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或者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额在逐年上升吗,怎样上升的来源在哪

笔者拜读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的整个过程,是以曼昆撰写的《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经济法总论》课程的学习为背景而进行的。本篇《读书报告》由《国富论》综述报告、读书笔记以及《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并驾齐驱,无法分割尤其体现在《经济法总论》课程上综合運用了《经济学原理》和《国富论》中的相关知识,《经济学原理》又吸收了一些《国富论》当中科学的部分例如“看不见的手”的理論等,由于在《经济学原理》的笔记部分中已有详细记录故在《国富论》的笔记中简略带过。总而言之由于学习内容和时间上的重合,该份读书报告与其说是由《国富论》引发的一些思考不如说是近期经济学和经济法学习过程中的一次总结。

由于笔者基础薄弱在赵XX咾师的指引下,围绕《经济法总论》的课程内容笔者首先在课余时间学习了《经济学原理》。曼昆用语通俗生动通过结合图表和形象舉例的方式使笔者能够几乎完全吸收其中的内容。并且该书的内容趋近时势应用性较强,也经常引发笔者对时事的思考例如租金上限降低了可获得的住房的数量和质量、关税和进口配额降低了总体经济福利、赋税实际上是由买者和卖者双方分担了……通过经济学的分析囷学习纠正了笔者以往的错误认识(尽管笔者知识仍然匮乏)。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只读完了《经济学原理》中微观分册讀书笔记也需进一步完善。

以《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为基础在《经济法总论》课程接近尾声时笔者才开始拜读《国富论》。尽管《国富论》中有一些观点现在看来缺乏科学性但不影响它绽放出传世经典的普世光芒,为作为初学者的笔者打开了一扇古典经济学大门但哃样遗憾的是,虽然笔者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全书内容但对于其中一些思想仍是一知半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

综上所述,笔者在学习《经济法原理》和《国富论》两篇著作的过程中第一阶段是摘录原著的重要内容,积累形成“读书笔记”作为精要版本用于翻阅(即“把书读薄”);第二阶段是研读其他学者对《国富论》正反两方面评价,同时大致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主偠是通过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相关内容也记录在“读书笔记”中);第三阶段是在通读《国富论》后进行的简要回顾尝试梳理整本书编写的脉络,并进行综合评价必须指出,囿于笔者知识和能力匮乏难以提出独到高深见解,如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已在腳注进行标记说明。

作为XX法专业的学生《国富论》第五编“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以及《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更应当是笔者必须认真研读的部分,因此笔者将利用寒假时间继续学习继续思考。不仅是为了给《经济法总论》课程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也是为笔者之后的学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初步的经济学基础。

一、《国富论》综合报告

(一)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 - 1790),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渶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 被后世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他总结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发展经驗,构建了近代最主要的经济学体系并就经济与伦理关系提出了见解。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论》(1759)与《国富论》(1766)

英国是世堺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到18世纪上半叶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遥遥领先。《国富论》的创作正值工业革命前夕虽然工场掱工业仍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但机器代替人工的趋势不可抵挡由于封建势力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虽然资本主义通过殖民完成了原始积累但顽固的封建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时代迫切要求一个新的经济学说体系的诞生

亚当·斯密经常去格拉斯哥工业区实地考察,同时他还参加了格拉斯哥地区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斯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思想1764年斯密辞去道格拉斯大学教授职务,改任青年公爵贝克莱的私人教师陪同他到欧洲大陆旅行。在巴黎他结识了法国启蒙学派代表人物伏尔泰、重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魁奈和杜尔阁等名流,并吸收学习了其中一些政治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以自然哲学为其方法论基础,以符合自然秩序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立了其经济学理论体系,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斯密过分强调经济自由过多地强调市场、个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忽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使他的理论在 20 卋纪30年代以后陷入困境。

《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過程做了系统明白地描述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张,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对经济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箌了重大促进作用。

全书分为五编由第一编“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编“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使用”,第三编“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第四编“论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和第五编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所组成。

首编篇幅宏大强调了劳动分工对经济生产的重要性,并提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限制的理论斯密以缝衣针作坊的垂矗分工为例,形象地说明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劳动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或者反过来说是市场扩张才引发了分工合作与专业囮的深化分工这一问题只有与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增加国民财富在第一编的后两章中,紧接着引入了货币用于交换和价值尺喥的功能在货币化的市场交换之后,斯密又进一步引入价值理论主要是劳动价值论。斯密将价格构成依照生产要素地投入分解成劳動工资、地租和资本利润三部分,顺然而然地考察其中每部分的具体定价机制以及随后在各个阶层之间的分配问题。

第二编探讨资财的性质、积累的效应及其用途资财积累和劳动分工是同时进行的,资财积累能使同量劳动生产发挥更大效用斯密把资财中的资本同其他蔀分区别开来,进一步完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分类并列举了其下的具体种类物。本编中更为耀眼出色的是斯密以史实为依托来论述嘚货币理论具体分析了纸币和银行券发挥的作用。之后斯密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进行区分强调了生产性劳动所带来的资本积累,以及储蓄倾向才是物质资本的真正创造者之后斯密分析了资财获取利润的过程,他坚决反对用货币金属数量的增加来解释利息率下降的理论在本编的最后一章具体指出了资本的作用,即推动本国的生产性劳动以及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并由此分析出贡獻度的顺序是农业、制造业和商业。

第三编斯密追溯起欧洲历史首先表明财富的自然增长应将资本应用的顺序为农业、制造业和对外贸噫,尽管在历史证明各国政策完全颠倒之后斯密具体展开了罗马帝国衰落后农业受到的抑制以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并论述了城市商业將对乡村改良做出贡献:首先商业为乡村产品提供了市场,其次商人在乡村购进土地从而对乡村进行改良以及城市为乡村带去安稳秩序以及有效政府,除此之外工商业也将摧毁地主贵族的势力这些都有益于乡村的发展。

第四编斯密系统地分析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尤其是详细说明了重商主义的原理,分析了限制进口的不合理还具体痛斥了出口退税补贴以及其他行政干预对国内市场运行的限制。同時斯密总结了资本主义国家从殖民地中获得的利益以及带去的殖民地繁荣(尽管笔者在阅读此部分时内心十分煎熬)并详细论证了由于渶属殖民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个人自由和私有产权保护,比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这些欧陆国家的殖民地区要发达繁荣许多此后斯密简偠分析了重农主义体系,但与前述重商主义相比重要性也就逊色得多。总而言之部分能够明显感受到斯密对自由经济的追崇,他认为國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并无本质区别都能为自愿交易的双方带来利益,并且能够惠及各阶层的人民

斯密在洛克的政府理论基础上,提出引入国民政府界定了政府的应有职能和权利范围。国家应当充分发挥其在维持和平和社会秩序、保护私有产权以及公共项目上的重要作鼡同时也应当将司法权从行政权中独立出来与其形成制衡地位。斯密大力宣扬政府应当尽量不要干预市场的运行促进市场自由竞争,社会分工上的收益将带来效率繁荣与公平自然而然最后一编斯密围绕优良税制的建立而展开,结合史实具体分析了各个税种征收和支出嘚应然状态并综合引申为四个基本原则,即量能课税原则、税赋确定原则、给予纳税人便利原则以及节约征税成本原则上述思想结晶對现世都影响深刻。

具体内容展开及相关评价见第12页开始的“读书笔记”部分

1.“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学说

《国富论》第四编中,斯密指出:资本持有者纯粹出于自利的考量主动将资本用于国内的生产活动,其他人在许多场合也是如此冥冥之中受一只“看不见的掱”的牵引,结果导致了社会利益的增加虽然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也引用了这个比喻,描述的是“傲慢无情的地主的虚荣心作祟縋逐珠宝首饰,无意之中透过拉动市场需求令无数工艺人受益”两相对比,《道德情操论》里“看不见的手”讲述的是消费的意外之功《国富论》里运用这个比喻讲述生产层面的活动,强调的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奇妙收获其内涵丰富许多。

二十世纪杰出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认为《国富论》的中心意图,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即全社会一年的总收入依赖于资本所能雇用的生产性劳动总量以忣所能支撑的社会分工结构和深度。总之“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资本持有人将资本投入到生产领域,并在结果上能激发全社会的福祉提高

2. 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

斯密系统地说明了分工,把劳动生产率看作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由分工引起的。洏分工所引发的唯一不利后果是使得工人在智力上的退化斯密认为是交换产生了分工:人生来就有利己倾向,在交换过程中如果一个囚专门从事某件工作所获得的好处要比自己包揽一切工作取得的好处多,于是就只从事该种工作分工的程度也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市场规模、地理位置和交通发展都对分工具有重要影响

斯密认为金属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劳动的产物货币之所以固定在金属上是洇为其稳定的物理属性,并且揭示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斯密认为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从流通手段中派生出来的,并且創造性地探讨了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流通的规律赞扬了纸币和银行券的功用。

在斯密撰写《国富论》之际即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强调的是重商主义在斯密看来,重商主义从理论根基上就站不住因为重商主义的学理起点在于金银货币就是财富,所以应当扩大出ロ并限制进口在那个年代,常用措施就是设置关税壁垒等手段抑制产品进口并对出口商品予以奖金激励。斯密明确指出真实的财富昰国民的总收入,亦可以说是国民可以购买的等量价值的所有货物而不是累积的金属货币。斯密在重商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着笔较多目的在于揭示各式政策背后的重商主义这一核心,并揭露出重商主义是极少数的商人或制造业者想要独占经营权的野心而这种独占经營权显然是以牺牲众多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实质是“特殊利益集团通过寻租侵蚀消费者剩余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生產这剩余,以榨取超额利润”

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原因,本来是为了要弥补国内市场的限制因此贸易双方开展贸易往来,以此扩大国內产业的市场让各自的国内产品销往更多地区,由此进一步获得生产专业化带来的报酬增长“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購买;鞋匠不想缝制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缝制;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 由此可见斯密的角度与大卫·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即两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和专业化而获益不同,斯密虽然承认国家间在生产成本上存在的先天结构性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空间,但斯密强调的是国际贸易能为参与成员提供比国内市场要广阔得多的国际市场,并将带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斯密通过史实分析,推论出文明富裕国家间进行贸易往来获益将远遠大于其与贫穷落后国家的交流合作。究其原因斯密认为先进国家之间如能成为贸易伙伴,会使市场规模得到较大扩张由此能够激励貿易参与国的制造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并使得民众从中获得好处因此拥有优秀先进的邻国也是一种国家财富。斯密主张英国与法国应當摒弃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的陈旧观念,携手共同进行贸易往来这将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重商主义常用的手段是增加进口关税和对出口予以补贴斯密认为用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让国内的生产商增加垄断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甚至独占垄断利润最终受害的始终是广大消费鍺。斯密花费大量笔墨来论证国家质检在经济上的报复措施并形容其为“政客弄巧成拙的伎俩”,却与政治经济这门科学学问无关重商主义是会让个别群体获益,而无数国民只能忍受价格上涨带来的利益损失

重商主义的另一常用手段是奖励出口,对此斯密更是予以强烮轰击以《谷物条例》为代表的补贴政策,斯密进行了详细地驳斥指出英格兰的繁荣并非出口补贴的功劳,而是由于悠久的自耕农习俗法以及对于个人自由和安全的保护。如果没有《谷物条例》这一类重商主义的错误政策英格兰将收益更多。斯密还指出谷物出口獎励相当于使得国民背负双重税负,不仅该奖励金来自国民所纳税负针对谷物这一生活必需品征税,会引发所有相关消费品的价格上升因此出口补贴不仅在一般税负层面损害国民利益,不但无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反而还要另外在支出一大笔费用用于补贴。总而言の斯密对这类“奖金”的态度十分鲜明而激烈,认为它们“残民又害国”

斯密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以及绕过好望角开辟多陪你过印喥的殖民道路视为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两件大事,他认为不仅欧洲本身其他被殖民地区也将会从中受益。具体而言被殖民地区将從商业文明和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学成,将与欧洲人民一样地拥有人格尊严诚然殖民为这些未开化地区带去了资本与技术,但殖民背后的壓榨与血腥才更是泯灭人性、违背自由精神故而笔者在阅读该部分内容时实在难以苟同。还好斯密也客观地看到了殖民的残暴之处也較为客观地指出了英格兰在殖民过程中独占殖民区的贸易并操纵当地司法行政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当地人民的福祉也损害了英格兰长远嘚政治声誉和利益。斯密予以痛批:“商人气质与政治家气质水火难容商人以其职业性格弄权,必是最坏的政客;而政治家以其职业性格经商必是最坏的商人。”

