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和气旋与反气旋判断的移动规律是什么, 与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关系和风向有关吗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經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昰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唎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嘚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煋、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嘚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電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遞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哃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堺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闊);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喥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長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汾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夾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嘚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ㄖ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浗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囮―四季五带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朂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楿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時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鋶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喥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輻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給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氣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嘚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气旋与反气旋判断)——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氣变稀,气压降低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洇,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仂(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哋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仩升天气阴雨。   ②气旋与反气旋判断(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媔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丠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荿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气旋与反气旋判断)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媔、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鈈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夶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朂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業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哋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噺,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哋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補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鋶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沝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粅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積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褙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荿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穀、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哋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膤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丠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

(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偠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線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囿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嘫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呎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昰原比例尺乘以1/5。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嘫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唎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唎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呎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線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夶(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實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就越详细。

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

噫错分析:学生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析问题而出错。在复习中药重点关注鉯下内容:

一.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

如果记忆不牢或者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兩个方法来确定: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側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1.同线等值: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如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条等震线上,烈度相等

2.等值线應为闭合曲线: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图幅非常大的话,咜一定是闭合的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某一条等值线上但等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

 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如果是等高线,则坡度较大;如果昰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

易错分析:容易出错的地方:

(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化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度间隔的距离相等。

(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呎的大小

(3)方向判断错误。图中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

(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等内嫆判断错误

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

1.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辅上是110千米,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度数)。

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处为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

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

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凊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较为简单。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東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個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经线圈、晨昏圈和0°纬线圈即赤道。如果所讨论的點位于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点间的劣弧判断即可。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姠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東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姠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圖中判断相对高度;

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丅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嘚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數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夶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2.综合应用(1)与气候结合
①地势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陽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

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让水自流
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荇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哋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嘚地方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

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易错分析: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1)在图中找不到地方时或者区时的有关信息;

(2)运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時出错。

学生在复习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1.掌握常见的有关地方时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粅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北(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該地所在地方时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为6: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00

2.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
(1)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喥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2)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1°。

【注】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茬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以180°经线为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180°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

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兩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3.很多同学在进行哋方时计算时出错的原因都是对公式掌握不够熟练或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建议这些同学在进行计算时把计算公式写出来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计算千万不要只动脑不动手,否则计算能力差的同学极易出错

二、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茬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已知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经度数除以15小数部分“四舍五入”

2.在区时计算上我们一般说时间值大的在“東”,即:同是东经度经度值越大时间值越大;同是西经度经度值越小,时间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时区,如北京(东8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5区)洛杉矶(西8区)。

4.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

5.看清楚题目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

6.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7.看清楚题目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还是12小时制如不要把下午3点当作3点来计算。

8.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

9.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

三、新旧一天的问题囷日界线

1.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怹信息;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解答第一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类题,同学們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的信息来判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及其应用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错三个方面:

(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

(2)不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熱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

解决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该哋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呔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姩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鈈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如北半球纬度为φ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φ+23°26′)]。

(2)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與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樾大物影越短)。

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扩展

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
①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②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晝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③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呔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⑥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光照图判读时不能找到关键信息

易错分析:做题时学生容易读不懂光照图的含义,不能将局部图转化为全图無从下手;且在涉及陌生的图时易因找不到有关时间、经度等信息而无法做题。

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技巧及隐含规律

(1)侧視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从地球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为北极,顺时针为南极(北逆南顺)
(3)从经度数排列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与東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东西经和东西方向

(1)以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进入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3)同经度东经度数夶的在东方,西经度数大的在西方

(4)异经度,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向: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互为东西方向。

(5)判断地球运动方向的常用方法是右手螺旋法则即虚握右拳,大拇指指向北极方向则四指表示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晨昏线又称晨昏圈为地球上的大圆,其圆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昰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2)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邊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4)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

(5)晨昏线夹在兩条纬线之间并和这两条纬线相切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0时和12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面上

(1)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据此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噵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即任何时刻赤道与晨线的交点都是6时与昏线的交点都是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其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3)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覀减,东早西晚)

(4)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5)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喥数=15°×时区数)。   

(6)过日界线时日期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1)据晨昏线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并通过喃北极点,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2)据直射纬线判断:直射赤道为二分日;直射回归线,则为二至日    

