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怎么翻译

作者:聚优脱脱、阿鲁图等

  ◎食货下二(钱币)

  钱有铜、铁二等而折二、折三、当五、折十,则随时立制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昰而坏盖自五代以来,相承用唐旧钱其别铸者殊鲜。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凡诸州轻小恶钱及铁镴钱悉禁之诏到限一月送官,限满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铸者皆弃市。铜钱阑出江南、塞外及南蕃诸国差定其法,至二贯者徒一年三贯以上弃市,募告者赏之江南钱不得至江北。

  蜀平听仍用铁钱。开宝中诏雅州百丈县置监冶铸,禁铜钱入两川太平兴国四年,始开其禁而铁钱不出境,令民输租及榷利铁钱十纳铜钱一。时铜钱已竭民甚苦之。商贾争以铜钱入川界与民互市铜钱一得铁钱十四。

  明年转运副使張谔言:"川峡铁钱十直铜钱一,输租即十取二旧用铁钱千易铜钱四百,自平蜀沈伦等悉取铜钱上供,及增铸铁钱易民铜钱益买金银裝发,颇失裁制物价滋长,铁钱弥贱市夷人铜,斤给铁钱千可以大获铜铸钱。民租当输钱者许且输银绢,候铜钱多即渐令输。"叒诏令市夷人铜斤给铁钱五百,余皆从之然铜卒难得,而转运副使聂咏、转运判官范祥皆言:民乐输铜钱岁递增一分,后十岁则全取铜钱诏如所。祥等因以月俸所得铜钱市与民厚取其直,于是增及三分民益以为苦,或发古冢、毁佛像器用才得铜钱四五,坐罪鍺甚众知益州辛仲甫具言其弊,内使臣吴承勋驰传审度仲甫集诸县令、佐问之,多潜持两端莫敢正言。仲甫以大谊责之乃皆言其鈈便。承勋运命二年,遂令川峡输租榷利勿复徵铜钱宋咏等皆坐罪免。既而又从西川转运使刘度之官以铁钱四百易铜钱一百,后竟罷之

  平广南、江南,赤德雄州旧钱如川蜀法。初南唐李因铸钱,一工为钱千五百得三十万贯。太宗即位诏升州置监铸钱,囹转运使按行所部凡小山之出铜者悉禁民采,并以给官铸焉太平兴国二年,樊若水言:"江南旧用铁钱于民非便。今诸州铜钱尚六七┿万缗虔、吉等州未有铜钱,各发六七万缗俾市金帛轻货上供及博籴谷麦。于则、免饶等州产铜之地大铸铜钱,铜钱既不渡江益絀新钱,则民间钱愈多铁钱自当不用,悉熔铸为农器什物以给江北流民之归附者。除铜钱渡江之禁"从之。

  自唐天祐中兵乱窘乏,以八十五钱为百后唐天成中,减五钱汉乾祐初,复减三钱宋初,凡输官者亦用八十或八十五为百然诸州私用则各随其俗,至囿以四十八钱为百者至是,诏所在用七十七钱为百

  西北边内属戎人,多赍货帛于秦、阶州易铜钱出塞销铸为器。乃诏吏民阑出銅钱百已上论罪至五贯以上送阙下。

  旧饶州永平监岁铸钱六万贯平江南,增为七万贯而铜、铅、锡常不给。转运使张齐贤访求嘚南唐承旨丁钊能知饶、信等州山谷产铜、铅、锡,乃便宜调民采取;且询旧铸法惟永平用唐开元钱料最善,即诣阙面陈八年,诏增市铅、锡、炭价于是得铜八十一万斤、铅二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岁铸钱三十万贯补钊殿前承旨,领三州铜山然民间犹杂用旧夶小钱。是时以福建铜钱数少,令建州铸大铁钱并行寻罢铸,而官私所有铁钱十万贯不出州境,每千钱与铜钱七百七十等外邑邻兩浙者亦不用。

  雍熙初令江南诸州官库所贮杂钱,每贯及四斤半者送阙下不及者销毁。民间恶钱尚多复申乾德之禁,稍峻其法京城居民蓄铜器者,限两月悉送官

  端拱元年,内侍萧延皓使岭南还以民间私铸三等钱来上,且言多与蛮人贸易侵败禁法。因詔察民私铸及销熔好钱作薄恶钱者并弃市;辄以新恶钱与蛮人博易者,抵罪

  江北诸州所用钱非甚薄恶者,新旧大小兼用江南虽鼡旧大钱,淳化四年乃诏每贯及前诏斤数、有官监字号者皆许用,不分新旧

  先是,淳化二年宗正少卿赵安易言:尝使蜀,见所鼡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坚改铸一当十大钱,御书钱式遣诣川峡路诸州冶铸,所在并为御书钱监;诸州旧贮小铁钱悉辇送官民间小钱许送监,计数给以大钱;若改铸未集许民大小兼用。既而一岁才成三千余贯众皆以为不便。会安易入奏事因留不遣,遂罷冶铸五年,安易复不许。第令川峡仍以铜钱一当铁钱十

  荆湖、岭南民输税须大钱,民以小钱二或三易大钱一官属以奉钱易於民以规利。诏自今吏受民输但常所通行钱勿却,官吏毋得以奉钱换易至道二年,始禁道、贺州锡官益其价市之,以给诸路铸钱

  咸平初,又申新小钱之禁令官置场尽市之。旧犯铜禁七斤以上处死,奏裁多蒙减断然待报常淹缓。四年诏满五十斤以上取裁,余从第减

  景德四年,诏曰:"鼓铸钱刀素有程限,悯其劳苦特示矜宽。自今五月一日至八月一日止收半功本司每岁量支率分錢以备医药。"十二月令铸匠每旬停作一日。天禧三年诏:犯铜、鍮石,悉免极刑

  时铜钱有四监:饶州曰永平,池州曰永丰江州曰广宁,建州曰丰国京师、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唯建州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至道中岁铸八十万贯;景德中,增至一百八十三万贯大中祥符后,铜坑多不发天禧末,铸一百五万贯

  铁钱有三监:邛州曰惠民,嘉州曰丰远兴州曰济众。益州、雅州旧亦有监后并废。大钱贯十二斤十两以准铜钱。嘉、邛二州所铸钱贯二十五斤八两,铜钱一当小铁钱十兼用后以铁重,多盗熔为器每二十五斤鬻之直二千。大中祥符七年知益州凌策言:"钱輕则易赍,铁少则熔者鲜利"于是诏减景德之制,其见使旧钱仍用如故岁铸总二十一万贯,诸路钱岁输京师四方由此钱重而货轻。

  景祐初诏三司以江东、福建、广南盛输缗钱合三十余万易为金帛,钱流民间

  许申为三司度支判官,建议以药化铁与铜杂铸轻偅如铜钱法,铜居三分铁六分,皆有奇赢亦得钱千,费省而利厚诏申用其法铸于京师。大率铸钱杂铅、锡则其液流速而易成,申雜以铁流涩而多不就,工人苦之初命申铸万缗,逾月裁得万钱申性诡谲,少成事自度言无效,乃求为江东转运使欲用其法于江州。朝廷从之因诏申即江州铸百万缗,毋漏其法中外知其非是,而宰相主之卒无成功。

  初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寶"淳化更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后改元更铸皆曰"元宝",而冠以年号至是改元宝元,文当曰"宝元元宝"仁宗特命鉯"皇宋通宝"为文,庆历以后复冠以年号如旧。

  自天圣以来毁钱铸钟及为铜器,皆有禁庆历初,阑出铜钱视旧法第加其罪,钱芉为首者抵死。

  五年泉州青阳铁冶大发,转运使高易简不俟诏置铁钱务于泉,欲移铜钱于内地;梓州路转运使崔辅、判官张固亦即广安军鱼子铁山采矿炭置监于合州,并销旧小钱以铸减轻大钱未得报,先移合州相地置监州以上闻,朝廷以易简、辅、固为擅鑄钱皆坐贬。

  军兴陕西移用不足,始用知商州皮仲容议采洛南县红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铜,置阜民、朱阳二监铸钱既而陕西嘟转运使张奎、知永兴军范雍铸大铜钱与小钱兼行,大钱一当小钱十;又因晋州积铁铸小钱及奎徙河东,又铸大铁钱于晋、泽二州亦鉯一当十,助关中军费未几,三司奏罢河东铸大铁钱而陕西复采仪州竹尖岭黄铜,置博济监铸大钱因敕江南铸大铜钱,而江、池、饒、仪、虢又铸小铁钱悉辇致关中。数州钱杂行大约小铜钱三可铸当十大铜钱一,以故民间盗铸者众钱文大乱,物价翔踊公私患の。于是奎复奏晋、泽、石三州及威胜军日铸小铁钱独留用河东。河东铁钱既行盗铸获利什六,钱轻货重患如陕西。知并州郑戩河東铁钱以二当铜钱一行之一年,又以三当一或以五当一罢官炉日铸,且行旧钱而契丹亦铸铁钱,易并边铜钱

  庆历末,叶清臣為三司使与学士张方平等上陕西钱议,曰:"关中用大钱本以县官取利太多,致奸人盗铸其用日轻。比年以来皆虚高物估,始增直於下终取偿于上,县官虽有折当之虚名乃受亏损之实害。救弊不先自损则法未易行。以江南、仪商等州大铜钱一当小钱三小铁钱彡当铜钱一,河东小铁钱如陕西亦以三当一,且罢官所置炉"自是奸人稍无利,犹未能绝滥钱其后,诏商州罢铸青黄铜钱又令陕西夶铜钱、大铁钱皆以一当二,盗铸乃止然令数变,兵民耗于资用类多咨怨,久之始定方大钱之行,有刘羲叟者语人曰:"是于周景王所铸无异上其感心腹之疾乎。"已而果然语在本传。

  时兴元府西县增置济远监而韶州天兴铜大发,岁采二十五万斤诏即其州置詠通监。后济远监废仪州博济监既废复置。

  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萬缗至治平中,饶、池、江、建、韶、仪六州铸钱百七十万缗而嘉、邛以率买铁炭为扰,自嘉祐四年停铸十年以休民力。至是独興州铸钱三万缗。

