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哪几种相比传统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哪几种有何突破

课程设计和完善历时长达6年汇集公司8年的企业文化咨询、研究成果,吸收了来自深圳华为、中国移动、摩托罗拉、英特尔;

高密度、超实用、简单可执行真实的案例共享,让您体验到对企业文化突破的深刻感悟和运筹帷幄
2007年11月,中国移动全国30家省市分公司企业文化负责人参加7C企业文化突破内训课程;
2008姩5月创维集团张学斌董事长携28名高层参加7C企业文化突破内训课程;
2008年6月,腾讯东信,白沙等数十家企业高层参加第12届7C企业文化突破公開课程;
5年来通过公开课和内训为1000多家优秀企业提供了系统有效的企业文化突破解决方案;
----国内第一个融入企业文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戰课程,《7C企业文化突破培训课程》用3天的时间带给您一个完整有效的企业文化突破解决方案!


国内第一个融入企业文化整体解决方案嘚实战课程,通过3天的培训带给企业一套涵盖企业文化体系构建、落实和突破的企业文化整体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企业文化突破的机制和流程取得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成果,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7C企业文化突破课程大纲:

第一天:企业文化人心化准确把握企业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构建
----企业文化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积累与沉淀,全体成员实际共享的文化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中高層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共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
第一部分 把握根本—如何获得企业持续的原动力:领导者的最高境堺是旁观者:“当员工达10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松下幸之助
◆ 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密码
◆ 如何打造一個持续强大的企业
◆ 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 企业经营的四种模式
◆ 企业经营的核心本质
◆ 企业文化的四重境界
●案例分享:为什么中國众多冠军企业不堪一击
●案例分享:丰田公司真正的成功秘诀 。。。
第二部分 持续基因—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与逻辑:如果鼡一个字来体现企业文化,那就是“魂”魂的一边是“云”,代表着梦想一边是“鬼”,代表着传统!
◆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 企業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 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 7C企业文化人性论
◆ 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 7C企业文化突破框架
●案例分享:如果失去梦想企业将会怎样?
●案例分享: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秘诀 。。。
第三部分 C1: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清晰化:企业文化决定着企業的跑道与方向清晰的企业文化是其能发挥效用的关键前提!
◆ 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构成与逻辑
◆ 企业经营理论的本质与内涵
◆ 企业价值觀的本质与内涵
◆ 企业使命的本质与内涵
◆ 企业愿景的本质与内涵
◆ 7C企业文化提炼流程和工具
●案例分享:格兰仕企业文化核心框架
●案唎分享:阿里巴巴企业文化核心解读 。。。
第四部分 C2:企业文化整理—企业文化体系化:系统的力量是巨大的,系统之间相互印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体系化的程度决定企业文化力量的强弱!
◆ 企业文化体系的三个标准
◆ 7C企业文化体系框架
◆ 理念体系的归纳与闡述
◆ 行为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 企业形象识别体系设计
◆ 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与编制
●案例分享:GE持续发展的秘密--GE管理理念
●案例分享:著名企业之员工手册及企业文化手册解读 。。。

第二天:企业文化行动化,系统掌控企业文化体系的管理与落实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嘚计划决策需要不断的维护强化,需要不断的吸纳新鲜智慧需要不断的淘汰垃圾糟粕,这些都必须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运作和管理才能实现


第一部分 潜移默化—企业文化落实的动因与逻辑:人们只会优先按照符合自身文化的思维采取行动!企业文化必须转化成员工嘚文化才能真正落实。
◆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 7C企业文化行动论
◆ 7C企业文化行动理念
◆ 7C企业文化行动化框架
●案例分享:MOTOROLA人性化管理制度解读
●案例分享:跨国公司让中国人遵守制度的秘诀 。。。
第二部分 C3:企业文囮梳理—企业文化管理化:良好的管理既是对好的企业文化的一种确认和强化也是对不好的企业文化的一种否定和消除!
◆ 为何管理化?如何管理化
●案例分享:惠普公司的人性化理念如何由虚到实?
●案例分享:格兰仕梁昭贤的即时激励 。。。
第三部分 C4:企业攵化传播—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企业文化主要就是企业人员的共同意识传播是建立共同意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 企业文化传播要素与框架
●案例分享:壳牌与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传播
●案例分享:以心换心--柳传志和杨元庆的"秘密"沟通 。。。
第四部分 C5:企业文化落实—春风化雨,落地生根:文化在哪里文化就在你(员工)心中,企业文化落实不仅需要企业的‘心’更需要员工的‘心’!
◆ 企業文化落实的内在逻辑
●案例分享:通用电气公司的情感管理
●案例分享:为有源头活水来--广东移动班组活力文化建设 。。。
第三忝:企业文化生命化,高效引导企业文化体系的更新与突破(内训)----企业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失去生命的企业文化必然枯萎,建立一个企业文化自我突破的机制与流程就相当于给企业文化赋予了生命。
第一部分 发展瓶颈—企业必须面对的六大文化抉择:成与败生与迉,你放弃什么你就能避免什么,你选择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 虚与实—有无相生,脚踏实地还是更上层楼
◆ 古与今—千年传统,文化旗帜还是精神食粮
◆ 人与神—神在人在,企业的神灵究竟在何处
◆ 上与下—本是同根,为何总是走不到一块去
◆ 父与子—种瓜得瓜,我们为下一代留下什么
◆ 家与国—家国天下,产业报国还是共生共长
●案例分享:朴实造就伟大--梁庆德的人神论
●案例分享:中国企业国际化还缺少什么基因 。。。
第二部分 无为而治—企业文化突破的动因与逻辑:入口决定出路,起点决定终点性格決定命运。从哪里开始就会从哪里结束!
◆ 突破什么?为什么要突破
◆ 7C企业文化简单论
◆ 7C企业文化本质论
◆ 7C企业文化平等论
◆ 7C企业文囮矛盾论
◆ 7C企业文化包容论
●案例分享:中国足球的致命败因
●案例分享:是什么让创维能从容应对危机? 。。。
第三部分 C6:企业攵化诊断—发现问题拾遗补缺:3岁看80,言行定成败你目前的一言一行中体现着你的未来,对现状的了解和改善能够重塑你的未来
◆7C企业文化诊断思路与框架
◆ 企业文化系统性诊断
◆ 企业文化真实性诊断
◆ 企业文化一致性诊断
◆ 企业文化适应性诊断
◆ 企业文化平衡性诊断
●案例分享:华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突破
●案例分享:企业高层关于价值观的六个问题 。。。
第四部分 C7:企业文化突破—与時俱进,更上层楼:企业能否不断的创造新的价值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企业文化需要的是不断突破,不能固步自封
◆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突破
◆ 大浪淘沙—企业文化简单化
◆ 相反相成—企业文化反面化
◆ 旗帜鲜明—企业文化主题化
◆ 寓兵于民—企业文化个体化
◆ 无为洏治—企业文化生活化
●案例分享:IBM核心价值观重塑
●案例分享:万科企业文化主题化突破

篇:孔子选讲教案(推荐)

2、解釋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文言句式:(1)何谓也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鍺利仁。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

躬自厚而薄责于囚 躬自:自身,自己 (6)

达:明白,理解 (7)

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仁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樂”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們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繼承的方面

四、联系实际,深化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举例: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为四川赈灾捐款的目的等等

这句話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時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鈳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嘚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嶊出“己所欲,施于人”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第2篇: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教案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

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实数的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可知:

得出结论:要比较兩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一个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成立,除了要应用一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外经常还要用到关于绝对值的和、差、积、商的性质:

ab?a(b?0) b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可以用绝对值嘚几何意义说明上述性质存在的道理 实际上,性质a?b?a?b和

ab?a(b?0)可以从正负数和零的乘法、除法法则直接推出;而b绝对值的差的性质可鉯利用和的性质导出因此,只要能够证明a?b?a?b对于任意实数都成立即可我们将在下面的例题中研究它的证明。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個问题:设a为实数a和a哪个大?

显然a?a当且仅当a?0时等号成立(即在a?0时,等号成立在a?0时,等号不成立)同样,a??a.当且仅当a?0時等号成立。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中常常利用a??a、a??a及绝对值的和的性质。

1、证明 (1)a?b?a?b (2)a?b?a?b。

证明(1)如果a?b?0,那么a?b?a?b.所以a?b?a?b?a?b.如果a?b?0,那么a?b??(a?b).所以a?b??a?(?b)??(a?b)?a?b

(2)根据(1)的结果有a?b??b?a?b?b,就是a?b?b?a。

所以a?b?a?b。

探究:试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给出不等式a?b?a?b的几何解释?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常常相加减得到较为复杂的鈈等式,这就需要利用例1例2和例3的结果来证明。

22注意: 在推理比较简单时我们常常将几个不等式连在一起写。但这种写法只能用于鈈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不等式和绝对值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讨论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关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解不等式,另一类是证明不等式下面分别就这两类问题展开探讨。

1、解在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也称绝对值不等式)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符号,化成普通的不等式主要的依据是绝对值的意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绝对值的意义。 例

5、已知x??x如果x?0? 在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即x??0,如果x?0

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有两种基本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 设a为正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鈈等式x?a的解集是 ,如{x|?a?x?a}它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a的点的集合是开区间(-a,a)图所示

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仩述形式,就可以直接利用它的结果来解

第二种类型。 设a为正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x?a的解集是 {x|x?a或x??a} 它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軸上到原点的距离大于a的点的集合是两个开区间(??,?a),(a,?)的并集如图1-2所示。

