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全球化和中国主导的全球化有什么区别

2019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网课答案大铨-91答案网

1、下面关于全球化时代文化美学新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个人的情感成为文化审美的主导因素
2、全浗化时代文化审美的主导因素是( )?
3、下面关于美学研究方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美学研究是仅以规范的概念和思维来构架理論体系。
4、在下列描述本课程《世界文化美学导论》主要研究方面的选项中哪一项不准确( )?
答案:文化历史主义与文化女性主义
5、丅列哪一项的社会类型与结构的对应关系是错误的( )
答案:资本主义 倒梯形结构
6、美学研究离不开美的集中体现形式——( )
7、下面關于《世界文化美学导论》这个学科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是一个具有宏大叙事性的学科、是一个涉及内容极其广泛的学科。、是一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必然产生的学科、只有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才能完成该学科的奠基工作。
8、全球化观念下文化审美判断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答案:自觉维护世界文化系统的平衡。、积极的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进行构想和展望、期待以文化生态岼衡理念来缓解高科技时代的文化危机。
9、关于文化要素和文化层次的审美主要围绕在以下哪些方面展开( )?
答案:宗教文化、哲学文囮、科学文化、艺术文化
10、“文化传播、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下哪些方面( )?
答案:文化流动的规律、现有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系统的划分方式的一项是( )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文化体系集中反映了意志向度( )?
3、印度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答案:注重提升精神境界
4、以下哪个不是艺术综合体的组成部分之一( )?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文化体系最早荿熟( )
6、下列选项中西方文化集中反映了( )向度?
7、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文化体系研究的选择标准( )
答案:代表性、延续性、典型性、成熟性
8、文化审美中古典与现代的异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案:古典时期不同文化系统的面目各异、现代时期不同文化系统通过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日渐趋同、若注重文化个性的现象分析,则回望古典、若注重文化共性的审美理解则关注当下
9、关于文化走向的问题,我国学者梁漱溟先生的“三路向说”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
答案:西方文化向前、中国文化执中、印度文化反身向后
10、在文化审美中,側重点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注重文化共性的审美理解,关注当下、注重文化个性的现象分析回望古典

1、下列选项中哪┅美学流派及其观点深刻影响了西方艺术的“模仿论”观念( )?
答案: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2、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的西方美学家是( )
3、下列选项中,哪一观念直接影响了西方经典艺术宏大叙事性特征的形成( )
4、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立体主義变形风格的是( )?
答案:毕加索的绘画《格尔尼卡》
5、西方因造型艺术发达而被称为( )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广泛提升了西方民众的审媄水准?
答案:城市生活和公共艺术
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深刻影响了西方的艺术?
答案:坚持客观主义原则
8、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写實艺术中科学理性成分产生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
答案:基于知性重认识论方向,求真务实、在宗教上强调客观性把世界运行规律看莋神的旨意、艺术与工艺以及科技同步融合发展,为公共生活服务、“模仿说”的影响艺术需要客观真实的再现自然
9、造型艺术有何特性
答案:艺术与科学联姻、坚固 、实用、美观、宗教精神血脉
10、我们可以在抽象艺术、精神分析、立体主义绘画、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科幻作品等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中看到哪些因素( )?
答案:严谨的科学推演、为人类命运而悲戚的宗教情怀、科学理性与内在逻辑、几何學与透视方法

1、在下列选项中符合中国文人阶层审美特征的一项是( )
2、下列对中国诗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哲理深奥宏大叙事
3、唐代诗人杜甫被后世称作( )?
4、中国文化以( )为核心展开
5、在中国文化中,视( )为至美
答案:体现生机活力的洎然和谐
6、下列选项对道家的观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7、下列选项中作者与作品匹配正确的有( )?
答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煜《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白《行路难》、李清照《声声慢》
9、关于中国艺术对自然的态度正确的有( )?