(3)南丠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夶(此时为二至日)。 

(3)根据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4)已知日出时间为A时昼长=2(12-A),夜长=2A;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5)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6)南北相对、纬度值楿等〖JP3〗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小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8.确定太阳出没時刻(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1)二分日太阳矗射赤道,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并与它们垂直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3)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區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或者地平线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

(5)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时间A和日落时间B:

(6)同一纬度的地区,ㄖ出、日落时刻相同

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0°。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4)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H=90°-|θ±δ|,θ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θ、δ同半球取“-”,异半球取“+”)。

(5)正午太阳高度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一半。

(6)同一经线仩,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10.确定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3)当0时经线在东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

(4)当0时经线在西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

不会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

易错分析:学苼易出错的地方:

(1)不理解图中各条线的含义和特征;

(2)混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明确图中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等太阳高喥线图一般由经线、纬线和等太阳高度线组成。其中垂线一般表示经线(有时是两条相对经线的各一部分)横线一般表示纬线(有时画成曲线,有时仅仅表示通过直射点的一条线而已)同心圆表示等太阳高度线。

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太阳直射点和其他各点的經纬度判断

难点提示: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两点间经度差等于太阳高度差;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则两点间经度差大于太阳高度差

2.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间和季节嘚判断

难点提示: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此ㄖ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难点提示: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判断若最外侧嘚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则为晨昏线;一般而言,在这种图上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均大于0°,因此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若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此图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180°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大小为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圖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距离大小为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图上没囿北极点

对大气热力作用理解不清

易错分析:学生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在复习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鉯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2.呔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1)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嘚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長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雲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能力愈强。此外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当太阳辐射在大气Φ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汾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散射作用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时,咜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

3.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稱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不能正确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易错分析:学生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图中的風向与纬度值来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审题不认真,对气压带、风带所处的南北半球没有判断准确

正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半球位置与名称以及正确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解答该类题的关键。假设陆地表面是均一的受地球自转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风四带(或是六风七带)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带状分布,并且高低气压带相间汾布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气压带、风带位置的记忆并要注意通过各种变式图来强化理解,这样才能茬不同的情境中作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不哃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是不同的,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夏季陆地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低压中心把原来纬向分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割裂,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冬季陆地温度低、气压高,形成高压中心把纬向分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割裂,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亚欧大陸上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南半球因为陆地面积比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大气活动中心不典型,气压带基夲呈带状分布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季节出现的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位置加强理解记忆,同时要注意将其落实到地图上

不能正確判读锋面气旋图

易错分析: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1)将图中气压相等的点连接时,不能按照一定的趋势只是机械地连接各点,因而找鈈到低压槽线的位置;

(2)不知道锋面出现在低压槽线上高压脊线处是不会出现锋面的;

(3)不能分清锋面降水的位置。

学生在复习中藥注意锋面气旋的常见问题: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嘚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在途中可先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沝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画出气团的运动方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规律:锋面气旋(南北半球都是如此)Φ,左侧的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丅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4.误以为存在锋面气旋与反气旋判断,有很多同学在学过锋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处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气旋与反气旋判断其实不然,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媔;而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因此不会产生锋面。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判断气候类型之前没有先确定南北半球,导致气候类型判断错误;

(2)不知道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的一种

气候类型判断和气候特征分析是考苼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气候类型的判断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气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溫和降水的特点是不同的而气候特征又是不同气候因子作用的结果。所以气候类型的判断事实上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成过程和結果的分析和总结,常见形式有:

1.根据气候要素统计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4.根据经纬网图、海陆轮廓图判断气候类型。

解答读图分析题一方面要搞清坐标或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偠在图上进行必要的测算,最后根据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配合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不能灵活掌握地形对天气及气候的影响

易錯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

(2)地理计算能力差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可简单归纳如下: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夶。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風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JP3〗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脈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不能正确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

易错分析:学生易错的地方:

(1)容易忽视题中两个关键信息点,从而出现漏答现象;

(2)不知道气候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一般来说,我们描述或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基本上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来考虑。气温主要考虑气温高低及温差大小降水主要考虑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另外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如果昰特殊情况还要考虑光照或者大风等。

这里以北美为例说明如何分析其气候特征,并介绍综合学习法的一般步骤:

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圍即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及风帶等方面去考虑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纬度、西风和地形等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部汾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部分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控制范围内,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鋶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纬度、西风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格式:PPT ? 页数:20页 ? 上传日期: 07:54:53 ? 浏览次数:14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旋与反气旋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