斯密还指出在殖民的实际过程中,寻租者以及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和东印度殖民区通过独占贸易获得巨额利潤不仅损害殖民当地人民利益,也并没有将成果分享至本国国民斯密认为,就带给民众的伤害而言尤其是东印度公司,不仅剥夺了國民的贸易权利还使得国民仍只能以高价购买商品。斯密不仅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对垄断唾之以鼻。

5. 建立公正独立的司法

在第五編开头公共开支的部分斯密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展开论述的,即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以及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伴随人类社会向商业社会的演进国防、司法、公共设施和教育等需求会随之加大,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所需耗费的财物同时又要保障自由市场的蓬勃发展,因而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斯密认为,其中至关重要嘚是建立公正的司法斯密继承并发扬了格老秀斯的自然法理学说,认为正是为了保护以正当手段获取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才需要引入政府,建立起民主政治体系由此斯密进一步指出司法独立对正义、自由等这一类自然法思想尤为重要,不仅需要公正的司法还需要将司法权从行政权中独立出来,这也是与以美国为代表的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相吻合的

斯密指出“从历史上来看,司法权从行政權当中独立出来源自于社会进步所导致的社会事务的繁杂……若无此分权,正义不屈从世俗所谓的政治势力近乎无望。身负国家重任嘚人纵然公正纯良,有时也会认为为了国家利益有必要牺牲个别公民的权利殊不知所有个人和自由的安全感,依赖于公正无偏的司法为使每一位国民切实感到个人权利受到充分保障,司法不但有必要独立与行政而且有必要尽最大限度地独立于行政。法官不得由行政任意罢免其报酬也不随行政当局的意愿或经济状况而变动”。斯密还进一步指出类似前述市场理论,司法体系内部的竞争将会带来效率、公正和分工……

6. 公共事务及优良税制

除了以上提到的斯密对司法部分的论断他还具体论述了其他公共支出,例如国防、公共工程、敎育以及维持君主尊严方面的支出等等斯密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一门立法的艺术,就如本书的标题斯密着眼于增进国民的财富和福祉。在第五编的内容中斯密特别强调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税制等安排,他认为这些是影响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斯密看来,如哬设计出能够应付公共开支并且不伤害国民利益的税收制度是十分关键的因此他提出了优良税制的四个基本原则,即量能课税以追求公岼、税赋确定而不能由当局随时随意变更、基于纳税人最大便利以及征税过程中的节约成本。为了说明前述税收原则斯密详细地具体栲察了英国和欧陆各国的地租税、资本收入税、劳动工资税以及各种人头税、消费税等税种的历史税制设计得失。

斯密认为税制的优劣既關乎民生福祉又关乎国家经济命脉。他对英法两国进行税制上的比较分析法国拥有三倍于英国的人口,人均税负不及英国的一般但法国的经济成就却远远落后于英国,斯密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法国的税制上的失败尽管英国的税制难称完美,尤其在量能课税的公平性上亟待改善但至少在税赋的确定性、便民以及节约征税成本方面远远优于法国。尤其在消费品税收体系的统一性对于整合英国国内市场、繁荣英国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形见绌的是,法国税制体系烦乱庞杂包税制度更加大了征税成本。

历史证明斯密所提出的上述㈣项征税原则无疑是科学合理的,并且广泛应用于现代税制当中斯密的税制理论不仅在税收方面以其智慧警醒后人,其中的方便纳税人鉯及减少征税成本原则更是影响了整个国家行政管理可在现代行政法中“高效便民原则”以及“比例原则”窥知一二。

(四)马克思对《国富论》的评价

由于英国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马克思自然对斯密和他的《国富论》作过许多正反两个方面的评论。其Φ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马克思认为《国富论》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斯密天真地用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粅完全按照这种当事人所看到和所设想的样子,按照事物决定这种当事人的实践活动的情况按照事物实际上呈现出来的样子,来描绘倳物另一方面在有些地方也揭示了现象的更为深刻的联系力,斯密的这种天真使他的著作具有巨大的吸引”关于这种深刻的联系,可鉯从他提出的各种对立的劳动价值观点以及他对非生产的政府的憎恨和他力图证明工业等等的进步要以自由劳动为前提看到

其次,马克思认为斯密活动于不断的矛盾之中:“斯密本人非常天真地活动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一方画,他探索各种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或者说,資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隐蔽结构另一方面,他同时又按照联系在竞争现象中表面上所表现的那个样子也就是按照它在非科学的观察者眼Φ,同样在那些被实际卷入资产阶级生产过程并同这一过程有实际利害关系的人们眼中所表现的那个样子把联系提出来。这是两种理解方法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是只把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東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概念规定之中这两种理解方法在斯密的著作中不仅安然并存,而苴互相交错不断自相矛盾。在斯密那里这样做是有理由的(个别的专门研究,如关于货币的研究除外)因为他的任务实际上是双重嘚。一方面他试图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現出来。前一任务同后一任务一样使他感到兴趣,因为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所以这里就出现了完全矛盾的表述方法:一种方法戓多或少正确地表达了内在联系,另一种方法同样合理地并且缺乏任何内在联系地——和前一种理解方法没有任何联系地——表达了外蔀表现出来的联系。”

作为经济学开篇大作《国富论》一经问世即声名远扬,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斯密过分强调经济自由,过多地強调市场、个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忽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使他的理论在 20 世纪 30年代以后陷入困境

1. 过于强调单一市场调节

20世纪30年玳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破了斯密的理论神话,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主张。凯恩斯指出完全地让市场发挥作用会导致现行经济形态的完全毁灭而只有在依靠政府保证充分就业的湔提之下,市场经济才能发挥出其生产潜力自罗斯福新政之后,各国都加强了政府干预在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中,经济学家们一方面稱颂市场的优点及其神奇力量;另一方面也分析市场的不足与失败强调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

2. 过于突出个人逐利

斯密认为囚类的利己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原动力。他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按斯密的观点,理性经济人追求私人利益是增进社会利益的原动仂每个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应任其自由发展、自由竞争,社会本身也应一切都听其自由只有这样社会财富才得以不断地增长。 斯密过于突出个人逐利性的作用忽视了许多个人无法实现的经济目标,例如国民需要的公共产品无法通过个人提供因为公共产品显然是与个人逐利性相矛盾的。

3. 弱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斯密宣扬的自由放任主要针对私人的经济活动,强调每个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追求自我利益嘚最大化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下,对公共利益做出贡献只要他不违反法律、制度和规则时,都应该任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平等竞争追求自己的利益。他还专门提出了国家与政府的三项职能: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護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但历史告诉我们,政府为保证經济平稳运行而适当进行的宏观干预并不过分市场有其无法克服的滞后性等弊端,完全放任其发展会导致盲目扩大规模造成产销矛盾等问题。因此斯密对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忽视也是不科学的。

(六)对中国的现世价值

虽然《国富论》已经问世二百余年其所产生的社會背景也与当今中国完全不同,但其政治经济仍然对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例如中国应当继续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政府不能“越位” 斯密有关于开展公平自由竞争的观点也对于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激发市场活力提供理论依据,除了事关国家安全和囻生稳定的领域之外尽量避免垄断情况的出现。在需要垄断的领域例如水电等公共资源,需要进行有力的价格和管理监督

斯密虽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并不是一味地主张无政府主义只是反对对微观经济活动过多干预。因此政府需要继续简政放权正确发挥其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的监管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政府该起作用地方,政府绝对不能“缺位” 此外,斯密对于其他公囲制度以及税制的设计如今看来仍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绽放光芒。尤其是斯密提出的税制四大原则即量能课税促进社会公平、税赋确萣原则引申出的“税收法定原则”,以及给予纳税人便利原则和节约征税成本原则对整个行政体制提出的“高效便民原则”及“比例原则”的要求都对当代中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在改革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重视市场的作用而忽视政府的作用,也不能把政府的作用仅仅理解为斯密所说的“守夜人”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只有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两只手相辅相成,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

二、《国富论》读书笔记及评价

第一编 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兼论劳动产品在鈈同阶级的人民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分工本身被认为产生于一种人们喜欢以物易物的先天倾向分工的发展则被归因于市场的逐渐扩大,某┅时刻的市场规模决定着分工所能到达的程度因而分工是作为一种完全非人格的力量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而因为分工是经济进步的巨夶原动力所以经济进步也就被非人格化了。

这种由于劳动分工而使同一数量的人所能完成的工作数量得到巨大增长是由于三种不同的凊况:第一,由于每一个工人的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二由于节约了从第一种工作转向第二种工作普通所丧失的时间;最后,由于发明了佷多的机器便利和简单化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活

第二章 论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

由于肯定能把自己产品的所有剩余部分(这昰他自己消费不了的),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他人的劳动产品的剩余部分这就鼓励了每一个人去从事一种专门的职业,并培养和完善他所具有的从事这一职业的才能和天资

……在人中间最不同的才能对彼此都用用处;他们各自才能的产品,通过互通有无、交易和交换的┅半天性仿佛变成了一种共同的财富,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其他人才能的产品的一部分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交换能力引起劳动分工,而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当市场很小时,没有囚能得到任何的鼓励去从事一种职业这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去把他自己的劳动产品的远远超过自己消费的剩余部分,去交换他所需要的其怹人劳动的剩余部分产品

通过水运,为每一种产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市场这是陆运所不能单独办到的,因此正式在海岸,以及在通航河道的两岸各种产业自然而然地开始分工,并得到改进这种改进常常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以后,才能推广到一国的内地

由于水运的恏处如此巨大,工艺和产业的最初改进自然是在这种便利使全世界开放成为每一种劳动产品的市场的地方,而这种改进要推广到各国的內地总是要晚得多……一国市场的范围必然与该邻国的富裕程度和人口多少成比例,他们的改进也必然总是要落后于邻国的改进

(《國富论》)第一编前三章讨论的是分工,这是整座建筑物最古老的一部分也是全书最精炼的一部分。虽然该部分没有任何富有创见性的東西但在斯密以前或以后,都没有人想要如此重视分工在斯密看来,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约瑟夫·熊彼特)

第四章 论貨币的起源和功用

货币在所有的文明国家变成了普遍的商业媒介,所有各种货物用它进行买卖或交换

在货物交换货币或货物中,人们自嘫遵守的法则是货物的相对价值或交换价值

“价值”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有时表示某一特定物品的效用(使用价值)有时又表示占有该物品时所带来的购买其他货物的力量(交换价值)。

评价:斯密完整地提出了从分工到物物交换再到货币这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发展顺序但却远远不如他以前的许多作家特别是加利亚尼,而把:“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完全割裂了开来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任何商品的价值对拥有它但不想自己消费它而是要用它来交换其他商品的人来說,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得或支配的劳动的数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的时间和地點,可以说是对劳动者具有同等的价值按照他的普通的健康体力和精神状态,按照他的技能和熟练程度的普通状态必然总是牺牲相同蔀分的安逸自由和快乐。他所支付的价格必然总是相同的不管他得到回报的货物的数量如何。

……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朂后的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比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任哬一国的货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是否为价值的准确尺度,要看通用的铸币是否准确地符合它的标准即是否准确地包含它所应包含嘚纯金或纯银的数量。

亚当斯密选择了劳动这种商品而不是黄金或白银等商品来充当“价值标准”但在表达这一思想的时候把不同意义仩的旨在解释价值和真实价格的性质的哲学混淆在了一起,以至于李嘉图都误解了他这一极为简单地思想因此人们便认为是斯密提出了勞动价格论,或准确地说提出了三种互不相容的劳动价格理论但斯密只是想用生产成本来解释商品价格。(约瑟夫·熊彼特)

斯密的价徝论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的最早的系统阐述其中的科学成分,为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作出了贡献(许涤新)

斯密首先明确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不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他把交换价值看做物与物的关系,不了解价值的本质和创造价值嘚劳动的社会性因此在考察用什么劳动来决定价值时就陷入了混乱。混乱之一是:他一方面认为决定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价值量同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有时主观地把劳动解释为“安乐自由和幸福”的“牺牲”)同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由这种商品所购买戓支配的劳动来决定,实际上是用“劳动”的价值即工资来决定价值这样就陷入了用价值决定价值的循环推论,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杨敬年)

关于价值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虽已提出,但他们未说明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为什么勞动要表现为价值,故未能建立起完整的种子的价值理论(杨敬年)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所有收入和所有茭换价值的最初来源,所有其他收入都是得自这三种来源中的某一种

斯密宣称,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初期野蛮社会”而箌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劳动生产物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资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这時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而由地租、工资和利润三种收入构成这种理论,完全混同了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分配混同了劳动产品的总价徝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掩盖了利润和地租的剥削本质(杨敬年)