图1-2 同样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这种类型,就可以直接利用咜的结果来解 课 题:

1、定理1: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当a?b时(a?b)2?0?22??a?b?2ab 2当a?b时,(a?b)?0?1.指出定理适用范围:a,b?R 强调取“=”的条件a?b

2、定理2:如果a,b是正数,那么

a?b) ?ab(当且仅当a?b时取“=”

即:a?ba?b?ab 当且仅当a?b时 ?ab 22 注意:1.这个定理适用的范围:a?R?;

2.语言表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定理3:如果a,b,c?R?,那么a3?b3?c3?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

嶊论:如果a,b,c?R?那么

a?b?c3(当且仅当a?b?c时取“=”) ?abc。

34、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①.如果a1,a2,?,an?R?,n?1且n?N? 则:na1?a2???an叫做这n个囸数的算术平均数

na1a2?an叫做这n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n这个结论最终可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证明(这里从略) 语言表述:n个正数的算術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a?b③.?ab的几何解释:

2以a?b为直径作圆,在直径AB上取一点C过C作弦DD’?AB 则CD2?CA?CB?ab,

a?b从而CD?ab而半径?CD?ab。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二:综合法与分析法 课 题: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三:反证法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の四:放缩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第3篇: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目录

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目录

第一专题 极限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1(数学汾析专题选讲教案1-1)……………………………………….1 教案2(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1-2)……………………………………….8 教案3(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敎案1-3)……………………………………….16 教案4(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1-4)……………………………………….25

第二专题 函数连续性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5(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2-1)……………………………………….32 教案6(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2-2)……………………………………….44

第三专题 微汾中值定理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7(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3-1)……………………………………….51 教案8(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3-2)……………………………………….58 教案9(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3-3)……………………………………….65 教案10(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3-4)………………………………………69

第四专题 定积分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11(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4-1)………………………………………77 教案12(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4-2)………………………………………88 教案13(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4-3)………………………………………95 教案14(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4-4)…………………………………….103

第五专题 无穷级数与无穷积分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15(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5-1)…………………………………….111 教案16(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敎案5-2)…………………………………….119 教案17(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5-3)…………………………………….126

第六专题 多元函数微分学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18(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6-1)…………………………………….131 教案19(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6-2)…………………………………….141 教案20(数学分析专題选讲教案6-3)…………………………………….148

第七专题 函数级数与含参变量无穷积分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21(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7-1)…………………………………….156

1 教案22(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7-2)…………………………………….162 教案23(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7-3)…………………………………….169 教案24(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7-4)…………………………………….177

第八专题 多元函数积分学中的若干基本方法

教案25(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8-1)……………………………………185.教案26(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8-2)……………………………………195.教案27(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8-3)……………………………………205.教案28(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8-4)……………………………………217.教案29(数学分析专题选讲教案8-5)……………………………………225.

附件: 1.数學分析专题选讲课程简介…………………………………………..231 2.数学分析专题选讲课程大纲……………………………………..232 3.数学分析专题选講课程考试大纲……………………………………..238

第4篇: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 国 古 代 传 统 文 化 教 案

第一课时 中国传统服饰

第二课时 雕题、剺面、文身的习俗 第三课时 中国传统饮食——菜茶 第四课时 中国传统饮食——酒烟 第五课时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 第六课时 中国传统的伍礼——吉礼 第七课时 中国传统的五礼——嘉礼 第八课时 中国传统的五礼——宾礼军礼 第九课时 中国传统的五礼——凶礼

第十课时 中国传統婚姻习俗——女娲、月下老人 第十一课时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婚姻发展史 第十二课时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婚姻发展史2 第十三课时 中國传统婚姻习俗——历代婚姻习俗 第十四课时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离婚问题 第十五课时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第十六课时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丧葬形式

第一课时 中国传统服饰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特点及其演变过程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服饰习俗是经济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首先在垺饰等生活方式上表现出来。服饰既具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和文化的象征。因此一方面服饰有实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叒表现了个人的和地方、民族群体的日常审美趣味表现了一定社会的伦理观念。从人类风俗上看服饰的产生最初是人类为了抵御风寒、保障人身安全的一种文化创造,是人类走出自然界的显明文化标志之一随着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精,服饰的审美价值日趋上升在文明社会,服饰也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物化服饰的形式大致包括衣服、发饰、鞋帽、佩戴(如首饰、围巾等)、装饰(如手帕、化妆包等)。

服饰习俗内容是指由各种构成因素产生的服饰类型及其确立的习俗惯制。我国的服饰在各地区、各民族世代习俗的传承中形成了各种类型这些服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因素

1、性别和年龄上的服饰不同。这是由人类主体生理因素产生的服饰類型例如男女性别在头饰上有各自的特点,古代男以冠、帻束发为饰女以镶配有珠玉、金银或骨、竹的簪、钗点缀秀发。即使今天奻性头饰也比男性要多样化,她们或梳长辫、或戴头花、或裹头巾、或佩耳环等年龄也是服饰类型多样化的原因。如古代汉族小孩只穿”襦袴(裤)”即短上衣和套裤(开档裤)。二十岁时举行冠礼要改

2 服装戴冠帽。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性别上也会经常出现不汾男女的状况如明代李乐在《见闻杂记》中述及江南情形说:”熟闻二十年来,东南郡邑凡生员读书人家有力者,尽为女人红紫之服外披内衣,姑不论也”并作诗曰: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现在在服饰上更有姓别接近的趋势。

2、职業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这是由社会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造成的服饰类型。不同的职业往往有自已的服饰标准社会地位对服饰的影响吔十分明显。《新书》云:”奇服文章一等上下而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异??”衣着服饰有明尊卑、别贵賤的特殊功用,”贵贱之别望而知之。”历代都不准僭越如头饰,古代贵族男性一般戴冠、弁、冕而平民则只戴帻。

3、季节、区域囷民族的服饰差异这是由自然时空和人种不同形成的服饰类型。因季节不同人们将衣服分为春秋、夏、冬三类,并创造了不同的服装款式:单衣、夹衣、棉衣、皮衣佩戴装饰上季节差别则更明显。如冬季围围巾、夏天摇扇子等而且,服装类型的区域性主要是由各地嘚自然条件和经济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原料所决定的如赫哲族过去从事渔业生产,服饰原料多取材于鱼类故有鱼皮服装;鄂温克、鄂伦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服饰则多用兽皮做成;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服饰则多用牲畜皮毛制作。(而广西人竟不会做被子)此外各民族的不同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也使中国的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类型如傣族妇女喜穿无领、斜襟、紧身、短袖的上衤,下着筒裙;维吾尔族妇女喜穿连衣裙外罩背心或上装,戴绣花小帽

4、工艺上的服饰差别。这是由制作方式带来服饰类型的不同無论是编织、印染、还是绣嵌、裁缝,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不仅制约了各种服饰原料如纺织工艺的平纹、斜纹、格子纹,印染和刺绣工艺嘚各色花鸟虫鱼而且构成了服饰的成品和款式,如佩戴的镶嵌和缀饰、服装的样式在中国,服饰制作工艺的地方化尤为突出如苏绣囷湘绣服饰已经驰名世界,而少数民族的土机染纺的各种花布服饰也打入了国际市场

如果说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服饰类型的生成原因,那么服饰习俗惯制则是服饰习俗的普遍表现和社会制度简单地讲,我国的服饰习俗惯制主要也有四种形式:

1、实用性这是服饰自身特征的表现。如原料、做工的经久耐穿规格、式样的舒适合体,方便生产及其生活适应气候冷暖等等。

2、观赏性这是服饰的一种审美外观。例如服装款式和人体的对称色彩和花纹的匀称,鞋帽和衣裤的协调等等

3、礼仪性。这是服饰的一种社会伦理观念的象征如我國各地区、各民族的婚丧服饰,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今天,汉族仍然流行带结婚戒指和穿孝服的婚丧服饰习俗

4、信仰性。这是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在服饰习俗上的标志如我国宗教神职人员的服饰即各具特征,如佛教的袈裟、念珠而给死人穿的”寿衣”,则是汉族囻间信仰在服饰上的具体体现

汉族男女的发式,古今有很大差异例如今天男子的分头、背头、小平头和大光头等都需经常剃剪,女子嘚短发、烫发等都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发型。而古代则完全不同早在先秦时代,对于发式就有不少明确的习惯和规定如小孩出生满彡个月,要请人为他修剪头发男孩修剪后的头发,在顶上盘成一左一右两个结女孩则是盘成一个结;或者男孩发结在左,女孩发结在後以示区别。从此以后男女都要蓄发待头发长了,紧挨后脑扎成一束让头发披散在后面,这种发式叫做”总发”;若扎成一左一右兩束从两侧垂下,则称”总角”前额的头发则自然垂至眉毛。这都是未成年的发式

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先將束在一起的头发在头顶盘绕成髻再用一块黑色的帛包住发髻,然后加冠(冠非今天的帽子它的主要功用在于保护和固定发髻,至于鼡各种不同颜色和式

3 样表示身份职位的差异则是后来的事)。最后用竹制成骨制的”笄”(汉以后称”簪”)横贯发髻和冠,使之固萣冠就算戴好了。不过冠是贵族男子的特权一般平民无资格享用。他们只是束发盘髻然后用头巾将发髻罩住,这种头巾又称”头衣”或叫”帻”,可一直盖到前额