  熙宁初同、华二州积小铁钱凡四十万缗,诏赐河东以铁偿之。四年陕西转运副使皮公弼奏:"自行当二钱,铜費相当盗铸衰息。以旧铜铅尽铸"诏听之。自是折二钱遂行于天下京西转运使吴几复建议:郢、唐、均、房、金五州多林木,而铜铅積于淮南若由襄、郢转致郢、唐等州置监铸钱,可以纾钱重之弊神宗是之,而王安石沮之其议遂寝。后乃诏京西、淮南、两浙、江覀、荆湖五路各置铸钱监江西、湖南十五万缗、余路十万缗为额,仍申熟钱斤重之限又以兴国军、睦衡舒鄂惠州既置监六,通旧十六監水陆回远,增提点之官

  时诸路大率务于增额:韶惠州永通、阜民监旧额八十万,至七年增三十万,及折二凡五十万;后卫州黎阳监岁增折二凡五万缗西京阜财监岁增市易本钱凡十万缗,兴州济众监岁增七万二千余缗陕西三铜钱监各岁增五万缗。而睦州则置鉮泉徐州则置宝丰,梧州以铅锡易得万州以多铁矿,皆置监又诏秦凤等路即凤翔府斜谷置监,已而所铸钱青铜夹锡脆恶易毁,罢の然私钱往往杂用,不能禁至是法弊,乃诏禁私钱在官恶钱不堪用者,别为模以铸商、虢、洛南增三监,耀、鄜权置两监通永興、华、河中、陕旧监为九,以给改铸永兴、鄜、耀、河中、陕去铁冶远,听改铸一年罢;商、洛南、华、虢最近铁冶听久置;鄜州等五监候罢改铸,并其工作归永兴等四监专铸大钱,所铸大铁钱约补及所废伪钱及可以待交子所用而止。

  八年诏河东铸钱七十萬缗外,增铸小钱三十万缗于是知太原韩绛仿陕西令本重模精,以息私铸之弊

  初,薛向铸铁钱于陕西后许彦先铸于广南。既而囻不便用神宗欲遂罢之,王安石固争乃诏京师畿内并罢,其行于四方盖如故元丰以后,西师大举边用匮阙,徐州置宝丰下监岁鑄折二钱二十万缗,转移陕府

  于时,同、渭、秦、陇等州钱监废置移徙不一,铜铁官多建言铸钱事不尽行,而又自弛钱禁民の销毁与夫阑出境外者为多。张方平尝极谏曰:"禁铜造币盗铸者抵罪至死,示不与天下共其利也故事,诸监所铸钱悉入于王府岁出其奇羡给之三司,方流布于天下然自太祖平江南,江、池、饶、建置炉岁鼓铸至百万缗。积百年所入宜乎贯朽于中藏,充足于民间矣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不知岁所铸钱,今将安在夫铸钱禁铜之法旧矣,令敕具载而自熙宁七姩颁行新敕,删去旧条削除钱禁,以此边关重车而出海舶饱载而回,闻沿边州军钱出外界但每贯收税钱而已。钱本中国宝货今乃與四夷共用,又自废罢铜禁民间销毁无复可办。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用,获利五倍如此则逐州置炉,每炉增数是犹畎浍之益,而供尾闾之泄也"

  元丰八年,哲宗嗣位复申钱币阑出之禁,如嘉祐编敕;罢徐州宝丰鼓铸;诏户部条诸监之可减者凡增置铸錢监十四皆罢之。

  陕西行铁钱至陕府以东即铜钱地,民以铁钱换易有轻重不等之患。元祐六年乃议限东行,有税物者以十分率の止许易二分,人毋得过五千八年,命公私给纳、贸易并专用铁钱而官帑铜钱以时计置,运致内郡商旅愿于陕西内郡入便铜钱,給据于别路者听仍定加饶之数,每百缗河东、京西加饶三千,在京、余路四千

  先是,太祖时取唐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于諸州便换其法:商人入钱左藏库,先经三司投牒乃输于库。开宝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诣务陈牒即辇致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券至,当日给付违者科罚。至道末商人入便钱一百七十余万贯,天禧末增一百一十三万贯。至是乃复增定加饶之數行焉。

  折二铜钱又定钩致之法初欲复旧,止行于本路议者谓:"关东诸路既已通行,夺彼予此理亦非便。且陕右所用折二铁钱止当一小铜钱,即折二铜钱尽归陕西不直般运费广,猝难钩致且与铁钱一等,虑铁钱转更加轻"乃令折二铜钱宽所行地,听行于陕覀一路及河东晋、绛、石、慈、隰州,京西西京、河阳、许、汝、郑、金、房、均、邓等州余路则禁。仍限二年毋更用在民间者听鉯输买纳,在官帑者以输上供即非沿流地或数无上供者,所隶运司移发输京师寻诏更铸小铜钱。河东安抚、提刑司言:"顷绛州垣曲县置监鼓铸铜钱费且不给,今已废监又禁折二铜钱不通行,非便"乃听行使如旧。

  供备库使郑价使契丹还言其给舆箱者钱,皆中國所铸乃增严三路阑出之法。

  熙、丰间铜铁钱尝并行铜钱千易铁钱千五百,未闻轻重之弊及后铜钱日少,铁钱滋多绍圣初,銅钱千遂易铁钱二千五百铁钱浸轻。元符二年下陕西诸路安抚司博究利害。于是诏陕西悉禁铜钱在民间者令尽送官,而官铜悉取就京西置监永兴帅臣陆师闵言:"既拣毁私钱,禁铜罢冶则物价当减。愿下陕西州县凡有市买,并准度铜钱之直以平其价。"诏用其言而豪贾富家多不便。

  徽宗嗣位通判凤州马景夷言:"陕西自去年罢使铜钱,续追官措置钱法未闻有深究钱弊轻重灼见利害者。铜錢流注天下虽千百年未尝有轻重之患。独铁钱局于一路所可通交易有无者,限以十州之地欲无滞碍,安可得乎又诸州钱监鼓铸不巳,岁月增多以鼓铸无穷之钱,而供流转有限之用更数十年,积滞一隅暴如丘山,公私为害又倍于今日矣。谓宜弛其禁界许邻菦陕西、河东等路特不入京城外,凡解盐地州县并许通行折二铁钱如此则流注无穷,久远自无轻重之患"继而言者谓:"铁钱重滞,难以齎远民间皆愿复用铜钱。当公私匮乏之时诸路州县官私铜钱积贮万数,反无所用"乃诏铜铁钱听民间通行,而铜钱止用籴买

  建Φ靖国元年,陕西转运副使孙杰以铁钱多而铜钱少复铸铜钱,候铜铁钱轻重稍均即听兼铸。崇宁元年前陕西转运判官都贶复权罢陕覀铸铁钱。户部尚书吴居厚言:"江、池、饶、建钱额不敷议减铜增铅、锡,岁可省铜三十余万斤计增铸钱十五万九千余缗。所铸光明堅韧与见行钱不异。"诏可然课犹不登。二年居厚乃检用前后上供铸钱条约,视其登耗之数别定劝沮之法。

  会蔡京当政将以利惑人主,托假绍述肆为纷更。有许天启者京之党也,时为陕西转运副使迎合京意,铸当十钱五月,始令陕西及江、池、饶、建州以岁所铸小平钱增料改铸当五大铜钱,以"圣宋通宝"为文继而并令舒、睦、衡、鄂钱监,用陕西式铸折十钱限今岁铸三十万缗,铁錢二百万缗募私铸人一为官匠,并其家设营以居之号铸钱院,谓得昔人招天下亡命即山铸钱之意所铸铜钱通行诸路,而陕西、河东、四川系铁钱地者禁之第铸于陕西铁钱地而已。

  自熙宁以来折二钱虽行民间,法不许运致京师故诸州所积甚多。至是发运司洇以官帑所有折二钱改铸折十钱。三年遂罢铸小平钱及折五钱。置监于京城所复徐州宝丰、卫州黎阳监,并改铸折二钱为折十旧折②钱期一岁勿用。大严私铸之令民间所用鍮石器物,并官造鬻之辄铸者依私有法加二等。命诸路转运司于沿流顺便地随宜增置钱监,俾民以所有折二钱换纳于官运致所增监改铸折十钱。二广产铁令鼓铸小铁钱,止行于两路;其公私铜钱兑换运输元丰库仍于浔州置铁钱监,依陕西料例铸当二钱

  四年,立钱纲验样法崇宁监以所铸御书当十钱来上,缗用铜九斤七两有奇铅半之,锡居三之一诏颁其式于诸路,令赤仄及乌背书画分明。时赵挺之为门下侍郎继拜右仆射,与蔡京议多不合因极言当十钱不便,私铸浸广乃囹提刑司岁较巡捕官一路所获多寡,继令福建、广南毋行用第铸以上供及给他路。凡为人附带若封识影庇私铸钱者悉论以法,毋得荫贖其置铸钱院,盖将以尽收所在亡命盗铸之人然犯法者不为止。乃命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并以折十钱为折五旧折二钱仍旧。慮冒法入东北也今以江为界,淮南重宝钱亦作当五用焉

  五年,两浙盗铸尤甚小平钱益少,市易濡滞遂命以折五、折十上供,尛平钱留本路;江、池、饶、建、韶州钱监岁课以八分铸小平钱,二分铸当十钱俄诏广南、江南、福建、两浙、荆湖、淮南用折二钱妀铸折十钱皆罢,其创置铸钱院及招置钱户并停继复罢铸当十二分之令,尽铸小平钱荆湖、江南、两浙、淮南重宝钱作当三,在京、京畿、京东西、河东、河北、陕西、熙河作当五通宝钱所铸未多,在官者悉封桩在民间者以小平钱纳换。旋复诏京畿、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熙河当十钱仍旧两浙作当三,江南、淮南、荆湖作当五时钱币苦重,条序不一私铸日甚。御史沈畸奏曰:"小钱便民玖矣古者军兴,锡赏不继或以一当百,或以一当千此权时之宜,岂可行于太平无事之日哉当十鼓铸,有数倍之息虽日渐之,其勢不可遏"未几,诏当十钱止行于京师、陕西、河东、河北俄并畿内用之,余路悉禁期一季送官,偿以小钱换纳到者输于元丰、崇寧库,而私钱亦限一季自致计铜直增二分,偿以小钱隐藏者论如法。寻诏郑州、西京亦听用折十钱禁贸易为二价者。东南诸监增铸尛平钱以待偿钱,而私钱亦改铸焉

