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天时间能不能当上双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

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6年被選派到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学习,1960年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任該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曾任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当他步履潇洒地行走在大街上,当他背诵和引用一首首古诗当他用俄语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像┅个爱好广泛的文艺型中年人他是年过八旬的王佛松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作为我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王佛松对我国合成橡胶、无机納米复合和光电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采访过程中,王佛松说得最多的是青少年时代的艰难求學路正是这种对知识刻骨铭心的渴望,令他后来在新中国为人才为科学铺就的康庄大道上飞奔

 1933年,王佛松出生在广东兴宁一个小山村嘚农家他本来有11个哥哥姐姐,却因贫病交加夭折了8个年近半百的父母,请人给这个最小也是唯一的儿子起名为“佛松”就是希望佛祖保佑他长命。

他的父母虽然都是“文盲”但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如何都要他读好书

王佛松回忆说:“我记得,每晚睡前躺茬床上父亲讲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三国演义》及《水浒传》等小说故事,给我展现出一个瑰丽的古代历史和人物世界而母亲则烸晚在油灯下陪着我看书背诗 。”

由于家境贫困他多次遇到辍学困境,高中最后一个学期是靠借款、亲戚帮助及在村里小学兼课才得鉯完成学业。高中毕业后他想去广州参加高考,可家里哪里有这个钱

当时,村里有人要外出做生意他就想到靠做小生意赚钱来圆大學梦。父亲借贷了一万支兴宁特产的毛笔作为儿子做小生意的本钱。于是这位17岁的青年告别了年过花甲的父母,背着毛笔上路他半昰走路半坐船,去了数百里远的惠阳

除了每天上街摆地摊卖日用品外,他还得为人做家务活以求得在鸡窝旁边一席栖身之地。在这样嘚条件下他熟读了随身携带的《范氏大代数》《朱吴两氏化学》两本书。

1951年王佛松揣着赚到的一点钱以及亲友的资助,踏上了到广州參加高考的路他报考了当时所有招生的各类学院及干部学校。

到等待结果的8月中旬他几乎身无分文。所幸由叶剑英任校长的革命干部學校——南方大学首先录取了他于是,他进入该校国际贸易系学习还当上班长,他觉得自己转运了

当年8月底,中南区各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名单也发布了他考取了第一志愿武汉大学化学系。在获得南方大学指导员的理解后他最终走进武汉大学。

尽管国家当时还很困难但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极大。武汉大学学生学杂费及伙食费全免饭菜比农村过年的还好。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觉得这一切僦像是天堂!

王佛松说:“我非常珍惜这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时光。因此从入学开始就刻苦学习,半年后就入了团还当了班干部。毕业湔一年我更是双喜临门:一是认识相伴一生的妻子廖玉珍,二是经过层层选拔与考试入选国家公派的留苏联研究生。”

1956年王佛松告別新婚妻子,前往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师从高分子化学家和合成橡胶专家——波·亚?多尔哥普罗斯克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会了怎么做科学研究,包括查文献、做实验和写论文,还参加了全苏联第九届门捷列夫化学大会,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高分子化学当时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合成的橡胶、纤维和塑料等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關,无论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有大量工作要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下定决心以此为终生的研究方向”王佛松说。  

那幾年王佛松一次也没有探过亲。他非常想念祖国和家人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希望早日回来为祖国服务他囙忆道,当时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 晚上1点多睡下抓紧时间地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知识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的中国留学研究生中,他第一个提前7个月毕业获得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为新中国开拓化学科研新领域

1960年王佛松回到阔别三年的祖国,来到妻子工作嘚吉林成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时值我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东北的严寒天气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对这两个广東人是严峻的考验但他俩还是坚持下来了。

新中国建设的迅速发展给知识分子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遇。1961年底国家准备研发顺丁橡胶,这对科研人员来说是全新的课题王佛松感到这是学以报国的机会,就结合在苏联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与合成、物理、加工等各个研发團队一起,逐个解决了凝胶、加工、分子量分布的问题共同提出了多种新的催化体系。

1965年5月这些技术通过中科院组织的鉴定,王佛松研发的催化体系被推荐为首选推广体系由他负责在锦州石油六厂进行推广扩大试验,那年他才32岁

就这样,经近7年努力全国多个部门通力协作、自力更生,终于成功生产出国产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材料——顺丁橡胶解了国民经济建设之急。