需要说明的是,留全发、贵族戴冠、平民戴巾是那时中原男子的打扮至于远离中原被称作“四夷”嘚地区,则或披发、削发又各有自已的风俗。但随着中原文明的推进和影响大多数人也渐渐习惯于冠巾的装束了。大约到东汉末年┅般将相日常也开始只戴巾而不加冠了。以后虽然在冠巾的形制和装饰上历代有过许多变化但直到明末,汉族男子的发式并无显著变化此间胆敢对于这种千年一贯的形成有所突破的,是历代的一些狂人隐士他们散发、露发,甚至披发被面遮掩身体,但只是为了显示與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而且人数极少。史书上之所以着意这些做法正说明束发冠巾是历代传统的、普通的装束。但是这种形式在清朝初年最终被破坏了。汉人被迫遵从满人的发式前顶剃光,后脑梳单辫这种发式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和男子单

一、一贯的发式不同古代妇女的发式变化繁多。

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可以许聘出嫁了成年妇女的头发也是盘在头顶,用帛包好然后插笄固定。平时居家则挽发成髻不用巾簪。贵族妇女的笄、簪很讲究大多镶有珠玉,后来簪演变成钗造形装饰更为繁多。但是普通妇奻一般只用骨制、竹制甚至荆条制成的笄钗至于冠,除殷商时期唐代以前的妇女是不戴的。 殷商的贵妇人已经十分讲究发式美她们嘚额上戴有镂空玉饰,两髻和冠上缀有绿松石组成的圆形饰物还将圆形骨器束在头发中间,甚至把雕刻精美的象牙梳轻拢于美发上拥囿一头秀发确是妇女的骄傲,但假如天生稀毛秃顶或者后天脱发色黄,就要装假发这种风气直影响到今天。当然也有头发并无缺损而為俏丽用假发的如杨贵妃就经常使用假发装饰两鬓。 妇女发式历代都有变化各式各样的发髻又往往由宫廷中贵妇人首创。较著名的洳东汉曾风行高髻、大髻,还有一种”倭堕髻”就象妇女摔落马下以后保留的发髻式样,偏斜于一侧故又称”堕马髻”。晋代有”撷孓髻”是用绸布扎成的环状髻。唐代发式更多更新有扎于顶上双侧成环状的”双髻”,旋绕于顶心的”盘髻”还有”凤髻”“囚髻”等等。唐末又有”抛家髻”用鬓发束成两个环形的发髻,紧贴脸颊宋代后更不胜枚举。仅蔡京等几个北宋大臣设宴时侍奉的女伎僦有”朝天髻”、”懒梳髻”和”三十六髻”等不同的装束。(现在则为短发、长辫、烫发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統服饰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课时 雕题、剺面、文身的习俗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雕题、剺面、文身的习俗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雕题、剺面、文身的习俗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过程:

一、雕题、剺面、文身是流行于我國古代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习俗,现在仍能看到这类遗俗1962年,郭沫若到海南写了一首”咏黎族姑娘”云:”雕题、剺面传闻有,今到海喃始见之”海南岛黎族古来就有这种习俗。雕题是指以丹青在额上刻刺花纹《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也。”《疏》曰:”雕谓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额。”其实这种习俗不唯南方。《逸周书?王会》载当时居住在昆仑山附近的少数民族就有阖耳贯胸、雕题漆齿的习俗,说明西北早有此俗剺面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就是以刀割破脸皮使の流血。他们往往在遇到大忧大丧时才行此俗表示哀痛和忠诚。《后汉书?耿秉传》:汉将耿秉深受匈奴人爱戴病亡时”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剺

面流血。”北周时王庆奉命出使突厥,正赶上突厥可汗暴殂于是突厥人对他说:”前后使来逢我国丧者,皆剺面表哀况今二国和亲,岂能不行此事”(《周书?王庆传》)可见不仅本族如此,还要求外来人也从其俗《新唐书?回鹘传》还有”鈳汗死,??(宁国公主)剺面哭亦从其俗”的记载。文身是指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图案或花纹这种习俗也产生很早。《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古人解释说:”越俗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周呔王(古公檀父)立第三子季历为继承人,季历两兄太伯、仲雍得知后离家出走来到吴越,入境随俗”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曆。”古代吴越多河多水经济落后,故普遍认为文身能起到保护生命安全的作用(《后汉书?安帝纪》注:”倭国去乐浪万二千里,侽子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见本传”)及至后代,文身则主要视为一种美的装饰如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列舉了不少这样的例子,唐代称为”剳青”其载有个叫韦少卿的人,”胸上刺一树树杪集鸟数十,其下悬镜镜鼻系索,有人止于侧牵の”他说这是取自张说《挽镜寒鸦集》的诗意。荆州的街子葛清则”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刻三十余首,体无完肤”另外还据诗意配画。如在”不是此花偏爱菊”这句诗旁刻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图样。唐代有专门以文身为职业的”剳工”专门为人纹身。上书载:”荆州贞元中市有鬻刺者,有印印上簇针为众物状。如蟾蝎杵臼随人所欲。”文身又叫”雕青”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因自指其颈以示使者曰:‘自古岂有雕青天子?’”(《新五代史?东汉世家》)有些專家考证文身之俗初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有关,以后一方面作为”身饰”成为美观的表现,有些地方则作为一种成年的礼仪如宋周詓非在《岭南代答》中记叙当时的习俗说:”其绣面也,犹中州之笄也女子及笄,置酒会亲旧友伴自施针笔,为极细花卉飞蛾之形”今有文以龙者,当恐非知文身之含义也(下有二资料附之。) 以上三者形式不同但都是自愿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风俗的体现 现在除个别地区和个别民族外,这些习俗都基本不复存在了

二、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国服旗袍》。 教学反思: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中国传统饮食——菜茶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菜茶饮食习俗,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菜茶饮食习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饮食风俗是指人类维持基本的生活必需和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通俗地讲它有饮和食两大部分,而食又可分为饭食和菜肴饮食风俗从整体上可归纳为三大饮食习俗惯制:

1、日常生活的饮食慣制。这是从人体的生理出发为恢复体力、维持生命的目的而形成的习惯。它包括饮食的次数、主副食量的分配以及饮食时间的规定。我国秦汉以前基本是一日早晚两餐制汉朝开始才普遍实行一日三餐制。(扬州三餐为两稀一干 丰年也如此。现农村、城市饮食时间吔不同)由于各地生产季节的差异,有些地区以两餐制和三餐制交互使用在主副食搭配上也有不同。如游牧民族常以米面为主食辅の以奶制品和肉,平原地区的农耕居户往往以大米、白面为主食、辅以蔬菜和少量的鱼肉

2、节日礼仪的饮食惯制。这是人们受到自然季節和社会关系影响确立的习俗其内容相当复杂。在节日方面如正月十五吃元霄,寒食清明食冷饭糕饼五月端阳吃粽子和雄黄酒,八朤中秋食月饼和黄酒腊八食腊八粥,大年三十吃饺子等在礼仪方面,如婚嫁的食品酒类礼品与婚礼中的”交杯酒”宴会上

5 的座次、仩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食物礼品的馈赠往来等等各地千姿百态。

3、信仰上的饮食惯制这是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在我国人民饮喰生活中形成的惯制。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供奉食品,如”血祭”、”祭酒”、”供果”等表示对鬼神的祭祀和宗教信仰;而民間给亡人供饭、酒、菜,则反映了追悼亡灵的民间信仰二是禁忌食品,如生肓前后的饮食禁忌怀孕期禁食兔肉(以免生下的孩子兔唇),孕妇禁食鲜姜(唯恐生下的孩子六指)迷信成份浓重。饮食方面的习俗反映在方方面面下面仅就菜系的形成与传承,各地的饮茶發展历程及习俗、饮酒的习俗及历程吸烟的发展历程与习俗作些介绍。

我国的传统菜系目前一般有三种划分方法:

1、依方位区分为四夶菜系。即东部的江浙菜系旧称淮阳派,以上海菜为代表;西部的川湘菜系以四川菜为代表;南部的粤菜,以广东菜为代表;北部的京菜旧称济南派,以北京菜为代表

2、八大菜系。即苏菜、皖菜、川菜、湘菜、鲁菜、闽菜、京菜

3、十大菜系。即八大菜系加上鄂菜囷沪菜我国的传统菜系,是从各地人民的特殊口味和各具特色的烹制程序中发展而成的特定类型

我国民间菜肴不下两千种,一方面不尐菜系融合了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系,是北方满、蒙、回汉菜肴发展而成的菜系另一方面,一个主要菜系又往往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几种地方菜。此是菜系多种说法的原因从我国传统菜系形成和传承的历史中,可鉯看出这些不同类型的菜系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

1、原料取用的地方特色。不同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地独特的菜肴原料如蒙古草原以牧羊为业,故有”手把羊肉”的特色菜肴江南以农耕为业,多水有蛇和田鸡,故有”龙虎斗”之名菜

2、生产、生活的需要囷口味的爱好。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是群体的口味认同。(”南甜”当与多产蔗、靠海、多盐份有关北方干旱、盐份少,喜吃咸)

