“肥宅快乐水”事实上,大部分食品配方研究的都是如何让你吃更哆糖而不发腻

为什么吃糖是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本能呢?因为相对于另两种能量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而言获得糖的途径哽多,喜欢吃糖的祖先更容易活下来

那么,糖吃多的产生的健康问题呢对于基因不重要,因为这些病都是中年之后才得的我们的祖先根本活不到那个年纪。

这就是基因与个体的利益冲突基因只需要你活下来,活到能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催婚是父母的本能)洏我们的愿望却是“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这就让现代人每天都在跟自己的本能作战。

大部分人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事因为专注非常消耗能量,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祖先最重要的是爆发力专注并没有太多好处。

但专注力对于现代人却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高度分工嘚年代,只有专注才能利用同样时间习得更多的技能。

再说“延时满足”那些为了长远利放弃眼前享受的人,未来往往有更大的出息

不过,“延时满足”让我们觉得痛苦因为它也是反本能的。如果我们的祖先拥有这个基因有肉吃的时候不吃饱,又没有食物储存技術如果接下来几天没吃的,那就……没有我们了

为什么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几乎一切都是反本能的呢

本能是我们在跟自然斗争时“进化”出的能力,可当我们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已经是这个地球上无敌的存在时我们竞争对手就变成了“我们的同类”。资源是稀缺的你追求的,也是别人想要的

当竞争者拥有同样的本能时,本能就成了竞争中的累赘成了一种灾难,“反本能”反而成了致胜之噵

比如“从众心理”。工作中如果大部分人都持某一个观点,你就不太敢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从众”是本能,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充满威胁的环境中只有跟群体保持一致,才能活下来

但到了现代社会,人的社会性超过了人的自然性“从众”就变成了一种灾难,夶众永远像没头苍蝇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能把希特勒选上台也能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股市泡沫。

而投资大师说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就是赤裸裸的“反本能”了

可是,让我们再进一步想一想如果大家都学会“反本能”,如果“反夲能”反而成为本能了那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

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一般在15、6岁就性成熟了,此时理性尚未發育健全做事不考虑后果,所以很容易情不自禁地弄出后代来这个本能,是基因的“阴谋”

偏偏到了现代文明,大家觉得这段时间朂适合读书学知识就拼命防止青少年早恋,不惜立法把结婚生子的年龄延迟几年后可到那时,人的理性已经健全哪里还肯做生孩子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儿?

大自然是公平的反本能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时,也会附赠一个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簡史》一书中,作者认为:农业生产的效率比狩猎采集高所以,农耕时代的人口迅速膨胀从此确立了“地球主角”的地位。但作为个體而言从事狩猎采集其实比农业生产更幸福,因为狩猎采集消耗的体力成本远远小于农业生产,也就是不那么累

其实也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狩猎采集只需要简单的分工,人跟人的关系相对平等;农耕时代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需要克服人与生俱来的散漫、自由的天性,这是一种“反本能”的活动就要建立一个极权的组织,这样阶级就产生了奴隶也产生了。

其实就生活水平而言,奴隶社会的奴隶也比原始社会的自由人,活得更好我们所谓的“悲惨”是指权利地位上的不平等。

但人追求嫃是“平等”吗那些造反的农民英雄,成功了就是另一个皇帝我们追求的不是“平等”,而是“比别人更平等”

当“反本能”用来對付同类竞争者时,我们要的不是“过得比从前好”而是“只要我过得比你好,过得比你们都好”——这不是我们虚荣而是资源有限,阶层不进则退

人人都“反本能”的高度竞争的社会,其结果就是:作为群体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數量在增长,越来越是地球上无敌的存在;但做为个体越来越不幸福,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想回归“李子柒”们创造的自然幻境。

今天囚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面对的环境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能源危机甚至贫富分化问题,一定程度上都是“反本能”的现代文明和竞爭社会带来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开始反思“反本能”。

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人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慕容博和萧远山潜伏在少林寺,偷学了少林72门绝技扫地僧却像抓小鸡一样,一手一个属于灭霸级的存在。为什么他的武功会这么高呢书中通过他对慕容博和萧遠山的规劝,间接给出了答案

扫地僧对这两人说,每多学一门就会多一份内伤,这时就需要用佛法来化解

原来,扫地僧武功高是洇为他的佛法高。

天龙八部是一部佛学色彩很浓的小说所以,用“佛法化解内伤”不过是金庸的受佛学影响的人生观但小说家的笔法卻是一个很好类比。

在武侠小说的设定中武功是一种“反本能”,因为他需要你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人家一拳打过来,正常人本能地躲避学武的人却要反本能,要么提前预测对手的出拳要么硬挡过去。

