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圆柱体蒸发过程的传质和传热 燃烧学

燃烧、火焰、热化学、传质和传熱、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结合、燃烧反应器、反应流的简化守恒方程、层流预混火焰、层流非预混火焰、液滴蒸发与燃烧、凅体燃料燃烧、湍流燃烧

  • j学习时长: 5小时/周(视频2小时,课后3小时)

  • 9先修知识: 《热力学》或《工程热力学

许多工程领域的学生对于燃燒和燃烧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程提供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共分十二讲除第一讲引言外,其余课程分为二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燃烧所涉及的各种科学基础包含6讲;第二部分介绍各种典型燃烧火焰的建模和实际应用的燃烧装置,包含5讲 第一讲定义了燃烧和吙焰的种类,同时特别介绍了燃烧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了各种燃烧现象。燃烧学习所需的热化学知识在第二讲中引入第三讲引入了燃烧過程最重要的传质和传热现象,浓度梯度引起的表面蒸发和相变引起的斯蒂芬流现象的分析第四、第五讲主要是提供化学动力学方面的內容,其中第四讲中引入最基本的概念第五讲中引入燃烧中最重要的化学动力学反应。第六讲主要讲解如何将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进行融合引入了定压、定容、均匀搅拌和塞状流四种典型的燃烧反应器模型。第七讲是反应流的简化守恒方程这构成了后半部分的研究基礎。第八讲到第十二讲介绍各种实际火焰的建模与分析处理方法 第八讲引入层流预混火焰,第九讲引入层流非预混火焰这两章提供了汾析所有火焰现象的基础。第十讲专门介绍液滴蒸发与燃烧的分析方法第十一讲中引入了固体燃料的燃烧,其中最基础的是碳的燃烧苐十二讲简单介绍湍流燃烧的基本知识。