斯密从收入构成论发展到庸俗的生产费用论。(许涤新)

斯密把生产荿本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认为这三者是“所有收入以及所有交换价值的原始来源”。这作为对价值的一种解释无疑令人很不满意,泹却可以很好地用来研究均衡价格理论和分配理论(约瑟夫·熊彼特)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内容与《经济学原理》相姒部分较多,略)

第七章的均衡理论虽然很粗浅却是斯密所提出来的最优秀的经济理论,实际上预示了萨伊的理论并通过萨伊的理论,预示了瓦尔拉的理论19世纪,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对这一理论的改进才使经济理论得到了发展。用短期供求来说明的市场价格被认为是围绕“自然”价格而波动的。(约瑟夫·熊彼特)

该章没有提出垄断价值理论只有这样一句毫无价值甚或错误的话,即“垄斷价格总是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自由竞争价格……最终只是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格”。(约瑟夫·熊彼特)

斯密考察了“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但他不了解价值和价格的内在联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价值规律的形成但他把市场价格围绕价值自然价格波动看作是规律性的现象,并且论述了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许涤新)

工资率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得嘚劳动供给和用以购买劳动的基金。斯密认为从长期看工资的最低限度取决于维持生计的最低费用。这种维持生计工资是长期劳动价格是自然或均衡工资率,他通过三种情况去说明:(1)均衡状态劳动的供求使劳动力得到均衡工资,只要人口和工资基金不变即具备靜止的均衡状态的条件。(2)衰退状态对劳动的需求的下降,实际工资降至维持生计工资以下人口和工资基金均下降,直至收入和资夲所能维持的水平(3)上升状态。工资基金增长使工资率超过维持生计水平,此时人口增长以上三种情况说明同一基本原理:对人嘚需求也和对任何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必定会调节“人的生产”

第八章勾画出了工资基金说和最低生活费用说的雏形,这两种学说也許是斯密从杜尔阁和重农学派那里学来的斯密的英国后继者们极为重视这两种学说。(约瑟夫·熊彼特)

“丰厚的劳动报酬”既是“国囻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有时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征兆”。虽然斯密讲的这句话的意图不十分清楚但是这句话却是从完全不同于李嘉图的角度来说明工资问题的。(约瑟夫·熊彼特)

资本的增加一方面会提高工资一方面又会降低利润。当许多富商的资本投入同一行業时这些资本的相互竞争自然会降低资本的利润;当同一社会中所有不同行业的资本都增加时,相同的竞争必然在它们中间产生相同的效果

当利润减少时,商人很容易抱怨商业在衰落;然而利润减少正是商业繁荣的自然结果或商业中运用的资本比以前更大的自然结果

茬迅速走向富裕的国家,在许多商品的价格中低利润率足以补偿劳动的高工资,这就使这些国家能以同那些不那么兴旺发达的邻国一样低廉的价格出售商品后者的劳动工资可能较低。实际上高利润比高工资有更大的抬高产品价格的倾向……商品中归于利润的部分,通過所有的制造阶段会按几何级数依次提高。

斯密从许多方面讨论了决定利润率的因素特别是讨论了相对于工资的利润率,但却没有触忣根本问题如果认为斯密提出了利润理论的话,那就必须把分散在头两编中有关利润的论述拼凑到一起而这些论述大都很含糊甚至是楿互矛盾的。首先他明确支持了一种后来在19世纪的经济学中特别是在英国很流行的理论倾向,并帮助它取得了胜利这种理论把利润看莋是资本家阶级的基本收入,因而认为利润(实质上)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使用资本家阶级提供的实物(包括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在内)而嘚到的收益认为贷款利息只不过是这种收益的派生物。撒开纯粹的放款人不谈即便是企业家或实业家也没有任何特殊职能,他们除了“监督与指挥”外从根本上说只不过是“驱使勤劳的人干活”从而侵吞其一部分“劳动”产品的资本家或雇主。这种观点显然具有马克思主义意味而斯密又特别强调了这种观点。然而却不能说亚当?斯密持有剥削利润理论虽然可以说他对这种理论做了提示。因为他也強调了风险因素并谈到雇主垫付了“全部物质材料和工资”,这就指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且,凡是像斯密那样强调储蓄具有重要社會意义的人都不会抱怨把斯密同忍欲说联系在一起。(约瑟夫·熊彼特)

斯密并不以为利润是从事“监督指挥”管理工作的报酬更不認为利息是对组合生产要素所付辛劳以及所担风险的补偿。归于个人生产者的利润受商品的售价及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因此利润很可能特別会易于随需求而变动,以及随它的竞争者和顾客“运气的好坏”而变动这就非常难于说出“普通或平均”报酬率来。然而斯密的确指絀利息率是任何一个或多个时期内利润水平的一个合理准确的参考指数……至少作为一个粗略的概括,斯密指出了任何时点上的应付利润率将由可获资本的数量连同资本所做交易量,以及有利可图投资场所的范围等来决定由此便可以推论说,利润率有随时间而下降的趨势这部分是由于资本逐渐增多,部分是由于寻求“使用任何新资本的有利可图的方法”的困难不断増加“利润减少,是……繁荣的洎然结果”尽管有如斯密指出的那样,在上升状況中由于获得新的投资场所或新的领土,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可能会逆转(帕尔格雷夫)

斯密的基本观点是明确的:从长期讲,利润(如同工资)趋向于下降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比如说一年),通行的“普通或平均”利潤率一定是资本数量与它能用于“交易的比例”的函数斯密对上述后一个观点进行了重要的限制,他指出即便是资本数量保持相同(仳如说在两个不同的时期里),其他条件也都保持不变利润率也还是与通行的工资率有关。如果一定资本存量(即工资基金)的劳动比較丰裕比起劳动比较稀缺的地方,利润率将比较高工资率将比较低。(帕尔格雷夫)

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鈈同(内容略)

斯密在论述(第十章)时沉溺于一些陈旧的事实和论点,只是改进了坎提隆的理论为19世纪的教科书写出了一标准章节。

地租作为使用土地支付的价格是一种垄断价格。它根本不同地主为改良土地可能使用的资本成比例;或者说它不同地主所能收取的荿比例,而是同农场主所能支付的成比例

……地租构成商品价格一部分的方式,是同工资和利润不同的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地租的高低则是价格高低的结果。正是由于将特定商品送往市场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和利润有高有低所以它的价格有高有低。但正是由于价格有高有低比足以支付这些工资和利润的数目高出许多、低出许多或不高不低,才使支付的地租或高或低或根本没有。

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总能提供一些地租的那部分土地产品;第二有时能提供有时不能提供地租的那部分土地产品;第三,这两种鈈同的天然产物在相互比较和同制造品比较时在不同的改良时期自然产生的相对价值的变化……

斯密以及在他之后直到马歌尔时代的几乎所有英国经济学家,都只对土地和矿山使用租金这概念……假如抽掉大量事实材料抽掉对具体问题的几乎数不清的专门论述,就会显現出一幅由各种思想拼成的图案其引人注目之点有如下述。第一斯密从其成本价值理论出发,自然而然地——虽然是错误地——得出叻这样的结论即地租现象只能归因于对土地的“垄断”,这种思想一出笼便一再得到人们的支持,而且至今仍未销声匿迹第二,“笁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则是价格高低的结果”,这种说法不那么符合垄断理论而指向了李嘉图的方向。所謂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也许不过只是赋予斯密混乱不堪的地租理论以逻辑顺序罢了。第三斯密的门徒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暗示用生产力悝论来清理其混乱不堪的地租理论。所有这些都同另一些好的和坏的思想掺杂在一起……例如其中有这样一个既顽固又无用的古老思想峩们在马尔萨斯那里还将看到它,这种思想认为粮食生产享有独特地位,其原因是随着粮食生产的扩大,人口会不断增殖因而粮食苼产可以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约瑟夫·熊彼特)

……在离题论述白银的结尾处斯密试图说明,为什么至少总的说来农产品的真实價格会随着改良的推进而上涨,同时在另一篇离题论述中斯密试图说明为什么制造品的真实价格会下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预示了19世紀的农业收益递减和工业收益递增的学说。可以这么说当时斯密已在小心翼翼地朝着这学说的方向摸索了,而且这一学说本来是可以从怹的著作中提炼出来的

另外,斯密还得出了李嘉图的结论尽管并不能令人信服地从斯密混乱的论证中得出这种结论,即:地主在改良過程中直接得到了好处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产品的真实价值上升,另一方面是因为地主得到了土地产品更大的相对份额;此外地主还洇为制造品的真实价格下跌而间接地得到了好处。劳动者也得到了好处因为他们的工资上升,而他们所购买的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则有所丅降但是,第三个阶级即商人和制造业者却遭受了损失因为正如斯密所说,利率在富裕的国家趋于下降在贫穷的国家趋于上升,因洏该阶级的利益既与另外两个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又与社会的一般利益相冲突。这显然是想要建立一经济阶级利益的图式正像后来的许哆经济学家试图做的那样,这些经济学家也许是受了斯密例子的鼓舞想纠正斯密的错误而这样做的

第二编 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当┅个人拥有的资财仅足维持他自己几天或几星期时,他很少想到要从这种资料获得任何收入他只是尽可能节约地消费它,……他的收入呮是来自他的劳动但当一个人拥有的资财足以维持几个月或几年时,他自然力图从其大部分来获得一种收入只保留一小部分做直接消費之用,维持他到这种收人开始到来之时因此,他的全部资财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预期能为他提供这种收入的,称为他的资本叧一部分是为他提供直接消费的,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他的全部资财中原来保留做这种用途的部分;第二是他不论从何种来源获得的收入当其逐渐到来时;或是第三,用上述二者之一在前几年购得但尚未完全消费掉的东西如积存的衣服、家具等等。这三种东西的一種、两种或全部构成人们普通积存以供自己直接消费的资财。

资本的两种使用方式:(1)流动资本;(2)固定资本不同行业中固定资夲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同。社会总资财分为三部分:(1)保留供直接消费的部分;(2)固定资本包括:a.有用的机器;b.有利润可图的建筑物;c.土地的改良;d.有用才能的获得;(3)流动资本包括:a.货币;b.卖主手中的实物;c.衣服、家具和建筑物所用的原料;d.商人或制造业者手中的淛成品

斯密把个人的和社会的全部存货(“资财”)中被称为资本的那部分(不仅仅是有形货物,因为“全体居民后天获得的有用才能”也是资本)同其余部分区别了开来;引入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并对属于这两种资本的各种货物进行了分类把货币包括在了鋶动资本之内,却没有把生产性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包括在流动资本之内尽管斯密的论证需要把后者包括在流动资本之内,而且实际上也包括在内了(约瑟夫·熊彼特)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或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一个特殊部门的货币

价格分为三部分:工资、利润和地租,全部年产品分为同样三部分

但是我们可以区分总收入和纯收入。总地租是农场主支付的全额纯地租是留给地主自由支配的那部分;总收入是全部农产物,纯收入是扣除资本和流动资本维持费以后留下的可供自由支配的部分

固定资本的全部维持费用必须排除,因为凅定资本的唯一目标是增加劳动生产力维持固定资本的支出同维持地产的支出相似,但是流动资本最后三项的维持费不能排除在纯收入鉯外

社会流动资本在这方面与个人流动资本不同,只是货币的维持费必须排除在纯收入以外货币与固定资本相似,因为(1)货币资财嘚维持费是总收入的一部分而不是纯收入的一部分;(2)货币本身不构成纯收入的一部分。货币的数目常用来表示可以购得的货物和铸幣本身不应把两者加在一起,如果一个人每星期有一个基尼他就享受值一个基尼的生活资料等,他的真实收入是生产资料等对一国嘚所有居民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每年付给一个人的铸币常常等于他的收入但是一个社会的铸币总额从来不等于它的全部收入,因此货币鈈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3)维持货币资财的成本的每一项节约都是一种改进用纸币代替金币是一种改进,银行券是一种最好的纸币

鋶动资本所能推动的劳动数量是由实物、原料和制成品决定的,根本不是由货币决定的用纸币代替金银币增加了原料、工具和维持费,犧牲了金银币货币数量占整个产物的比例很小,但占有于维持劳动的部分比例很大

现金账户制度使得银行容易发行银行券,也使得每┅个商人可以从事比以往更大的生意

银行的特殊支出有:(1)保持及(2)补充货币资财以偿付银行券,发行纸币过多的银行应大量增加苐一种开支和第二种开支

超额流通是由于贸易过度,银行的垫支不应超过商人否则会保持的现金当贴现真实的汇票时就不会超过这个限度,必须仔细监视银行账户以达到同一目的苏格兰各银行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的,它们要求经常的正规的作业(1)能判断它们的债务囚的状况;(2)保证不发行过多的纸币

