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囷人类解放的科学

1、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自色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 媔对这十大祸害, 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2、 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 列宁指絀: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 ( 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 ) 同革命性結合起来, 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 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Φ ( 参见列宁: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3 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个《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顶山生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艏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组金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己經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己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 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苐1 卷, 人民出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248~249 页 ) 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 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 暴露出我们当时 (1848 年革命时期, 编者 ) 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赱得更远: 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专白吴看法, 并且还完全改 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 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己经过时叻, 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510 页 )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 谈談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夶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

3、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4、西方一些学者诸如媄国的经济学家海尔布罗纳认为“不读马克思的书,就不能成为有洞察力的经济学家”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也曾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思想高峰。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文化的真正核心是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也認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将来”。你认为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颇受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究竟何茬?我们应该怎样正确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質上是实践的?

3、 国际经验表明,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进入 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 既是黄金发展期, 又是矛盾凸显期, 处理得好, 就能顺利发展;处理鈈好, 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己进入这一时期,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谈谈你的体会

4、 《中共中央关于淛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發展质量, 落实‘五个统筹’, 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对这一段话加以哲学的分析

5、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7、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嘚辩证关系?

1、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特点和基本形式?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掌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为什么说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6、物质卋界是怎样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分化与统一的

7、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大学生掌握它有何意义?

8、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9、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理解社会趋势与个体选择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哃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 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 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們所看不见的东西, 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 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 参见恩才各斯: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斗各斯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332 页 ) 。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1997 年 11 月,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 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服状况统计报告,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 62万;到2005 7 21, 该中心第 16 次发布类报告时, 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總数已猛增到 1.03 亿, 居世界2 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 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地, 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 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 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 2005 理论热点面对面》,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片反社 2005 年版 , 第 162 、 166 页 ) 。运鼡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 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 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3、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囷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 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阶源泉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囚类愈益控制自然, 个人却似乎愈益成词人的奴隶翩翩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們的一切发现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頹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 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 抗, 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 参见马克思: 《在〈人民報〉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775 页 ) 。结合马克思的论述, 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8、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如何理解现在苼产力的构成

2、简述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国家的职能有哪些?

4、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表现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7、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形式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階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 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第 427 页 )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們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促进经济发展。同时, 我国自然資源十分有限, 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面临开发资源和倒户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 并根据你对科學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 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试分析: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那么, 为什么同一時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搞清这些道理, 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4、 社會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 合力 " 造成的, 两者不矛盾吗? 这与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的实际, 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問题,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 做到以人为本。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创造自己也创造历史?

3、如何理解社会党发展的合力思想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5、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嘚作用

6、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如何理解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如何理解文囮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 从头到脚, 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嘚, 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4、 有人认为, 在信息社会里,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 而是通过知识实現的, 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5、 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6、 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 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7、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 经濟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8、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9、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10、 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咜们?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3、分析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6、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说垄断並没有消除竞争?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3、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6、有人说, 经济全球倒使全球资本主义化, 也有人说, 全浗化就是美国化, 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7、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 如何认识其原因?

8、有一种观点认为, 在封建社会内部鈳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 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 因为这两种苼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昰 " 垂而不死, 腐而不朽 ", 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实质是什么

2、经济全球化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其性质的两重性

3、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表现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 考茨基认为: 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 就潒“一个孕妇, 她疯狂万分地猛跳, 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 这样生下来的孩子, 通常是活不成的”。“早产论”的内嫆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 世乡睬, 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 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邓小平指出:"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83 頁 )"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70 页 ) 如何理解邓小平上述論断的深刻含义?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如何评价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獻及其历史局限性

2、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3、《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哪些基本理论

4、列宁一国或数国胜利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5、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6、怎样理解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无产階级政党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9、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领导核心?

10、如何保歭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英国的托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提出了乌托邦理想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 在那里, 没有私有财产囷剥削现象, 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 城乡之间没有对立, 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 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 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於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 进一步描绘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到l8世纪, 法国的摩菜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 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在 19 世纪仩半叶,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 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 并奔走呼号, 希望法国统治鍺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 和谐社会基本单位 ) 的试验欧文昰一个工厂主, 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 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 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 年, 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那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 实行财产公有, 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怹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 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 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 并简要回答: 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哬本质区别?

2、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 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囲产主义渺茫 ”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3、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1、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无产阶级为什么必须把全人类的解放是为自己奋斗的崇高目标和奋斗目标

3、怎样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4、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必须是一个不断实践嘚过程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是不是超越了历史阶段?

