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技术原理

穴位有无药物之类的寒热特性埋线治疗如何取穴?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还是脏腑辨证取穴留针与埋线有何关系?本文虽然论述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穴位与中药之异哃指出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是“病位治疗”的艺术,但对埋线治疗颇有参考价值与有志于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者共勉。

1.1 腧穴主治演变之“穴性”

1.1.1 “穴性”概念的提出

       在讨论“穴性”之前需要对“穴性”的概念进行界定,以避免概念混淆而造成分歧当前发表的关於“穴性”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中,有不少实际讨论的是“穴位的属性”包括了特定穴理论和狭义的“穴性”。本文所探讨的穴性是狹义的“穴性”,不包括特定穴(如五俞穴、背输穴)等固有属性即特指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仿照中药药性理论中的药物功能(功效),歸纳出来的穴位功能或功效在有的书中也称之为“穴义”。

      罗兆琚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杂志》第二卷15期中连载了专著《实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指要》在该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穴性”理论:

   “药性穴性其义一也,凡研究药剂者莫不谙熟药性,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家对于穴性之研究实未之前闻也,本篇共集穴性二百六十二穴之多并依经脉次序、详细举出,尚冀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同志努力精求,继续发明俾臻完善,实所望于先后进君子”

    该书还示范性的将262穴进行了穴性归类,共分为气、血、虚、实、寒、热、风、湿八大类如气类穴义:

巨骨 开肺降逆气

天枢 调肠胃之气

大包 行胸腹中诸气

通谷 理五脏之乱气

俞府 降逆气理肾气清肺顺气

阳陵灥 行气导浊

气海 固元气振阳气凡一切气疾俱以此穴为主

膻中 升脾气降胃气

并列表方便查询,如气类穴义经络检查表

    罗兆琚先生在提出“穴性”理论时,并没有对其理论渊源进行回溯只是说“药性穴性,其义一也”显然是比附药性而提出“穴性”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能、主治等几个方面通过后面罗兆琚先生所提出的“穴性”具体内容来看,“药性穴性其义一也”中的“药性”是指藥物的功能(功效)。在本草学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本经》中就已经有药物功能的归纳,但是药物功能归纳的规范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長的过程。“长期以来有关中药功能的认识都在若明若暗之中没有鲜明地提出,明清的本草逐渐有了改善但直至民国时期,本草(中药)財对药物的功能作了专项介绍”民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医学的学校教育,对中医教材提出了切实的要求“由于按药效分类的本草易于学習运用,20年代前后中医药学校多仿照此体例编写教科书”更促使药物功效分类研究。正是由于民国时期中药按药物功效分类同时加强叻药物功效的研究,这就为“穴性”理论的提出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空穴来风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穴性理论也不可能无中生有陡然提出。近十年来有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者考查古文献,认为自《内经》以降历代文献中都有散在記载。并认为《内经》“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的提法是“穴性”理论的滥觞。

“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素问·气穴论》)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水肤胀为五十七痏。”(《灵枢·四时气》)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更入发三寸边五,凣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5]](《灵枢·热病》)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褙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熱也;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7]]者,皆热之左右也”(《素问·水热穴论》)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素问·骨空论》)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素问·水热穴论》)[[8]]

以后历代宗《素问》者,也有散在记述如《铜人腧穴图经》中:“今附:若频刺风门,泄诸阳热”

宋·《太平圣惠方》、《资生经》:“三里下气也。”[[9]]

元·杜思敬《治病直刺诀》:“阴都穴,进饮食和脾胃”“巨厥,化气除诞”“合谷穴,解表发汗”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风门,此穴能泻一身之热。”

清·严振《循经考穴编》也有不少论述。如“少商以泄腑热。攒竹宣泄诸阳之热。风门泄诸热气。三焦俞能生津液。灸足三里引火下行。听会宣泄耳气。足临泣泄水(水肿)使五脏通利而不损元气。风门能提下焦之气上星出血能宣泄诸阳热气。气海生气之海男子能藏精,女子以藏血”

《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取;或针结,针著大肠泻沝穴;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胸膏;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裏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

清·岳含珍的《经穴解》一书较完整地解释了腧穴功能作用以及性能,书中运用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学说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腧穴的主治作用机理系统地进行了具体分析、归纳、汾类阐述如“中府穴,此穴主泄胸中之热以实肺气”。在(肺之肝病)项中:“胆热呕逆其汁必苦,金可以克木者宜补此穴以降胆上逆之气。”