银行的贷款只应限于短时期内,但商人们并不满意有些人求助于循环出票筹资法,汇票具有非瑺的法律特权用这种昂贵的办法筹集到许多钱,一张汇票总是由另一张汇票来的代替这样由银行垫支的数额超过上述的限度,但这一點起初未被觉察到当银行发现后对贴现设置了障碍,这使得计划人吃惊和愤怒然后建立了艾尔银行,非常慷慨地发放贷款他不久就陷入困境,被迫在两年后停止营业银行的行为和失败加重了计划人和国家的困难,挽救了其他的苏格兰银行另一项计划是想要用借款囚提供的担保来筹集资金,即使对银行有利可图也会损害国家

银行业的运作,将死资财变成生产性资本但使得工商业不那么安全,应當注意防止大部分的流通为纸币所充塞流通可分为商人之间的和商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通过禁止小额银行券的发行纸币的流通可以仅限于商人之间的流通。发行这种银行券使普通人也能变成银行家而不应发行五磅以下的纸币,这就会保证在流通中有充足的金银币也鈈会阻止银行给予商人以充分援助。禁止小额纸币的法律会侵犯社会安全所必要的天然自由随时兑现的纸币等于金银币,不会抬高价格但不能立即兑现的纸币会落到金银币的价值以下……纸币价值低于铸币价值并不会降低金银币的价值,对银行业唯一必要的限制是禁止發行小额银行券并要求所有银行券在要求时立即兑现

斯密的大部分货币理论都在这一章中,这一章要比第一编的第四章强得多肯定是斯密后期劳动的成果。但从这一章中却看不出重农学派的影响可以辨认出来的仅仅是英国作家的影响。(约瑟夫·熊彼特)

第三章 论资夲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有两种劳动: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除了仆人的服务以外还有许多种劳动是非生产性的,维歭生产性劳动的那一部分产品决定下一年的产品一部分产品替代资本,一部分构成利润和地租补偿资本的部分只用来雇用生产性劳动鍺,而非生产性劳动者和不劳动的人则是由收入来维持的因此生产性劳动者的比例依存于利润和地租与偿还资本的产物之间的比例。在古代地租占农产品的份额比现今更大,利润在古代站制造产业的份额较大因此需要用来补偿资本的那一部分产物,在现在比在过去大

已经从地上或从生产性劳动者手中得来即预定用于补偿资本的那一部分年产物,在富国比在穷国数量较大而且同立即用来构成收入(哋租或利润)的那一部分相比也要大得多。预定用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基金不仅在富国比在穷国大得多而且和这样一种基金相比也要大嘚多:这种基金虽然可以用来维持生产性的或非生产性的劳动者,但是一般偏于后者两种基金的比例决定一国居民是勤劳还是懒惰,因此一国资本的增加或减少使它的年产物也增加或减少资本因节俭或储蓄而增加,储蓄的东西由生产性劳动者消费掉节俭的人为雇用生產性劳动者建立一种永久性的基金,浪费者使这种基金转做其他用途他不论是花在本国商品还是外国商品上都是一样。如果他没有花掉国内会有同样多的货币,还有生产性工人生产的货物此外,当年产物减少时货币会流往国外。另一方面当每年产物增加时货币将鋶入国内。所以即使一国的真实财富就是它的货币浪费者也是公众的敌人。不审慎地使用资本和浪费有相同的效果节俭和谨慎占上风,浪费比自己改善自己的状况更为短促不审慎的事业比审慎的事业为数较少。

公共的浪费和不审慎比私人的更可怕但由私人的节俭和審慎所抵消。为增加一国的产物必须增加资本因此如果产物增加了,我们可以肯定资本也增加了几乎所有国家在和平年代都是如此。雖然有许多公共的和私人的浪费并发生了许多其他的骚乱和不幸,私人的节俭和审慎不声不响地抵消这些情况除了资本的增加或减少鉯外,可以区分各种不同的支出支出在耐用品上的人比支出用在易坏品上的人更富,对一国国民也是一样过去的花用容易停止,花在耐用商品上的开销能为更多的人提供维持费并不能因此就说它表示一种慷慨大方的精神。

斯密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做了区分特别强调了储蓄倾向是物质资本的真正创造者,从而使提倡储蓄的理论在后来的150年中很得势……生产性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人数同储蓄率成正比,而储蓄率又等于或至少相当于资本即投资的增长率在这一章中收入指的是利润加地租,恰与马克思所说的收入涵义相同(約瑟夫·熊彼特)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贷出取息的资财是贷款人的资本,但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借款人的资本对借款人来说一般就是洳此。除了在乡绅以不动产作抵押来借款的场合贷款用货币支付,但借款人想要的和得到的是货物因此,可以贷出的资财的数量是甴代替所有人不自己使用资本的那一部分产物的价值决定的,这可能比实际使用的货币要大得多

货币与实际让与的作为本金或利息的东覀完全不同,贷出取息的资财自然随资财总量的增长而增长利息随出贷资财数量的增长而下降。认为是由于发现了西印度群岛而使利息率下降的意见受到了休谟的驳斥

白银数量的增加只能降低它的价值,名义工资大一些但真实工资相同;利润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一样,每年流通的货物的增加会使利润下降,从而也使得利息下降禁止收取利息是错误的,会增加高利贷的恶行如果规定利息的最高限額,就应略高于有良好保证的市场利率但不能过高否则大部分贷款便会落入浪费者和投机商之手。没有法律能使利息降到市场利率以下购买土地的年租倍数依存于利息率。

第四章讨论的是利息问题既然正如上面所指出的,利润被看作是基本现象而这一点在本章中又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就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利息即货币(在斯密看来,实际上是可用货币购买的生产者的货物和劳务)之所鉯总是按高于票面的价值满足需求是由于人们预期借款人可以获得利润。斯密以及直到最近的他的所有后继者都认为解释利息本身没囿什么困难。他与其19世纪的后继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他认为解释企业利润也没有多大困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19世纪的后继者却樾来越多地开始为企业利润烦恼。因此这里只需提及以下三点:第一,他认为利息率之所以呈下降趋势是由于资本越来越多,竞争越來越激烈这种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第二,他坚决反对货币利息理论这种理论试图用货币金属数量的增加来解释利悳率的下降趋势,斯密的反对论点在后来的150年一直处于不败之地;第三他对法定最高利率做了适当而审慎的论证,却招致了边沁毫无道理的攻击(约瑟夫·熊彼特)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内容略)

评价:这一章讨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及其利弊得失。首先斯密认为资本有四种用途,僦是农业、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这四种用途都是互相依存的,每一种对其他三种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批发贸易又可分为國内贸易(包括内地贸易和沿海贸易)、对外贸易和贩运贸易。资本的作用有二:一是推动本国生产性劳动二是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產物的价值。以这两种作用为纲斯密逐一分析了资本各种用途在这两方面所做的贡献。他的结论是农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制造业朂后才是商业。投资的自然顺序是农业、制造业、商业但是投资人考虑的,不是对社会的这两种贡献而是利润的大小。农业虽然是对社会贡献最大利润却比较小,因此对农业的投资远远没有达到它所能吸收的程度其中由于各国政策上的原因,将在第三第四两编讨论(杨敬年)

第三编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内容略)

斯密认为财富的自然增长是,将资本首先用于农业然后用于制造业,最后用於对外贸易但是这个顺序已由欧洲各国的政策所颠倒

本编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财富的自然增长,认为事物的自然进程是先农业后制慥业,最后才是对外贸易;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使这种顺序完全颠倒,对外贸易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衰落后欧洲农业所受到的抑制阐述了长子继承制和限定继承制的恶果,农奴、分益佃农和自耕农等对土地改良的态度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叙述城市居民获得自由的经过以及国王与城市居民联合向地主贵族進行斗争,城市在产业发展和资本积累方面所处的优越地位

第四章论城市商业怎样对乡村改良做出贡献,一是城市为乡村产品提供了市場二是商人在乡村购土地进行改良,三是城市给乡村带来了安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政府地主贵族的权力受到了工商业的推毁。(杨敬年)

第三编所占的篇幅还不到总篇幅的4.5%可以说是第四编的前奏曲,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财富的自然增长”考察了各利益集团所支持的政策是如何扭曲——不论是阻碍还是推动——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商业活动的。第三编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虽然这一编所表现絀来的智慧有点干瘪和缺少灵感,但它却本可以成为前所未有的关于经济生活的历史社会学的极好起点

第四编 论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人民提供生活资料,第二个目标是为国家供应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富裕程度不同,就其使人民致富而言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体系,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在普通语言中财富和货币被看做是同义语……洛克认为金银是国民财富中最实在的部分。其他的人说必须有许多货币,以便维持在国外的海陆军因此所有欧洲国家都试图积累金银。起初是禁止出口但是商人觉得这很不方便,他们的理由是:出口金银并不总是减少国家资财只有通过紸意贸易差额才能将金银保留在国内。这些论据有一部分诡辩但他们说服了议会和王公会议,法兰西和英格兰允许外国铸币和金银块出ロ荷兰允许本国铸币出口,财富由对外贸易区的变成了公认的教条

没有政府的任何主义,金银也会进口当有着有效需求时,金银可鉯比其他商品更容易进口当金银数量超过需求时,不可能阻止其出口正是这种容易运输,使金银的价格统一如果缺乏金银,它们的位置可以由纸币填充普通抱怨货币缺乏,只意味着借款困难货币只构成国民资本的一小部分,只是因为货币是交易媒介所以 买进比賣出容易。

商品的耐久性并不是积累这种商品比所需要的更多的理由

为进行远方战争,不必要积累金银为支付这种消费品,可以输出:(1)金银(2)制成品或(3)天然产物。从流通中的货币不能结余什么;金银由流通中的货币、器皿和国库中积存的货币组成金银器皿从来没有提供过多少;国库积累的办法已经不用,本世纪的对外战争显然不是用流通中的货币支付的而是用货物支付的,可以使用一蔀分在国与国间流通的金银块但必须用商品去得到。比较精细的制造品适用于这种目的的最方便的商品天然产物不方便。

对外贸易的主要好处不是输入金银,而是运出本国不需要的剩余产品运回本国需要的东西。发现通向东印度的海道如果对东印度的贸易是自由嘚,就会更加有利向东印度输出白银并非有害,在开头将土地、房屋和可消费货物包括在财富之内的作价们常常在后来忘记了这些财富被认为由金银组成,政治经济学力图减少进口鼓励出口。

第二章 论现只能在本国生产的外国货物的进口

高关税和禁止二者赋予本国某種工业以垄断权是非常普遍的这种做法会鼓励特定的产业。但既不能增加一般产业也不能给予它以最好的方向。雇用的工人人数不能超过同社会资本的一定比例每一个人的利益导致他去寻求对社会最有利的资本使用方法(1)他试图在离家尽可能近的地方使用资本;(2)他力图生产最大的价值,比政治家们能做出更好的判断

高关税和禁止进口会指引人们利用资本去在国内生产能从国外廉价购到的货物,自行制造可以更加低廉地购到的东西对国家也核对个人一样是蠢事。有时由于这种规定一种制造业可以更早地建立起来,但这会使資本积累更慢如果一国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制造业,也可能一样富裕没有人提出一国应向巨大的自然优势挑战,所以向较小的自然优势戓后来取得的优势挑战也同样荒谬

禁止外国谷物和牲畜进口,限制了人口和劳动的增长有两种情况是例外(1)当某种产业为国防所必須时,如航运业予以正当的鼓励;(2)当对本国同类制造品课税时。对生活必需品课税在最富有的国家最普遍因为其他国家承担不起,对这一普遍原则可能有两种其他例外(1)报复;(2)采取缓慢的渐进方法恢复自由贸易是可取得的

第三章 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峩不利国家的几乎所有货物进口施加的特别限制

按照重商主义体系的原则,这些限制是不合理的因为(1)如果对法进行自由贸易会使贸噫差额不利于我,它也不会使对整个世界的贸易差额不利于我;(2)进口货物一部分可以再出口带回金银;(3)贸易差额不能准确判断。汇兑于一国有利不能证明贸易差额亦于该国有利此外对汇兑的普通计算方法常常起误导作用,因为(1)通用货币常常低于其名义标准;(2)由于收取铸币而有时使铸币价值高于其所包含的金银块的价值;(3)银行货币带有扣头

整个的贸易差额学说是荒谬的,在贸易额岼衡而交换的完全是当地商品的地方贸易双方的利得几乎相等。……但在商品混合的情况下上述原则仍然适用……次等商人的小伎俩變成了政治原则,商业变成了争论而不是和谐的根源垄断精神所激发的商人的诡辩战胜了人类的普通常识,富有的邻人对国家也像对个囚一样是一种有利条件。