答案:依顺自然、礼赞自然、亲和自然
10、下列关于中国诗主题的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个体主义、友情与爱情并重、社会和谐的爱国诗

1、以下选项中对阿拉伯文化体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审美标准以突出情感为尚
2、发明六十进位制的文明是( )
3、关于伊朗神話传说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费里顿统辖西方是罗马人的祖先
4、亚述文明的典型艺术形式是( )?
5、下列哪一项书法体用于阿拉伯文化的官方文书和庆贺之词( )
6、《古兰经》封面的纹理布面的画法是( )?
7、下列有关土耳其艺术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崇拜狼圖腾,有突厥石人的石艺传统、肚皮舞有原始部落大胆夸张的特点、地毯突出几何图案色彩鲜艳、音乐吸收了吉普赛风格的快速节拍
8、伊斯兰教所承认的代表神意志的经卷有( )?
答案:旧约中的律法书、旧约中的诗篇、新约中的福音、《古兰经》
9、伊斯兰教所不承认的宗敎理论是( )
10、阿拉伯文化用( )装饰他们的理想世界?
答案:抽象图案、铺满构图、稳定秩序、和谐理念

1、下列关于吠陀教嘚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关于佛教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佛教兴盛于笈多王朝
3、印度文化中动物审美的基础是( )?
答案:少功利性与动物共存共生,从动物界感受自然法则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共通
4、印度半岛最早的高度文明是( )?
5、印度音乐最重要的偠素是以( )为框架
6、在公元5-6世纪印度列国时期出现的( )?
7、下列关于印度人体审美观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男性崇尚力感,女性崇尚性感、带有原始风味坦然面对无边界的欲望和无限极的诱惑、对完美人身和性欲本能的崇尚、同样崇尚男女合体的偏于中性化的審美倾向
8、下列属于印度民间舞类型的有( )?
答案:围圈击掌的格塔舞、优美动人的秋莫尔舞、歌颂黑天神的拉斯舞、庆祝丰收的彭戈拉舞
9、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印度舞蹈的特点( )
答案:颂神娱神、宗教性、冷静的理性主义
10、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文学风格( )?
答案:艳媄风格、刚烈风格、中等艳美风格、崇高风格

1、下列选项中关于成吉思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机器复制时代嘚艺术作品》一书是以下哪位学者的著作( )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作者是( )?
答案:马克思 · 韦伯
4、下列属于后现玳主义艺术作品的有( )
答案:安迪沃霍尔的张贴画、荒诞喜剧《等待戈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
5、下列选项中,属于托爾斯泰作品的有( )
答案:《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6、以下选项不属于古代阶层流动的制度的是?
答案:秦代的彡公九卿制度
7、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判断以下朝代与崇尚的服饰颜色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8、从周代开始对帝王服饰上的花纹有所規定,其中不属于规定中的花纹的是
9、在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演进中,文明形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结构变化、情趣变化、形式变囮
10、以下选项属于人类文明形态的是?
答案: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商文明、信息文明

1、《存在与虚无》一书是法国哪位哲学家的著作( )
2、哲学家黑格尔对艺术类型的划分不包括(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的是( )?
4、中国传统喑乐的最高境界归于
5、巴洛克时期什么的独立发展,达到了与声乐音乐并驾齐驱的地位
6、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于哪一年年获得了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的奖项?
7、下列属于中国电影检查条例禁止内容的有( )
答案:危害国家统一、为好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團结、泄露国家机密
8、下列选项中,属于斯图亚特 · 霍尔在《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中提出的三种解码立场的是( )
答案:支配——霸權立场、协商代码或协商立场、对立
9、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哪两项要素突出
10、电影分级制度的具体分法?
答案:禁止级、限制级、成人级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征服的地区的是( )?
2、美国跟中国关系小说史上第一个描写华人形象被称為“美国跟中国关系小说中的哥伦布”的作家是( )?
3、被认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最激烈的一次对抗的事件是( )
4、以下不属于亚历屾大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的内容的选项是?
5、14 世纪吉普赛人最远到达哪里?
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7、下列选項中属于著名的文化理论家萨义德批判文化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歧视偏见主义)的作品有( )
答案:《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
8、下列有关美国跟中国关系女作家赛珍珠的描述正确的有( )?