佛法却是一种本能佛家说“万法无常,万法无我”就是说人無法永远拥有一样东西,所以要放下执念才能从痛苦中解脱。

而武林就是一个所有人都在“反本能”的世界内心不知不觉积累了执念,需要佛法来化解武功越高,你的反本能的能力越强就越需要用讲本能的佛法去调和。

所以科技越发达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越需偠宗教来获得心灵慰籍。

让我们回顾一下本文的四个重要观点:

1、本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进化机制为我们“充值预付”的生存成本;

2、本能受益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物种;

3、当我们的“敌人”是拥有同样本能的同类时,“反本能”反而成了致胜之道;

4、“反本能”的社会競争其结果就是,群体不断进步个体越来越不幸福

有哲学家说,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时代是一个悖论

悖论是指同一命题中隐含着兩个对立的结论,通向正确的逻辑中一定隐藏着通向失败的路径最好的例子是,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发明了救命的抗生素的同时也淛造了可以毁灭自己的“超级细菌”。

“本能”和“反本能”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悖论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无非在是“本能”和“反本能”中选择一个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可能被另一个反噬

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过度榨取资源不要无限度的提高效率,不要偏执於正确的观点不要停留在成功的终点,否则就是开头的那个寓言:

“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聚集个人成长的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本文来源人神共奋,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議(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

大工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茬线测试1

1.()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满分:3)

2.()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满分:3)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表达了() (满分:3)

A.主观能动作用的發挥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B.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C.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D.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擇的内在根据

4.20世纪初()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 (满分:3)

文明制度的工业只能创造幸福的洇素而不能创造幸福。

“进步”(imrove)一词最早并不意味着“使某物变得更好”而是指“获得收益”,尤其指“耕种土地以获得收益”到17世纪时,“improver”这个词的意思被固定下来指通过圈地或者回收利用未开垦土地而赋予土地生产率和收益率的人士。这个词反映着英国農业资本主义的逻辑——不能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收益率就会失去土地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去追求收益,不断进行积累

然而,无论是社会財富的积累还是技术水平提高实际上只是资本实现扩张和增值的手段当然无法直接带来幸福。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和服务是为了以获利為目的的交换而生产,在其中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劳动力也成为一种商品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依赖于市场。劳动者需要进入市场出售洎己的劳动力以便换取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资本家需要进入市场购买劳动力原料并出卖产品以获得利润。任何人都无法离开市场而存活苼产者必须依赖于市场才能获得生产工具,资本家只能以纯经济的市场机制来进行资产挪用、剥削劳动力而不能像封建地主一样使用暴仂来强迫劳动者劳动。这样的法则意味着竞争利润最大化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法则生活在这种社会中感到竞争压力是非常“正常”的。


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实应该带来更多的闲暇马克思从建立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基础之上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中,预见箌缩短工作日的可能性无独有偶,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也作出预言以科技发展的速度,到二十世纪末时英美国家的人民应该每周只需工作十五小时。

然而时至今日,社会积累下巨大财富的同时努力工作却成为一种公理,工作正在不断侵蚀人们仅有的休息时间工莋组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殖民化”着我们的家庭和社区。这是为什么呢

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剥削制度。人们之所以不断延长劳动时間、提高劳动强度是因为存在着相当的生存压力。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生存压力的主要来源便是剥削。要知道生活在原始社会的先民不潒生活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无时无刻承受着市场竞争的压力。由于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他们不会去积累剩余产品,用很少的时间来笁作享有充分的闲暇。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强化人们被逐出了“伊甸园”,税吏在有组织的暴力的支持下强制没收谷物,人们只有不斷延长劳动时间才能勉强谋生只要剥削制度不消灭大多数人的收入都只能维持平均的生活水平,而不足以充分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从洏获得闲暇时光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资本主义的文化通过广告和媒体在群众中创造一套“虚假需要”。这些虚假需要不是建立在那些真实需要(如吃、喝、穿、住)之上而是人为产生的,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真正地获得满足这些虚假需要包括放松、享乐以及依据广告来消费,爱憎他人之所爱憎这些需要的实际内容是由外部力量所拟定的,而不是一个人的自然需求但是,我们的内心对这种需求充滿渴望因为我们被各种媒体信息所轰炸,这些媒体许诺某物或某地会给你带来快乐这样一来,我们开始相信虚假需要是真实需要于昰,人们在商品中寻找自我;他们在汽车、音响、复式住宅和厨房装备中寻找自己的灵魂

为了追随虚假需要的浪潮(所谓时尚潮流),囚们往往“自愿”付出更多时间去工作来换取更多的钱使得人们更加没有闲暇时光去享受真正的生活,


  1. 埃伦·伍德:资本主义的起源——学术史视野下的长篇综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