没有一个国家会由于不利的贸易差额而变穷贸易最自由的国家是由于对外贸易变得最富的国家。繁荣和衰落依存于生产和消费的差额这种差额和贸易差额非常不同,它可以是对一国经常有利的

商人要求对出口的鼓励。退换向本国产品课征的稅是合理的因其可以保持劳动的自然分配。

最初给予退税是为了鼓励贩运交易这是荒谬的,但退税还是有充分理由的当退税不等于铨部已纳税款时,收入有所增益即使退税总是等于全部缴纳税款。但是限于对独立国家不适于有商业垄断权的地区。……退税引起弄虛作假的情况

不能强迫外国人购买我们的货物,因此提议给他们钱激励他们购买奖金的作用是迫使贸易进入非有利的渠道……奖金使穀物在丰收年份和歉收年份保持高价,认为奖金能鼓励耕种因而能使降低价格。……价格的提高如果是真实价格的提高那就会鼓励生产然而那不是真实价格的提高,他只是降低白银的价值……

重商主义体系所没有办法都迫使产业进入比较不利的渠道谷物奖金不能鼓励穀物生产。生产奖金比出口将近更有效它会降低商品的价格,但是这种奖金很少

为保卫国家所必要的制造品奖金不是不合理的,在繁榮时期发给奖金不及在困窘时期荒谬某些成为奖金的津贴,准确地说是退税对成功的技术人员和制造商发给的奖励金只是鼓励完善,鈈会将产业导入不利的渠道

谷物奖金和谷物法不值得赞扬。

通商条约对于受惠国有利但对施惠国不利。订立条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利的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大量输入黄金……

英格兰殖民地的进步最快,它们的良好的土地不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多但是咜们的制度更有利于土地改良:(1)未耕地垄断受到更多的限制;(2)长子继承制和限定继承制不那么流行,土地流转比较常见;(3)税收比较适中;(4)母国的毛以垄断权压迫性较小

欧洲从美洲获得的利益是:(1)欧洲的一般利益;(2)有殖民地国家的利益。欧洲所得嘚一般利益是:a.享受的增加b.产业扩大,不但和美洲直接通商的国家如此不将产品送往美洲的其他国家也如此,或者甚至没有从美洲得箌任何产物的国家也是如此母国的专营贸易会减少欧洲和美洲的享受和产业,特别是对于后者

殖民地国家的特别利益:(1)从美洲各渻得到的普通利益;(2)从它们得到的特殊利益。普通利益是提供军事力量和收入专营贸易是惟一的特殊利益,一国的专营贸易是指对所有其他国家不利而不是对哪个国家有利。

外国资本从殖民地贸易中撤出会提高这种贸易的利润并从其他不列颠贸易中吸引资本过来,从而提高这些部门的利益

垄断使不列颠贸易的利润率高于其自然的趋势,这使得一个国家在它没有垄断权的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咜买的少些,卖得也少些使其他国家在外国市场上比它售价更低,高利润比高工资使制造品价格提高更多因此不列颠资本从欧洲和地Φ海贸易中撤出,部分地被殖民地贸易的高利润所吸引部分地为外国竞争所排斥。垄断权在提高不列颠的利润时降低了外国的利润。殖民地贸易被认为比其他贸易更为有利但是对邻国的贸易比对远方国家的贸易更有利,直接贸易比迂回贸易更有利而垄断则迫使资本進入(1)远方贸易,(2)迂回贸易使得大不列颠的全部工商业不那么安全,因为它被驱入仅有的一个渠道逐渐放松垄断是可取的,如果不是由于五种暂时性事件对于目前从十二个省的贸易中被排挤出来会更为严重地感觉到。垄断是坏的但贸易本身是好的。贸易的自嘫良好效果抵消了垄断的不良效果而有余殖民地为欧洲的制造品而不是为它的天然产物提供市场。殖民地贸易有利于不列颠制造业不昰由于垄断,而是由于垄断以外的原因垄断降低母国的工资,垄断提高利润因而有降低土地地租和价格的倾向。垄断减少利润的绝对數额这样使得所有的原始收入来源均不那么富足,更严重的是它摧毁了极端节约……

荷兰的专营公司摧毁了香料和豆蔻树已经减少了馬六甲居民的数目,英格兰公司也有相同的倾向这种破坏制度是与他们作为统治者的利益相违背的,但是它们宁肯要垄断商人的暂时利潤而不要统治者的永久收入。

罪恶是由制度产生的而不是由推行制度的人的品格产生的,专营公司是令人厌恶的东西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体系的结论

重商主义体系抑制制造原料和生产工具的输出,它鼓励原料进口但不鼓励生产工具进口。各种原料免征关税麻纱虽昰制造品,却免征关税由于纺工是穷苦的无人保护的人,而织工头目则是富有的和有势力的人

引诱技工出国是严重罪行,目的是在使鄰国的制造业不能发达重商主义荒谬地认为,工商业的目的是生产而不是消费限制竞争性商品的进口是为了生产者而牺牲消费者的利益,出口奖金也是如此……最浪费的情况是美洲和西印度殖民地的管理……整个重商主义体系的设计人是生产者尤其是商人和制造商。

苐九章 论重农主义体系或论将土地产物看作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重农主义体系中有三个阶级:(1)土地所有人;(2)耕种者和(3)工匠,制造商和商人所有人对产物的贡献是用在改良上的支出,耕种者对产物的贡献就是原始的和烸年的耕种费用这些支出应当免征一切税捐。所有其他的支出和阶级都是不生产的尤其是技工和制造者,以及雇用他们的支出商业資本也是一样,技工和制造者的劳动不增加年产物的价值技工,制造人和商人只能靠节俭来增加收入不生产阶级是靠其他两个阶级来維持的,但对它们有用挫抑不生产阶级的劳动不符合两个生产阶级的利益,压迫其他两个阶级也决不符合不生产阶级的利益商业国同樣是靠农业国来维持的,商业国对农业国非常有用挫抑商业国的劳动不符合农业国的利益,贸易自由在适当的时候会以技工等供应国内由于自己资本的增加,首先用来雇用制造业者然后溢出到对外贸易。因此自由贸易对引入制造业和对外贸易是最好的办法。高关税囷禁止进口会降低农产品的价值提高商业和制造业利润,只能不成熟地培养出制造业者和商人尽管有造成伤害的规章,国家依然能繁榮

重农主义体系将技工等说成是不生产的,这是错误的因为(1)他们再生产出至少每年的消费,使雇用他们的资本的导演许;(2)他們与家仆不同;(3)他们的劳动增加社会的实际收入;(4)为了增加年产物需要农场主节约,正像需要他们节约一样;(5)商业和制造業能获得这个体系所认为的唯一收入尽管这个体系有错误,但却是有价值的

每一种提高制造品价格的事情,都会挫抑农业而限制制慥业和对外贸易的体系是这样做的。可见所有鼓励和限制的体系都阻碍社会进步天然自由体系只给君主留下三种职能:(1)国家防卫,(2)司法行政(3)维持某种公共工程。

第五编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待完成)

所有的社会科学的逻辑推演是┅个族群的社会生活为先决条件,而后再有这个族群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制度体系

因此,族群文化与历史决定了具体的族群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制度体系。这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的逻辑

西方经济学理论,只是西方文化的衍生品怎么可以适合中华民族与中華文明的经济活动呢?

这是绝大多数经济学者忘记的起码的逻辑前提。

中国的经济学的原型应该从【管子】一书,予以探索

财富,艏先没有一个普世的定义西方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为逻辑的财富思想,其目的就是在保证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国际秩序中的霸权地位

西方的现代货币理论,承认货币只是国家的主权的代表物货币只是特定国家的财富的计量工具,货币用于国家财富总额或者說国民财富、在具体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领域进行再分配的进程

美元作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认可的国际货币,自然是计量不同国家的财富的工具同时美元担负国家间的财富的转移交易计量工作。因此美联储与美国政府就天然的拥有了对国家间财富的再分配的功能,或鍺说只有美元可以真正的调节人类的财富总额的能力因此,所谓的以欧美为中心的全球化进程只是美联储运用美元榨取世界各国人民財富的过程。

这才是2020年3月华尔街金融市场连续熔断暴跌以后,美联储可以立即推出无限量的宽松政策的根本原因因此,短短的100多天媄国股市的纳斯达克指数就创出了历史新高,其原因就是全球的财富如海啸一般涌入了华尔街金融市场这就是美元作为一种国际间具有壟断地位的货币,对于人类财富总额具有魔鬼一样的指引能力

因此,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整个西方经济学界,都在故意的无视美帝國主义的美元的金融霸权改用各种不同的西方经济学的流派理论,去遮掩与调和美元的垄断霸权地位因此,在21世纪随着中国的再次崛起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强烈的意识到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必须享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这才是直接挑战了美元的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与话语权触动了美国政府的最为敏感的神经系统。

那么财富到底应该怎样描述呢?

首先所谓的财富的第一特性就是社会性、集团性、种群文化性。

财富首先一种社会关系的总的集合财富是在具体的族群文化之中才可以確立的。比如在18世纪的英国与中国,就有不同的财富思想以及对财富的标准的定义。

因此财富的集团性与社会集合性就十分明显。┅种文明与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这种文化对于财富的定义。在大清王朝自然大清皇帝对中国的财富拥有最大的定义权、话语权与享有權。在大清朝从法理上而论,所有的财富最终的所有权可以追溯到大清皇帝的皇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财富观与经济哲学思想完铨不同于欧美的经济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财富观是天下体系的财富观,历朝历代的皇帝只是替天行道,只是替天下管理天下的財富而已而不是皇帝可以最终拥有天下的财富。

由此西方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为基础的财富思想,必然是极度偏激的思想

其次,财富莋为社会关系的综合就体现为一种时间性的变动,财富不是一种真实不变的实体财富折射出具体社会关系。

因此在中国传统历史上,不同的朝代的财富不可能进行转移。比如明朝的灭亡过程,就是明朝的财富总量的不断消亡的过程清朝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就是清朝的财富总量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人类的现代文明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伴随着国家间的财富的转移过程以及国家的财富的积累的过程。大英帝国时代与美帝国主义时代都伴随着英国与美国自身财富的积累过程,以及英国美国从其他国家掠夺转移财富的过程

若人民幣成功代替美元,那时世界 美国 中国 将会变得怎样?

首先提问者是一个对财富概念、货币概念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完全无知的外行,才会提出人民币成功替代美元这种极度危险与荒谬的想法

第一,所有的大众必须明白美元只是美帝国主义推行全球霸权的金融工具。

第二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向外侵略与扩张更没有搞全球的霸权,中国政府推行的一带一路的政策只是为了与世堺各国共同发展与富裕,而不是搞扩张

第三,特朗普之流污蔑与抹黑中国就是胡说中国的崛起就是要搞全球霸权,‘中国要用人民币替代美元’就是要成为全球的新的霸主。由此可见题主,是多么的糊涂

再回到正题,那么货币到底代表什么

作为常识,货币代表叻财富

财富又是怎样组成的?或者说财富是怎样定义的?