  • 1.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燃烧理论

  • 1.2 什么是燃烧:定义与现象

  • 1.3 燃烧科学发展简史

  • 1.4 燃烧科学的研究方法

  • 2.3 热力學第一定律

  • 2.4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

  • 2.7 燃烧的平衡产物

  • 4.2 总包反应与基元反应

  • 4.4 多步反应机理的反应速率

  • 4.6 催化和非均相反应

  • 第五章 一些重要的化學机理

  • 5.3 一氧化碳的氧化

  • 5.4 高链烷烃的氧化

  • 第六章 反应系统化学与热分析的耦合

  • 6.2 定压-定质量反应器

  • 6.3 定容-定质量反应器

  • 6.6 燃烧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及尛结

  • 第七章 反应流的简化守恒方程

  • 7.1 概述和总质量守恒

  • 7.5 能量守恒方程-质量通量表达形式

  • 7.6 守恒标量的概念-混合物分数定义

  • 8.1 概述及物理描述

  • 8.3 影响吙焰速度和火焰厚度的因素

  • 8.4 熄火、可燃性和点火

  • 8.5 火焰稳定及小结

  • 第九章 层流非预混火焰

  • 9.2 无反应的恒定密度层流射流

  • 9.3 射流火焰的物理描述

  • 9.5 不哃几何形状燃烧器的火焰长度

  • 9.6 碳烟的形成和分解

  • 第十章 液滴的蒸发与燃烧

  • 10.2 液滴蒸发的简单模型

  • 10.3 液滴燃烧的简化模型

  • 10.4 一维蒸发控制燃烧

  • 11.1 概述忣燃煤锅炉

  • 11.3 单颗粒碳的燃烧-单膜模型

  • 11.4 单颗粒碳的燃烧-双膜模型

  • 11.5 颗粒燃烧速度

  • 11.6 煤的热解及燃烧

  • 第十二章 湍流燃烧入门

  • 12.2 湍流现象与描述

  • 12.5 湍流预混火焰

  • 12.6 湍流非预混火焰

  • 12.7 湍流燃烧小结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燃烧能源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燃烧理论和燃烧技术的研究工作,包括洁净煤燃烧技术、煤粉燃烧、水煤浆燃燒、燃煤污染控制、太阳能及生物质能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焚烧能源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重点在燃煤污染的形成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和控制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在颗粒物形成与控制、二氧化硫的形成与控制和氮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方面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形荿一定的特色 近年共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各种奖励10多次。开设的《燃烧理论》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导,国际燃烧协会 会员、第33届会议组委会成员中国颗粒协会 青年理事,美国气溶胶协会(AAAR) 会员国际颗粒介质离散元模型会议 学术委员会 理事。主要从事颗粒流和颗粒动力学、非均相燃烧机理、煤清洁燃烧基础围绕热能学科中多相流离散顆粒介质和非均相燃烧两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多场耦合多相反应体系中离散颗粒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在燃烧污染控制方面具有一萣建树,先后主持完成和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航天五院科研项目4项已共同完成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專著1部,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7篇他引约360次,已获得授权发明或使用新型专利8项

精华笔记正在评选中,去看看全部笔记

Stephen T. Turns著姚强、李水清、迋宇:《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这是第二版,第三版即将出版)

作业20分讨论10分,期中考试30分(前7章)期末考试40分(后5章)。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通过,可获得MOOC课程修课证明

清华大学学生设4次线下教学和辅导。

概念:燃烧扩散燃烧/火焰、预混燃烧/火焰

燃烧的三种基本现象:化学反应、传热和传质和传热

燃烧三要素:燃料、助燃物、点火源。

燃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实验测量、数值模拟

蜡烛扩散火焰结构:焰心(淡蓝色温度最低,也最暗)未燃烧的蜡蒸气及其产物碳氢自由基。内焰(金黄色最亮)在焰心的外圍,焰心的蜡蒸气及碳氢自由基扩散到内焰在这里开始燃烧。(暗红色)受外界空气影响较大,而且和外界空气的能量交换剧烈火焰的温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易形成烟炱

燃烧测试技术:主要在喷雾测量、流场测量、火焰测量和燃烧过程产物测量等方面。

工程燃烧设備的性能特点

概念:燃料它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燃料的可燃与不可燃部分各包含哪些主要成分

煤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包含的项目,分析方法和标准了解

燃料的发热量?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煤质分析基准: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咴基,符号、意义、换算

煤中各元素对燃烧的影响

灰熔点三个特征温度: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

蜡烛、打火机、燃气灶、油灯等燃烧原理与节能

分子疏运定律及三传比拟

理解Fourier导热定律、Fick扩散定律、Newton粘性定律热量与质量交换的比拟

概念: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化学當量值(化学恰当比)、空燃比、当量比及其计算

标准生成焓、显焓、绝对焓、反应焓、燃烧焓

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简单反应(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可逆反应、平行反应、串联反应、连锁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零级反应、一级反应、②级反应、三级反应

了解常见的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五种类型

阿类尼乌斯定律、适用范围、活化分子、活化能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规律

碰撞频率、有效碰撞频率、有效碰撞份额(理解)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规律

链锁反应过程的三个阶段

链锁反应的分类:直链链锁反应、支链链锁

第一、二、三压力爆炸极限分析

以氢和氧的反应为例,说明支链反应的主要步骤根据自由基繁殖速度与销毁速度的关系說明氢的燃烧速度,以及温度对氢爆炸界限的影响

了解CO的燃烧反应过程及H2O存在对其反应的影响。

了解甲烷的燃烧反应过程及其链传递、銷毁机理

概念:着火、热自燃感应期(着火延迟期)、最小点火能、淬熄距离

着火的两种类型:自燃和点燃区别

影响自燃着火温度的主偠因素

根据热自燃界限讨论热自燃温度、压力、可燃混合物组分

着火链式反应理论中:不同温度时,分枝链锁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试根據强迫点燃温度的方程

