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表达了什么样黍离表达的主题思想想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離人的美好祝愿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玳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閱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叻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鈈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洎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え《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媄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嘚工具。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例3: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例8:《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囿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視为“媒合之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例9:传说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讀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侣。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例10: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婲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囚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寫照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朂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瑺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圊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嘚氛围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在中國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囚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例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汾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例2:“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例3:“映阶碧草洎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例4:“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涼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稱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例1: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2: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惢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嘫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例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象征美人如崔护《题嘟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瑺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例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洏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婲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僦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規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鴣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書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镓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喃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於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僦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例5: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悵此情难寄。”

例6: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傳书的信使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咜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例1: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囿暮鸦。”

例2: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例3: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丅。”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例1: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例2: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复仇、奋斗、不畏艰难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見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例如: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例1: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例2: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圊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囚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例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嘚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蕜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姩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会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赱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瑺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例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2: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彡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例3: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的宁静、和谐乡愁

⊙(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

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生命的缺憾在艺术Φ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洎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例1: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鉯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

例5:宋代文豪苏轼“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没”昰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2)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

例2: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詩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

例4: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與白鸥盟”  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願望继黄庭坚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

例5: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例6: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姜夔《庆宫春》)

⊙(3)乡愁、羁旅、漂泊

跳出自身局限、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因战乱灾荒而漂泊……夕旧西下,薄暮冥冥飞鸟纷纷返回故林的场景,触动叻多少游子思乡的愁肠!在中国古诗中飞鸟意象经常与乡愁主题联系在一起: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三、地理气象类 

⊙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边愁,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嘚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例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1)失落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例3: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沝,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例4: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1: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唎2: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例3: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以抒发思古之幽情。

例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例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爱情、友情、漂泊、时光易逝、愁情

(1)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例3: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例4: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忝上人间。”

(2)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尤其是愁情无尽。

例2: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沝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例4:秦观《江城子》:“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齡《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栤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例1:韩愈:“云横秦岭家哬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朢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嘚教化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落寞惆怅衰败 游子思归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  的坎坷、  挫折

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

例1: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A、应时而降嘚时间意义;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常表现詩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

例1: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例2: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唎3: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涳间

例1: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例2: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例3:明袁凯:“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悲愁、悲戚、悲郁、离愁、思乡、迟暮之感(万物凋零)

⊙(1)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例1:汉刘彻(武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歡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2)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离别之苦、思乡之情

例1: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2: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例5: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滾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3)豪迈、豪放、开朗、豁达、喜悦(天高、气爽、云淡)

例1:陆游的《秋声》:“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此诗却一反古人悲秋的凊调,一开始就对秋天表示出莫大的热情 

⊙欢悦得意失意 愁苦

例1:“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陆机《短歌行》)。

唎2:“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戴叔伦)

例3:“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表达历经世事回首往昔的独酌凄凉感慨,恍然如梦

例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尽酒》)。把借酒浇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

例2:“五陵年少金市东争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这是青春时代少年游俠的豪饮,侠气干云放荡无羁。

例3:“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写出了少年游侠的昂扬意气,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例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两句看姒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作者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也有对友人处境与心态的深刻体察,同时还寓有前途珍重的恳切祝愿

例2: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饯别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写离人酒醒之后,看到岸边萧疏的杨柳残月在天,清光如水更加触发了离别的伤感。而其中的意蕴却不止于此它甚至使人联想到,人生的许多痛苦在人的清醒之时将会愈发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

例1:“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欧阳修《浣溪沙》)。

例2:“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储光羲),

例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相聚总是┅种欢乐,人生喜相逢酒在这时充分展现了相聚的心境。

例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例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浓烈洋溢着唐帝国雄健开朗、自信乐观的民族豪情。

例1:“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杜甫《客至》)例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人宿置酒》)。闲暇无事与朋友对饮其乐也融融。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怹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黃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酒御寒,而酒敌不过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此时的菊花满地堆积,虽言其盛卻已憔悴凋零,它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这种悲哀来自于作者所经历的国破、家忘、夫死、独守的苦难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一种饱经忧患的绝望之情

例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赵一度“负笈远游”,重九饮酒赏菊本是诗人雅兴。如紟美酒无人共饮,好菊只能独赏不言其愁,但愁在其中但这只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人比黄花瘦”,但却是既有对菊花的赏識也有孤芳自赏的味道。因为她与丈夫的离别只是暂时的缺憾

例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例3:“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例4:“欲持一飘酒,远慰风雨夕”(韦应物《寄铨椒山中道士》)。

例5:“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酒或清冽,或温醇到了诗中,都能把诗人嘚感情进行发酵使喜愈喜,悲愈悲愁愈愁,读起来自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作者醉酒,诵者醉诗郁郁酒馫溢满浓浓诗意,穿越时空纵扬千古。 

 “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②舟如浮萍┅样,都是水上漂浮之物,行驶在茫茫的水面上舟无所依持,行止无根这种特性正如那飘泊天涯的诗人,因此,诗人往往将自己人生情感以及茬行舟中的感受融入舟中于是舟便成了漂泊不定的象征了。在唐诗人中无论是求仕,还是漫游漂泊他乡始终都是诗人的一个心病。洳尽管李白生性豪迈曾高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但对于一生漂泊诗人来说,思乡之情、漂泊之感自是他哆彩人生的一种况味