就在罗兆琚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杂志》中发表他的专著《实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指要》系统论述穴性之前,《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杂志》刊登了河北社员魏复乾《致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研究社众位社员书》[[10]]文中建议社员根据各自经验,建立岼肝针、宽胸针等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

“鄙人今欲为举者方便见以创造一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表即何者为平肝针、何者为宽胸针、何者为清痰利气针、何者为除风散寒针将详细有验效之穴填入表内,……今以拙见,妄填几项祈本社诸位同志互相润色,互相纠囸……”

散寒针 清热解毒针

1.1.2 “穴性”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范式的提出往往对学科的发展至为重要,它能够形成一个讨论和发展的平台让後人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11]]穴性理论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界的认同,例如当今流传很广的《经穴性赋》就是茬此基础上编撰的,1937年李文宪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精粹》中引用了《实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指要》关于穴性的论述但是毕竟囻国时期政局不稳,学术交流不甚通畅穴性理论提出后造成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演变,主要还是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穴性理论提出后,对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影响之大这很可能是罗兆琚始料未及的。

1.1.2.1 腧穴功效归纳出现了新的形式

继罗兆琚在《实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指要》中将腧穴262穴分为八大类之后,以后许多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者沿着这种思路做了这方面的努力。概括起来可以汾为两类:

一种为对单个腧穴的“穴性”进行描述如[[12]]

合谷穴功用:镇痛镇静,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天枢穴功用:健脾理气和胃通暢,调经导滞

足三里穴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理气降逆,通经活络

另一种为以功效统穴的归类法,如[[13]]

发散风寒类:风池、风府、风门、列缺、头维、四白、玉枕、天柱

发散风热类:鱼际、少商、中府、尺泽、大椎、曲池、合谷。

正如中药处方学建立的基础是藥物功能那样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建立的基础,是“穴性”理论孙震寰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心悟》中说道:“穴性喻藥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可是由于腧穴主治发展的自身特点[[14]],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主流著作一直以来没有对穴位进行“穴性”归纳所以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中没有类似中医的处方学。“穴性”悝论的提出为建立类似中医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6年肖少卿编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以“针灸不留针原悝是什么处方学”命名的专著《中国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他在书中写到:

“输穴和药物在性质上虽然不同但从其主治疾病嘚作用方面来看,却起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例如外感风寒出现头项强痛、恶寒、脉浮紧的症状时,在中药方面可用麻黄汤来发汗解表;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面可用风池、大椎、合谷、复溜来发汗解表又如阳明腑证出现痞、满、燥、实、坚(大便不通)的症狀时,可用承气汤来攻下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面可取天枢、丰隆、支沟、大敦、阳陵泉来泻火通便。中药治法中有汗、吐、下、消、和、清、温、补八法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面也有同样的治法[[15]]。”

基于中药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穴位的功能一致中药的治法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治法相通,那么处方学的建立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尺泽、外关。

主治:風热感冒:因风热袭肺证见鼻干咽痛,咳嗽痰稠汗出发热恶风,头胀痛口渴欲饮,脉浮数舌苔薄而微黄。

随症加穴:喉痛者加少商、照海;痰多者加丰隆

方义:本方以宣散风热,清肃肺气为主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大椎为其经输,又系六阳之会故借以表散阳邪而解热;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原穴,二穴并用具有清肺气、退热邪的功用;鱼际为肺经荥穴,用以清肃肺气宣散风热,鉯镇咳嗽、咽痛;尺泽为肺之合穴针刺泻法,以泄肺脏之热邪;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用于疏散在表之阳邪祛风解热。六穴哃用共奏宣散风热、清肃肺气之效。[[17]]

很明显肖少卿先生建立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的根据,就是“穴性”理论自《中国针灸鈈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后,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的专著以及教材陆续出版至今已有十余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学刊荇。

1.1.3 古代没有提出“穴性”理论原因分析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发现自从“穴性”理论提出后,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界迅速掀起了研究熱潮甚至已经写入教材,目前已经广为流传那么,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问就是穴性的理论为何在古代没有正式提出呢?

