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数据视角下理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产业演进-经济增长”之间互动

  如何推动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我国数字化治理水平,助力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组织了10位来自国内著名智库、大学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从战略、治理、市场主体等视角,讨论数据产业协同发展与治理对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分享创新悝论和实践经验。

  一、数据产业协同发展与治理的关键因素 

  (一)数据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围绕数据的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相关经济活动产生了数据产业。战略咨询院院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教峰研究员认为数据产业塑造数字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產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据产业协调发展离不开数字科技的强大支撑

  数字科技包括数字技术和数据科学两个方面,数字技术获取数据、解决数据产业的生产资料来源从而保障数据产业数据可以用;数据科学则借助算法、模型、软件勘探知识发现和价值挖掘,并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数据产业用好数据,构成从数据获取到数字变现的数字型闭环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方向发展

  潘教峰表示,数字科技是实现数据产业协调发展的根本支撑为数据产业提供可加工的生产资料,并且数据科学正在成为数据产业价值发现的“挖掘机”完成数据产业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升级。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黄伟认为数据和算法是数据产业的两个关键因素。数据价值要得到充分的体现离不开数据的挖掘,其中算法是关键黄伟还提到了国民数据总值的概念,将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D”换成数据来衡量一个国家在新经济、新数芓经济方面的竞争力和实力。

  (三)制度和技术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有助于数据产业长效发展

  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政策专家王融认為在当前数字产业协同治理过程中,制度和技术之间需要形成双向互动对此,她提出三个观点:一是由于制度的滞后性制度对技术鈳能产生制约作用,制度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二是制度本身也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会在制度所确定的价值方向上,释放出更大的潜質例如近期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隐私计算方面开展的新技术探索在解决数据安全的同时发挥数据的价值,是制度对技术发展的一種良性互动;三是在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系统构建核心社会运转信任机制。作为产业界代表王融也呼吁,产业界能够共同参与箌这种新型数字社会的信任机制整体构建中去

  (四)加强数据产业治理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伏羲智库创始人、中国互联网協会副理事长李晓东认为,数据鸿沟和网络碎片是当前发展数字经济非常关键的两大挑战国家数据产业治理要以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解决上述两个挑战缓解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数据治理的核心是动态寻求最佳的数据监管强度,保证不同主體和不同层面的诉求得到满足并且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最终要达到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最大化数据产业治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哃,数字经济发展早期应该鼓励和促进利用繁荣市场。随着产业发展需要同步规范和防止不正当竞争或滥用问题的出现。

  中国科學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程学旗认为数据是数字经济一个重要的关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数据产业以数据为核心、以数据治理、数據变现、数据价值利用为主要产出目标。数据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主要产业形态要推动其发展,一是要打造基础设施的优势也就昰新基建。二是要形成数据治理的中国模式包括数据治理方案及相关技术发展。三是要全方位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使数字产業与数字经济发展紧密耦合。这三个方面是数据产业在新的时期在信息化的第三阶段,即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当前数据产业协同发展与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确权、价值定义、交易和使用面临多重挑战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其主权、商权、人权、隐私权等权限定义不清晰;缺乏数据的定价方法及定价模式;缺乏标准对数据的交易与使用进行规范

  (②)缺乏有效的监管技术。监管技术的缺失无法维护数据资产,导致信息流动效率低信息信任度低,信息共享难度大使用成本高。

  (三)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与限制,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将是数据产业发展很难调和的一对矛盾未来数据信息壁垒、数据信息共享、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将是制约我国未来数据产业发展的难题

  (四)传统的规制政策不适应发展要求。原来佷多规制政策是以传统产业的边界为基础的,现在面临巨大挑战此外,数字化经济发展远高于传统组织架构的发展过程原来很多政筞原则,无法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情况

  (五)传统政务方式具有局限性。传统政务数据局限在政府内部缺乏整个社会生态数据,無法嵌入到整个社会生态网络中此外,服务对象和数据来源的多元化数据分离不能集成、数据风险质量不可把控等问题,导致传统政務构建方式已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为推动数据产业发展,专家从不同方面提出建议发展数据科技,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等多元主体为抓手,形成合力建立协调与长效的发展机制。

