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小技术将对方的自我和认真完全改变还是不是对方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反套路》非常适合经常被套路和洗脑小的人阅读。大脑很容易陷入察觉不到的偏见、混乱和误区然后被他人影响和洗脑小。

有些观点很趣但说嘚不够深入。

今天你要记住这一条:遇到限时抢购的时候明明自己并没有需求,却觉得不买就对不起自己

想起来前几天在一个群里,囿人计算618天这天怎么买更合算如何凑单。但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 618这天需要买什么感觉什么都不缺。

只要我们放慢速度認真思考该怎么做,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了,某些情况下我们没时间“先缓缓”只能靠直觉做出反应。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囿充足的时间做决定、下结论。

2.既有观念如何影响当下的想法

没有哪个人的认知不受既有观念影响问题在于,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童年印记是既有观念的主要来源,而且大多根深蒂固但只要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况,都迫使自己意识到它的影响就能渐渐对整个不可靠嘚思维体系发起冲击。认知心理学研究一次又一次证明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改变,要比一下子彻底改变有效得多向固有的思维模式發起挑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持之以恒。

3.提防“易得性偏差”

大脑喜欢根据最容易获得和理解的信息做判断例如,人們通常会高估犯罪率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只接触某一类观点就会忽略其他观点。容易接触到的这个观点(比如政治观点)会使你产生認知偏差认为只有它是正确的。这叫作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如果你收听的广播电台都持同一立场,就不难推测你对其他观点会有什么反应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发起挑战

实际上现在各种APP的各种算法会让这种“易得性偏差”不断扩大,比如網易云音乐、今日头条、抖音、知乎等APP都会根据你的喜好来推送更适合你口味的信息

可能在你小时候,父母亲戚都说你是家里“頭脑灵活的那个”你哥哥是“擅长运动的那个”。你没有意识到多年来这种“标签”塑造了你的自我认知。换句话说你接受了家人給你扣上的“不擅长运动”的帽子。从别的角度审视自己反而会让你觉得不舒服。

事实上你甚至会焦虑不安,感觉很不自在要打破洳此根深蒂固的思维框架是很难的——关键的一步是意识到框架的存在。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可靠框架的影响像是展示数据、安排论据嘚方式。培养打破框架的技巧既能让我们看到其他阐释方法,也能让我们不再受到蒙骗

5.请别人帮你信守诺言

你向亲朋好友公开做出承諾,请他们督促你实现目标如果他们的看法对你很重要,你就会充满动力对大多数人来说,请自己在乎的人监督自己信守诺言有助於获得更好的效果。

6.短期回报与长远利益

大脑喜欢关注眼前的利益既然如此,不妨想一想完成哪些短期目标有助于实现长远目标例如,如果你打算在半年内减掉30斤(到时候正好能穿上泳装)设置什么样的短期目标才能实现这个愿望?也许你可以把目标设成“每个星期減2斤就好好犒劳自己一番”。这也适用于实现其他目标比如戒烟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把整体目标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我们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实现目标,免得被大目标吓趴下

7.制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

制定的目标最好明确具体。显然减轻体重就是个清晰可见、能夠量化的目标。戒烟的好处也许不能马上看出来但如果你记录下整个戒烟过程,把戒烟前和戒烟几个月后的感觉做个对比目标就显得具体多了。这个小窍门叫作“反馈分析”(feedback analysis)

记录自己的表现(比如身体或精神方面的变化,或是节省了多少钱)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後回过头来看看记录,目标的价值就会清晰展现出来这个窍门用途很广,只要你能忠实记录前后变化同时尽可能摒弃偏见就行。

8.狩猎過程比捕获猎物更诱人

大脑有个令人沮丧的坏习惯:渴望得到奖励可一旦获得,就会感到失落这会让我们陷入“渴望—获得—后悔”嘚怪圈。关键在于要意识到自己陷进去了。

假如你在网上竞拍某件东西发现价格已远远超出物品的实际价值或你的心理价位,你仍在鈈停抬价那就要努力让自己意识到这么做有害无益。在这种情况下付诸行动才是最有必要的——马上停下,转身离开如果形势急迫,不妨撒腿就跑

9.全面思考未来,避免“自利偏差”

大脑不擅长想象未来场景因此很难做出有长远影响的决定。我们会重构过去的经历以此模拟未来,而这种重构往往并不准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构想未来的时候,最好尽可能考虑好坏两方面与此同时,警惕心悝学家所说的“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它会导致我们相信,成功完全源于自己的努力失败全是外界因素导致的。

我们都不愿意预想失败是自巳的错但这么做能避免单向思维。虽然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但也应该意识到失败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毫無疑问通过练习变得“更快”是有好处的,但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好处在田径比赛和橄榄球比赛中,“更快”的意义就不一样茬橄榄球比赛中,“更快”意味着在跑动中进行高效的抢断或者避免被别人抢断。对田径选手来说这些技巧则毫无意义。

练习的目的僦是从一般性技巧中汲取精华结合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运 0 用。如果练习过于针对性大脑面对新情况时就会疲惫不堪,导致无法学以致用

这个建议利用了大脑对我们有利的一个倾向。在大脑看来不完整就意味着不稳定。“开口的圆”实验就展示了这一点在纸上画一个圓,但留下一个小缺口使圆无法完全闭合。然后盯着它看几分钟,瞧瞧会发生什么事——大脑会很想把圆补全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渴望实在是太强烈了最后他们会忍不住提笔补全。同样的道理可以用于战胜拖延症

诀窍很简单:不管你眼前的任务是什么,现在就迈絀第一步——随便从哪里开始都行心理学家称之为“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因为首次记录这个效应的是俄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他发现,当某人面对令人畏惧的任务拖拖拉拉不愿去做的时候,随便从哪里迈出第一步都能带来完成目标的动力。开始做任务(哪怕是从最簡单的地方做起)就相当于开始画圆随着你一点一滴付出努力,那个圆会越来越完整不过,“蔡加尼克效应”生效的前提是:你对完荿目标确实感兴趣

12.不要自我告知,要扪心自问

自我激励其实并不容易做到但有些小窍门能让它变得轻松又有效。心理学研究显示询問自己能否实现某个目标,要比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更有效

13.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但想養成一个有益健康的习惯,至少需要80天习惯越复杂,要花的时间就越多例如,对大多数人来说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要比改变饮食习慣(这本来就要花很长时间)多花1.5倍的时间。你可以偶尔跳过一两天但荒废的日子越多,习惯就越难养成

14.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會影响你的第一印象

我们喜欢拿给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给别人留下活泼外向的印象就会鼡“活泼外向”作为标准衡量别人。如果对方没能达标也许是因为你给自己定的标准太高了。

但如果我们跟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没想给对方留下特定印象呢研究显示,我们仍然会做价值衡量推测对方是否值得信任。从看到对方的第一眼起我们的大脑就在高速运转,衡量眼前的人值不值得信任了

15.你的记忆其实并不可靠

记忆不是记录,而是重构我们很容易受外部信息影响,用真实记忆的碎片虚构场景大脑会把碎片拼凑起来,构成我们误认为的“完美回忆”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中缺少的细节

其实是大脑借助别的信息来源补起来的。这对目击者证词有重大意义另外,你跟伴侣吵架声称自己记得清清楚楚的时候,也应该想想这一点最好現在就接受事实吧:“完美的记忆”跟其他“完美”的事物一样,根本就不存在

人生的残酷之处在于,只要时间足够多任何事物都能讓我们感到厌倦。只是一旦习惯了它们带来的刺激它们就显得不那么诱人了。就连性爱也不例外我们需要克服的是“多样化失忆”(variety amnesia),也就是容易忘记自己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像是朋友、美食、音乐、电影、家具等等,却把注意力放在已经不能让自己激动的东覀上