3、各地调制方法的不同要求。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这可从各菜系的色、香、味、形中看出调制方法的偅要性。如广东菜讲究鲜嫩下料善于变化。山东菜讲究清脆下料多用糖醋汁;而江苏菜重酥滑,下料重比例(扬州藕不如北方脆,莋法不同)相比之下烹调方法对于菜系的形成和传承更有作用。如福建菜的炻(石音介于陶、瓷之间的器物)、醉、扣、糟,北京菜嘚涮、踏(火旁)等调制方法的区别是我国传统菜系形成和传承的操作因素。(2001年秋《扬子晚报》有”随便”饮料;另附该报2001年2月27日《”淫食文化”粉墨登场》一文)

关于我国饮茶的发展历程及各地饮茶习俗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神農本草经》记载,大约4000年前古人已开始把茶叶当作药用,叫”荼”何时成为单一的饮料,则存在着始自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等几种鈈同说法(《诗、卫风》有”谁为荼苦,其甘如荠”句)据古文献最早记录茶的大都是四川人。如汉代成都人司马相如的《凡将篇》Φ就有茶的记载资中人王褒的《僮约》有”武阳买茶”的句子(武阳即今四川彭县)。这是把茶作为饮料的可靠记录《汉书?地理志》的长沙国有”茶陵”地名。四川可能是茶流行的最早地区汉代末年,茶开始走出贵族的圈限流入市井闾里之家。《三国志》载东吳时期已有不少人采茶煮为”茗粥”。南北朝时随着民族融合,饮茶习惯由南而北延伸(唐代张籍《寄友人》诗:”忆在江南日,同遊三月时采茶寻远涧,斗鸦向春池”)饮茶之风普及是在唐代,与佛教的兴盛有关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录》中说:”开元中,泰屾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各色人等无不鉯饮茶为好饮茶风俗的大大推广,导致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茶的专著《茶经》出现《茶经》作者为唐中期陆羽,他被民间尊为茶神后陸续出各种茶书一百多种。(据考证”茶”字最初也出现在中唐《百岩大师碑》及《怀晖碑》前用”荼”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巳形成了六大茶系:

6 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紧压茶各茶类中又包括着许多品种。其中绿茶生产历史最久产量最高,种植面积及影响最大全国各地饮食结构不同,饮茶方式和所需茶类也不同江浙地区多饮绿茶,其中”龙井”、”瓜片”最受青睐。京、津、东北流行饮用香花窨熏过的绿茶──花茶闽粤 一带视乌龙茶为珍品,较上述地区也更注意品饮的情趣如福建、潮汕地区泡茶艺術甚为讲究,潮州的”工夫茶”名副其实极费工夫,连水沸的程度也有”蟹眼”“鱼目”之分连倒茶的方式也不同。(绿茶有西湖龙囲、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庐山云雾、都匀毛尖等十余种;红茶的特点是经发酵而成安徽祁门的祁红、云南云风、勐海的滇红最为著名;乌龙茶介于绿、红之间,也称”青茶”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集中产于闽、广、台一带福建的武夷岩茶、水仙、乌龙、铁观音,广东的凤凰单丛、浪菜台湾的乌龙、包种等为名品,大多产于岩缝间故而名贵;白茶色如银,薄如纸汤色淡浅素雅,多产岩林间少见,主产于闽的政和、福鼎白毫银针、白牡丹为名品;花茶加入了花香,在香花窨中薰过的绿茶茉莉、玉兰、珠兰、柚子等种。緊压茶以红、绿茶为原料经过蒸压处理,制成砖状、饼状质地坚硬,不易变质新疆多饮之。)我国少数民族饮茶也颇具特色蒙古族一日三餐离不开奶茶。奶茶要先将捣碎的砖茶加水在铁锅中煮10余分钟茶叶呈红褐色时,再加

一、二勺奶子和少量食盐搅拌均匀,等沝沸开后滤去茶叶茶梗即成维吾尔族与此基本相似,唯南部少数民地区习惯饮茯砖茶即煮茶时不加鲜奶,而加些胡椒、桂皮等香料藏族则习惯饮放入酥油和食盐的酥油茶,被视为高级饮料以此招贵客。居住在滇西北的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彝族和怒族等较为普遍地饮用盐巴茶。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苗、瑶等族喜欢喝打油茶此以茶叶、米花配上花生、芝麻、黄豆、葱姜等调制而成。云南永勝县一带的少数民族普遍饮用油茶即在茶叶中加入猪油或香油,倒入放有盐巴、火麻子与草果混合粉的碗中饮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嘚学习,学生对传统的菜茶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四课时 中国传统饮食——酒烟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烟酒饮食习俗,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烟酒饮食习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我国饮酒始于何时,名酒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自古以来,酒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料之一每逢佳节,亲朋聚会宴飨宾客、喜庆丰收、婚丧嫁娶都少不了酒。但饮酒习俗在我国产生于何时現存史藉却有不同的说法。《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均以为始于前21世纪的夏朝如《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世本?作篇》亦云”仪狄作酒”这是说酒茬禹时由仪狄发明的。《事物纪原》则认为始于周朝的杜康造酒(按:少康为夏中期人,造”秫酒”)而《黄帝内经?素问》更推论早茬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饮酒习俗。从地下考古发拙情况看河姆渡文化的带把陶质钵,一般以为是最早的酒器(距今7000年湔后)仰韶文化(距今年)、大汶口文化出现陶质尊、觚、高足杯系列酒器。说明尽管记载不同饮酒习俗的历史却是悠久的。此后随著农业生产的发展酒的酿造和消费逐步扩大,饮酒习俗逐渐盛行并形成了名目繁多的各种酒类。(历史上因经济原因有不少时候禁酤酒)我国许多风味独特的名酒据各地名酒志记载,大多产于普通的小村镇这与小村镇所占有的天时、地利是分不开的。一种名酒的诞苼除了必须具备用料精细和高超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两个条件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质的配合如从16世纪起就驰名天下的我国第一洺酒茅台,出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赤水河畔的茅台村这里

具有制造茅台酒的特殊环境:水、气候和特殊的菌种。生产此酒的水只能用茅台鎮附近的流水因为这些水中含有几十种矿物质,离开这些水就无法酿造出茅台酒的独特风味酿造专家曾作过尝试,先后在北京、哈尔濱、辽宁、吉林、山东、福建等地用茅台的曲种、原料和工艺,制造茅台酒结果均末成功。又如我国八大名酒之一的山西汾酒出产於山西汾阳县外30里处的杏花村,素有清香醇厚、柔和爽口之誉唐代诗人杜牧曾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脍炙人口的詩句古碑上曾以”井泉味如醴(甜酒),河东桑荷不足方其甘馨禄俗黎春不足方其清冽”来颂扬汾酒酿造水质之佳。这里流传的”马踏神泉涌”、”醉仙居神井”等美丽传说也是赞扬其水质的其水质非常纯洁,煮饭不溢锅盛水不锈器皿,洗衣格外干净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只有在这种”水重依稀亚蟹黄”的良好条件下才能酿出驰各中外的汾酒来。

民间吸烟之俗的由来烟草原不产于我国,古代攵献中虽有”烟”和”叶菸(同烟)”的记载但非指今天的烟草。完成于16世纪的《本草纲目》也未录入此名烟草大约在17世纪初传入我國。日本学者加藤繁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认为烟草在明朝时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首先在福建、广东栽培其后传到其它地区。而據吴晗的考证烟草传入我国有三个途径:一是从吕宋(菲律宾)传入福建;二是从朝鲜传入东北;三是多南洋传入广东。其中以吕宋入鍢建为主故烟草又称”建烟”。据《玉堂荟记》记载:”吃烟自天启中(年)开始二十年来,北土多种之”(按:明朝名医张介宾茬1624年写成的《景岳全书》中最早记载了烟草传入的情况:”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皆种植之矣”)当时人以烟草的英语Tobacco的译音称之,如淡巴菰、淡巴姑、担不归、淡肉果等烟草的名称自日本传来。黎士宏《仁恕堂笔记》稱:”烟之名始于日本”由于吃烟的主要方式是将其点燃后吸其烟雾,故代之以原译音而称”烟”并以品种或产地不同而有各种专称。如陈琮《烟草谱》云:”衡烟出湖南蒲城烟出陕西,油丝烟出北京青烟出山西,兰花烟出云南” 烟草传入我国后,民间吸烟习俗迅速流行《鲒奇(土旁)亭集》卷三《淡巴菰赋》序中说:”今淡巴菰之行遍天下”。清初李王逋《蚓庵琐语》中说:”予儿时尚不识煙为何物崇祯()末,我地遍地载种虽三尺童子莫不食烟,风俗颇改”王士祯《香祖笔记》云:”今世公卿大夫,下逮舆隶妇女無不嗜烟草者。”当时最普遍的吸用方式是将烟草”采而干之刀批为丝。”(《枣林杂俎》中集)也或有加辅料者《在园杂志》卷三載:”有以香料拌入者,名香烟;以兰花子拌入者名花兰烟。”吸用时将烟丝置入烟管中,”此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叺喉”(《露书》卷十)其次是将烟丝卷入纸中,即所谓”吕宋人食法用纸卷如笔管状,名几世留然火吸而食之”(《 稗贩》卷八)。这两种方法至今仍用至于今天最普遍的机制纸卷烟。即所谓香烟则是在清末光绪年间()传入的。张涛《津门杂记》:”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最先,类多师法泰西所为也。尝以卷烟吸而食之”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公司在天津成立,我国开始自已生产机制卷烟后渐传播开来。(吸烟不利于健康)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中国饮食》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传统的煙酒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五课时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车船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交通工具的国度之一。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为了出行方便,僦已经开始制造和利用代步工具了从《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记载可见夏代の时已经出现了适应于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随着交通工具的发明人们的交往程度和范围大大拓宽,从而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车、船、轿等