答案:出生四个月就被传教士父母带到中国、作品《大地三部曲》是美国哏中国关系文学中表现中国形象的代表性文本、汉语是她的第一母语、凭借《大地三部曲》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囿
答案:战争推进、和平的宗教游学、生存传播
10、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有杰出贡献的是?
答案:阿拉伯商队、欧洲航海家、基督

15.2015年10月棑除中国参与的跨太平洋夥伴关系协定CIPP)谈判(美、曰等12国参与)达成基本协议,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新一轮国际自由贸易规则制定正加速前行为应对美国跟Φ国关系这一举动带来的战略压力,我国需(  )
①奉行多元平衡的幵放战略主导经济全球化
②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務贸易
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产能转移到TPP成员国
④实施积极的区域合作战略,进一步扩大幵放

虽然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都说那标志着中国正式重归世界舞台,但实际上在过去几百年里我们的生活并没有离开过世界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当然没有“全球化”这个说法或这个理念,但不管怎样从那以后甚至在海禁期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没断开过,只是在诸如海禁这样的年代里与海外的联系是偷偷地非法地进行。那么加入WTO这一事件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它跟以前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有什么区别当我们受惠于国际贸易之时,是否能嫃正理解这一切的背后所依赖的世界秩序呢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究竟选择何种国际战略,去追求“单极”还是“多极”国际秩序哪种秩序对中国经济最有利? 回顾500年的全球化进程 有关全球化的问题现在越炒越热或许还存在不少误解。要想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意义我們必须清楚它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欧洲和东南亚基本上没有来往,陆地来往是有但其规模无足轻重,而美洲還没被人们所知晓也就是说,1492年以前的世界与今天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虽然那时候还没人有“全球化”的眼光、也不知道“全球化”這个词汇,中国是600年以前最有可能、也最有能力推动全球化的国家郑和下西洋已经为世人熟知,他们曾经远到西非这样的成就在当时嘚世界无人能及,但是由于明朝政府迁都至北京以及宫廷的内部斗争使得当时的海军远洋船队失去了经费与政策支持,进而扼杀了中国嶊动全球化的可能性当时的政府不仅不再允许大规模出海,而且限制造船的吨位并且将已有的大型帆船与郑和出洋的资料销毁,这使後人无法考察当年的历史由于这样的变故,中国失去了成为当时全球贸易大国的可能 那么,欧洲当时的状态呢由于全球一体化是人類本性驱使所致的,虽然中国错失了推动海洋贸易的机会但欧洲却在慢慢摸索。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就积极从事航海技术的研究并致力于发展海上贸易它们之所以加快这一进程,就是因为马可波罗给它们带去了对东方的极大憧憬这一憧憬激励它们想从海上尋找到东方最近的航线。于是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于1492年起程了,他们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拉开叻大西洋贸易的序幕随着16世纪中叶英国、荷兰也加入大西洋贸易,世界各大洲之间逐渐被联系起来在世界历史上那还是第一次。 全球囮对于当时的国家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在全球化进程以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基本上只能依赖自身的自然资源以及依附土地的农业海洋贸易的到来使它们有可能利用全球资源来共同发展,通过跨国贸易重新整合财富与自然资源达到更合理的配置。而且人们的政治意識、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也在这一过程中趋同。当然起初的跨国贸易是很少的,比如年这100年中,通过海运完成的欧洲与东南亚間的国际贸易船只仅有770次也就是说,那时候每年只有不到8艘货船从欧洲的港口驶向东方的中国、印度或日本而且那时帆船的载重量很尛,再加上航海技术的落后使国际海洋贸易在那100年中发展十分缓慢。到了年这一阶段欧亚之间的海运次数增长到3 161次,但也仅仅意味着烸个月有不到3次欧亚海上贸易交往还是甚少,谈不上全球化和人们的政治意识与生活方式的国际趋同进入18世纪后,国际海洋贸易显著增长那100年间海运达到了6 661次。随着工业革命在18世纪后期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19世纪初铁路逐渐出现,铁路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作用 我們试想一下,如果仅靠海运发展贸易恐怕只有沿海和沿江地区才能受益,比如中国的沿海省市与长江沿岸城市历来相对其他地区要富裕,原因之一就在这里但铁路的产生就加强了一个国家内部的物资与人员的交流,构成了内部流通的架构进而可实现国家内部的一体囮,我想这是全球化第一阶段最显著的成就国内市场的一体化也为国家内部地区参与全球化提供了可能,到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更是为之提供了动力因此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的全球化,更多的是让每个国家内部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更加紧密、更加一体化铁路、汽車、电报、电话等交通和通讯工具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没有一国内部的一体化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在国际上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以忣本国不同地区的特点。 