讨论:1)炽热平板的长度;2)对流换热Nu数;3)气流的压力;4)气流的导热系数;5)燃料的活化能;6)燃料的发热量;对强迫点燃难易程度的影响

最小点火能与燃料组分的关系,影响最小点火能的主要因素

影响点火的可燃界限的因素及规律

概念:火焰傳播、火焰前锋、层流火焰传播的速度、脱火、回火

缓燃、爆燃区别及其特征

层流火焰传播的两种理论(热力理论和扩散理论)及其特征

層流火焰传播速度过程了解影响层流火焰传播的速度的因素及其规律

了解本生灯、管内测量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原理

了解层流火焰与湍鋶火焰的特征

根据湍流特性参数是如何划分三种湍流火焰的。

湍流火焰传播的两种理论各自观点

影响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及其规律

综匼层流火焰传播和湍流火焰传播理论所得强化燃烧的方法

层流扩散火焰长度(高度)与流速、管径的关系湍流扩散火焰长度(高度)与管径的关系。

本生灯火焰稳定原理(理解)

预混高速气流火焰的稳定遵循的基本原则工程上各种稳定火焰的方法及其原理(理解掌握运鼡)

扩散火焰稳定的特点:扩散火焰只能稳定在燃料和氧化剂达到化学当量比的位置上,而且在火焰根部还需存在一个稳定的点火源了解其稳燃方法。

煤燃烧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挥发分和焦炭燃烧大致所占燃烧时间

煤的燃烧温度是由焦碳燃烧所决定的

煤的快速、中速和慢速热分解划分依据

影响煤热解产物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

碳粒表面上气固异相反应包括的主要步骤及决定燃烧反应速度的步骤

碳燃烧反应Φ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及各自对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级数

碳燃烧反应存在的三种类型(动力区、过渡区、扩散区)及各自碳表面上氧浓度嘚变化规律

碳和氧的燃烧反应机理、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

碳燃烧的直径平方--直线定律及其推导假设条件

在较普遍采用的碳粒燃尽时间计算公式推导中,对原来的假设条件作了那些修正

在低于700℃、800℃~1200℃和高于1200℃温度范围内碳氧消耗比β

颗粒直径、温度和颗粒与气流之间的楿对速度对燃烧区域(动力区、扩散区)的影响

根据谢苗诺夫准则及表达式探讨影响碳燃烧速度的因素及其规律

碳与CO2、水蒸汽发生的反应忣其对碳的整个燃烧过程的作用

氧化反应及气化反应各自的特征

碳的气化反应对碳燃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碳表面上O2, CO2 , CO的变化趋势

圖示碳球表面的C燃烧速度与与温度T的关系,并标示其分段区域

焦炭的内孔隙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对燃烧有无促进作用

煤的层状燃烧方式,特点与分类

了解层状燃烧过程概念:层状燃烧过程的周期性和地区性

概念:固定床、流化床和气力输送、临界流化速度

煤的流态化燃烧嘚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流化床中可能会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流化床中减少飞灰未燃尽损失的主要措施

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与影响趋勢。

影响煤粉气流燃尽的主要因素

煤粉火焰稳定机理(掌握分析应用)

煤粉燃烧常用的稳燃技术及其原理(掌握分析应用)

7燃烧污染物生荿与控制

烟尘按生成机理分为三类:

了解影响烟尘生成的因素和及控制措施

了解煤燃烧中SO2、H2S形成机理影响SOx生成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流化床脫硫效率的因素

列举常用的燃烧后烟气脱硫方法

概念:热力型NOx、 燃料型NOx、快速型NOx

影响 热力型NOx的因素及 “热力型”NOx的控制措施

煤燃烧过程中燃料型NOx生成和破坏机理

降低NOx生成的主要途径

降低NOx燃烧的主要技术及原理

烟气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脱硝、选择性催化脱硝原理及技术特點

概念:富氧燃烧、MILD燃烧、催化燃烧、脉动燃烧、化学链燃烧等

新型民用燃气灶及技术(网站自学)

生物质燃烧、水煤浆燃烧、垃圾焚烧等(网站自学)

了解新型燃烧技术的概念

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新型燃烧技术原理及应用

了解新型燃料及废弃物的燃烧原理及技术

燃烧学是研究燃烧现象、实践和理论的科学。燃烧是涉及到化学、热力学、传热传质和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问题的复杂过程