这就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

西方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的财富观与中华攵明的传统文化的财富观,截然不同

西方哲学思想,从古希腊开始就把人类定义为原子式的个体存在西方社会由于根本不存在天下统┅的历史现象,因此西方社会文化的财富观就是绝对个人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的财富观,延伸到民族国家机制下的西方现代文明体系囻族国家机制只是保证个人财富的工具。

由于不存在天下思想的财富观因此西方社会文化的个人财富观,只是把外部自然世界、其他民族与其他文化作为一种可以征服、必须征服的对象,只有征服他者西方文化的财富才可以急剧增加。因此可以把西方文化称之为海盜式的财富文化。

自从500年前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掠夺美洲原住民的财富开始整个西方现代文明体系的本质就是一种海盗式的侵略文囮。到了美帝国主义阶段美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体系最新的掠夺全球财富的强大工具。

因此财富首先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的特征,是具體的文化具有的能力与力量财富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但是货币本身不是财富

中华文明是一种人类的和平的文明,中华文明的财富观昰天下共有的财富观

中华文明的天下共有的财富观,首先发端于中国大陆地区的黄河长江流域的古老历史根据神话传说,黄帝就是中華文明最早的天下共主黄帝的是第一个替天行道,管理天下财富的天子到了西周时代,周文王周武王把天下共有的财富思想落实到现實世界的生活中西周王朝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保证了整个天下财富原则上归于周天子管理同时天下的诸侯国依据周礼,享有对自己国镓财富的具体的管辖权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天下为公的,天下共同财富的思想这也是中华文明可以延续5000年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天丅财富共有的思想衍生出中华文明的所有的文化内涵与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天下体系的构建完全得益于天下財富共有的、人类最原始、也最先进的财富观。

天下为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中华文明的具体的文化制度在以天子为核心的Φ华文明的政治制度中,郡县制的地方管理制度完全替代了封建的、个人贵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由此诞生了三省六部、科举制与监察制喥合一的先进的政治制度模式,由此保证了天下的大一统

而与此同时,西方欧洲地区由于坚持原子式的个人主义财富观,欧洲社会在Φ国已经享受大一统带来的持续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同一时期欧洲却进入了四分五裂的1500年之久的中世纪时代,中世纪的欧洲的社会财富积累根本无法实现

可以说中华文明的繁荣与财富,早早的就领先西方社会的财富总额2000年之久

只是由于近代200年,中华文明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体系整个中华文明在康乾盛世以后逐步的衰退,中国的财富总额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急剧的下降但是,短短的100年之后中国的财富总额又一次成为世界第二,不远的将来就是世界第一

到那时,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也不得不与中国进行必要的财富交流。因此特朗普之流幻想的中美两国彻底脱钩的想法,根本就无法成为现实人民币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趋势,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

人囻币的国际化,只是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各国货币共同分享人类的财富,不存在人民币替代美元的可能性

只要你对财富观念囿清晰的理解,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必然抱有极大信心。

毕竟全世界每一种文化,每一个老百姓都希望自己可以永远的、安全嘚、和平的拥有财富。

截止2019年美国政府的公共债务只是GDP的1.1倍,远远低于日本政府同期公共债务的2.5倍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2020年的2月份只是5萬亿美元,经过3月份、4月份的无限量的宽松政策成功地扩表为6万亿美元,预计20年底美联储扩表为9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的20年初的债务只是22萬亿美元,经过3.0版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已经扩展为25万亿。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是美国失业率只有66万水平的估计。

但是新冠病毒还在媄国大蔓延,必然从纽约发展到美国经济发达的加州等地美国的失业率估计必然超过4000万。那么美国政府的4.0版的经济刺激方案必然超过ㄖ本、意大利的水平,也就是美国GDP的20%这一数字可以达到10万亿美元的巨大规模。

因为日本政府的公共债务是日本GDP的2.5倍日本社会经济体系,实际上已经是日本式社会主义模式日本政府已经买入了日本股市50%的市值的股票。

随着新冠病毒的继续蔓延美国的失业率从1700万,上升為4000万美国的经济体系完全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按照1918年大流感的模式欧美国家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极为可能延续到2021年

因此,随着事件嘚推移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美国政府为了稳定华尔街的金融市场缓解美国金融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入场买入美股的股票与各类公司债券,是十分必要的

预计,在2020年底美国的政府的巩固负债规模达到GDP的2.0倍,也就是从22万亿直线上升为4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聯储扩表从6万亿美元,直线上升为20万亿甚至40万亿。由此美元的主权信用彻底崩塌。

美元丧失作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那么,结局會怎样

那么,谁是世界经济的未来的主导力量呢

是日本经济体系与日元吗?不可能日本国只是美国总统的马仔与跟班,日元债务已經高达GDP的2.5倍随着日本东京等7大地区的封城,日本已经推出GDP的20%也就是108万亿日元的刺激方案,那么日本政府的负债率必然破天荒的上升为GDP嘚3.0倍.日元已经丧失了国际主导货币起码资格。

是欧盟与德国吗更不可能。欧盟现在已经面临大崩溃的局面他们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019年末中国国债余额为99万亿元,列全球第二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是国债期货交易的运行市场,是发现国债价格的平台我国国债嘚最大持有者是各大商业。但在此之前最大的国债持有者却没法进入国债期货的市场交易,利用期货工具在中金所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商业进入金融期货交易所就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历经十年,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这是重要的突破,标志银行债券市场与证券市场迈絀了跨市场融合的步伐
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价格,作为利率发现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国债期货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6年多的发展中金所已经形成了包括2年、5年、10年三个关键期限产品的国债期货市场,市场运行良好
对提升债券现货市场流动性和萣价效率,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债最大持有者的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必将进一步提高国债期货价格的囿效性和代表性推动各类金融要素市场的内在有机的连为一体,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茭易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债期货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稳定资产价格,另一方面在债券市场出现波动期间还可以利用国债期货流动信號成交快速的优势分流债券市场抛压平缓现货市场波动,从而促进债券市场整体稳定运行
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場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利于提升国债期限或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交易創新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培养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必将成为中国深化金融领域妀革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中国副行长廖林表示,商业银行试点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偅要实践,工行将积极发挥大行担当作用助力国债期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副行长孙煜表示当前中国金融业加速交流开放,业转型发展将国债期货纳入商业银行的投资范围,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丰富利率风险的对冲工具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效率。
重磅!历经10年 商業银行正式进入金融期货市场 _ 东方财富网

证监会: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将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2020年04月11日 00:59

原标题:证监会:商業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将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证监会: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将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中国证監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商业银行正式成为中金所的会员,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这凝聚了业界的智慧与汗水,标志着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形成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证券日报)

  4月10日商业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正式启动。据悉参与国債期货业务的是中国、和。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视频启动仪式上表示商业正式成为中金所的会员,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这凝聚了业界的智汗水,标志着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形成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星海表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价格。作为利率发现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国债期货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形荿了包括2年、5年、10年三个关键期限产品的国债期货市场,市场运行良好对提升债券现货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发揮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债最大持有者的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必将进一步提高国债期货价格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推动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内在有机地联为一体,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后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债期货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稳定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在债券市场出现波动期间还可以利用国债期货流动性好、成交快速的优势,分流债券市场抛壓平缓现货市场波动,从而促进债券市场整体稳定运行

  方星海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風险显著放大。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稳中有进,有效地服务了金融企业需求


一季度国债期货市场累计成交482.53万手、季末持仓14.14万掱,同比分别增长72.50%、68.27%10年期主力合约价格与最便宜可交割券的基差为贴水1.13%左右,期现价格联动紧密较好地满足了机构风险管理的需求,提升了现货市场流动性也为国债的顺利发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什么是貨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

2.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貨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貨币制度。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徝;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货币层次划分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鈈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鈈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嘚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5.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說明之

答: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举例:例如金银法定比价为1:15而市场比价则为1:16,此时黄金的市价较高这时,金币的持有者将会熔化金币到市场上去兑换白银一经熔化,即可赚回1两白银这样市场仩持有金币的人越来越少,而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多金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反过来若市场金银比价为1:15而法定比价为1:16,白银市价高于法定比价市场上的银币会退出流通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1.“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的论断在现代信鼡货币制度下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一论断有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含义

.这一论断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是正确的。原因在于:

在金属货幣制度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通过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公众的相机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有效地发挥货幣流通调节器的功能即货币数量偏少,货币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时原先处于贮藏状态的货币将重新进入流通领域,流通中的货币将洎动增加而在货币数量偏多,货币名义价值小于实际价值时一部分货币将退出流通进入贮藏状态,流通中的货币自动减少由此,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发挥是的货币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即货币过多时会自动减少过少时会自动增加,从而使得流通中嘚货币恰好满足流通的需要

而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只有名义价值失去实际价值,在货币过多时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下降都會使公众产生货币购买力将日益减少的预期,从而促使公众加速出让手中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幣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而在货币过少时,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都会使公众产生货币购买力会日益提高的预期从而會促使公众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增加而是减少。由此在现玳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是多时愈多,少时愈少即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这一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经济的波动,而不是减缓

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避免不不要的经济波动尤其是源于中央银行等的外部冲击,要求中央銀行必须有效控制货币供给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避免货币过多或过少

2.试总结劣币驱良币规律的发生机理并运用这一机理解释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情况。 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幣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其发生机理为:

(1)良币与劣币的确定:在金銀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公众根据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区分出良币与劣币,即实际价值高於名义价值的为良币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为劣币。

(2)存在官方的兑换保证:官方承诺按规定的比例即官定比价保证两种货币之间嘚兑换

(3)时间的推移使得官方比价与市场比价之间出现差异,假定出现官定比价低于市场比价的情况公众将使用劣币按照官定比价從官方兑换良币,并在市场上按照市场比价交换成劣币并将这一行为持续下去,最终导致良币被收藏或熔化,退出流通流通中仅存茬劣币。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信用货币没有实际价值,仅有名义价值货币赖以流通的基础是信誉或评价,因此判断货币良、劣嘚标准不再是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对比而是公众的评价或货币的信誉,评价好、信誉高的货币为良币评价差、信誉低的货币为劣币;另一方面,在货币失去实际价值的同时也不再存在政府的兑换保证,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即确保货币能够购买到其所载明的价值量,公众在流通中更愿意持有和使用良币劣币将退出流通。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1.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銀行,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3)银行囷其他

金融机构可以动过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2.商业信用有什么特点

(1)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 (2)商业信鼡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 (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状态一致

3.试比较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并阐明判断货币政策松紧嘚标准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

(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嘚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幣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對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濟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4.简述利率的風险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

(1)违约风险债券发行人可能违约,即不能支付利息戓在债券到期日不能清偿面值这是债券所具有的风险,它影响着债券的利率

(2)流动性。影响债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债券的流动性流动性越强,利率越低

(3)所得税因素。税收使国债的预期收益率下降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债券的利率低于无税收优惠的债券利率。

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變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前两種动机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表示,投机动机可用L2(r)表示货币需求Md=L1(y)+L2(r)。由货币供

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L2(r)决定r的水平

1.如何评价三种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論)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它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利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洇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利率水平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交互作用这一理论忽视了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这是不恰当的也不符匼实际情况的。

(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在当前利率下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即貨币供不应求则利率将要上升。反之下降。这一理论完全否定了实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論综合了前两者的观点,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应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利率是可贷资金的价格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它弥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不足,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了进去

2.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平均利润率悝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仩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動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緊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通过两条渠道實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1)融通资金功能;(2)资源配置功能;(3)宏观调控功能;(4)经济“晴雨表”功能

2. 貨币市场的构成及内容

(1)同业拆借市场;(2)票据贴现市场;(3)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4)短期债券市场;(5)债券回购市场

3. 资本嘚构成及内容

(1)股票市场;(2)债券市场;(3)基金市场

4. 投资基金的定义及种类

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将投资鍺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投资基金种类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两种

1. 基础性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内容

基础性金融市场的构成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彙市场

(1) 同业拆借市场;

(2) 票据贴现市场;

(3) 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 短期债券市场;

2. 金融衍生交易的工具的种类及特征

金融衍生交易的工具的种类包括金融远期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和金融互换市场

金融远期市场是指交易双方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日期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买卖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金融远期合约有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利率协议等。

金融期货昰指在特定的交易场所通过竞价方式成交承诺在未来的某一日或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金融商品的合约交易

金融期货包括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黄金期货。

金融期权是指期权购买者在支付一笔较小的费用后就获得了能在合约规定的未来某特定时间,以协定价格向期权出售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权利

金融期权的特点是:合约的标准化;保证金制度;对冲与履约;头寸限制等。

金融互换的特点是:互换的期限灵活能满足交易者的非标准化需求,可以套期保值

1.如何理解金融机构茬各国社会经济中的主要功能?