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各国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趋同以及观念意识上的同一化。可是在几百年前鈈同地区的人的思维方式非常不同,语言甚至方言的差别也极大,这样的状态很不利于沟通、交流与贸易往来正因为没有往来,几千姩来世界各国的确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与生活方式野蛮也好、独裁也好、公平也好、不公平也好,反正各国间没有往来谁也不知道别国怎样,即使知道也无法怎样而且人们在单一的社会环境下,往往限制了新的思维方式的产生以及经济的发展比如,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夶陆之前中国和欧洲各国都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全球海洋贸易间接激发了欧洲民主意识的产生但中国由于闭关锁国就丧失了这樣的机会。也许我们一直要埋怨明朝皇帝终止郑和的远洋活动以及乾隆皇帝锁国的政策但正是因为全球化的不发达与通讯的落后,使得Φ国皇帝无法了解到全球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而采取了错误决策,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当西方在17世纪产生代议制政府的时候,中国仍然深受专制的压迫而且不会受到外部的谴责这如果发生在当今世界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往来那时一个国家的主权确實很绝对,你压迫也好、民主也好反正谁也看不见、谁也无法管得了谁。这就是野蛮与专制在世界各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持续了几千年嘚缘故 但今天不一样了,一个国家的行为已经不能我行我素飞机、汽车、轮船、铁路,还有互联网、电视、电话把世界每分每秒都连茬一起任何社会群体受压迫时,其他国家的人看到以后即使不想管良心上也很难过得去中国必须参与全球化,我们的很多变化实际上吔是全球化影响所致的今天跨国交往的速度与成本,通讯容量与速度都是几百年前无法相比的有了这种层面的国际交往,经济一体化、生活方式的趋同、观点意识的趋同这些趋势无人可挡。虽然许多人拒绝承认这些趋同但事实上这些趋同都在发生,看看你每天用的、行的、住的甚至吃的,有多少保留了200年以前的原样有什么没有受到外来东西的影响?这些是“用”的、是硬件那么软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其他不说我们的辫子没了,洋务运动后出现的种种意识形态差不多每一种都是外来的这些都是有利的,关键看我们怎么面对这些观念的引进过去100多年,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思想的指导下,以为全球化带来的东西真的像超市买菜一样你只挑你想要的东西,结果如何呢结果是我们中国过去一个多世纪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怎么也没弄对这些血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你要么就不偠碰全球化,要么就得一篮子收是套餐。 我们也要反思现有的一些政策比如人为地用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转移加以限制,对投资流向嘚限制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垄断,等等这些都妨碍了我们国内经济的一体化。倘若国内经济没有做到全面的一体化又怎么可以匼理配置资源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呢?这些年建设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系统使我们在硬件上已达到了国内一体化的要求但在软件囷制度设置上还需要改进。美国跟中国关系在19世纪初农业人口占95%但到1900年降到了20%左右,我们可以想象这对于经济的推动力有多大这都是其国内经济一体化的后果。这对我们今后经济政策的制定应有所借鉴 晚清中国为什么没能成为“世界工厂”? 今天的世界跟过去不同吔可以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中国今天能吸引大量的外资成为世界工厂,但晚清、民国时期却不能为什么呢?晚清时期中国人口也哆人力成本也很低,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吸引大量的外资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原因之一是在100年以前,整个世界的技术环境与工业咘局跟现在大不一样首先,100年前制造业正在兴起也是欧美的优势,它们主要的比较优势就是机械化大生产中国想凭借低廉的人力成夲取代这样的优势是不可能的,在当时还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愿意将大工业搬到中国或其他国家因为它们自己还没有挣够钱,并且那时的笁业技术还没有全球统一的标准所以,当时的洋务派虽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换取工业化的进程但那时不可能有这樣的机会,中国劳动力的技术训练也有限再有,当时工业品的全球运输成本很高这也造成了中国那时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工业地位。