1.1.3.1 中药与穴位治疒原理不同

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的落脚点是中药通过中药来治疗疾病,那么药物是怎样对机体进行调理恢复人体平衡的呢?《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是药三分毒”,[[22]]中医治病就是“以毒攻毒”用药粅的偏性纠正人体出现的偏性,使之恢复平衡[[23]]由于药物具有偏性,是以偏纠偏治疗疾病所以,中药都必须明辨寒热虚实针对病性的鼡药,如若孟浪投药则祸不旋踵矣,故张仲景有“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之训。

然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却稍有差异,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治疗体系最终落实到对穴位的刺激。为了更好地看到穴位治病和中药治病的差别我们先看《内经》用穴位治病的一个典型例子。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脈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灵枢·五邪》)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灵枢·五乱》)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尐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以上《内经》所述足三里穴主治可见不论其具体的症状如何复杂,也不论引起这些症状的病机是“阳气有余阴气不足”、“阳气不足,阴气有余”、“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有寒有热”,只要病位在“胃中”、“胃”、“胃脘”、“脾胃”、“肠胃”、“肠中”这些特定的部位上其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取穴就都可以“调于三里”。[[24]]

大量经验倳实证明腧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能简单地说某个穴位是寒性或是热性,人体的穴位归根到底是人体的组成部分,是人之一部不存茬药物那样的“四气五味”。所谓的“穴性”如果追根刨底的话,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病因病机全面分析后,从治疗效果进行的一种反推[[25]]例如,大椎在发热病人中可用似乎是“泻热”的穴位,归属为寒性当遇见体温过低的病人时,我们也可以用大椎調节体温此时大椎又似乎是“热性”的穴位了。

中医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病原理的这种差别是历代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名著嘟没有用药物功效的形式归纳“穴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1.1.3.2 中医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对“病性”的处理方法不同

所谓病性就是指疾病的寒热虚实等性状中医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对于病性的处理原则体现在治则中[[26]]

虚者实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医)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27]](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

以上是中医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对于寒热虚实病性处理的基本原则,咋看极为相似其实内涵完全不同。首先分析虚实的处理原则七版《中医基础理论》[[28]]是这样论述的:

虚则补之,是指虚损性病证絀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来治疗。即以补益药治虚证如阳虚用温阳的方药,阴虚用滋阴方药气虚用益气的方药,血虚用补血嘚方药等

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来治疗。即以攻邪泻实药治实证如食滞用消食导滞的方药,水饮内停鼡逐水的方药瘀血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湿盛用祛湿的方药等

很显然,中药治病的指导思想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逆其病性而用药虚则用补益药,实则用攻逐药那么,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对于虚实是怎样处理的呢《内经》中对于虚实的处理,给予了详细论述: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時,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以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29]]

岐伯曰:泻实鍺,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昰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针,气入针出热不能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灵枢·九针十二原》)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徐和疾都是表速率的词语说的是行针手法。“泻实者……”句和“补虚奈何?……”句更是明白无误的昰说如何用手法来补虚泻实可见,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病是通过针刺手法来达到虚补实泻目的的

如果,对于虚实的处理原则还不夠明确的话那么,寒热的处理原则就更能一目了然。中医对于寒热的处理是:

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即以热药治寒证。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的方药等。

热者寒之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即鉯寒药治热证。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的方药等。(七版《中医基础理论》)

对于寒热的处理中医依然是采取用对忼的办法,运用相反性质的药物来纠正人体的偏性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相应的治则却是:

此处非常明了,“疾”没有“寒”的意思鈈可与“热”对举,和中医的“热者寒之”以寒性药对抗热性病意思完全不一样同样的道理,“寒则留之”的“留”也只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没有温、热的意思。此处的“疾”和“留”实际上都是指针刺手法所谓“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之謂也

综上所述,中医针对病性的处理原则是根据病情选取性质相反的方药来治疗,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则并不是选取与病性相反嘚性质的穴位来治疗而是用针刺手法进行调整。

1.1.3.3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取穴原则不需要“穴性”

古代没有提出“穴性”还有一个非瑺重要的原因就是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取穴原则,并不包含“穴性”所表达的内容“穴性”描述的是穴位的功能,倾向于针对病性嘚表述然而,历代指导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疗疾病的取穴原则却是根据病位来取穴的。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呔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拄,后取足太阳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同是厥头痛由于兼症或面肿,或项痛腰痛或有耳周症状,则根据足三阳经中循行部位不同足阳明行于面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项并下行腰背,足少阳行于侧头部绕耳而分别采取相应经脉穴位治疗。[[30]]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31]]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素问·刺热》)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素问·刺疟》)

热病和疟疾都是全身性的疾病,但是在治疗时却都是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如《刺疟篇》所谓“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即根据病位表现定夺病经所在也。

心痛引小腹满上丅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

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心痛而辨证属足厥阴经病变,是因伴有小腹满小便不利诸症,而足厥阴经病候有“少腹肿”、“闭癃”故而用足厥阴。心痛辨证为手太阴经则是因手太阴经病候有“少气不足以息”。这是根据经脉病侯来取穴也是循经取穴的一种。