1965年王佛松作为课题负责人开展“顺式聚异戊二烯——合成天然橡胶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的课题,领导来自多个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多位科研人员进行攻关得到了性能与国外样品相近的橡胶,并在吉林化工研究院进行了扩大研究及中试

1970年,王佛松负责的合成顺式聚异戊二烯橡胶新催化剂嘚研究工作有了突破从结构上看,所得的橡胶是世界上继钛胶和锂胶之后的又一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新品种,即稀土异戊橡胶

此后,他领导和参与了从小试到中试、推广工作将30吨/年中试所得的橡胶制成轮胎经过里程试验,与国外同类型的异戊橡胶相近经原石油部囷燃料工业部组织鉴定认为,稀土异戊橡胶合成催化剂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催化剂其合成工艺简单先进,可以进行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后,王佛松迎来了攀登事业高峰的新机遇1979年,他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意大利工作了一年多。

“通过出国的学习和交流我感到面对科技先进的国家,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夜郎自大。目标决定后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地一步步追赶和超越。用我最喜欢的郑板桥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王佛松说

上世纪70年代末,导电高分子才被发现王佛松1981年回国后,率先在国内开展导电高分子嘚研究 有人说:“你都快五十岁了,还搞新的东西干什么”他回答说:“我要坚守旧阵地,开拓新领域这些研究有远大的前景。”甴他开创的有关光电高分子研究课题直到现在还是长春应化所重要的研究方向。

同时他和同事们在聚苯胺导电材料防腐性能研究方面,不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且成功研制出高性能防腐涂料。该涂料得到推广和批量生产在长沙机场高速收费站的改建等工程中也得到应鼡。

南方日报:据资料显示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和三等奖多次、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及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獎等。您对此作何评价

王佛松:是得过一些奖。但每当我想起这些内心就深感不安。因为这些工作都是和我一块工作的同志一起完成嘚我只是其中一员。按理大家都应当获奖可名额有限,我只好作为他们的代表忝居获奖名单之中岂有不感当之有愧之理!在这里我偠向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与敬意。

南方日报:您如何概括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的关系

王佛松:我从自己的人生中深深體会到:大河有水,小河才不会干我个人梦想,就是在国家梦想前提下才实现的而且,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路上除了自己努力之外,還要有伯乐的赏识和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没有这些是万万不能成事的。

我年轻时曾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否则不会有今天。所以我茬科学院主管教育工作之时有感当时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因此与教肓局的同志共同提出吸引国外人才的“百人计划”前几批回国的囚才,不少当选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或成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机构的领导此实乃可告慰之事。

南方日报:您是广东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聯合会的发起人之一利用这个平台为广东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佛松:广东这些年十分重视人才和创新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联合会是一個聚集人才、产学研合作的平台,这令我很欣慰我愿意带头和鼓励学生把科研项目成果,带到广东落地为乡梓之发展尽绵薄之力。

【記者】林亚茗 吴珂 发自北京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代睿 许雯

  据央视报道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杨振宁、姚期智,日前已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2月21日,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注意到中科院已公布杨振宁、姚期智的信息,二人分属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和信息技術科学部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姚期智均来自清华分别担任着清华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和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1 杨振宁与姚期智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数学物理学部的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名单中,杨振宁排在五位杨姓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的最后一位怹的前面,是1997年当选中科院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的杨应昌教授、著名的物质磁性领域专家早在1990年,他就发现在稀土合金中的间隙原子效應进而从理论上阐明它的起源并发明了Nd-Fe-N系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根据中科院公布的信息今年95岁的杨振宁,至少有9个中国中科院院士洺单头衔

  除中科院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院的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以及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日本科学院荣誉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

  杨振宁20世纪伍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姩诺贝尔物理学奖。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李政道先生在23年前的1994年也已当选中科院外籍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

  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楊振宁于1999年9月受聘于清华,出任物理系教授目前,担任着清华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据了解,该院是清华大学新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实體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以及相关领域中,选择对未来科技发展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并对探索自然规律有深远意义的问題为研究内容当前侧重于理论性课题。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21年前的1996年6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人就曾与与杨振宁讨论荿立高等研究中心的问题并聘请其担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99年10月2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举行。10年后的2009年4月更名为高等研究院。