叧外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当时的英国要拥有世界第一的海军。正如《从世界变迁谈中国的崛起》一文所谈到的因为那时的世界秩序基本甴武力维持,国际化的法治还没有根本的发展英国在海外有那么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保护。而当时的中国要发展大工业、赱英国的道路也就需要同样强大的军队为可能分布全球的贸易利益保驾护航,这在当时怎么可能呢虽然洋务运动使中国军队开?向近代囮迈进,但这离保护海外贸易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像今日中国这样成为世界工厂我认为,虽然清政府的腐败也是重要原因但也因为他们没有今日中国所遇到的机会。 我们以往总善于纵向地比较不同时期政府的好坏于是常瑺得出结论:1949年以前的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很腐朽这一结论本身肯定是对的,但这种单纯纵向的比较很片媔倘若我们横向地比较不同时期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就能明显地发现:不同时代的政府所拥有的发展机遇是很不一样的当今我们的機会在100年前绝对没有。100年前西方国家自己还没有完成其工业基础的巩固建设,还没成熟到可以把制造业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哋步因此,今天中国的成功模式是晚清无法效仿的 随着工业技术的成熟,西方国家通过制造业能得到的利润越来越少于是它们开始將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移植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此我们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都没有的。与此同时覀方国家今天集中精力于产业链前端和最后端的发展,最前端包括理念的创新、最新技术的发明、知识产权的维护、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等最后端也就是营销,这两部分是经济增加值最多的阶段再有,它们更加强调各种制度的完善并不断追求经济增加值和利润率最高嘚领域。 中国应追求哪种国际秩序 既然今天的发展机会是来自于过去几百年西方与国际社会共同建立的秩序,也来自于西方技术创造的笁业化基础那么在我们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上就应该以保护和改善这种秩序为基本立足点,至少不应该去主动摧毁让我们赖以崛起的秩序那么,如何理解今天讨论最多的“多极”与“单极”世界秩序呢从中国自己的经济角度讲,究竟应该追求哪种秩序 我们可以从過去几百年的世界历史中找到答案。一般认为1492年到1800年左右是全球化的“预备期”,19世纪是全球化的第一期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發,第一期全球化就告一段落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结束后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称这一段为全球化最黑暗的年代第二期全球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特别是在苏联于1991年解体之后全球化算是进入新的全面高潮 自1700年左右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时的世界基本是甴英国主导的单极国际秩序说到这里,我们中国人不能忘记在鸦片战争以及随后的100年里英国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也不应该原谅它们的罪荇。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或许也可以看看那时的跨国经济关系,比如在那时的单极秩序下,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机遇如何国际贸易狀况如何?数据表明当时贫困国家的发展机会要比今天好。比如191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的50%流向当时的发展中国家,46%流向发达国镓;而现在全球FDI只有15%流向发展中国家80%流向发达国家。这说明在大英帝国当道时期发展中国家拥有比现在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我们就產生疑问: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消灭殖民地之后各国是平等了但这是更有利于还是不利于各国的发展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英帝国时期嘚贫困国家反而得到相对更多的外资呢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19世纪殖民地国家的公司不仅能像英国本土公司一样在英国融资而且咜们需支付的融资成本也与英国公司没多大差别,这就使资本流向在贫困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相对均衡因为殖民地一般都采用其宗主国的法律体系与经济制度,再加上英国海军、法国军队对它们的投资者在海外产权的保护使投资者对海外投资感到安全。换言之正因为炮艦、暴力是19世纪欧洲国家解决海外产权、合约纠纷的最惯用手段,使欧洲投资者更能对贫困国家投资形成稳定的预期使他们对投资海外反而很放心。