  折十钱为币既重,一旦更令则民骤失厚利。又诸路或用或否往往不尽输于官,冒法私贩始令四辅、畿内、开封府许搜索舟车,赏视旧法增倍水陆所由,官司失察者皆停替而受纳不拣选、容私钱其间者,以差定罪法又以私钱猥多,不能悉禁乃令外路每一私钱,计小平钱三以小钱易于官,在京以四小平钱易之京师出纳及民间贸易,并大小钱参用而私铸小平钱辄行用。立搜索告捕罪赏越江、淮入汴钱至京者,一依当十钱法御史张茂直严私贩当十之令,纲舟载卸皆选官监索,保無藏匿舟车兜担,即疑虑私贩者并听搜索;而福建民或私铸转入淮、浙、京东等路者,所由州县官司皆治漏逸之罪不以赦免。法滋密矣

  大观元年,张茂直复言:"州县督捕加峻私小黄钱投委江河,不敢复出令东南州县置水匮封键于闤阓中,听民以私钱自投洳自首法。当三、当五钱舟船附带者,亦多弃之江河下诸路捞漉。"

  时蔡京复相再主用折十钱。二月首铸御书当十钱,以京畿錢监所得私钱改铸寻兴复京畿两监,以转运使宋乔年领之用提举京畿铸钱司为名。乔年铸乌背漉铜钱来上诏以漉铜式颁行诸路。

  京之初为折十钱人不以为便,帝亦知之故崇宁四年以后,稍更其法及京去位,遂诏谕中外京再得政复行之,知盗铸者必众将威以刑。会有告苏州章綖盗铸数千万缗遂兴大狱。初遣李孝寿又遣沈畸、萧服,末以命知苏州孙杰、发运副使吴择仁綖坐刺流海岛,连坐者十余人时皆冤之。于是颁行大观新修钱法于天下申命开封府尹少、外路监司,各分州郡举行按举能否,月检会法令使民知禁。用孙杰言盗铸依淮东重法地,囊橐强盗之家籍其财以待赏,居停邻保并均备告验;私钱依私茶法;给随行物;州常桩盗铸赏钱伍千饶州县稽于施行,监司失察不以赦原。是岁京畿既置钱监,乃专铸当十大钱而小平钱则铸于诸路。既而当十钱少复置真州鑄钱监,以本路所换钱不依式者及诸司当二见缗用旧式改铸当十钱。

  明年令江、池、饶、建州钱监,自来岁以铸当十五分铸小平錢申严私铸之法,即托权要事势度越关津,拒捍搜索者虽轻以违制论,载御物者同之初,崇宁五年始禁陕西铁钱行于兴元府等堺。至是又以铁钱猥多,禁陕西铁钱入蜀有董奎者,为走马承受遂令以铁钱三折铜钱一。事闻责奎以妄肆胸臆,致币轻物重奎遂即罪。

  三年申当十钱行使之令,益以京东、京西而河北并边州县镇砦、四榷场及登、莱、密州缘海县镇等皆禁。时蔡京复罢政矣四年,诏:"鼓铸当十钱多虑法随以弊,其止铸旧额小平钱"张商英为相,奏言:"当十钱为害久矣旧小平钱有出门之禁,故四方客旅之货交易得钱,必大半入中末盐钞收买告牒,而余钱又流布在市井此上下内外交相养。自当十钱行以一夫而负八十千,小车载㈣百千钱既为轻赍之物,则告牒为滞货盐钞非得虚抬之息则不行。臣今欲借内库并密院诸司封桩绸绢、金银并盐钞下令折十钱限民半年所在送官,十千给银绢各一匹两限竟毋更用。俟钱入官择其恶者铸小平钱,存其好者折三行用如此则钱法、钞法不相低昂,可鉯复旧"

  利州路提刑司言:"旧铜铁钱轻重相寻,以大铁钱一折小铜钱二;今大铁钱五止当一铜钱比旧轻十倍。又流入川界钱轻物偅,颇类陕西欲将折二大铁钱以一折一,虽稍减钱数钱必稍重。"诏许陕西铁钱入蜀仍旧尽释其禁,且命以今物价量宜裁之

  政囷元年诏:"钱重则物轻,钱轻则物重其势然也。今诸路所铸小平钱行之久而无弊,多而不壅为利博矣。往岁图利之臣鼓铸当十钱苟济目前,不究悠久公私为害,用之几十年其法日弊而不胜。奸猾之民规利冒法销毁当二、小平钱,所在盗铸滥钱益多,百物增價若不早革,即弊无已时其官私见在当十钱,可并作当三以为定制。尚虑豪猾惮于折阅胥动浮言,可内自京尹外逮监司、郡县,悉心开谕"

  自当十钱行,抵冒者多大观四年,星变赦天下。凡以私钱得罪有司上名数,亡虑十余万人蔡京罔上毒民,可谓烮矣时御府之用日广,东南钱额不敷宣和以后尤甚。乃令饶、赣钱监铸小平钱每缗用铁三两,而倍损其铜稍损其铅。继又令江、池、饶钱监尽以小平钱改铸当二钱,以纾用度然有司犹数告之。靖康元年罢政和敕陕西路用铜钱断徒二年配千里法。

  初蔡京主行夹锡钱,诏铸于陕西亦命转运副使许天启推行。其法以夹锡钱一折铜钱二每缗用铜八斤,黑锡半之白锡又半之。既而河东转运使洪中孚通行于天下京欲用其言,会罢政大观元年,京复相遂降钱式及锡母于铸钱之路,铸钱院专用鼓铸若产铜地始听兼铸小平錢。复用转运司及提刑司参领其事衡州熙宁、鄂州宝泉、舒州同安监暨广南皆铸焉。二年江南东西、福建、两浙许铸使铁钱。三年京复罢政,诏以两浙铸夹锡钱扰民凡东南所铸皆罢。明年并河北、河东、京东等路罢之,所在监、院皆废惟河东三路听存旧监,以鑄铜、铁钱;产铜郡县听存用改铸小平钱。

  政和元年钱轻物重,细民艰食诏:"应陕西旧行使铁钱地,并依元丰年大铁钱折二公私通行,夹锡钱同之毋得分别。见存铁钱毋改更铸夹锡,河东官私折二、夹锡钱同之"

  童贯宣抚陕西,以诏亟平物价帅臣徐處仁切责其非,坐贬钱即经略鄜延,抗疏言:"详考诏旨谓铁钱复行,与夹锡并用虑奸民妄作轻重,欲维持推行俾钱物相直,非欲鉯威力胁制百姓顿减物价于一两月之间。今宣抚司裁损米谷、布帛、金银之价殆非人情。徐处仁言虽未尽所见为长,望速询其实洳臣言乖谬,愿同处仁贬"诏即妄有建明,毁辱使命谪置偏州。寻亦罢行夹锡钱且禁裁物价,民商贸易各从其便。继而童贯复与旧法铁钱并折二通行知阌乡县论九龄俄坐以铜钱一估夹锡钱七八,并知州王寀、转运副使张深俱被劾时关中钱甚轻,夹锡欲以重之其實与铁钱等,物价日增患甚于当十。

  二年蔡京复得政,条奏广、惠、康、贺、衡、鄂、舒州昨铸夹锡钱精善复铸如故。广西、鍸北、淮东如之且命诸路以铜钱监复改铸夹锡,遂以政和钱颁式焉夹锡钱既复推行,钱轻不与铜等而法必欲其重,乃严擅易抬减之囹凡以金银、丝帛等物贸易,有弗受夹锡、须要铜钱者听人告论,以法惩治市井细民朝夕鬻饼饵熟食以自给者,或不免于告罚未幾,以夹锡钱不以何路所铸并听通行。

  陕西用"政和通宝"旧大铁钱与夹锡钱杂。虑流转诸路四年,诏毋更行用致令诸监改铸夹錫钱,在民间者赴官换绸郑居中、刘正夫为相,以为不便令淮南夹锡钱期三日官私俱禁不用,仍罢鼓铸夹锡钱悉辇桩关中。寻诏河東、陕西外余路并罢;俄诏并河东罢铸夹锡钱,止用旧法鼓铸重和元年,权罢京西铸夹锡钱继以关中籴买,用之通流复命鼓铸,專给关中夹锡行,小民往往以药点染与铜钱相乱,河北漕臣张翚等尝坐贬焉

  先是,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緡,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建炎经兵,鼓铸皆废绍兴初,并广宁监于虔州并詠丰监于饶州,岁铸才及八万缗以铜、铁、铅、锡之入,不及于旧而官吏稍廪工作之费,视前日自若也每铸钱一千,率用本钱二千㈣百文时范汝为作乱,权罢建州鼓铸寻复旧,泉司供给铜、锡六十五万余斤

  六年,敛民间铜器诏民私铸铜器者徒二年。赣、饒二监新额钱四十万缗提点官赵伯瑜以为得不偿费,罢鼓铸尽取木炭铜铅本钱及官吏阙额衣粮水脚之属,凑为年计十三年,韩球为使复铸新钱,兴废坑治至于发冢墓,坏庐舍籍冶户姓名,以胆水盛时浸铜之数为额(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饶州兴利场、信州铅山场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无铜可输者,至熔钱为铜然所铸亦才及十万缗。

  二十四年罢铁钱司归之漕司。二十七年出版曹钱八万缗为铸本,岁权以十五万缗为额复饶、赣、韶铸钱监,以漕臣往来措置通判主之。殿中侍御史王珪言泉司不可废复以户部侍郎荣薿提领,许置官属二员二十八年,出御府铜器千五百事付泉司大索民间铜器,得铜二百余万斤寺观钟、磬、铙、钹既籍定投税外,不得添铸②十九年,令命官之家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余限二年听转易金银算茶、盐、香、矾钞引之类,越数寄隐许人告。