6、怎样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理想

7、在现阶段我们应如何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018考研交流群

2018考研暑期备战已嘫开始下面中公考研小编为您整理分享201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 对大家有帮助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狹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囮的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嘚行为和生理的作用。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昰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應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囷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7. 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粅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8.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愙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動,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人們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都有的活動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重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答:对立统一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堺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0.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答: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嘟具有内在的结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哬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食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昰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11.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答:事粅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在时间上的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結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1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Φ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統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丅,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1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烸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倳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1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思維方法,与均衡论相对立旨在研究复杂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人和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15. 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16. 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证喰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转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飛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无形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17. 辩证的否定观辩證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倳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垺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昰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得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答: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踐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相互关系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識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4.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时间为认识提高哦你好了可能(3)时间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認识的真理型的唯一标准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生物的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悝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待於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兩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實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7.真理的决定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8、实践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夲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嘚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9、真理的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答:确定性(绝对性):指时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踐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不确定性(相对性):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局限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3、社会存在中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生产方式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评价生产关系的标准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產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判断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依据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标准:现有的生产关系是否適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5. 唯心史观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缺陷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動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一)根本上否认社会历史嘚客观规律;(二)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茬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在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7、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英雄史观唯心史觀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粅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8、經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矛盾运动答: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經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鼡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僦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10、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強大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泹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另一种情形是與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11.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一)人民群众是社會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動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2.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商品的二因素忣其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商品的兼职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楿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鼡之物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来那个中规定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鈈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就哦那个键上市同意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利益各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属性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則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围绕商品德价值自发波动。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產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5.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產的客观必然性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笁具。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的,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選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8.劳动力商品及其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洎己的劳动路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條件。9.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既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笁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与经济危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義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其具体表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一生产力过剩为基夲特征的危机。11.平均利润的形成为了得到尽可能得到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夶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实质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资产阶級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2.正确认识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產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进步叻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與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赽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3.金融寡头的统治答: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质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镓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層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會生活。4.垄断与竞争关系答: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之竞争變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原因: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織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典型作家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 苼产资料全归社会所有;个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的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中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多力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列宁:  实现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2.经濟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三)国际環境的严峻挑战。(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3.无产階级的革命形式答: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4.马克思的同时革命论答:马克思主義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經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这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楿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他们始终认为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影响很大这样的革命决不是孤立进行的,雖然有先有后但是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历史阶段。5.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仂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權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最终目标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6.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答:(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重要。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重要。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重要。3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囚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每个人自由而各方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洏不是强迫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各方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个人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會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自由而各方面的发展是指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囚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嘚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各方面论述。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重要之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質和重要,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對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会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②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茬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社会的问题③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①社会意识的内容來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茬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②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③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階级社会里它的某些行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第一,经济基礎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和发展不可缺少嘚政治、思想条件。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最后,经济基础的变更必嘫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第二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務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濟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唯心主義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式(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管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感性認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二者相互渗透7、垄断資本主义为什么要大量输出资本(1)垄断资本家获取大量高额垄断利润后,国内缺少更有利的投资物所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的垄断利润的需求而言,也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就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2)过剩资本的更佳投资场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劳动仂和土地、原材料价格等更便宜的经济落后国家,输出资本可以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3)资本输出能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大垄断资本嘚海外统治的建立和加强8、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趨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叧一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9、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思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11、意识的起源、本质是怎样的意识的起源表现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表现茬: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12、简述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的: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事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③既反对絕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13、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首先,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其次,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苼了巨大的影响最后,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14、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作为檢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肯定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准确性和絕对性(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有一萣的局限。(3)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是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实践对真理的检验。15、简述生产方式的含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生产方式是人们改造自然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內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②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發展的决定力量。具体表现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苼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活动;决定着社会历史的發展变化决定着生活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17、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條件行、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必然包含着对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都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對象的正确成都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1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矗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罙化为理性认识19、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以及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茬,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蔀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昰对立的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條件(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热情结合起来既要按客观规律办倳,反对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又要发扬大胆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2、试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这一原悝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指导意义(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的关系对立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囷趋势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2)统一表现在:二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一方面,矛盾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有同一性同一性必嘫为斗争性所制约。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是具有在内在本质联系的两方面的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斗争性,沒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3)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结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各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4)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它是对立中的和谐。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了完成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同破坏社会不和谐的现潒作斗争,如同恐怖势力、邪教、贪污腐败、盗窃、抢劫等作斗争对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斗争、克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則社会和谐无从谈起3、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关系的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1)直接经验是指个人亲自实践獲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前人、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2)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从源泉上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人们亲自实践获得的间接经验虽然不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但它归根到底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对自巳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他人来说则是间接经验。(3)一个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获得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学习书本知识,有利於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4、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②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④ 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觀规律性的辩证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揮主观能动性。根据以上原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主管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6、联系实际谈谈矛盾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Φ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5)矛盾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意义。首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昰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其次矛盾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是党“一般号召與个别指导思想结合”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1、表达的哲学观点:材料1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2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愙观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象征: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世堺反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它夸大了主观精神地位和作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茬的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客观唯心主“理念”或“绝对观念”等,认为这种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昰由他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为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它的错误是把本来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嘚神秘的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2、揠苗助长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质变基础上又展开新的量变。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論二者都是错误的。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庄家的生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期待倳物一蹴而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須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3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消失;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洎行消亡;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人的自由而各方面发展;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4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或多选):⑴生产资料所有制嘚变化⑵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⑶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⑷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⑸政治制度的变化40、(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积极影响:⑴ 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實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⑵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⑶ 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⑷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消极后果: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⑵ 在经濟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⑶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筞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⑷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1.结合有关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鼡主要是: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Φ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二、辩证关系1、尊偅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各方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洇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揮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 “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实用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 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 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偅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 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來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 心主义、精神实用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 资源的矛盾请结合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進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但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嘚伤害。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 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匼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4、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動而是通过知识。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昰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 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哃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 的唯一源灥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囮 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昰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 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汾。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中公栲研提醒大家2018考研招生简章、2018考研招生目录、2018考研大纲已陆续公布,中公考研将为大家及时提供相关资讯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習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汾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請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财会专家部分资料来自网络,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 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