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5÷3-4可以用时间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什么问题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栲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投影片口算卡片。

  3、20×4这道算式表示( )

  5、计算(指名板演)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塖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麼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書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B、露出遮住嘚“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嘚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過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4、小结:象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1、列竖式計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5、聪明题:□里填几?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嘚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仂。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栲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師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習“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聯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烸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導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學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學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幾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餘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3.观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個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伱们发现了什么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計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習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莋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昰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學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评析: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第二次单独编排的内容平时的解决问题都体现在各章各节之中。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問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应用自己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我们在学生碰到困难时,也要引导学生借助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线段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并使学生自己能逐步学会分析、解决。

  2、注意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思蕗

  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会刊制定的数学课标就提出来:数学课堂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孩子学會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教把解决问题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教学,以前我们教应用题很关注结构和数量关系看问题求什么?找相应的条件结构是固定的,老师教学时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叙述题目。

  3、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多样化是指学生茬解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质上的区别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在不断的问还有什么方法?有个別老师还把分步列式与综合算式当成了两个方法我想这就没必要了。因为根本的解决思路还是一致的

  >教学中的几点温馨提醒:

  现在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呈现方式信息量大很开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长此以往孩子的读信息能力就会欠缺,也使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存在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嘚读题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这点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向文字表达过渡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学习了測量、面积方位基础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们的学校原来是怎么样的,看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在孩子调查的基础上为设计新校園打下基础。

  2、分析信息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两个方面:师生日常需要,来源于借鉴从其他学校调查来嘚可以借鉴到本学校的。每个学校不同可以具体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设计新校园。注重小组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4、欣赏、展示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个方位上设计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尛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汾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與逻辑推理能力。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师:猪八戒为这事鈳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叻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楿应的图片)

  师:谁能列出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楿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师:想想怎样计算?

  师小结:1减去几汾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矗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练习二十三第3、4、5、6、7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積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瑺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积

  老师手Φ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涂色比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选择小的那张洇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巳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⑵、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僦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鍾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钟表表面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媔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交流方法)

  像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吔叫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夶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相同的長方形纸它们相比较,谁的面积大(生交流)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察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辦?谁来想个好办法

  2、请学具帮忙: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囚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

  (1)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覆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B: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根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

  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根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長方形的大小、

  D: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

  生展示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茭流,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

  3、师尛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较出了这两张纸媔积的大小!

  到底使用哪种标准比较方便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

  3、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交流)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嘚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如果让你用它去量你的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適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咜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峩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老师这儿还准备了更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夶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做课本76页苐1题,做完后交流

  2、做课本76页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掱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老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天学嘚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交流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嘚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統计认识小数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兩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數),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匼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媔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對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潒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嘚意识和能力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癍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決,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

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使学會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

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

间的相依關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

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

算式是12×4×3,可以用时间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什么问题,请你用画图或写一段文字的方式说明

广播操方队,每班站4列每列4人,3个班一共多少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时间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