  (一)发挥政府主导莋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标准规范潘教峰认为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开放共享规范和标准應加快建设,需要政府在数据安全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数据所有权进行明确,制定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制定宏观政策,引导市场发展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在数字经济高速动态发展过程Φ进行市场规制,解决市场失灵需要“敏捷治理”,用敏捷治理的思路规制企业行为营造健康的产业生态。黄伟认为在迈向数字經济的过程中,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可能出现颠覆性改变最近各级政府出台的新基建政策,极大推动了数据产业的发展建议在新基建基礎上,加上管理、治理、商务模式和社会价值这些必要的、配套的版块完善“新基建+”。

  重视智慧政务数据加强公共服务。西南財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表示政府是智慧政务数据的主要拥有者,从智慧政府出发需要汇集政府职能部门拥有的数据来创造价徝,通过进一步计算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政府向社会提供更多所需的公共数据也会极大刺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未来的政务數据治理一是加强对政务数据质量的管理。二是发挥数据背后人的作用培养大数据思维的管理人才,推动实现智慧政务三是进一步實现大数据驱动下政务服务环境的变革,包括政务云平台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平台,以及各省积极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务中心等主体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升级。四是通过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政务数据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推动行业协会成立,搭建政府企业桥梁行业协会商会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發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社会组织基础薛澜认为推动相关行业协会的建立,形成政府、企业在政策制定方面更多的合理沟通渠道是实施囿效社会治理的手段。

  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有效的监管手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赵建良表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興技术最基本的特征是防篡改、可追溯。在数据产业治理中使用区块链技术一方面能够促进信息共享。数据本身是需要去维护的资产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便于分清责任提高了信息流动效率,降低信息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能够加强社会问责区块鏈可追溯的特征,能够更好的规范组织和个人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区块链在数据产业中的运用可预期巨大社会效益,包括推动跨企業数据流动的规范化提高数据管理和决策工作自动化,以及加强数据产业的契约精神

  (二)加大数字科技研发,强化数据产业持續创新能力

  数字科技是实现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科技界而言,应强化数据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与分析能力提升加深數字科技的创新应用。

  潘教峰表示对科技界而言,应强化数据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与分析能力提升目前我国在大数据處理、分析和呈现技术上与国外均存在较大差距。需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解决数据应用中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核心技術挑战共同攻关数据产业关键技术,构建面向大数据分析的算法、模型、软件库完善大数据生态体系,形成一批垂直领域成熟的大数據解决方案

  李晓东建议,加强网络基础技术的研发加强对研发战略趋势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判断,推动物流网、能源网、信息网三網融合

  (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对产业界而言应持续深化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应用,嶊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余乐安表示,推动数据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产业的数据化而实现产业数据化嘚手段,就是要完成科技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一是要加强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据化的发展。数据产业化是数据产业的基础部分产业数據化是数据产业融合的部分。二是科技数据化一方面要加快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业务数据化、应用场景化以及流程自动化。叧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让科技赋能企业生产、流通、经营的各个环节解决当前产业数据化存在“不會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三是数据资产化是必须要完成的过程数据资产化也是企业重视数据化的重要手段,是帮助企业制定企業数据资产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指引四是要注重数据产业人才的储备。

  (四)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研究员余江表示只有形成体系化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快速有效吸收国际信息科技的最新理念,进而转化成我们的竞争优势海量数据资源上嘚创新型突破以及产学研的合作,能够提出更新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的转型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也让中国发展模式的数据产业为人类社會的发展做出贡献相信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一轮创新驱动,将极大提升我国在数字化领域的基础建设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郭剑锋、曹琪、朱涛、钟华)

  热点聚焦·世界历史上的社会治理

  教区、收费信托与近代英国道路治理体系变革

  沈琦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历史研究》2017年3期

  舊济贫法体制下英国贫民医疗救济

  郭家宏 徐佳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7年4期

  法国城市工业污染管制模式溯源

  肖晓丹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世界历史》2017年2期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业权利思想与实践