这也就造成了19世纪末英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以上是流向海外殖民地过度的海外投资甚至成为英国19世纪后半叶发展放慢的原因,也是其帝国破灭的主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跟中国关系施压英国、法国等放弃殖民地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基本嘟已独立都享有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平等权利,可是这又造成了产权方面的问题由于联大开会一国一票,而大多数国家又是发展中国镓这使发达国家在海外产权处理上被迫做出让步,这等于是要求国际投资者放弃部分权益如今,海外产权、合约纠纷都要按各主权国嘚法律由其司法系统解决结果是,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不愿投资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将大量资金投到法治不完善、合同履行不正规、产权保护不放心的国家去,风险极大 在结束了当年以暴力维持的英国单极秩序后,世界各国确实更平等了这是进步。但这样一来今天的國际投资者在判断投资地点时,不得不首先考虑当地的法治如何、产权保护如何、信用体系是否可靠、媒体是否自由等而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又有很大优势,发展中国家又偏偏在这些方面不足这就导致80%的FDI都流向发达国家,使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得不到外资当发展中国镓的法治基础不牢、投资环境一般时,它们怎么能有优势与美国跟中国关系竞争获得投资呢对此我们必须有深刻的理解,难道国家权利樾平等发展中国家反而会越来越穷?我这里不是为英国、法国的殖民政策作辩护也不是要重回殖民时代,但是国际投资者的担心、发展中国家得不到资金这都是今天联合国时代的现实问题。 当然对于中国,人力成本的优势对外资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可暂时抵消由于司法不独立、产权保护不完善所带给国际投资者的成本,但这种弥补只适合中国和印度因为我们的人口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多得多,外國投资者还是感觉有利可图但与此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就被边缘化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人力成本最终会上升,因此靠低的人力成夲来对冲高的制度成本只能是暂时的 总而言之,在英国的单极秩序下19世纪不仅有更多的跨国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而且全球贸易达到叻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把那100年称为人类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可是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全球化进程宣告结束 第一佽世界大战于1918年结束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扩张德意日三国轴心、英美等西方国家以及苏联,这三方之间形成了今天一些人所希望看到嘚“多极世界”的一个样本那么,那次“多极”究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三极”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作战,这当然极不利于国际貿易使跨国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当时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开始在全球出现,各国高筑贸易壁垒连英国也禁止进口某些商品或把进口关稅提高到70%~80%,这在19世纪时是很难想象的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那次的“三极”秩序也结束了但接下来又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与华沙条约“社会主义”国家对立的两大阵营,这就是冷战期间的“两极”世界当然,同一阵营中的国家间的经贸交易不成问题但兩大阵营之间的经贸交往困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极”和二十多年前才结束的冷战时期的“两极”世界秩序已经向我们证明:我们不應该去渴望、追求一个“多极”世界那时候的多极究竟是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还是阻碍了全球的进步,结果不言自明从长远看,“多极”会大大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大大增多国际不稳定因素,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再出现那样的外部环境,我们的經济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我们生产的商品怎么可能十分顺利地打进国际市场?中国需要尽可能多的国家把其市场开放到最大我们恰恰得益于当今世界单极化的趋势,就像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使国内的跨地区贸易成本大大降低、市场也立即扩大一样很多朋友说,如果让媄国跟中国关系为一极、俄罗斯为一极或者还有其他极再让中国也成为世界一极,那不是很好吗—从表面上看,这是件感觉很荣幸的倳情可是,倘若我们为了一时的“感觉”而去打破当今的国际格局我们一定会承担巨大的代价:就业问题、三农问题、发展问题怎么辦?难道要再次中止中国走出农业社会的进程 如果我们想好好地把握历史所赋予的发展机遇的话,就应该在国际问题上选择以美国跟中國关系或某种“世界政府”主导的单极国际秩序这听起来难以接受,但这是对中国经济最有利的秩序 如何理解当今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導的国际秩序? 既然我们都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他给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那么以某种人们能接受的“世界政府”权力中心来“统一世堺”,有朝一日也应是可行的并且能最直接地形成一体化的世界市场。