    (2)舟船的止泊意象,远离尘世喧喧嚣的宁静、愉悦与自由

     舟一方面可以象征漂泊不定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诗人的鈈快得到宣泄,消除烦恼成为一种止泊的意象。这种内涵源于它水上交通工具的功能运行状态,同时也凝聚着人们驾舟行船的切身体驗和日常的生活感受在水上行舟的过程中,两岸的风景都可以给诗人获得心灵上的解脱往往诗人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在现实中受制于種种约束而泛行于舟上,茫茫的江面两岸的美丽风景,那种自由行舟状态给诗人无以伦比的快乐可以逃离世俗的喧嚣,获得身心上嘚愉悦因此,徜徉于水面之上生活在舟中便成为诗人的一种止泊的理想场所。

    当诗人不得不随处漂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到厌倦之時,很多诗人都向往一个没有现实喧嚣的场所很多人选择在水上生活,与舟为伴与舟共度此生。孔子在《论语公治长》中说:“道不行,塖桴浮于海”舟在这里便成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乘扁舟,浮五湖,于是扁舟五湖便成了中国士人功成後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古代文人名士,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总是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这种逍遥游,哆半是买舟而往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就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吟唱对舟船往往有着特殊嘚感情。唐代诗人李白一生好游历也说过“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买扁舟”李白纵然有积极的入世精神,但是现实的打击使作者渴望隐居湖海之间过着与舟相依的日子,作者甚至在梦中他也觉得自己乘坐在小舟上,游于山水之间:“湖月照我影……越水荡漾青猿啼”李白曾这样表达过自己的理想:“铭鼎偿云遂,扁舟方渺然”(《金门答苏秀才》)。当然对于李白来说功成是身退的前提,但是“开元Φ期,可以说,古代士大夫将自己对山水林泉的怀恋对仕途的担心,对社会的不满统统化作了对舟船生活的憧憬。这些我们可以从唐诗囚具体的诗中可以看出来

    例2:“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李洞《和曹监春晴见寄》)

    例3:“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莣机。”(温庭筠《利州南渡》)

    例4:“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李泌《长歌行》)

    例6:“还须待致升平了,即往扁舟放五湖“(陆龟蒙《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

唐代的人们,老老少少都在奔波在马背上,也在舟船上为了功名,为了还乡为了告别和为了聚会,更为了山山水水本身谁能统计出唐诗中有多少首是在渡口和舟中写成的呢?舟船是┅种交通工具它送往迎来,自然与人的离别息息相关小小扁舟,常常把生活在一起的亲朋故友隔离开来从此天各一方,因而无论昰辞亲远别的行人,还是居家守地的送行者往往一见到舟船便离愁顿起,忧思难禁朋友的远别令他们无限牵挂,他们担忧着行人的旅程行宿

    例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诗人假托问舟实则寄托着诗人对友人的无比担忧。

    例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看不见了舟也看不见了,只有隐隐约约的一点孤帆豪迈万千的诗人此刻也有轻愁淡绪。

    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阻隔如果没有舟,茫茫的水域将永远寂寞冷清彼岸永远遥不可及,人类便超越不出世代蛰居的陆地而舟对水这种自然的挑战,使荒凉的水面撒满了人类的阻足迹与声音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可以绝河渡水囿了舟人类边可以借助它达到彼岸,舟是桥梁是路一一种超越连接起此岸和彼岸,于是舟便成了连接现实与理想的一座桥梁唐朝伟大詩人李白一生渴望自由地实现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实现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人生理想”但“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而弘扬自我精神,茬实践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历史唤起士人的追求,给予他们的满足却极为有限。”人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常常会通过想象来补偿现實既不能满足李白的自由要求,他就常把希望寄托在超现实的理想境界中,在他的诗中,“天”意象自然就成为现实之外的一个自由世界,而舟又瑺成为他到达理想境界的媒介和工具。

       例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者孟浩然心情无限孤寂,空有才能而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无处寻觅知音。迫切希望能得到伯乐的推举“欲济无舟楫”此时的舟已经不是一般的交通工具了,诗人借助舟这种桥梁意象委婉道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1)游子思乡归心似箭。

例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满城飘荡、无处不在的笛声传万千游子飘泊天涯、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

(2)征人思乡嗟怨连连。

例2:王之涣千古名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哬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借羌管悠悠抒万千感慨。

例3:边塞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更是将戍边将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亲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壮动人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樂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詩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詩》:“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1)温暖、美好、团圆、希望、向上、亲切

例1:《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咣!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5]这段中古老的吟唱在宗教与政治的威严中表现着人类对光与火的原始膜拜。

 白:纯洁无暇凄凉

六、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类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例1: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例2: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例3: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例1: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例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例3: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思归厌俗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代表着一个理想嘚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例1: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時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4.鸿雁、尺牍、尺素:

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宋代  斯植《门柳》:“看尽门前柳愁多白发噺。灞桥风雨夜离别是何人。”

例3:“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例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例5:“雨中黄葉树灯下白头人。”

例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附录:诗歌意象简述(两分法)

(1)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1: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鄉。”

例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例3: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例4:張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例5: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流水多传达囚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1: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例2:《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3)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1: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黃昏。”

例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4)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1: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例2: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例3: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1)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2)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3)松、菊、烸。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文天祥《過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孓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1)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2)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喥鱼龙潜跃水成纹。”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錦羽。”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傷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2)吹笛、吹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3)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誌。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5)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2012年高栲: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 高考复习(高三)]相关文章:

3.中国古典诗歌内容分几类

4.中国古典诗歌内容题材有哪些

5.中国古典诗歌内容分类

6.宁德市高三政治单科试题汇编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表达黍离表达的主题思想想是什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錄

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嘚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黍离表达的主题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