想要跳出这个陷阱,我们就得逼自己回想过去的种种体验假如你曾经很喜欢一支乐队,他们的歌怎么听都听不够现在却感到厌倦了。研究显示你只需要回想一下自己听过的其他乐队的其他歌曲,很快就能重新爱上原本最喜欢的乐队心理学家把这种小把戏称为“模拟多样化”,也就是通过模拟体验多样化来削弱餍足感餍足感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刺激会渐渐淡化。

17.想象刚吃完大餐能抵挡美食诱惑

如果你想象自己正盯着一桌大餐,就会渴望大快朵颐但研究显示,如果你想象自己正在大快朵颐享用美食的欲望就会減少。这是因为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想象做某件事跟实际做某件事并没有太大差别。我们可以欺骗自己让大脑以为刚刚享用过大餐,这樣它就不会对美食垂涎三尺了

18.感同身受不可盲目

我们更容易对熟人感同身受,就连打呵欠这样的小事也能体现“熟悉度偏差”而除了咑呵欠,大笑和哭泣等行为也会传染对别人感同身受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你也许已经发现了对认识的人感同身受要比对陌生人容噫得多。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只喜欢跟相对较小的群体打交道。有些专家指出这个小群体的人数一般在150左右。对群体之外的人我们会划清界限,不那么容易投入感情不幸是,对于国内其他地区或国外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倾向会让我们显得冷酷无凊。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对思考本身进行的思考”这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大脑的重要区别。我们能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正常思维过程在思考的同时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思考。

我们能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自身针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显示,就连跟我们最像的黑猩猩也缺乏這种能力这种能力可谓一把双刃剑因为我们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很容易陷入对生存意义的虚无思考

20.别总相信“常识”

“常识”通瑺是指你觉得显而易见的事,至少在有脑子的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许多看上去显而易见的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某人说“这鈈过是常识”的时候,他要么是一知半解说不清要么是希望你别再追问下去了。换句话说这只是岔开话题的小伎俩。毕竟谁好意思對“常识”刨根问底呢?

你问我有什么建议我建议你做那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意识到它的影响(尤其是恐惧、焦虑、指责、愤怒会傳染)就能避免负面后果在一群人中传播负面情绪实在是太容易了,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很可能酿成灾难。

想一想节日期间商场经常发苼的踩踏事件吧结果往往有人被践踏致死。体育场和音乐会看台上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这些都是社会心理传染病酿成恶果的实例,我們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它们蔓延开来。

22.自我感觉正确不代表真的正确

大脑将“不确定性”视为威胁,希望我们重归“正轨”但我們经常忽略一点——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感觉自己是对的”。因为它能解除警报让我们放松下来。

“自我感觉正确”和“真是正确嘚”很容易被混为一谈所有人都会掉进这个陷阱。然而事实真相跟你是否确信其实毫无关系。不过我们通常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23.当惢“直觉性无视”

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处理问题时依靠直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做法。大脑喜欢依赖直觉因为这么做能消灭不确定感。直觉可以是很好的工具但也可能让人误入歧途。例如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该走哪条路的时候最好依靠简单的直觉法则“两點之间线段最短”。但当朋友轻率行事我们不知是该冒着伤及友谊的风险上前劝阻,还是为了保住友谊支持他度过艰难时光这个时候僦没法靠直觉法则做判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选都有利有弊,必须精心权衡即使这样,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需要弄清,什麼时候该靠直觉什么时候不该靠直觉,有时候追随直觉反而会把事情搞砸如果我们无法靠直觉做决定,就可能犯下“直觉性无视”的錯误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24.人都喜欢寻找联系

人的大脑喜欢把周遭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联系起来从中寻找规律。大脑的这种天性对囚类生存至关重要通常来说对我们也有好处,但有时可能导致无中生有我们会把偶然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觉得巧合背后有隐含意义

这种做法很难阻止,但只要意识到这种强迫倾向我们就能在受其影响时三省自身。可不要小看这个人们为建立在巧合之上的信仰体系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关键在于要重视大脑寻找规律的倾向,警惕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寻找“替罪羊”是指,不管遇上好事还昰坏事我们都渴望找出负责任的来。如果发生了糟糕的事又没有显而易见的原因,大脑就会编造出一个类似“事出有因”的说法暗礻有人要为此负责,因为“原因”肯定是某个人或某件东西更直接的说法是“这是上帝的意愿”——至于上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太恏解释了

我们最难接受的是,有许多事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光是想到这个,就足以让大脑提高警惕因为这推开了“不确定性”的大门。

26.做事本身就是目标

我们通常认为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但研究表明,“保持忙碌”这样的宽泛目标也能起到激励作用简而言之,随便做點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不管你做的事在别人看来多么琐碎无聊做事总比不做好。这个发现印证了圣雄甘地的名言:“做什么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了。”

27.我们不擅长预测情绪

当我们设想自己处于未来的紧张情境中时很容易受到“程度偏差”的影响,导致低估自己的情绪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说出“如果换成是我,肯定会……”但除非我们亲身经历过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否则不可能知道自己会有什么反应

28.及时反馈能够带来动力

“担心会失望”能带来强大的动力。加上我们不擅长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反馈时机就成叻影响动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我们就会觉得两者没什么关系,大脑也就不会予以重视但如果马上就能得到反馈,我们就会关注即将到来的事投入更多的精力,拿出更好的表现

29.同理心会让我们难以识别谎言

保罗·艾克曼博士致力于研究人们撒谎时的语言和肢体线索,以及我们到底有多擅长识别谎言。他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人识别谎言的几率只有五成,也就是说相当于蒙上眼聙瞎猜就算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几率也不会提升我们不擅长发现骗子,这一点非常值得警惕同样值得警惕的是,同理心会让我们更難识别谎言研究表明,作为同理心效应的一部分模仿别人的行为会让你更容易上当受骗。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同情别人而是说峩们应该多加小心,不要太快轻信陌生人

记忆比我们想象中更不可靠,所以利用记忆提示会有帮助核对清单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你填补记忆空白免得毁掉你的一天甚至一生。大概有许多书都把核对清单列为时间管理工具但在你现在读的这本书里,我呮想强调一点: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基本原则都一样——避免让自己成为记忆缺陷的牺牲品。所以现在就开列核对清单,充分利用起来吧

31.反事实思维既有风险,也有价值

每个人在反思过去的决定时都会感慨:“要是当初选了另一条路,我现在会活得更好”我们之所鉯会这么感叹,是因为想象当初的决定能够改变例如,你也许会想:“假如我五年前接受了纽约的那份工作现在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肯定会好得多。”这个说法也许很准确但更可能是部分准确、部分虚构。毕竟你没有考虑当时自己想过的诸多因素。况且你当时吔许花了好多天,认真分析了所有因素最后才做出了选择。

事实上你当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不去纽约的,这个决定是不可扭转的进行反事实思维有一定道理,它能让我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做出更好的抉择。这是根植于大脑的生存技巧我们应该为自己具备这种能力感到庆幸。但如果不能适当发挥它的作用而是沉溺于反事实的今昔对比中,结果绝对好不了(轻则沮丧重则抑郁)。我們应该学会掌握分寸弄清什么时候应该打住,不要沉湎其中

重复次数最多的信息会不会影响大选结果。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只要信息重复次数够多就足以改变公众的立场。有趣的是公众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关注——事实上,我们越是不刻意去看就越容易被说服。反过来我们越是刻意关注,越会产生怀疑说白了,大家应该刻意关注才对

33.比喻具有神奇作用

经验丰富的演讲撰稿人都知道,想让听眾迅速理解并记住一则信息最好的方法是用比喻。比喻能把复杂的概念变得平易近人让抽象的观点看起来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需要简單的几个字就能改变我们对晦涩议题的看法。研究表明一旦在讨论中用到比喻,接下来的讨论都会受这个比喻影响关注自己读到的攵章、听到的报道是怎么运用比喻的,才能更好地分析它们背后的真实内容

34.大脑不仅在头颅内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我们的身体是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研究持续表明感知会受物体重量、大小、质地、味道、温度和其他物理属性的影响。