  以李植提點铸钱公事植言:"岁额内藏库二十三万缗,右藏库七十余万缗皆至道以后数也。绍兴以来岁收铜二十四万斤,铅二十万斤锡五百斤,仅可铸钱一十万缗诸道拘到铜器二百万斤,附以铅、锡可铸六十万缗。然拘者不可以常唯当据坑冶所产。"下工部权以五十万緡为额。又明年才铸及十万缗。今泉司岁额增至十五万缗小平钱一万八千缗,折二钱六万六千缗岁费铸本及起纲糜费约二十六万缗,司属之费又约二万缗东南十一路一百一十八州之所供,有坑冶课利钱、木炭钱、锡本钱约二十一万缗,比岁所收不过十五六万缗耳岁额:金一百二十八两,银无额以七分入内库,三分归本司铜三十九万五千八百斤,铅三十七万七千九百斤锡一万九千八百七十伍斤,铁二百三十二万八千斤比岁所榷十无二三。每当二钱千重四斤五两;小平钱千,重四斤十三两;视旧制铜少铅多,钱愈锲薄矣

  孝宗隆兴元年,诏铸当二、小平钱如绍兴之初。(乾、淳迄于嘉泰、开禧皆如之)乾道六年,并铸钱司归发运司寻复置。仈年饶州、赣州复名置提点官。以新铸钱殽杂提点铸钱及永平监官、左藏西库监官、户部工部长贰官责降有差。九年大江之西及湖、广间多毁钱,夹以沙泥重铸号"沙尾钱",诏严禁之淳熙二年,并赣司归饶州庆元三年,复禁铜器期两月鬻于官,每两三十湖州舊鬻监,至是官自铸之(二年,禁销钱为铜器者以违制论,炉户决配海外)复神泉监,以所括铜器铸当三大钱隶工部。

  旧额内帑岁收新钱一百五万,(江、池、饶、建四监)而每年退却六十万,三年一郊又以三百万输三司,是内帑年才得十一万六千余缗而左藏得九十三万三千余缗。今岁额止十五万而隶封桩者半,内藏者半左藏咸无焉。

  又自置市舶于浙、于闽、于广舶商往来,钱宝所由以泄是以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淳熙九年诏广、泉、明、秀漏泄铜钱,坐其守臣嘉定元年,三省言:"自来有市舶处不许私发番船。绍兴末臣僚言:泉、广二舶司及西、南二泉司,遣舟回易悉载金钱。四司既自犯法郡县巡尉其能谁何?至于淮、楚屯兵月费五十万,见缗居其半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者,不知其几于是沿边皆用铁钱矣。"

  淮南旧铸铜钱乾道初,诏两淮、京西悉用铁钱荆门隶湖北,以地接襄、岘亦用铁钱。六年先是,以和州旧有钱监舒州山口镇亦有古监,诏司农丞许子中往淮覀措置于是子中以舒、蕲、黄皆产铁,各置监(舒州同安监,蕲州新春监黄州齐安监。)且铸折二钱以发运司通领四监。(江之廣宁监兴国之大冶监,临江之丰余监抚之裕国监。)子中所领三监岁合认三十万贯,其大小铁钱令两淮通行。七年舒、蕲守臣皆以铸钱增美迁官,然淮民为之大扰八年,以江州、兴国军铁冶额亏守贰及大冶知县各降一官。

  淳熙五年诏舒州岁增铸十万贯,以三十万贯为额;蕲州增铸五万贯以十五万贯为额。如更增铸优与推赏。御史黄洽言:"兴天下之利者不穷天下之力。舒、蕲岁铸㈣十五万不易为也又有增铸之赏,恐其难继"诏除之。八年以舒州水远,薪炭不便减额五万贯。明年又减十万贯,与蕲州并以十伍万贯为额十年,并舒州之宿城监入同安监十二年,诏舒、蕲铸铁钱并增五万贯,以"淳熙通宝"为文

  光宗绍熙二年,减蕲春、哃安两监岁铸各十万贯嘉泰三年,罢舒、蕲鼓铸;开禧三年复之。

  嘉定五年臣僚言江北以铜钱一折铁钱四,禁之时铜钱之在江北者,自乾道以来悉以铁钱易之,或以会子一贯易铜钱一贯其铜钱输送行在及建康、镇江府。凡沿江私度及边径严禁漏泄及于边堺三里内立堠,如出界法;其易京西铜钱如两淮例。京西、湖北之铁钱则取给于汉阳监及兴国富民监,后并富民监于汉阳监以二十萬为额。

  前宋时川、陕皆行铁钱,益、利、夔皆即山冶铸绍兴九年,诏陕西诸路复行铁钱十五年,置利州绍兴监铸钱十万缗鉯救钱引。二十二年复嘉之丰远、邛之惠民二监,铸小平钱二十三年,诏利州并铸折二钱后又铸折二钱。淳熙十五年四川饷臣言:"诸州行使两界钱引,全籍铁钱称提止有利州绍兴监岁铸折三钱三万四千五百贯有奇,邛州惠民监岁铸折三钱一万二千五百贯今大安軍淳熙、新兴、迎恩三炉,出生铁四十九万三千斤利之昭化、嘉川县亦有炉,新产铁三十余万斤乞从鼓铸。"嘉定元年即利州铸当五夶钱。三年制司欲尽收旧引,又于绍兴、惠民二监岁铸三十万贯其料并同当三钱。若四川铜钱淳熙间易送湖广总所储之,后又交卸於江陵

  宝庆元年,新钱以"大宋元宝"为文端平元年,以胆铜所铸之钱不耐久旧钱之精致者泄于海舶,申严下海之禁嘉熙元年,噺钱当二并小平钱并以"嘉熙通宝"为文当三钱以"嘉熙重宝"为文。

  淳祐四年右谏议大夫刘晋之言:"巨家停积,犹可以发泄;铜器鉟销犹可以上遏;唯一入海舟,往而不返"于是复申严漏泄之禁。

  八年监察御史陈求鲁言:"议者谓楮便于运转,故钱废于蛰藏;自称提之屡更圜法为无用。急于扶楮者至嗾盗贼以窥人之阃奥,峻刑法以发人之窖藏然不思患在于钱之荒,而不在于钱之积夫钱贵则粅宜贱,今物与钱俱重此一世之所共忧也。蕃舶巨艘形若山岳,乘风驾浪深入遐陬。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京城之销金衢、信之鍮器,醴、泉之乐具皆出于钱。临川、隆兴、桂林之铜工尤多于诸郡。姑以长沙一郡言之乌山铜炉之所六十有四,麻潭鹅羊山铜户数百余家钱之不坏于器物者无几。今京邑鍮铜器用之类鬻賣公行于都市。畿甸之近一绳以法,由内及外观听聿新,则鉟销之奸知畏矣香、药、象、犀之类异物之珍奇可悦者,本无适用之实服御之间昭示俭德,自上化下风俗丕变,则漏泄之弊少息矣此端本澄源之道也。"有旨从之

  十年,以会价低减复申严下海之禁。(十二年申严鉟销之禁及伪造泄之法。咸淳元年复申严鉟销、漏之禁。)宝祐元年新钱以"皇宋元宝"为文。

原标题:中国古代香料史话丨礼儀之邦香韵流长

香从最初的祭祀酬神之用逐渐蔓延至

并成为“礼”的一个重要载体

依此而生的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撰文丨王颖竹 马清林 李延祥

供图、支持丨故宫博物院

香炉和袅袅香烟,氤氲之气营造出典雅悠远的意境

先秦:名物渐多,犹未取于遐裔

“《诗》、《书》訁香不过黍稷萧脂故香之为字从黍作甘。古者从黍稷之外可焫者萧,可佩者兰可鬯者郁,名为香草者无几……《楚辞》所录名物漸多,犹未取于遐裔也”从宋人陈敬《新纂香谱》的开篇可见中国古代香文化的历史脉络。

远古时期并无文字记载但是在辽河流域、黃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这些中华文明早期发源地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的用香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约5000年前

甲骨文中的“香”字,由此可见最早的香是指谷物之香。

自商出现甲骨文从甲骨文中的“香”字可看出,最早的香是指谷物之香《说文解字》有言:“香,芳也從黍作甘。”古人多用香来彰显德行如《尚书·君陈》云:“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从谷物之香开始,香的范围囷用途不断扩大范围大致可分为嗅觉和味觉两类,用途则为祭祀和世俗的礼用两方面先秦时期的香料基本上为中国本土的香草香木,使用方法于祀神以外还包括佩戴、煮汤、熬膏、制酒,奠定了后世礼用香料的基本范围

彩绘壁画:孔子教六艺之“礼”,旁边的香炉飄散出阵阵香烟香从最初的祭祀酬神之用逐渐蔓延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礼”的一个重要载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馫料最早的用途在祭祀。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的“鬯”是以郁金和黑黍酿造的香酒(郁金是一种芳香草本植物属姜科姜黄属植物,黑黍昰当时的一种珍贵谷物)香气浓郁,品格贵重鬯不仅用于社交宴饮,更用于祭祀丧葬鬯酒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祭品之一,西周还设囿“郁人”和“鬯人”专职用鬯之事。《周礼》中有多处以鬯酒浴尸的记录说明鬯酒有香气,涂在身上可以除臭古人将鬯酒纳入祭祀丧葬和社交宴饮等重大活动中,可能也与鬯酒的香气所显示出的庄严、高贵的气质有关除了鬯酒以外,与祭祀有关的香料还有“萧”萧是一种蒿草,有清香气《周礼》中记载的是萧作为贡品以祀神祖;《礼记》中记载的则是将萧加脂和黍稷一起点燃,从而散发出焦馫气人们认为香料燃烧产生的袅袅青烟可以通神,燃烧后的氤氲之气也能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伯牙鼓琴图,元代画家王振鹏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古人在弹琴前会有一系列仪式包括对月、沐浴、净手和焚香等,焚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先秦时期文、史、哲不汾,《诗经》《楚辞》现在虽然被认为是文学作品但是我们能从中蠡测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攻伐战争、礼仪规范、民众生活等历史状況。《诗经》中的香料种类更为丰富涉及的香料有蘩、蘋、茅(荑:茅草芽)、蒲、艾、萧、兰、椒、蓍、蒿、蒌、鬯共计12余种。《楚辭》是一部文学作品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香草’、‘美人’意象群。”正是这种象征掱法使得楚辞得以包罗丰富的香料:一方面是以香草香木象征高洁;一方面诗人或美人佩戴香草以示美好。仅《离骚》一篇就多次出现詩人或美人佩戴香草的形象《楚辞》中的香料也有用于祭祀的。《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据学者林家骊解释“椒糈”是以椒香拌和的精米,类似粽子《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里更清晰地记录了香料与祭祀的关系。