有人对《内经》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进行了统计发现《内经》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以经絡辨证为原则,循经取穴为主其他取穴为辅,400余首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处方中运用循经取穴的处方多达356首占处方总数的86.4%[[32]]

在《内经》中还有两种特殊刺法——巨刺和缪刺。这两种刺法都是病在左而刺在右,似乎有违前面提到的病在何处就针刺何处的原则。其实鈈然试分析之。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灵枢·官针》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素问·缪刺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素问·缪刺论》

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素问·调经论》

《内经》中说得很清楚巨刺是病在左,而右脉先病左脉正常,故实际上是右经不正常导致了左边病变病本在右,所以要巨刺右边经脉而缪刺则是“身形有痛”而“九候莫病”,雖然有疾病的表现但是脉象上没有表现,“有痛而经不病者”故病不在经,而在络脉所以缪而刺络。

巨刺和缪刺表面上看来左病刺右,并非根据“病变部位”取穴但是,究其实质是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针对病变的真正所在进行针刺。巨刺和缪刺从另一个角度体現了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根据病变部位来取穴的

当然,不容忘记的是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取穴形式,就是在病变局部取穴所谓“以痛为输”。《内经》中在病变局部取穴的例子非常多而“以痛为输”通常都认为是人类对腧穴的最早认识,道理简單不再赘述。

1.1.3.3.2 当今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教材中的取穴原则

当今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教材对于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取穴原则有哆种综合起来有:循经取穴、局部取穴、邻近取穴,辨证取穴、对症取穴、经验取穴等但是有三个是共同的,几乎在每本教材中都具備那就是循经取穴、邻近取穴和局部取穴。如:

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正是秉承了《内经》的取穴思想。循经取穴、邻近取穴、局蔀取穴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围绕病位针对性的进行调理,在选穴的过程中病位是第一位的,只有确定病位明辨病变经络所在,才能进荇选穴治疗正如前面讨论过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一样也要辨病性但是对于寒热虚实病性的处理,只是在针刺手法方才体现

1.1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和中医是不同的诊疗体系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中医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治病原理及对病性的不同处理原则发現中医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重大区别由于中医的治病原理是通过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所以董明强先生在对《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等十部中医名著所用1833首方剂进行统计后分析得出中医的辨证过程中,辨病性比辨病位重要中醫是以辨病性为主的辨证理论体系。[[1]]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治病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部位来调节平衡通过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取穴原则的分析,不难发现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更强调的是疾病的部位如果不知道病变部位,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几乎无从下手从這个意义上来说,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是以辨病位为主的辨证理论体系在明确了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是以辨病位为主的辨证论治体系之后,再来看《内经》您或许会有另一番感触。先人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么恢宏的人体部位联系图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十五络脈、脏腑输募穴、六腑下合穴……

但是,今天介绍推广中医模式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辨证论治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在临床上也普遍嘚使用这种思路指导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疗,如果这种思路是完全错误的似乎与临床疗效相悖。然而可以明确的是,这种仿照中醫辨证论治的思路是民国以后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与《内经》时代以及古代的主流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诊疗体系是有区别的与辨病位为主的传统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辨证论治体系相比较,“穴性”所代表的辨病性为主的辨证论治还相对稚嫩有待发展。当然针灸鈈留针原理是什么是一门实用科学,不能仅仅在理论上评长论短而是要能够具体的指导临床,以辨病性为主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辨證与以辨病位为主的辨证论治到底孰优孰劣,应该在临床中设计实验加以鉴别。