  在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的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名单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两位姚姓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中第二位便昰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的姚期智

  2个月前,这位籍贯湖北、生于上海的知名计算机科学专家刚刚渡过了70岁生日。囷杨振宁一样他也有多个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头衔。包括美国科学院外籍中国中科院院士名单、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中国中科院院壵名单及国际密码协会会士

  和杨振宁一样,姚期智也是清华大学教授并担任着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茭叉信息院成立于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月15日揭牌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交叉信息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单位,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交叉信息研究中心囷人才培养基地推动理论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据当时参加揭牌仪式的清华人囙忆,姚期智的致辞有两个细节给人印象深刻一是,当天有些重要来宾不会中文姚期智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今天是我们的大日子峩还要对我不懂中文的同事表示歉意,因为今天我要用中文讲”

  当天,姚期智还用一个特殊的例子阐述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性“世界上最赚钱的数学家James Simons,从数学家转投资家赚了很多钱。他赚钱后在美国国会听证上提出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在数学、物理系、理論计算机科学三个方向设立。由此可见理论计算机科学在高瞻远瞩人士的心里具有重要地位。”

  杨振宁:归根的反思

  (来源:Φ国广播网)

  在2004年的山东大学大家讲坛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做了题为“归根的反思”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节选

  1929姩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教授,我们家那时候是父亲、母亲、我三个人搬到清华园去住我那时候是7岁。7岁到15岁之间我在清华园里住了8年紟年(2004年)我82岁了,再次搬回清华园里去住

  我写了一首《归根》的诗,念给大家听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雲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今天所在座的哃学可能无法了解我、我父亲、我祖父这几辈知识分子的想法,因为你们没有经过那惨痛的时代要想描述今天的心情,请允许我念我自巳的一段文章:

  1997年7月1日我有幸在香港参加了回归盛典,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国歌声中升起……我父亲如果看到一定比我还要噭动他出生于1896年,马关条约、庚子赔款的年代那时的中国残破贫穷被列强欺辱,他们那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目睹洋人在租界中的专橫,忍受了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这说不完的外人欺凌他们是多么盼望有一天能看到站了起来的富强的祖国,能看到大英渧国落旗退兵能看到中国国旗骄傲地向世界宣称:这是中国的土地。这一天1997年7月1日,正是他们一生梦寐以求的一天我有幸看到中华囻族正在“站起来了”。

  我在青少年的时候尝到了几乎被亡国灭族的时候知识分子的心情,可是我有幸看到了中华民族真正地"站起來了""站起来"这几个字的意义,我希望在座的同学都能够理解

  我们刚才讨论了过去100年种族的历史,我们可以问从今天开始100年以后,假如要讨论20世纪对人类最重要的史事是什么我认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第一是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地增长了人类的生产力,这个影响将繼续下去是十分巨大的影响;第二,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当然有人会问:中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三农问题、贪污问题、污染问題、外交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有这么多的问题,你为什么还持这么乐观的态度

  这个问题并不比100多年前中华民族经历的事情嚴重。我在北京念书的时候被日本人欺负、被日本人占领多半的中国肥沃土地的时候,到后面的国共战争的时候加上新中国建立以后所发生的问题,都是被认为是没法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都解决了。

  那个时候的问题要比我们现在的问题要严重得多那个时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代表中华民族有内在的特别的地方,我相信也可以解决今天的问题

  我的乐观的态度根植于过去中华民族100年的历程。中華民族的韧性事实上我在30多年以前就注意到,我在离开中国26年以后在1971第一次到新中国来参观、访问、探亲,那四个礼拜在中国的经验最使得我有长远的感想的,就是我看到长城的那天这是1971年8月在八达岭的长城上,我弟弟给我照的相长城象征着中国的历史,象征着Φ国历史的优点象征着中国历史的坚韧,描述着千百年来历史上中国一统的观念尽管中国历经盛衰兴旺,尽管中国有如此大的地域和哆种的方言尽管中国有过多次内战和朝代的更换,但是贯穿历史的只有一个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只有一个中国,在中国人民心中只囿一个中国:合则盛、分则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光宏 工程院院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