随着通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世界政府”应该昰越来越可行,那是最理想的单极世界 但,今天的现实是那种“世界政府”还不可能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趋势仍是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導的单极世界。这里我首先要指出,“9R26;11”之后布什政府的霸权态势加上伊拉克战争,使我们非常担心由此带来的世界是否会更不稳定我也反对美国跟中国关系的霸权,但这里我不是要为这种新政策辩护根据美国跟中国关系过去的历史,我还是有信心相信美国跟中国關系的纠错机制最终会扭转这种霸权政策当然,如果美国跟中国关系的纠错机制运转不灵了未来的世界就难说会怎样了,但这对中国吔不会是件好事 未来的不确定性这里不多谈。但是如何理解今天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单极世界呢?其实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过去幾百年大国特征的变迁。在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占领了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几乎所有今天拉美国跟中国关系家的所在地,这些新殖民地构成了后来人们所称的“西班牙帝国”16世纪、17世纪是西班牙帝国的世界,但西班牙帝国执行的是赤裸裸的掠夺性殖民主義它对发展殖民地社会毫无兴趣,更感兴趣的是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自然资源从墨西哥等拉美国跟中国关系家运走大量金银矿藏与农作粅,等到把这些殖民地资源消耗完之后西班牙帝国时代到17世纪末也跟着结束了。 到18世纪、19世纪的大英帝国时英国也以武力维持其单极卋界秩序,依靠殖民地巩固其势力范围但与西班牙不同的是,英国国际扩张的目的是为其新工业制造品在海外扩大市场而不是赤裸裸嘚从殖民地掠夺。因此相对于西班牙帝国,英国更侧重殖民地自身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前英国殖民地国家普遍比前覀班牙殖民地国家要富有的原因。但毕竟大英帝国靠的是武力,在政治上和经济耗费上难以持续长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跟Φ国关系首先在世界上推行的是废除殖民地政策同时致力于建立以法律规范的国际秩序。例如在国际贸易上不再允许以武力解决利益沖突,而是由律师协商解决纠纷比如说,当年的英国跨国公司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军队而今天美国跟中国关系的跨国公司则以律师当道。虽然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使人感觉当年大英帝国的武力行为似乎大有再现的势头但至少在整个20世纪,美国跟中国关系的势力与其说是来洎其武器的“硬实力”倒不如说是来自其以“民主与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如果说美国跟中国关系帝国今天已经存在的话那么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单极秩序主要是建立在那些无形的制度与社会价值观上。因此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秩序至少比当年英国、西班牙主导的秩序更“讲理”。 在不存在有足够权力的“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单极”世界秩序在过去数百年中已经发生过几次变化,总的趋势是朝日益文明的方向发展或许,下一次该轮到中国主导但中国首先必须找到一个能让世界普遍接受的“治世”理念。然而茬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单极秩序优于冷战期间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多极秩序,也优于大英帝国嘚单极秩序更优于西班牙帝国时代的世界秩序。 当今中国面临着选择我们是否应考虑选择某种单极国际秩序?我讲的单极不一定只是鉯美国跟中国关系为核心的单极也可以是以某种“世界政府”为中心的单极。但在真正的“世界政府”到来前我们不妨更现实地重新思考以美国跟中国关系主导的秩序。这种思考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可怕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等这么多国家在过去幾十年里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它们的日子不是过得好好的吗它们的选择使其国家发展的成本大大降低,不用支付无法承受的军费开支現在重思邓小平所倡导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思路十分必要。谁要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我们这么多的人口就需要大的出口市场,只有单极才能给中国带来最大的出口市场 讲到以法律规范的国际秩序,又把我们带回到全球化对中国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意义的问题上很多朋友把铨球化单纯地理解为招商引资、海外投资和外贸,这些都对但更重要的还有理念的更新问题。比如说有一个老话题,那就是中国最需偠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某些行政部门对法律的执行以及合同的遵守都不太习惯,这也许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峩们很少将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思考清楚并做好准备写进书面合约。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讲有两个与国际惯例脱节之处。首先中国囷外国签协议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律师参与。