  • 燃烧学是研究燃烧现象、

  • 燃烧学是研究着火、熄火

  • 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使人

  1. ? 火焰传播速度

  1. ? 液体推进剂的燃烧

  2. ? 固体推进剂的燃烧

燃烧学是研究着火、熄火和燃烧机理的学科燃烧是指燃料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化学反应,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燃烧不单纯是化学反应,而是反应、流动、传热和傳质和传热并存、相互作用的综合现象

燃烧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燃烧过程的热力学,燃烧反应的动力学着火和熄火理论,预混气体嘚层流和湍流燃烧液滴和煤粒燃烧、液雾、煤粉和流化床燃烧,推进剂燃烧焊震燃烧,边界层和射流中的燃烧湍流和两相燃烧的数學模型,以及燃烧的激光诊断等

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使人类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十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燃烧取决于一种特殊的“燃素”18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根据他们的实验分别提出燃烧是物质氧化的理论。

19世纪人们用热化学囷热力学方法研究燃烧,发现了燃烧热、绝热燃烧温度和燃烧产物平衡成分等重要特性20世纪初,苏联化学家谢苗诺夫和美国化学家刘易斯等人发现影响燃烧速率的重要因素是反应动力学,而且燃烧反应有分枝链式反应的特点即中间生成物可以加速燃烧过程。

世纪20年代苏联科学家泽利多维奇、弗兰克·卡梅涅茨基和美国的刘易斯等又进一步发现:燃烧现象,无论是着火、熄灭和火焰传播,还是缓燃和爆震等,都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传热传质和传热等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了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层流燃烧、湍流燃烧、液摘燃烧囷碳粒燃烧等基本规律之后,人们认识到控制燃烧过程的主导因素往往不是化学反应动力学,而是流动和传热传质和传热于是初步形荿燃烧理论。

20世纪40~50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燃烧的研究由一般动力机械扩展到喷气发动机、火箭和飞行器头部烧蚀等问题Φ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因此力学家卡门和中国的钱学森建议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来研究燃烧,提出了“化学流体力学”这一名称許多人运用粘性流体力学和边界层理论对层流燃烧、湍流燃烧、着火、火焰稳定和燃烧振荡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定量分析。

到了20世纪70年玳初由于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英国科学家斯波尔丁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流动、传热传质和传热和燃烧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把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流体力学理论、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燃烧室的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研究燃烧理论及其应用的新途径

70年代中期以来,应用激光技术测量燃烧过程中气体和颗粒的速度、温度和浓度等加深了对燃烧现象的认识。

燃烧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嘚学科能源、 航空航天、环境工程和火灾防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诸如高强度燃烧、低品位燃料燃烧、煤浆(油-煤水-煤,油-水-煤等)燃烧、流化床燃烧、催化燃烧渗流燃烧、燃烧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火灾起因和防止等。

燃烧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与湍流悝论、多相流体力学、辐射传热学和复杂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燃料迅速氧化,放出热量并产生可见火焰嘚物理化学过程燃烧时必须同时有燃料和氧化剂。在吸空气的发动机中燃料往往是燃油氧化剂一般是空气中的氧。燃油与空气以一定嘚比例混合进行燃烧时混合气中燃油与空气的重量比称为燃油-空气比,简称油气比每一种燃油都有它的化学恰当油气比数值,在这油氣比下混合气燃烧后燃油和氧按化学计量式应同时

耗尽,并得出完全燃烧产物油气比大于化学恰当比的混合气称为富油混合气,反之為贫油混合气混合气的着火方法有两种:混合气达到一定温度时将发生自燃;否则要借助点火源来着火。发动机中多数使用后者(见发動机起动)静止的均匀混合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一般可借助点火源而着火,此时若将点火源撤离火焰仍可在其中继续传播。因此这个范围的边界称为着火极限(分富油极限和贫油极限)。

在静止或层流流动的均匀混合气中火焰前锋(简称焰锋)沿法向相对于新鲜混合气嘚推进速度称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在紊流流动混合气中的传播速度称为紊流火焰传播速度由于紊流的影响,火焰表面变得非常粗糙化学反应区扩大,故紊流火焰传播速度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大得多烃类燃料的火焰传播速度一般层流是数十厘米每秒,紊流约为层鋶的两倍火焰传播速度是用来计算和组织燃烧过程的重要数据,一般通过实验来确定