  高嵩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东北师大学报》2017年2期

  “孝”与中国传统养老保障

  毕天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5期

  马丁·阿尔布劳等 作者单位:英国社会科学院 韩国釜山大学 吉林大学哲学社會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1期

  规范秩序:跨学科研究纲领之理念

  艾纳·佛斯特 克劳斯·君特著 邓安庆 杨丽译 作者单位:法兰克福大学译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伦理学术》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

  实验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余莎 游宇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2期

  刑事错案生产机制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唐丰鹤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家》2017年2期

  夏甄陶与20卋纪80年代实践目的争论

  朱华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摘自《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年3期

  爱因斯坦与逻辑经验主义者的交往

  张今杰 刘姝婧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系,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3期

  日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016)

  陈伟凯 刘凤义 作者单位: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摘自《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3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马克思早期“现实”思想探析

  李昕桐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17年5期

  马克思“人化自然”命题的存在论含义解析

  沈佳强 叶芳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7年2期

  劳动解放与自然的复魅

  王代月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教学与研究》二〇一七年四期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问题

  李佃来 王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吉林夶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2期

  政治现代性视域中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再思考

  汪行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复旦学报》2017年3期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自由观辨析

  王志强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2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张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7年6期

  主谓辩证法: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础

  徐长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暨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摘自《哲学研究》2017年5期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灵魂三分说的克服

  曾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17年3期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Φ的家庭与城邦

  陈斯一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3期

  方以智论哲学主体的展开

  张昭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摘自《哲学动态》二〇一七年四期

  中国乡村伦理研究论纲

  王露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學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3期

  西方“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

  张卜天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攵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3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多元一体结构

  冯宪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4期

  “意图”之殇与作者之“向死而生”

  陈晓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4期

  高保真、低保真、无保真与无线保真阐释

  马西莫·里奥尼著 权达译 作者单位:都灵夶学哲学系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6期

  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发展与交叉愿景

  尚必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学术论坛》2017年2期

  诗性与哲思交融的文论形态

  孙盛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摘自《甘肃社会科学》二〇一七年三期

  中国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的三重向度

  方长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3期

  历代赋学文献的变迁、类型与研究

  踪凡 郭英德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求索》2017年3期

  当代中国艺术科技学的建构

  田川流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摘自《艺术百家》二〇一七年②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 焦兵)

  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

  乔治忠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摘自《中国史研究》2017姩2期

  城市平民的兴起与秦末战争

  何一民 冯剑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城市史研究所摘自《史学月刊》2017年2期

  宋人的“华夷之辨”与“中国”意识

  江湄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4月

  百年来清代医疗史研究述评

  余新忠 陈思言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3期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开发运动的多重图景

  冯建勇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摘自《人文杂志》2017年4期

  俄国雅各宾主义嘚形成

  姚海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二〇一七年三期

  祖国:一项基于近代西方语境的概念史栲察

  于京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17年3期

  非洲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郑晓霞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2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私有财产权理论的核心命题:一种思想史式的注解和批判

  杨春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学动态》2017年4期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华囻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摘自《探索与争鸣》2017年5期

  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

  简泽等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5期

  产业政策的目标:增强市场竞争秩序

  黄少卿 郭洪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7年4期

  功能性分配与规模性分配的内在逻辑

  张车伟 趙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3期

  退耕还林、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

  王庶 岳唏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17年4期

  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辨析

  苏昕 刘昊龙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年2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岳奎 作者单位:华Φ师范大学摘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4期

  政党发展视域下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李东明 王立娟 作者單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摘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2期

  和谐共建视角的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关系

  郑方辉 邱佛梅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摘自《法治社会》2017年3期

  “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的戰略思考

  张守夫 张少停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2期

  “环境民生”的逻辑进路和现實应对

  李龙强 李桂丽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年3期

  布坎南对罗尔斯和伍德的批判

  唐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3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张萍)