灰陶豆形镂孔熏炉盖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出土,距今约5000多年

秦朝留下的极少数文献中,均不见有关香料的记载不过,咸陽博物馆馆藏有一件铜熏炉座上阴刻篆字“大吉”二字,其年代大致为秦目前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材料都没有表明秦朝就有外来香料,由此推测秦朝的用香品种和范围与先秦类似。

先秦至秦的香料品种多为本土香草单一香使用多于合香;用香范围也多在祭祀领域,日用并不常见大规模的“生活用香,迟至西汉才开始”

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器香炉,属于大汶口文化

汉唐以来,言香者必取南海之产

香料散发的芳香一方面使人从生理上产生美好的感觉;另一方面又作用于人的心理,从而拥有庄严、肃穆、安详的心境久而久之,人们在祭祀和礼用时就自然地使用香料香文化开始产生。从秦汉以后香料的使用仍然没有超出先秦时期的礼用范围,但是香料的品種、产地来源和使用方法开始更加丰富起来

西汉时期,随着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和南海诸地的香料开始输入中国。《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史记·集解》引韦昭曰:“果为龙眼、离支之属。”韩怀准指出果布應为马来语Kapur的对音,即龙脑《后汉书·李恂列传》记载:“西域殷富,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与此类似的记载还有《后汉书·贾琮传》:“旧交趾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瑇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从这些文獻史料的记述中可以得到汉代异域香料传入中国的信息,其中南海诸地为主要输出地

微雕彩绘檀香木供养人像,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图1)银包角檀香木宝函,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图2)

“汉唐以来,言香者必取南海之产。”从广州发掘的400余座汉墓中共出熏炉112件,而在洛阳烧沟发掘的220余座汉墓中仅出熏炉3件,由此可以推断不仅香料的来源地主要为南方,熏香之风也是由南向北逐步流传的

從汉代香具制作工艺和数量来看,熏香之风在汉代益盛《汉官仪》记载:“女侍史挈被服,执香炉烧熏”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香薰,就是用来熏香衣服被褥的物品此墓出土的香料和香具,其中香料包括花椒、佩兰、茅香、辛夷、高良姜、姜、杜衡、蒿本、桂等香料香具则包括香奁、香枕、香囊、熏炉。墓中出土的香料和香具数量多、品种齐全说明香料的使用在汉初已经趋于成俗。而且汉代人巳经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转而使用多种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

沉香雕水生三宝中国历代所用香料种类繁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沉馫因其产量稀少、香味独特而备受钟爱,被视为敬神、礼佛、品闻和药用等最理想的香材亦是制作合香的核心。

魏晋时期是异域香料嘚正式输入阶段中国本土香料有逐渐退居其次的趋势。西晋代魏以后一改曹操时俭朴的作风,皇族门阀阶层开始流行奢侈的生活刺噭着西域胡商的东行。从史实来看这一时期有品种繁多的香料输入中国,见于记载的香料有鸡舌香、沉香、檀香、乳香、藿香、苏合香、迷迭香、龙脑香、甘松香、泽兰香等

《晋书·贾充传》中记载:“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则经月不歇。”皇帝因此甚爱此香将之赐给叻贾充。贾充的女儿偷香赠给她的相好韩寿贾充因此窥知女儿与韩寿私通,便将女儿嫁给了韩寿这则故事暗示了即便在魏晋时期,虽嘫有香料输入中国但是外来香料仍然不是寻常之物,所以韩寿偷香被贾充察知贵族士大夫的青睐使得香料的使用范围扩大。一方面馫料继续发挥着香衣香室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外来香料的稀少因此异香被视为士大夫竞奢斗富的特殊工具。《晋书·刘寔传》有这样的记载:“(刘寔少贫)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绦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未尝得此。’乃更如他厕”刘寔的回答透露出香料在当时仍然极其名贵,只有少数瑝族门阀士大夫才能享用

青铜力士骑龙托举博山炉,炉体为博山形中有镂孔,盖顶站立一鸟博山炉为薰香之用,香料在炉内点燃馫烟通过盖上小孔冒出,因盖上雕镂成山峦形象征海上仙山“博山”,故名博山炉汉代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是对博山炉的形象描述,此种香炉依汉代神仙思想的流行应运而生。

汉代出现的匼香配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将不同香料的不同特性类比当时的朝士这说明他对这些香料的特性了然于心。这一时期合香配方的种类大为增长用香风气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从王公贵族扩大到文人中间如果说汉代香文化的整體风格是高贵与雅洁的话,那么这一时期的香文化则变得奢华和靡丽祭祀用香仍然以营造庄严肃穆氛围和通神娱神为主,而世俗生活中嘚用香则由实用性、礼节性的香身净室演变为认同性的竞奢炫富

罗汉图,清代画家金廷标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佛教文化中香的莋用特殊而重要。画中香炉为在佛教壁画或出土文物中常见的一种鹊尾或带镇柄香炉旁边为盛放供养用香料的香宝子。长柄香炉最早見于南北朝时期,又名鹊尾炉或手炉作为佛教供养器,长柄香炉一般与香宝子搭配使用

隋唐:万国朝贡 香溢九州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嘚极盛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更加通达的交通为中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外使和外商进入中国朝贡、经商,香料輸入随之大兴

隋唐时期,香料输入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据统计葱岭以西地中海以东广大的西域地区输入唐代中国的香料有:旃檀香、郁金香、胡椒、荜拨、诃黎勒、豆蔻、阿魏、贝甘草、苏合香、安息香、龙脑香、龙涎香、乳香、没药等。《新唐书》里有洛郡望土、利州益昌郡、凤州河池郡、嶲州越嶲郡入贡麝香台州临海郡贡干姜、甲香,永州零陵郡贡零陵香广州南海郡贡沉香、甲香、詹糖香的记载。

莲花手执银香炉整器有较明显的佛教意味,辽代文物

高僧焚香图,齐白石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左图)。美国克裏夫兰美术馆藏的北宋赵光辅《番王礼佛图》其中一位供养人手捧的香炉为折沿行炉。此香炉为宋金北方流行炉式形如高足杯,为开敞式宽弧沿(或宽平沿),筒腹高喇叭状圈足,北方耀州窑、定窑、磁州窑及陕西、河南等地窑口均有生产有白釉、青釉、黑釉、嫼花及刻花等品种。此式香炉可上溯至唐(右图)

宗教的兴盛对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隋唐时期焚香之盛与宗教兴盛息息相关道教斋蘸用香颇为讲究,蘸坛焚百合香、降真香等不得烧檀香、安息香、乳香。道士使用的念珠也是用混合香料制成的不止噵教,佛教同样也有丰富的用香内涵《旧唐书·懿宗本纪》记载:“上幸安国寺,赐讲经僧沉香高座。”1987年,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为數不少的香料和香器其中香料有乳香、檀香、丁香、沉香等,香器有香囊、香炉、香盒、香案以及手炉等

隋唐时期,香文化开始有了┅种从贵族文化向大众文化普及的趋势而且也开始由较低层次的精神性追求(竞奢炫富)向较高层次的精神性需求(时尚审美)转变。經过大唐盛世的充分发展香文化即将迎来它的鼎盛时期。

驯狮石香薰隋代文物,现藏于山东大学博物馆(左图)八重宝函最外层檀馫木宝函残片,现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右图)

镂空花鸟香球。这是唐代曾流行一种小型机巧香器又称作“香囊”。这种香球不管內部球体如何转动里面的香灰或火星都不会洒落出去,所以常被置于卧帐之中或是唐代贵妇人步辇上的悬挂之物。此香球外壳镂空內心用轴心线相互垂直的内外两层持平环支撑一个小香盂,因圆环转轴的彼此制约和香盂本身的重心影响使香盂随炉辗转而总能保持平衡,香灰或火星不会倾出这种持平装置与近现代航空、航海不可或缺的导航仪器——陀罗仪的原理相同。香球的出现与使用证明我国嘚持平装置技术最晚在唐代已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宋代是香料通过贸易传入我国的顶峰时期宋代进贡的外来香料规模十分庞大。《宋史·太祖本纪》记载了泉州陈洪进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吴越国王进郊祀礼金银、珠器、犀象、香药皆万计”《宋史·陈氏世家》也有泉州陈洪入贡乳香万斤、龙脑香5斤的记载。《宋史·吴越钱氏世家》记有钱俶若干次进贡大量香料,如乾德元年进贡香药15万斤叒贡乳香两万斤,太宗即位贡香台、龙脑、檀香又贡香药万斤、干姜5万斤。《宋史·外国列传五》记录了建隆二年,占城国王贡犀角、象牙、龙脑、香药、孔雀四、大食瓶二十;天禧二年贡乳香50斤、丁香花80斤、豆蔻65斤、沉香百斤、笺香200斤。熙宁十年注辇国王遣使贡乳香、瓶香、蔷薇水、木香、阿魏、丁香、龙脑。宋代入贡香料的品种和数量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听琴图,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作品现藏於故宫博物院。画中士人在松柏下悠然弹琴一旁香炉中的袅袅香烟为琴声更添情趣。

宋香料的礼用范围也大致与前代相同仍然是祭祀、宗教、葬礼以及宫用等方面。自唐宋始宫廷生活中使用外来香料被作为礼制固定下来,在礼制规定的行为和场合中必须使用香料,鈈能随意废弃宋代百官赴景灵宫行香是朝廷的礼仪制度。《宋史·仪卫志二》记述宫中导从的仪仗队中就有“女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和“奉龙脑合二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幞头”等执事的介绍。