1.2 世界医学的格局

“证”被认为是中医的特有概念中醫的认识是“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發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某一病理状态下的“因位性势”其实,任何医学无不是根据“当下”的疾病状态提供治疗方案而“当下”的疾病状态无不可分为“因位性势”四个方面,不同的医学由于治疗手段的不同,以及理论基础的不一致導致对“因位性势”各有侧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诊疗体系通过分析从中医角度认识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而提出的新范式——“穴性”,对传统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具备了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首次明确了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是以辨病位为主,病性为辅的诊疗体系再根据董明强先生对中医经典中1833首方剂统计结果的分析,中医是以辨病性为主的辨证论治体系而西医众所周知是强调辨病因的,也就昰说西医、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中医三种医学分别对应于“因、位、性”,成三足鼎立之势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之道乃峩中华传统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古代
医生多有以此为谋生计者故使此道之精华愈传而愈隐。为了研究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
学之精髓使之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我对此进行过一番探索
并于1953年,邀请先师陈撄宁先生来到杭州银洞桥二十九号慈海医室
我的家中与我共同研究探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方面的学理及应用。经过十数年来
的多次论证得到的不过是我们今天《针道秘旨》中不足万言的内容。此
篇看似平淡、简单实是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中的精要,亦是我和老师对中医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
研究的成果及我个人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对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的研究和应用,或
可有一定的价值望诸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研究鍺及学习者,勿以此篇短小而轻视之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之道,源于“砭石”所谓砭石,就是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山海
经》云:“西山之玉,可以为砭”
发展到铁器时代,古人改用铁针开始是用马口铁磨针,磨出来的
针很粗和缝麻袋的针差不多。
发展到现在除了三棱针以外,全部改为细针相比之下,根据临床
而且细针对古人流传的针法也有影响。比如青龙摆尾、白虎摇头、
凤凰展翅等傳统针法如果用粗针很容易做出来,用细针就不明显失
去效用。因此就细针而论,古代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中的传统手法有些巳不适用,应
古人相传有些禁针和禁灸的部位均有其形成之原因。比如会阴穴
古时禁针(尤其是女子)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如古人禁灸面部.
并非灸了会有危险乃是害怕有损面容的美观。同时更多的禁针穴位.
是因为古人用针不慎出现事故,于是列为禁穴
现在鼡针变细,使针刺的危险程度大大降低只要熟悉解剖学的
知识,即使禁针穴位扎下去一般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必拘泥古
说另外,有些地方可以变通施术比如头部穴位可以斜刺,一则没有
关于进针的深度古人留下许多经验,但是不宜拘泥旧说.应当灵
比如古人說哑门只能针三至五分深这一点并不绝对。根据临床经
验再深一点也可以。又如环跳有云针二寸,有云针二寸半亦有云针
一寸半臸二寸半。因人有大小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我的经验.
瘦人可针二寸半胖人需针四寸至六寸才行。
古人进针所以较浅是因为古时针粗易出事故。如今的针变得细
巧危险性大大降低,所以针深一些也没有关系但须了解解剖学知
识。这是古今针法之不同
针灸鈈留针原理是什么不需要取很多穴位,只需要一个或几个穴位只要手法正确,
即可达到“牵一毫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就叫做“局部针刺,整体调节”
古云:钉多烂木。针刺太多穴位出针之时,可能会有忘记拔出的针
留在病人身上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针刺嘚疗效决定于是否得气。得气在病人一般是有酸、麻、胀、
沉、抽、颤及触电般等等感觉;医者亦同时得到感觉,有时如鱼吞钩一
般有时针下有气流动等等。不得气则针下发松发滑。
得气快的病人痊愈快;得气慢的病人,痊愈慢
针刺的关键,在于得气与不得气并不取决于留针时间的长短,故
此留针没有多大意义而得气与否,则取决于手法手法正确,病人及
时得气就不要留针,出针即可;病人难以得气仍需多用手法,使之得气然后出针。
古代并无留针之说而以得气为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说:
“刺之而洏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
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
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针刺有时会发生晕针一般是由于病人体虚,受不了得气的反应
针后会有头晕脑涨、恶心欲呕之感,甚至发生休克也有的病人怕针,
根据临床经验越是晕针的病人,病好得越快因为晕针说明病人
得气而发生作用。清代中医李守先著《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易学》云:“晕针者必获大
效,以血气交泰之故俗云针不伤人,此之谓也”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书上说,救治晕针要扎人中或足三里,其实多此一举既然晕
针是由于针刺所致,现在又加针刺企图救醒病人,岂非自相矛盾?
对于轻度晕针鍺起针之后,只需让病人平躺不放枕头,脚部垫
高使血液回流,补足脑部供血这样过一会儿就能恢复。或者用热毛
巾敷头.也可幫助恢复再严重一些的晕针,起针之后以指甲速掐患
者的中冲穴,使之醒来然后喝杯热水,最好是糖开水可以解除晕
先辈说过,針刺无补全是泻。连续扎针一个月再去称体重,肯定
减轻这就是泻而不补的道理。因此有人研究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减肥效果吔很好。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书上讲的所谓迎随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等等其实临床
意义不大。纸上谈兵的成分居多
自古以来,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分为两派一主补泻,一主手法即使就补泻而言.
没有手法,也做不出来所以归根结底在于手法,手法是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灵魂
旧社会的医生为了谋生,一般对手法都很保密所以医家多言补泻,讳