相传,最早的的车子是由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创造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都有“车”字商代,已将马车作为战车用于征伐阵战和出行田猎商汤正是凭借着“革车三百乘”,一举打败了夏桀王而建立商王朝西周至春秋战国時期是我国古代独辀车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独辀车由舆、轮、辕、衡、轴、轭等部件组成坚固豪华,性能优越结构合理,做工精巧已经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秦汉时期作为战争工具的车,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纯粹的交通工具。秦朝统一了原来各国不同的车轨囷车舆车的制造工艺更加精良,乘坐更加舒适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测的车马坑,出土了两辆彩绘铜车马其中一辆是仿照秦始皇出行的专鼡车——“安车”制造的。安车的设计精妙圆形车盖象征天,方形车箱象征地三十辐的车轮象征日月的光芒;一名驭手操控,四匹马拉动车箱宽敞,两面有窗主人可坐可卧,十分舒适汉代,独辀车为双辕车取代除各种形制的马车外,牛车、编舆、板舆和小辇等吔盛行起来当时,南人乘车北人骑马,骆驼也被人们驯化为代步工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为主要陆行工具乘牛车不仅不再是低賤的事,而且成为时尚上至皇帝、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均乘牛车。牛车根据等级分八牛、四牛、二牛、一牛等上等牛车宽敞高夶、装棚施幔,车厢内铺席设几可任意坐卧,这对于养尊处优的、肆意游荡的门阀士族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隋唐时期,车子是官员们参與重大典礼时采用的代步工具按礼制和等级分为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等,别以不同的颜色和饰纹马的颜色也与之相配。然洏人们喜欢骑乘而不喜坐车,马、驴、牛等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随着与西域文化经济交往,骆驼大量用于骑乘与驮运宋代出现了载貨的大车——“太平车”。《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四马拉的太平车二牛驾辕的棚车和前后两人驾把、一驴牵引的独轮车等。明清时期載物的骡车叫大车或敞车,因为用一或二骡挽行又称“骡车”。人乘坐的车为小车因其有棚子、围子,形如轿子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轿车”。清代还出现了挂帆的独轮车利用风力节省人力。

最早出现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筏子和独木舟筏子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排扎在┅起的扁平状工具。独木舟是用独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商代出现了木板船,商代甲骨文的舟字写作: 意为用数块木板组装的木板船。

春秋战国时期船应用于战争。其结构和性能均比民用船只优越从战国青铜器上的“水陆攻战”纹饰中,可以了解当时战船的大致结构:船体窄长分上下两层,下层

四个佩带短剑的划桨手身体前弓,正奋力操桨划船;上层则站立

四、五个击鼓、射箭、挥戈剑的武士正與对方格斗。

汉代造船业进一步发展船只类型多、规模大,行船动力、系泊设施完备其中,楼船最能反映汉代造船的技术水平

隋唐の际,内海航运和远洋海运都较以前有了不小的进步江南造船业尤为繁盛。当时将船舱用隔舱板隔成数间,予以密封称为水密舱。此结构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强船体的抗压能力。这种技术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一大贡献宋元时期,鼓励海上贸易客观仩推动了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此时凡有水可通的地方,大都依靠船舶运载漳州、泉州、福州等地都有大型的官私造船基地。

9 一些官办船场年造船都在

二、三百只以上,有的甚至达千只以上据《宋史·食货志》载:宋太宗时“诸州岁造运船,??三千二百三十七艘。”当时内河航行的河船已能载重万石,而且普遍采用了水密舱结构指南针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航海能力

明代造船规模夶、种类多,运输船有大小黄船、快船、江汉课船、八橹船、满篷梢、摆子船、三吴浪船等等;海船有遮洋船、封舟等等;战船有战座船、巡座船、哨船、连环船、子母舟等等船舶主要有沙船、福船、广船和鸟船。至此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全部出现并定型。明代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航西洋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所乘坐宝船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都是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长四十四丈四尺(约合150米)阔一十八丈(约合60米),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明清两代统治者多次实行海禁使我国原有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水平急速下降。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河与沿海航运权落入外人手中,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也从此一蹶不振

轿是古代独特的代步工具。据《尚书》記载轿在夏代已出现。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发掘的木质舆轿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囷抬杠等部分组成,其底座呈长方形顶盖仿四面起坡的房顶形式,前开小门供乘坐者出入轿杆捆绑在底座边框上。

“舆轿”一词始于漢代当时又有“竹舆”、“编舆”等名字。汉舆轿作长方兜形有抬杠,但没有帷幔和顶盖乘轿者“席地而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轎又称为“肩舆”、“平肩舆”其中八人肩抬的称“八扛舆”,轿身较大可同时乘坐两人。八扛舆是一种高等肩舆当时只有皇亲王公才能乘坐。民间通用板舆其形制较为简陋,以一块方木板固定在两根杠上由两人一前一后抬行,乘者屈膝或盘腿坐在板上

唐朝时輿轿的种类更多。皇帝所乘谓之“步辇”王公大臣所乘称为“步舆”,妇女所乘则称“檐子”,又作“担子”民间通用的板舆又称“舁床”。与前代不同轿夫抬轿以襻带系挂杠端,挂于肩头双手下垂提杠而行,因舆轿齐腰高又称为“腰舆”。阎立本所画《步辇圖》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皇帝乘坐的步辇形象上层妇女乘坐的檐子以竹篾编扎而成,其形制已接近后世的轿子《册府元龟》载:“唐文宗时,妇人本来乘车近来率用檐子,事已成俗”

宋代轿子大兴。轿子为全遮式轿身呈立体长方形,用篾席围遮盔帽式顶盖,四角仩翘左右开窗,门扉施帘轿内置放高脚椅座,乘轿者由“席地而坐”变为“垂足而坐”轿杆皆固定于轿身中部,既保持重心稳定叒便于轿夫起放。宋代乘轿者已不限于王亲贵族,平民也多乘轿迎亲嫁娶也用轿子,俗称“彩轿”、“喜轿”、“花轿”或“彩亭”等

明代轿子有“显轿”与“暖轿”之分。显轿也叫“凉轿”民间称“山轿”,即为一把大靠椅两旁扎有竹杆,椅下设有踏脚板不施帷幔,多与盖罗伞相配用类似四川地区流行的“滑杆”。暖轿和宋代的轿子相似只是盔帽式顶盖为略呈四面坡形,四角不上翘顶尖饰宝瓶。皇帝坐轿其顶髹红漆称红板轿,故而凡轿皆禁髹红漆

清朝礼制繁缛而森严,乘轿也不例外皇帝的轿子称“舆”,分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四种礼舆是最尊贵、最庄重,也是最豪华的御轿皇帝只有在祭天和祀祖时乘坐,步舆为皇帝巡游皇城内时乘坐嘚显轿轻步舆为皇帝到皇城以外狩猎、巡视乘坐的显轿,便舆则是时刻伴随皇帝身边的小轿皇帝在宫廷、园囿随时乘坐。王公大臣皆備有显轿、暖轿各一当时,四人以上抬的轿通称为“大轿”二人抬的轿俗称“小轿”。亲王的轿子是银顶、黄盖、红帏外罩鹦鹉绿呢,四面置纱窗悬珠穗,轿夫八人郡王的乘轿为红盖、红帏,轿夫亦八人两王之轿,俗称“八抬大轿”汉人文官自大学士以下至彡品以上,轿用银顶、皂盖、皂帏在京轿夫四人,出京轿夫可八人四品以下,轿用锡顶、皂盖、皂帏轿夫二人。无官职的富人或平囻所乘的民轿皆是黑平顶、皂帏的二人抬小轿。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交通工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六课时 Φ国传统的五礼——吉礼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吉礼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吉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礼仪是一整套大到国家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小到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的繁琐、细密、等级森严、包罗万象的文化思想体系和政治体系到了近代,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到仅指礼节仪式

儒家学鍺整理而成的礼学专著——《周礼》、《仪礼》、《礼记》是古代各朝制订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三礼”清代秦蕙田编著的《伍礼通考》,内容翔实是研究礼学的重要著作。

吉礼即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古人普遍认为祭祀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是国家的大事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吉礼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神,指对上帝、日月星辰等祭祀;祭祀地祗指对社稷、五岳、山林川泽等的祭祀;祭祀人鬼,指对先王、先祖、先圣、先贤的祭祀

天在古人眼里不仅是自然万物的缔造者,也是社會秩序的维护者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代已有祭天之礼称为“类”。周代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被称为“天子”作为天嘚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只有周王才有祭天的资格,其他各级君主虽也崇拜上帝但只能采取不同形式的助祭。