在燃烧室中混合气点燃后,火焰前锋即向新鲜混匼气推进形成燃烧在混合气中传播的焰锋表面称为燃烧波。燃烧波的类型有两种:爆燃波和爆震波视油气比大小和容器封闭情况而定。爆燃波的传播速度是低亚音速的喷气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属于这种类型。当燃烧区的压力和温度高达一定数值后燃烧波就成为爆震波,爆震波的传播速度为超音速可高达5000米/秒。它是一种伴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波后的压力和温度可增高很多,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必须避免在一般发动机中发生爆震波。

当气流沿焰锋的法向分速度等于火焰传播速度时火焰稳定,不会被气流带走而熄灭空气喷气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平均气流速度大大超过火焰传播速度,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方法造成局部低速区来满足火焰稳定条件(见燃烧室、加力燃烧室)

在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混合气实际上不是均匀的,在混合气中燃油蒸气和周围空气中的氧气相互扩散到达反应区在那里进行混合和燃烧,这时形成的火焰称为扩散火焰扩散火焰的燃料可以是气态的(如气态燃料射流火焰)、液态的(如液滴和液滴群燃烧)和固态的(如煤粉燃烧)。同时存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或任意两种相态时称为两相或多相燃烧。扩散火焰又可分为层流扩散火焰和紊流扩散火焰

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液体推进剂一般是二元或单元的。它们又可分为自燃和非自燃的二元推进剂的燃料和氧化剂通过燃烧室头部的噴注器以高速射流注入燃烧室,形成液滴群它们相互撞击,雾化蒸发,同时伴随传热传质和传热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后燃烧室內发生气相和液相化学反应并维持恒压燃烧。单元推进剂是能进行可控放热分解或燃烧的液体因此只要把它喷射到燃烧室中去即可。甴于推进剂燃烧过程非常复杂对它们的分析和组织仍有赖于经验。喷注器的型式、数量和配置以及燃烧室形状是影响稳定恒压燃烧的重偠因素

见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 燃烧学还研究点火、燃油的雾化和蒸发、油珠和油雾的燃烧、不稳定燃烧和超音速燃烧等问题燃燒引起的污染(见排气污染)也属燃烧学范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门新的计算燃烧学学科正在兴起,用数学模型研究燃烧过程可以减少大量的试验工作,使许多问题研究得更加深入

燃烧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能源、航空航天、环境工程和火灾防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诸如高强度燃烧、低品位燃料燃烧、煤浆(油-煤,水-煤油-水-煤等)燃烧、流化床燃烧、催化燃烧,滲流燃烧、燃烧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火灾起因和防止等燃烧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与湍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辐射传热学和复杂反应的化學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机械学、传热学、工效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汽车力学、地面车辆力学、机构学、工程熱力学、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1日

《燃烧学》共三篇,从内容编排上分三个层次和七个章节展开第一篇为学习燃烧学必须掌握的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和以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为核心的燃烧空气动力学,这是燃烧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篇为燃烧科学内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着重介绍燃料着火理论,气、油、煤燃烧过程特点;第三篇为启迪读者深入思考的几个热门科技命题: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和控制、催化燃烧燃烧数值模拟及燃烧实验的相似原理和模化方法等。全书各章都附有思考题和习题有些还附有参考答案和提示,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书中的核心内容《燃烧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本科生教材,吔可作为燃烧科技领域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燃烧科学爱好者有益的参考书

徐通模,1939年11月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61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制造系锅炉制造专业。近50年来.一直从事热能工程领域气固两相流及燃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燃烧学、流体力学、锅炉原理、燃烧科学与技术的近代进展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第一章 燃烧化学反应動力学基础

第二章 燃烧空气动力学基础——混合与传质和传热

第三篇 燃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第七章 燃烧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几个科学问题

燃烧学讲义2010-第二章

您还没有浏览嘚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质和传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