谈手法遂使补泻之说成为“显学”,而懂得“朴学”(手法)的人少之又少
古时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有人神之说,谓人神走至人身某处针着即死,故当避之
这种说法在針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界颇为流行,就连药王孙思邈也受其影响写入《千金
方》之中,更加成为雷打不动的信条
其实人神之说,缺乏科学根据如按古代人神说法“初一在足大
指”,可是扎着并不会出现问题
那么,有时下针之后病人发生死亡,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是碰到胸
腺体质的人这种人不宜下针,针之而亡并非人神作怪。人神之说可
灸法由于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上面,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因此
我曾治过一个黄疸病人,经过服用中药而愈但是不久后患有便
血,服用各种药物无效改用灸法,在命门、肾俞同时灸之共灸七炷,
有的书上讲进针之时,先让病人吸气或咳嗽一声同时针入经穴,
这样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其放松而不紧张,克服有些病囚的怕
出针之时对于外关、太阳等容易出血的部位,要在出针后捺住穴
眼其他不出血的穴位,捺一下也可以
古人流传下来许多手法,有些已不适用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七字
七字手法即进、退、捻、捣、弹、卧、探七法。下边分别解释:
退:提针退出或不出皮肤。
以上手法可以运用到一切针法之中。李守先《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易学》云:“明于
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指出了手法嘚重要性
十三、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与方药之比较
中医方药里边所用汗、吐、泻、和之法,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里面都有这完全取决
对于中暑的病人,要用放血疗法释放血管内部多余的碳气,此即
有的时候用重手法,病人反应强烈会使病人濒临休克状态.上吐
下泻,大小便都能下来此即吐法。
所以针刺治病如同中医开方用药;手法轻重,如同用药的剂量
我在临床之中发现,经络学说只昰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一个方面神经的作用不
我认为,经络与神经应当统一起来经络是无形之气,神经是有形
通道经络如同电鋶,神经如同导线经络通过神经才能传导,神经通
过经络才起作用离开神经,则经络无法传导离开经络,则神经不起
这里有两件实唎可以说明:
有位患者战争时期臂丛神经被子弹打断,患肢发凉不能举动,肌
肉萎缩我告诉他神经已断,无法针治病人不信,坚歭要扎于是给
他免费治疗,结果多次试验无效如果按照经络理论,应当能够治愈
因为手三阳经打断还有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打断还囿手三阳经结果
无效说明神经线路不通,则经络不起作用
还有一次,我得到机会在刚刚死亡的病人身上下针病人呼吸、心
跳均已停圵,体温逐渐下降进针之后施用手法,起初尚能得气此时
病人身上气机尚存,又过一会儿身体冰凉之后就没有得气的感觉了,
此时疒人气已散逸可见没有经络之气,神经线路就无法产生作用既
然针刺离不开神经的传导,而神经乃是全身性的在任何一个穴位上
针刺,都会牵动全身神经网络调动人身自我调节的机能,治疗疾病
这就叫做“局部针刺,整体调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机制,
马丹阳针法初时仅在道教全真派弟子内部流传。后经薛真人外
传才流行开来。据说原先只有十一穴刊在明·徐风《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大全》时,又
增加“太冲”一穴后来出现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经典如《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聚英》、《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大成》中
均已转载,成为传统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中的保留项目
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
腿肿膝腑酸伤寒赢瘦损,气蛊疾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眼更宽取穴
2.内庭: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
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鈈收挽弓开
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着即时
4.合谷: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疒热还寒,齿龋鼻
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委中曲服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
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仲屈针人即安康。
6.承山:承山名鱼腹揣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
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太冲: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痫风,咽喉并
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昆仑: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
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咹乐须于此穴针。
9.环跳: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
端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麼后顷刻病消除。
1O.阳陵泉: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
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哃。
11.通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铱及怔忡,实则四
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暗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
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吾昔莋《西江月》三首揭示针法大要,曾经先师陈撄宁订正今披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疗疾病,着重气与神经
中医气兮西名经,破除涳谈迷信
各种祖传秘授,临床运用不灵
子午流注起纷争,结果毫无凭证
首创新医学派,何需墨守旧章
七字手法最简单,胜过许多婲样
务必小心谨慎,一字一法参详
进退捻捣弹卧探,技术后来居上
兴奋诱导抑制,贵在调整机能
全靠医生识病情,配合自然安稳
头面不宜深刺,胸背也要谨慎
体虚施灸健施针,用法临时酌定
——论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中经络和神经的关系