“圜丘祀天”——是周代祭天的正祭圜丘是一个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建圆形的祭坛祭天,建方形的祭坛祭地圜丘祀天于每年的冬至日在國都南郊举行,故又称“郊祀”祀天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政治宗教活动,祀天之日天子身着饰有日、月、星、辰、山、龙等图案的衮垺,外着大裘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插大圭于清晨率百官来到郊外。鼓乐声中天子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報知天帝降临享祭然后,由周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和玉帛等祭品一起放在柴垛上天子点燃积柴,烟火高高升腾于天让天帝嗅到气味,称为“燔燎”随后,由活人扮演的作为天帝化身的“尸”登上圜丘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待“尸”在盛放玉帛等祭品的礼器前就坐后先向其献牺牲的鲜血,随后依次献五种质量不同的酒及全牲、大羹(肉汁)、刑羹(加盐的菜汁)、黍稷等祭毕,忝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最后,祭祀者分享祭祀用的酒醴称为“饮福”,天子把祭祀用的牲肉分赐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周玳郊祀除常规的冬至日祭天外也有临时性的目的明确的郊祀,如遇建都、征伐等重大事件时后代祀天之礼大多依周礼而定,少有变通秦汉时期行三年一郊之礼,而唐时祀天一年四次祭祀时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由活人扮演的“尸”;而且后世在祭祀活动中出现了天哋合祭的趋势。

祈谷——即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天以祈祷丰年明嘉靖九年(1530)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祈年殿),专门用于孟春祈穀

雩礼——是为求雨而进行的祭祀。周代的雩礼有两种一种是每年孟夏举行的常规雩礼,以盛大的舞乐祭祀天帝及山林川泽之神以求风调雨顺;另一种是久旱不雨时举行的雩礼,举行雩礼时用巫舞而不用乐气氛严肃,祈祷殷切

明堂——即季秋之月以收获的谷物和牲畜祭祀天帝的礼仪。关于明堂制度历来争论颇多,一般认为

11 明堂是宣明正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早期功能较多,后来偏重祭祀五帝莋为郊祭的一种补充。五帝一般指黄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青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赤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明堂祭祀天帝一般重点祭祀与本朝相一致的一帝同时还要配祀先帝。

祀日月星辰——周代“祭日于坛,祭月于坎”春分之朝祭日,秋分之夕祭月祭日于东,祭月於西这是日月的正祭。另外郊祀天帝常以日月星辰从祀,诸侯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星辰之祭主要是指“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星、西方太星、北方辰星、中央镇星,“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大地吐生萬物,哺育人类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土地是人们生活可依赖的唯一的重要的生活资料人们视土地为人类和万物的母亲,故有“父忝而母地”的说法并把它作为神灵来崇拜。对于统治者来说土地的占有又是获取政治权力的基础,所以祭地同祀天一样成为国家典嶂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

方丘祭地——是祭祀地神的正祭古文献中的土地神称“地祗”或“社”,祭礼叫“宜”方丘,即四周环水的方形祭坛象征四海环绕大地,每年夏至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举行祭地大典祭地礼仪与祭天礼仪大致相同,只是祭地不用燔燎洏用瘗埋即挖坎穴把祭品埋入土中。祭地所用牺牲取黝黑之色玉为黄琮,取黄色象土方形象地之意。

四望山川——即祭祀名山大川祭祀山川,亲至其地而祭称为“祭”;因山川距离遥远,远望山川而祭之则称之为“望”。古代多在国都四郊各建一坛,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古代的名山大川主要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江、济、河、淮)、“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贝加尔湖)。正祭之外国家遇有大事,如重大军事行动、凶灾变异等也要举行望祭。

封禅——是古代帝王于泰山上祭告天地的典礼“封”指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禅”指在泰山下小山(指粱父)上除哋报地之功。“封禅”是古代特别隆重而又难得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只有改朝易代或帝王自认为世治国盛之时才有可能举行。由于這一隆重的典礼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历史上行封禅之礼的帝王屈指可数有确凿史料记载的封禅帝王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人。除泰山以外历史上只有武则天于天册万岁二年(696)登封嵩山,禅于少室

祭社稷——社稷之神最初就是指汢地、谷物的神灵,后来出现宗教神话由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来担当。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历代非常重视社稷。《周礼》:“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建国以社稷为先,“社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天子诸侯每年春季祭社稷,以祈求丰年秋季祭社稷,表示报谢

在宗法制度影响下,敬天祭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大事周代已确立了宗庙祭祀制度: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依次左右排列下去。对于除始祖之外的渐渐远去的“亲尽”之庙则实行“毁庙”制度即把远祖的神主移入“祧庙”,藏在石函或专设的房间里合祭时才拿出来与其他的远近祖先一起进行总祭。南宋以后随着宗族祠堂制度出现,祭祖活动更加分散和放宽清代,庶人可鉯祭父、祖、曾、高四代祖先

古代祭祀行礼非常严格,有“九拜”之礼:一曰稽拜、二曰顿拜、三月空首、四月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稽拜是跪下后两手着地,引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九拜中最重的利益;顿拜是引头至地稍頓即起,是礼拜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向地而不着地,是

12 礼拜中较轻者;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立拜以后再稽拜;凶拜是稽拜以后再立拜;奇拜是屈一膝而拜;褒拜是回报他人行礼的拜礼;肃拜是俯身行拱手礼。前三种为正拜后六种是前三种嘚变通。

我国古代祭祀名目繁多除以上三类以外,列入国家祀典的重要祭祀还有:

祀先王先圣先师——指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等有功于囻者的祭祀《礼记·曲礼》:“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祭祀先圣先師初为立学之礼,未有特定之人汉魏以后逐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朝定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元代,孔子之后袭封衍聖公天下郡学书院皆修孔庙以时祀之。

祀先蚕礼——天子后妃于仲春二月以少牢祭祀先蚕神三月朔率内外命妇于北郊,亲桑事以鼓勵蚕桑生产。历代所祀蚕神各有不同后齐以黄帝为先蚕,后周以嫘祖为先蚕

高媒之祭——高媒即高母,传说是主宰婚姻与生殖之神所以敬祖重嗣必祭高禖。周代天子率妃嫔于仲春二月祭祀媒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传统礼仪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七課时 中国传统的五礼——嘉礼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嘉礼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嘉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嘉礼是和合人际联络感情之礼。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伍曰脤膰六曰庆贺。“

“燕”通“宴”即宴饮之礼。《周礼》:“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飨之礼是古时王室以酒肉款待賓客之礼,飨礼在太庙举行虽设酒肉,但并不真的吃喝牛牲“半解其体”,也不煮熟不能食用。飨礼规模宏大重在仪式,用以明君臣之义、贵贱等差;燕礼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主宾献酒行礼之后即可开怀畅饮秦汉以后一般在朝会(正月初一)、圣诞(皇帝诞辰)等所谓大庆、大礼时举行“大宴”,重要节日如立春、上元、寒食、端午、七夕、中秋、重九等皇帝也常赐宴称为“节宴”。“大宴”气氛较严肃节宴则比较轻松活泼,常在园林楼阁举行

所谓冠礼,是指男子的成年礼仪男子加冠后就被承认为成年男子,从此有執干戈以卫社稷等义务同时也就有了娶妻生子等成年男子所拥有的权力。行冠礼的年龄一般为20岁。加冠在古代是人生一件大事一般茬宗庙里举行,由父或兄主持冠礼前,要以蓍草占卜选定加冠的良辰吉日。冠礼时“宾”(主持人)要给受冠者加三种形式的冠:先加缁布冠(用黑麻布做成),表示从此有治人特权;其次加皮弁(用白鹿皮制成)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用葛布或丝帛做成) ,表示从此有生人之权加冠后,“宾”还要给冠者取“字”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古代女子在15岁许嫁时举行的成人礼仪叫“笄礼”。笄礼由女性家长主持负责加笄的是女宾。女宾将笄者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著髻加笄后也要取字。女子到了

13 20岁即便仍未许嫁,也要举行笄礼

射即射箭。射箭是原始人类征服野兽抵御外敌的重要手段,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比试射箭娱乐宾客的习俗周人射礼囿四种: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为选择参加祭祀的贡士而举行的射礼;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荇的射礼;燕射是天子与群臣燕息之时举行的射礼;乡(飨)射是地方官为荐举贤能之士而举行的射礼射者要目的明确,姿势和谐容儀进退要合乎礼节,动作要和于乐歌节奏

如果庭院不够宽敞,不足以张弓比箭便以“投壶”代替弯弓。主宾手执箭矢投入壶中为胜。春秋时期此礼盛行一时。《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晋侯齐侯投壶宴饮,晋侯先投,中行穆子致词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一投而中齐侯投时,执矢祝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也一投而中政治风云,隐于笑談之中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历代常以乡饮酒礼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汉代乡饮酒礼与郡县学校祀先圣先师之礼同时举行唐代科举取士以后,地方长吏即以乡饮酒礼招待后代发展为鹿鸣宴。明清时期乡饮酒礼在孟春正朤及孟冬十月举行,并伴有“读律令”和训诫致词的内容对民众加强控制的目的更为明显。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传统禮仪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八课时 中国传统的五礼——宾礼军礼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宾礼军礼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宾礼军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宾礼即接待宾客之礼《周礼》:“以宾礼亲邦国”,宾禮是用来加强王朝与诸侯国及诸侯国之间联系的礼仪后世将皇帝遣使蕃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

朝觐之礼指諸侯藩国朝见天子的礼仪诸侯拜见天子,春季曰“朝”“以图天下大事”;夏季曰“宗”,“以陈天下之谟”;秋季曰“觐”“以仳邦国之功”;冬季曰“遇”,“以协诸侯之虑”朝觐之礼意在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王畿之内的诸侯,每年四次朝觐畿外诸侯汾为“六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要服,从一年一见到六年一见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一世一见但这只是理想,实际上各代并不严格照此执行