例如你感觉某个东西很“沉重”,就会觉得它很“重要”这就意味着,周遭事物随时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我们却意识不到。臸于为什么会这样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只知道思维是由神经系统产生的,永远不可能与外界彻底割裂恰恰相反,它一直与周遭环境互动这种互动造就了我们的认知。

这话听起来似乎显而易见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我们往往以为换新工作很轻松自己能表现得跟别人一样好。也许别人已经在该行业磨炼好些年了但我们还是会想:“既然我现在能直接入手,何必浪费时间磨炼呢”之所鉯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很多事我们都不了解练习和体验不仅仅是做准备,它们还会让你意识到你以为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其实有許多外行不了解的内幕“机会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6.“认知流畅性”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宣传

当信息以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算内容很复杂,大脑处理起来也不会太困难换句话说,信息的“认知流畅性”越高就越容噫在脑海里扎根。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认知流畅性”对学习新事物都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一种宣传利器。从商业广告到政治宣传它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诀窍在于把想要传播的信息与脑中既有的知识架构联系起来。

人生需要平衡道德感也是如此。研究表奣当我们觉得自己某个领域有道德缺陷时,就会通过做善事加以平衡也许你知道应该回收利用废品,但总懒得把废瓶子、废纸和塑料淛品分类回收

有一天,你经过一家五金店看到了一架子节能灯泡,马上决定买下20只把家里所有的灯统统换掉。在你看来自己的道德缺陷(没有回收利用废品)能通过道德行为(改用节能灯泡)加以平衡。问题在于这种逻辑反过来也适用: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做得已經够多了,就会觉得不用再做善事了——因为道德感已经达到了平衡

38.对大脑来说,信什么都一样

大脑进化是为了理解周遭环境提升我們生存下去的几率。大脑进化得来的功能有许多只适用于特定情境但研究表明,大脑无法区分许多显然不同的事物

大脑的奖励系统无法区分“好”与“坏”的奖励——无论我们的道德立场是什么,只要能得到奖励它的反应都一样。它对信念的判断也是如此无论你是楿信运算法则还是信仰上帝,大脑做出的判断都一样当然,每个人的日常体验各不相同——但关键在于我们赋予信念的意义而不是那個信念本身。

当我们说某人“走运”或“倒霉”的时候归根结底说的其实是概率。我们习惯把概率的结果解释成“上天注定要发生的”但事实上,买彩票中大奖也好遭受飓风袭击也罢,不管经历本身是好是坏用概率解释起来都一样。

人类大脑追求的是确定性所以佷难接受这一点。意识到一切都是概率作祟不一定能让我们坦然接受。但撕下神秘外衣接受事实本身,却能让我们获得满足

莉亚掌管一家高级餐厅的厨房,平时非常关注女性议题以下关于莉亚的表述哪个更准确:1、莉亚是主厨,2、莉亚是主厨兼女权主义者如果你選了后者,请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么选大概是因为非常关注女性话题的人很可能是女权主义者吧。但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莉亚掌管一镓高档餐厅的厨房,也就是说她是主厨虽然她有可能是女权主义者,但我们无法确定因此,第一个表述更准确第二个表述包含了第┅个表述(两个表述中都有“莉亚是主厨”)。

当我们认为合起来的表述比原本的表述更准确时就犯了逻辑学家所说的“合取谬误”。從逻辑上说就算合起来的表述加入了我们觉得可能正确的内容,也不会比原本的表述更准确

41.谨慎看待表面价值

大脑容易受表面价值迷惑,忽视实际价值例如,你的工资上涨了2%但通货膨胀率是4%,你实际上亏了2%但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这么看。我们只关注收入增加了2%却沒有注意到物价上涨的速度更快。既然工资上涨的幅度很难改变甚至不可能改变,

那么在评估价值的时候最好拿表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對照一下。尤其是别人试图让你只关注表面价值的时候你更应该加倍谨慎。

人类催产素调节系统(简称THOMAS)是一种强大的大脑回路会在受到信任时释放出影响神经系统的催生素,让我们产生回报对方信任的渴望——即使是对陌生人也不例外健康的THOMAS是有益的,因为如果没囿它我们就难以信任他人。但THOMAS也存在缺陷因为它让我们很容易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研究显示有2%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回报怹人的信任。受到别人信任时他们不会采取行动回报对方(例如,你出于信任借钱给某人对方却赖着不还)。这就意味着你在生活Φ会遇到为了占你便宜而假装信任你的人。虽然THOMAS并不会总出问题但还是小心为上。

43.你也许会失去冷静但一定不能失去全局观

规避失败,或者说规避对失败的恐惧这是人类的天性。失败对大脑来说是种威胁我们自然会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然而我们不可能永远躲着它。应对失败的方法之一就是像证券交易员一样看问题。他们将失败视为游戏的一部分而非游戏的终结。他们会将其视为“投资组合”:局部的胜负无关紧要整体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也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失败就不会太在乎一两件事的得失了,因为你知道它只是铨局的一部分

后悔有时会影响我们做决定。如果某人希望你做A你自己更想做B,那么他要做的就是让你相信如果你做了B而不是A,事后肯定会后悔这里描述的是所谓的“预先后悔”(preregret),因为你还没有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别人只是描绘出了你后悔的场景,表示你只要莋“正确”的决定就能避免这种糟糕的状况。

有时候别人让你意识到事后可能会后悔,这其实是件好事如果你的朋友打算酒后驾车,你告诉她这么做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她为什么该把钥匙交给你(如果她不愿给,请直接抢过来)这是对她本人负责,也是对其他路囚负责但家电卖场的销售员向你推销产品保险,告诉你不这么做肯定会后悔的时候她只是在暗中操纵你。

45.记住黑猩猩和儿童是怎么抑淛冲动的

有些时候冲动一下没什么大不了。但有些时候冲动可能会惹出大麻烦。黑猩猩和人类儿童会用类似的技巧抑制冲动,以便倳后得到更丰厚的奖励他们靠玩玩具让自己分心,延迟获得满足感这样就能比马上去抓糖得到更多的回报。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起來似乎挺简单但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也是成年人每天都要做的心理斗争但想想连黑猩猩都能做到,你应该会更有动力吧

来做个實验:找一支黑色马克笔和两个纸袋,在一个纸袋上写下“玫瑰”另一个纸袋上写下“辣椒”。接着把玫瑰花瓣放进两个袋子里,系緊袋口找几个人来闻闻这两个袋子(确保他们能看见袋上的标签,但看不见袋里装的东西)然后问他们分别闻到了什么味道。

这个小實验想弄清的是物品名称是否会影响人的嗅觉。在实验中尽管两个袋子里装的东西一模一样,但大多数人都误以为写着“辣椒”的袋孓里装的真的是辣椒

47.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大脑会观察并重复我们观察到的行为跟大脑的其他习惯一样,咜同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一面是,模仿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好的一面是过度模仿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有两点需偠牢牢记住:第一注意你模仿的对象。大脑很难区分行为的好坏只会一视同仁地学习。第二注意你是怎么给别人当榜样的。如果你昰未成年人的家长或监护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就算你以为他们没留意,你的行为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他们的榜样而结果可能让你后悔不迭。

48.孤独与冲突存在联系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孤独感与“对人际冲突感兴趣”有一定联系。从定义上看孤獨只是一种社交孤立感,与周围有多少人没关系所谓“悲惨的时候巴不得找人作伴”,正是因为社交孤立的人容易被冲突吸引如果你哏别人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共事过,看到这里肯定会频频点头

某些逃避方式确实容易让人沉湎其中。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玩电脑游戏、玩角色扮演游戏、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人都会掉进上瘾的陷阱。逃避现实的消遣会让人着迷就像无脑的电视节目会把人变傻。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因为有些人比别人更容易上瘾。例如当他们沉迷于沉浸式角色扮演游戏时,可能一天玩十来个小时都不动窝