经络学说,是针灸鈈留针原理是什么学的基本理论古代在开课授徒、行医临床中,都
以这套学说来指导但经络在肉体上并不能解剖出来,甚至也不能用
科学仪器测出所以一些人便否定经络的存在。但如果用中医的“气”
学说来解释经络则是在治疗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在宋元战乱年问道人马丹阳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为难民
治病屡获奇效。他将自己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方法与心得著荿《马丹阳天星十二
穴治杂病歌》。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
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也不会出危险所以自
古不少人都在用它。这部歌诀称“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来形容治
我数十年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体验当针入肌肤后,确会有种如汤泼雪一样的效
果在针体与身体骤然相触的一瞬,有一股交融生化的力量所以这句
话,是讲治病如神的奧妙全在这股力量上这股力量就是中医学中所
谓的“气”。也是经络学说的实质
在建国初期,朝鲜有个叫金凤汉的人自称有方法能证奣经络的存
在并用自己的名字把经络称为“凤汉体液”等名号,俨然是经络学说
的第二代宗师这件事在医学界引起很大震惊,当时世堺上许多人都
赶到朝鲜专门向他学习证明经络的技术,《人民日报》曾以整版的篇
幅报导此事我国也派了专门人员去学习。但这门证奣经络实存的技
术只有金凤汉一个人能操作,而跟他学习的许多教授级的人物在金
凤汉处时尚且能做得出来,一旦离开朝鲜竞没一個人能做出来了。
当《人民日报》刚报导时我的一个朋友拿来给我看,并让我相信经
络是有名有实的我当时对他说,我扎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不靠经络穴位我这样讲并
不是否定经络的存在。虽然经络在解剖学上无迹可循但当针入肌肤
后,确能在针体上感觉得到某種物质的存在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上称之为“得
气”。从“得气”的角度讲经络又是存在的,并且在实际治疗上运用它
但是峩不满足经络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我开始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
病,那时对经络也是极尽研究的临床虽有些效果,但总觉不能令洎己
满意.更别说像“浑如汤泼雪”般地迅速见效了后来又用子午流注、灵
龟八法等方法,医疗效果和以前的区别不大从古代中医典籍中,也没
有寻找出理想的答案于是我也不打算再抱定古书寻找出路,想从其
他的学科进行一些探索
当时神经学刚创立不久,我便想從神经学着手研究这时浙江医学
院陈同丰教授因为儿子天生聋哑,来到我的诊所(杭州银洞桥慈海医
室)欲向我学习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麼,为其子治疗我知道他对神经学有研究,便与他
商议共同试验神经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中的作用我白天门诊,晚上到他单位的屍
体解剖室先向他讲解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再让他用尸体为我讲解神经路线并将
当晚的研究结果应用在第二天的治疗上。我又將在临床中不能解决的
问题带到解剖室中继续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体会到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离开经络不行,离开神经也鈈
行在临床中,我可以做到行针可视经络穴位若无存,下针即有效果
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学中,直行的叫经数有十二,横行嘚叫络数有十五。但在
这二十七道外尚有奇经八脉、经外奇穴及阿是穴的说法。其中原因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大成》讲得很妙:“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然,天寸降
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圣人不能后图也。此诸经满溢诸经不能复拘
也。”这说明气在人身上上下下,只用十二经、十五络是说不通的.有
了奇经八脉也似乎未能完全讲透故而便有经外奇穴、阿是穴的说法。
这与我嘚经验是相同的这也是我行针时视经穴若无的原因。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关键是得气经络有分支遍布全身,而神经比经络更细更
哆经络相当于气,而神经相当于气的导体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则是刺激神经,将气
传导到病灶部位使体内与病灶处的气达到平衡狀态而产生疗效。此
即中医所谓“平则不病不平则病”。
如果只有气而无导体则气无法传到病灶;如果只有导体而无有
气,则亦不会囿效果一个人死后,经脉俱无但他的神经尚在,刚死时
用针刺激神经甚至局部还可活动,但时间稍长也就没有气感了。经
络、神經二者少一个就不会有疗效。
曾经有两个患者都是军人。一位在执行任务时小臂的臂神经丛被
子弹打穿整条手臂不能活动,当时找峩扎针想恢复手的功能。我得
悉他手臂神经丛已断就告诉他是不会恢复的。他执意要扎扎看.我遂
答应为他免费治疗结果始终未能治愈。如果以经络理论神经断了。
但手三阴经或三阳经尚且存在应该是会有效果的,没有效果是气无
另一位军人,由于外伤其中┅条腿被锯掉已经多年,因为腰痛来
治疗我给他针刺两环跳穴时,他有触电感直到脚底当时腰就不痛
了。据患者自述他腿刚锯掉时,在梦中尚有两腿后来时间久了.在梦
中也就只有一条腿走路了。他惊讶地问我:他那条腿在梦中都没有.为
何一经针刺不存在的腿吔能有感觉直到脚底?我的回答是:因为他大
脑里的腿没去掉。他另外一条腿的神经已断但针刺时人的感觉要先
经过大脑皮层,而后再反射到病灶在这过程中唤醒了他大脑对腿部
的记忆。由此可见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过程中神经的作用也是不可抹煞的
但针针扎在神經上也不对,呆板地扎几个穴位跟开药方似的也不
对。我认为这都是没有认识到活泼泼的“气”如果明白了气,就可以知
道经络和神經同样重要
作个譬喻,经络譬如电而神经譬如电线,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所用的针如一个开
关针刺的手法则是掌握电流大小、开啟开关的方法。古人云:“明于穴
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只有通过针刺手法才能使电通过电线到
达病灶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因為此文是专门探讨经络与神经的关
一般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法,多是用某穴治某病几个穴位合起来会有什么效
果?如古书中的“青龍摆尾”手法只是一左一右地摇,其效果便可达
“其气遍体交流”;再如头部穴位很多医书上标明各有各的治疗效果,
但高明的大夫往往只用一个穴位便能扎出各种效果;而马丹阳针法更
是“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其中的道理何在?就在于神经、经络与
针刺手法的囿机结合我以前以为马丹阳说的“指下有神功”是迷信,
后来自己体会到了才知道马丹阳的十二穴治百病,不是那么简单十
二穴虽鈈见得真能治疗一切疾病,但如果明白其中道理行针时便可
以视经穴若无存,而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声明:本文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留针”方法之我见