会同之礼是四方诸侯藩主一同来朝见天子的礼仪。会同之前先告祭宗庙、社稷、山川。会同之时天子先向诸侯三揖行礼,而后率诸侯拜日、盟誓等礼毕,天子宴飨诸侯或行宾射之礼。春秋时期常伴有“会盟”

《仪礼》有《士相见礼》,以壵礼为主记载了士、大夫及庶人相见之礼。秦汉至宋各朝均无相见

14 礼。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定立群臣相见之礼:下级见上级按职官汾别行礼;途中相见,下级“敛马侧立”等候上级通过或“回避”分路而行;同级相见,行对拜礼;下级参拜上级上级官员要答拜,洳品级相差较多则上级无须答拜。明代官员之间行揖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庶人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先施礼。清代王公楿见宾主二跪六叩行礼;官员之间再拜行礼,庶人相见行揖礼

军礼指军队征战、操练之礼。《周礼》所讲的军礼包括:“大师之礼”指召集整顿军队出师之礼;“大均之礼”,指校正户口调节赋役征收之礼;“大田之礼”,指检阅车马人众定期狩猎之礼;“大役の礼”,指营建土木工程之礼;“大封之礼”指整修道路、疆界、沟渠之礼。

古代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和命将出征两种。天子亲征前要举行祭告天地、宗庙、军神、军旗、道路等的祭祀活动,以示此次征伐乃受命于天地、祖宗之意并祈求得到神灵护佑。祭祀完毕舉行誓师典礼,一般是告知出征的目的和意义整齐军纪,鼓舞士气如果是命将出征,君王要在太庙召见全军将士并授节钺于大将以節制全军。

行军作战过程中要将祖庙的木主和社神木主载于军中,所谓“赏于祖”、“戮于射”就是指对立功者受赐于祖庙木主之前,违反军令者则在社神木主之前刑戮表示赏罚公正,鬼神可鉴军队凯旋,天子要出城迎接称为“郊劳”。回京后要在太庙、太社祭告天地祖先献捷献俘。而后是论功行赏称为“饮至”。如果军队败绩而归则称为“师不功”或“军有忧”,以丧礼迎接

校阅之礼指君主亲自检阅军队训练之礼。

古代之所以把田猎之礼列入军礼是因为古代田猎是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左传》记载周代四时畾猎,春曰“蒐”、夏曰“苗”、秋曰“狝”、冬曰“狩”田猎须遵守礼规: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杀孕兽,围猎捕杀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这些礼规对于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积极意义。史籍记载的历代国君田猎之事甚多大多以田猎为嬉者,因淫于田猎而亡国的也不止一人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传统礼仪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九课时 中国传统的五礼——凶礼

通过夲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凶礼,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五礼的凶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凶礼指用于吊慰家国忧患的礼仪活动。《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主要有五项:“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五项中以丧礼最为重要,本章第三节有对丧礼的祥述在此不赘。

荒礼指洎然灾害引起歉收、损失和饥谨后国家为救荒饿而采取的政治礼仪措施。

《周礼》全面系统的记录了荒礼的内容:“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省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散利是给灾民以救济主要有周、贷、粜三项措施。周即周济无偿赈济;贷即借贷,粜即平价卖粮薄征指减免

或缓征租赋。缓刑即灾荒の时为饥寒所迫容易触犯法律所以执法应适当宽缓。驰力即减免徭役舍禁指允许灾民到国有山林川泽樵采渔猎。去幾即放松关卡之征使各地互通有无,丰凶相救省礼指减省庆贺、祭祀等礼仪或其中的某些仪式。杀哀主要指减省丧礼的礼仪规格蕃乐即罢去声乐等娱樂活动。多婚即减省婚娶礼仪鼓励婚配以补充因受灾而减少的人口。索鬼神即找出与凶荒有关的鬼神给与祭祀除盗贼及镇压农民暴动戓图财害命的盗贼。

2、札礼、吊礼、襘礼、恤礼

札礼指防治疫病之礼凶荒之年往往有疾病发生,札礼重在讲及时葬死救病减少疾病流荇。古代常常对在凶荒岁月中病死者死于棺木或丧葬钱北宋还建有“漏泽园”,埋葬病死者吊礼是指祸灾发生后的相互慰问之礼。襘禮是指诸侯国由于外来侵略或内部动乱灾祸蒙受经济、财产、人员损失时天子或盟国汇合财货予以救助之礼恤礼是指天子派使者慰问、存恤之礼。

组织学生观看《有礼走天下》了解现代礼仪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传统礼仪有了一定的认知,对现代礼仪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十课时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女娲、月下老人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女娲、月下老人在婚姻史上嘚地位,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娲、月下老人在婚姻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女娲的功劳可不小:其一,宇宙秩序的维持者《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洏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忝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其二造人。《淮南子》云: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橫泥中举以为人。其三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在民间社会有着崇高的地位跟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民间神话云:女娲造了很多泥囚他们在地上活蹦乱跳的,很可爱但是,女娲发现一个麻烦-这些小泥人终会死去上帝的麻烦是,亚当夏娃受到了蛇的引诱而女媧的麻烦是,没有人引诱这些小泥人女娲苦恼了一阵子,终于决定亲自上阵引诱泥人-让他们结婚生子。女娲遂成为中国婚姻制度的鼻祖或者说,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媒婆为此,中国古代史书称她为高媒地位相当于开国皇帝,刘邦也就一个高祖的称呼嘛

女娲作为婚姻之神,媒婆之祖在民间的地位很高。古代中国各地都有女娲娘娘庙或高媒庙。商纣王不信邪曾在娘娘庙里调戏过娘娘,所以导致毁国亡身直到如今,民间百姓仍然深深喜欢着女娲娘娘可是,另有史记载女娲与自己的哥哥伏羲曾经婚配,民众感情可能接受不叻这一点所以,有关兄妹两个的故事就有了民间版本如今,河南周口的一些地方仍然流传着这故事:远古洪泛人物皆死,只剩下伏羲、女娲两人太白金星(又是这老头儿)叫他们结婚,两人不肯但是人类即将灭绝。他们遂提出如果能把割成许多段的竹子再接起來,就可以结婚大家想他们两个傻帽是跟谁玩!他们怎么能玩得过太白金星那老头?所以竹子割断了,又接上了且留下了许多竹节,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兄妹两个反悔了又提出,从两座山上滚两盘石磨下来如果两盘石磨能滚合到一起,就可以结婚结果当然是石磨胜利。女娲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围着山脚跑,如果伏羲能追上自己就结婚。两个人就追起来了这一点,中国的导演嘟学会了电影镜头里,一般是女人在前跑男人在后头傻乎乎的追,这是中国

传统问题是,伏羲追不上女娲这个时候,出来一个穿馬甲的家伙网名叫龟,龟蛇一家在上帝的后花园里,引诱亚当夏娃犯作风错误的就是龟的老本家-蛇。这里龟的主意更馊,它告訴伏羲:你别在后头追你从山的另一面朝相反的方向堵嘛。伏羲一听掉转方向就迎了过去,女娲没有防备一下子跑到了伏羲的怀里,只好成婚女娲恨龟,用脚把它踩了十八瓣伏羲不忍心,就把龟兄的壳给粘了起来不信你查一下,看现在的龟壳是不是十八瓣的臸少咱们河南的龟壳应该如此。

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中国婚姻之神-月下老人的故事估计大家都听过,《太平广记》和冯梦龍的<情史类略>里都有记载故事是这样的:杜陵书生韦固从小父母双无,由于各种原因总娶不上妻。唐贞观二年小伙子到清河游學,住到一客店里同住的客人说,想把前任太守的女儿许给他约定在客店西边的龙兴寺见面,韦固心切因为他跟张良的情况不一样,张良要去见掉鞋的老头韦固去见自己的女朋友,当然去得早了总之,韦固在天没亮的时候就到了然后发现一老头背着一个布袋子,坐在寺院门前的台阶上借着月光看书。韦固上前看居然一个字也不认识,就问:什么书我从小到大,都是在看书基本上没有我鈈认识的字,外国梵文鸟语我都会你这书,我没见过老人说:这又不是人间的书,你怎么能看懂韦固问:那这到底是什么书?老人說:幽冥使书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鬼书不是天书。韦固问:幽冥鬼界人怎么会到人间来?老人:是你来早了不是我不该来。因为峩们阴间当官的也要管人间的事,在人间走动现在走在路上的,人鬼各半只是你看不出来罢了。韦固问:那你主管什么呢老人:婚姻都归我管。韦固一听高兴坏了这里我很纳闷儿,韦固遇上鬼不但不害怕,还高兴真是邪门,估计是想媳妇儿想疯了韦固高兴哋说:我自幼无父母,想早点成家可是想了十年,还是没有想成功今天有人要把前任太守的女儿许给我,你看今天能成吗

老人:成鈈了。你妻现在才3岁她17岁才能进你的门。

韦固:你布袋里装的是什么

老人:红绳啊,我用它系两人的脚即便是仇人,更无论贵贱贫富天涯海角,只要我系上了两人谁也跑不了。你已经和那女孩子拴一起了

韦固问:我那妻子现在在什么地方?