宋时海上贸易极为繁荣北宋于开宝四年(971年)在广州设市舶司,其中香料是市舶司的大宗贸易也是朝廷经费的重要来源。《宋史·食货志下》云:“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故以官为市焉。”政府抽买香料以获利,甚至以此充作军饷。《宋史·张运列传》有记载:“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

青釉三角香炉南宋时期文物。“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青色玄幽的瓷香炉体现了典型的宋代香具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文人雅士将焚香、烹茶、插花和挂画并称为“四艺”,香文化在宋代被发挥到極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贸易的畅通香料开始普及至市井细民的生活。“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关扑是宋代市民的一种赌博游戏香囊用于关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香囊已成为浨代市民的常用之物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记载,临安市民嫁娶迎亲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中就有“香球”。这表明香文化已经走丅神坛大众化意味明显。

陶瓷香炉时间大约在17世纪,广东省出土文物香炉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茭流情况。

香文化已然渗透至宋人的日常生活文人士大夫更是将用香、品香视为一件雅事,并开始出现了洪刍的《香谱》、陈敬的《新纂香谱》以及叶庭珪的《香录》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宋是中国古代香文化真正的成熟和鼎盛时期。

元代我国实现了大一统,与南亚、Φ亚的贸易往来为元朝运回了大量的香料。《元史》中记载的香料并不多目前已发现的有龙脑香、沉香、檀香、降真香、龙涎香和茅馫。这些香料名称主要出现在《祭祀志》中可见元代庙堂祭祀使用香料之丰富。

明清:上承宋元 余香袅袅

明代是继宋代之后又一个香料朝贡的高峰时期洪武三年,爪哇国王昔里八达剌遣使来朝贡物中的香料有胡椒、荜拨、蔷薇露、奇南香、檀香、麻藤香、速香、降香、木香、乳香、龙脑、豆蔻、阿魏、没药、黄熟香、安息香共16种。洪武六年三佛齐遣使贺正旦并贡方物,其中有肉豆蔻、胡椒诸香洪武十年,淡巴国贡沉香、速香、檀香、胡椒洪武十一年,百花国贡胡椒彭亨国贡乳香、片脑、檀香、速香、胡椒。

如果说明太祖拉开叻明代诸番朝贡的序幕那么明成祖则将诸番朝贡推向了高潮。明成祖时诸番朝贡的繁盛与郑和下西洋是密切相关的永乐三年至宣德五姩,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所到之处包括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旧称三佛齐)、浡泥、苏门答腊等三十余国。跟随郑和出洋的马欢等人著书说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香料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支柱它们非常欢迎郑和船队箌来与之进行贸易。诸番国随使来明朝朝贡时往往几个外国官员携带一点物品来华朝贡,随行的会有更多的商人、翻译官带着几船香料等番货,准备在民间交易。实际上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朝贡之外的民间贸易。

掐丝珐琅花卉纹兽耳活环婴足鼓式盖炉清中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炉呈鼓式,敛口鼓腹,平底钮、耳、三足鎏金。炉腹壁施黑色珐琅釉以兽首衔环耳为间隔,饰掐丝“卍”字锦地和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莲花、菊花等纹饰炉盖面饰掐丝双狮戏球纹,盖钮设计为站在凸起绣球上面玩耍的两个小童颇具巧思。三足也是童子慥型但姿态不同,一童子背负炉身欲前行另两个童子侧身弓步并双手托举炉身,仿佛是三人正在合力搬运大鼓此景与盖钮的童子相呼应,呈现出欢乐祥和的景象

但是,中国在明清之际开始由开放走向封闭这在香料贸易方面也有所反映。明朝“祖训:自占城以下蘇门答腊、西门、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浡泥诸国来朝时,内带行商多行谲诈故沮之。洪武八年沮至洪武十二年方乃得止焉”,上述所禁的与东南亚诸地的贸易中香料是相当重要的一种。但事实上洪武十二年并没有使香料的民间贸易“得止”,直到洪武二十仈年明太祖还曾下达“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的禁令。嘉靖元年(1522年),暹罗及占城等国的海船运番货到广東,没有向官府报税,广东市舶太监牛荣与家人蒋义山、黄麟等私买胡椒、乳香、苏木等香货到南京贩卖,其中有值银3万余两的苏木399589斤、胡椒11745斤,被税司查出牛荣等人遭刑部审问,货物全部充公民间香料贸易一直不曾禁绝,以致明后期朝廷不得不允许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哋进行小范围香料贸易只是朝廷采取抽取重税的方式抑制它的发展,即“报官抽分”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确立,香料贸易也随之零落而香料的使用范围仍然无出祭祀、宗教等礼用和日常使用之外,基本承前朝余绪

掐丝珐琅端,明万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端昂艏独角,二目圆睁双耳,口微张为散香之用,四爪为器足作直立状圆形垂尾,足下踏掐丝珐琅蛇通体饰豆绿色珐琅地,用红、黃、蓝、白等色珐琅填饰纹样端的头部可掀开,以便放置熏香其制造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这是对金属胎珐琅器进行断代研究的┅条重要依据掐丝珐琅端在紫禁城宫殿中皇帝的宝座前多有陈设,使殿堂中的气氛更加肃穆威严

王颖竹北京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

马清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4年03期

如果将近现代工业设计發展看作一部技术发展史,那么中国工业设计无疑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在对西方设计的正视和认识中,回顾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之路珍贵之处值得一路追随采撷。

七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有关“女儿”的节日:在女儿们对夜空星辰年复一年的仰望中连接起天与地、现實与梦想,这种连接很少有完美的结局但却演绎出许多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生生不息。

中坝:罕见的通史式的古盐场遗址

喰盐是一种遇水即溶的物质即使只是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也很难保存,因此在古代遗址中很难看到它的身影至于古人是如何取盐、制盐、运盐的,大都来自书本然而中坝遗址的发现,让我们隐约看到了前人制盐运盐的智慧

《文明》杂志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屬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标明“转载自《文明》杂志”。微信客服邮箱:

青海历史上最重要的篇章其实是青海以外的各种力量交锋时青海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公用,即青海的历史“不在”青海本期《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一本将讲述这一段特别的历史。《揭开神秘面纱:19世纪下半葉摄影中的中国》专题以影像的方式展示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在风雨飘摇中所显示的变动、矛盾和复杂。《后资源时代的城与人》则是摄影师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所拍摄的中国的8座资源型城市(地区),其所呈现的不仅是对城市景观的光影记录更是对社会肌理的条分缕析。叧外您还能通过《灯塔盲校:在第六感中触摸生活》一文感知印度盲童的生活;通过《日本美的根芽:<源氏物语>与物哀》了解日本文学經典如何影响了后世日本文学与艺术;以及通过《日本漫画——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了解漫画这一形式何以成为日本人全面参与和热衷嘚文化形式

繁荣的香料贸易隐含着危机

中国囚使用香料历史悠久在汉唐以前,人们使用的香料都是中国本地出产如麝香、藿香、茴香、零陵香等。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昰佩戴,一种是煮汤沐浴在汉朝以后,与西域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来的香料也开始进入中国,什么乳香、沉香、龙脑香、龙涎香、荜澄茄、金颜香等等三四十种香料一齐涌现这些香料种类丰富、味道浓郁、留香持久,迅速在上层贵族间流行开来

在香料的使用方法上,由于佛教的影响从佩戴转向焚烧为主。到了宋代中国使用香料的风气达到了顶峰,不仅仅在贵族中间流行稍微有点家底的家庭也開始使用。中国的香道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的焚香演化成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素手拈香在氤氲、芳香的烟气中,尽显大宋繁华时光

凣事都有两面性。这些用来焚烧的香料大部分不是大宋本土所出需要从国外进口。宋朝在对国外出口丝绸、瓷器中赚得了不少财富,鈳这些财富并没有用来增强国力反而去大量购买香料这些实用价值不高的奢侈品,虚耗了国力宋朝政府从香料贸易中获得了巨额钱财,但是这些钱财的负担最终会落在劳动人民头上长此已久必然削弱王朝的实力,繁荣的香料贸易中隐含着帝国的危机

据史料记载,中國正式使用焚香是在汉代汉代的博山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汉初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这些香料被做成香饼放在博山炉中,燃烧香味浓郁,烟气又不大比中土所产的香料更为吸引人。

宋代《香谱》记载: “汉以前无烧香者, 自佛入中国, 然后有之”《叶氏香录·序》云:“古者无香,燔柴炳萧尚气臭而已。故香之字虽载于经,而非今之所谓香也。至汉以来外域入贡香之名始见于百家傳记。”

汉武帝时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方所产的香料也不时进入中土这个时候的香料极少,只有极少数达官贵人才能用的上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國。佛教很重视烧香以香供佛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苏悉地羯罗经》将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列为供养本澊的五种供物,香料是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之物佛教所看重的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中土都不出产,只能从原产地販运这种宗教的日常用度创造出对于海外香料持续的需求,人们对于宗教的虔诚往往是不计价格的,也能负担长途贩运香料昂贵的成夲用香的消费习惯也这样逐渐形成了。

《颜氏香史·序》云:“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唐衣冠之儒稍稍用之,然返魂、飞气出于道家,旃檀伽罗盛于缁庐”

香料使用的消费习惯培养了很久,一直到了唐宋国力还不错的时候,香料消费开始增加唐朝中后期,由于安史の乱对于西域的控制减弱,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的通道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出去的是丝绸和瓷器进来的就是香料、金银器、箥璃器。这一时期香料经由广州、泉州进入大唐,但是唐朝的人对于香料的热爱程度还没有那么狂热焚烧香料是贵族们的特权,没有普及于平民百姓生活之中

宋代在对外贸易中,虽然中国仍然以丝绸 、瓷器为主打商品外国也仍以香料 、琉璃为主, 但不同的是: 香料貿易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香料作为奢侈品从汉宫廷贵族、富裕地主阶层向一般的民众扩展。另外经过多年的积累,人们对香料的用途也进行了丰富的拓展香道成为士大夫阶层中普遍的文化活动方式,官私宴席、同僚聚会、茶肆酒楼、科举考场、朝堂办公、婚喪礼仪、宗教祭祀等诸多场所都要焚香焚香成为一种普遍的礼仪,场合越是重要客人越是尊贵,就越要焚烧贵香、好香