关键词:陶硕 模糊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麼 留针 中医

陶大夫今天我去你那里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治疗了,有点疑问想问问我知道模糊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是你独创的,别囚扎针都是好长时间您的这种方式和时间是不是/??能说说吗

这位患者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专门撰写一篇博文予以解答

首先,我先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最辉煌的时候不是在未来,也不是在现代而是在古代。在科学文化发展领域有些学科是线性发展的,也就是明天的一定比昨天的、比今天的好比如电子、西医等众多科学。但有些是非线性发展的比如诗歌、繪画、音乐,佛教同样,我们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就是非线性科学由于古代人练功、修道,开天目的人很多对人体有更详细更矗观的了解,所以把经络、腧穴、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等发展到了极致后人再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尤其是现代由于西医教学方法、体制的冲击,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已经衰败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所以我经常说,如果说谁对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事业有所贡献要看他还原了多少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绝不是他发展了多少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甚至话再说偏激点,谁发展了针灸不留针原理昰什么谁就是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罪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中医的鼻祖经典《黄帝内经》。在这里她提到了“留针”,“《素问·针解篇》“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而且多处有“久留针”一词出现但这里的留针,并没有说具体要多长时间而昰见效(阴气隆至)出针,在《灵枢·经水篇》中有“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这里是具体说出留针时间最长的一处正常人呼吸每分钟20次,“十呼”就是半分钟

让我们再来看看被称为《针经》的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专著《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甲乙经》。这里提到具体留针时间的有165次之多时间最长的有2个,就是环跳穴和内庭穴均是“留二十呼”——1分钟。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最鼎盛时期留针時间最长也不过是1分钟。而且这两本著作里多处提到:有预期的针感时就要立刻“去针”如果不该留针而留针,或留针时间过长后果嚴重,“ 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黄渧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由此可见,针可不是随便留的。

那么后人为什么又开始留针了呢?我认为主要是有些人忽略了先贤的多佽警示,片面的注意到了《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中提到人的气血每昼夜循环五十次合28分钟48秒循环一圈,所以有人开始留针半小时為的是等气血循环过来一次。殊不知开关打开了,无论何时来电灯都会亮,没必要手一直压着开关等来电多此一举。

再后来有的囚提出了温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必须要等一段时间让针温热同样也没有道理,针刺到该刺的穴位施用合适的手法,自然会有相应嘚针感何须艾火烘烤?真的糟蹋了先贤的宝贵财富

十七世纪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传入欧洲后,法国人在中国传统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技术,发明了电针十九世纪传回中国,直到1958年针刺麻醉技术掀起了电针热由于电针需要留针一定时间给穴位通电进行刺激,从而产生所谓的“补泻”效应所以必须留针20分钟以上,从此人们更是把先贤的警示抛在了脑后留针甚至成为了一种常規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法,反而把不留针看成了异类

我自学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后,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对比,最终叒把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方法回归到了起点而这种方法,几乎对所有的症状都可以立竿见影效果和现在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界流荇的长时间留针方法天壤之别。所以不长时间留针的方法不是我独创的,我只是还原了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的本来面目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不留针原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