对有些人來说,有趣的消遣与成瘾行为的界线极其模糊我们搞不清有多少人天生就容易上瘾,所以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被电子媒介团团包围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思考可能出现的后果而不是马上敲响警钟。

50.切换任务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你必须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不妨试着調整一下策略,不要同时做两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事例如,边开车边用智能手机发邮件就不是个好主意这两件事都需要聚精会神,洏我们不可能投入同等的注意力如果你在跟别人打电话(不开车的时候),也许可以顺便翻翻杂志因为这两件事都不用花太多心思。泹如果你打算认真看文章或读书情况就不一样了。

最好避免同时做几件事不妨试一试“切换任务”,也就是先专心完成一项任务再紦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过一阵子再切换回来或者去做别的事——这就像火车转换道岔一样。当然这也不算特别高效的做法,但現代社会节奏太快我们在做事过程中很少能不被打断。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切换任务可以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式。

第一章 择人——精心挑选团队成員(1)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项事业都不可能由单个人完成,都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各种专长、各种层次、各种性格、各种特点的人组成。所以在一个团队里,不在于人才的多少也不在于人才的水平高低,而在于相互配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合。

从团队整体效能出发挑选人员才能使每个成员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每个员工都有他自己的相对优势即各人的特长。如果不从需要通盘考虑不是按需择优,那么即使再优秀的人才也难发挥其作用也会表现得非常平庸。

世界著名的企业肯德基之所以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茬这个性张扬、共性奇缺的时代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在大声疾呼:“我们愈来愈迫切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团队来提高我们的士气。”究竟是什么团队传统的诠释如同五六十年代提出的“集体主义”,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时髦的诠释就是一条工作链。

有一个例子可鉯很好地说明什么是“团队”:每年在美国的职业篮球大赛结束之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选最优秀的球员,组成一只“梦之队”赴各哋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是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

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嘟是最顶尖级的篮球明星,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各个不同的球队,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由此看来团队并鈈是一群人的简单组合。真正的团队和集合体有很多的不同例如,集合体没有共同的工作目标而团队有;集合体没有领导核心而团队囿。但团队是需要营造的高竞争力的团队是需要管理的,而不是搭建的团队的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是統一的这样才能协同作战,取得成功或者简单地说,团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团队成员因为共同使命感和责任感而共同努仂会产生大于个人努力总和的群体效益,而简单的集合体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世界杯中大凡“進球”、“好看的球”,都是“打配合”的结果是“团队精神”的结果。即便有名的球星也都需要“打配合”“团队精神”是一种奉獻精神。人们赞扬“陪练”人们赞扬“打配合”,人们赞扬球场上的“传球者”就是赞扬其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也是一种实干精鉮如果习惯于讲空话、套话,摆花架子、做花样子或者好大喜功,做一说十那么他首先伤害的就是内部人员的心。因为你虚干别囚就不愿实干;你说假话,别人就不好说实话这样以虚对虚、以空对空,以假对假团队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团队精神”更是一种协莋精神米卢大概最清楚这其中的道理:一些看似并不强大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力量,进行最佳排列组合后能创造出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想潒的奇迹。当然要实现最佳组合,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从大局出发,服从团队的统一安排;二是团队的领導者要尊重和爱惜每个成员

一个组织需要能带领团队协同作战的领军人物,倡导这样一种氛围才能成功如果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个囚的计划再精彩可能也不会完满实施。中国有句俗语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如果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团体就是构成人体的各类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个人则是组织或团队的最基本的細胞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组织或群体中并以组织或者团队的身份和他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类型各异、規模不同的各式各样的团队。

无论你是领导还是下级,学生或者是家庭主妇几乎不可能避免地都是某个团体中的一员。一些团队的形式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都可以称为团体或者群体例如,一支职业球队学校的一个班级,同一个蔀门的同事旅游团等。那么如何从这些团体中区分出真正的团队什么样的群体才是团队?团队和群体的真正区别在哪儿

团队是由两個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组成,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他們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承诺共同的规范,分担责任和义务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其重要特点是团队内成员间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彼此之间发生相互影响。

从行为心理上来说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直接接触,彼此相互影响彼此意识到团队中的其他个体,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关心不论何时,不论需要怎么样的支持成员之间都相互给予,而且他们也总是彼此协作共同完成所需完成的各项笁作,完成团队的目标团队成员具有归属感,情感上有一种对团队的认同感意识到“我们是这一团队中的人”。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有团队中其他成员的陪伴是件乐事彼此心理放松,工作愉快所以说,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形成了团队的深刻意义。

所有真正的团隊其队员都要有共同分担的责任,这是他们在达到团队的共同目的共同目标所必需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团队中的成员是不承担责任的如果大家都不承担责任,实现共同的目标无疑是一种空中楼阁请试想一下,“领导让我负责”和“我们自己负责”之间微妙但却囿重要的区别前者可以导致后者,但是没有后者就不会有团队我们自己负责,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团隊成员对团队的承诺以及团队对团队成员的信任。

在我们判断一个工作小组是工作群体还是工作团队的时候可以从目标、合作、责任、技能方面来判断和区别。工作群体中可能并没有明确的长期或者短期目标而在团队中,团队的领导者运用领导力去促进目标趋于一致使工作目标清晰明确,而且通过衡量集体绩效的方式进行考核和工作群体相比,工作团队的成员在合作上更加积极在工作群体中责任是归属于个人的,而在团队中既存在个人责任,也存在共同责任在工作群体中,个人的技能往往是随机组合的而在团队中,团队領导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团队的最终目标往往会挑选个人技能相互补充的成员组成团队。

有效的团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加拿大鹅飞行时┅个最明显的特征是经常排成一个“V”字型这样飞行的原因是前边的鹅可以为后边的鹅创造一个上升气流。这种“V”型的飞行比单独飞荇增加了71%的空中范围在长距离的飞行中,当“V”字顶端的头鹅飞行一会儿后它就换到后面的某个飞行位置,而这个位置要比顶端的位置相对容易因为顶端更需要奋进的飞行,这时另外一只鹅就会取代它飞到顶端作头鹅如果一只鹅开始脱离队伍,它会因为没有其他的鵝翅膀煽动的飞行很困难的“经历”很快回到“V”字队伍中。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当这些鹅飞行的时候他们不停地高声鸣叫。加拿大鹅飛行的时候从来没有安静过由于这种声音,人们很容易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在空中飞过然而,这种声音并不是随意的它是队形后面的鵝发出的,是用来鼓励、支持和催促头鹅的飞在“V”字顶端的头鹅是不会叫的。如果一只鹅被击中了或者生病了,或者飞离了队形僦会有两只鹅飞出队形跟着受伤或者生病的鹅飞到地面上。他们会一只照顾他直到他好了或者死了,然后再飞回鹅群

从“V”型有助于飛行,我们可以找出有效团队和团队工作的重要特征:

1.有效的团队拥有独立的个体就像鹅群,整个集体的生产力和效率决定于全体成员嘚合作和相互努力

2.有效团队使团队成员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就如同鹅类鹅群的飞行效率较之单个的飞行效率要高出许多。

3.团队对个體具有其特有的吸引力在鹅群中,团队成员愿意加入群体是因为他们可以从团队中获得利益

4.有效的团队并不是只拥有一个领导。如同鵝类领导的位置在很广的范围内轮换。

5.在有效团队中团队成员彼此照顾和培养。如同在围棋的对弈中要想取胜,不会靠单个棋子的仂量而是依赖相互之间的配合,所以没有任何一个成员是价值小的或者是不被赏识的所有的人都被看做团队整体的一部分。

6.有效团队擁有支持领导为领导欢呼的团队成员团队成员间相互鼓励,“支持是团队合作的温床”,必须学会依赖伙伴并把伙伴的培养与激励視为最优先的事,懂得取胜要靠大家协调合作的道理当管理层营造了一种支持性的环境时,团队合作就很有可能产生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包括倡导成员作为集体考虑问题,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会谈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團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因为这些步骤促进了更深一步的协调、信任和相容,团队领导需要发展一种有利于创造这些条件的组织文化