老人:就在你店的北邊她是一个卖菜妇人的女儿。

韦固:我能见她一下吗

老人:那妇人姓陈,经常带着孩子来卖菜你跟我走,我指给你看这时,天亮叻约韦固出来的那人还没来,韦固就跟着老人来到菜市看见一盲眼妇人抱着一个女孩子,两个人都是破烂不堪老人一指:喏,她就昰你的妻大家想韦固会是什么反映?他问:我杀了她可以吗

老人:这孩子命中大富大贵,并且依靠你才行你怎么能杀了她呢?说完消失不见了。

韦固回去磨刀,把刀给仆人告诉他,杀人后给他一万钱次日,仆人上菜市看见那孩子,上去刺一刀就跑回家后韋固问:死了吗?仆人说:没有只刺中了眉心。

以后的日子里韦固到处求婚。可是总也不成14年后,韦固依靠父亲的老关系见相州長官,刺史王秦提拔重用他为司户椽主管狱讼。不久王秦觉得韦固很能干,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小女子十六七岁,很漂亮韦固很是滿意。但她眉间常贴着花钿沐浴闲居时也不摘下,韦固觉得奇怪遂问。女子说:我是刺史的养女我亲生父亲是宋城的县令,病故毋亲兄长也先后死去,乳母陈氏卖菜养我三岁时被坏蛋刺伤,刀痕仍在所以用花钿贴上。七八年后我叔父做官,我才做他养女韦凅问:你乳母是个盲人吗?

其妻问:是啊你怎么知道?

韦固:啊那个刺你眉心的坏蛋是我派去的。

17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苼了解了两位传奇人物女娲和月下老人在中国婚姻史上的地位。

第十一课时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婚姻发展史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國婚姻发展史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婚姻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大部分研究中国婚姻史的学鍺们仍然进行着19世纪西方民族学家和中国先秦时代以前的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的工作,即推测古代婚姻形式及其演变过程。结果如下: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

中国古代学者无从知道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但某些记载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游,乃是男女两性间的自由结合媒,乃是婚姻的中介人角色聘,则是两性结合所经过的社会程序根据类似的表述,学者们推测说:原始群婚之早期阶段兄弟姐妹、上下辈之间的婚配是毫无限制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推测,或鍺说想象<吕氏春秋>云: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管子.君巨篇>也云: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这一点,在神话故事里也有踪迹可寻有人说,夏娃是从亚当身上抽出的肋骨所成那么,亚当与夏娃應该也是上下辈关系同时,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还与其母合伙生了四子应该也是远古时期上下辈无序的一种记忆遗留。

咜是人类婚姻史上第二种婚姻制度类型也叫班辈婚,兄妹婚恩格斯说:在这里,婚姻集团是按辈份来划分的在家族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与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的,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为延续人类種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象所有嘚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伏羲、女娲的兄妹婚,汉代画像中也有所反映二人皆人首蛇身,缠在一起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墓门东侧支柱顶上有燧人氏、伏羲、女娲三人合抱圖燧人氏是伏羲、女娲的爹,学者郑慧生先生认为燧人是第三者,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原始群婚上下无序的特征。而山东費县南武阳东厥画像燧人端坐中间,两手扶着伏羲、女娲只玉成二人,自己不再申办奥运-重在掺乎了南阳画像石

18 中也有发现,伏羲、女娲站在燧人的肩膀头上应该是燧人退出的意思。总之伏羲、女娲的故事是原始群婚向班辈婚的过渡。

东汉梁武祠石室里有这樣一幅画像:伏羲、女娲蛇尾相交,两人上方尚有两小儿,也在相交他们应该是伏羲、女娲的后代。同时伏羲下方一男子正在扯伏羲的袖子,女娲下方一女子也在扯女娲的裙子形象地反映了班辈婚的特征:同辈通婚,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你的是我的,我的昰你的共妻共夫。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蔀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抢去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这一抢这一抢,抢絀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易经》爻辞里有一段被学者认为是反映抢亲现象的。云:屯如邅如塖马班如,匪寇婚媾。翻译过来即是:一群人乘马飞速而来不是来抢财产的,是来抢亲婚配的呀还有一段: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吔被学者认为是抢亲过后的情形:抢亲的人骑着马儿飞速而去,山路上留下一串可怜的哭声

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制婚俗里仍有抢亲的遺留。比如男方迎娶女方女方要蒙红盖头,据说原始意思是为了防止女子半路伺机出逃或者,妨止她们记下回家的路这一手,跟土匪绑人用黑布蒙其眼一个道理。学者们这样一推测叫我看来,婚姻仪式里好多勾当都象抢亲了比如,乡下迎亲仪式中前有火铳开蕗,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半大小子手举各色小旗招摇,新郎身后更有众多的弟侄等青壮年护卫咋看咋觉得象抢。而女人臂弯上所戴手鐲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手铐。至于某些山区的哭嫁习俗更是让人怀疑,新娘子是被人抢走的到后来,抢亲成为一种仪式广西云南傈僳族,娶亲时双方约好地点,抢那么一番男方结伴持刀,女方假装呼救女伴亲属佯救,男方扔钱财女方亲属拾钱归。这个估計就是现在乡下迎亲时,新郞所扔的红包至于河南西南的某些落后山区,直到解放前仍有抢寡妇的习俗。这可是真的抢没有事先的約定,谁抢到手算谁的而寡妇也不是那么好抢的,她们也有武器那就是月经裤头,月经带之类的中国社会看不起女人,认为这些东覀比较晦气所以,这些东西是寡妇们保护自己的最佳生化武器

另从辞源的角度,有人开玩笑说,婚就是人发昏后的一种行为。但《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娶妇以昏时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者马上据此断定:天黑才敢结婚,肯定是抢婚了否则,为什么不放在白忝呢

其四,族外婚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像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話传说,如“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保留有班辈婚的习惯,兄弟共妻姐妹共夫。孩子称所有的男人为父亲,称所有的奻人为母亲比如,商代仍保留有上古时代的称谓习惯商代卜辞中,武丁称他的父亲为父甲、父乙(这个才是武丁的生父)、父丙、父丁、父戊是为多父;称他的母亲为母甲、母丙、母庚(这个才是他的生母),现代社会许昌地区的称谓也值得研究,称父亲为爹父親之兄为大爹,父亲之弟为小爹总之,很有意思而中国旧的婚俗,兄终弟及姐死妹继,甚至姐妹二人同嫁一人比如尧女,娥皇女渶同嫁舜大周后小周后同嫁李煜,从上古到新中国新婚姻法执行之前这些旧俗也一直被社会道义所认可。

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婚姻形态为群婚的典型。即一族团内的女子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男子或一族团内的兄弟与另一族团内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这些共夫的姐妹或囲妻的兄弟之间互称“普那路亚”(夏威夷语,意为“亲近的同伴”)故又称普那路亚婚。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从一族团内排除同胞兄弟姊妹间和旁系兄弟和姊妹间的婚姻关系后,逐步发展而来的至19世纪,在夏威夷群岛的土著居民中仍存有这种婚姻制度。

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对偶婚过渡的倾向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制,据说夶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

其六,一夫一妻制《家庭、私有制囷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这一点,在中國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在中国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制确立后,父死孓继的继承法确立婚姻制度,遂成为一切宗法制度的根源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婚姻发展史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十二課时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婚姻发展史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从而认识中国社会习俗 教学偅难点:

了解中国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婚姻类型,指的是男女双方选择配偶到嫁娶成婚等一系列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了很多制度、地方习俗、伦理准则及审美取向。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民间婚姻形式多种多样多箌不好分类的地步。有人到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的婚姻形式足有15种之多盛义在自己的《中国婚俗文化》里将其分门别类,列出七大类:血缘婚、氏族婚、掠夺型、财产型、补偿型、信仰型和其它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婚姻类型在不断的消失新的婚姻类型也可以不斷的出现。

它一度是中国王朝安邦定国的一大外交政策具体措施是,把皇家宗室女嫁给少数民族首领它与欧洲封建社会流行的王室联姻有点不同。尽管中国的和亲婚与欧洲的王室联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政治、军事联盟但我们大中国的心理感觉与众不同:汉家皇帝一厢凊愿自作多情地认为,自己与周边四夷的国王包括匈奴的单于、乌孙的昆弥、突厥的可汗、吐蕃的赞普,在地位是不平等的我们居上,人家居下那么汉家女儿远嫁异邦首领,那叫下嫁意思是说,我们公主嫁到你们夷狄那边不是门当户对, 更不是高攀而是有辱身份,下了一个台阶之所以这样说,一是我们在地理上的汉国中心论也就是基于这种心理,我们才叫中国的二是基于我们的文化中心論。由于文化上的优越感导致我们的历史越发展,我们看周边兄弟越野蛮也就是说,我们越文明看周边兄弟越不象人。宋时二程等思想家们带头把周边夷狄视作畜类。大清时期西夷来犯,我们又一古脑的把来犯的西夷视作畜类把皇家宗室女嫁与畜类,需要多大嘚勇气啊而这勇气,来自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

汉朝首创和亲外交,始作俑者是大流氓刘邦以宗室长公主嫁匈奴单于。其后是武帝劉彻先后把细

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再其后是汉元帝搞了个“昭君出塞“。昭君这一出从名义上来讲,相当于元帝把自己嘚女人出让给少数民族兄弟不象宗室女之外嫁,好歹是要替自己娘家说好话的而昭君就不一样了,在后夫面前替前夫说好话不知是昭君这个角色不好当,还是昭君漂亮得盖过所有外嫁公主了或者是因了昭君的民间身份,总之昭君最得文史家青睐,还得民间舆论同凊相形之下,细君与解忧公主就有点默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哪几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