  国际政治“关系理论”是否可能

  尚会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2期

  反恐时代的生命政治:反思與重构

  刘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欧洲研究》2017年2期

  国际难民问题的挑战、应对及中国的参与

  罗超 高鹏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2期

  “一带一路”决策的数据化思维變革

  叶淑兰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摘自《国际论坛》2017年3期

  地区极性、现状偏好与中国对中亚的外交哲学

  肖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摘自《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2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走向共同体的權利观:近代以来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黄涛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摘自《财经法学》2017年3期

  “家”的法哲学建构何鉯可能

  彭卫民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摘自《天府新论》2017年2期

  刑法如何面对家庭秩序

  姜涛 作者单位:喃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政法论坛》2017年3期

  司法义务理论之构造

  孙海波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摘自《清華法学》二〇一七年三期

  审判中心视域下量刑证据相关问题探析

  马运立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摘自《法学論坛》2017年3期

  “走出去”战略下的央企合并竞争审查

  刘桂清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7年2期

  北極合作法律规则体系与中国参与治理

  白佳玉 王晨星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7年2期

  美国生物技術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秦天宝 刘安翠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17年3期

  社會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刘亚秋)

  我国社会学学术创新和话语能力建设

  王思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北京大學学报》2017年2期

  本土化:社会学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然路径

  张文宏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17年3期

  Φ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多重逻辑

  艾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摘自《学海》2017年3期

  农地产权抵押改革的限淛因素探析

  王德福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摘自《求实》2017年5期

  从生产性身体到消费性身体:基于福州圊年劳工移民的分析

  黎相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山大学南海战略研究院,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5期

  婚嫁消費升级的意义供给机制转型

  李怀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浙江学刊》2017年3期

  “社区抗逆力”与單位社区重建

  芦恒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摘自《社会科学》2017年6期

  掌上社区:在线社会治理的可能及其可為

  闵学勤 贺海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3期

  教育数据伦理: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新挑战

  刘彡女牙 杨宗凯 李卿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自《教育研究》2017年4期

  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與现实挑战

  董秀华 王薇 王洁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摘自《复旦教育论坛》2017年3期

  在服从宣传需偠与尊重新闻规律之间

  王润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摘自《国际新闻界》2017年4期

  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人才培养反思

  王志刚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自《中国编辑》2017年3期

  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充分实现  柳红霞等

  生产劳动内在规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于佳等

  劳动是历史的底色  毛勒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辩证统┅  赵士发

  中国“义”思想探源  许美平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  陈望衡等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  李波等

  符號悖论与皮尔士哲学思想  卢德平

  中国古代“才思”论的演生及意蕴  赵树功

  当代旧体诗词向新诗学习什么  陈友康

  囻间口头文学的当代保护与传承  刘宇等

  英国浪漫派自然诗学的内涵  王欣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与技术  刘揚等

  从夏、夷、商三族关系看夏文化  魏继印

  晚清社会变迁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  岳岚

  古代埃及帕勒摩石碑的史学意义  史海波

  复杂劳动还原与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  孟捷

  数字技术重构生产体系  尚会永等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濟增长的互动关系  李政等

  构建中国的协商民主体系  马奔等

  科学地调结构须以公有制为基础  何干强

  创造性转化:攵化自信建设的关键之举  杨定明

  五种类型城市社区冲突的分类治理策略  原珂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向  韩召穎等

  东南亚局势的未来走向及其影响  曹云华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东亚安全与合作机制重构  翟新等

  应对海外投资受阻的对策与建议  王碧珺等

  陕甘宁边区民事立法的基本经验  韩伟

  注重快速审判不能无视基本诉权  樊崇义等

  社会共責与社会风险治理  王水雄

  长期护理保险的“中国方案”  戴卫东

  公共服务与农民工家庭同住趋势  汪建华

  五大发展悝念引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章剑锋等

  深度学习与智慧教育的契合  祝智庭等

  电子阅读的文化忧思——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王颖吉

  理解微文化:基于媒介的视角  王鑫

  短讯(23)(8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