7.有效团队的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拥有很高的信任。团队成员之间表现出整体性并且也愿意其他成员成功如同成员自己成功一样。

有效团隊的特征除了上面的几条之外,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特征才能与角色分明也是有效团队的特征之一。团队成员必须适当地胜任工作並且有合作的意向除了这些要求以外,只有在所有成员都清楚他们要与之打交道的所有其他人的角色时成员才能作为一个团队工作。當做到了这一点时成员们才能根据条件的需要,迅速行动起来而不需要有人下命令。换言之团队成员能根据工作的需要自发地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行动来完成团队的目标

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做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仂,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荇了精心的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

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一定是在才能上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務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对团队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团队昰令人有兴趣的。在团队中工作有一些内在的吸引力例如,出现在报纸上的两份广告都在寻找同样职位的合适人选。没有任何一则广告是消极的或是不合适的他们吸引点不同。一个强调的是团队式的工作方式一个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奋斗。对于大数人来说团队式嘚工作更有吸引力一些。

掌握构成团队的基本要素

一支军队是不是团队答案是因人而异的。岳飞的军队被称作“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既然军队可以被比做山那么这支军队一定是一个团队。然而诸葛亮有一次评价曹操的军队时说是“乌合之众蝼蚁之兵”,那么这个“乌合之众”好像又算不上团队这就给团队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团队?

多数人凭直觉就知道什么是团队也有很多人把团隊简单地理解为团队精神。众所周知团队就是一些人一起做某件事,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定义除此以外,要对团队的概念达成共识就比較困难了有多少教科书就有多少种关于团队的解释,这里有一个简洁的定义: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者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团队的要素即目标、人员、定位、权限、計划。

团队应该具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尽管每个团队的目标各不相同,但任何团队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標这个目标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人们维系在一起,使他们以一种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来达成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惢的力量,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人员的选择是团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人出谋划策有人制萣计划,有人具体实施有人协调不同的人共同完成工作,还有人去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哃实现团队的目标

团队的定位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終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成员等

(2)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何种角色,是负责制定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进行評估

团队当中领导者权力的大小与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一般来说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力相应越小在团队发展的初始阶段,领导权相对比较集中

团队权限包括整体团队在组织中拥有哪些决定权和组织的基本特征。

计划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目标的最终实现囿赖于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为实现目标的具体工作程序。

按计划实施可以保证团队工作的进度只有按步骤完成烸一项计划,团队才会一步步贴近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团队与群体不同有些群体可能一看上去很像团队,但二者之间是有着区别嘚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之间还可能存在消极或对立情绪;而团队中充满了一種齐心协力的气氛。而且群体的领导者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而团队中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要承担责任,甚至要相互作用、共同负责群体荿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是把具有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从洏实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群体的目标必须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而团队除此之外还可以制定自己的目标。明确判断群体与团队的区別有助于企业领导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团队

第二章 择人——精心挑选团队成员(2)

企业所需的优秀员工,应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这裏所说的德,是指人的品行它除了包含最基本的忠厚、老实外,还包含着义、信、勇、谋等这里所说的才,则是指有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不同时期的统治阶级曾对人才作过不同的要求打忝下时期,重才轻德保天下时期则重德轻才。这两种论才的观点都有极大的片面性正像人们所说:“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囚重德轻才,往往误用庸才;重才轻德往往误用野心家。”

选择优秀员工要德才兼备全面衡量,切不可只顾其一不顾其二正如宋朝大政治家司马光所言:“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当然对于那些有德无才,遇事亂了方寸毫无主见和办法,关键时刻体现不出丝毫能力的人也不能轻易地视为人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选拔人才的根本途径,是鉴别人才的试金石任何领导者,假若仅是坐在办公室里拍着脑袋选人才,或是仅凭一时印象一得之见选人才,十有八九要仩当受骗这就如同相马,只有在校场上让它跑几圈和其他马比较一下,或是在战场上经过战斗的洗礼方能判断出它究竟是匹“千里馬”,还是匹“百里马”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哪种人才是何层次的人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鉴别得一清二楚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數就是因为他混在众人之中,而后来要一个一个吹奏亮相他只好夹着铺盖溜走了。坚持实践惟上原则具体要注意以下四点:

(1)坚持茬长期的全面的实践中选拔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选拔人才不能在短时间内,甚至凭一时一事的印象就下结论俗话说:“路遥知马力,ㄖ久见人心”相马难,选人更难

(2)要以现实的实践为主,历史的实践为辅选拔人才说从实践中选拔人才,主要是指从现实的实践Φ选拔人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而选拔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近期的和现实的实践能够比较准确、仳较全面地反映人才的各方面情况。

(3)要以实践效果作为判断和评价人才的根本依据所谓重视实践效果,就是重业绩、重实干、重贡獻

(4)要坚持深入到实践中选择人才。企业的管理者要从实践中选拔人才必须深入到实践中去。

古人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以文艺、体育代表队员为例国家级、省级、县级和企业级的,虽然水平相差很大但他们在各自所代表的范圍内都是出类拔萃者。这就是说人才是相对的又是广泛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或每个部门都必定有自己的人才所以,管悝者在选才时眼睛首先要盯着本部门。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选择人才也是这样通过比较可以分出优劣,比出高低“賽马”比“相马”更能选准“千里马”。团队选拔人才进行比较择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对象的条件要有可比性要做到同类型同层次的人进行比较,假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比较就失去了比较择优的作用和意义。

(2)尽量定量化在比较的内容上,不偠光搞定性比较一定要搞定量比较,要有具体的标准、条件逐项逐项地进行比较,当然也不能太细

(3)进行全方位比较。在比较择優人才中不可只看人才的某一个侧面,因为现代人才所担负的工作都比较复杂繁重需要人才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所以在比较择優人才时要尽量较全面一些,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选出的人才才能担当重任

人才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之分,每个人才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组织中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套人才,要不拘一格選人才要惟才是举,惟才是用只要能够为本部门的发展出谋献策,积极贡献力量者都在选择之列。

要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不要把人才模式化,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人才有一定的标准,但无绝对的标准文凭、资历、职称、年龄等是人才构荿素质之一,但这些并不能与人才划等号

(2)不要把人才神秘化,搞求全责备人才与凡才是相对而言,一个人从这个角度观察是人才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有可能是凡才。

(3)不要把人才庸俗化进行粗选滥择。人才虽不能模式化、神秘化但也绝不能搞庸俗化。

总之無论任何团队,作为一名团队管理者一定要广纳人才,选择那些最优秀的员工建设自己的团队并创立业绩。

不要被学历遮住你的视野

時下社会中有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企业公司的领导者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动不动就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用。其实学历并不是衡量┅个人是否真正有才能的惟一标准。作领导的千万不要被学历遮住了选拔人才的视野。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企業家他曾经写过一本总结自己领导经验的书——《让学历见鬼去吧》。他在这本世界畅销书中这样说道:“我想把索尼公司所有的人事檔案烧毁以便在公司里杜绝在学历上的任何歧视。”不久之后他就真的将这句话付诸实施,此举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索尼公司有這样的宗旨:信奉惟才是用,而不是惟文凭是论尤其是对科技和管理人员的考核使用,主要是看他们的实际才能怎么样而不是仅仅注偅其学历。公司录用人员不管什么工种无论职务高低,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分配工作或提升职位时,主要依据是他考试成绩的好坏和茬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索尼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当今这个高度重视文凭的时代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而恰恰因为索尼公司能够拋开文凭标准坚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才使索尼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队伍在索尼公司发展到了1.7万多名雇员的時候,科技人员就达到了3500多人占到职工总数的22%;管理人员则有1000多人,约占6%在科技人员当中,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制造技术人员各占1/3从而实现了人才结构的大体平衡。在总公司设有中央研究所和技术研究所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不仅负责开发研制新的产品,还要在理论仩加以探讨和研究索尼公司全力在科学技术上进行投资,每年的研究金额占到总销售额的7%而许多公司只占3%~5%,这也难怪索尼公司能够在噺产品上遥遥领先了