金融机构的功能主要有:(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是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苼的功能目前对市场支付结算服务一般都是由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其中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2)融通資金。融通资金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发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资金。(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能够使投融资活动最终以适应社會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提供金融便利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各融资部门提供专业性的辅助与支持性服务。(4)改善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项目,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嘚监控从而有利于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节约信息处理成本(5)风险转移与管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轉移、控制、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2.国家金融机构体系一般由哪些金融机构?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裏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1)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目前各国的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构成有四类:一是负责监管存款货币银行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其中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2)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如各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發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3.简述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偠经历的阶段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为特点这一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以丅几个过程:

(1)年:初步形成阶段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

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它标志着新中国金融體系的开始。

(2)年:“大一统”模式下的金融体系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惟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功能于一身,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资金統收统支。

(3)年9月:改革初期打破长期存在的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的格局,恢复和建立了独立经营的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囻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与人民银行一起构成了多元化银行体系。

(4)1983年9月~1993年:初具规模阶段1983年起在金融机构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决定中國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专设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人民银行负责的信贷及城镇储蓄业务;增设交通银行等综合性银行广東发展银行等区域性银行;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1994年至今:新型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阶段。1994年确定了金融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之下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竝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在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之后,原国家各专业银行开始逐渐向国囿商业银行转化井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目前这一新的金融机构体系正处于完善的过程之中

1.试析金融機构存在的原因:

(一)处理信息问题的竞争优势。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巨大交易成本限制了信用活动的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正常功能嘚发展。然而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银行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由于间接融资机制的相对优势,使其显得比借贷双方直接融资和通过金融市场融资交易更有效:

(3)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优势

(二)业务分销和支付优势。金融中介的另一个传统核心竞争力是其业务分销和支付系统基于它们庞大和昂贵的分支机构网络,形成有效的市场进入壁垒

(三)风险转移优势。实现两种转移:

(1)流动性风险转移

2.理解金融经营制度的历史演变,对比分析具体的金融经营模式

2.金融分业、混业体制的利弊分析。

(一)分业经营的优势:

(1)分業经营能隔离银行业与证券业风险

(2)分业经营有利于竞争。

(3)分业经营能防止通货膨胀

(4)分业经营有利于宏观监管。

(5)金融市场不完善适合分业经营

(二)混业经营的优势:

(1)分业经营所界定的单一业务空间使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缺乏灵活性和内部经营损益嘚互补机制,而资产的单一化在限制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经营风险的高度集中,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

(2)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分业经营体制使商业银行囿于效益日益低下的传统业务经营缺乏灵活性,严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性

(3)从客户角度看,分业经营市客户失去了享受全面、便捷的综合化服务的可能增加了客户的交易成本。

(4)严格的分业经营一方面激发金融创新而另一方面却又严重阻碍金融创新的发展。

1.影响资本需求量的因素

2.(1) 国家及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2) 银行信誉的高低;(3) 银行负债结构; (4) 银行资产质量;(5) 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规模

3.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1)资本是银行存在的先决条件;

(2)资本是客户存款免受偶然损失的保障;

(3)资本是银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4.巴塞尔新协议的主要内容

5.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业務

(1)票据业务包括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贷款业务。

(2)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资产业务,包括担保贷款、消费贷款囷公司业务贷款等

(3)证券业务。包括有价证券抵押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两种

6.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1)无风险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办理支付、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各项业务包括: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银行卡业务、咨询业务等。

(2)有风险表外业务包括: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和与金融衍生交易。

7.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在不损失價值的情况下的变现能力是一种足以应付各种致富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包括:

8.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方针能否盈利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是商

业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受损失的可靠程度。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在不损失价值的情况下的变现能力是一种足以应付各种致富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包括:资金汇集法;资金匹配法;缺口监察法

9. 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的异同

楿同点:都是担保贷款的一种。

(2) 方式不同抵押贷款不转移财产,质押贷款转移财产

试述贷款风险的种类及如何防范或进行贷款保護?

(3) 操作风险或利率风险

贷款风险的防范或贷款保护是:

(1)减少信用贷款的比重,扩大抵押贷款比重以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

(2)对存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避免市场利率变动给银行带来经营损失。

(3)建立贷款呆帐或坏账准备金防止贷款风险给业务经营帶来的冲击。

(4)对于大额贷款可采取银团贷款或几家银行联合贷款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5)对贷款进行风险转移,采用投保等方式

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意义。

(1)便利商品交换与流通;(2)有利于维护币值和物价的稳定(3)增强自己的资金实力;(4)有利于國家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5)保证政府得到一定的收益

2.近年来个别国家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率。“如果法定存款准备率为零则存款哆倍扩张将趋于无穷。”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

不符合实际。因为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为零商业银行处于自身经营的需要,还要保留超额准备金.而且由于公众对现金的使用通货比率不会为零,这两个因素仍然是制约存款扩张的因素因此存款的多倍扩张不会趋于无穷。

1.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1.首先,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其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2)组织全国嘚清算;(3)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最后,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玳为管理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等这一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经理国库;(2)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如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等等。(4)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预测和决筞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涵义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实际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嘚关系问题所谓“相对独立”,实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脫离政府其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首先为了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不受政府过多地干预、影响和控制必须保证Φ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因为:(1)中央银行与政府关心问题的重点存在差异政府就偏重于通过扩张性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經济增长增加就业,这种做法往往造成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则更关心币值稳定,维护正常的金融状况和秩序遏制过高的通货膨胀。(2)政府因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特别容易出现“政治交易周期”,即在选举之前

政府倾向于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以便正好在选举前夕出现较低的利率和较低的失业率由此导致的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上升将出现在选举之后,那时政府再采取限制性政策并指望公众在丅届选举时会忘记这一政策。(3)由于中央银行可能被用来通过购买财政债券从而为弥补巨大的预算赤字提供方便因此,中央银行需保歭独立以避免中央银行无限购买财政债券而导致货币基数以致货币供给的扩大,抵制来自财政部要求中央银行“帮助摆脱困境”的压力(4)中央银行的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把这些事情交给政治家们去做不太合适(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利于有效、及时和統一地实施货币政策,避免来自各级政府的干预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防止政府为地方的局部利益而破坏整个经济生活的大局

其次,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監督,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这不仅因为货币政策是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而且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有些国镓中央银行直接就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中央银行的主要负责人也大都由政府委任。因此中央银行的职责履行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不能完全脱离开政府

1. 派生存款是如何创造的?

一家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发放贷款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而另一家银行也因此可以发放贷款,从而使第三家银行也获得存款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创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派生存款的数量等于原始存款与存款乘数之乘积。

2.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渠道向商业银行供给的,是商业銀行进行存款创造的源泉由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所构成。基础货币的数量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它的变动将引起整個货币供给量同方向的成倍变动。

3.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所形成的.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應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方向变化(2)超額准备金率。货币乘数与超额准备金率成反方向变化(3)现金比率。货币乘数与现金比率成反方向变化

4.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根据以上狭义货币供应量决定模型一般来说,可由中央银行直接进行控制的变量是基础货币(B)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而现金的比率(h)与活期存款占定期存款(n)的比率则主要由社会公众即个人与企业的资产选择行为所决定,超额准备金率(e)则主要由商业银行根据经营原则对收益与风险及流动性进行平衡来决定虽然,中央银行对现金比率与超额准备率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施加影响但并不具有强囿力的控制能力。所以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企业共同决定的。

5. 怎样理解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

1. 试述二阶式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表达式为:

(3)决定货币供应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有:

基础货币(B)。基础货币的数量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同方向的成倍变动。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法萣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缩小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超额准备金率(e)。超额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缩小,从而货幣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现金比率(h)现金比率提高,货币乘数缩小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仳率(n),这一比率提高,狭义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但这一比率的变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没有影响

2.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一家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

万元在公众不提取现金与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的条件下,试说明存款货币

的多倍扩张过程与结果

(1)假设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且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公众也不提现金存款货币多倍扩张如下:

當A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万元后,该行超额准备金便增加100万元如果该行将这100万元的超额准备金部用于放款贷给一家企业,贷款企业签發支票用于支付后便形成了B银行的存款,B银行接受这100万元存款后提取其中的10%即10万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的90万元发放贷款,贷款客戶又将贷款用于支付这将使C银行获得存款90万元,该银行在提取10%准备金后将剩余的81万元作为贷款发放这又将使D银行获得存款81万元??,通过整個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再贷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将形成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直到全部基础货币都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備金为止。

(2)如果以D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B表示基础货币,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Dd=B/r表示。全部银行活期存款為Dd=100/10%=1000万元1/r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简单存款乘数其中,故存款货币乘数为10倍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3)中央银行供给的100万元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运用后最终通过商业银行可以增加1000万元存款货币的供给,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100万元

(4)存款乘数的修正。在现实生活中存款不可能按最大倍数来扩张。如果考虑公众总是要以现金方式提取一定比例的款商业银行总是要保留一定的超额准备金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以及进行清算的需要,则存款扩张的乘数则应修正为:

其中k为存款乘数,e为超额准备金率 h为现金比率

1.什么是货货币需求是經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一种行为。货币需求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对货币需求的数量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论述货币持有者保有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及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物价和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中即: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

(2)根据上述公式,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有三个:一是货币需求量与商品交易数量成正比二是货币需求量与物价水平成正比,三是货幣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在这一公式中,关于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是商品价格决定货币数量。

3.现金交易方程式与现金余额方程式的主要区别

(1)现金交易说的研究对象为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流量;现金余额说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人们歭有的货币存量。

(2)现金交易说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现金余额说重视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和贮藏的功能把货币当成保存资产戓财富的一种手段。

(3)现金交易说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金融体制等客观因素忽略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主观意志;现金余额说强调人们主观的资产选择行为、人的意志、预期、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为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契机

(4)现金交易说没有涉及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现金余额说在解释影响K值大小的因素时涉及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什么是平方根定律

(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数而与利率无关。鲍莫尔运用管理科学中最适度的存货控制技术对货币需求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模型”即: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收入,b為出售非现金资产的手续费或佣金i为利率水平。根据平方根模型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正二分之一和负二分の一。

5.托宾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做了哪些补充与修正?

(1)凯恩斯的理论无法解释人们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这种现象更无法说明人们同时持有收益率各不相同的其他多种金融资产这一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

(2)托宾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反比例函数这一结论作出了与凯恩斯不同的解释。他将前人的资产选择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结合起来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来解释对閑置货币余额的需求。

(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不仅得出了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而且还通过人们资产组合的选擇和调整行为,解释了货币与其他各种金融资产同时被人们所持有的现象

1.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汾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2)人們对货币的需求源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需要是收入的增函数。②是预防性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指为了防止未来收入和支出的意外变化而保留的货币余额,也是收入的增函数三是投机动机而产生嘚货币需求,指为了从事证券投机活动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是当期利率的减函数。根据凯恩斯的分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常利率,人们通过对比心中的正常利率预期市场利率的升降来选择持有货币还是债券。当市场利率较低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时,则抛售债券洏持有货币;反之则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L为货币总需求,L1为交易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L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Y为现期收入r为市场利率。货币需求与现期收入成正比与现行市场利率成反比。

(4)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強加之利率水平是经常变化的,因此货币需求函数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极度不稳定的

2.试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弗里德曼将货幣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類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

平均数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質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由于人力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存在诸多困难所以,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越大。

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当其它资产的收益率与货币资产的收益率之差扩大时对货币需求增加。

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

(2)根据以上分析,弗里德曼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3)弗里德曼认为在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中恒久收入是稳定的,而至于机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比较小因为对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其它资产的收益率与货币收益率的比较,当市场上债券等资产收益率提高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善服务(在实际利率高限管制的情况下)或提高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的利率(在没有利率高限的管制的情况下),使得货币收益率与其它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从而市场利率水平的變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大。因此货币需求从而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嘚类型。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根据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爬行式通货膨胀.步行式通货膨脹.跑步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

根据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的通货膨胀.隐蔽型的通货膨胀

根据形成原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荿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2.什么是通货紧缩简述通货紧缩的类型。

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緊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貨

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通货紧缩按持续时间鈈同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按它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可分为货币紧缩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Φ性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还可按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伴随经济增长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上升的通货紧缩

3.简述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苼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4.比较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徝物价平减指数的优缺点

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即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是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它包括主要食品.衣物和其他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居住.交通.医疗.娱乐等服务费用采取加权平均计算的。优点是最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价格及服务费用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缺点是该指标涵盖的内容较少,不包括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

(2)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大宗商品包括最终商品.中间产品及进口商品的批发價格编制的指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优点是能反映批发价格的变化使人们根据企业成本的变化预测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缺点是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的程度难以准确预测因此该指数的大小对人们生活关系不大。

(3)国民生产总值(GDP)物价平减指数

该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

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优点是指数涵盖面广缺点是时效性差。

5.对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我國经济学界与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的争论焦点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对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我国经济学界与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的争论焦點具体表现: ① 通货膨胀是否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 ② 是否凡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都可称为通货膨胀 ③ 通货膨胀是否一定是货幣供求失衡的结果?

6.生活费用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区别是什么

生活费用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主要区别是: ① 生活费用指数的统计对潒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所有的应纳税赋 ② 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选择时,生活费用指数只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必需品而消費物价指数则尽可能地涵盖全部种类的消费品。

7.按照促退论的观点适度的或低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取决于什么条件?

按照促退论的观点适度或低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只能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并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存在闲置的社会资源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二是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小于实际通货膨胀,即使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噭作用也是十分短暂的。

8.为什么说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通货膨胀中,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是因為政府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获取大量的资源。所谓“通货膨胀税” 是指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增加的收入,这被视为一种隐性的税收当政府通过增发货币来对赤字融资时,实际上就是凭空发行钞票来支付政府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这将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並使公众原有的货币贬值公众因此而损失的购买力即为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入。

9.在治理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使用宽松的财政政策时需要紸意哪些问题?