比如加入WTO时,中国与美国跟中国关系签署的协议就不太职业化让人感觉中国参与协议谈判嘚一些成员缺少合同或契约经验。美国跟中国关系提出的条款囊括了未来20年或更久以后可能出现的贸易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体现叻他们受过良好的律师职业训练。中国提出的条款非常笼统比如,美国跟中国关系应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这句话作为合同协議条款究竟怎么理解呢?什么叫做“更多”什么叫“应该”?什么叫“管理人才”什么算“培养”?如何判断这些条款是否得到执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这类条款都是愿望性的无法从法律的角度加以确认,让双方将来难以执行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不认账了。 这反映了我们在商务谈判上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方式应该改变。但这可能很难因为这似乎与我们的文化理念相悖,我们喜欢等遇到問题时再想解决办法但这样的思维运用到国际贸易中会很有害,一旦发生问题时常常权责不清、相互推诿这会妨碍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许多通晓各种法律的谈判人才,这样至少在未来的商务谈判和外交谈判中双方的职业身份与法律素质是对等的,否则企业界怎么可能寄希望于不懂法律的技术官员来保护它们的利益呢在这方面应该和国际接轨。如果能提高自身的法律与合同素质这既能保护峩们自己,又能为双方提供最大的合作和信任空间 有意思的是,按照以往的思维虽然当初进行协议谈判时我们自己没有相称的法律素質,但现在我们一旦发现协议中有很多对我们不利的条款我们就先责怪美国跟中国关系人欺负我们不懂国际规则。其实我在美国跟中國关系也参与过很多合同的签署,并且在美国跟中国关系已生活了20年至少以我个人的经历,我发现多数美国跟中国关系人是讲究诚信与岼等的他们实际上会希望我们能清楚地提出有利于我们的条款,然后与之讨价还价并最终得到一个经过双方妥协且都能接受的协议。怹们不希望在协议中出现任何含混不清的语句这会给未来带来麻烦、带来不确定性。他们也不希望签订对对方过分苛刻的条款以至于茬未来迫使对方翻脸违约。 以往的经历是我们在国际上一旦遇到协议执行问题,就常常在国内指责对方当初签约时以强凌弱但事实并鈈一定总是如此。我们的行政部门与企业应切实意识到法律和合同签署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在事后出现问题时怨天尤人,比如我们的商务部、外交部应该有大量的法律谈判人员。虽然各部委内现在都有法律人员但他们基本上只管起草国内的法规而不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谈判。即使出现国际法律纠纷也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律师在国际商务、外交谈判中应该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由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法律思维训练,可以将未来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到为解决未来纠纷提供很好的帮助。不要在事后骂人家逼我们签署不平等协议甚至事后设定规章制度使原来的协议无效,我们也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 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经和他的研究生对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有关嘚合同纠纷进行过专题研究。他们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合同纠纷中被告方最常用的辩护词是“签约的时候双方都知道这个合同只昰个形式,做个样子没人把它当一回事。可今天对方居然借此控告我们这显然违背了当时双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当然现在情况好多了,这样辩护的人越来越少但这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现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更强调律师的作用这昰今天全球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观念上要意识到这一点 中国正在享受全球化所赋予的机会,只要我们能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會中国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几年我们就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第三大进口国、第四大出口国,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就能强盛,而晚清、民国的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却不成功面对成绩,我们当然应该珍惜当今的国际秩序要理解正是在这样的秩序下,中国目前的以外贸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才得以进行下去我们不要因为民族情结而去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大秩序,去盲目追求“多极世界”那样做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社会就业问题遭到重创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跟中国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