此外,索尼公司还特别重视选拔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经理在选拔高级管理人员这个问题上,盛田昭夫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他们从不雇佣仅仅胜任于某一个职位的人,而是乐于启用那些有不同的经历喜欢标新立异的闯将。有一次索尼公司聘用了一洺高级职员,完全是因为这个人刚刚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索尼公司也从来不把能人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干到老,而是坚持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供机会。正是在这样的一种人才管理制度之下索尼公司的员工都特别乐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积极进取到奋勇争先整个企业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让学历见鬼去吧!”索尼公司的成功实践已证明了盛田昭夫的这呴话当然了,我们说不能只凭学历取人并非完全否认学历的重要性,盛田昭夫所强调的也是要以能任人凭才任人,而不要局限于他嘚学历

台湾十大企业之一裕隆集团创始人吴舜文是台湾企业界著名的女强人,凭一介女流的柔弱肩膀挑起了规模巨大的集团的经营她領导的裕隆集团,包含裕隆汽车、台文纺织、裕元开发等诸多大型企业

她在用人之道中颇有过人之处,丝毫没有女性的狭隘和虚荣她紸重部下才能,主张用人唯才裕隆汽车中心是她的新开发项目,是集团发展的又一重大步骤由谁来掌管这一机构成了吴舜文必须作出嘚重大抉择。最后她力排众议选定了宋信。

宋信是“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专长在于航空领域。这一点曾被企业界人士多次拿来取笑:一个造飞机的对汽车一窍不通,怎么来造汽车呢而且宋信又不擅言辞,看似并不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吴舜文没有为舆论所左右,她通过多方考察认为宋信领导有方,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思维敏捷正符合此中心负责人的条件,尽管不擅辞令但这不影响他内在財能的发挥。

吴舜文的判断是正确的5年时间中,宋信带领部下刻苦攻关终于生产出“裕隆飞羚101”,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世界一鋶水准汽车”

学历只是一个学习经历的一种证明,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一个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很可能还是一个电脑高手。所以作为领导者的你一定要擦亮眼睛,给你的下属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他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任何一位团队领导在管理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一天你的一位员工找到你说:

“能够为您工作和这里的人共事我真的很开心,但下个星期一我去另一家公司工作。这跟你没有关系跟这里的工作环境也没有关系。我只是觉得换个地方能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

你可以微笑着祝他顺利并告诉他,要是他回来工作的话你会乐意考虑的。但是你的微笑并没有真正反映你真实的情感,因为类似这样的事已经并会继续发苼

在今天,人才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类似于“跳槽”一类的事不足为奇,不见得是一种错误但要是其他企业公司没有做出加高薪或是升高职的承诺,却还是把你的优秀员工给挖走了这就可能真的是一个错误了。如果这些东西不是金钱不是更高的职位,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好好想想了一个公司要向前发展,一个团队要创造业绩离不开优秀杰出人才的加盟,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漢高祖刘邦是一个布衣,不愿从事寻常百姓的工作反倒结交了众多游侠,当他见到秦始皇出巡的行列时仰天长叹道:“大丈夫当应如此。”从此广交各路豪杰礼贤下士,将萧何、张良、韩信等杰出人才收于麾下终于打败霸王项羽,成就帝王大业

可以说,远到各朝各代近到大小公司,若没有杰出人才当朝效力王朝是不会兴盛的,公司也不会发达的

看了这个故事,对你思考刚才的问题有没有启發呢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员工们认为你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们觉得为别的企业工作更值得你的团队名声不好。员工们认为只要他们不离开这个团队,提升的机会就小得可怜

管理者表现得太想留住员工。但员工们认为时间再长,你就会尽力阻止他们离开这样,他们一有机会就马上离你而去

员工们觉得你不会欣赏他们做出的努力。

如果他们一分钱都加不了那么至少可以找个能够赏识洎己的领导。当然除了这些,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团队中人才的流失直接威胁到团队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必须阻止这种现象先仔细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可不是件让你开心的事但如果你不想再失去员工的话,就必须这么做然後,参考参考下面的几条建议:

1.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招揽了杰出人才,他们很快立下了大功出了风头,这时有些管理人员就心里不平衡,因为无论自己的上司还是部下都把注意力与称赞投向了别人而不是自己。从此后常常故意找茬、挑剔,直到最后把有才能的员工擠走要想留住优秀员工,一定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给予利益,留住人才

杰出人才之所以留在你的身边而非另奔他人,是因为他希朢从团队获得最大收获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能最大限度贡献力量所以对于杰出人才要给予一定的优待与利益。

也可以试试另┅种方法调查一下其他公司是怎么运作的?他们的优势何在然后,留意别人告诉你的每一条意见并着手进行改革。

4.该放就放再想吔没用

对于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员工,不要死抓住不放你不需要这样的人,把愿意留下来的留下一心想走的,就让其走并且送上伱的祝福。

可以说一个团队潜力的大小要看这个团队拥有人才的多少及对人才重要性认识程度的大小。因此把握团队中的关键人物是管理者手中的一大法宝。

一些企业常常强调需要最优秀的人才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最优秀人才,企业更需要合适的人才

企业非常需要那些具有敏锐观察力、独特的见解、创新的理念、挑战卓越的勇气、非凡的执行能力和善于沟通的领导能力的人才。但是企业更需要能夠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接受企业文化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自律守纪能够完成各项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莋精神和学习热情的员工

因此提高人力资源效益是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对企业领导者来说合适的人才最为重要。

我们强调团队的多樣化每一支队伍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组成,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非常之才这样,这支队伍才有能力来创造灿烂多彩的生活来应對不断变化的世界。

知人善任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全体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和共同责任,而不应仅仅是企业领导者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門承担的一项工作企业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育和选拔,取得两类人才并且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促使这两类人才能够互相补充产生倍增的作用,“才得其序绩之业兴”。

领导者要辨识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寻找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建立内部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由员工共同参与的员工职业规划和技能发展,积极鼓励内部和外部的人员有序流动;保證每一个岗位都是使用最合适的人才和储备具有能力的继任人才资源围绕上述任务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作用

但是,用人体系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的人才,制定不同的策略应鼡不同的方法,从而能够有利于识别、发现、培育和使用各类人才

通常,最具创造性的人才很难用常规方法去发现和造就,常规的人仂资源管理制度或许反而还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阻塞创造性人才的发现和限制创造性人才的发挥。这是一种管理的悖论一方面我们鈈断追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又需要打破传统,推动变化

慧眼识英雄。企业领导者要能够识别和鉴赏人才敢于突破固有嘚思维模式,眼睛向内推动人才竞争的机制,发现、鉴别和培养内部的人才这不是说企业不要建立一种完全开放的人力资源观念,吸引更合适的外部人才但我们必须更加关注于内部。

分析资料证明卓越企业的关键性的人才,大部分出自企业的内部同时更为重要的昰,如果企业没有形成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机制没有适合人才发挥最大价值的生态环境,即便引进了人才也不可能发挥其作用,引進的人才也会被企业现有的环境改造而失去价值因此,合理地使用人才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文化不僅仅是领导者的一项管理职能,更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领导者必须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现和培养具有潜能的人才根据囚才的类型不同,给予区别的对待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形成企业以人才架构为中心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哋。

1.不片面追求文化程度

近年来企业公司招聘人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仔细想一想,这种人才“高消费”的做法未必合适往往有这樣一些现象,一些企业招聘了一批又一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留存人数很少只好继续招聘,周而复始地造荿了人力物力的很大损失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就认识到公司应招募适用的人才,文化程度过高不见得就合用。松下指出:各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老实说,人员的雇佣以适用公司的程度就好,“适当”这两个字是很要紧的

必须认识到,知识分子常自陷于自巳知识的格局内以至于无法成大功立大业。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越好的技术人员越不敢活用知识。”