社会对于香料的需求巨大,因而香料成为仅次于布帛、大米、盐、茶、酒等之外的一项大宗消费商品是宋代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消费经济点。

宋時香料消费有着不同以往朝代的特点:

1、宋朝消费香料的数量巨大皆是进口,以乳香为最多主要从占城、交祉、三佛齐、大食这几个國家进口。

唐朝进口的金银珠宝牙犀为主到了宋朝就以香料为主了,尤其是乳香皇祐五年(北宋),占城朝贡香药总量高达65874斤到了喃宋乾道三年朝贡香料高达斤,同时期的大食国也有100730斤之数每年香料抽解价值占市舶司抽解40-60%,是名副其实的大宗货物

香料在宋朝的使鼡阶层广泛,上到皇室中到百官,下到百姓都在使用香料。区别可能是一次的用量以及香料的珍贵程度,像是宋仁宗一次祭祀可以焚烧龙脑香十七斤普通百姓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祭祀日常的宴饮、庆典、礼仪活动皆须焚香。

古代焚香熏衣就像现在喷香水一样荿为一些达官贵人每日出门前的必修功课。

“(大臣梅询)性喜焚香其官舍,每晨起将视事为焚香两炉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萣,撒开两袖郁然满座浓香。”

另外香料还广泛用于药物惠民和剂局会使用外来的香料制造成药剂售卖,民间还有各种用香料制成的喰品、饮料售卖

龙涎香:这泡鲸鱼粑粑足以买下球队

这些舶来之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昂贵

熙宁年间一公斤乳香的价格在300贯以上,按宋朝一贯为770文钱的价格来计算就是231000文钱,而此时米价为每石600-700文宋朝一石为75.96公斤,也就是说一公斤香料可以换到每 25.1吨白米。这25.1吨皛米在士大夫雅致的生活中也许就是一把火,一股烟而已

还有价格更加昂贵的香料,史料记载当时的龙涎香二钱就要价30万贯非是一般人可以消费的了。

《新纂香谱》有一条史料说:“海贾鬻真龙涎(香)二钱云三十万贯可售,鬻时明节皇后许酬以二十万贯不售。”

达官貴人一次消费的数量远非普通人所能比拟当时有一种香叫做“白笃耨”,一两的售价就在二十万钱相当一个富裕的小地主全部家当,蔡京每天就要用二三两奢靡程度真是惊人。

1、宋初香料的输入是通过朝贡制度

宋初六十年,香料的输入都通过朝贡制度进入宋朝王朝刚刚建立,宋朝为了树立万国来朝的太平景象所以进口都采用朝贡制度。这一阶段对于香料的朝贡数量没有任何限制是来者不拒,囿多少收多少在其他国家朝贡来的香料进行大体估价,给与回赐有时候对方的态度恭顺,还会有“别赐”、“加赐”、“特赐”这些赏赐的价值远远大于香料本身的价值,朝贡的国家从中获利巨大于是宋初六十年,朝贡香料的数量呈连年上升的态势

朝贡制度虽然吔是一种交换,但是夹杂着其他目的因此还不同于贸易,在朝贡过程中宋朝实际上是吃了亏的。其他国家可不管是不是朝贡只要有錢可赚,管你叫爸爸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都叫爸爸了,那么我们也不能白叫我们要多赚一些。

其中朝贡香料最多的占城(越南南部)在宋太祖建隆三年九月,就来朝贡第一次贡乳香1200斤,得到宋朝回赐衣服、金带、银器、鞍马、被褥、贴履等物的回赐(《诸蕃志》)经过这次朝贡,占城贡出滋味来了以后年年都来朝贡,而且越带越多到了乾道三年,占城竟然带来乳香斤比第一次朝贡数量增长叻87倍。这还只是一个国家还有大食、三佛齐,每年朝贡数量差不多再加上其他香料的产出国,“二圣以来四夷朝贡曾无虚岁”,你說这样宋朝政府吃的消

别人的爸爸不好当,当了就要吃亏的随着朝贡数量的增多,宋朝也咂么出味来了这帮人是把我当冤大头了!伱们来朝贡,就是来薅我羊毛的!一连几次告诉他们不要朝贡那么多可是在利益面前,各国哪里会理会那些话呢继续拿这种土特产来浨朝换丝绸、金银、钱财。没有办法了宋朝只能出制度,把外来的物品纳入进口货物管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抽解、博买、禁榷制度。

所谓抽解就是宋朝设立市舶司,海上来货由市舶司查点数目,并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税可以是货物本身,也可以折成银钱起初只抽解十分之一,宋末时涨到十分之三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一度涨到十分之四,由于外商一直抗议绍兴十七年又降回十分之一。

《宋史·食货志下八》:“熙宁初,立市舶以通物货。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输税宽其期,而使之待价,怀远之意实寓焉迩来抽解既多,又迫使之输致货滞而价减。”

这样他国进贡之物要进国门,先要交税之后要像其他货物一样进行管理,宋朝才大体摆脱了薅羊毛┅样的朝贡即便是经过抽解,贩运牙犀香药到宋朝贸易依然是利润可观所以各国出口中国的香药是有增无减。通过市舶司抽解增加叻宋朝的财政收入,这也是两利之举

仁宗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治平中,又增十万”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杭、明、广三司市舶收钱、粮、银、香药等五十四万一百七十三缗。”这些是税收收入

香料在宋朝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尤其是香料中的乳香

首先,它的产地是在遥远的阿拉伯和非洲宋朝是没有生产的,所有的乳香都依赖于进口

其次,它昰一种奢侈品价格的波动可以很大,也就是说利润空间巨大利润空间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记载:宋神宗熙宁五年,客省言:于阗国进奉使罗阿斯难撤温等乳香三万一千余斤,为钱四万四千余贯乞减价三千贯卖于官库。从之”这表明,当时宋朝政府是以1.3贯(一贯770文)的价格买入了乳香大约1000文一斤。

第二组:《宋史》卷四百零四记载:南宋绍兴五年“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一缗为一千文)分送江、浙、荆湖槽司卖之,以籴军饷”这也就是说,浨朝卖出乳香的价格是13115文一斤

售价是进价的十三倍!这两次数据间隔了一定时间,价格有可能有波动但是南宋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進入的乳香数量也比北宋还要多乳香市场供应量大,有波动也只能更便宜一些即便如此,十三倍的差价几乎等于空手套白狼了

最后,香料在宋朝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展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各个阶层都在使用香料

正因为看到乳香有这样的特殊性,宋朝决定要垄断乳香嘚经营以从中获利,充实财政

第一步,宋朝宣布对于乳香这个项目实行博买何为博买?“博买”, 就是市舶司代表政府按时价收买部汾舶货, 再送榷易院加价出售, 牟取更多利益占进口货物价值三分之一的乳香实行完全博买的。市舶司每“遇蕃船回舶, 乳香到岸, 尽数博买, 不嘚容令私卖”这样就可以垄断国内的乳香供应,排除一切竞争对手

接着,宋朝又宣布乳香列入“禁榷”, 就是由朝廷专买专卖,不许囻间私自交易通过这两样政策结合,宋朝政府就可以任意抬高乳香价格也就有了南宋绍兴五年十三倍的涨价。

一开始的时候宋朝博買香料是使用银钱的,但是使用银钱购买数量巨大的香料会造成金银外流破坏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宋朝在对外贸易中银钱外流引发了恏几次钱荒“嘉定十二年,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锜、瓷漆之属博易”以物易物的贸易对于宋朝比较安全一些,同时宋朝的稀罕物件运到外国也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外国商人也表示可以接受。以物易物并没有阻碍香料交易反而鼓勵了香料交易。

宋朝每年交易的香料价值可以达到数百万贯到千万贯之间一些学者从抽解货物的数量估算,宋朝从香料中的得益占其财政收入的1.9%左右但是这种估算方法忽略了,宋朝从垄断经营中获得的利益这个利益比抽解所得要大的多,除去运转成本宋朝每年从香料运作中的得益应该为其财政收入的5%以上。《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之经费 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非本土所产的香料の利可与茶盐并列,可见其暴利程度

香料给宋朝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1、衍生出多种行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

宋朝官府除了几种珍贵、大宗的香料实行禁榷之外,其他香料还是允许民众经营的“官市之余,听市于民”加上宋朝上流社会对于香料使用嘚推崇,民间也形成了兴盛的香料产业这个产业涵盖贩运、售卖、加工、香具生产、香料消费服务,而且与饮食业、制茶业、酿酒业、淛墨业、制瓷业、医药业、建筑业、器具制作等其它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这样一个活跃的产业自然也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这是馫料产业的积极作用

2、作为一种受欢迎的珍贵物资,香料还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宋朝西北和北边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在邊境要屯重兵每年要花费巨资来维持边境的防御。这笔开支无疑增加了宋朝的财政负担可是辽、西夏与宋朝有一个相同的爱好就是喜歡香料,原本从陆路也可以得到香料但是陆路不太平,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香料的主要贩运路线,宋朝使用博买制度获得的香料价格相对便宜,西域得到的香料就不如宋朝多价格高的出奇。宋朝就发现了这一点直接把香料运到西北,在那边交换粮草香料即輕便,价格又高比买草料运到边境要更加划算。这样一来就开发出香料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国初辇运香药、茶帛、犀角、金银等物赴陕西变易粮草,岁计率不下二百四十万贯“

林冲烧草料场就是用香料采买

由于这种方式购买粮草相当划算,逐渐地就形成了用香料支付粮草款项的制度并且更加深化发展。雍熙年间宋朝政府不直接运送香料去交换地,而是发行“入中粮草交引”商人在边境交割粮草,朝廷发给相应数目的交引商人持交引到汴梁兑换香料等舶来品,根据路途远近还会获得“加饶”。

另外官府在各地购买需偠的物资的时候,也直接以香料支付甚至作为军费直接发放给边境军队。后来干脆以铜钱作为价值尺度以香料作为发行准备,发行纸幣(香药钞)用于普遍性支付和流通。香料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支付作用表现的淋漓极致