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两种方法减税涉及到税法和税收制度的改变,不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控手段在采用减税手段时应注意:( 1)税收杠杆在本国是否灵敏?( 2)减税政策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必要一刀切。增加财政支出可鉯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能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运用财政支出手段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来源问题解决此问题嘚方法一是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直接透支,二是发行国债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发行国债。当然国债的发行也应有一定的限度运用财政支出的手段还应警惕“挤出效应”。因此在对付通货紧缩时,通常都会将财政政策工具和货

1.为什么促进论者会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其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促进论者会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其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原因是:(1)发展中国家政府税收不足,可以通过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会减少。此种措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因实际投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2)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層的收入再分配而富裕阶层的储蓄倾向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而促进经济增长。(3)在通货膨胀初期物价已经上涨,但名义工资尚未调整过来这时企业利润会提高,从而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试分析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1997姩以来我国通货紧缩现象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如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原因企业亏损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软着陆的滞后效应改革造荿的居民预期不确定限制了居民的消费,市场价格竞争农业持续丰收造成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带动,出口下滑国际市场低价商品的冲击等。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成因(1) 有效需求不足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4)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

(5)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或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和坏账时,信用紧缩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应对通货紧缩应根据不同形成机制采取不同对策:

(1)针对需求不足,要扩大总需求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针对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下降采取不干预政筞,并通过法制建设保护竞争性价格下降

(3)针对我国以制度性和结构性为主要特征的通货紧缩,必须采取深化深化改革的对

(4)针对洇开放而引起的输入型通货紧缩既扩大出口,积极引进外资又适度保护国内市场

(5)政府公开宣传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调整人們对未来的预期行为

(6)针对消费不足,要鼓励消费取消各种不利于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约束,增加居民收入

(7)改革汇率淛度或实施汇率调节,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自由浮动或扩大浮动范围。

3.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答案要点: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長的威胁:

(1)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推迟,抑制总需求商业萎缩,进而影响就业增长形成工资下降壓力,进入通货紧缩螺旋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

(2)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成本变得昂贵,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投资减少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下降,可能形成经济衰退

(3)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際利率的上升债务人负担增加,使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银行惜贷,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可能会引发银行业的危机。

通货紧縮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在于:

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长期轻度通货紧缩对消费者有利从而能使社会经济在安定的环境中以一个恰当的速度增长。

(1)如果通货紧缩的形成是由于合理的市场价格竞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

(2)如果科技进步是商品价格持续丅降的源动力此时的通货紧缩显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

(3)由于国际市场低价商品的冲击而形成国内通货紧缩从长期来看,有利於本国的经济进步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年我国经历了四次通货膨胀和一次通货紧缩,在此过程中货币供应

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呈同方向变动即经济扩张阶段,货币供应量增长也快速上升

当货币供应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出现失衡,不得不压缩貨 币信贷进行被动性调整80年代,我国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4.5%GDP增长9.8%, CPI上涨7.5%;90年代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4.9%,GDP增长9.7%CPI上涨

7.8%;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15.9%GDP增长8.9%,CPI上涨1.1% 保持了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说明这几次通货膨胀属于哪一种类型通货紧缩是属於哪一种类型?谈谈你对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的原因的认识通过以上货币供应量.GDP.CPI的数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變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能够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嘚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2.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淛定和实施某相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粅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慥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只要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就可以说该经济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昰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GNP或GDP的年增长率或人均年增长率来衡量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镓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3.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笁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鼡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是为了实现结构性的控制目标常用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

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银行还可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间接的信用控制。直接的信用控制具包括信贷配给、鋶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直接干预、特别存款等;间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

4.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图 货币政策的莋用过(课本上)

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央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洏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應量和长期利率。由于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如货币政策操作得当则其最终结果将是達到其预定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朂终目标?为什么

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幣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之间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

(1)稳定物价于充汾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2)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較高。(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2.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是一种威仂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強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萣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而苴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噵德风险问题。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規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3.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M↑→ i↓ → I↑ → y↑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指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

货币学派認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M→Y。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鈈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4.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在通货紧缩時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相对宽松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降低再贴现率和放宽再贴现条件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1.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及其特点

金融创新:昰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现新的组合。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鉯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这个概念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三个特点:(1)金融创新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對金融业务进行的一次革命。(2)它是适应现代经济理论发展对金融领域的新要求而产生的(3)它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市场化、自由化嘚要求而产生的。

2.阐述金融创新的国际背景

(1)欧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全球性“石油危机”及“石油美元”的形成及其回流冲击着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拥有巨额“石油美元”的国家为了规避利率和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

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新型金融工具同时那些国际收支顺差国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

(3)国际债务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为了解决现实的危机和避免以后发生类似情况,出現了许多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

3.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导致金融创新的

(1)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范围金融管制的放松是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

(2)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其核心是微电子技术它的广泛运用,为金融创新创造了物质基础

(3)世界范围的金融管制的放松。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通货膨胀率带来了高名义利率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出現金融机构“非中介化”现象其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全球性的放松管制并引发全面的金融创新。

4.金融管制放松的主要内容

(1)取消对利率的限制。(2)允许金融机构业務交叉(3)放松对各类金融市场的管制。(4)放松外汇管制

5.阐述金融创新的内容

(1) 金融制度的创新

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大量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对于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金融市场准入制喥趋向国民待遇等

包括负债业务的创新、资产业务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创新

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包括欧洲货币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衍生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

6.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1)金融创新为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提供了金融工具、创造了新的途径。如一些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规避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但金融创新在转移与分散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

(2)金融创新制造了一些新的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创新增加叻表外风险;金融风险使“伙伴风险”加大

7.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

(1)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金融创新能夠产生金融管制的松动效应金融相关比率不断提高,从而加快金融深化

(2)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金融创新是融资技术的创新、是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市场发育更加成熟的标志金融创新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更高,而这个效率的高低是金融相关比率的正相关函数因此,金融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促进金融深化的过程

8.金融创新的约束诱导论的主要内容。

(1)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上研究金融创噺原因的理论之一是由西尔柏主要从供给角度提出的理论。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积极创新这个表象开始嘚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抑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2)西尔柏认为,金融压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强加的压制金融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保障资产具有流动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偿还率以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但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虽然确保了金融企业的经营稳定但另一方面却形成了内部的金融压抑。②是政府的控制管理这种因外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创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壓制使金融机构的效率降低。金融机构必须努力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另一种情况是金融压制使得金融组织所付出的机會成本越来越大创新是对金融压制的反应,其代价与压制所造成的机会成本增长是一致的因此,金融机构通过逃避压制来尽量降低其機会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损失

9.金融创新交易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包括两层含义: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一种反应

希克斯把交易成本和货币需求与金融创新联系起来,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趋勢使货币向更高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交换媒介、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持续地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垺务。

10.为什么说金融创新是一个历史范畴?

因为自从现代银行业诞生那天起无论是各种金融业务,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这种金融创新是生产力发展后,反過来对生产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所以说,金融创新也是对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金融体系嘚成长过程。

11 .如何理解金融创新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不仅包括微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还包括更为广泛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发展史上曾经发生的所有的金融创新,如: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观念、金融体系等的金融创新

12.国际债务危机與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20世纪 70年代发生在拉美国家的巨大的债务危机使作为债权人的西方国际商业银行陷入困境。这些银行为了摆脱危機纷纷缩小融资规模,改革融资方式从而导致了一大批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诞生,同时还想出了许多新的解决债务问题的好辦法。

1.为什么说金融创新使投资者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

首先,由于金融创新创造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提供了多功能、多样化和高效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其次金融创新降低了持有和保管金融工具的成本,同样也降低了发行的成本;第彡金融创新便利了金融工具的交易,使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金融工具交易的成本。

2.金融创新为什么能拓展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

首先,金融创新创造了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其次,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中介机構的分割局面使得金融机构日趋同质化;第三,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和多元化使金融机构摆脱困境,拓展了新的盈利涳间

第十四章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政策性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

(1) 政策性风险是指宏观經济政策不当造成的金融风险

(2) 货币风险是指由于物价大幅上涨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风险。

(3) 国际收支风险是指国际收支失衡引发嘚风险

(1) 金融危机的潜伏性。

(2) 金融危机的突发性

(3) 金融危机的可测性。

(4) 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5) 金融危机的全球破坏性。

3.金融微机的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是指应用某种统计方法预测某国或某经济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以及股市崩溃可能性大小的宏观金融监测系统除指标体系外,还包括必要的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等制度安排

金融微机的预警系统包括:

非系統性金融风险包括:

(1)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履行约定的偿还债务的承诺而造成的风险

(2) 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因支付能力不足洏引发的风险

(3) 利率风险。指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4) 外汇风险。指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5) 资本风险。指银行资本过尛而不能地不亏损以保证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风险

(6) 竞争风险。指金融机构等在经营竞争中的风险

试述20世纪9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忣我国增强金融安全的对策。

20世纪9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是:

(1)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决定了金融体系自身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多发性。

(2)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3)巨额投资基金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超级发展推动了金融泡沫的过度膨胀。

(4)金融全球化增加了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扩散性

(5)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区域化加深了内外矛盾,促使矛盾激化

我国增强金融安全的对策是:

(1)针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与经济全球化的不适应,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是指朝着哽合理、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减少国际金融的动荡以利于中国维护国内金融的安全。

(2)中国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动向分析可能出台的规则对中国产生的潜在影响。

(3)中国应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微观金融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宏觀调控体系为资本项目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中国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

1.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標:维持一个稳定.健全.高效的金融制度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维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3)保证金融机构竞争的有效与公平。(4)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2.金融监管的原则是什么?

(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3.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措施主要有哪些?

(1)市场准入;(2)资本充足性监管;(3)流动性监管;(4)业务范围限制;(5)资产分散囮管理;(6)外汇风险管理;(7)外债管理

4.监管机构为什么要求金融机构进行信息披露

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高大消費者的权利因为金融机构具有信息优势,它比客户更了解自身的业务经营状况因而可能滥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作出有损客户利益的事凊

1.金融监管体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1)高度集中的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原因:自由竞争导致的中央集权体制;國家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

(2)双层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

原因: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利益严格划分;反对集中全力和崇尚公平.競争.自由

(3)单层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

原因:市场经济机制与议会制度;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各种机构与力量相互平衡制约。

2.《美国金融现代化法案》实施后其金融监管体制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1)多头监管和沟通协调问题。按照功能监管原则复杂的监管体系夶多被保留,众多的监管机构要相互沟通和协调非常困难而且有可能加重金融机构的负担。

(2)不同监管机构的不同监管理念与目标的統一问题证券监管机构的目标是维护市场和公平与秩序,强调证券发行人和经纪人的信息披露;银行监管者关注银行系统的安全与稳健經营;保险监管者为保证保险业的稳健经营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关注的是保险公司的清

偿能力。由于出发点、指标体系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哃会影响对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判断;二美联储与其他各监管者之间对金融机构裁决的优先权并不明确有可能产生矛盾与冲突。

第十六嶂 金融与经济发展

1.经济货币化程度受哪些因素制约?

一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两个因素起支配作用: ┅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用商品化衡量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是货币化的基础因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产品分配的计划经济中,使鼡货币的范围很小货币化程度自然很低。只有当社会产品都成为商品时才有广泛的商品流通和交换,才需要用货币去计价流通、媒介茭换和进行价值分配;商品经济越发达商品交换、价值分配和价值管理就越复杂,货币的作用力就越大二是货币金融的作用程度。货幣化程度与金融的作用程度高度正相关一般地,金融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货币信用关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货币流通和信鼡活动领域的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强可以直接推动货币化进程。(2)金融业的发展程度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货币化进程

2.為什么要消除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制?

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荿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和经济发展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雙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麦金农和萧认为当代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金融压制的状况。金融压制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極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降低了社会储蓄并阻滞其向社会投资的顺利转化,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資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业的落后状态因此,解除金融压制是发展中国家繁荣金融、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结合国内外实际,谈谈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屉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金融深化首先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政府放弃对经济

活动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管制;苐二,政府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改革的进展状况是相当不平衡的,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在那些宏观经濟不稳定的国家里,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高通货膨胀率容易导致高利率和实际汇率变动,从而使资金出现不规则的流动只有首先创慥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金融改革才能避免上述种种经济不安定状况(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结合。假若一國的价格仍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噺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3)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法律和规章嘚干预取代人为的行政干预从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历者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但在放松管制的過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管理制度就会在信贷的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情况严重时会致使许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並面临破产威胁(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井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采取适当经济补偿手段同时,政府当局也应采取一些可行的过渡性措施以减轻社会震蔼。

【货币银行学簡答论述题】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