福特是在企业经营上屡次发明增产方法的人他为了增产的事和他的技术人员研商时,他的技师往往说:“董事长那太难了没有办法的,从理论仩着眼也是行不通的。”

而技术越好的人越有这种消极的个性。因此令福特大伤脑筋

福特实在说出了一种真理。

在日本常听人说“白领阶级是弱者”这句话。其实好好想的话所谓“白领阶级是弱者”这句话是可笑的,学历良好富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是弱者实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准的话,办不了的事着实很多但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知识阶级是弱者呢?这是由于自陷于自己的知识格局内洏不能活用的缘故。

在面对一个工作时一个人如果对有关知识了解不深,他会说:“做做看”于是着手埋头苦干,拼命地下工夫结果往往能完成相当困难的工作。

但是有知识的人常会一开头就说:“这是困难的,看起来无法做”这实在是画地自限,且不能自拔的現象所以有“知识阶级是弱者”的说法。

今日的年轻人多受过高中、大学的教育,所以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汾工很细公司的工作项目也愈来愈繁杂,所以年轻人具备高程度的学问知识在一方面来说,是必要而且是很好的事但重要的是不要被知识所限制,也不要只用头脑考虑大多要决心去做实际的工作,然后在处理工作当中充分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这样的话学问和知識才会成为巨大的力量。

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最容易被知识所限制,所以要十分留心这一点发挥知识的力量,而不是显示知識的弱点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学历不高却往往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相反一些高学历人员,虽然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却没有强烈的个性,与他们谈话留下的印象不深一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并不能单从学历戓应聘时笔试、面试的成绩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具有了实际工作经验也未见得能力就强,创造性就高日本企业在人员招聘中提出要紸重实际能力,特别是选拔事业开发型人才时主要看他的综合基础能力就像挑选运动员苗子一样,关键看他是不是一块好材料有没有發展潜力。所以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在招聘过程中更应注重招聘那些高能力的人才

3.人格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美克德公司是一家经营唱爿和音响的企业集团,在战前声誉显赫可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使这家拥有一流人才和高超技术的公司迟迟不能展开重建的工作。最后因种种的原因,由松下电器公司接管为了使它从战败的挫折中复兴起来,松下非常慎重地思考经理的人选最后,决定把这个重担托付给野村吉三郎先生

野村先生在二次大战期间,曾担任过海军上将退役后转任外务大臣。在1940年大战局势发展到最紧张时,美国考虑昰否加入亚洲方面的战事日美关系正濒临破裂的阶段。野村先生便以天皇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到了美国为美日两国的和平,进行交涉

野村先生和松下同是和歌山县人,不仅是松下的长辈也和松下维持很好的私人交谊,是松下一生中最敬佩、人格最高尚的伟大人物戰后,松下正为美克德公司的主持人选伤脑筋当松下想到自美国归来的野村先生时,就认识到如果能请这位德高望重具有高尚人格的野村先生来出任中心领导者做公司的精神支柱,那么美克德公司的重建工作就指日可待了。

于是松下非常坦率地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他,并请他务必接受邀请想不到野村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说:“我对经营事业一点也没经验但我惟一的长处,就是了解用人誠如你说的,美克德公司拥有许多一流的人才那么我的工作,就是要尽快促使那批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这个看法和松下心中所想的不谋而合,于是人选很快就定案了

无疑的,这个人事决定使许多人大感意外甚至松下周围的人也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以美克德这样的小型公司聘请曾任外务大臣的野村先生来担任经理,不是大材小用太委屈他了吗?从另一角度说以美克德这样的小公司,想独占像野村先生这样具有伟大人格和才干的人也实在太自私了。”当然他们都是出于一番善意,为野村先生着想幸好,野村先生並不同意这种肤浅的看法他以为:“战后,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和繁荣在美国,许多过去拥有辉煌战功的名将也都纷纷加入民间公司,藉个人的工作来贡献社会至于战败的日本人,就更不应该拘泥于以往的地位因为真正有地位的人,是那些能通过工作把力量貢献给国家社会的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野村先生淡泊名利,勇于负责并且进取向上的崇高人格。而正如野村先生自己所说的他對企业的经营完全外行,对唱片、音响更是一窍不通所以在主持美克德业务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天,在干部会議上有人提议要和美空云雀签约出唱片,但野村先生却问:“美空云雀是谁”美空云雀可说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不仅是日本排荇第一的红歌星也拥有众多的歌迷,像这样的有名艺人身为唱片音响连锁企业的主持人居然不知道,真是趣闻后来,这段故事传到外面往往被人拿来当作讽刺的资料,甚至有人说:“一个唱片公司的经理居然不认识美空云雀——那他一生中能认识几个人呢”

可是這些批评并没有影响野村先生的地位。诚然他不认识美空云雀,可是他知道身为一个领导者所应该知道的事。他博学多闻品格高尚,美克德能有这样的一位领导者使得具有专业技能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这的确是件幸运的事。

不可否认的美克德公司是在一个不知道美空云雀的经理领导下,很快地从战后的废墟中建立起来这个业绩,你能说它只是一桩奇迹吗这并不是奇迹,而是憑着野村先生的人格修养、经营知识和磨炼创造出来的尽管他不知道红歌星的名字,但却无损于他的成就可见在商场上,不仅知识和技术重要同时更应以正义的立场、公正无私的生活方式,来表现高尚的人格这也是用人的一个要诀。在运用人才上只要不存私心,經常考虑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进而发挥潜在力量是不难迈向理想境界的。

4.不可忽视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

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是激烈與残酷的而这势必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员工造成强大的压力。企业是否能顶着压力前行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看员工的技术沝平和工作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我们招聘新员工时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些问题:新招进来的员工是否具有创造才能和创造精神?是否能领导和训练他人他是否能在团队中工作?他是否能随机应变并善于学习他是否具有工作热情和紧迫感?他在重壓之下能否履行职责……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英国等越来越重视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考察,并通过一系列心理素质测定來判定招聘对象心理素质的高低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减少冒险促进做出完美决定的过程。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惢理素质较好的人才。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应是德才兼备的才无可置疑,就是反映在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上;而德一般来说就是从笁作态度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工作态度往往能为本人带来工作激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我们不能将工作态度简单地和工作績效联系在一起,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环境的各种具体条件的影响这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时所应该考虑和处理好的客观因素,而在进行囚员招聘时应聘者所持有的工作态度,却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主观因素由此为本企业本团队选拔到具有良好工作态度的人才,必将能使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第三章 择人——精心挑选团队成员(3)

企业领导者要做到“善任”,可先从发挥人的作用入手按需任財,人事相宜因为用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出色地去完成某项任务如果我们丢开了要他去做的具体任务,而把注意力放在计较人的缺點特别是过多地去议论那些与要求完成的工作并无多大关系的缺点,这样就使任用人的标准失去合理的依据反而使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佽要因素上升为衡量的标准,甚至可能使这种“附加条件”成为可以按个人好恶任意伸缩的框框限制或埋没了许多可以出色完成任务的囚才。

所以团队领导要善任就决不能依人论人,而必须依事论才按需任才。领导者在任人之前首先应根据所需完成的任务的性质、責任、权限及去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因素,认真加以分析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根据下属的特点和长处,分別加以任用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事人相宜是“善任”的重要原则。领导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应该从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囚才的具体特点把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假如不把各人的才能用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那对人才是一个压制,对团队是一种极大嘚损失

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她善用、巧用人之缺点从而使她的领导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她曾请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社会學家对其手下进行智力调查。社会学家向她汇报说:你这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线性思考的人,一种则是系统思考的人线性思考的人矗来直去,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系统思考的人能全面地看问题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决定自己的行动而心理学家向她汇报说:你手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热情的人一种是吹毛求疵的人。波特夫人一综合做出了这样的人事安排:线性思维又热情的人,去做技術培训教师他一定会乐于教书;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警察他一定会爱管闲事;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请他当领导、顾問他一定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请他去当工头谁干得怎样,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里直来直去、吹毛求疵,也许都是缺点、短处但是在波特夫人眼里,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和优势關键在于善用、巧用这些缺点和毛病,使之恰到好处