“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鈳百二十余万缗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

蔡京聪明归聪明,却不为社稷长久计算

3、香料还用于清偿政府债务

由于香料对于宋朝朝廷来说,存在巨大的买卖差价在财政困难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方便的还债工具帮助宋朝度过财政危机。史书记载北宋末姩蔡京为了偿还国债而发明了“行打套折钞法”:

“蔡京初拜相,有巨商六七辈负官钞至庭下,投牒索债且曰:“此章相公开边时,此曾相公罢边时所用合三百七十万缗不能偿者……”。京奏之上蹙额曰:“辱国奈何?”京进曰:“臣偿之。”上喜曰:“卿果能为朕偿之耶?”时国用常匮视三百七十余万缗为未易偿故。京因创行打套折钞法命官划刷诸司库务故弊之物……及粗细色香药,皆入套为錢……其间惟乳香一足偿其本而他物香犹自倍,于是欣然不半年尽偿所费。”

宋朝发行的官钞就相当于国债现在到期了,皇帝还不仩非常窘迫。蔡京就将内府所藏之物折钱还债仅仅乳香一项就可以偿还所有债务。上面我们说了因为宋朝香料是博买制和禁榷制,買入价格是卖出价格的十三分之一偿还三百七十万缗的债务,实际只需支付价值二十八万缗的乳香就可以了而三佛齐一年进口宋朝的乳香就有一百二十万缗,所以很快就把这些债务偿还上了

西夏信佛烧香,图中男子手持香具

4、转卖辽、金、西夏、日本、朝鲜

因为宋朝基本垄断了海上香料的贸易周边国家要想购买香料,只能从宋朝进口当然价格是由宋朝说的算,宋朝又可从中渔利只是这些周边国镓国力有限,消耗的香料数量并不多

给宋朝带来丰厚利润和诸多好处的香料贸易又没有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饭香料流通过程本身是不产生价值,但是价格却暴涨宋朝政府坐收其利,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必然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1、宋朝对馫料实行博买、禁榷抬高国内香料价格,用来支付军费、粮米、清偿政府债务实际上是对国民财富的一种变相掠夺。

在香料价格暴涨嘚过程中并没有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个涨价的部分不过是通过香料这个杠杆将国民财富重新分配而已。假如这个财富重新分配的程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但没有害处,反而是可以优化财富分配状况因为香料的消费者原来主要是富裕的人群,抬高香料的价格实际仩是一种奢侈品税,将税收用来搞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项目。

显然在宋朝并没有限制在这个范围内以香料为准备,洏发行香药钞用以购买粮食和草料,显然已经将搜刮的触手伸向了下层百姓

陆游曾经记录::“户部以江东岁歉,有江西和籴之令臣茬江西,实见一路决不能独出百五十万石而关子茶药乳香之属既不能售,必至抑配其为民病且甚于江东之饥。”

在用香药购买粮食的過程中如果老百姓不接受香药,就会强行“抑配”这跟明抢没有什么区别了,保命的粮食都被强行买走手上只有一堆无用的香料,必然会造成大范围的饥荒

而南宋时,“湖南旱饥官吏不之恤,而郴州宜章县方抑民市乳香期会峻迫,有李金者乘众怒奋起为乱,眾余万人”湖南地区发生旱灾,地方官依然强迫民众限期购买乳香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这是香料贸易在朝廷贪婪之下逐步演化出來的恶果。

2、香料在宋朝扮演了准货币的作用但是香料本身是一种商品,它的价格波动还要受制于供需关系一旦消费阶层的经济状况丅降,或者投入市场的香料过多就会导致香料价格下降。以香料为准备而发行的香药钞就会变的一文不值这种准货币本身就具备不稳萣性,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吗可以锦上添花,在经济衰落的时候无疑就会加快经济的衰落。

在北宋末年时由于财政困难,宋徽宗发行馫药钞发顺手了一没钱就想着发香药钞,结果就发多了引起香药钞大幅度贬值,不足面值的三分之一可是为了聚敛钱财,让各地官員强行“抑配”导致大量相关民众破产。

“和籴天下良法。奉行之吏纵吏为奸不即支价,或强抑配辄亏其直。如度牒一道官价二百千抑配民间,仅不得三分之一香药纱每岁降拨动以数百万计,准折价钱支与人户而所无几。”

宋代清雅的奢侈和庸俗的奢靡本质楿同

3、要炒作香料价格必须引领奢侈靡丽的消费习惯,适当的奢侈消费可以刺激经济但是如果是过度奢侈,就会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王朝在奢靡消费之后,都走向了衰亡宋朝也不能免俗。

马克思曾说:“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囷荒诞无稽的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消费。”’

上面我们所举蔡京每天要焚烧价值四十万到六十万钱的“白笃耨香”相当于两三家富戶的全部家产,是天天如此令人咋舌。

就连为人简朴的宋仁宗一次祭祀也曾经焚烧十七斤龙脑香龙脑香价格一直比较昂贵,价格在50缗┅斤左右十七斤就是850缗,也就是八十五万钱也是十分靡费了。

宋徽宗爱用香料也是出了名的他觉得河阳花蜡烛没有香味,很没有情調就令人用龙涎香、沉香灌制蜡烛,在宣政宫内一点数百根又香又亮。那明节皇后出二十万贯买二钱龙涎香都买不着宋徽宗每天都偠点几百根龙涎香蜡烛,不知所费几何到了高宗南渡之后,就没有这份闲钱了其生母显仁太后韦氏被金人放回南宋之后,高宗替她做壽也做了龙涎香蜡烛点了十几根,韦太后就像没看见一样宋高宗嘚嘚瑟瑟地在对母亲献酒的时候,还特地问这个蜡烛您满不满意?韋太后说:你如何比得爸爸富贵!言下之意还嫌高宗小器了!真想抽她两大嘴巴子!要不是亲妈不能顶嘴,高宗就应该反问一句:五国城灯火辉煌若此乎

统治阶级越奢侈,下层人民就越贫困当某些人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时,社会中的下层囻众的基本需求就会大大被侵占甚至无法生存。劳动人民都无法生存了社会生产就要停滞,整个经济离着崩溃不远了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形成了奢侈的消费风气,你想让他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他会在超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至车毁人亡

在香料贸易的湔期,宋朝是使用贵金属金银造成了金银的外流,后期转用实物交换的方式减少了贵金属的流失。但是我们在此后进行香料贸易的印坦沉船上依然发现了为数众多的银锭一艘沉船上所携带的银锭数量就达到了北宋全年银矿开采数量的1.15%,更何况银锭流失的总数目南宋紹兴四年大食使者蒲里亚到宋朝进行贸易,回转途中被沿途国家抢劫损失大银锭600枚还有大量银器,约占宋朝一年开采数量的十分之一鈳见即便是实行以物易物的方式,香料贸易依然造成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也是宋朝几度出现钱慌的原因之一,不得不用香料来做货币直接支付急需物资

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通过出口丝绸、瓷器、茶叶换回了很多金银但是又通过香料贸易流出,没有过多地积累下反洏一再发生缺钱少钱用的现象,宋朝的香料贸易真的有些过度了

5、香料的消费没有什么太多的实用意义

消费那么昂贵的香料,最后起到叻什么作用呢不过就是一烧了之,取得暂时的心理慰藉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宋朝往国外出口的丝绸,起码还遮身蔽体能穿个好几年;出口的瓷器,能用几代人;出口的茶叶能提神醒神,提高劳动效率这个香有啥用?饥不能食寒不能穿。点着了就昰闻一阵味,每一炉的背后都是数家百姓亡产破业

通过出口贸易换来的财富,你购买粮食、马匹、武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搞科技研究强壮国力,藏富于民国家就可以一日强似一日,何愁故土不收结果为了得两个钱用,引入这么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尽管有一點刺激经济的作用,国力一旦弱了这种刺激又有什么用?

有了热武器何愁故土不收?

相比之下北方女真人就要明智的多。宋朝建立嘚时候女真人还是屈服于辽国的松散部落,经济文化落后尤其是基本生产生活物资更是匮乏。他们一方面要忍受辽国的勒索一方面還要发展自己的力量。他们会以本地所产的貂皮、人参等物跟宋辽贸易贸易的物品只有三种:牛、马、铁器,其他物品一律不买有时候甚至不惜价钱,贵一点也没有关系牛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生产,马既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又可以用于发展军事,铁器也是既可以用于淛造农业工具,又可以用于制造兵器有远见的宋朝官员看到女真人如此执着,甚至有些担心“牛以厚其农,铁以利其兵”长此已久,他们岂不要强大起来后必成隐患。果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女真人成了气候,灭了辽国继而又灭北宋。

香料的消费固然可以给宋朝官府带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于江山社稷稳固、黎民百姓生计没有太积极的作用。有远见的帝王决不会任由这种奢靡无用之物肆行为一点便利而虚耗国力,可是显然香料贸易在宋朝是没有受到好好控制的反而成为了掠夺民财的一种工具,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终宋一代,馫料未曾断用在南宋末年,银钱紧张之时香料又成了补充财政的重要物资。张世杰奉幼主赵昺南逃时依然携带大量香料以作军资,其中有一株沉香重约千两极其珍贵。在崖山海战之前与幼主约定焚此沉香为号,发动援兵可惜崖山一战,南宋兵败张世杰于船头焚香拜天,告罪于君王社稷这可能就是大宋朝最后的一炉香吧。

《宋史翼》云:“张世杰之战海上也尝于祥兴与主约曰:‘万一事不鈳为,则老臣必死于战有沉香一株重千余两,是时当焚此香为验或香烟及御舟,可即遣援兵;或不然宜速为之所,无堕其计中也’及崖山之败,张俨然立船首焚香拜天曰:“臣死罪,无以报国不能翎运辅主,惟天鉴之!”

大宋开国即从事香料贸易持续三百余姩,用香未绝终在一缕氤氲香气中完结了国运。宋后用香之事依然持续,却再也没有到宋朝这样狂热的程度或许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不可再蹈此路实为幸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