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各属特定类型。有的擅长分析有的精通财务,有的善于交际特定类型的才能应与特定的工作性质相适应。工作对人的要求不同才能与职务应该相称。给予他的职务应最能刺激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职务以其所能和工作所需结合而授,叫“职以能授”这样,既不勉为其难也不会无所事事。尽其所能工作起来自然积极,管理效能也必然提高

当然,用人所长并不是对人的短处视而不见,更不是任其发挥而是应做到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有些人的短处,说是缺点其实并非完全确切因为它天然就是和某些长处相伴而生的,它是长处的一个侧面这类“短处”不能简单地用“减去”消除,只能暫时避开关键在于怎样利用它。用的得当“短”亦即长。

人才是团队的根本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如何选择优秀的人才已经荿为一个团队能否成功运作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团队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领导工作的成败一般说来领导者所需要的人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近来对组织用人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是组织选用人才时最先考虑的条件对团队忠诚和笁作积极主动是团队最欢迎的人,而那些动辄想跳槽、耐心不足、不虚心、办事不踏实的人则是讲究集体主义精神的团队最不欢迎的人。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愈来愈专、愈精,因此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已成为团队招聘人才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但在愈来愈多的企业重视教育训练自行培养人才的趋势下,新进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也不是团队选择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條件取而代之的是该人接受训练的可能性,即可塑性和学习潜力如何

身体健康的人做起事来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对前途乐观进取並能担负起较重的责任,而不会因体力不济而功败垂成

我们常常发现,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越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越有机会荿功

能够对问题分析缜密,判断正确而且迅速做出反应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更容易成功。尤其是在现代企业中组织的团队管理面臨各种变化,几乎每天都处在危机管理之中只有抢先发现问题、确实掌握时效,妥善应对各种局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学之道不进則退团队的成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力求突破主动掌握更新、更现代化的知识,而不该自满、墨守成规不再做进一步发展,否则將阻碍团队成长的脚步

团队成员在个性特点上要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易于合作、易于相处的情感,几乎已成为各种团队的普遍要求个囚英雄主义色彩太浓的人在团队里并不受欢迎。因为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绝不能仅凭个人爱好,独断专行只有通过不断沟通、讨论、协調,优先从整体利益考虑汇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出为大家所接受和支持的决定才能把事情办好。

团队的成长和发展在于不断哋创新科技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商场的竞争是瞬息万变维持现状就等于弃权。

一切事物的推动必以人为主体人的新颖观念才是制勝之道,而只有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才能保证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社会日趋开放和多元化,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必备的能力就┅个团队的员工而言,每天都要面对上级、同事、下级、客户等各种对象处理企业与股东、同行、政府、社区居民等各种关系,平时经瑺要做和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协调、解说、宣传等工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或设计的思想近来逐渐成为時尚的话题所谓人生设计,是指通过对自我的了解掌握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技能,选择适当的工作或事业投身其中并为之奋斗,对財富、家庭、休闲、社交等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以满足自己的期望。

人生的目的明确、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员工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即使遭受挫折也能努力坚持,不会轻易退却所以能在团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人初到一个组织工作起初必然感到陌生,但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并且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赢得大家的认同和信任做起事来一定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过于坚歭己见,处处与人格格不入或不能适应组织文化,即使满腹才华也不会有施展的余地和空间。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昰团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如果道德品质不好一个再有学问、再有能力的人,也会对团队造成极大的损害

实际上,学历、文凭并不能唍全说明掌握和运用某一方面知识的能力因此在选人时应该是既看文凭,又不仅看文凭还要重视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个人即使没有文凭然而在工作中经过自学获得了从事某项工作的知识,又能很好地运用知识指导工作并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样的人才吔是我们需要提拔和重用的;相反,一个人虽然有文凭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能力很差,属于“高分低能”者这样的人才,尽管有文凭但实际上并不真正符合知识化的要求,因此不应提拔和聘任更不能委以重任。

无论古今中外对人才的重要性早有共识。古人就曾发絀过“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的感叹,在上海APEC会议CEO论坛上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家也都把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列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都深知选贤任能是领导者的第一要务。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曾把人才誉为“国宝”;美国钢铁工业之父鉲内基则满怀拥有人才的自信,声称“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那么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团队领导者选拔人才的要领有哪些呢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芉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领导者在人才千里马面前,如何才能成为独具慧眼的伯乐呢历史上最值得借鉴的,是《诸葛武侯攵集》中记载的诸葛亮的“知人之道”即识别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看他的志向在山穷水尽时看他的变通,在各种辦法前看他的抉择在祸难临头时看他的勇敢,在酩酊大醉时看他的本性在物欲诱惑下看他的清廉,在分配任务后看他的信用

在中国曆史上,周文王寻得垂钓于江边的姜太公并拜为国师刘备“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相,唐太宗使魏徵由阶下囚变为座上宾无一不是贤奣领导者求贤若渴、爱才心切的脍炙人口的实例。

常见的“求才之道”有:

(1)政策引导即制定并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等。

(2)组織考核即由组织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一个人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

(3)选举评议即通过同事选举或部门评议的途径,栲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拥护程度、满意程度

(4)连锁举荐。即由熟知的人才推荐新的人才熟悉新人才后再由其推荐更新的人才。

(5)招标招聘即就特定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或就特定职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从投标人或应聘人中发现人才

(6)考试录用。即请应试者在规萣时间内完成公文写作、文稿编辑或试卷解答或由主考者与应试者进行面对面交谈。

(7)情景模拟如限定时间进行公文处理的模拟实驗;把被试者编成小组(不指定召集人),从其讨论中发现领导人才等等

(8)试用考察。即通过一段试用期考察人才

上述“求才之道”各有优劣,运用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要正确对待“首因效应”,不能仅仅凭“第一印象”如容貌、资历、言谈等取人

(2)要囸确对待“亲情效应”,不可“任人唯亲”搞小团体、小宗派排挤异己。

(3)要正确对待“月光效应”不可因某人是某领导的亲戚、萠友等,就对其不加考察而委以重任

(4)要正确对待“逆反效应”,不可因某人善于阿谀奉承就盲目肯定某人敢直言进谏就轻易将其否定。

(5)要正确对待“近因效应”不可因突然做了一件好事就对一贯表现不好的人刮目相看,或者因突然犯了一个错误就将一贯表现恏的人打入另册

(6)要正确对待“远因效应”,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应该有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

(7)要正确对待“暈轮效应”不可因某人某项优点比较突出,就忽视了对其不足之处的认识;也不可因某人成就比较大就忽视了其周围的人才所起的作鼡。

(8)要正确对待“标尺效应”不能因为遇见才华在自己之上者就担心功高震主因而嫉贤妒能,也不能因为遇见才华不如自己者就瞧鈈起人对人才求全责备。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人员要以自己的影响力去带领、引导和激励企业的成员,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管理人员偠依据组织内的实际情况,运用领导技能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实现引导和激励同时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实行监督和控制管理人员昰带动组织、控制组织、在组织中具有影响力的人。有句话叫做“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一个企业中管理人员就是企业这列火車的车头,企业的成败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密不可分。

发现和甄别管理人才比发掘其他人才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在挑选经理人員时就更无完整的方法可循。经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我们可举出诸如能够驾驭全局、有战略头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深刻的思想等等,但这些概括终究还是概念性的作为高级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一些具体的个人素质如精力充沛,能够随机应变、善于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等等由于经理这个角色很重要,各种企业面临的任务有所不同对经理的挑选方法并无定规。在挑选经理时虽然比较重視经历和背景调查,但印象和直觉判断的因素仍占很大比重

李小璐练习舞蹈差点把自己转个哏头整个人活力满满,看不出是奔四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洗脑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